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哥華:修订间差异

求闻百科,共笔求闻
添加的内容 删除的内容
→‎參考資料:​20
(机器人:清理不当的来源、移除无用的模板参数;整理源码)
第21行: 第21行:
|mapsize =
|mapsize =
|map_caption = 溫哥華在[[大溫哥華地區]]的位置
|map_caption = 溫哥華在[[大溫哥華地區]]的位置
|
|pushpin_map = Canada British Columbia
|
| pushpin_map_caption = 溫哥華在[[卑詩省]]的位置
|subdivision_type = [[國家]]
|subdivision_type = [[國家]]
|subdivision_name = {{CAN}}
|subdivision_name = {{CAN}}
第97行: 第97行:
</ref>。
</ref>。


[[File:First Vancouver Council Meeting after fire.jpg|缩略图||1886年溫哥華大火後,[[溫哥華市議會|市議會]]於卡路街搭建帳篷成臨時[[溫哥華市政廳|市政廳]]<ref>{{cite news| last = Smedman| first = Lisa| title = History of Naming Vancouver's Streets: Hamilton's Legacy| work = [[Vancouver Courier]]| date = 2006-03-03 | url = | accessdate =}}</ref>。]]
[[File:First Vancouver Council Meeting after fire.jpg|thumb|left|1886年溫哥華大火後,[[溫哥華市議會|市議會]]於卡路街搭建帳篷成臨時[[溫哥華市政廳|市政廳]]<ref>{{cite news| last = Smedman| first = Lisa| title = History of Naming Vancouver's Streets: Hamilton's Legacy| work = [[Vancouver Courier]]| date = 2006-03-03 | url = | accessdate =}}</ref>。]]
[[File:1898 Van Pan Map.jpg|缩略图||1898年溫哥華全景]]
[[File:1898 Van Pan Map.jpg|thumb|left|1898年溫哥華全景]]
{{tsl|en|Colony of British Columbia|卑詩殖民地政府}}於1870年在煤氣鎮進行勘查並劃出一個名為「固蘭湖」(Granville)的鎮址;名稱來自時任英國[[殖民地大臣]][[固蘭湖伯爵]]。憑著其深水海港的地理優勢,固蘭湖鎮址從多個地點(如[[滿地寶]]、[[新西敏市|二埠]]和[[維多利亞 (不列顛哥倫比亞)|维多利亚]])中脫穎而出,被[[加拿大太平洋鐵路]](CPR)選為其鐵路總站所在<ref>{{cite book |last=Morton |first=James |title=In the Sea of Sterile Mountains: The Chinese in British Columbia |publisher=J.J. Douglas |year=1973 |location=Vancouver |isbn=0888940521}}
{{tsl|en|Colony of British Columbia|卑詩殖民地政府}}於1870年在煤氣鎮進行勘查並劃出一個名為「固蘭湖」(Granville)的鎮址;名稱來自時任英國[[殖民地大臣]][[固蘭湖伯爵]]。憑著其深水海港的地理優勢,固蘭湖鎮址從多個地點(如[[滿地寶]]、[[新西敏市|二埠]]和[[維多利亞 (不列顛哥倫比亞)|维多利亚]])中脫穎而出,被[[加拿大太平洋鐵路]](CPR)選為其鐵路總站所在<ref>{{cite book |last=Morton |first=James |title=In the Sea of Sterile Mountains: The Chinese in British Columbia |publisher=J.J. Douglas |year=1973 |location=Vancouver |isbn=0888940521}}
</ref>。溫哥華於1886年4月6日正式設市,名稱來自喬治·溫哥華,當時的南界僅及現16街。(16街以南的地帶於1892年設為南溫哥華自治區。)<ref>{{Cite web |url=http://www.vancouverhistory.ca/story.html |title=A Brief History of Greater Vancouver |accessdate=2010-12-05 |||}}</ref>同年6月13日發生[[溫哥華大火]],整座城市被摧毀。[[溫哥華消防局]]其後正式成立,重建工作亦迅即展開<ref name="GVB"/>。溫哥華於1881年約有1000名居民,到1900年上升至2萬人,到1911年再上升至10萬人<ref>{{cite book| last = Davis| first = Chuck | coauthors = Richard von Kleist | title = Greater Vancouver Book: An Urban Encyclopaedia | | publisher = Linkman Press| year = 1997 | location = Surrey, BC| page = 780 | isbn = 978-1896846002}}</ref>。
</ref>。溫哥華於1886年4月6日正式設市,名稱來自喬治·溫哥華,當時的南界僅及現16街。(16街以南的地帶於1892年設為南溫哥華自治區。)<ref>{{Cite web |url=http://www.vancouverhistory.ca/story.html |title=A Brief History of Greater Vancouver |accessdate=2010-12-05 |||}}</ref>同年6月13日發生[[溫哥華大火]],整座城市被摧毀。[[溫哥華消防局]]其後正式成立,重建工作亦迅即展開<ref name="GVB"/>。溫哥華於1881年約有1000名居民,到1900年上升至2萬人,到1911年再上升至10萬人<ref>{{cite book| last = Davis| first = Chuck | coauthors = Richard von Kleist | title = Greater Vancouver Book: An Urban Encyclopaedia | | publisher = Linkman Press| year = 1997 | location = Surrey, BC| page = 780 | isbn = 978-1896846002}}</ref>。
第112行: 第112行:


== 地理 ==
== 地理 ==
[[File:Stadtgliederung Vancouver 2008.png|缩略图|250px|溫哥華市政府劃分的23個社區]]
[[File:Stadtgliederung Vancouver 2008.png|thumb|250px|溫哥華市政府劃分的23個社區]]
溫哥華地理位置位於[[卑詩]]省西南沿海地區,坐落[[布勒半島]]西部,南面瀕臨[[菲莎河]]北支流,北面則瀕臨[[布勒內灣]]和[[英吉利灣]],是加拿大西岸最大的[[港口]]。向西面向[[喬治亞海峽]],但由[[溫哥華島]]一天然屏障所遮擋。溫哥華使用[[太平洋時區]](UTC−8),並處於加拿大陸地生態區域( Pacific Maritime Ecozone)<ref>
溫哥華地理位置位於[[卑詩]]省西南沿海地區,坐落[[布勒半島]]西部,南面瀕臨[[菲莎河]]北支流,北面則瀕臨[[布勒內灣]]和[[英吉利灣]],是加拿大西岸最大的[[港口]]。向西面向[[喬治亞海峽]],但由[[溫哥華島]]一天然屏障所遮擋。溫哥華使用[[太平洋時區]](UTC−8),並處於加拿大陸地生態區域( Pacific Maritime Ecozone)<ref>
{{cite web
{{cite web
第402行: 第402行:


== 人口統計 ==
== 人口統計 ==
[[File:Millennium Gate.jpg|缩略图|250px|[[溫哥華華埠]]千禧門牌坊,這批[[大溫哥華地區的華裔加拿大人]],人數眾多形成了一個華人聚集地]]
[[File:Millennium Gate.jpg|thumb|250px|[[溫哥華華埠]]千禧門牌坊,這批[[大溫哥華地區的華裔加拿大人]],人數眾多形成了一個華人聚集地]]
1950年代末和1960年代的[[城市規劃]]故意鼓勵發展商在溫哥華的[[西端區 (溫哥華)|西端區]]興建多層住宅大廈,從而構成一個緊湊的[[城市]]核心,亦有利於鼓勵市民乘搭[[公共交通]],騎[[自行車]]和步行。據2001年[[人口普查]]所示,[[溫哥華市中心]]半島的人口密度達每公頃121人(即每平方公里12,100人)。溫市政府亦繼續推動政策鼓勵高密度發展。溫哥華被稱為“街坊城市”,而每個社區都有其獨特性格和種族結構<ref>{{cite journal|author=Thomas R. Berger|title=A City of Neighborhoods: Report of the 2004 Vancouver Electoral Reform Commission|publisher=City of Vancouver|date=2004-06-08|url=http://www.city.vancouver.bc.ca/erc/pdf/verc_report.pdf|format=PDF|accessdate=|||}}</ref>。
1950年代末和1960年代的[[城市規劃]]故意鼓勵發展商在溫哥華的[[西端區 (溫哥華)|西端區]]興建多層住宅大廈,從而構成一個緊湊的[[城市]]核心,亦有利於鼓勵市民乘搭[[公共交通]],騎[[自行車]]和步行。據2001年[[人口普查]]所示,[[溫哥華市中心]]半島的人口密度達每公頃121人(即每平方公里12,100人)。溫市政府亦繼續推動政策鼓勵高密度發展。溫哥華被稱為“街坊城市”,而每個社區都有其獨特性格和種族結構<ref>{{cite journal|author=Thomas R. Berger|title=A City of Neighborhoods: Report of the 2004 Vancouver Electoral Reform Commission|publisher=City of Vancouver|date=2004-06-08|url=http://www.city.vancouver.bc.ca/erc/pdf/verc_report.pdf|format=PDF|accessdate=|||}}</ref>。


第514行: 第514行:


== 經濟 ==
== 經濟 ==
[[File:Stanley Park, Vancouver (7889961786).jpg|缩略图|250px|從史丹利公園遠眺[[溫哥華市中心|市中心]]]]
[[File:Stanley Park, Vancouver (7889961786).jpg|thumb|250px|從史丹利公園遠眺[[溫哥華市中心|市中心]]]]
溫哥華位處太平洋沿岸,而且是橫貫全國的公路和鐵路的西端終點,令本市成為國内工業重鎮之一。溫哥華港是全國最大的港口,每年與全球90個國家的貿易額高達430億[[加元]]。溫哥華地區亦是多家[[林木業]]和[[採礦業]]公司的總部所在,而近年[[軟件開發]]、[[生物科技]]和[[電影業]]等行業的發展也相當蓬勃。溫哥華更是北美繼[[洛杉磯]]及[[紐約市]]後的第三大製片中心,為本市帶來「北好萊塢」(Hollywood North)的稱號<ref name="Industry Profile"/><ref>{{cite web|url=http://www.tourismvancouver.com/pdf/research/monthly_overnight_visitors_1994_2005.pdf|title=Overnight visitors to Greater Vancouver by volume, monthly and annual basis|publisher=Vancouver Convention and Visitors Bureau|accessdate=2006-11-16|||}}</ref><ref>{{cite web |url=http://www.vancouvereconomic.com/key_sectors/default.htm |title=Key Sectors |publisher=Vancouver Economic Development Commission |accessdate=2006-11-11 |||}}</ref><ref>{{cite web|title=Vancouver Film Industry|url=http://www.vancouver.com/movies/hollywood_north/vancouver_film_industry_overview/index.htm|publisher=Vancouver.com|accessdate=2006-12-24|||}}</ref><ref>{{cite book| last = Gasher | first = Mike | title = Hollywood North: The Feature Film Industry in British Columbia|publisher = University of British Columbia Press | date = November 2002 | location = Vancouver | id = ISBN 978-0-7748-0967-2}}</ref>。
溫哥華位處太平洋沿岸,而且是橫貫全國的公路和鐵路的西端終點,令本市成為國内工業重鎮之一。溫哥華港是全國最大的港口,每年與全球90個國家的貿易額高達430億[[加元]]。溫哥華地區亦是多家[[林木業]]和[[採礦業]]公司的總部所在,而近年[[軟件開發]]、[[生物科技]]和[[電影業]]等行業的發展也相當蓬勃。溫哥華更是北美繼[[洛杉磯]]及[[紐約市]]後的第三大製片中心,為本市帶來「北好萊塢」(Hollywood North)的稱號<ref name="Industry Profile"/><ref>{{cite web|url=http://www.tourismvancouver.com/pdf/research/monthly_overnight_visitors_1994_2005.pdf|title=Overnight visitors to Greater Vancouver by volume, monthly and annual basis|publisher=Vancouver Convention and Visitors Bureau|accessdate=2006-11-16|||}}</ref><ref>{{cite web |url=http://www.vancouvereconomic.com/key_sectors/default.htm |title=Key Sectors |publisher=Vancouver Economic Development Commission |accessdate=2006-11-11 |||}}</ref><ref>{{cite web|title=Vancouver Film Industry|url=http://www.vancouver.com/movies/hollywood_north/vancouver_film_industry_overview/index.htm|publisher=Vancouver.com|accessdate=2006-12-24|||}}</ref><ref>{{cite book| last = Gasher | first = Mike | title = Hollywood North: The Feature Film Industry in British Columbia|publisher = University of British Columbia Press | date = November 2002 | location = Vancouver | id = ISBN 978-0-7748-0967-2}}</ref>。


第520行: 第520行:


== 交通 ==
== 交通 ==
[[File:Canada Line Train 201807.jpg|缩略图|250px|[[溫哥華架空列車]]加拿大線]]
[[File:Canada Line Train 201807.jpg|thumb|250px|[[溫哥華架空列車]]加拿大線]]


溫哥華的[[有轨电车]]系統建立於1890年6月28日,連接當時的[[固蘭湖街橋]]及西敏道(現[[緬街 (溫哥華)|緬街]])。不足一年後,[[新西敏市|二埠]]-溫哥華電車公司(Westminster and Vancouver Tramway Company)開辦了加拿大第一條市際電車路線,加速了社區之間的交流,同時也促進了市中心的發展<ref>{{cite web| last = Davis| first = Chuck| url = http://www.vancouverhistory.ca/chronology2.html| title = The History of Metropolitan Vancouver| accessdate = 2006-11-23| | | }}</ref>。 卑詩電力鐵路公司(British Columbia Electric Railway)後來成爲市區及市際電車系統的營運商,直至電車系統於1958年完全被柴油[[公共汽车]]和[[無軌電車]]取代為止<ref>{{cite web| last = Davis| first = Chuck| url = http://www.vancouverhistory.ca/chronology1958.htm| title = The History of Metropolitan Vancouver| accessdate = 2006-11-14| | | }}</ref>。
溫哥華的[[有轨电车]]系統建立於1890年6月28日,連接當時的[[固蘭湖街橋]]及西敏道(現[[緬街 (溫哥華)|緬街]])。不足一年後,[[新西敏市|二埠]]-溫哥華電車公司(Westminster and Vancouver Tramway Company)開辦了加拿大第一條市際電車路線,加速了社區之間的交流,同時也促進了市中心的發展<ref>{{cite web| last = Davis| first = Chuck| url = http://www.vancouverhistory.ca/chronology2.html| title = The History of Metropolitan Vancouver| accessdate = 2006-11-23| | | }}</ref>。 卑詩電力鐵路公司(British Columbia Electric Railway)後來成爲市區及市際電車系統的營運商,直至電車系統於1958年完全被柴油[[公共汽车]]和[[無軌電車]]取代為止<ref>{{cite web| last = Davis| first = Chuck| url = http://www.vancouverhistory.ca/chronology1958.htm| title = The History of Metropolitan Vancouver| accessdate = 2006-11-14| | | }}</ref>。
第535行: 第535行:


== 教育 ==
== 教育 ==
[[File:UBC-Main-Mall2-1650x1050.jpg|缩略图|250px|卑詩大學]]
[[File:UBC-Main-Mall2-1650x1050.jpg|thumb|250px|卑詩大學]]
[[溫哥華教育局]]為溫市和[[大學保留地]]提供公立教育,轄下包括74所小學、18所中學和7所成人教育中心<ref name="VSB1">{{cite web|url=http://www.vsb.bc.ca/about-vsb|title=About Us|publisher=Vancouver School Board|year=2009|accessdate=2009-12-04|||}}</ref>,學生人數達11萬人(當中包括31,000名小學生、25,000名中學生和48,000名持續進修學生)<ref name="VSB1"/><ref name="VSB2">{{cite web|url=http://www.bced.gov.bc.ca/reports/pdfs/student_stats/039.pdf|title=District Review Report, School District No. 39 Vancouver|format=PDF|publisher=British Columbia Education|year=2009|accessdate=2009-12-04|||}}</ref>。
[[溫哥華教育局]]為溫市和[[大學保留地]]提供公立教育,轄下包括74所小學、18所中學和7所成人教育中心<ref name="VSB1">{{cite web|url=http://www.vsb.bc.ca/about-vsb|title=About Us|publisher=Vancouver School Board|year=2009|accessdate=2009-12-04|||}}</ref>,學生人數達11萬人(當中包括31,000名小學生、25,000名中學生和48,000名持續進修學生)<ref name="VSB1"/><ref name="VSB2">{{cite web|url=http://www.bced.gov.bc.ca/reports/pdfs/student_stats/039.pdf|title=District Review Report, School District No. 39 Vancouver|format=PDF|publisher=British Columbia Education|year=2009|accessdate=2009-12-04|||}}</ref>。


第549行: 第549行:
== 政治 ==
== 政治 ==
=== 市政 ===
=== 市政 ===
[[File:Van City Hall 2010 Flag.jpg|缩略图||250px|一面奧運旗在[[溫哥華市政廳]]外飄揚。]]
[[File:Van City Hall 2010 Flag.jpg|thumb|right|250px|一面奧運旗在[[溫哥華市政廳]]外飄揚。]]


{{further|温哥華市議會}}
{{further|温哥華市議會}}
第644行: 第644行:


== 警力 ==
== 警力 ==
[[File:Bikecops.jpg|缩略图|250px|温哥華自行車及摩托車騎警]]
[[File:Bikecops.jpg|thumb|250px|温哥華自行車及摩托車騎警]]
[[File:Vancouver BC crime.png|缩略图||250px|溫哥華1984年-2005年間的罪案率<ref name=crimestats>Police Services Division, Ministry of Public Safety and Solicitor General, Province of British Columbia (2006) [http://www.pssg.gov.bc.ca/police_services/publications/ Police and Crime: Summary Statistics: 1984–2005] , pages 101, 106–110, 151, 154. ISSN 1198-9971</ref>。]]
[[File:Vancouver BC crime.png|thumb|right|250px|溫哥華1984年-2005年間的罪案率<ref name=crimestats>Police Services Division, Ministry of Public Safety and Solicitor General, Province of British Columbia (2006) [http://www.pssg.gov.bc.ca/police_services/publications/ Police and Crime: Summary Statistics: 1984–2005] , pages 101, 106–110, 151, 154. ISSN 1198-9971</ref>。]]


[[低陸平原]]内大部分城鎮的警務工作主要由[[加拿大皇家騎警]]E分隊負責,但是溫哥華市和[[新西敏市|二埠]]、[[西溫哥華]]、[[三角洲 (卑詩省)|三角洲]]和[[滿地寶]]一樣,擁有自己的警隊-溫哥華警察局({{lang|en|Vancouver Police Department}})。現任溫哥華警察局長是Adam Palmer。
[[低陸平原]]内大部分城鎮的警務工作主要由[[加拿大皇家騎警]]E分隊負責,但是溫哥華市和[[新西敏市|二埠]]、[[西溫哥華]]、[[三角洲 (卑詩省)|三角洲]]和[[滿地寶]]一樣,擁有自己的警隊-溫哥華警察局({{lang|en|Vancouver Police Department}})。現任溫哥華警察局長是Adam Palmer。
第666行: 第666行:
=== 職業球隊 ===
=== 職業球隊 ===


[[File:Gmplace-pano.jpg|缩略图||250px|[[溫哥華加人|溫哥華加人隊]]的主場-[[羅渣士體育館]]。]]
[[File:Gmplace-pano.jpg|thumb|right|250px|[[溫哥華加人|溫哥華加人隊]]的主場-[[羅渣士體育館]]。]]


{| class="wikitable"
{| class="wikitable"
第710行: 第710行:


== 媒體 ==
== 媒體 ==
[[File:2005-07 180 West 2nd Avenue.jpg|缩略图|250px|Citytv和OMNI於[[福溪 (溫哥華)|福溪]]南岸的廣播中心]]
[[File:2005-07 180 West 2nd Avenue.jpg|thumb|250px|Citytv和OMNI於[[福溪 (溫哥華)|福溪]]南岸的廣播中心]]
溫哥華是卑詩省的媒體中心,多數的全國性媒體都在溫市設有辦公室。溫哥華的兩份主要英文報章-《[[溫哥華太陽報]]》(''Vancouver Sun'',以大報形式發行)和《溫哥華省報》(''{{lang|en|The Province}}'',以[[小報]]形式發行)-皆由郵報傳媒網絡公司旗下的太平洋報業集團發行。總部設於[[多倫多]]的全國性報章《[[環球郵報]]》近年亦增設了大溫版,以求增加在大溫地區内的銷量。市内也有數份免費報章,包括《24小時》和《[[都市日報]]》。[[加拿大國營頻道]]、[[CTV電視網]]、[[環球電視 (加拿大)|環球電視]]和[[城市電視網]]都在溫哥華設有分台。
溫哥華是卑詩省的媒體中心,多數的全國性媒體都在溫市設有辦公室。溫哥華的兩份主要英文報章-《[[溫哥華太陽報]]》(''Vancouver Sun'',以大報形式發行)和《溫哥華省報》(''{{lang|en|The Province}}'',以[[小報]]形式發行)-皆由郵報傳媒網絡公司旗下的太平洋報業集團發行。總部設於[[多倫多]]的全國性報章《[[環球郵報]]》近年亦增設了大溫版,以求增加在大溫地區内的銷量。市内也有數份免費報章,包括《24小時》和《[[都市日報]]》。[[加拿大國營頻道]]、[[CTV電視網]]、[[環球電視 (加拿大)|環球電視]]和[[城市電視網]]都在溫哥華設有分台。


第744行: 第744行:
** '''[[中山公園]]'''是為了紀念近代中國[[革命]]先行者、[[國父]]、[[中華民國]]建國者[[孫中山]]而以其為名的公園,主要分布在[[臺灣]]、[[中国大陆]]、[[香港]]、[[澳門]]及其他[[華人]]聚居地,而分布於中國移民聚居地的中山公園通常由[[華僑]]捐建,亦有於當地政府與中國之政府機構締結雙方之友誼時設置,此二者通常具有強烈的中國建築特色。
** '''[[中山公園]]'''是為了紀念近代中國[[革命]]先行者、[[國父]]、[[中華民國]]建國者[[孫中山]]而以其為名的公園,主要分布在[[臺灣]]、[[中国大陆]]、[[香港]]、[[澳門]]及其他[[華人]]聚居地,而分布於中國移民聚居地的中山公園通常由[[華僑]]捐建,亦有於當地政府與中國之政府機構締結雙方之友誼時設置,此二者通常具有強烈的中國建築特色。
* [[固蘭湖街橋|固蘭湖街橋(英語:Granville Street Bridge)]]是加拿大卑詩省溫哥華市內一條懸臂桁架橋,橫越福溪並掠過[[固蘭湖島|固蘭湖島(英語:Granville Island)]]的上空,連接溫哥華市中心及福溪南岸。大橋共有8條行車綫,隸屬卑詩省99號公路。除了貫通[[固蘭湖街|固蘭湖街(英語:Granville Street)]]外,大橋亦於福溪兩岸的其他道路設有匝道,包括北岸的詩磨街、太平洋街和豪街,和南岸的西四街、杉樹街和謙樂街。鄰近溫哥華架空列車博覽線以及千禧線的[[固蘭湖站|固蘭湖站(英語:Granville Station)]]。
* [[固蘭湖街橋|固蘭湖街橋(英語:Granville Street Bridge)]]是加拿大卑詩省溫哥華市內一條懸臂桁架橋,橫越福溪並掠過[[固蘭湖島|固蘭湖島(英語:Granville Island)]]的上空,連接溫哥華市中心及福溪南岸。大橋共有8條行車綫,隸屬卑詩省99號公路。除了貫通[[固蘭湖街|固蘭湖街(英語:Granville Street)]]外,大橋亦於福溪兩岸的其他道路設有匝道,包括北岸的詩磨街、太平洋街和豪街,和南岸的西四街、杉樹街和謙樂街。鄰近溫哥華架空列車博覽線以及千禧線的[[固蘭湖站|固蘭湖站(英語:Granville Station)]]。
* [[獅門橋|獅門橋(Lions' Gate Bridge)]]<ref>[[File:Lions Gate Bridge (air).jpg|缩略图|250px|99號公路經獅門橋連接溫哥華(圖右)和西溫哥華]]</ref><ref>[[File:Lions Gate.jpg||缩略图|200px|[[加拿大]]溫哥華[[獅門橋]]的中央行車綫為[[調撥車道|調撥車道(英語:reversible lane或tidal flow)]],獅門橋於[[史丹利公園|史丹利公園(英語:Stanley Park)]]的南端落腳點。]]</ref>是加拿大英屬哥倫比亞省內一條懸索吊橋,橫越布勒內灣的第一海峽,連接溫哥華市中心及北岸市鎮(北溫市、北溫區和西溫區)。大橋隸屬英屬哥倫比亞省1A及99號公路,是大溫地區內的一條重要交通動脈,亦是溫市的主要地標之一。大橋名稱來自北岸山脈(North Shore Mountains)中的雙獅峰(The Lions)。獅門橋全長1517.3米(4978英尺),連同北岸引道則長1823米(5890英尺)。主橋跨為472米(1550英尺),橋塔高度為111米(364英尺),離海面高度則為61米(200英尺)。大橋有三條行車綫,中央行車綫為[[調撥車道|調撥車道(香港稱潮水式行車,中國大陸地區稱潮汐車道或可變車道,英語:reversible lane或tidal flow)]],可轉換方向以迎合交通流量。平日早上繁忙時間有兩條行車綫前往溫市中心,下午繁忙時間則有兩條行車綫前往北岸。
* [[獅門橋|獅門橋(Lions' Gate Bridge)]]<ref>[[File:Lions Gate Bridge (air).jpg|thumb|250px|99號公路經獅門橋連接溫哥華(圖右)和西溫哥華]]</ref><ref>[[File:Lions Gate.jpg|right|thumb|200px|[[加拿大]]溫哥華[[獅門橋]]的中央行車綫為[[調撥車道|調撥車道(英語:reversible lane或tidal flow)]],獅門橋於[[史丹利公園|史丹利公園(英語:Stanley Park)]]的南端落腳點。]]</ref>是加拿大英屬哥倫比亞省內一條懸索吊橋,橫越布勒內灣的第一海峽,連接溫哥華市中心及北岸市鎮(北溫市、北溫區和西溫區)。大橋隸屬英屬哥倫比亞省1A及99號公路,是大溫地區內的一條重要交通動脈,亦是溫市的主要地標之一。大橋名稱來自北岸山脈(North Shore Mountains)中的雙獅峰(The Lions)。獅門橋全長1517.3米(4978英尺),連同北岸引道則長1823米(5890英尺)。主橋跨為472米(1550英尺),橋塔高度為111米(364英尺),離海面高度則為61米(200英尺)。大橋有三條行車綫,中央行車綫為[[調撥車道|調撥車道(香港稱潮水式行車,中國大陸地區稱潮汐車道或可變車道,英語:reversible lane或tidal flow)]],可轉換方向以迎合交通流量。平日早上繁忙時間有兩條行車綫前往溫市中心,下午繁忙時間則有兩條行車綫前往北岸。
* [[布勒橋|布勒橋(英語:Burrard Bridge)]]是加拿大卑詩省溫哥華市內一條桁架橋,橫越福溪的西端,連接溫哥華市中心及基斯蘭奴區。大橋現時有5條行車綫,貫通兩岸的布勒街,並設於行車綫兩旁設有行人及單車通道。大橋的裝飾風藝術風格令其成為溫市的主要地標之一。
* [[布勒橋|布勒橋(英語:Burrard Bridge)]]是加拿大卑詩省溫哥華市內一條桁架橋,橫越福溪的西端,連接溫哥華市中心及基斯蘭奴區。大橋現時有5條行車綫,貫通兩岸的布勒街,並設於行車綫兩旁設有行人及單車通道。大橋的裝飾風藝術風格令其成為溫市的主要地標之一。
* [[曼港橋|曼港橋(英語:Port Mann Bridge)]]是加拿大不列顛哥倫比亞省大溫哥華地區一條斜拉橋,橫跨菲沙河連接南岸的素里和北岸的高貴林,載有不列顛哥倫比亞省1號公路(橫加公路)來回方向合共十條行車線,於2012年開通並取代原址另一條同名的系桿拱橋。大橋全長2,020公尺(6,630英尺),主橋跨則為470公尺(1,540英尺),橋面濶度達65米,開通時取代雪梨港灣大橋成為金氏世界紀錄中全球最寬闊的長跨距橋樑,直到2013年9月被舊金山-奧克蘭海灣大橋的新建東段取代為止。
* [[曼港橋|曼港橋(英語:Port Mann Bridge)]]是加拿大不列顛哥倫比亞省大溫哥華地區一條斜拉橋,橫跨菲沙河連接南岸的素里和北岸的高貴林,載有不列顛哥倫比亞省1號公路(橫加公路)來回方向合共十條行車線,於2012年開通並取代原址另一條同名的系桿拱橋。大橋全長2,020公尺(6,630英尺),主橋跨則為470公尺(1,540英尺),橋面濶度達65米,開通時取代雪梨港灣大橋成為金氏世界紀錄中全球最寬闊的長跨距橋樑,直到2013年9月被舊金山-奧克蘭海灣大橋的新建東段取代為止。
第759行: 第759行:
* [[西岸快車|西岸快車(英語:West Coast Express)]]是加拿大卑詩省低陸平原地區的一條通勤鐵路綫,連接溫哥華市中心及位於菲沙河谷地區的米遜,並沿途於滿地寶、高貴林市、高貴林港、匹特草原和楓樹嶺設站。西岸快車於1995年啓用,現時由大溫哥華地區的公共運輸機構運輸聯線營運,並於溫市中心的濱海站與同屬運輸聯線旗下的溫哥華架空列車和海上巴士,以及其他公共運輸工具交匯。
* [[西岸快車|西岸快車(英語:West Coast Express)]]是加拿大卑詩省低陸平原地區的一條通勤鐵路綫,連接溫哥華市中心及位於菲沙河谷地區的米遜,並沿途於滿地寶、高貴林市、高貴林港、匹特草原和楓樹嶺設站。西岸快車於1995年啓用,現時由大溫哥華地區的公共運輸機構運輸聯線營運,並於溫市中心的濱海站與同屬運輸聯線旗下的溫哥華架空列車和海上巴士,以及其他公共運輸工具交匯。
* [[天空之橋 (溫哥華)|天空之橋(英語:Skybridge)]]是一座位於[[加拿大]][[卑詩省]][[大溫哥華地區]]的[[斜拉橋]],於1987年10月28日動工,1989年竣工,並於1990年3月19日啟用。它橫跨[[菲沙河]],連接[[新西敏市|二埠]]市和[[素里市]]。大橋耗資2800萬[[加元]]興建,主跨長340[[公尺|米]],連引道全長為616米,是世界上最長的[[捷运]]專用橋。大橋屬[[運輸聯線]]轄下的[[溫哥華架空列車]]專用,有兩組路軌供[[博覽線]]列車往來溫哥華[[溫哥華市中心|市中心]]的[[濱海站 (溫哥華)|濱海站]]和素里市的[[喬治王站]];另外有第三組路軌以供運載維修器材。天空之橋離水面高度45米,而橋塔高度則為117米。
* [[天空之橋 (溫哥華)|天空之橋(英語:Skybridge)]]是一座位於[[加拿大]][[卑詩省]][[大溫哥華地區]]的[[斜拉橋]],於1987年10月28日動工,1989年竣工,並於1990年3月19日啟用。它橫跨[[菲沙河]],連接[[新西敏市|二埠]]市和[[素里市]]。大橋耗資2800萬[[加元]]興建,主跨長340[[公尺|米]],連引道全長為616米,是世界上最長的[[捷运]]專用橋。大橋屬[[運輸聯線]]轄下的[[溫哥華架空列車]]專用,有兩組路軌供[[博覽線]]列車往來溫哥華[[溫哥華市中心|市中心]]的[[濱海站 (溫哥華)|濱海站]]和素里市的[[喬治王站]];另外有第三組路軌以供運載維修器材。天空之橋離水面高度45米,而橋塔高度則為117米。
* <!-- removed_ref site11 by Njzjzbot -->[[卑詩渡輪|卑詩渡輪(英語:British Columbia Ferry Services Inc.或BC Ferries,簡稱BCF)]]<ref>[[File:bcferry.jpg|250px|缩略图|[[卑詩渡輪|BC Ferry的渡輪]]]]</ref><ref>[[卑詩渡輪|卑詩渡輪(英語:BC Ferry)]]在1960年被定為省級公司,以提供乘客和車輛的渡輪服務,來往溫哥華島和低陸平原,目前經營二十五條路線。至於到華盛頓的渡輪,是由華盛頓州渡輪(Washington Ferry)和Black Ball Transport运营。內陸湖泊和河流的渡輪,則是由省政府經營。</ref>是[[加拿大]][[卑詩省]]一個實際上(de facto)的公營機構,業務為經營連接省内沿岸城鎮的客運和[[汽車渡輪]]服務。卑詩渡輪公司於1960年成立,至今已發展成全世界最具規模的渡輪公司之一。現時卑詩渡輪的船隊達36艘渡輪,一共營運25條航綫,服務省内47個港口。由於卑詩渡輪提供連接加拿大本土與其外島的渡輪服務,因此亦獲得[[加拿大交通部]]提供財政資助。聯邦政府於2004-2005年度向卑詩渡輪提供的資助達2500萬[[加元]];當局是每年跟隨通脹率而對此金額作出調整。卑詩渡輪的業務範圍並不涵蓋省内的内河和湖泊渡輪服務;這些航綫是由{{tsl|en|British Columbia Ministry of Transportation|卑詩省運輸廳}}負責,並由該政府部門外判予其他營運商經營。
* <!-- removed_ref site11 by Njzjzbot -->[[卑詩渡輪|卑詩渡輪(英語:British Columbia Ferry Services Inc.或BC Ferries,簡稱BCF)]]<ref>[[File:bcferry.jpg|250px|thumb|[[卑詩渡輪|BC Ferry的渡輪]]]]</ref><ref>[[卑詩渡輪|卑詩渡輪(英語:BC Ferry)]]在1960年被定為省級公司,以提供乘客和車輛的渡輪服務,來往溫哥華島和低陸平原,目前經營二十五條路線。至於到華盛頓的渡輪,是由華盛頓州渡輪(Washington Ferry)和Black Ball Transport运营。內陸湖泊和河流的渡輪,則是由省政府經營。</ref>是[[加拿大]][[卑詩省]]一個實際上(de facto)的公營機構,業務為經營連接省内沿岸城鎮的客運和[[汽車渡輪]]服務。卑詩渡輪公司於1960年成立,至今已發展成全世界最具規模的渡輪公司之一。現時卑詩渡輪的船隊達36艘渡輪,一共營運25條航綫,服務省内47個港口。由於卑詩渡輪提供連接加拿大本土與其外島的渡輪服務,因此亦獲得[[加拿大交通部]]提供財政資助。聯邦政府於2004-2005年度向卑詩渡輪提供的資助達2500萬[[加元]];當局是每年跟隨通脹率而對此金額作出調整。卑詩渡輪的業務範圍並不涵蓋省内的内河和湖泊渡輪服務;這些航綫是由{{tsl|en|British Columbia Ministry of Transportation|卑詩省運輸廳}}負責,並由該政府部門外判予其他營運商經營。
* [[察華遜卑詩渡輪碼頭|察華遜卑詩渡輪碼頭(英語:Tsawwassen Ferry Terminal)]]是一座位於[[加拿大]][[不列颠哥伦比亚|卑詩省]]察華遜的大型碼頭,佔地0.223平方公里,通過一條大約3公里的架空道路連接卑詩省本土。目前,察華遜卑詩渡輪碼頭由[[卑詩渡輪]]擁有和運作,同時也是卑詩17號省道的路徑點之一(但不是終點)。碼頭最繁忙的路線是往返溫哥華(察華遜)和維多利亞(史華茨灣卑詩渡輪碼頭)的路線,每日最少有八个班次的渡輪由溫哥華往維多利亞。
* [[察華遜卑詩渡輪碼頭|察華遜卑詩渡輪碼頭(英語:Tsawwassen Ferry Terminal)]]是一座位於[[加拿大]][[不列颠哥伦比亚|卑詩省]]察華遜的大型碼頭,佔地0.223平方公里,通過一條大約3公里的架空道路連接卑詩省本土。目前,察華遜卑詩渡輪碼頭由[[卑詩渡輪]]擁有和運作,同時也是卑詩17號省道的路徑點之一(但不是終點)。碼頭最繁忙的路線是往返溫哥華(察華遜)和維多利亞(史華茨灣卑詩渡輪碼頭)的路線,每日最少有八个班次的渡輪由溫哥華往維多利亞。
* [[溫哥華美術館|溫哥華美術館(英語:Vancouver Art Gallery)]]位於[[加拿大]][[卑詩省]]溫哥華市(英語:Vancouver),是全國第四大和加拿大西部最大的[[美術館]]。本館擁有約1萬件永久收藏品,當中包括{{tsl|en|Emily Carr|艾密利·卡爾}}和[[七人画派|七人畫派]]的作品。
* [[溫哥華美術館|溫哥華美術館(英語:Vancouver Art Gallery)]]位於[[加拿大]][[卑詩省]]溫哥華市(英語:Vancouver),是全國第四大和加拿大西部最大的[[美術館]]。本館擁有約1萬件永久收藏品,當中包括{{tsl|en|Emily Carr|艾密利·卡爾}}和[[七人画派|七人畫派]]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