漆器:修订间差异

求闻百科,共笔求闻
添加的内容 删除的内容
(修改自此处;原许可:CC BY-SA 3.0[网站升级迁移])
 
→‎中國:​clean up, replaced: 明代 → 明朝 (3), 宋代 → 宋朝 (2), 清代 → 清朝, 唐代 → 唐朝, 元代 → 元朝, 秦代 → 秦朝
第19行: 第19行:
[[春秋时期|春秋]]、[[戰國]]時,漆器的木胎生產變的更加容易,部分生活用品常用漆器;[[胎骨]]材料也變的更加多樣化。此外為了增加器物的立體感,使其更加精美,[[雕刻]]和漆工互相結合,許多[[動物]]形象經過雕刻,巧妙的纏結在一起,漆器的用色也更為豐富,技法也更為熟練,圖案表顯多為[[宗教]]及當時的[[生]]活型態。
[[春秋时期|春秋]]、[[戰國]]時,漆器的木胎生產變的更加容易,部分生活用品常用漆器;[[胎骨]]材料也變的更加多樣化。此外為了增加器物的立體感,使其更加精美,[[雕刻]]和漆工互相結合,許多[[動物]]形象經過雕刻,巧妙的纏結在一起,漆器的用色也更為豐富,技法也更為熟練,圖案表顯多為[[宗教]]及當時的[[生]]活型態。


秦、漢時代漆器工藝走向繁榮興盛的的重要時期,當時漆器是貴重物品的代表,因它胎體輕便、方便使用、光澤美麗,甚至取代了青銅器。秦的漆工業承襲了春秋戰國時楚、秦的風格且加以創新。
秦、漢時代漆器工藝走向繁榮興盛的的重要時期,當時漆器是貴重物品的代表,因它胎體輕便、方便使用、光澤美麗,甚至取代了青銅器。秦的漆工業承襲了春秋戰國時楚、秦的風格且加以創新。


[[西漢]]漆器到達鼎盛時期,數量之多、規模之大也反映出漆器為當時人普遍使用。西漢時期,漆器的製造已有細緻的分工。1959年貴州清鎮平壩村漢墓出土西漢耳杯,其銘文顯示西漢有素工,髹工,上工,銅耳黃塗工,畫工,清工,造工等工種<ref>《貴州清鎮平壩村漢墓發掘報告》 《考古學報》 1959年 1 期</ref>。漢代的漆器造型多樣,也考慮到現實生活中的使用方便,出現了多子盒:[[奩]]的出現。器物的裝飾除了[[彩繪]]和[[針]]刻,也出現金銀鑲嵌([[戧金]]),更調配出各色的油彩以作畫。裝飾題材具體反映出漢代道教和巫術信奉的思想與生活內容。
[[西漢]]漆器到達鼎盛時期,數量之多、規模之大也反映出漆器為當時人普遍使用。西漢時期,漆器的製造已有細緻的分工。1959年貴州清鎮平壩村漢墓出土西漢耳杯,其銘文顯示西漢有素工,髹工,上工,銅耳黃塗工,畫工,清工,造工等工種<ref>《貴州清鎮平壩村漢墓發掘報告》 《考古學報》 1959年 1 期</ref>。漢代的漆器造型多樣,也考慮到現實生活中的使用方便,出現了多子盒:[[奩]]的出現。器物的裝飾除了[[彩繪]]和[[針]]刻,也出現金銀鑲嵌([[戧金]]),更調配出各色的油彩以作畫。裝飾題材具體反映出漢代道教和巫術信奉的思想與生活內容。
第25行: 第25行:
漆器在漢代以後急遽衰退。[[桑弘羊]]在《[[鹽鐵論]]·散不足》中批評漆器成本太高,“一杯棬用百人之力,一屏風就萬人之功”,極大地浪費了社會生產。加上物美價廉的瓷器工藝日漸成熟,漆器逐漸脫離日常生活用具的範圍。[[西晉]]以後到[[南北朝]],由於[[佛教]]的盛行,出現利用[[夾紵]]工藝所造的大型[[佛像]],此時的漆工藝被用來為宗教[[信仰]]服務,夾紵胎漆器也因而發展。所謂的夾紵是以[[漆輝]]和[[麻布]]造型作為漆胎,胎骨輕巧而堅牢。
漆器在漢代以後急遽衰退。[[桑弘羊]]在《[[鹽鐵論]]·散不足》中批評漆器成本太高,“一杯棬用百人之力,一屏風就萬人之功”,極大地浪費了社會生產。加上物美價廉的瓷器工藝日漸成熟,漆器逐漸脫離日常生活用具的範圍。[[西晉]]以後到[[南北朝]],由於[[佛教]]的盛行,出現利用[[夾紵]]工藝所造的大型[[佛像]],此時的漆工藝被用來為宗教[[信仰]]服務,夾紵胎漆器也因而發展。所謂的夾紵是以[[漆輝]]和[[麻布]]造型作為漆胎,胎骨輕巧而堅牢。


經濟發達文化繁榮,種種因素使[[工藝美術]]也隨之發達,在藝術、技術以及生產上,皆遠超過前期。唐朝漆器大放異彩,呈現出華麗的風格,漆器製作技術也往富麗方向發展,[[金銀平脫]]、[[螺鈿]]、[[雕漆]]等製作費時、價格昂貴的技法在當時極為盛行。
經濟發達文化繁榮,種種因素使[[工藝美術]]也隨之發達,在藝術、技術以及生產上,皆遠超過前期。唐朝漆器大放異彩,呈現出華麗的風格,漆器製作技術也往富麗方向發展,[[金銀平脫]]、[[螺鈿]]、[[雕漆]]等製作費時、價格昂貴的技法在當時極為盛行。


[[宋]]漆器的製胎和髹是技藝已經十分成熟,當時不僅官方設有專門生產機構,民間製作漆器也很普遍。漆器所製作的器皿,樣式多且富變化,造型簡樸,表現出器物結構比例之美。一般而言,宋漆器以素色靜謐為主。
[[宋]]漆器的製胎和髹是技藝已經十分成熟,當時不僅官方設有專門生產機構,民間製作漆器也很普遍。漆器所製作的器皿,樣式多且富變化,造型簡樸,表現出器物結構比例之美。一般而言,宋漆器以素色靜謐為主。


[[元朝]]時[[手工業]]受到相當重視,[[江南]]的嘉興一帶成為漆器產業的重要中心。官辦、民辦組織龐大,加上社會[[經濟]]條件的允許,漆器名匠輩出。漆器品種不少,以螺鈿、[[戧金]]、雕漆等製作水準最高,其中雕漆為元漆器成就的代表之作。
[[元朝]]時[[手工業]]受到相當重視,[[江南]]的嘉興一帶成為漆器產業的重要中心。官辦、民辦組織龐大,加上社會[[經濟]]條件的允許,漆器名匠輩出。漆器品種不少,以螺鈿、[[戧金]]、雕漆等製作水準最高,其中雕漆為元漆器成就的代表之作。


[[明]]工藝美術跨入新的階段,官方設廠專制御用的各種漆器,並由著名的[[漆藝家]]管理。除了官設的漆器廠外,民間漆器生產也遍及大江南北。明江南漆器名家輩出,明初有張德剛,包亮,明中期有方信川,明末有江千里等,並出現集漆器工藝之大成的著作:黃成著,楊明注《[[髹飾錄]]》<ref>明黃成著 明楊明注, 長北校注 《[[髹飾錄]]圖說》 總論 第9頁</ref>。
[[明]]工藝美術跨入新的階段,官方設廠專制御用的各種漆器,並由著名的[[漆藝家]]管理。除了官設的漆器廠外,民間漆器生產也遍及大江南北。明江南漆器名家輩出,明初有張德剛,包亮,明中期有方信川,明末有江千里等,並出現集漆器工藝之大成的著作:黃成著,楊明注《[[髹飾錄]]》<ref>明黃成著 明楊明注, 長北校注 《[[髹飾錄]]圖說》 總論 第9頁</ref>。


髹飾工藝在這時有很大的革新,結合多種傳統技法,兩種以上的技法作結合,不同的文飾在不同的素地上更換,開創出千文萬華的繁榮局面。
髹飾工藝在這時有很大的革新,結合多種傳統技法,兩種以上的技法作結合,不同的文飾在不同的素地上更換,開創出千文萬華的繁榮局面。


[[File:雕漆帶托泥寶座.jpg|缩略图|200px|雕漆帶[[托泥]]寶座]]
[[File:雕漆帶托泥寶座.jpg|缩略图|200px|雕漆帶[[托泥]]寶座]]
[[清]]初期製漆業承續明朝,在全國各地發展,以乾隆時期為盛,並逐漸形成各自的製作中心及地方的特色。乾隆年间以红漆造龙椅。直到晚清,清政府的政治從一片繁榮到政治腐敗,整個手工業亦受到波及,除少數地區仍有貢獻外,漆器製造和其他工藝一樣,進入了衰落時期。
[[清]]初期製漆業承續明朝,在全國各地發展,以乾隆時期為盛,並逐漸形成各自的製作中心及地方的特色。乾隆年间以红漆造龙椅。直到晚清,清政府的政治從一片繁榮到政治腐敗,整個手工業亦受到波及,除少數地區仍有貢獻外,漆器製造和其他工藝一樣,進入了衰落時期。


今日中國大陸和台灣,漆器仍是民間工藝的重要組成部份,著名的漆器工藝,包括[[福州]]的脫胎漆器,[[廈門]]的髹金漆絲漆器,[[廣東]]暈金漆器,[[揚州]]螺鈿漆器,[[山西]][[平遙]]推光漆器,[[成都]]銀片罩花漆器,[[安徽]][[屯溪]]犀皮漆器,[[北京]]剔紅漆器,細螺鈿漆器,[[台灣]][[南投縣]]黑髹漆器等。
今日中國大陸和台灣,漆器仍是民間工藝的重要組成部份,著名的漆器工藝,包括[[福州]]的脫胎漆器,[[廈門]]的髹金漆絲漆器,[[廣東]]暈金漆器,[[揚州]]螺鈿漆器,[[山西]][[平遙]]推光漆器,[[成都]]銀片罩花漆器,[[安徽]][[屯溪]]犀皮漆器,[[北京]]剔紅漆器,細螺鈿漆器,[[台灣]][[南投縣]]黑髹漆器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