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广填四川:修订间差异

求闻百科,共笔求闻
添加的内容 删除的内容
→‎top:​clean up, replaced: 明代 → 明朝, 清代 → 清朝
(我来啦, replaced: 東 → 东, 員 → 员, 貴 → 贵, 婦 → 妇, 開 → 开, 學 → 学, 會 → 会 (4), 長 → 长, 與 → 与, 軍 → 军, 間 → 间 (2), 戲劇 → 戏剧, 買 → 买, 賣 → 卖, 陸 → 陆 (2), 無 → 无, 彈 → 弹, 關 → 关, 廣 → 广 (6), 來 → 来 (6), 對 → 对, 發 → 发 (2), 類 → 类, 帶 → 带, 線 → 线 (4), 稱 → 称, 區 → 区 (2), 為 → 为 (2), 於 → 于 (2), 種 → 种, 劇 → 剧, 靈 → 灵, 該 → 该 (2), 勵 → 励, 場 → 场, 鎮 → 镇, 鄉 → 乡 (7), 館 → 馆 (3), 選 → 选, 後 → 后 (5), 書 → 书, 聯 → 联, 幾 → 几, 歷 → 历, 認 → 认 (3), 統 → 统, 進 → 进, 約 → 约 (2), 兩 → 两 (3), 萬 → 万 (2), 戰 → 战, 們 → 们 (2), 資 → 资, 佈 → 布, 圍 → 围, 幫 → 帮, 規 → 规, 創 → 创,…)
第1行: 第1行:
{{refimprove|time=2015-03-18T17:28:39+00:00}}
{{refimprove|time=2015-03-18T17:28:39+00:00}}
[[File:Sichuan Opera.jpg|缩略图|[[川]]融合了移民們帶來的各種戲劇,有高腔、崑腔、胡琴、腔等聲腔。]]
[[File:Sichuan Opera.jpg|缩略图|[[川]]融合了移民们带来的各种戏剧,有高腔、崑腔、胡琴、腔等聲腔。]]
'''湖广填四川'''是指发生在[[元朝]]末年到[[明朝]][[洪武]]年间和[[清朝]][[顺治]]到[[乾隆]]年间的两次大规模的[[湖广省]](今[[湖北省|湖北]]与[[湖南省|湖南]]全境、[[广东省|广东]]北部等)的居民迁居到[[四川省|四川]]各地[[拓墾]]的移民潮。根据考证表明,[[江西]]、[[福建]]、[[广西]]等十几个省份的居民也在移民行列之中。由于湖广填四川导致湖广人口减少,又有[[江西填湖广]]等移民运动。
'''湖广填四川'''是指发生在[[元朝]]末年到[[明朝]][[洪武]]年间和[[清朝]][[顺治]]到[[乾隆]]年间的两次大规模的[[湖广省]](今[[湖北省|湖北]]与[[湖南省|湖南]]全境、[[广东省|广东]]北部等)的居民迁居到[[四川省|四川]]各地[[拓墾]]的移民潮。根据考证表明,[[江西]]、[[福建]]、[[广西]]等十几个省份的居民也在移民行列之中。由于湖广填四川导致湖广人口减少,又有[[江西填湖广]]等移民运动。


== 史 ==
== 史 ==
明初時四川遭[[蒙古帝国|蒙古]]、[[閥]]等在四川地的[[南宋四川抗蒙山城|拉鋸]]所造成的人口銳減。因此从[[朝廷]]到地方各级[[官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吸引外地移民,其中以湖广省人口最多。第一次湖填四川是生在明初朱元璋的移民四川鼓政策期,第二次是康熙平亂後發佈《招民填川詔》,定新移民可免年賦稅;100年有600入四川,其中[[湖广]]([[湖北]]、[[湖南]])的就有300。四川人口从1757年的268万,跳跃到1790年的888万,暴增到1830年的3495万。
明初時四川遭[[蒙古帝国|蒙古]]、[[閥]]等在四川地的[[南宋四川抗蒙山城|拉鋸]]所造成的人口銳減。因此从[[朝廷]]到地方各级[[官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吸引外地移民,其中以湖广省人口最多。第一次湖广填四川是生在明初朱元璋的移民四川鼓政策期,第二次是康熙平亂后发布《招民填川詔》,定新移民可免年賦稅;100年有600入四川,其中[[湖广]]([[湖北]]、[[湖南]])的就有300。四川人口从1757年的268万,跳跃到1790年的888万,暴增到1830年的3495万。


大规模的移民潮甚至影响到了湖广行省本身的人口结构,遂又有[[江西填湖广]]情况的出现。目前四川省东部的居民(如广安和邻水等地),许多来自湖北(如从前麻城孝感乡)。
大规模的移民潮甚至影响到了湖广行省本身的人口结构,遂又有[[江西填湖广]]情况的出现。目前四川省东部的居民(如广安和邻水等地),许多来自湖北(如从前麻城孝感乡)。


另外,与临近四川的[[贵州]]中北部以及[[湖]]西部等地的操[[官话]]的居民,也多半和湖广填四川的移民运动有关。
另外,与临近四川的[[贵州]]中北部以及[[湖]]西部等地的操[[官话]]的居民,也多半和湖广填四川的移民运动有关。


以[[成都]]为例,清末《[[成都通览]]》曾记录“现今之[[成都]]人,[[籍貫|原籍]]皆[[外省人]]”;其中,[[湖广]]占25%,[[河南]]、[[山东]]5%,[[陕西]]10%,[[云南]]、[[贵州]]15%,[[江西]]15%,[[安徽]]5%,[[江苏]]、[[浙江]]10%,[[兩廣]]10%,[[福建]]、[[山西]]、[[甘肃]]5%。<ref>{{Cite web |url=http://www.bscul.com/boyix/channelboyix/bashu/open.html.aspx?id=15537 |title=“湖广填四川”研究平议 |accessdate=2009-06-20 |archive-date=2013-10-15 |archive-url=https://web.archive.org/web/20131015101510/http://www.bscul.com/boyix/channelboyix/bashu/open.html.aspx?id=15537 |dead-url=yes }}</ref>
以[[成都]]为例,清末《[[成都通览]]》曾记录“现今之[[成都]]人,[[籍貫|原籍]]皆[[外省人]]”;其中,[[湖广]]占25%,[[河南]]、[[山东]]5%,[[陕西]]10%,[[云南]]、[[贵州]]15%,[[江西]]15%,[[安徽]]5%,[[江苏]]、[[浙江]]10%,[[两广]]10%,[[福建]]、[[山西]]、[[甘肃]]5%。<ref>{{Cite web |url=http://www.bscul.com/boyix/channelboyix/bashu/open.html.aspx?id=15537 |title=“湖广填四川”研究平议 |accessdate=2009-06-20 |archive-date=2013-10-15 |archive-url=https://web.archive.org/web/20131015101510/http://www.bscul.com/boyix/channelboyix/bashu/open.html.aspx?id=15537 |dead-url=yes }}</ref>


== 路 ==
== 路线 ==
移民路主要分爲水路和條:水路是沿江溯源而上,經三峽入四川盆地,上的移民大多自湖北、江西;路沿古時川黔、川鄂小道入四川,的移民大多是湖南、州人,以及部分廣東、福建的[[客家人]]。
移民路线主要分爲水路和條:水路是沿江溯源而上,經三峽入四川盆地,线上的移民大多自湖北、江西;路沿古時川黔、川鄂小道入四川,线的移民大多是湖南、州人,以及部分广东、福建的[[客家人]]。


== 民系同的影響 ==
== 民系同的影響 ==
雖然移民自幅遼闊的湖,但今日[[巴蜀民系]]的祖居記憶卻指向[[湖北]]麻城孝感今孝感市無關),有認為山西[[洪洞大槐樹]],移民是先集中麻城後統往四川,使人誤[[麻城]]爲故;也有說法在移民潮中,最早的一批移民自麻城,他勢力大、格老,後來者爲尋求蔭庇而冒充麻城人。
雖然移民自幅遼闊的湖广,但今日[[巴蜀民系]]的祖居記憶卻指向[[湖北]]麻城孝感今孝感市无关),有认为山西[[洪洞大槐樹]],移民是先集中麻城后统往四川,使人誤[[麻城]]爲故;也有說法在移民潮中,最早的一批移民自麻城,他勢力大、格老,后来者爲尋求蔭庇而冒充麻城人。


而移民的增多,爲絡感情、相互助,催生了[[湖廣會館]],會館是明清時城中供外人歇腳、聚所,按地域劃分,一般由同移民或商旅創辦,供奉家先賢。生趕考,商人買賣,大都首鄉會館投宿。
而移民的增多,爲絡感情、相互助,催生了[[湖广会馆]],会馆是明清時城中供外人歇腳、聚所,按地域劃分,一般由同移民或商旅创办,供奉家先賢。生趕考,商人买卖,大都首乡会馆投宿。


就地理分布而言,四川盆地西南部土著居民存留较多,而东北部则较少。总体而言,今日大有70%的[[四川人]]爲湖填四川的裔,也因移民潮使[[四川文化]]形成包容放的氛
就地理分布而言,四川盆地西南部土著居民存留较多,而东北部则较少。总体而言,今日大有70%的[[四川人]]爲湖广填四川的裔,也因移民潮使[[四川文化]]形成包容放的氛


== 参见 ==
== 参见 ==
第28行: 第28行:
* [[土广东话]]
* [[土广东话]]
* [[广东话 (陕西)]]
* [[广东话 (陕西)]]
* [[疆]]
* [[疆]]


== 参考文献 ==
== 参考文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