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羲之:修订间差异

求闻百科,共笔求闻
添加的内容 删除的内容
(修改自此处;原许可:CC BY-SA 3.0[网站升级迁移])
 
无编辑摘要
标签消歧义链接
 

(未显示2个用户的4个中间版本)

第31行: 第31行:
|旗籍 =<!--清朝旗人專用-->
|旗籍 =<!--清朝旗人專用-->
|氏族 =
|氏族 =
|出生年=303
|出生年= [[太安]]二(303年)
|出生地=[[琅琊]][[临沂]](今属[[山东]])
|出生地=[[琅琊]][[临沂]](今属[[山东]]临沂
|婚年=
|婚年=
|逝世年=361
|逝世年= [[升平]]五(361年)五月初十
|逝世地= [[会稽]][[金庭]](今属浙江嵊州)
|逝世地=
|諡號=
|諡號=
|墳墓=
|墳墓=
|父親=
|父親= [[王旷]]
|嫡母=
|嫡母=
|母親=
|母親= 卫氏
|元配=[[郗璿]]
|元配=[[郗璿]]
|正室=
|正室=
第47行: 第47行:
|平妻=
|平妻=
|側室=
|側室=
|元配之父=
|元配之父= [[郗鉴]]
|元配之嫡母=
|元配之嫡母=
|元配之母=
|元配之母=
第62行: 第62行:
|平妻之嫡母=
|平妻之嫡母=
|平妻之母=
|平妻之母=
|兄弟=
|兄弟= [[王籍之]]
|姊妹=
|姊妹=
|嫡兄弟=
|嫡兄弟=
第154行: 第154行:
[[唐太宗]]时,王羲之的书法有3000多卷,到[[宋太宗]]时只有160余件。至今已知仅存摹本20餘件、碑文及拓本,而書帖真跡已無存世。
[[唐太宗]]时,王羲之的书法有3000多卷,到[[宋太宗]]时只有160余件。至今已知仅存摹本20餘件、碑文及拓本,而書帖真跡已無存世。


* [[快雪時晴帖|快雪时晴帖]]([[唐朝|唐代]]摹本,藏於[[台北故宫博物院]];和[[中秋帖]]及[[伯遠帖]]合稱“三希”)
* [[快雪時晴帖|快雪时晴帖]]([[唐朝]]摹本,藏於[[台北故宫博物院]];和[[中秋帖]]及[[伯遠帖]]合稱“三希”)
* [[兰亭序]](被稱為“天下第一行書”,唐雙勾填墨摹本《[[兰亭集序神龙本|神龍本]]》藏於[[故宫博物院|北京故宮博物院]])
* [[兰亭序]](被稱為“天下第一行書”,唐雙勾填墨摹本《[[兰亭集序神龙本|神龍本]]》藏於[[故宫博物院|北京故宮博物院]])
* [[寒切帖]](又名《廿七帖》、《谢司马帖》;唐雙勾填墨摹本,藏於[[天津博物馆]])
* [[寒切帖]](又名《廿七帖》、《谢司马帖》;唐雙勾填墨摹本,藏於[[天津博物馆]])
* [[黄庭经]](亦名《換鵝帖》;曾摹刻上石,[[宋]]拓本藏於[[故宫博物院|北京故宮博物院]])
* [[黄庭经]](亦名《換鵝帖》;曾摹刻上石,[[宋]]拓本藏於[[故宫博物院|北京故宮博物院]])
* [[平安何如奉橘三帖|平安帖、何如帖、奉橘帖]](唐雙勾填墨摹本,藏於[[台北故宫博物院]])
* [[平安何如奉橘三帖|平安帖、何如帖、奉橘帖]](唐雙勾填墨摹本,藏於[[台北故宫博物院]])
* [[乐毅论]]([[梁 (南朝)|梁]]拓本)
* [[乐毅论]]([[梁 (南朝)|梁]]拓本)
* [[丧乱帖|丧乱帖、二谢帖、得示帖]](唐雙勾填墨摹本,藏於[[日本皇室]])
* [[丧乱帖|丧乱帖、二谢帖、得示帖]](唐雙勾填墨摹本,藏於[[日本皇室]])
* [[忧悬帖]](唐雙勾填墨摹本,藏于日本{{link-ja|前田育徳会|前田育德会}})
* [[忧悬帖]](唐雙勾填墨摹本,藏于日本{{link-ja|前田育徳会|前田育德会}})
* [[孔侍中帖]]和[[频有哀祸帖]](唐摹本,二帖连为一纸,藏于{{link-ja|前田育徳会|前田育德会}})
* [[孔侍中帖]]和[[频有哀祸帖]](唐摹本,二帖连为一纸,藏于{{link-ja|前田育徳会|前田育德会}})
* [[远宦帖]](亦名《省别帖》,[[十七帖]]中的一封书信;唐雙勾填墨摹本,藏於[[台北故宫博物院]])
* [[远宦帖]](亦名《省别帖》,[[十七帖]]中的一封书信;唐雙勾填墨摹本,藏於[[台北故宫博物院]])
* [[姨母帖]](《唐摹万岁通天帖》之一;唐摹本,藏於[[辽宁省博物馆]])
* [[姨母帖]](《唐摹万岁通天帖》之一;唐摹本,藏於[[辽宁省博物馆]])
* [[初月帖]](《唐摹万岁通天帖》之二;唐摹本,藏於[[辽宁省博物馆]])
* [[初月帖]](《唐摹万岁通天帖》之二;唐摹本,藏於[[辽宁省博物馆]])
* [[行穰帖]](唐雙勾填墨摹本,藏於美国[[普林斯顿大学]]美术馆)
* [[行穰帖]](唐雙勾填墨摹本,藏於美国[[普林斯顿大学]]美术馆)
* [[七月都下帖]](唐臨本,藏於[[台北故宫博物院]])
* [[七月都下帖]](唐臨本,藏於[[台北故宫博物院]])
* [[上虞帖]](唐摹本,藏於[[上海博物馆]])
* [[上虞帖]](唐摹本,藏於[[上海博物馆]])
* [[游目帖]](又名《蜀都帖》;一般認為是唐摹本,但帖右有題跋言:「《晉會稽內史五羲之字逸少遊目帖真蹟》此真晉冷金紙,緊薄如金葉,索索有聲,與《筆陣圖》相類,載在《襄陽侍訪錄》」,故極有可能是王羲之的草書真蹟。藏於日本,但毁於[[第二次世界大战]]時[[广岛]]的[[廣島與長崎原子彈爆炸|原子弹爆炸]])
* [[游目帖]](又名《蜀都帖》;一般認為是唐摹本,但帖右有題跋言:「《晉會稽內史五羲之字逸少遊目帖真蹟》此真晉冷金紙,緊薄如金葉,索索有聲,與《筆陣圖》相類,載在《襄陽侍訪錄》」,故極有可能是王羲之的草書真蹟。藏於日本,但毁於[[第二次世界大战]]時[[广岛]]的[[廣島與長崎原子彈爆炸|原子弹爆炸]])
* [[大道帖]](又名《一笔书》;唐或[[米芾]]臨本,藏於[[台北故宫博物院]])
* [[大道帖]](又名《一笔书》;唐或[[米芾]]臨本,藏於[[台北故宫博物院]])
* [[雨后帖]](宋臨本,藏於[[故宫博物院|北京故宮博物院]])
* [[雨后帖]](宋臨本,藏於[[故宫博物院|北京故宮博物院]])
* [[其书贴]](收录于贞松堂藏历代名人法书)
* [[其书贴]](收录于贞松堂藏历代名人法书)
* [[妹至帖]](唐雙鈎填墨摹本,藏於日本私人處)
* [[妹至帖]](唐雙鈎填墨摹本,藏於日本私人處)
* [[東方朔像讚]](唐临本,藏於[[台北故宫博物院]])
* [[東方朔像讚]](唐临本,藏於[[台北故宫博物院]])
* [[曹娥碑|孝女曹娥碑]](現存拓本及東晉佚名絹本,後者藏於[[辽宁省博物馆]])
* [[曹娥碑|孝女曹娥碑]](現存拓本及東晉佚名絹本,後者藏於[[辽宁省博物馆]])
* 興福寺断碑(又名《吴文碑》,唐僧人大雅集王羲之的字刻成,[[明朝|明代]][[万历]]出土时就仅存下半截,藏於[[陕西省博物馆]])
* 興福寺断碑(又名《吴文碑》,唐僧人大雅集王羲之的字刻成,[[明朝]][[万历]]出土时就仅存下半截,藏於[[陕西省博物馆]])
* [[淳化阁帖]](丛帖,[[宋太宗]]集內府的書帖命人经双钩描摹后刻在石版或木版上再拓印装订成帖,收錄10卷、總計420帖,第6、7、8卷是王羲之的書帖,共160多帖;宋拓本藏於[[上海博物馆]])
* [[淳化阁帖]](丛帖,[[宋太宗]]集內府的書帖命人经双钩描摹后刻在石版或木版上再拓印装订成帖,收錄10卷、總計420帖,第6、7、8卷是王羲之的書帖,共160多帖;宋拓本藏於[[上海博物馆]])
* [[澄清堂帖]](集帖,[[南宋]]集王羲之的書帖刻成;宋拓本残卷藏於[[故宫博物院|北京故宮博物院]])
* [[澄清堂帖]](集帖,[[南宋]]集王羲之的書帖刻成;宋拓本残卷藏於[[故宫博物院|北京故宮博物院]])
* [[大唐三藏聖教序]](唐[[沙門]]懷仁集王羲之的字刻成,宋拓本藏於[[天津博物馆]])
* [[大唐三藏聖教序]](唐[[沙門]]懷仁集王羲之的字刻成,宋拓本藏於[[天津博物馆]])
* [[大报帖]](唐雙鈎填墨摹本,藏於日本私人處)<ref>{{Cite news|url=http://realtime.zaobao.com/2013/01/jg130108_036.shtml|title=日本发现王羲之唐临摹帖|newspaper=[[联合早报]]|date=2013-01-08|language=zh-hans}}{{dead link|date=2018年3月 |bot=InternetArchiveBot |fix-attempted=yes }}</ref>
* [[大报帖]](唐雙鈎填墨摹本,藏於日本私人處)<ref>{{Cite news|url=http://realtime.zaobao.com/2013/01/jg130108_036.shtml|title=日本发现王羲之唐临摹帖|newspaper=[[联合早报]]|date=2013-01-08|language=zh-hans}}{{dead link|date=2018年3月 |bot=InternetArchiveBot |fix-attempted=yes }}</ref>
{{-}}
{{-}}
{{Wide image|LantingXu.jpg|1200px|《[[兰亭集序神龙本]]》,為[[馮承素]]所摹|dir=rtl}}
{{Wide image|LantingXu.jpg|1200px|《[[兰亭集序神龙本]]》,為[[馮承素]]所摹|dir=rtl}}
第196行: 第196行:


* [[郗鑒]]派門生往王府選婿,王府子弟均刻意保持矜持,唯獨王羲之在東牀上露出肚皮吃胡饼。郗鑒便認為他是適合的人選,便決定將女兒[[郗璿]]嫁給他<ref>《世说新语·雅量第六·19》:郗太傅在京口,遣门生与王丞相书,求女婿。丞相语郗信:“君往东厢,任意选之。”门生归,白郗曰:“王家诸郎亦皆可嘉,闻来觅婿,咸自矜持,唯有一郎在东床上坦腹卧,如不闻。”郗公云:“正此好!”访之,乃是逸少,因嫁女与焉。</ref><ref>《晋书·卷八十·列传第五十》:时太尉郗鉴使门生求女婿于导,导令就东厢遍观子弟。门生归,谓鉴曰:“王氏诸少并佳,然闻信至,咸自矜持。惟一人在东床坦腹食,独若不闻。”鉴曰:“正此佳婿邪!”访之,乃羲之也,遂以女妻之。</ref><ref>《太平御览·卷三百七十一·人事部十二》:又曰:郗太尉在京,日遣门生与王丞相书求女婿,丞相语郗信曰:“君往东廊下任意选之。”门生归,白郗云:“王家诸郎皆可喜,闻某来觅女婿,咸自矜持,惟有一郎在东床坦腹而食,如不闻。”郗云:“正好。”比访之,乃是逸少,因嫁女与之。</ref><ref>《太平御览·卷四百四十四·人事部八十五》:又曰:郗太尉遗门生与王丞相书,求女婿,曰:“请往东齐中选之。”门生归白郗云:“王家诸郎亦皆可然,闻觅女婿,咸自矜持,惟有一郎在东床上坦腹食,如不闻。”郗云:“此正嘉婿。”既而访焉,乃逸少也。</ref><ref>《太平御览·卷八百六十·饮食部十八》:又曰:王羲之幼有风操。郗虞卿闻王氏诸子皆俊,令使选婿。诸子皆饰容以待客,羲之独坦腹东床,啮胡饼,神色自若。使具以告,虞卿曰:“此真吾子婿也。”问谁,果是逸少,乃妻之。</ref>。女婿因此而稱為「東牀」,於是「東床坦腹」或是「東床快婿」變成為稱讚有女之家嫁得好歸宿的代名詞。
* [[郗鑒]]派門生往王府選婿,王府子弟均刻意保持矜持,唯獨王羲之在東牀上露出肚皮吃胡饼。郗鑒便認為他是適合的人選,便決定將女兒[[郗璿]]嫁給他<ref>《世说新语·雅量第六·19》:郗太傅在京口,遣门生与王丞相书,求女婿。丞相语郗信:“君往东厢,任意选之。”门生归,白郗曰:“王家诸郎亦皆可嘉,闻来觅婿,咸自矜持,唯有一郎在东床上坦腹卧,如不闻。”郗公云:“正此好!”访之,乃是逸少,因嫁女与焉。</ref><ref>《晋书·卷八十·列传第五十》:时太尉郗鉴使门生求女婿于导,导令就东厢遍观子弟。门生归,谓鉴曰:“王氏诸少并佳,然闻信至,咸自矜持。惟一人在东床坦腹食,独若不闻。”鉴曰:“正此佳婿邪!”访之,乃羲之也,遂以女妻之。</ref><ref>《太平御览·卷三百七十一·人事部十二》:又曰:郗太尉在京,日遣门生与王丞相书求女婿,丞相语郗信曰:“君往东廊下任意选之。”门生归,白郗云:“王家诸郎皆可喜,闻某来觅女婿,咸自矜持,惟有一郎在东床坦腹而食,如不闻。”郗云:“正好。”比访之,乃是逸少,因嫁女与之。</ref><ref>《太平御览·卷四百四十四·人事部八十五》:又曰:郗太尉遗门生与王丞相书,求女婿,曰:“请往东齐中选之。”门生归白郗云:“王家诸郎亦皆可然,闻觅女婿,咸自矜持,惟有一郎在东床上坦腹食,如不闻。”郗云:“此正嘉婿。”既而访焉,乃逸少也。</ref><ref>《太平御览·卷八百六十·饮食部十八》:又曰:王羲之幼有风操。郗虞卿闻王氏诸子皆俊,令使选婿。诸子皆饰容以待客,羲之独坦腹东床,啮胡饼,神色自若。使具以告,虞卿曰:“此真吾子婿也。”问谁,果是逸少,乃妻之。</ref>。女婿因此而稱為「東牀」,於是「東床坦腹」或是「東床快婿」變成為稱讚有女之家嫁得好歸宿的代名詞。
* 王羲之爱[[鹅]]成癖<ref>《晉書·王羲之傳》:“性愛鵝,會稽有孤居姥養一鵝,善鳴。求市未能得,遂攜親友命駕就觀。姥聞羲之將至,烹以待之,羲之嘆惜彌日。”</ref>,传说是因为他喜欢观察鹅游水时鹅掌的动作,从中学习,以提高自己的书法用腕技巧<ref>清書法家包世臣在《藝舟雙楫》卷五十論述道:“其要在執筆。食指需高鉤,大指加食指、中指之間,使食指如鵝頭昂曲者;加指內鈎,小指貼無名指外距,如鵝之兩掌撥水者。故右軍愛鵝,玩其兩掌行水之勢也。”</ref>。[[山阴]]有一[[道士]],希望王羲之能为他抄写一部《[[黄庭经]]》,但是又不敢贸然提出。他精心饲养白[[鹅]],与之相赠,并提出写经的请求,王羲之答应他,抄写一部《黄庭经》送给他。后来这部《黄庭经》被称作右军[[正书]]第二,又被称作《换鹅帖》。该帖的宋[[拓本]]现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李白]]诗“镜湖流水漾清波,狂客归舟逸兴多。山阴道士如相见,应写黄庭换白鹅。”<ref>李白《送贺宾客归越》</ref>
* 王羲之爱[[鹅]]成癖<ref>《晉書·王羲之傳》:“性愛鵝,會稽有孤居姥養一鵝,善鳴。求市未能得,遂攜親友命駕就觀。姥聞羲之將至,烹以待之,羲之嘆惜彌日。”</ref>,传说是因为他喜欢观察鹅游水时鹅掌的动作,从中学习,以提高自己的书法用腕技巧<ref>清書法家包世臣在《藝舟雙楫》卷五十論述道:“其要在執筆。食指需高鉤,大指加食指、中指之間,使食指如鵝頭昂曲者;加指內鈎,小指貼無名指外距,如鵝之兩掌撥水者。故右軍愛鵝,玩其兩掌行水之勢也。”</ref>。[[山阴]]有一[[道士]],希望王羲之能为他抄写一部《[[黄庭经]]》,但是又不敢贸然提出。他精心饲养白[[鹅]],与之相赠,并提出写经的请求,王羲之答应他,抄写一部《黄庭经》送给他。后来这部《黄庭经》被称作右军[[正书]]第二,又被称作《换鹅帖》。该帖的宋[[拓本]]现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李白]]诗“镜湖流水漾清波,狂客归舟逸兴多。山阴道士如相见,应写黄庭换白鹅。”<ref>李白《送贺宾客归越》</ref>
* 王羲之認為自己出身的瑯琊王家才是真正代表王氏的正統名門,故瞧不起太原王家出身的[[王述]],因此兩人勢同水火互看不順眼。王羲之發現王述之子[[王坦之]]是聰明優秀的國家棟樑,反觀自己的兒子們是一群除了書法外近乎一無是處的廢柴時氣急敗壞,痛罵他們一群人都不如一個王坦之。
* 王羲之認為自己出身的瑯琊王家才是真正代表王氏的正統名門,故瞧不起太原王家出身的[[王述]],因此兩人勢同水火互看不順眼。王羲之發現王述之子[[王坦之]]是聰明優秀的國家棟樑,反觀自己的兒子們是一群除了書法外近乎一無是處的廢柴時氣急敗壞,痛罵他們一群人都不如一個王坦之。


第301行: 第301行:


== 注释 ==
== 注释 ==
{{reflist|30em}}
{{reflist}}


[[Category:王羲之| ]]
[[Category:王羲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