老子(書):修订间差异

求闻百科,共笔求闻
添加的内容 删除的内容
(机器人:清理不当的来源、移除无用的模板参数)
(机器人:清理不当的来源、移除无用的模板参数;整理源码)
 
第3行: 第3行:
}}
}}
{{主條目消歧義|本條目又名《'''道德經'''》,有人因出土版本《德经》在前,《道经》在後,而命名為《'''德道經'''》。《老子》为[[中國古典典籍]]之一,是以作者的名字來命名。关于该典籍的作者,參見'''[[老子]]'''。}}
{{主條目消歧義|本條目又名《'''道德經'''》,有人因出土版本《德经》在前,《道经》在後,而命名為《'''德道經'''》。《老子》为[[中國古典典籍]]之一,是以作者的名字來命名。关于该典籍的作者,參見'''[[老子]]'''。}}
[[File:Changchun-Temple-TaiQingDian-DaoDeJing-0315.jpg|缩略图|長春觀太清殿『老子道徳經』([[武漢市]])]]
[[File:Changchun-Temple-TaiQingDian-DaoDeJing-0315.jpg|thumb|長春觀太清殿『老子道徳經』([[武漢市]])]]
{{道家}}
{{道家}}
{{道教}}
{{道教}}
第14行: 第14行:


== 名稱 ==
== 名稱 ==
[[File:Laozi.jpg|缩略图|200px|[[老子]]]]
[[File:Laozi.jpg|thumb|200px|[[老子]]]]
相傳是[[老子]]留下約五千言的著作。關於本書作者,漢代以來傳統說法認是春秋末年[[老子]]所著,自民國初年[[疑古派]]學者開始,認為是[[戰國]]末期的人所作,假托為春秋時期的老子所作,[[馮友蘭]]等人持此種看法(由於[[郭店楚簡]]包括更早期版本的《老子》出土,該年代為戰國中期,因此馮等學者見解應屬謬誤);[[胡適]]等人則認為這是[[春秋时期]]的作品。<ref>[[胡適]]中國古代哲學史。</ref>
相傳是[[老子]]留下約五千言的著作。關於本書作者,漢代以來傳統說法認是春秋末年[[老子]]所著,自民國初年[[疑古派]]學者開始,認為是[[戰國]]末期的人所作,假托為春秋時期的老子所作,[[馮友蘭]]等人持此種看法(由於[[郭店楚簡]]包括更早期版本的《老子》出土,該年代為戰國中期,因此馮等學者見解應屬謬誤);[[胡適]]等人則認為這是[[春秋时期]]的作品。<ref>[[胡適]]中國古代哲學史。</ref>


第21行: 第21行:
司馬遷《史記·老子列傳》:“[[老子]]修道德,其學以自隱無名為務……老子乃著書上下篇,言道德之意五千餘言。”
司馬遷《史記·老子列傳》:“[[老子]]修道德,其學以自隱無名為務……老子乃著書上下篇,言道德之意五千餘言。”


據稱,[[汉景帝]]尊《老子》為經。<ref>明朝[[焦竑]]《老子翼》卷七:「《老子》之稱經,自[[汉景帝|漢景帝]]始」。</ref>稱《道德經》可能始於[[王弼 (三國)|王弼]]、[[皇甫謐]]生活的魏晉時期<ref>{{cite journal|author =譚寶剛|title =《老子》稱「經」考|url =http://www.confucius2000.com/admin/list.asp?id=3307|||}}</ref>。
據稱,[[汉景帝]]尊《老子》為經。<ref>明朝[[焦竑]]《老子翼》卷七:「《老子》之稱經,自[[汉景帝|漢景帝]]始」。</ref>稱《道德經》可能始於[[王弼 (三國)|王弼]]、[[皇甫謐]]生活的魏晉時期<ref>{{cite journal|author =譚寶剛|title =《老子》稱「經」考|url =http://www.confucius2000.com/admin/list.asp?id=3307}}</ref>。


《老子》本書後題以「經」名者,始見於《漢書·藝文誌》:「《老子鄰氏經傳》四篇,《老子傅氏經說》三十七篇,《老子徐氏經說》六篇,[[劉向]]《說老子》四篇。」。歷代文獻有:
《老子》本書後題以「經」名者,始見於《漢書·藝文誌》:「《老子鄰氏經傳》四篇,《老子傅氏經說》三十七篇,《老子徐氏經說》六篇,[[劉向]]《說老子》四篇。」。歷代文獻有:
第35行: 第35行:
== 版本沿革 ==
== 版本沿革 ==
=== 原文版本 ===
=== 原文版本 ===
[[File:Mawangdui LaoTsu Ms2.JPG|缩略图|『老子』(馬王堆帛書)]]
[[File:Mawangdui LaoTsu Ms2.JPG|thumb|『老子』(馬王堆帛書)]]
由於古時經書的傳抄與刊印時有衍奪錯植的情況,故《老子》一書的版本問題極其複雜<ref name="樓宇烈">[魏]王弼注.樓宇烈校釋(2008)。</ref>,例如包括傅本、河本、想本、王本、今本、[[郭店楚簡]]本、[[馬王堆漢墓]]本等不同年代王公貴族隨葬的《老子》版本。現在可以看到的最早期版本是1993年在[[湖北]][[荊門]]郭店楚墓1號墓出土的竹簡本《老子》,比馬王堆帛書本的《老子》年代早100多年;其他版本如傅本、河本、想本、王本、今本都是漢代以後的版本。1973年在[[湖南]][[長沙]]馬王堆漢墓3號墓出土的甲乙兩種帛書《老子》是[[西漢]]初年的版本,把《德經》放在《道經》之前,受到了學者的重視,所以现代很多学者称《老子》应该为《德道经》<ref>https://v.qq.com/x/page/u0936rlo0hk.html?start=0
由於古時經書的傳抄與刊印時有衍奪錯植的情況,故《老子》一書的版本問題極其複雜<ref name="樓宇烈">[魏]王弼注.樓宇烈校釋(2008)。</ref>,例如包括傅本、河本、想本、王本、今本、[[郭店楚簡]]本、[[馬王堆漢墓]]本等不同年代王公貴族隨葬的《老子》版本。現在可以看到的最早期版本是1993年在[[湖北]][[荊門]]郭店楚墓1號墓出土的竹簡本《老子》,比馬王堆帛書本的《老子》年代早100多年;其他版本如傅本、河本、想本、王本、今本都是漢代以後的版本。1973年在[[湖南]][[長沙]]馬王堆漢墓3號墓出土的甲乙兩種帛書《老子》是[[西漢]]初年的版本,把《德經》放在《道經》之前,受到了學者的重視,所以现代很多学者称《老子》应该为《德道经》<ref>https://v.qq.com/x/page/u0936rlo0hk.html?start=0
为何《老子》应该被称为《德道经》听马王堆发掘组长怎么说 [视频]</ref>,
为何《老子》应该被称为《德道经》听马王堆发掘组长怎么说 [视频]</ref>,
第94行: 第94行:
* 《[[老子道德經注校釋]]》,[[樓宇烈]]校釋。
* 《[[老子道德經注校釋]]》,[[樓宇烈]]校釋。
* 《[[道德經論正]]》,[[葉原宏]]撰<ref>https://books.google.com.tw/books?id=xNZVDwAAQBAJ&printsec=frontcover&hl=zh-TW&source=gbs_ge_summary_r&cad=0#v=onepage&q&f=false 葉原宏《道德經論正》</ref>。
* 《[[道德經論正]]》,[[葉原宏]]撰<ref>https://books.google.com.tw/books?id=xNZVDwAAQBAJ&printsec=frontcover&hl=zh-TW&source=gbs_ge_summary_r&cad=0#v=onepage&q&f=false 葉原宏《道德經論正》</ref>。
* 《[[老子德道经]]》,熊春锦 校注 中央编译出版社 2006年,ISBN 9787802113220;<ref>http://dedaojing.org 《老子德道经》 熊春锦校注</ref>。
* 《[[老子德道经]]》,熊春锦 校注 中央编译出版社 2006年,ISBN 978-7-80211-322-0;<ref>http://dedaojing.org 《老子德道经》 熊春锦校注</ref>。
* 《[[老子德道经]]》,熊春锦 校注 国际文化出版公司 2020年, ISBN 9787512510043;
* 《[[老子德道经]]》,熊春锦 校注 国际文化出版公司 2020年, ISBN 978-7-5125-1004-3;
* 《[[老子<德道经>释译]]》,郭树芹,王胜著 中央编译出版社 2015年,ISBN 9787511727855
* 《[[老子<德道经>释译]]》,郭树芹,王胜著 中央编译出版社 2015年,ISBN 978-7-5117-2785-5


== 思想 ==
== 思想 ==
第115行: 第115行:
有學者認為老子的說法「欠沉重」,有矛盾,治天下不能無所作為,保存生命即不能無欲,所謂無欲無為根本不能實現。老子反抗當時的文化、道德、政治,人民以智巧相欺,愈講道德仁義人生愈亂,於是感到教育、政治、智慧都沒有功效。這種主張出現在社會極亂的時代,可說是「亂世哲學」。<ref>許地山:《道教史上》,頁36-39。</ref>
有學者認為老子的說法「欠沉重」,有矛盾,治天下不能無所作為,保存生命即不能無欲,所謂無欲無為根本不能實現。老子反抗當時的文化、道德、政治,人民以智巧相欺,愈講道德仁義人生愈亂,於是感到教育、政治、智慧都沒有功效。這種主張出現在社會極亂的時代,可說是「亂世哲學」。<ref>許地山:《道教史上》,頁36-39。</ref>


老子“修道而养寿”(司马迁语),他用自身实践来证明自己的人生观。《史记》说,老子活了一百六十多岁。中国人传统敬老爱老,对老人的教诲特别重视,对老人的年龄也记得非常清楚,司马迁不可能乱说。老子叫老子,不是因为他姓老,而是因为他长寿,是有名的寿星公。<ref>莲龙居士:《道德经释义》 ISBN 978-1466990517 https://www.amazon.com/%E9%81%93%E5%BE%B7%E7%BB%8F%E9%87%8A%E4%B9%89-Masters-View-Jing-Chinese/dp/1466990511/ref=sr_1_1?s=books&ie=UTF8&qid=1527326050&sr=1-1&refinements=p_27%3A%E8%8E%B2%E9%BE%99%E5%B1%85%E5%A3%AB</ref>
老子“修道而养寿”(司马迁语),他用自身实践来证明自己的人生观。《史记》说,老子活了一百六十多岁。中国人传统敬老爱老,对老人的教诲特别重视,对老人的年龄也记得非常清楚,司马迁不可能乱说。老子叫老子,不是因为他姓老,而是因为他长寿,是有名的寿星公。<ref>莲龙居士:《道德经释义》 ISBN 978-1-4669-9051-7 https://www.amazon.com/%E9%81%93%E5%BE%B7%E7%BB%8F%E9%87%8A%E4%B9%89-Masters-View-Jing-Chinese/dp/1466990511/ref=sr_1_1?s=books&ie=UTF8&qid=1527326050&sr=1-1&refinements=p_27%3A%E8%8E%B2%E9%BE%99%E5%B1%85%E5%A3%AB</ref>


=== 價值觀 ===
=== 價值觀 ===
第201行: 第201行:
張萬福《[[傳授三洞經戒法籙略說]]》:「夫五千文,蓋三洞之精華,一乘之奧旨,理身理國,遣有歸無,言象莫詮,尋繹難極,而百王楷式,千劫不刊之文也。故太極左右官得道諸仙,及太玄都山聖真,常研味道德,誦詠幽玄矣。凡夫得之,清齋千日,誦之萬遍,雲龍下迎,仙童侍衛,萬劫長存之術耳。」<br/>
張萬福《[[傳授三洞經戒法籙略說]]》:「夫五千文,蓋三洞之精華,一乘之奧旨,理身理國,遣有歸無,言象莫詮,尋繹難極,而百王楷式,千劫不刊之文也。故太極左右官得道諸仙,及太玄都山聖真,常研味道德,誦詠幽玄矣。凡夫得之,清齋千日,誦之萬遍,雲龍下迎,仙童侍衛,萬劫長存之術耳。」<br/>
[[張伯端]]《悟真篇》:「陰符寶字逾三百,道德靈文滿五千。今古上仙無限數,盡從此處達真詮...故道德、陰符之教,得以盛行於世矣,蓋人悅其生也。然其言隱而理奧,學者雖諷誦其文,皆莫曉其義。若不得至人授之口訣,縱揣量百種,終莫能助其功而成其事。」
[[張伯端]]《悟真篇》:「陰符寶字逾三百,道德靈文滿五千。今古上仙無限數,盡從此處達真詮...故道德、陰符之教,得以盛行於世矣,蓋人悅其生也。然其言隱而理奧,學者雖諷誦其文,皆莫曉其義。若不得至人授之口訣,縱揣量百種,終莫能助其功而成其事。」
</ref><ref>{{cite journal|author1=張超然|title=《道德經》的傳授、誦讀與道教法位階次|journal=輔仁宗教研究|date=2013|volume=27|pages=63-92|url=http://www.rsd.fju.edu.tw/Upload/27-6%E3%80%8A%E9%81%93%E5%BE%B7%E7%B6%93%E3%80%8B%E7%9A%84%E5%82%B3%E6%8E%88%E3%80%81%E8%AA%A6%E8%AE%80%E8%88%87%E9%81%93%E6%95%99%E6%B3%95%E4%BD%8D%E9%9A%8E%E6%AC%A1-%E5%BC%B5%E8%B6%85%E7%84%B6.pdf|author=|access-date=2017-10-31|||}}</ref>。作者[[老子]]被道教尊為至上[[三清]]尊神之一[[道德天尊]]的[[化身]],又稱[[太上老君]]<ref>《傳授經戒儀注訣》:「老君者,得道之大聖,幽顯所共師者也。應感則變化隨方,功成則隱淪常住,住無所住,常無不在,不在之在,在乎無極,無極之極,極乎太玄。」<br/>
</ref><ref>{{cite journal|author1=張超然|title=《道德經》的傳授、誦讀與道教法位階次|journal=輔仁宗教研究|date=2013|volume=27|pages=63-92|url=http://www.rsd.fju.edu.tw/Upload/27-6%E3%80%8A%E9%81%93%E5%BE%B7%E7%B6%93%E3%80%8B%E7%9A%84%E5%82%B3%E6%8E%88%E3%80%81%E8%AA%A6%E8%AE%80%E8%88%87%E9%81%93%E6%95%99%E6%B3%95%E4%BD%8D%E9%9A%8E%E6%AC%A1-%E5%BC%B5%E8%B6%85%E7%84%B6.pdf|author=|access-date=2017-10-31}}</ref>。作者[[老子]]被道教尊為至上[[三清]]尊神之一[[道德天尊]]的[[化身]],又稱[[太上老君]]<ref>《傳授經戒儀注訣》:「老君者,得道之大聖,幽顯所共師者也。應感則變化隨方,功成則隱淪常住,住無所住,常無不在,不在之在,在乎無極,無極之極,極乎太玄。」<br/>
《雲笈七籤》:「三氣混沌,凝結變化,五色玄黃,大如彈丸,入玄妙口中。玄妙因吞之,八十一年乃從左腋而生。生而白首,故號為老子。老子者,老君也。此即道之身也,元氣之祖宗,天地之根本也。夫大道玄妙,出於自然,生於無生,先於無先,挺於空洞,陶育乾坤,號曰無上正真之道。神奇微遠,不可得名。」<br/>
《雲笈七籤》:「三氣混沌,凝結變化,五色玄黃,大如彈丸,入玄妙口中。玄妙因吞之,八十一年乃從左腋而生。生而白首,故號為老子。老子者,老君也。此即道之身也,元氣之祖宗,天地之根本也。夫大道玄妙,出於自然,生於無生,先於無先,挺於空洞,陶育乾坤,號曰無上正真之道。神奇微遠,不可得名。」<br/>
王契真《上清靈寶大法》:「道德天尊,九仙教主,道之始炁,以教言之,自元始至此爲洞神,曰太清金闕後聖玄元道君太清仙王禀元皇虚皇之誥,宣三洞四輔之文,随方應化,演教傳經,今古尊崇,萬方欽仰,自三皇以來,宣說靈寶之經,萬世度人無量,天人崇位,雙皇封尊,爲太上老君者是也,居太清仙境。」
王契真《上清靈寶大法》:「道德天尊,九仙教主,道之始炁,以教言之,自元始至此爲洞神,曰太清金闕後聖玄元道君太清仙王禀元皇虚皇之誥,宣三洞四輔之文,随方應化,演教傳經,今古尊崇,萬方欽仰,自三皇以來,宣說靈寶之經,萬世度人無量,天人崇位,雙皇封尊,爲太上老君者是也,居太清仙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