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代波特兰公爵威廉·卡文迪许-本廷克:修订间差异

求闻百科,共笔求闻
添加的内容 删除的内容
(机器人:自动添加{{FA|B1}}模板(参见第一批集中评选特色条目))
 

(未显示同一用户的1个中间版本)

第58行: 第58行:
在1782年3月,時任[[首相]][[諾斯勳爵]]領導的[[托利黨]]政府終因為英國在[[美國獨立戰爭]]中大敗而垮台,結束長達12年的執政。英皇[[喬治三世]]當時除了求和以外,別無他途,他因此轉而向主和的[[輝格黨 (英國)|輝格黨]]招手,尋求組閣可能性,結果[[查爾斯·沃森-文特沃斯,第二代羅金漢侯爵|羅金漢侯爵]]得以第二度出任首相。羅金漢上任後委任波特蘭公爵為[[愛爾蘭總督]],至於波特蘭岳丈的胞弟[[約翰·卡文迪許勳爵]](Lord John Cavendish,1732年-1796年)則獲委任[[英國財相|財政大臣]]。<ref name=DNB/>
在1782年3月,時任[[首相]][[諾斯勳爵]]領導的[[托利黨]]政府終因為英國在[[美國獨立戰爭]]中大敗而垮台,結束長達12年的執政。英皇[[喬治三世]]當時除了求和以外,別無他途,他因此轉而向主和的[[輝格黨 (英國)|輝格黨]]招手,尋求組閣可能性,結果[[查爾斯·沃森-文特沃斯,第二代羅金漢侯爵|羅金漢侯爵]]得以第二度出任首相。羅金漢上任後委任波特蘭公爵為[[愛爾蘭總督]],至於波特蘭岳丈的胞弟[[約翰·卡文迪許勳爵]](Lord John Cavendish,1732年-1796年)則獲委任[[英國財相|財政大臣]]。<ref name=DNB/>


[[File:George III in Coronation Robes.jpg|左|缩略图|190px|[[喬治三世]]]]
[[File:George III in Coronation Robes.jpg|缩略图|190px|[[喬治三世]]]]
波特蘭公爵在1782年4月14日抵達[[愛爾蘭]][[都柏林]]正式上任,可是羅金漢侯爵卻突然在同年7月1日卒故,政府內部隨即出現紛爭。<ref name=english/>羅金漢死後,喬治三世委任親皇室的[[內政大臣]][[威廉·佩蒂,第二代謝爾本伯爵|謝爾本伯爵]]接任首相,但[[英國外相|外相]][[查爾斯·詹姆士·福克斯]]及財相約翰·卡文迪許勳爵卻大表反對,並向喬治三世要求由波特蘭公爵出任首相。他們的請求被拒絕後,兩人雙雙在7月從內閣辭職,謝爾本卻邀請托利黨的[[小皮特]]加入內閣,接任財相,使輝格黨進一步陷入嚴重分裂。到同年9月15日,波特蘭公爵跟隨福克斯等人辭任愛爾蘭總督,此後其他輝格黨人物如[[埃德蒙·伯克]]及[[理查·布林斯里·謝里敦]]也紛紛從內閣辭職。<ref name=DNB/>
波特蘭公爵在1782年4月14日抵達[[愛爾蘭]][[都柏林]]正式上任,可是羅金漢侯爵卻突然在同年7月1日卒故,政府內部隨即出現紛爭。<ref name=english/>羅金漢死後,喬治三世委任親皇室的[[內政大臣]][[威廉·佩蒂,第二代謝爾本伯爵|謝爾本伯爵]]接任首相,但[[英國外相|外相]][[查爾斯·詹姆士·福克斯]]及財相約翰·卡文迪許勳爵卻大表反對,並向喬治三世要求由波特蘭公爵出任首相。他們的請求被拒絕後,兩人雙雙在7月從內閣辭職,謝爾本卻邀請托利黨的[[小皮特]]加入內閣,接任財相,使輝格黨進一步陷入嚴重分裂。到同年9月15日,波特蘭公爵跟隨福克斯等人辭任愛爾蘭總督,此後其他輝格黨人物如[[埃德蒙·伯克]]及[[理查·布林斯里·謝里敦]]也紛紛從內閣辭職。<ref name=DNB/>


第77行: 第77行:
另一方面,波特蘭任內亦負責主管[[愛爾蘭]]地區的事務。在1794年12月,他委任其朋友菲茨威廉勳爵出任[[愛爾蘭總督]],但菲茨威廉甫於愛爾蘭上任後,即向當地居民宣佈[[天主教徒]]將獲政府平等對待。波特蘭對菲茨威廉的言論相當不滿,隨即在1795年1月將他撤換。<ref name=english/>然而,波特蘭公爵撤換菲茨威廉一事,引起不少愛爾蘭天主教徒的強烈反對,當地更有輿論指責波特蘭出賣了愛爾蘭,此後愛爾蘭的局勢不斷惡化,後來更於1798年爆發大規模的[[1798年愛爾蘭叛亂|愛爾蘭叛亂]]。<ref name=english/>叛亂期間,波特蘭公爵下令時任愛爾蘭總督[[查爾斯·康沃利斯,第一代康沃利斯侯爵|康沃利斯勳爵]]及[[愛爾蘭布政司]][[羅伯特·史都華,卡蘇里子爵|卡蘇里勳爵]]以武力鎮壓亂事,使亂事不出數月而平息。<ref name=DNB/>
另一方面,波特蘭任內亦負責主管[[愛爾蘭]]地區的事務。在1794年12月,他委任其朋友菲茨威廉勳爵出任[[愛爾蘭總督]],但菲茨威廉甫於愛爾蘭上任後,即向當地居民宣佈[[天主教徒]]將獲政府平等對待。波特蘭對菲茨威廉的言論相當不滿,隨即在1795年1月將他撤換。<ref name=english/>然而,波特蘭公爵撤換菲茨威廉一事,引起不少愛爾蘭天主教徒的強烈反對,當地更有輿論指責波特蘭出賣了愛爾蘭,此後愛爾蘭的局勢不斷惡化,後來更於1798年爆發大規模的[[1798年愛爾蘭叛亂|愛爾蘭叛亂]]。<ref name=english/>叛亂期間,波特蘭公爵下令時任愛爾蘭總督[[查爾斯·康沃利斯,第一代康沃利斯侯爵|康沃利斯勳爵]]及[[愛爾蘭布政司]][[羅伯特·史都華,卡蘇里子爵|卡蘇里勳爵]]以武力鎮壓亂事,使亂事不出數月而平息。<ref name=DNB/>


[[File:William Pitt the Younger 2.jpg|左|缩略图|140px|[[小皮特]]]]
[[File:William Pitt the Younger 2.jpg|缩略图|140px|[[小皮特]]]]
自1798年愛爾蘭叛亂發生後,波特蘭公爵積極主張[[大不列顛王國]]與[[愛爾蘭王國]]儘早合併為[[聯合王國]],並進行多番秘密談判商討合併細節,<ref name=DNB/><ref name=notting/>另外還下令康沃利斯勳爵要盡一切辦法使《[[1800年聯合法令]]》獲得通過。<ref name=english/>在他的促使下,《1800年聯合法令》最後於1800年分別獲不列顛與愛爾蘭議會通過,兩地遂正式在1801年1月1日聯結為單一國家,並將國號訂為「大不列顛及愛爾蘭聯合王國」,以期望將兩地關係拉近。不過,[[小皮特|皮特]]卻因為在兩地統一後未能履行[[解放天主教]]的諾言,結果在1801年3月下台,並由反對[[天主教]]解放的盟友[[亨利·阿丁頓,第一代西德默斯子爵|亨利·阿丁頓]](後為西德默斯勳爵)接任。
自1798年愛爾蘭叛亂發生後,波特蘭公爵積極主張[[大不列顛王國]]與[[愛爾蘭王國]]儘早合併為[[聯合王國]],並進行多番秘密談判商討合併細節,<ref name=DNB/><ref name=notting/>另外還下令康沃利斯勳爵要盡一切辦法使《[[1800年聯合法令]]》獲得通過。<ref name=english/>在他的促使下,《1800年聯合法令》最後於1800年分別獲不列顛與愛爾蘭議會通過,兩地遂正式在1801年1月1日聯結為單一國家,並將國號訂為「大不列顛及愛爾蘭聯合王國」,以期望將兩地關係拉近。不過,[[小皮特|皮特]]卻因為在兩地統一後未能履行[[解放天主教]]的諾言,結果在1801年3月下台,並由反對[[天主教]]解放的盟友[[亨利·阿丁頓,第一代西德默斯子爵|亨利·阿丁頓]](後為西德默斯勳爵)接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