畲族:修订间差异

求闻百科,共笔求闻
添加的内容 删除的内容
(机器人:自动替换{{reflist}}模板参数、移除无用的模板参数)
无编辑摘要
 

(未显示1个用户的2个中间版本)

第12行: 第12行:
'''畲族'''({{标音|畲|拼音=shē|注音=ㄕㄜ}}),或称为'''山哈'''。中国大陆有畲族708,651人([[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2010年人口普查]]),其中福建省375,193人(52.87%)、浙江省170,993人(24.01%),是两大分布地<ref name="家民族事务委员">{{cite news|title=畲族概况|url=http://www.neac.gov.cn/seac/ztzl/sz/gk.shtml|date=|author=|publisher=[[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accessdate=2020-07-10|}} 摘自《民族问题五种丛书》之《中国少数民族》卷.</ref>。
'''畲族'''({{标音|畲|拼音=shē|注音=ㄕㄜ}}),或称为'''山哈'''。中国大陆有畲族708,651人([[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2010年人口普查]]),其中福建省375,193人(52.87%)、浙江省170,993人(24.01%),是两大分布地<ref name="家民族事务委员">{{cite news|title=畲族概况|url=http://www.neac.gov.cn/seac/ztzl/sz/gk.shtml|date=|author=|publisher=[[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accessdate=2020-07-10|}} 摘自《民族问题五种丛书》之《中国少数民族》卷.</ref>。


畲族大多讲接近[[客家话]]的汉语方言“[[畲话]]”,与本族语[[畲语]]([[苗语支]])有别。因多已[[汉化]]而取汉姓,以四大姓氏[[钟姓]]、[[蓝姓]]、[[盘姓]]以及[[雷姓]]为主。多数以[[广东]][[凤凰山 (潮州)|潮州凤凰山]]为发源地,畲族在古代时迁入[[华南]]各地<ref>{{Cite web |url=http://www.china.com.cn/aboutchina/zhuanti/xz/2009-07/23/content_18188301.htm |title=畲族的起源传说 |accessdate=2018-02-14 |||}}</ref>,唐宋明起主要分布在广东、福建以及浙江山区等。
畲族大多讲接近[[客家话]]的汉语方言“[[畲话]]”,与本族语[[畲语]]([[苗语支]])有别。因多已[[汉化]]而取汉姓,以四大姓氏[[钟姓]]、[[蓝姓]]、[[盘姓]]以及[[雷姓]]为主。多数以[[广东]][[凤凰山 (潮州)|潮州凤凰山]]为发源地,畲族在古代时迁入[[华南]]各地<ref>{{Cite web |url=http://www.china.com.cn/aboutchina/zhuanti/xz/2009-07/23/content_18188301.htm |title=畲族的起源传说 |accessdate=2018-02-14 }}</ref>,唐宋明起主要分布在广东、福建以及浙江山区等。


== 省份分布 ==
== 省份分布 ==
[[File:1962-01 1962年 福建罗源县石别下村畲族建筑.jpg|缩略图|1962年 福建[[罗源县]]石别下村畲族建筑]]
[[File:1962-01 1962年 福建罗源县石别下村畲族建筑.jpg|thumb|1962年 福建[[罗源县]]石别下村畲族建筑]]
畲族世居地分布于[[福建省|福建]]、[[浙江省|浙江]]、[[江西省|江西]]、[[贵州省|贵州]]、[[广东省|广东]]和[[湖南省|湖南]]六省,其中尤以浙江[[景宁畲族自治县]]最为集中。畲族人口在中国大陆31个省市区均有分布,其中人口分布前三位省份:福建省有畲族375,193人,占畲族人口的52.8%,[[福建省民族构成列表|列福建第一大少数民族]];其次是浙江省,有畲族170,993人,占24.1%,[[浙江省民族构成列表|列浙江第一大少数民族]];第三是江西省,有畲族77,650人,占10.9%,[[江西省民族构成列表|列江西第一大少数民族]]。
畲族世居地分布于[[福建省|福建]]、[[浙江省|浙江]]、[[江西省|江西]]、[[贵州省|贵州]]、[[广东省|广东]]和[[湖南省|湖南]]六省,其中尤以浙江[[景宁畲族自治县]]最为集中。畲族人口在中国大陆31个省市区均有分布,其中人口分布前三位省份:福建省有畲族375,193人,占畲族人口的52.8%,[[福建省民族构成列表|列福建第一大少数民族]];其次是浙江省,有畲族170,993人,占24.1%,[[浙江省民族构成列表|列浙江第一大少数民族]];第三是江西省,有畲族77,650人,占10.9%,[[江西省民族构成列表|列江西第一大少数民族]]。
清政府派至台湾处理朱一贵事件的福建水师提督蓝廷珍便为畬族,1724年蓝廷珍设“蓝张兴”,并于台中开墾,开启畬族至台开墾之先例。
清政府派至台湾处理朱一贵事件的福建水师提督蓝廷珍便为畬族,1724年蓝廷珍设“蓝张兴”,并于台中开墾,开启畬族至台开墾之先例。
第716行: 第716行:


== 习俗 ==
== 习俗 ==
[[File:1962-01 1962年 福建罗源县石别下村畲族舞蹈 婚礼舞.jpg|缩略图|1962年福建罗源县石别下村畲族婚礼舞]]
[[File:1962-01 1962年 福建罗源县石别下村畲族舞蹈 婚礼舞.jpg|thumb|1962年福建罗源县石别下村畲族婚礼舞]]
=== 节日 ===
=== 节日 ===
* “[[三月三]]”畲族传统节日,每年[[历]][[三月初三]]举行。
* “[[三月三]]”畲族传统节日,每年[[历]][[三月初三]]举行。


=== 服饰 ===
=== 服饰 ===
第730行: 第730行:


== 文化艺术 ==
== 文化艺术 ==
畲族喜爱武术,有棍术和拳术两大类,[[八井拳]]为著名畲族独有拳种。除了武术,在贵州的小量畲族族人<ref>{{cite web|url=http://www.hengqian.com/html/2010/1-15/a17195970518.shtml|title=贵州省民族概貌--畲族|publisher=西安北教恒谦教育|date=2010-01-15|accessdate=2010-03-20|||}}</ref>还会跳《斗笠舞》。<ref>{{cite news|url=http://www.csmes.org/html/30993.html|title=畲族《斗笠舞》入选全国青少年 才艺电视展演节目|publisher=黔东南日报(中国音教网)|author=彭德华|date=2010-02-10|accessdate=2010-03-20||||df=}}</ref>
畲族喜爱武术,有棍术和拳术两大类,[[八井拳]]为著名畲族独有拳种。除了武术,在贵州的小量畲族族人<ref>{{cite web|url=http://www.hengqian.com/html/2010/1-15/a17195970518.shtml|title=贵州省民族概貌--畲族|publisher=西安北教恒谦教育|date=2010-01-15|accessdate=2010-03-20}}</ref>还会跳《斗笠舞》。<ref>{{cite news|url=http://www.csmes.org/html/30993.html|title=畲族《斗笠舞》入选全国青少年 才艺电视展演节目|publisher=黔东南日报(中国音教网)|author=彭德华|date=2010-02-10|accessdate=2010-03-20||||df=}}</ref>


== 畬族和其他民族的关系 ==
== 畬族和其他民族的关系 ==
=== 东家人和畬族 ===
=== 东家人和畬族 ===
[[贵州省]][[东家人]]于1996年被认定,即暫时被认定为畲族<ref>{{Cite web |url=http://www.gzmw.gov.cn/ShowNews.aspx?NewsID=52 |title=贵州民族宗教事务网:贵州省民族识别认定工作 |access-date=2010-06-30 |||}}</ref>。东家是当地汉人对贵州畲族的称呼,即自“东边”来的人。东家人自称“哈萌”。“哈”意为“客”,“萌”意为“民”,亦即畲族是“客民”。相邻民族中,瑶族称畲族为“哈朵”,苗族称之为“嘎斗”,仫佬族称之为“喏哈”,布依族称之为“迥哈”。明清时一些贵州地方史志又称之为“东苗”、“佟苗”。贵州畲族先祖来源于江西。根据考证,先祖入黔前,居住在江西贛江流域及贛东、贛东北一带。祖先多是元末和明洪武年问,或奉旨征讨、迁徙,或避禍而迁入贵州。人黔时首先落居于贵定于伐一带。在明朝,主要散居在今[[清镇市|清镇]]、[[开阳县|开阳]]、[[修文县|修文]]、[[长顺县|长顺]]、[[贵定县|贵定]]、[[龙裏县|龙裏]]、[[都勻市|都勻]]、[[荔波县|荔波]]、[[麻江县|麻江]]、[[凯裏市|凯裏]]、[[施秉县|施秉]]、[[镇远县|镇远]]、[[石阡县|石阡]]等10多个县。一部分被融合于其他民族,餘下的人主要居于以[[麻江县]]为中心及其临近凯裏[[炉山镇 (凯里市)|炉山]]的干壩、六个鸡、角沖以及[[福泉市|福泉]]、[[都勻市|都勻]]等县市部分地区,连成一个较为广闊,有着共同语言及风俗习慣的共同区域<ref>{{Cite web |url=http://zt.gog.com.cn/system/2009/05/26/010572088.shtml |title=贵州民族文化网:畲族简介(转自《贵州省志·民族志》) |access-date=2010-06-30 |||}}</ref>。
[[贵州省]][[东家人]]于1996年被认定,即暫时被认定为畲族<ref>{{Cite web |url=http://www.gzmw.gov.cn/ShowNews.aspx?NewsID=52 |title=贵州民族宗教事务网:贵州省民族识别认定工作 |access-date=2010-06-30 }}</ref>。东家是当地汉人对贵州畲族的称呼,即自“东边”来的人。东家人自称“哈萌”。“哈”意为“客”,“萌”意为“民”,亦即畲族是“客民”。相邻民族中,瑶族称畲族为“哈朵”,苗族称之为“嘎斗”,仫佬族称之为“喏哈”,布依族称之为“迥哈”。明清时一些贵州地方史志又称之为“东苗”、“佟苗”。贵州畲族先祖来源于江西。根据考证,先祖入黔前,居住在江西贛江流域及贛东、贛东北一带。祖先多是元末和明洪武年问,或奉旨征讨、迁徙,或避禍而迁入贵州。人黔时首先落居于贵定于伐一带。在明朝,主要散居在今[[清镇市|清镇]]、[[开阳县|开阳]]、[[修文县|修文]]、[[长顺县|长顺]]、[[贵定县|贵定]]、[[龙裏县|龙裏]]、[[都勻市|都勻]]、[[荔波县|荔波]]、[[麻江县|麻江]]、[[凯裏市|凯裏]]、[[施秉县|施秉]]、[[镇远县|镇远]]、[[石阡县|石阡]]等10多个县。一部分被融合于其他民族,餘下的人主要居于以[[麻江县]]为中心及其临近凯裏[[炉山镇 (凯里市)|炉山]]的干壩、六个鸡、角沖以及[[福泉市|福泉]]、[[都勻市|都勻]]等县市部分地区,连成一个较为广闊,有着共同语言及风俗习慣的共同区域<ref>{{Cite web |url=http://zt.gog.com.cn/system/2009/05/26/010572088.shtml |title=贵州民族文化网:畲族简介(转自《贵州省志·民族志》) |access-date=2010-06-30 }}</ref>。


=== 輋族、瑶族与畲族 ===
=== 輋族、瑶族与畲族 ===
第771行: 第771行:
== 参考文献 ==
== 参考文献 ==
<div class="references-small">
<div class="references-small">
{{reflist}}
<references />
* [http://bj.people.com.cn/GB/21617/1687586.html 人民网:畲族]
* [http://bj.people.com.cn/GB/21617/1687586.html 人民网:畲族]
* [http://www.tailian.org.cn/n1080/n1173/n3268/n3373/309694.html 畲族姓氏和家族活动初探]
* [http://www.tailian.org.cn/n1080/n1173/n3268/n3373/309694.html 畲族姓氏和家族活动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