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始皇兵马俑:修订间差异

求闻百科,共笔求闻
添加的内容 删除的内容
(移除无用的模板参数)
(// Edit via Wikiplus)
 

(未显示2个用户的4个中间版本)

第3行: 第3行:
}}
}}
{{世界遗产概要表
{{世界遗产概要表
|site_img = File:秦始皇帝陵陪葬兵俑一坑·兵俑一坑·西安潼·(正面).jpg
|site_img = File:秦始皇帝陵陪葬兵俑一坑·兵俑一坑·西安潼·(正面).jpg
|site_img_capt = 兵马俑一号坑
|site_img_capt = 兵马俑一号坑
|site_img_width = 250px
|site_img_width = 250px
第15行: 第15行:
|remarks =
|remarks =
|org_url = http://whc.unesco.org/pg.cfm?CID=31&ID_SITE=441&l=EN
|org_url = http://whc.unesco.org/pg.cfm?CID=31&ID_SITE=441&l=EN
|Coor =
|Coor = {{coord|34|23|06|N|109|16|23|E|display=inline,title}}
|locmapin = China
|locmapin = China
|map_caption = 在中国的位置
|map_caption = 在中国的位置
第22行: 第22行:
'''秦始皇兵马俑'''又称'''秦始皇陵兵马俑'''、'''秦陵兵马俑'''、'''秦兵马俑''',位于中国[[陕西省]][[西安市]][[临潼区]]西阳村。
'''秦始皇兵马俑'''又称'''秦始皇陵兵马俑'''、'''秦陵兵马俑'''、'''秦兵马俑''',位于中国[[陕西省]][[西安市]][[临潼区]]西阳村。


[[秦始皇陵]]建于公元前246年至公元前208年,历时39年,是中国历史上[[秦朝]]皇帝[[秦始皇]]的[[陵墓]],也是中国第一个规模宏大、布局讲究且保存完好的帝王陵寝,现存陵冢高76米,陵园布置仿秦都[[咸阳]],分内外两城,内城周长2.5公里,外城周长6.3公里。陵冢位于内城西南,坐西面东,放置棺椁和随葬器物的地方,为秦始皇陵墓建筑群的核心,目前尚未发掘完成。
[[秦始皇陵]]建于公元前246年至公元前208年,历时39年,是中国历史上[[秦朝]]皇帝[[秦始皇]]的[[陵墓]],也是中国第一个规模宏大、布局讲究且保存完好的帝王陵寝,现存陵冢高76米,陵园布置仿秦都[[咸阳市|咸阳]],分内外两城,内城周长2.5公里,外城周长6.3公里。陵冢位于内城西南,坐西面东,放置棺椁和随葬器物的地方,为秦始皇陵墓建筑群的核心,目前尚未发掘完成。


据目前的考证,兵马俑坑位于秦始皇陵封土以东约955.5米处,普遍认为兵马俑位于秦始皇陵的外围,有戍卫陵寝的含义,是秦始皇陵墓有机组成部分。1987年,秦始皇陵墓及兵马俑坑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据目前的考证,兵马俑坑位于秦始皇陵封土以东约955.5米处,普遍认为兵马俑位于秦始皇陵的外围,有戍卫陵寝的含义,是秦始皇陵墓有机组成部分。1987年,秦始皇陵墓及兵马俑坑被[[联合国]][[联合国教育、科学及文化组织|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 历史 ==
== 历史 ==
[[秦始皇]]即位后便开始兴建自己的陵墓,修建过程经其一生。秦始皇陵墓总面积达到50平方公里,包括现在的秦兵马俑和秦始皇陵。
[[秦始皇]]即位后便开始兴建自己的陵墓,修建过程经其一生。秦始皇陵墓总面积达到50平方公里,包括现在的秦兵马俑和秦始皇陵。


秦始皇陵墓是世界上绝无仅有的帝陵。首先,各种原料来源要求严格,很多
秦始皇陵墓是世界上绝无仅有的帝陵。首先,各种原料来源要求严格,很多由专门工匠开采、加工。在建造过程中动用了大量人力、物力,有历史学家认为最多时有70万人参加建设工程。
由专门工匠开采、加工。在建造过程中动用了大量人力、物力,有历史学家认为最多时有70万人参加建设工程。


秦始皇陵墓兵马俑并未在史籍上有所记载,故未被人知,也因此历经二千餘年而能保存原貌。1974年3月29日陕西大旱,临潼县村民杨志发在挖井打水时意外发现兵马俑碎片,当时村民称这些陶塑为“瓦爺”。在人们初次见到兵俑时,兵俑衣着、武器的颜色还十分鲜艳,非常好看,历经两千年威武不减;但是在[[考古学家]]挖出土时,受空气[[氧化]]影响,数分钟内即渐渐剥落消失,只剩下一般大众印象中的陶土色。1976年-1978年,考古队增添了考古、保护、照相、修复等人员,各项发掘工作全面开展。1979年10月1日,秦始皇兵马俑博物馆开始向国内外参观者展出。<ref>{{Cite web |url=http://news.qq.com/a/20090915/001147.htm |title=秦始皇兵马俑发现记 |access-date=2012-03-12 |||}}</ref>
秦始皇陵墓兵马俑并未在史籍上有所记载,故未被人知,也因此历经二千餘年而能保存原貌。1974年3月29日陕西大旱,临潼县村民杨志发在挖井打水时意外发现兵马俑碎片,当时村民称这些陶塑为“瓦爺”。在人们初次见到兵俑时,兵俑衣着、武器的颜色还十分鲜艳,非常好看,历经两千年威武不减;但是在[[考古学家]]挖出土时,受空气[[氧化]]影响,数分钟内即渐渐剥落消失,只剩下一般大众印象中的陶土色。1976年-1978年,考古队增添了考古、保护、照相、修复等人员,各项发掘工作全面开展。1979年10月1日,秦始皇兵马俑博物馆开始向国内外参观者展出。<ref>{{Cite web |url=http://news.qq.com/a/20090915/001147.htm |title=秦始皇兵马俑发现记 |access-date=2012-03-12 }}</ref>


== 类别 ==
== 类别 ==
第45行: 第44行:
即普通士兵,平均身高约1.8米。作为军阵主体,在秦俑坑中出土数量为最多,可依着装有异分为两类,即战袍武士和铠甲武士。他们作为主要的作战力量分布于整个军阵之中。战袍武士俑大多分布于阵表,灵活机动;铠甲武士俑则分布于阵中。两类武士皆持实战兵器,气质昂扬,静中寓动。
即普通士兵,平均身高约1.8米。作为军阵主体,在秦俑坑中出土数量为最多,可依着装有异分为两类,即战袍武士和铠甲武士。他们作为主要的作战力量分布于整个军阵之中。战袍武士俑大多分布于阵表,灵活机动;铠甲武士俑则分布于阵中。两类武士皆持实战兵器,气质昂扬,静中寓动。
* '''军吏俑'''
* '''军吏俑'''
从身份上讲低于将军俑,有中级、下级之分。从外形上看,头戴双版长冠或单版长冠,身穿的甲衣有几种不同的形式。下级军吏在兵阵中,以口令指揮阵势<ref name=nhk>{{cite web |script-title=ja:NHKスペシャル:アジア巨大遺迹 第3集 地下に眠る皇帝の野望 ~中国 始皇帝陵と兵马俑~ |trans-title=NHK特集:亚洲巨大遺迹 第3集 长眠地底的皇帝野心 ~中国秦始皇陵墓与兵马俑~ |format= |website=[[NHK]] |url=http://www.nhk.or.jp/special/asia-iseki/warriors.html |date=2015-11-07 |language=ja |access-date=2015-11-14 |||}}</ref>。
从身份上讲低于将军俑,有中级、下级之分。从外形上看,头戴双版长冠或单版长冠,身穿的甲衣有几种不同的形式。下级军吏在兵阵中,以口令指揮阵势<ref name=nhk>{{cite web |script-title=ja:NHKスペシャル:アジア巨大遺迹 第3集 地下に眠る皇帝の野望 ~中国 始皇帝陵と兵马俑~ |trans-title=NHK特集:亚洲巨大遺迹 第3集 长眠地底的皇帝野心 ~中国秦始皇陵墓与兵马俑~ |format= |website=[[NHK]] |url=http://www.nhk.or.jp/special/asia-iseki/warriors.html |date=2015-11-07 |language=ja |access-date=2015-11-14 }}</ref>。
* '''骑兵俑'''
* '''骑兵俑'''
出土于一、二号坑,有116件,主要与独立战车相配合。由于兵种的特殊,骑兵的装束显然与步兵、车兵不同。他们头戴圆形小帽,身穿紧袖、交领右衽双襟掩于胸前的上衣,下穿紧口连档长裤,脚登短靴,身披短而小的铠甲,肩上无披膊,手上无护甲。衣服短小轻巧,一手牵马,一手持弓。从这种特殊的装束中,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出,从古代骑兵战术出发,骑士的行动敏捷是一项基本的要求。二号坊出土的骑兵形象,是迄今为止中国考古史上发现的最早的骑兵实物。因而对研究当时骑兵服饰和装备提供了十分珍贵的考古资料。
出土于一、二号坑,有116件,主要与独立战车相配合。由于兵种的特殊,骑兵的装束显然与步兵、车兵不同。他们头戴圆形小帽,身穿紧袖、交领右衽双襟掩于胸前的上衣,下穿紧口连档长裤,脚登短靴,身披短而小的铠甲,肩上无披膊,手上无护甲。衣服短小轻巧,一手牵马,一手持弓。从这种特殊的装束中,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出,从古代骑兵战术出发,骑士的行动敏捷是一项基本的要求。二号坊出土的骑兵形象,是迄今为止中国考古史上发现的最早的骑兵实物。因而对研究当时骑兵服饰和装备提供了十分珍贵的考古资料。
第57行: 第56行:
== 兵俑和所配武器 ==
== 兵俑和所配武器 ==


历史学家推测当时的武器是由上千甚至是万名工匠加工烧制,全部为手工劳动,没有使用模具,但有八种常用臉型再做細部修改,并以[[裝配线]]方式组裝起来。所以我们现在看到的陶俑容貌各异,体态各不相同。所有陶俑的制作均按照秦军编制,包括各级军官、各兵种、战车、马匹等。在形状加工好之后,陶俑着色烧制。最后再加上真实的兵器、装备。各道加工完成后,按照秦军作战部署分兵种、级别逐一排列位置。因此有人认为我们看到的兵马俑,是秦军的精确复制,另存在一种观点,即兵马俑的仪仗性质多于实战,不具有代表性。但兵俑的确完美再现了秦军的风范,军事学者可以通过兵俑增加对“强秦”的了解。由于陶俑的原形来源于真实的秦军将士,所以有研究者尝试通过他们的容貌了解秦朝的风土人情。诸多兵器上鑄有“相邦吕不韦造”字样也定死了兵马俑制造年代,从而属于秦始皇的陵墓构成部分再无疑义。<ref>[https://www.youtube.com/watch?v=C7mMBnPKkzY 央视官方频道-兵马俑之謎]</ref>
历史学家推测当时的武器是由上千甚至是万名工匠加工烧制,全部为手工劳动,没有使用模具,但有八种常用臉型再做細部修改,并以[[裝配线]]方式组裝起来。所以我们现在看到的陶俑容貌各异,体态各不相同。所有陶俑的制作均按照秦军编制,包括各级军官、各兵种、战车、马匹等。在形状加工好之后,陶俑着色烧制。最后再加上真实的兵器、装备。各道加工完成后,按照秦军作战部署分兵种、级别逐一排列位置。因此有人认为我们看到的兵马俑,是秦军的精确复制,另存在一种观点,即兵马俑的仪仗性质多于实战,不具有代表性。但兵俑的确完美再现了秦军的风范,军事学者可以通过兵俑增加对“强秦”的了解。由于陶俑的原形来源于真实的秦军将士,所以有研究者尝试通过他们的容貌了解秦朝的风土人情。诸多兵器上鑄有“相邦吕不韦造”字样也定死了兵马俑制造年代,从而属于秦始皇的陵墓构成部分再无疑义。<!-- removed_ref site146 by WaitSpring-bot (template) -->


从兵俑和所配备武器的分析中得到的结论是,秦军的弓箭部队配备多种箭矢,以应对复杂的战况。
从兵俑和所配备武器的分析中得到的结论是,秦军的弓箭部队配备多种箭矢,以应对复杂的战况。
第68行: 第67行:


== 兵俑彩绘 ==
== 兵俑彩绘 ==
实际上兵马俑原漆有紫黑红绿等十种颜色,但常出土与空气接触不到五分钟即氧化剝落。2009年采用中德合作的彩绘保护技术<ref>{{Cite web |url=http://style.sina.com.cn/z/warrior/ |title=如何保护6000件彩色兵马俑 - 新浪网 |access-date=2015-11-14 |||}}</ref>成功将出土兵俑颜色留存下来;在2015年日本[[NHK]]特集节目里,经处理的殘留颜色兵俑,已可暴露于空气中展示{{r|nhk}}。当中尤其以“汉紫”(Han Purple)最受矚目,1950年代合成紫色出现前,人们是用颜色调合方式配出紫色,然“汉紫”卻是人工合成的[[矽酸铜鋇]]颜料(BaCuSi<sub>2</sub>O<sub>6</sub>)。
实际上兵马俑原漆有紫黑红绿等十种颜色,但常出土与空气接触不到五分钟即氧化剝落。2009年采用中德合作的彩绘保护技术<ref>{{Cite web |url=http://style.sina.com.cn/z/warrior/ |title=如何保护6000件彩色兵马俑 - 新浪网 |access-date=2015-11-14 }}</ref>成功将出土兵俑颜色留存下来;在2015年日本[[NHK]]特集节目里,经处理的殘留颜色兵俑,已可暴露于空气中展示{{r|nhk}}。当中尤其以“汉紫”(Han Purple)最受矚目,1950年代合成紫色出现前,人们是用颜色调合方式配出紫色,然“汉紫”卻是人工合成的[[矽酸铜鋇]]颜料(BaCuSi<sub>2</sub>O<sub>6</sub>)。


== 争议 ==
== 争议 ==
=== 发现者 ===
=== 发现者 ===
2015年6月1日,据[[中国之声]]报道,秦始皇兵马俑景点内售卖的由秦俑发现人签名的纪念书籍的签名颇受争议,每次所签出的签名都不一样,有学者认为此举误导游客。另外,秦始皇兵马俑发现人也一直有争议,先后出现过“三人说”、“七人说”、“九人说”,但各方说法不一。从考古意义上来说,秦俑的真正发现人是原临潼博物馆馆长[[赵康民]]<ref>{{cite news |title=多名兵马俑“发现人老杨”在秦俑签名售书 官方未认可 |url=http://www.ce.cn/xwzx/shgj/gdxw/201506/01/t20150601_5512946.shtml |publisher=央广网 |date=2015年6月1日 |accessdate=2015年6月1日 |||}}</ref><ref>{{cite news|title="秦俑发现人"博物馆内签名售书引争议 学者:误导游客|url=http://www.sn.xinhuanet.com/2014-05/13/c_1110670319.htm|publisher=陕西传媒网|date=2014-05-13|accessdate=2015年6月1日|||}}</ref>。
2015年6月1日,据[[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中国之声|中国之声]]报道,秦始皇兵马俑景点内售卖的由秦俑发现人签名的纪念书籍的签名颇受争议,每次所签出的签名都不一样,有学者认为此举误导游客。另外,秦始皇兵马俑发现人也一直有争议,先后出现过“三人说”、“七人说”、“九人说”,但各方说法不一。从考古意义上来说,秦俑的真正发现人是原临潼博物馆馆长[[赵康民]]<ref>{{cite news |title=多名兵马俑“发现人老杨”在秦俑签名售书 官方未认可 |url=http://www.ce.cn/xwzx/shgj/gdxw/201506/01/t20150601_5512946.shtml |publisher=央广网 |date=2015年6月1日 |accessdate=2015年6月1日 }}</ref><ref>{{cite news|title="秦俑发现人"博物馆内签名售书引争议 学者:误导游客|url=http://www.sn.xinhuanet.com/2014-05/13/c_1110670319.htm|publisher=陕西传媒网|date=2014-05-13|accessdate=2015年6月1日}}</ref>。


=== 希腊影响假说 ===
=== 希腊影响假说 ===
第78行: 第77行:
主持过秦始皇陵考古发掘研究工作的段清波教授,与英国卢卡斯·尼可(Lukas Nickel)博士皆认为兵马俑可能受到古希腊雕像文化影响。<ref>*{{cite journal |title=从秦始皇陵考古看中西文化交流(一) |author=段清波 |journal=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volume=45 |issue=1 |publisher=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学术期刊数据库 |pages=8-15 |url=http://nssd.cssn.cn/articles/article_detail.aspx?id=663379337 |date=2015-01 |language= |access-date=2015-11-14 |||}}
主持过秦始皇陵考古发掘研究工作的段清波教授,与英国卢卡斯·尼可(Lukas Nickel)博士皆认为兵马俑可能受到古希腊雕像文化影响。<ref>*{{cite journal |title=从秦始皇陵考古看中西文化交流(一) |author=段清波 |journal=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volume=45 |issue=1 |publisher=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学术期刊数据库 |pages=8-15 |url=http://nssd.cssn.cn/articles/article_detail.aspx?id=663379337 |date=2015-01 |language= |access-date=2015-11-14 |||}}
* {{cite journal |title=从秦始皇陵考古看中西文化交流(二) |author=段清波 |journal=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volume=45 |issue=2 |publisher=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学术期刊数据库 |pages=8-14 |url=http://nssd.cssn.cn/articles/article_detail.aspx?id=663879311 |date=2015-03 |language= |access-date=2015-11-14 |||}}
* {{cite journal |title=从秦始皇陵考古看中西文化交流(二) |author=段清波 |journal=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volume=45 |issue=2 |publisher=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学术期刊数据库 |pages=8-14 |url=http://nssd.cssn.cn/articles/article_detail.aspx?id=663879311 |date=2015-03 |language= |access-date=2015-11-14 |||}}
* {{cite journal |title=从秦始皇陵考古看中西文化交流(三) |author=段清波 |journal=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volume=45 |issue=3 |publisher=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学术期刊数据库 |pages=8-13 |url=http://nssd.cssn.cn/articles/article_detail.aspx?id=664726893 |date=2015-05 |language= |access-date=2015-11-14 |||}}</ref>盖因出土距兵马俑前100年内的秦墓兵俑并不像兵马俑如此巨大写实,往后80年汉皇帝墓俑亦小巫见大巫。不光兵马俑、青铜马车等精細作法,秦始皇巡狩天下所留之刻石,也是以往中国沒有的。秦国位七国最西之处,既然可接纳东方六国技术、文化、人材,同理吸收西方来的文化应无隔閡才是。<ref>{{lang|ja|[http://www.nhk.or.jp/special/asia-iseki/warriors/column_01.html 遺迹コラム第1回|始皇帝陵|NHKスペシャル アジア巨大遺迹]}}</ref>
* {{cite journal |title=从秦始皇陵考古看中西文化交流(三) |author=段清波 |journal=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volume=45 |issue=3 |publisher=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学术期刊数据库 |pages=8-13 |url=http://nssd.cssn.cn/articles/article_detail.aspx?id=664726893 |date=2015-05 |language= |access-date=2015-11-14 }}</ref>盖因出土距兵马俑前100年内的秦墓兵俑并不像兵马俑如此巨大写实,往后80年汉皇帝墓俑亦小巫见大巫。不光兵马俑、青铜马车等精細作法,秦始皇巡狩天下所留之刻石,也是以往中国沒有的。秦国位七国最西之处,既然可接纳东方六国技术、文化、人材,同理吸收西方来的文化应无隔閡才是。<ref>{{lang|ja|[http://www.nhk.or.jp/special/asia-iseki/warriors/column_01.html 遺迹コラム第1回|始皇帝陵|NHKスペシャル アジア巨大遺迹]}}</ref>


卢卡斯·尼可(Lukas Nickel)认为依据主要有四点,包括:<ref>{{Cite web |url=http://photo.chinatimes.com/20161013002327-260812/ |title=兵马俑灵感源自古希腊? - 中时电子报 |access-date=2016-10-13 |||}}</ref>
卢卡斯·尼可(Lukas Nickel)认为依据主要有四点,包括:<ref>{{Cite web |url=http://photo.chinatimes.com/20161013002327-260812/ |title=兵马俑灵感源自古希腊? - 中时电子报 |access-date=2016-10-13 }}</ref>


* 在新疆地区发现了欧洲人BC300年前的人体线粒体遺传基因,表明早在丝綢之路开通前有欧洲人在中国活动。<ref>{{Cite web |url=https://www.independent.co.uk/news/science/china-terracotta-army-ancient-greek-sculptors-alexander-the-great-marco-polo-a7357606.html |title=存档副本 |accessdate=2019-10-22 |||}}</ref>
* 在新疆地区发现了欧洲人BC300年前的人体线粒体遺传基因,表明早在丝綢之路开通前有欧洲人在中国活动。<ref>{{Cite web |url=https://www.independent.co.uk/news/science/china-terracotta-army-ancient-greek-sculptors-alexander-the-great-marco-polo-a7357606.html |title=存档副本 |accessdate=2019-10-22 }}</ref>
* 于秦始皇以前,大陆并沒有制作过真人大小的雕像,此想法很可能来自亚历山大大帝的运动。
* 于秦始皇以前,大陆并沒有制作过真人大小的雕像,此想法很可能来自亚历山大大帝的运动。
* 新翻译的古代资料中说明,秦始皇建造兵马俑的灵感来是来自西方12尊真人大小的雕像。
* 新翻译的古代资料中说明,秦始皇建造兵马俑的灵感来是来自西方12尊真人大小的雕像。
第92行: 第91行:


* 两者在制作材料、制作工艺上的巨大差异。希腊雕像多是以大理石雕刻而成;而秦兵马俑则是以陶瓷制成,是一件陶艺作品。
* 两者在制作材料、制作工艺上的巨大差异。希腊雕像多是以大理石雕刻而成;而秦兵马俑则是以陶瓷制成,是一件陶艺作品。
* 兵马俑的制造动机有明显的中国传统因素。在兵马俑这类人俑前,中国有人殉习俗,秦国并不鼓励这类当时被视作陋习的习俗,讲求传统而革新出全身像人俑应属合理且独立的演变。<ref>{{lang|ja|[http://culture.dwnews.com/history/big5/news/2017-11-06/60021790.html 活人殉葬:中国古代社会人殉制度的变革]}}</ref>
* 兵马俑的制造动机有明显的中国传统因素。在兵马俑这类人俑前,中国有人殉习俗,秦国并不鼓励这类当时被视作陋习的习俗,讲求传统而革新出全身像人俑应属合理且独立的演变。<!-- removed_ref site158 by WaitSpring-bot (template) -->
* 在新疆地区的人群中的人体线粒体遺传基因虽然与生活在欧洲的某族群相类似,但并不一定就是希腊人,而事实上一些希腊人独有的遺传基因并没有能够在新疆地区的人群中找到。卢卡斯·尼可只留意到两者的相同之处,而沒有办法看到他们之间明显的不同之处。
* 在新疆地区的人群中的人体线粒体遺传基因虽然与生活在欧洲的某族群相类似,但并不一定就是希腊人,而事实上一些希腊人独有的遺传基因并没有能够在新疆地区的人群中找到。卢卡斯·尼可只留意到两者的相同之处,而沒有办法看到他们之间明显的不同之处。
* 兵马俑之艺术体现并沒有妨碍到其作为该地区独立发展的合理性。
* 兵马俑之艺术体现并沒有妨碍到其作为该地区独立发展的合理性。
* 中国以往古代文獻对兵马俑并无记载及描述,因此卢卡斯所指之翻译资料有偽造之嫌。<ref>{{lang|ja|[https://www.wukong.com/question/6447265498609484046/ 兵马俑规模那么大,为什么史书上没有记载?]}}</ref>
* 中国以往古代文獻对兵马俑并无记载及描述,因此卢卡斯所指之翻译资料有偽造之嫌。<ref>{{Cite web |title=小悟空 |url=https://www.wukong.com/question/6447265498609484046/ |website=www.wukong.com |access-date=2023-12-07}}</ref>


== 秦始皇兵马俑博物馆 ==
== 秦始皇兵马俑博物馆 ==
第102行: 第101行:


== 流行影片 ==
== 流行影片 ==
* 1989年[[中国电影]]《[[秦俑]]》
* 1989年[[中国电影]]《[[古今大战秦俑情|秦俑]]》
* 2005年[[中国电影]]《[[神话 (电影)|神话]]》
* 2005年[[中国电影]]《[[神话电影|神话]]》
* 2005年纪录片《[[复活的军团]]》
* 2005年纪录片《[[复活的军团]]》
* 2008年[[美国电影]]《[[神鬼传奇3]]》
* 2008年[[美国电影]]《[[神鬼传奇3]]》
* 2011年[[中国电视剧]]《[[古今大战秦俑情 (电视剧)|古今大战秦俑情]]》
* 2011年[[中国电视剧]]《[[古今大战秦俑情电视剧|古今大战秦俑情]]》


== 图片 ==
== 图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