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历史:修订间差异

求闻百科,共笔求闻
添加的内容 删除的内容
(机器人:删除1个模板:Wayback)
(我来啦, replaced: 東 → 东 (13), 陝 → 陕 (3), 員 → 员, 內 → 内 (3), 國 → 国 (96), 開 → 开 (5), 學 → 学 (6), 會 → 会 (3), 經濟 → 经济, 與 → 与 (9), 廠 → 厂 (2), 軍 → 军 (18), 黨 → 党, 間 → 间, 處 → 处, 務 → 务 (3), 團 → 团 (2), 師 → 师 (5), 鐵 → 铁, 龍 → 龙 (2), 隊 → 队, 導 → 导 (2), 漢 → 汉 (2), 語 → 语, 華 → 华 (5), 灣 → 湾 (8), 鴻 → 鸿 (5), 豐 → 丰, 賣 → 卖 (2), 權 → 权, 主義 → 主义, 鄭 → 郑 (2), 無 → 无, 構 → 构 (2), 興 → 兴, 關 → 关 (8), 歐 → 欧, 將 → 将 (5), 領 → 领 (4), 劉 → 刘, 舊 → 旧, 陽 → 阳 (2), 協 → 协, 馬 → 马 (3), 應 → 应 (2), 寧 → 宁, 嚴 → 严, 車 → 车, 賓 → 宾, 廣 → 广 (5), 來 → 来 (3),…)
标签消歧义链接
第2行: 第2行:
{{中国}}
{{中国}}
{{蒙古历史}}
{{蒙古历史}}
{{西藏史}}
{{西藏史}}


'''清朝史''',若从1616年清太祖[[努尔哈赤]]称汗并建立[[后金]]开始,到1912年[[宣统帝]]退位结束,则历经十二帝,有296年的历史;如果从[[皇太极]]1636年称帝并建立[[清朝|大清]]开始,有276年的历史,相当于明朝;若从1644年[[清军入关]],[[清朝统一战争|统一全国]]开始,有268年的历史。
'''清朝史''',若从1616年清太祖[[努尔哈赤]]称汗并建立[[后金]]开始,到1912年[[宣统帝]]退位结束,则历经十二帝,有296年的历史;如果从[[皇太极]]1636年称帝并建立[[清朝|大清]]开始,有276年的历史,相当于明朝;若从1644年[[清军入关]],[[清朝统一战争|统一全国]]开始,有268年的历史。


== 介 ==
== 介 ==
[[明朝]]末期,遼羈縻所[[建州女真]]首领[[爱新觉罗·努尔哈赤]]统一了女真诸部,在北[[赫图阿拉]]建國稱汗,國號大金,兵反明,以外番身份大明視為南朝<ref>《金国汗攻卢龙誓师安民谕》:其恨一也。·癸巳年,南关、北关、乌剌、蒙古等九部会兵攻我,南朝休戚不关,袖手坐视,仰庇皇天,大败诸部,后我国复仇,攻破南关,迁入内地,赘南关吾儿忽答(吴尔古代)为婿,南朝责我擅伐,逼令送回,我即遵依上命,复置故地。后北关攻南关,大肆掳掠,然我国与北关同是外番,事一处异,何以怀服?”</ref><ref name =hoki1/><ref name =hoki2/>。1626年,努尔哈赤之子[[皇太极]]继承汗位,1636年皇太在[[盛京]]称帝,改國號為大清{{NoteTag|“大清”为原本国号,并见于《南京条约》等;“大清国”见于《辛丑条约》等;“大清帝国”见于《马关条约》、《钦定宪法大纲》等;“中华大清国”见于《中美天津条约》、《望厦条约》等。而在条约内文,清政府通常简称为“中国”,《中美天津條約》、《望廈條約》等。而在條約內文,清政府通常自稱為「中」,大清政府,如《中英訂藏印條約》第二款:「英國國家允不占藏境及不干涉西藏一切政治。中國國家亦允不准他外干涉藏境及其一切治。」如《南京條約》中:「凡人,前在英人所㨿之邑居住者,……貨物自在某港按例,即准由中商人遍天下,而路所經過不得加重稅例,只可按估價則例若干,每加稅不……定英住中管大……」《望廈條約》通商細:「合眾國來國貿易之民人所出口、入口貨物之稅餉,……如有海胥役需索,中照例治罪,倘中稅例更變,須與眾國領事等官允……嗣民人眾國民人有鬥、訟、交涉事件,中民人由中地方官捉拿審,照中例治罪。」等等。而当时西方各国亦以“China”或其它语言中的相应词汇(如法语中为“Chine”)来称呼清朝。另外,“清国”是日本对中国所使用的差别用语,甲午战争前称大清国,战后就称清国。原因是日本认为清朝不配称中华。而清朝灭亡后,日本亦曾长期称中华民国为“支那共和国”,直到第二次世界大战战败后才改变。}}。从此大清成为与大明并立的政权,并将入关作为战略目标。
[[明朝]]末期,遼羈縻所[[建州女真]]首领[[爱新觉罗·努尔哈赤]]统一了女真诸部,在北[[赫图阿拉]]建国称汗,国号大金,兵反明,以外番身份大明视为南朝<ref>《金国汗攻卢龙誓师安民谕》:其恨一也。·癸巳年,南关、北关、乌剌、蒙古等九部会兵攻我,南朝休戚不关,袖手坐视,仰庇皇天,大败诸部,后我国复仇,攻破南关,迁入内地,赘南关吾儿忽答(吴尔古代)为婿,南朝责我擅伐,逼令送回,我即遵依上命,复置故地。后北关攻南关,大肆掳掠,然我国与北关同是外番,事一处异,何以怀服?”</ref><ref name =hoki1/><ref name =hoki2/>。1626年,努尔哈赤之子[[皇太极]]继承汗位,1636年皇太在[[盛京]]称帝,改国号为大清{{NoteTag|“大清”为原本国号,并见于《南京条约》等;“大清国”见于《辛丑条约》等;“大清帝国”见于《马关条约》、《钦定宪法大纲》等;“中华大清国”见于《中美天津条约》、《望厦条约》等。而在条约内文,清政府通常简称为“中国”,《中美天津条约》、《望廈条约》等。而在条约内文,清政府通常自称为「中」,大清政府,如《中英訂藏印条约》第二款:「英国国家允不占藏境及不干涉西藏一切政治。中国国家亦允不准他外干涉藏境及其一切治。」如《南京条约》中:「凡人,前在英人所㨿之邑居住者,……貨物自在某港按例,即准由中商人遍天下,而路所经过不得加重稅例,只可按估价则例若干,每加稅不……定英住中管大……」《望廈条约》通商細:「合众国来国贸易之民人所出口、入口貨物之稅餉,……如有海胥役需索,中照例治罪,倘中稅例更變,须与众国领事等官允……嗣民人众国民人有鬥、訟、交涉事件,中民人由中地方官捉拿審,照中例治罪。」等等。而当时西方各国亦以“China”或其它语言中的相应词汇(如法语中为“Chine”)来称呼清朝。另外,“清国”是日本对中国所使用的差别用语,甲午战争前称大清国,战后就称清国。原因是日本认为清朝不配称中华。而清朝灭亡后,日本亦曾长期称中华民国为“支那共和国”,直到第二次世界大战战败后才改变。}}。从此大清成为与大明并立的政权,并将入关作为战略目标。


1644年[[清军入关]],[[顺治帝]]定都北京,从此清朝成为全国的统治者并迅速统一了中国。1662年,[[康熙帝]]玄燁登基。康熙于1682年平定了「[[三藩之乱]]」。1683年攻取被[[明郑|郑氏]]盘踞已久的[[臺灣鄭時期|臺灣]]。后来打败了入侵[[黑江]]流域的[[俄罗斯沙皇国|沙俄]]軍隊,1689年沙俄訂《[[尼布楚條約]]》从此立了中国与沙俄在北的疆界,奠定了中国版图。然后[[三征噶丹]]并且立了[[多倫會盟]]巩固了[[清朝蒙古|蒙古]]的稳定,使蒙古成为中国北方的[[长城]]。并且助[[西藏]]的達賴七世入藏,加强了对藏区的管理。经济方面,鼓励开荒,减少农民赋税,实行“永不加赋”,促进了农业的发展。[[雍正帝]]在位时期,平定了[[青海]][[罗卜藏丹津]]叛乱并设立了[[军机处]]。1727年设置[[驻藏大臣]]以管辖西藏事务。并推行[[改土归流]],废除[[土司]];将[[喀尔喀蒙古]]并入清朝;1727年与沙俄签订《[[恰克图条约]]》。[[乾隆帝]]时期,平定了[[大小和卓之|大小和卓叛乱]],1771年[[厄鲁特蒙古]]的[[土尔扈特部]]回归中,统一多民族国家得到巩固。康雍乾时期,经济迅速发展,国力强盛;并且满蒙、满回联系得到加强,稳固了清朝统治。大清帝国达到了全盛时期,也是[[小农经济]]的全盛时期,史称「[[康乾盛世]]」。
1644年[[清军入关]],[[顺治帝]]定都北京,从此清朝成为全国的统治者并迅速统一了中国。1662年,[[康熙帝]]玄燁登基。康熙于1682年平定了「[[三藩之乱]]」。1683年攻取被[[明郑|郑氏]]盘踞已久的[[台湾郑时期|台湾]]。后来打败了入侵[[黑江]]流域的[[俄罗斯沙皇国|沙俄]]军队,1689年沙俄訂《[[尼布楚条约]]》从此立了中国与沙俄在北的疆界,奠定了中国版图。然后[[三征噶丹]]并且立了[[多伦会盟]]巩固了[[清朝蒙古|蒙古]]的稳定,使蒙古成为中国北方的[[长城]]。并且助[[西藏]]的达赖七世入藏,加强了对藏区的管理。经济方面,鼓励开荒,减少农民赋税,实行“永不加赋”,促进了农业的发展。[[雍正帝]]在位时期,平定了[[青海]][[罗卜藏丹津]]叛乱并设立了[[军机处]]。1727年设置[[驻藏大臣]]以管辖西藏事务。并推行[[改土归流]],废除[[土司]];将[[喀尔喀蒙古]]并入清朝;1727年与沙俄签订《[[恰克图条约]]》。[[乾隆帝]]时期,平定了[[大小和卓之|大小和卓叛乱]],1771年[[厄鲁特蒙古]]的[[土尔扈特部]]回归中,统一多民族国家得到巩固。康雍乾时期,经济迅速发展,国力强盛;并且满蒙、满回联系得到加强,稳固了清朝统治。大清帝国达到了全盛时期,也是[[小农经济]]的全盛时期,史称「[[康乾盛世]]」。


1796年,[[嘉庆帝]]即位,他执政的二十五年间,统治上较无作为,并爆发了大规模的[[白莲教]]、[[天理教]]起义,清朝出现了统治危机。1821年,[[道光帝]]即位。[[大不列颠及爱尔兰联合王国|英国]]向清朝大量输出[[鸦片]],使清朝的[[白银]]大量外流,清朝社会各阶层深受鸦片毒害。1839年,道光帝决心禁烟,任命[[林则徐]]为[[钦差大臣]]赴[[廣東省 (清)|廣東]]主持禁烟。6月林则徐在[[虎门]]海滩当众销烟,即震惊中外的“[[虎门销烟]]”。虎门销烟之后,1840年英国对清朝宣战,[[第一次鸦片战争|鸦片战争]]爆发。至1841年清朝战败求和,1842年与英国签定了近代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南京条约]]》。开启了[[中国近代史|中国的近代历史]]。
1796年,[[嘉庆帝]]即位,他执政的二十五年间,统治上较无作为,并爆发了大规模的[[白莲教]]、[[天理教]]起义,清朝出现了统治危机。1821年,[[道光帝]]即位。[[大不列颠及爱尔兰联合王国|英国]]向清朝大量输出[[鸦片]],使清朝的[[白银]]大量外流,清朝社会各阶层深受鸦片毒害。1839年,道光帝决心禁烟,任命[[林则徐]]为[[钦差大臣]]赴[[广东省 (清)|广东]]主持禁烟。6月林则徐在[[虎门]]海滩当众销烟,即震惊中外的“[[虎门销烟]]”。虎门销烟之后,1840年英国对清朝宣战,[[第一次鸦片战争|鸦片战争]]爆发。至1841年清朝战败求和,1842年与英国签定了近代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南京条约]]》。开启了[[中国近代史|中国的近代历史]]。


1851年,[[咸丰帝]]即位,同年在[[西省 (清)|西]]发生了[[太平天国]]运动,太平天国定都天京(今[[南京市]])。1864年[[曾国藩]]的[[湘军]]攻陷天京,[[湘军南京屠城|纵火杀掠]],太平天国运动失败。[[英法联军]]于1856年至1860年对清朝宣战,即「[[第二次鸦片战争|英法联军之役]]」。1860年英法联军直逼[[天府|北京]],咸丰帝仓皇逃往[[热河]]。英法联军攻占并焚毁了[[圆明园]]。后清朝被迫于各侵略国签定了《[[天津条约]]》、《[[北京条约]]》。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程度加深。
1851年,[[咸丰帝]]即位,同年在[[广西省 (清)|广西]]发生了[[太平天国]]运动,太平天国定都天京(今[[南京市]])。1864年[[曾国藩]]的[[湘军]]攻陷天京,[[湘军南京屠城|纵火杀掠]],太平天国运动失败。[[英法联军]]于1856年至1860年对清朝宣战,即「[[第二次鸦片战争|英法联军之役]]」。1860年英法联军直逼[[天府|北京]],咸丰帝仓皇逃往[[热河]]。英法联军攻占并焚毁了[[圆明园]]。后清朝被迫于各侵略国签定了《[[天津条约]]》、《[[北京条约]]》。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程度加深。


1861年[[同治帝]]即位,[[慈禧太后]]在恭亲王[[奕䜣]]的帮助下「[[垂帘听政]]」。[[洋务派]]官员[[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等认识清朝的新变局,主张“自强、求富”,兴起了旨在推动王朝中兴的[[洋务运动]]。1868年清朝平定了多年的[[捻军|捻乱]]。[[左宗棠收复新疆|左宗棠收复了新疆]]。
1861年[[同治帝]]即位,[[慈禧太后]]在恭亲王[[奕䜣]]的帮助下「[[垂帘听政]]」。[[洋务派]]官员[[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等认识清朝的新变局,主张“自强、求富”,兴起了旨在推动王朝中兴的[[洋务运动]]。1868年清朝平定了多年的[[捻军|捻乱]]。[[左宗棠收复新疆|左宗棠收复了新疆]]。
第19行: 第19行:
[[光绪]]年间中国经历了不少[[自然灾害|天灾]],如1875年[[丁戊奇荒]]和[[1887年黄河决口]],不仅造成了数千万人死亡,还对晚清历史造成了深远影响。
[[光绪]]年间中国经历了不少[[自然灾害|天灾]],如1875年[[丁戊奇荒]]和[[1887年黄河决口]],不仅造成了数千万人死亡,还对晚清历史造成了深远影响。


1894年清朝与[[大日本帝国|日本]]爆发了[[甲午战争]],清朝战败,与日本签订《[[马关条约]]》,割让[[台湾清朝时期|臺灣]]。由于甲午战败的震撼,1898年[[光绪帝]]接受[[康有为]]、[[梁启超]]的主张,宣布[[戊戌变法|变法维新]]。但这次变法只持续一百零三天,后世称之为“[[百日维新]]”。戊戌变法失败后,清朝北方爆发了[[义和团运动]],1900年以英、[[美利眾國|美]]、[[法西第三共和|法]]、[[俄罗斯帝国|俄]]、日、[[德意志帝|德]]、[[大利王 (1861年-1946年)|]]、[[匈帝|奥]]组成的[[八國聯軍]][[八國聯軍之役|进军中国]],并攻占北京,慈禧太后与光绪帝逃亡[[西安市|西安]]。1901年,清朝与列强签定了《[[辛丑条约]]》。
1894年清朝与[[大日本帝国|日本]]爆发了[[甲午战争]],清朝战败,与日本签订《[[马关条约]]》,割让[[台湾清朝时期|台湾]]。由于甲午战败的震撼,1898年[[光绪帝]]接受[[康有为]]、[[梁启超]]的主张,宣布[[戊戌变法|变法维新]]。但这次变法只持续一百零三天,后世称之为“[[百日维新]]”。戊戌变法失败后,清朝北方爆发了[[义和团运动]],1900年以英、[[美利众国|美]]、[[法西第三共和|法]]、[[俄罗斯帝国|俄]]、日、[[德意志帝|德]]、[[大利王 (1861年-1946年)|]]、[[匈帝|奥]]组成的[[八国联军]][[八国联军之役|进军中国]],并攻占北京,慈禧太后与光绪帝逃亡[[西安市|西安]]。1901年,清朝与列强签定了《[[辛丑条约]]》。


清朝统治日益腐败,致使[[革命|资产阶级革命派]]在各地组织反清团体,主张暴力推翻清朝。其中,[[中山]]早在1894年就在[[檀香山]]成立「[[兴中会]]」,开始了「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建立民国、平均地权」的革命。1905年,孙团结世界各地的革命力量,成立了[[中国同盟会]]。1911年,[[武昌起义]]爆发,仅仅两个月,全国就有十八个省宣布独立并支持革命,清朝的统治土崩瓦解。1912年1月1日,[[中國臨時政府 (1912年-1913年)|中國臨時政府]]在南京宣告成立。2月12日,[[宣统帝]]被迫[[清室退位詔|退位]],清朝灭亡。自此中国进入共和时期。
清朝统治日益腐败,致使[[革命|资产阶级革命派]]在各地组织反清团体,主张暴力推翻清朝。其中,[[中山]]早在1894年就在[[檀香山]]成立「[[兴中会]]」,开始了「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建立民国、平均地权」的革命。1905年,孙团结世界各地的革命力量,成立了[[中国同盟会]]。1911年,[[武昌起义]]爆发,仅仅两个月,全国就有十八个省宣布独立并支持革命,清朝的统治土崩瓦解。1912年1月1日,[[中国临时政府 (1912年-1913年)|中国临时政府]]在南京宣告成立。2月12日,[[宣统帝]]被迫[[清室退位詔|退位]],清朝灭亡。自此中国进入共和时期。


== 后金时期 ==
== 后金时期 ==
=== 女真起源 ===
=== 女真起源 ===
{{Main|建州女真}}
{{Main|建州女真}}
[[建州女真]]原居于[[牡丹江]]与[[松花江]]汇流地方,源[[辽]][[金]]代生女真[[完顏部]]的附[[五部]],在元朝形成[[遼行省]]的五女真萬戶府。元末蕩中,五萬戶中的殘存的[[胡里改部]]、[[斡朵里部]]的部族族民,分部酋长[[阿哈出]]及[[猛哥帖木儿]]率,接受明朝招撫逐漸開始南遷歸附。
[[建州女真]]原居于[[牡丹江]]与[[松花江]]汇流地方,源[[辽]][[金]]代生女真[[完顏部]]的附[[五部]],在元朝形成[[遼行省]]的五女真万户府。元末蕩中,五万户中的殘存的[[胡里改部]]、[[斡朵里部]]的部族族民,分部酋长[[阿哈出]]及[[猛哥帖木儿]]率,接受明朝招撫逐渐开始南迁归附。


[[明朝]]时期,女真分为[[建州女真]]、[[海西女真]]、[[野人女真]]三部分。[[明成祖]]时在[[中国东北地区|东北]]设立[[奴儿干都指挥使司|奴儿干都司]]作为管理机构,女真各部皆臣属于明朝。1403年明朝依原渤海建州的地名建州女真,並設置了地方事行政機構封[[阿哈出]]建州都(賜名李承善)指揮使,[[猛哥帖木]]建州左都督。其1416年又建立建州左,以孟特穆指揮使,賜姓童。建州早期歸屬干都司,奴干都司都司。
[[明朝]]时期,女真分为[[建州女真]]、[[海西女真]]、[[野人女真]]三部分。[[明成祖]]时在[[中国东北地区|东北]]设立[[奴儿干都指挥使司|奴儿干都司]]作为管理机构,女真各部皆臣属于明朝。1403年明朝依原渤海建州的地名建州女真,并设置了地方事行政机构封[[阿哈出]]建州都(賜名李承善)指揮使,[[猛哥帖木]]建州左都督。其1416年又建立建州左,以孟特穆指揮使,賜姓童。建州早期归属干都司,奴干都司都司。


明中期,建州女真首领[[猛哥帖木儿]](清肇祖)时为明朝建州卫左都督。1433年因部族冲突被野人女真所害,又于[[婆豬江鬥]]中擊搶奪,其部族几经迁徙,蒙受磨难,明朝其定居[[赫图阿拉|赫圖阿拉]](今[[辽宁]][[新]]),入[[建州]]<ref name="金立">{{Cite book |author = 姜公韜 |title = 《中通史·明清史》 |chapter = 〈第五章:明清之〉 |pages = 第76-82頁}}</ref>。1442年,明朝自建州左分立出右,以凡察領導、董山領導,形成[[建州三]]。三羁縻所,明朝可以世
明中期,建州女真首领[[猛哥帖木儿]](清肇祖)时为明朝建州卫左都督。1433年因部族冲突被野人女真所害,又于[[婆豬江鬥]]中击抢夺,其部族几经迁徙,蒙受磨难,明朝其定居[[赫图阿拉]](今[[辽宁]][[新]]),入[[建州]]<ref name="金立">{{Cite book |author = 姜公韜 |title = 《中通史·明清史》 |chapter = 〈第五章:明清之〉 |pages = 第76-82頁}}</ref>。1442年,明朝自建州左分立出右,以凡察领导、董山领导,形成[[建州三]]。三羁縻所,明朝可以世


哈赤出生,三女真各部的的敵而分崩兮,大部小部了掠土地、牲畜和奴,互相殘。这对努尔哈赤的一生产生了巨大影响。
哈赤出生,三女真各部的的敵而分崩兮,大部小部了掠土地、牲畜和奴,互相殘。这对努尔哈赤的一生产生了巨大影响。


=== 统一女真 ===
=== 统一女真 ===
第42行: 第42行:
万历十五年(1587年)九月,在统一建州女真的过程中,努尔哈赤在呼兰[[哈达]]与[[嘉哈河]](二道河)、[[硕里加河]](首里口河)之间的天然地势之处建造了[[佛阿拉|费阿拉山城]]。相继兼并了建州女真,征服[[海西女真]]的[[辉发]]<ref>《清史稿·太祖本纪》:乙未夏六月,征辉发,取多壁城,斩其城主。</ref>、[[乌拉]]、[[哈达]]、[[叶赫]]诸部,并且统一了北方强大的[[野人女真]]。统一了女真各部<ref>《[[清史稿]],太祖本纪》:祖太祖既归,有甲十三。五城族人龙敦等忌之,以畏明为辞,屡谋侵害,遣人中夜狙击,侍卫帕海死焉。[[额亦都]]、[[安费扬古]]备御甚谨,尝夜获一人,太祖曰:“纵之,毋植怨也。”使人愬于明曰:“我先人何罪而歼于兵?”明人归其丧。又曰:“[[尼堪外兰]],吾仇也,原得而执之。”明人不许。会萨尔虎城主诺米纳、嘉木瑚城主噶哈善哈思虎、沾河城主常书率其属来归,太祖与之盟,并妻以女,于是有用兵之志焉。是岁癸未,明[[万历]]十一年也,太祖年二十五。</ref>。
万历十五年(1587年)九月,在统一建州女真的过程中,努尔哈赤在呼兰[[哈达]]与[[嘉哈河]](二道河)、[[硕里加河]](首里口河)之间的天然地势之处建造了[[佛阿拉|费阿拉山城]]。相继兼并了建州女真,征服[[海西女真]]的[[辉发]]<ref>《清史稿·太祖本纪》:乙未夏六月,征辉发,取多壁城,斩其城主。</ref>、[[乌拉]]、[[哈达]]、[[叶赫]]诸部,并且统一了北方强大的[[野人女真]]。统一了女真各部<ref>《[[清史稿]],太祖本纪》:祖太祖既归,有甲十三。五城族人龙敦等忌之,以畏明为辞,屡谋侵害,遣人中夜狙击,侍卫帕海死焉。[[额亦都]]、[[安费扬古]]备御甚谨,尝夜获一人,太祖曰:“纵之,毋植怨也。”使人愬于明曰:“我先人何罪而歼于兵?”明人归其丧。又曰:“[[尼堪外兰]],吾仇也,原得而执之。”明人不许。会萨尔虎城主诺米纳、嘉木瑚城主噶哈善哈思虎、沾河城主常书率其属来归,太祖与之盟,并妻以女,于是有用兵之志焉。是岁癸未,明[[万历]]十一年也,太祖年二十五。</ref>。


曆二十三年(1595年)明朝授予努哈赤將軍稱號隨著建州女真勢力日盛,1603年努哈赤在赫阿拉致遼撫趙楫、兵李成梁的呈文中說:“我奴哈赤收管我建州之人,看守朝廷九百五十余里疆”,以朝廷守疆名索要更高利,地位仍與過去相同,聲勢已不同以往<ref name=jani1>致遼撫趙楫、兵李成梁:“我奴哈赤收管我建州之人,看守朝廷九百五十余里疆” 黃彰健《奴哈赤所建國號考》臺灣文海出版社《清史叢》第一</ref><ref name=jani2>《明實錄·神宗實錄萬歷三十四年六月壬子:“廷以朝鮮為藩籬屬國,海建乃款市夷,均受恩,各宜自守。”《明神宗實錄》卷三十四。臺灣中央研究院言研究所校印,1962年。:所謂“海建”,即海西女真和建州女真,明廷認為海、建的地位不能等同“藩籬屬國”朝,他是朝廷邊遠羈縻所。</ref>。之,他按军事组织形式,把女真人编制起来,在贵族控制下进行战争和生产活动,由此形成了八旗制度,八旗制度大大提高了女真的生产力和战斗力。
曆二十三年(1595年)明朝授予努哈赤将军称号随着建州女真勢力日盛,1603年努哈赤在赫阿拉致遼撫趙楫、兵李成梁的呈文中說:“我奴哈赤收管我建州之人,看守朝廷九百五十余里疆”,以朝廷守疆名索要更高利,地位仍与过去相同,聲勢已不同以往<ref name=jani1>致遼撫趙楫、兵李成梁:“我奴哈赤收管我建州之人,看守朝廷九百五十余里疆” 黃彰健《奴哈赤所建国号考》台湾文海出版社《清史叢》第一</ref><ref name=jani2>《明实录·神宗实录万历三十四年六月壬子:“廷以朝鲜为藩籬属国,海建乃款市夷,均受恩,各宜自守。”《明神宗实录》卷三十四。台湾中央研究院言研究所校印,1962年。:所謂“海建”,即海西女真和建州女真,明廷认为海、建的地位不能等同“藩籬属国”朝,他是朝廷边远羈縻所。</ref>。之,他按军事组织形式,把女真人编制起来,在贵族控制下进行战争和生产活动,由此形成了八旗制度,八旗制度大大提高了女真的生产力和战斗力。


=== 建立后金 ===
=== 建立后金 ===
哈赤建立[[八旗制度]]又兼諸部,明万历四十四年(1616年),在'''赫图阿拉'''称汗,国号金,史称[[后金]],建元天命<ref>《清史稿·太祖本纪》:天命元年丙辰春正月壬申朔,上即位,建元[[天命]],定国号曰金。诸贝勒大臣上尊号曰[[覆育列国英明皇帝]]。</ref>。发布“[[七大恨]]”和讨明檄文,檄文中儼然以“北朝”自居<ref name=hoki1>《金檄萬歷皇帝文》“朕天佑,誌氣,在人上不敢分毫生事。公正之人,南朝偏護邊外他,要之,方昭告皇天而起兵,不想天怪南朝而佑我,于是南朝又說我何敢兵抗拒。”收《清入前史料選輯》第一 第295頁,潘方明、李, 人民文出版</ref><ref name=hoki2>“咨奴酋移聲嚇,僭號後汗,建元天命,斥中國為南朝,黃衣朕,意甚恣” 潘方明、李,《清入前史料選輯》第一第74頁 北京:人民文出版</ref>。誓师讨伐明朝,大明举国震惊。1619年,明朝[[辽东经略]][[杨镐]]统帅四十七万大军,[[李如柏]]、[[刘挺]]等大将协助攻打努尔哈赤,结果在[[萨尔浒之战]]中惨败。后来经过[[辽沈大捷]],使明朝几年间丧失辽东七十余城。1621年,努尔哈赤攻占[[辽阳]]、[[沈阳]],迁都于辽阳<ref>《清史稿·太祖本纪》:三月壬子,上大举攻明沈阳,以舟载攻具,自浑河下。沈阳守御甚备,环濠植签,我军拔签猛进,明军殊死战,阵斩总兵[[贺世贤]]以下。乙卯,入沈阳。复败其援军总兵[[陈策]]等于[[浑河]],败总兵[[李秉诚]]于白塔铺,援军尽走。庚申,乘胜趋辽阳。[[袁应泰]]引水注濠,环城列砲,督军出战,不支而退,守城楼。壬戌,我右翼军毁闸,左翼军毁桥,右翼傅西城升陴,左翼闻之,毕登。明军犹列炬巷战,达旦皆溃,袁应泰自焚死,御史[[张铨]]被执,不屈死。癸亥,入辽阳。辽人具乘舆鼓乐迎上,夹道呼万岁。命皇子[[德格类]]徇辽以南,所至迎降,兵宿城上,不入民舍。</ref><ref>《滿文老》金致:“我汗公正,蒙天眷佑,其南京、北京、汴京,原非一人獨之地,乃諸申、輪換居住之地也。天命七年四月十七日”,378頁。中華書局1990年版。中第一、中史所譯註</ref>。1625春,努尔哈赤综合了沈阳的历史与地理、社会与自然、政治与军事后决定迁都沈阳,从此沈阳第一次成为都城。1626年68岁的努尔哈赤在宁远战役中被明军将领[[袁崇焕]]的西洋大炮打成重伤<ref>《清史稿·太祖本纪》:十一年丙寅春正月戊午,上起兵伐明宁远。至右屯,守将遁,收其积穀。至锦州,戍将俱先遁。丁卯,至宁远。宁前道袁崇焕偕总兵满桂、副将祖大寿婴城固守。天寒土冻,凿城不隳,城上放西洋砲,颇伤士卒,乃罢攻。遣武讷格将蒙古兵攻觉华岛,夺舟二千,尽焚其军储,班师。</ref>,不久后逝世。
哈赤建立[[八旗制度]]又兼諸部,明万历四十四年(1616年),在'''赫图阿拉'''称汗,国号金,史称[[后金]],建元天命<ref>《清史稿·太祖本纪》:天命元年丙辰春正月壬申朔,上即位,建元[[天命]],定国号曰金。诸贝勒大臣上尊号曰[[覆育列国英明皇帝]]。</ref>。发布“[[七大恨]]”和讨明檄文,檄文中儼然以“北朝”自居<ref name=hoki1>《金檄万历皇帝文》“朕天佑,志气,在人上不敢分毫生事。公正之人,南朝偏护边外他,要之,方昭告皇天而起兵,不想天怪南朝而佑我,于是南朝又說我何敢兵抗拒。”收《清入前史料选辑》第一 第295頁,潘方明、李鸿, 人民文出版</ref><ref name=hoki2>“咨奴酋移聲嚇,僭号后汗,建元天命,斥中国为南朝,黃衣朕,意甚恣” 潘方明、李鸿,《清入前史料选辑》第一第74頁 北京:人民文出版</ref>。誓师讨伐明朝,大明举国震惊。1619年,明朝[[辽东经略]][[杨镐]]统帅四十七万大军,[[李如柏]]、[[刘挺]]等大将协助攻打努尔哈赤,结果在[[萨尔浒之战]]中惨败。后来经过[[辽沈大捷]],使明朝几年间丧失辽东七十余城。1621年,努尔哈赤攻占[[辽阳]]、[[沈阳]],迁都于辽阳<ref>《清史稿·太祖本纪》:三月壬子,上大举攻明沈阳,以舟载攻具,自浑河下。沈阳守御甚备,环濠植签,我军拔签猛进,明军殊死战,阵斩总兵[[贺世贤]]以下。乙卯,入沈阳。复败其援军总兵[[陈策]]等于[[浑河]],败总兵[[李秉诚]]于白塔铺,援军尽走。庚申,乘胜趋辽阳。[[袁应泰]]引水注濠,环城列砲,督军出战,不支而退,守城楼。壬戌,我右翼军毁闸,左翼军毁桥,右翼傅西城升陴,左翼闻之,毕登。明军犹列炬巷战,达旦皆溃,袁应泰自焚死,御史[[张铨]]被执,不屈死。癸亥,入辽阳。辽人具乘舆鼓乐迎上,夹道呼万岁。命皇子[[德格类]]徇辽以南,所至迎降,兵宿城上,不入民舍。</ref><ref>《文老》金致:“我汗公正,蒙天眷佑,其南京、北京、汴京,原非一人獨之地,乃諸申、轮换居住之地也。天命七年四月十七日”,378頁。中华书局1990年版。中第一、中史所译注</ref>。1625春,努尔哈赤综合了沈阳的历史与地理、社会与自然、政治与军事后决定迁都沈阳,从此沈阳第一次成为都城。1626年68岁的努尔哈赤在宁远战役中被明军将领[[袁崇焕]]的西洋大炮打成重伤<ref>《清史稿·太祖本纪》:十一年丙寅春正月戊午,上起兵伐明宁远。至右屯,守将遁,收其积穀。至锦州,戍将俱先遁。丁卯,至宁远。宁前道袁崇焕偕总兵满桂、副将祖大寿婴城固守。天寒土冻,凿城不隳,城上放西洋砲,颇伤士卒,乃罢攻。遣武讷格将蒙古兵攻觉华岛,夺舟二千,尽焚其军储,班师。</ref>,不久后逝世。


=== 天聪改制 ===
=== 天聪改制 ===
第67行: 第67行:
=== 征服朝鲜 ===
=== 征服朝鲜 ===
{{Main|丁卯战争|丙子战争}}
{{Main|丁卯战争|丙子战争}}
1627年,清太宗皇太极派遣努尔哈赤的侄子[[阿敏]]带领3万后金部队侵入了[[朝鲜王朝|朝鲜]],史称“[[丁卯戰爭|丁卯胡乱]]”。双方最后议和订立“兄弟国的盟约”。朝鲜停止使用明朝[[天启]]年号并遣王子[[李觉]]赴后金为人质。后金、朝鲜互不侵犯对方的领土。由于受到[[儒家思想]]的影响下,朝鲜大臣认为[[万历援朝之战|明朝助朝鲜击退倭寇]],朝鲜理当与明朝交好抗击后金。因此朝鲜拒绝废除明朝年号,并依旧保持与明朝的关系。1636年四月,皇太极称帝,改国号为大清。当时朝鲜的春信使[[罗德宪]]、回答使[[李廓]]正在[[盛京]]参加登基大典。二人坚决拒绝向皇太极行[[三跪九叩之禮|三跪九叩之礼]],这使皇太极非常愤怒。这最终导致1636年腊月初二日,派[[济尔哈朗]]守盛京(今沈阳),[[阿济格]]、[[阿巴泰]]守[[辽河]]入海口以遏明军,皇太极亲自率领清军十二万入侵朝鲜。[[朝鲜仁祖|仁祖]]得知清军攻打的消息,派人将宫眷、神主、王族迁往[[江华岛]],自己则退往[[南汉山城]]。崇德二年(1637年)正月初一,皇太极趁江面结冰之际渡江攻[[首尔|汉阳]],[[沈器远]]弃城退驻光陵。此时[[多铎]]部也已攻破[[平壤]],与皇太极会师。一月三十日仁祖与王世子[[李溰]]率侍从五十余人,穿青衣亲自出城。朝鲜仁祖出城时,[[英俄尔岱]]和[[马福塔]]已率军在城外迎接。仁祖随清军来到三田渡,向皇太极行三跪九叩之礼。史称“[[丁丑下城]]”。迫使朝鲜成为清朝的第一藩属国,史称“[[丙子|丙子胡乱]]”。此后朝鲜的国王均受到清朝皇帝的册封,奉行清朝年号。
1627年,清太宗皇太极派遣努尔哈赤的侄子[[阿敏]]带领3万后金部队侵入了[[朝鲜王朝|朝鲜]],史称“[[丁卯战争|丁卯胡乱]]”。双方最后议和订立“兄弟国的盟约”。朝鲜停止使用明朝[[天启]]年号并遣王子[[李觉]]赴后金为人质。后金、朝鲜互不侵犯对方的领土。由于受到[[儒家思想]]的影响下,朝鲜大臣认为[[万历援朝之战|明朝助朝鲜击退倭寇]],朝鲜理当与明朝交好抗击后金。因此朝鲜拒绝废除明朝年号,并依旧保持与明朝的关系。1636年四月,皇太极称帝,改国号为大清。当时朝鲜的春信使[[罗德宪]]、回答使[[李廓]]正在[[盛京]]参加登基大典。二人坚决拒绝向皇太极行[[三跪九叩之礼]],这使皇太极非常愤怒。这最终导致1636年腊月初二日,派[[济尔哈朗]]守盛京(今沈阳),[[阿济格]]、[[阿巴泰]]守[[辽河]]入海口以遏明军,皇太极亲自率领清军十二万入侵朝鲜。[[朝鲜仁祖|仁祖]]得知清军攻打的消息,派人将宫眷、神主、王族迁往[[江华岛]],自己则退往[[南汉山城]]。崇德二年(1637年)正月初一,皇太极趁江面结冰之际渡江攻[[首尔|汉阳]],[[沈器远]]弃城退驻光陵。此时[[多铎]]部也已攻破[[平壤]],与皇太极会师。一月三十日仁祖与王世子[[李溰]]率侍从五十余人,穿青衣亲自出城。朝鲜仁祖出城时,[[英俄尔岱]]和[[马福塔]]已率军在城外迎接。仁祖随清军来到三田渡,向皇太极行三跪九叩之礼。史称“[[丁丑下城]]”。迫使朝鲜成为清朝的第一藩属国,史称“[[丙子|丙子胡乱]]”。此后朝鲜的国王均受到清朝皇帝的册封,奉行清朝年号。


=== 攻打明朝 ===
=== 攻打明朝 ===
{{Main|宁锦之战|己巳之變|松锦之战}}
{{Main|宁锦之战|己巳之變|松锦之战}}
1627年,皇太极亲自率领大军进行[[宁锦之战]],但是再次大败。1635年,皇太极派睿亲王多尔衮带兵打败林丹汗,并取得了传国玉玺。1636年,皇太将沈阳改为名「盛京」,改「女真」族名「[[滿洲]]」,于盛京称帝并改國號為大清。當時明朝在外有大将袁崇焕守卫,锦州、松山、宁远等城池坚固,难以攻下。[[皇太]]繞道避此防,他脅迫明朝求和未果,接著,皇太極經察哈繞道包围明朝首都[[北京]]。使明朝朝野大惊,接受大清求和。最[[崇帝]]中[[反間計]],以谋反罪为名害了防守清军的大将[[袁崇煥]],史[[己巳之變]]。清軍於[[松]]潰明軍並使[[洪承疇]]等人归降,取了明朝在外的所有堡壘,将防移至[[山海]],为清军入关奠定了基础。
1627年,皇太极亲自率领大军进行[[宁锦之战]],但是再次大败。1635年,皇太极派睿亲王多尔衮带兵打败林丹汗,并取得了传国玉玺。1636年,皇太将沈阳改为名「盛京」,改「女真」族名「[[洲]]」,于盛京称帝并改国号为大清。当时明朝在外有大将袁崇焕守卫,锦州、松山、宁远等城池坚固,难以攻下。[[皇太]]繞道避此防线,他脅迫明朝求和未果,接著,皇太极经察哈繞道包围明朝首都[[北京]]。使明朝朝野大惊,接受大清求和。最[[崇帝]]中[[反间计]],以谋反罪为名害了防守清军的大将[[袁崇煥]],史[[己巳之變]]。清军于[[松]]潰明军并使[[洪承疇]]等人归降,取了明朝在外的所有堡壘,将防线移至[[山海]],为清军入关奠定了基础。


就在清军万事俱备,准备入关的时候。1643年八月初九皇太极因中风病逝,年五十二岁。后葬于沈阳昭陵(今沈阳市北陵公园北)。皇太极驾崩后,其弟睿亲王[[多尔衮]]与长子[[豪格]]各有两白旗与两红旗支持,彼此势均力敌。最终多尔衮拥立[[庄妃]]的儿子[[福临]]即位,即顺治帝,是为清世祖。
就在清军万事俱备,准备入关的时候。1643年八月初九皇太极因中风病逝,年五十二岁。后葬于沈阳昭陵(今沈阳市北陵公园北)。皇太极驾崩后,其弟睿亲王[[多尔衮]]与长子[[豪格]]各有两白旗与两红旗支持,彼此势均力敌。最终多尔衮拥立[[庄妃]]的儿子[[福临]]即位,即顺治帝,是为清世祖。
第86行: 第86行:
多尔衮先派[[阿济格]]、[[吴三桂]]与[[多铎]]、[[孔有德]]分[[陕北]]、[[河南]]二路攻打[[陕西]][[李自成]],李自成最后于[[湖北]]九宫山灭亡;派[[豪格平川陕之战|豪格攻灭四川张献忠]],其余部投降南明以抗清。多尔衮接着对付位于江南、内斗分裂的南明诸势力。1645年多铎率清军攻破[[史可法]]驻守的[[扬州]],弘光帝逃至[[芜湖]]被逮,送到北京杀害。明朝[[鲁王]][[朱以海]]与唐王[[隆武帝]]分别在[[浙江]]与[[福建]]建立势力,然而双方不和,不久被清军各个击破,拥护隆武帝的[[郑芝龙]]也宣布投降。之后桂王[[永历帝]]于[[广东]]的[[肇庆]]即位,期间[[瞿式耜]]、[[李定国]]、[[郑成功]]及其他明将先后收复[[华南]]各省,最后因为距离互相难以照应,内部又发生叛变而节节败退。1661年[[清平云南之战|清军攻入云南]],逃亡[[缅甸]]的[[永历帝]]最后被吴三桂杀死,史称“[[咒水之难]])”,南明亡。此时只剩下[[台湾]]的[[明郑]](郑成功势力)和缅甸[[果敢]]的明军,清朝基本占领明朝全部领地。由于华南反清势力较大,清帝册封吴三桂、[[耿仲明]]与[[尚可喜]]为王以镇守云南、广东与福建等地,史称三藩。
多尔衮先派[[阿济格]]、[[吴三桂]]与[[多铎]]、[[孔有德]]分[[陕北]]、[[河南]]二路攻打[[陕西]][[李自成]],李自成最后于[[湖北]]九宫山灭亡;派[[豪格平川陕之战|豪格攻灭四川张献忠]],其余部投降南明以抗清。多尔衮接着对付位于江南、内斗分裂的南明诸势力。1645年多铎率清军攻破[[史可法]]驻守的[[扬州]],弘光帝逃至[[芜湖]]被逮,送到北京杀害。明朝[[鲁王]][[朱以海]]与唐王[[隆武帝]]分别在[[浙江]]与[[福建]]建立势力,然而双方不和,不久被清军各个击破,拥护隆武帝的[[郑芝龙]]也宣布投降。之后桂王[[永历帝]]于[[广东]]的[[肇庆]]即位,期间[[瞿式耜]]、[[李定国]]、[[郑成功]]及其他明将先后收复[[华南]]各省,最后因为距离互相难以照应,内部又发生叛变而节节败退。1661年[[清平云南之战|清军攻入云南]],逃亡[[缅甸]]的[[永历帝]]最后被吴三桂杀死,史称“[[咒水之难]])”,南明亡。此时只剩下[[台湾]]的[[明郑]](郑成功势力)和缅甸[[果敢]]的明军,清朝基本占领明朝全部领地。由于华南反清势力较大,清帝册封吴三桂、[[耿仲明]]与[[尚可喜]]为王以镇守云南、广东与福建等地,史称三藩。


多尔衮在入关后的政策让汉人十分不满,例如[[剃发易服]]政策使江南汉人极力反抗,明朝官员左懋第言“我头可断、发不可断,我早办一死矣。”,最后清军采取多次屠杀以镇压之,史称[[甲申国难]],有名的有[[扬州十日]]、[[嘉定三屠]]与[[廣州大屠殺|广州大屠杀]]等。清廷制定的[[圈地]]和[[投充]]政策使人民放弃土地,增加更多流民。为此又制定严禁奴仆逃亡的逃人法,激化京畿地区的民族矛盾。后来清廷下令停止这些政策,并实行奖励垦荒的政策。并且正式[[科举|开科取士]],追尊[[崇祯帝]]与明朝忠臣。
多尔衮在入关后的政策让汉人十分不满,例如[[剃发易服]]政策使江南汉人极力反抗,明朝官员左懋第言“我头可断、发不可断,我早办一死矣。”,最后清军采取多次屠杀以镇压之,史称[[甲申国难]],有名的有[[扬州十日]]、[[嘉定三屠]]与[[广州大屠杀]]等。清廷制定的[[圈地]]和[[投充]]政策使人民放弃土地,增加更多流民。为此又制定严禁奴仆逃亡的逃人法,激化京畿地区的民族矛盾。后来清廷下令停止这些政策,并实行奖励垦荒的政策。并且正式[[科举|开科取士]],追尊[[崇祯帝]]与明朝忠臣。


南明延平郡王[[郑成功]]1661年取得了[[荷兰东印度公司|荷兰殖民者]]的據點[[台湾]],并以台湾作为抗清根据地。永历帝死后,新即位的[[郑经]]继续使用南明的永历年号,但未再拥立朱氏皇帝或监国。
南明延平郡王[[郑成功]]1661年取得了[[荷兰东印度公司|荷兰殖民者]]的据点[[台湾]],并以台湾作为抗清根据地。永历帝死后,新即位的[[郑经]]继续使用南明的永历年号,但未再拥立朱氏皇帝或监国。


== 巩固与盛世 ==
== 巩固与盛世 ==
{{Main|三藩之乱|文字狱|迁界令|澎湖海战|三征噶尔丹|雅克}}
{{Main|三藩之乱|文字狱|迁界令|澎湖海战|三征噶尔丹|雅克}}
[[File:Kangxi Emperor.jpg|缩略图|200px|左|清圣祖康熙帝,他在位61年间,巩固了清朝的统治基础,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形成。]]
[[File:Kangxi Emperor.jpg|缩略图|200px|左|清圣祖康熙帝,他在位61年间,巩固了清朝的统治基础,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形成。]]
1662年[[康熙帝]]幼年即位,在位初期,康熙帝成功铲除了威胁皇权的[[鳌拜]]及其党羽,并开始亲政。针对镇守南方的[[吴三桂]]、[[尚可喜]]、[[耿精忠]]三个藩王问题,康熙帝进行了削藩,但很快三个藩王便进行了叛乱,史称“[[三藩之乱]]”。从许多记载来看在平三藩时还有清军对平民的大量屠杀,不仅仅只在四川、云南,其他相关地区也遭受类似的厄运,比如江西百姓遭受屠戮的数量就不少。<ref>{{cite web|title=暴行之二:平三藩屠杀平民|url=http://news.ifeng.com/history/special/paohongyanchongnian2/articles/200810/1018_4827_836398.shtml|publisher=凤凰网|accessdate=2015-01-09|language=中文|archive-date=2015-01-09|archive-url=https://web.archive.org/web/20150109062134/http://news.ifeng.com/history/special/paohongyanchongnian2/articles/200810/1018_4827_836398.shtml|dead-url=no}}</ref><ref>曹树基,《中国人口史——第五卷清时期》:“剿洗,玉石难分,老幼死于锋镝,妇子悉为俘囚,白骨遍野,民无噍类”。复旦大学出版社2001年5月第一版,第43页</ref>此时[[西藏]]与[[蒙古]][[准噶尔]]也虎视眈眈,北部[[俄斯沙皇]]也窥视清朝的情况。内部的甘陕总督[[王辅臣 (军事人物)|王辅臣]]与察哈尔王也伺机进行叛乱,在京郊还发生了[[杨起隆]]叛乱。康熙帝沉着应对,稳定王辅臣,平定了察哈尔与粉碎了杨起隆之乱,康熙帝派军平定三藩的势力,“以全国敌一隅”,用了八年时间最终平定了三藩的势力。三藩平定后,台湾郑氏政权经常袭扰内地,康熙帝派[[姚启圣]]为[[福建总督]],派[[施琅]]精练水师进攻台湾,后[[郑克塽]]投降清朝,1684年清朝设立[[台湾府]],使台湾收入清朝疆域。此时俄斯沙皇经常侵略北方黑龙江流域,1685年到1686年,进行了[[雅克萨之战]],命令清军两次进攻沙俄;1689年,派代表索额图与沙俄代表签订了《[[尼布楚条约]]》,从此划定了中俄东部边界线,奠定了中国的版图。打败沙俄后,康熙帝三次亲征[[噶尔丹]],最后噶尔丹战死,清朝解决了最大的心头之患,从此稳定了多全国的统治,使蒙古诸部成为中国北方的长城。自康熙时期至1820年前后,清朝的疆域东北北起[[外兴安岭]],南至[[曾母暗沙]],西起巴尔喀什湖,东抵鄂霍次克海、库页岛,成为当时世界上强大的国家之一。
1662年[[康熙帝]]幼年即位,在位初期,康熙帝成功铲除了威胁皇权的[[鳌拜]]及其党羽,并开始亲政。针对镇守南方的[[吴三桂]]、[[尚可喜]]、[[耿精忠]]三个藩王问题,康熙帝进行了削藩,但很快三个藩王便进行了叛乱,史称“[[三藩之乱]]”。从许多记载来看在平三藩时还有清军对平民的大量屠杀,不仅仅只在四川、云南,其他相关地区也遭受类似的厄运,比如江西百姓遭受屠戮的数量就不少。<ref>{{cite web|title=暴行之二:平三藩屠杀平民|url=http://news.ifeng.com/history/special/paohongyanchongnian2/articles/200810/1018_4827_836398.shtml|publisher=凤凰网|accessdate=2015-01-09|language=中文|archive-date=2015-01-09|archive-url=https://web.archive.org/web/20150109062134/http://news.ifeng.com/history/special/paohongyanchongnian2/articles/200810/1018_4827_836398.shtml|dead-url=no}}</ref><ref>曹树基,《中国人口史——第五卷清时期》:“剿洗,玉石难分,老幼死于锋镝,妇子悉为俘囚,白骨遍野,民无噍类”。复旦大学出版社2001年5月第一版,第43页</ref>此时[[西藏]]与[[蒙古]][[准噶尔]]也虎视眈眈,北部[[俄斯沙皇]]也窥视清朝的情况。内部的甘陕总督[[王辅臣 (军事人物)|王辅臣]]与察哈尔王也伺机进行叛乱,在京郊还发生了[[杨起隆]]叛乱。康熙帝沉着应对,稳定王辅臣,平定了察哈尔与粉碎了杨起隆之乱,康熙帝派军平定三藩的势力,“以全国敌一隅”,用了八年时间最终平定了三藩的势力。三藩平定后,台湾郑氏政权经常袭扰内地,康熙帝派[[姚启圣]]为[[福建总督]],派[[施琅]]精练水师进攻台湾,后[[郑克塽]]投降清朝,1684年清朝设立[[台湾府]],使台湾收入清朝疆域。此时俄斯沙皇经常侵略北方黑龙江流域,1685年到1686年,进行了[[雅克萨之战]],命令清军两次进攻沙俄;1689年,派代表索额图与沙俄代表签订了《[[尼布楚条约]]》,从此划定了中俄东部边界线,奠定了中国的版图。打败沙俄后,康熙帝三次亲征[[噶尔丹]],最后噶尔丹战死,清朝解决了最大的心头之患,从此稳定了多全国的统治,使蒙古诸部成为中国北方的长城。自康熙时期至1820年前后,清朝的疆域东北北起[[外兴安岭]],南至[[曾母暗沙]],西起巴尔喀什湖,东抵鄂霍次克海、库页岛,成为当时世界上强大的国家之一。


康熙帝仁爱庶民,注意民间疾苦,在他亲政不久后,便宣布停止满洲贵族的圈地,放宽垦荒地的免税年限。他还整顿吏治,恢复京察、大计等考核制度,对当时的吏治产生了积极影响。当时奉行“滋生人丁,永不加赋”的政策以及外来农作物的引进等影响,清朝人口大大提升,此时已接近一亿人口。他亲政后不久便将河工作为优先解决的大难题,先后任用靳辅和一代廉吏于成龙治理黄河。并且注意疏通漕运,治理大运河,取得很大成绩。在他六次南巡时,注意考察民情,并且亲自监督河工。康熙帝重视对汉族士大夫的优遇,他多次举办博学鸿儒科,创建南书房。并且向来华传教士学习西方的先进文化,南怀仁等西方人很受重用。
康熙帝仁爱庶民,注意民间疾苦,在他亲政不久后,便宣布停止满洲贵族的圈地,放宽垦荒地的免税年限。他还整顿吏治,恢复京察、大计等考核制度,对当时的吏治产生了积极影响。当时奉行“滋生人丁,永不加赋”的政策以及外来农作物的引进等影响,清朝人口大大提升,此时已接近一亿人口。他亲政后不久便将河工作为优先解决的大难题,先后任用靳辅和一代廉吏于成龙治理黄河。并且注意疏通漕运,治理大运河,取得很大成绩。在他六次南巡时,注意考察民情,并且亲自监督河工。康熙帝重视对汉族士大夫的优遇,他多次举办博学鸿儒科,创建南书房。并且向来华传教士学习西方的先进文化,南怀仁等西方人很受重用。
第102行: 第102行:
{{Main|军机处|密折制度|改土归流|摊丁入地}}
{{Main|军机处|密折制度|改土归流|摊丁入地}}
[[File:The Yongzheng Emperor Offering Sacrifices at the Altar of the God of Agriculture.jpg|缩略图|200px|右|雍正帝祭祀图]]
[[File:The Yongzheng Emperor Offering Sacrifices at the Altar of the God of Agriculture.jpg|缩略图|200px|右|雍正帝祭祀图]]
1723年,[[雍正帝]]登基,此时,青海亲王[[罗卜藏丹津]]意图进行叛乱,隔年被大将年羹尧与岳钟琪等平定。后来赐死年羹尧、幽禁隆科多等大臣,先后罢黜了威胁统治的胤褆、胤礽、胤禩、胤祯等阿哥,加强了中央集权。又在拉萨置[[驻藏大臣]]以管理青藏地区。将喀尔喀蒙古并入清朝;1727年与俄斯帝签订《[[恰克图条约]]》,确立塞北疆界。
1723年,[[雍正帝]]登基,此时,青海亲王[[罗卜藏丹津]]意图进行叛乱,隔年被大将年羹尧与岳钟琪等平定。后来赐死年羹尧、幽禁隆科多等大臣,先后罢黜了威胁统治的胤褆、胤礽、胤禩、胤祯等阿哥,加强了中央集权。又在拉萨置[[驻藏大臣]]以管理青藏地区。将喀尔喀蒙古并入清朝;1727年与俄斯帝签订《[[恰克图条约]]》,确立塞北疆界。


他对康熙帝晚年的弊政有一定的了解,所以针对弊政对一些制度做了改革。起到了“康雍乾”三代承上启下的作用。
他对康熙帝晚年的弊政有一定的了解,所以针对弊政对一些制度做了改革。起到了“康雍乾”三代承上启下的作用。
第120行: 第120行:
雍正帝勤政爱民,他在位期间的奏折大多由他亲自批改,军机处的谕旨也由他再三修改。他所亲信的内外臣僚如[[张廷玉]]、[[鄂尔泰]]、[[田文镜]]、[[马齐]]与[[李卫]]等人也[[廉洁奉公]]、行事干练。由他创立的密折制度至此完善,然而却屡兴[[文字狱]]。
雍正帝勤政爱民,他在位期间的奏折大多由他亲自批改,军机处的谕旨也由他再三修改。他所亲信的内外臣僚如[[张廷玉]]、[[鄂尔泰]]、[[田文镜]]、[[马齐]]与[[李卫]]等人也[[廉洁奉公]]、行事干练。由他创立的密折制度至此完善,然而却屡兴[[文字狱]]。
== 鼎盛与危机 ==
== 鼎盛与危机 ==
{{西域史}}
{{西域史}}
=== 乾隆盛世 ===
=== 乾隆盛世 ===
{{Main|康乾盛世|乾隆下江南}}
{{Main|康乾盛世|乾隆下江南}}
[[乾隆帝]]继位后获得张廷玉与鄂尔泰的协助,稳定初期政治。他以“宽猛相济”理念施政,介于祖父[[康熙帝]]的仁厚与父[[雍正帝]]的严苛之间。人口不断增加使乾隆末年突破三亿大关,约占当时世界人口的三分之一。江南与广东等地的丝织业与棉织业都很发达,景德镇的瓷器都达到历史高峰。与此同时,银号亦开始在山西出现。然而乾隆晚期多从宽厚,宠信贪官[[和珅]],官员腐化使政治大坏;六次下江南所至供张过盛,扰民有余。
[[乾隆帝]]继位后获得张廷玉与鄂尔泰的协助,稳定初期政治。他以“宽猛相济”理念施政,介于祖父[[康熙帝]]的仁厚与父[[雍正帝]]的严苛之间。人口不断增加使乾隆末年突破三亿大关,约占当时世界人口的三分之一。江南与广东等地的丝织业与棉织业都很发达,景德镇的瓷器都达到历史高峰。与此同时,银号亦开始在山西出现。然而乾隆晚期多从宽厚,宠信贪官[[和珅]],官员腐化使政治大坏;六次下江南所至供张过盛,扰民有余。
[[File:The Qianlong Emperor in Ceremonial Armour on Horseback.jpg |缩略图|180px|左|乾隆帝,他在位期间是清朝的全盛时期,乾隆帝武功昌盛,对内对外有深远影响。]]
[[File:The Qianlong Emperor in Ceremonial Armour on Horseback.jpg |缩略图|180px|左|乾隆帝,他在位期间是清朝的全盛时期,乾隆帝武功昌盛,对内对外有深远影响。]]


=== 军事成就 ===
=== 军事成就 ===
{{Main|大小和卓之乱|大小金川之役|平定准噶尔|清缅战争|十全武功}}
{{Main|大小和卓之乱|大小金川之役|平定准噶尔|清缅战争|十全武功}}
[[乾隆帝]]时期是清朝统治的鼎盛时期,乾隆帝1757年彻底粉碎了[[准噶尔]]的割据势力,统一了[[天山北路]]。又在1759年平定[[天山南路]]的[[大小和卓之乱]]。1762年,乾隆帝在[[新疆]]设[[伊犁将军]],管辖包括[[巴尔喀什湖]]在内的[[新疆]]地。明末西迁到[[伏尔加河]]下游的[[土尔扈特部]]因为[[帝俄]]的欺辱,在[[渥巴锡]]的率领下,踏上了回归祖国的路途。他们粉碎了帝俄军队的重重堵截,历经千难万险,长达万里的跋涉,终于于1771年回归祖国,乾隆帝在[[承德避暑山庄]]热情接见渥巴锡等人。土尔扈特部的回归,为巩固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谱写了光辉篇章。西南方面,乾隆初年派[[张广泗]]平定[[贵州]][[苗民之乱]],随后清军前往平定[[大渡河]]上游的[[大小金川]](今[[四川]][[金川县]]与[[小金县]])动乱,史称[[大小金川之役]]。1747年到1749年期间发生[[大金川之战]],清军于此吃尽苦头。1771年[[第二次金川之戰|第二次金川之战]]爆发,大小金川的[[诺木]]与[[僧桑格]]均叛,清将[[温福]]战死,[[阿桂]]历经多次作战,直到1776年方平定。期间[[缅甸]][[贡榜王朝]]与清朝爆发[[清缅战争]],清军四次进攻皆失败。1769年乾隆帝派[[傅恒]]、阿桂入缅未果,双方最后停战。1784年[[暹罗]][[却克里王朝]]派使朝贡,1788年缅甸为应付暹罗威胁,也派使朝贡。1789年[[越南|安南]]发生[[西山朝]]统一后[[黎朝]]、[[郑主]]与[[广南国]]。清军击败西山朝,护送黎帝[[黎愍帝]]复位,途中遭西山军的伏击而败,史称[[清越战争]]。西山朝[[阮惠]]遣使向清朝谢罪,清廷封为[[安南王]]。乾隆末年,[[尼泊尔]]的[[廓尔喀王国]]两次[[廓藏戰爭|入侵西藏]]。1793年清朝派[[福康安]]与[[海兰察]]领兵入藏,[[廓喀之役|击退廓尔喀入侵]],[[不丹]]与[[哲孟雄]](今[[锡金]])亦为[[藩属国]],加强[[驻藏大臣]]的权力。1792年清朝打退了[[廓尔喀]]的进犯。1793年,[[清朝政府|清朝中央]]制定和颁行了《[[钦定藏内善后章程二十九条]]》,以法律形式予以确定西藏的各项事务,《钦定藏内善后章程二十九条》是清朝对[[西藏]]行使主权的重要文献证明。
[[乾隆帝]]时期是清朝统治的鼎盛时期,乾隆帝1757年彻底粉碎了[[准噶尔]]的割据势力,统一了[[天山北路]]。又在1759年平定[[天山南路]]的[[大小和卓之乱]]。1762年,乾隆帝在[[新疆]]设[[伊犁将军]],管辖包括[[巴尔喀什湖]]在内的[[新疆]]地。明末西迁到[[伏尔加河]]下游的[[土尔扈特部]]因为[[帝俄]]的欺辱,在[[渥巴锡]]的率领下,踏上了回归祖国的路途。他们粉碎了帝俄军队的重重堵截,历经千难万险,长达万里的跋涉,终于于1771年回归祖国,乾隆帝在[[承德避暑山庄]]热情接见渥巴锡等人。土尔扈特部的回归,为巩固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谱写了光辉篇章。西南方面,乾隆初年派[[张广泗]]平定[[贵州]][[苗民之乱]],随后清军前往平定[[大渡河]]上游的[[大小金川]](今[[四川]][[金川县]]与[[小金县]])动乱,史称[[大小金川之役]]。1747年到1749年期间发生[[大金川之战]],清军于此吃尽苦头。1771年[[第二次金川之战]]爆发,大小金川的[[诺木]]与[[僧桑格]]均叛,清将[[温福]]战死,[[阿桂]]历经多次作战,直到1776年方平定。期间[[缅甸]][[贡榜王朝]]与清朝爆发[[清缅战争]],清军四次进攻皆失败。1769年乾隆帝派[[傅恒]]、阿桂入缅未果,双方最后停战。1784年[[暹罗]][[却克里王朝]]派使朝贡,1788年缅甸为应付暹罗威胁,也派使朝贡。1789年[[越南|安南]]发生[[西山朝]]统一后[[黎朝]]、[[郑主]]与[[广南国]]。清军击败西山朝,护送黎帝[[黎愍帝]]复位,途中遭西山军的伏击而败,史称[[清越战争]]。西山朝[[阮惠]]遣使向清朝谢罪,清廷封为[[安南王]]。乾隆末年,[[尼泊尔]]的[[廓尔喀王国]]两次[[廓藏战争|入侵西藏]]。1793年清朝派[[福康安]]与[[海兰察]]领兵入藏,[[廓喀之役|击退廓尔喀入侵]],[[不丹]]与[[哲孟雄]](今[[锡金]])亦为[[藩属国]],加强[[驻藏大臣]]的权力。1792年清朝打退了[[廓尔喀]]的进犯。1793年,[[清朝政府|清朝中央]]制定和颁行了《[[钦定藏内善后章程二十九条]]》,以法律形式予以确定西藏的各项事务,《钦定藏内善后章程二十九条》是清朝对[[西藏]]行使主权的重要文献证明。


=== 文化学术与思想控制 ===
=== 文化学术与思想控制 ===
第140行: 第140行:
=== 危机与乾隆的禅位 ===
=== 危机与乾隆的禅位 ===
{{Main|闭关锁国|川楚教乱}}
{{Main|闭关锁国|川楚教乱}}
但是国家封闭而排斥外来文化,并持续对[[天主教]]实行禁教政策。1793年[[英国]]遣使[[乔治·马戛尔尼]]于乾隆83岁时到中国寻求驻节,但双方出现与乾隆皇帝会面采“单膝下跪”(英方主张)或“[[三跪九叩]]”(中方主张)的[[儀之|礼仪之争]],最后以“单膝下跪”而为礼。马戛尔尼在中国停留的5个月内,对中国的情况作了详细的调查。回国后,马戛尔尼向[[英国议会]]写出报告说:“中国是一艘破旧的大船,150年来,它之所以没有倾覆,是因为幸运的遇见了极为谨慎的船长。一旦赶上昏庸的船长,这艘大船随时就可能沉没。中国根本就没有现代的[[軍事工業|军事工业]],中国的军事实力比英国差三到四个世纪。”
但是国家封闭而排斥外来文化,并持续对[[天主教]]实行禁教政策。1793年[[英国]]遣使[[乔治·马戛尔尼]]于乾隆83岁时到中国寻求驻节,但双方出现与乾隆皇帝会面采“单膝下跪”(英方主张)或“[[三跪九叩]]”(中方主张)的[[儀之|礼仪之争]],最后以“单膝下跪”而为礼。马戛尔尼在中国停留的5个月内,对中国的情况作了详细的调查。回国后,马戛尔尼向[[英国议会]]写出报告说:“中国是一艘破旧的大船,150年来,它之所以没有倾覆,是因为幸运的遇见了极为谨慎的船长。一旦赶上昏庸的船长,这艘大船随时就可能沉没。中国根本就没有现代的[[军事工业]],中国的军事实力比英国差三到四个世纪。”


当时人口暴增与乡村[[土地兼并]]严重,使得许多农民失去土地;加上贪官[[和珅]]等官员腐败,于乾隆晚期到嘉庆时期陆续爆发民变。[[白教之|白莲教于1770年代举兵]],后来又于1796年爆发[[川楚教乱]]。乾隆六十年(1795年)传位予十五子颙琰([[嘉庆帝]]),自称[[太上皇]],但军国大事及用人皆由乾隆躬亲指教,嘉庆帝朝夕敬聆训听。宫中仍用乾隆年号。至嘉庆四年驾崩(1799年)。
当时人口暴增与乡村[[土地兼并]]严重,使得许多农民失去土地;加上贪官[[和珅]]等官员腐败,于乾隆晚期到嘉庆时期陆续爆发民变。[[白教之|白莲教于1770年代举兵]],后来又于1796年爆发[[川楚教乱]]。乾隆六十年(1795年)传位予十五子颙琰([[嘉庆帝]]),自称[[太上皇]],但军国大事及用人皆由乾隆躬亲指教,嘉庆帝朝夕敬聆训听。宫中仍用乾隆年号。至嘉庆四年驾崩(1799年)。
=== 乾隆帝的影响 ===
=== 乾隆帝的影响 ===
{{Main|十全老人}}
{{Main|十全老人}}
乾隆五十七年,乾隆亲自撰写成《[[十全武功記|十全武功记]]》,自诩“[[十全老人]]”。命人以满、汉、蒙、藏四种文字刻碑,昭示其武功。“十全武功”指“平准噶尔为二,定回部为一,扫金川为二,靖台湾为一,降缅甸、安南各一,即今二次受[[廓尔喀]]降,合为十”。但总体来,乾隆的“[[十全武功]]”,情况不同,性质各异:有镇压民变,有平息叛乱,有扬兵耀武,有小题大做,有得不偿失,{{求|有多管闲事}},有维护正义,有反击侵略。如新疆用兵三次,[[廓喀之役|平定廓尔喀]]用兵、[[大小金川之役|平定大小金川]]用兵,这五次用兵对新疆、西藏的巩固统一具有重大的历史意义。但是,也有的用兵是小题大做,穷兵黩武,如大小金川之役。
乾隆五十七年,乾隆亲自撰写成《[[十全武功記|十全武功记]]》,自诩“[[十全老人]]”。命人以满、汉、蒙、藏四种文字刻碑,昭示其武功。“十全武功”指“平准噶尔为二,定回部为一,扫金川为二,靖台湾为一,降缅甸、安南各一,即今二次受[[廓尔喀]]降,合为十”。但总体来,乾隆的“[[十全武功]]”,情况不同,性质各异:有镇压民变,有平息叛乱,有扬兵耀武,有小题大做,有得不偿失,{{求|有多管闲事}},有维护正义,有反击侵略。如新疆用兵三次,[[廓喀之役|平定廓尔喀]]用兵、[[大小金川之役|平定大小金川]]用兵,这五次用兵对新疆、西藏的巩固统一具有重大的历史意义。但是,也有的用兵是小题大做,穷兵黩武,如大小金川之役。


=== 嘉道中衰 ===
=== 嘉道中衰 ===
第154行: 第154行:
=== 鸦片战争 ===
=== 鸦片战争 ===
{{Main|虎门销烟|鸦片战争|南京条约|望厦条约|黄埔条约}}
{{Main|虎门销烟|鸦片战争|南京条约|望厦条约|黄埔条约}}
[[File:Destroying Chinese war junks, by E. Duncan (1843).jpg |缩略图|280px|右|1841年1月7日[[虎]],鸦片战争标志着中国进入近代历史<ref name="史">郭廷以:《近代中》,香港:中文大出版社,1979年</ref>{{rp|54}}
[[File:Destroying Chinese war junks, by E. Duncan (1843).jpg |缩略图|280px|右|1841年1月7日[[虎]],鸦片战争标志着中国进入近代历史<ref name="史">郭廷以:《近代中》,香港:中文大出版社,1979年</ref>{{rp|54}}
。]]
。]]
1839年,[[道光帝]]派[[林则徐]]为[[钦差大臣]]远赴[[广州]]负责[[鸦片|禁烟]]。林则徐抵达[[广州]]后,与两广总督[[邓廷桢]]、广东水师提督[[关天培]]两人合作,积极整顿[[海防]],防御外敌入侵;严拿烟贩,惩办不法官员;禁止商人贩卖鸦片,以及国民吸食鸦片,凡吸食者要立即呈缴烟具,限期戒除;并于3月16日晓谕外国烟贩,限期交出所有鸦片,并承诺不要再贩卖,保证“嗣后来船永不敢夹带鸦片,如有带来,一经查出,货尽没官,人即正法,情甘服罪”,林则徐又提出每箱呈缴的鸦片将获五斤茶叶的奖励,但他从未提及金钱赔偿,显然从未考虑英国人的利益和禁烟所带来的损失。事件至3月24日,因英国商人在中国停留日久,耳濡目染中国之陋规,误以为林则徐此举是勒索钱财,对林则徐的要求敷衍过去,所以林则徐下令中断贸易,撤走英国商馆中的华人买办和仆役,并派士兵包围了商馆,并下令:和洋人交通者即汉奸。350名洋商被困在商馆里六个星期,与外界交通隔绝,他们的生活受到严重影响。在“在华商务总监督”义律看来,林则徐此举是妄顾英国商人的生命、自由和财产的行径;结果义律在5月18日向林则徐交出了21306箱鸦片。林则徐请示过道光帝之后,在虎门挖了三个大坑,并在6月3日开始销毁鸦片,直到6月25日才全部销毁殆尽。这就是震惊中外的“[[虎门销烟]]”。在禁烟期间林则徐命人翻译西方书籍。
1839年,[[道光帝]]派[[林则徐]]为[[钦差大臣]]远赴[[广州]]负责[[鸦片|禁烟]]。林则徐抵达[[广州]]后,与两广总督[[邓廷桢]]、广东水师提督[[关天培]]两人合作,积极整顿[[海防]],防御外敌入侵;严拿烟贩,惩办不法官员;禁止商人贩卖鸦片,以及国民吸食鸦片,凡吸食者要立即呈缴烟具,限期戒除;并于3月16日晓谕外国烟贩,限期交出所有鸦片,并承诺不要再贩卖,保证“嗣后来船永不敢夹带鸦片,如有带来,一经查出,货尽没官,人即正法,情甘服罪”,林则徐又提出每箱呈缴的鸦片将获五斤茶叶的奖励,但他从未提及金钱赔偿,显然从未考虑英国人的利益和禁烟所带来的损失。事件至3月24日,因英国商人在中国停留日久,耳濡目染中国之陋规,误以为林则徐此举是勒索钱财,对林则徐的要求敷衍过去,所以林则徐下令中断贸易,撤走英国商馆中的华人买办和仆役,并派士兵包围了商馆,并下令:和洋人交通者即汉奸。350名洋商被困在商馆里六个星期,与外界交通隔绝,他们的生活受到严重影响。在“在华商务总监督”义律看来,林则徐此举是妄顾英国商人的生命、自由和财产的行径;结果义律在5月18日向林则徐交出了21306箱鸦片。林则徐请示过道光帝之后,在虎门挖了三个大坑,并在6月3日开始销毁鸦片,直到6月25日才全部销毁殆尽。这就是震惊中外的“[[虎门销烟]]”。在禁烟期间林则徐命人翻译西方书籍。
第160行: 第160行:
1840年,[[英国]]决定对中国发动战争,派英军统帅兼全权代表[[懿律]]领兵到达广州海面,并根据英国外相[[巴麦尊]]的指示,在封锁[[珠江口]]之后,北上进攻[[浙江]][[舟山]]。7月5日,英军开始进攻战略要地[[定海区|定海]]县城,鸦片战争正式爆发。7月6日,[[定海战役|定海沦陷]]。战争初期,道光帝与满朝文武大臣对局势一无所知,尚不知英国在何方。而此时英国已完成[[工业革命]],亟需打开中国市场。并且英军船坚炮利,装备精良,而清军却指挥失误,消极应战。道光帝认为英国提出的条件过于苛刻以及[[琦善]]与英人擅自签订条约有损天朝威严,使道光帝大为不满,道光帝便把琦善抄家革职,派[[奕山]]、[[隆文]]和[[杨芳]]赴广东指挥作战。但义律先下手为强,于1841年2月23日进攻[[虎门炮台]],虽然广东水师提督关天培率[[靖远炮台 (珠江口)|靖远炮台]]将士奋力抵抗,但仍不敌英军,虎门炮台最终失陷。5月21日,奕山令水陆军1700余人,于黑夜分乘快船出动,挈火箭、喷筒,夜袭英船,掷火焚烧。次日早晨英军2400人反攻,清军溃退。四天之内,广州附近要地全失,18000多清军尽退城内,秩序大乱,奕山竖起白旗求和,签订《[[广州和约]]》,不但率部撤离了广州,还勒索广州商家向英军支付了600万银元的赎城费,仅怡和行伍崇曜就出资80万银圆。英军收钱后也撤出广州。期间广州民间反英气氛炽热,发生了[[三元里抗英事件]]。而奕山为了不被皇帝惩罚,便虚报战功,甚至将该战役的惨败说成大胜。1841年5月,英国政府否定《[[穿鼻草约]]》,改派全权公使[[砵甸乍]]来华。1841年8月21日英国舰队有10艘军舰、4艘轮船、22艘运输船搭载英国陆军第18皇家爱尔兰团、第26卡梅拉尼亚步兵团、第49威尔士步兵团、第55威斯特摩兰郡步兵团、第62旁遮普印度步兵师、第66[[旁遮普]]印度步兵师北上。清军节节败退,最终1841年清朝战败,道光帝急忙派[[耆英]]和[[伊里布]]为钦差大臣,去广州与英军交涉议和。1842年8月4日,英国军舰驶抵南京下关江面,璞鼎查威胁限日定议,否则发炮攻城,这使[[耆英]]和[[伊里布]]只好全面接受英方提出的条款。1842年8月29日,中英双方签订《[[南京条约]]》,战争结束。
1840年,[[英国]]决定对中国发动战争,派英军统帅兼全权代表[[懿律]]领兵到达广州海面,并根据英国外相[[巴麦尊]]的指示,在封锁[[珠江口]]之后,北上进攻[[浙江]][[舟山]]。7月5日,英军开始进攻战略要地[[定海区|定海]]县城,鸦片战争正式爆发。7月6日,[[定海战役|定海沦陷]]。战争初期,道光帝与满朝文武大臣对局势一无所知,尚不知英国在何方。而此时英国已完成[[工业革命]],亟需打开中国市场。并且英军船坚炮利,装备精良,而清军却指挥失误,消极应战。道光帝认为英国提出的条件过于苛刻以及[[琦善]]与英人擅自签订条约有损天朝威严,使道光帝大为不满,道光帝便把琦善抄家革职,派[[奕山]]、[[隆文]]和[[杨芳]]赴广东指挥作战。但义律先下手为强,于1841年2月23日进攻[[虎门炮台]],虽然广东水师提督关天培率[[靖远炮台 (珠江口)|靖远炮台]]将士奋力抵抗,但仍不敌英军,虎门炮台最终失陷。5月21日,奕山令水陆军1700余人,于黑夜分乘快船出动,挈火箭、喷筒,夜袭英船,掷火焚烧。次日早晨英军2400人反攻,清军溃退。四天之内,广州附近要地全失,18000多清军尽退城内,秩序大乱,奕山竖起白旗求和,签订《[[广州和约]]》,不但率部撤离了广州,还勒索广州商家向英军支付了600万银元的赎城费,仅怡和行伍崇曜就出资80万银圆。英军收钱后也撤出广州。期间广州民间反英气氛炽热,发生了[[三元里抗英事件]]。而奕山为了不被皇帝惩罚,便虚报战功,甚至将该战役的惨败说成大胜。1841年5月,英国政府否定《[[穿鼻草约]]》,改派全权公使[[砵甸乍]]来华。1841年8月21日英国舰队有10艘军舰、4艘轮船、22艘运输船搭载英国陆军第18皇家爱尔兰团、第26卡梅拉尼亚步兵团、第49威尔士步兵团、第55威斯特摩兰郡步兵团、第62旁遮普印度步兵师、第66[[旁遮普]]印度步兵师北上。清军节节败退,最终1841年清朝战败,道光帝急忙派[[耆英]]和[[伊里布]]为钦差大臣,去广州与英军交涉议和。1842年8月4日,英国军舰驶抵南京下关江面,璞鼎查威胁限日定议,否则发炮攻城,这使[[耆英]]和[[伊里布]]只好全面接受英方提出的条款。1842年8月29日,中英双方签订《[[南京条约]]》,战争结束。


清政府被迫在[[南京]]的[[静海寺]]与英国政府议约,双方共在寺内议约四次。8月29日,中国清政府全部接受了英国提出的议和条款,在英军旗舰“汗华”(亦译[[康华丽]])号上正式签订了[[中国近代]]第一个不平等条约中英《南京条约》,满足了英国大多数的要求。[[香港岛]]因此被割让给英国,[[上海]]、[[广州]]、[[福州]]、[[厦门]]、[[宁波]]五大口岸被迫开放给英国人贸易和居住。列强自然不愿英国独享权益,纷纷与中国签订更多[[不平等条约]]。1844年7月3日,中美签订《[[中美望厦条约]]》。1844年10月24日,[[法国]]与中国签订《[[黄埔条约]]》,享有[[领事裁判权]]和传教权等。1843年10月8日,中英签署了《[[虎门条约]]》。鸦片战争与《南京条约》開啟了[[中近代史]]。此后,美国等西方国家又强迫清朝与之签订《望厦条约》、《黄埔条约》等条约,列强获得了领事裁判权,中流失了领土、贸易等主权。
清政府被迫在[[南京]]的[[静海寺]]与英国政府议约,双方共在寺内议约四次。8月29日,中国清政府全部接受了英国提出的议和条款,在英军旗舰“汗华”(亦译[[康华丽]])号上正式签订了[[中国近代]]第一个不平等条约中英《南京条约》,满足了英国大多数的要求。[[香港岛]]因此被割让给英国,[[上海]]、[[广州]]、[[福州]]、[[厦门]]、[[宁波]]五大口岸被迫开放给英国人贸易和居住。列强自然不愿英国独享权益,纷纷与中国签订更多[[不平等条约]]。1844年7月3日,中美签订《[[中美望厦条约]]》。1844年10月24日,[[法国]]与中国签订《[[黄埔条约]]》,享有[[领事裁判权]]和传教权等。1843年10月8日,中英签署了《[[虎门条约]]》。鸦片战争与《南京条约》开启了[[中近代史]]。此后,美国等西方国家又强迫清朝与之签订《望厦条约》、《黄埔条约》等条约,列强获得了领事裁判权,中流失了领土、贸易等主权。


=== 太平天国运动 ===
=== 太平天国运动 ===
第166行: 第166行:
[[File:TaiPingRevolutionSeal.png|缩略图|250px|左|[[太平天国]]天王玉玺]]
[[File:TaiPingRevolutionSeal.png|缩略图|250px|左|[[太平天国]]天王玉玺]]
[[File:Zeng_Guo_quan_"Ninth_Marshal".jpg|缩略图|[[曾国藩]]的九弟[[曾国荃]],因率领[[湘军]]在[[湘军南京屠城|南京滥杀百姓无数]],与其兄曾国藩被称为'''曾剃头'''、'''曾屠户''']]
[[File:Zeng_Guo_quan_"Ninth_Marshal".jpg|缩略图|[[曾国藩]]的九弟[[曾国荃]],因率领[[湘军]]在[[湘军南京屠城|南京滥杀百姓无数]],与其兄曾国藩被称为'''曾剃头'''、'''曾屠户''']]
1850年,道光皇帝驾崩,第四子[[咸帝]]即位。由于西方各的经济侵略,以及地方官吏地主兼土地,使得傳統農經濟受到破,各地乘紛紛起事。其中[[河南]]、[[安徽]]一带以[[捻军]]主,1851年[[洪秀全]]在[[广西]][[金田村]]起义,建号[[太平天]]。1853年攻陷江(今[[南京市]])并定都于此,改称[[南京市|天京]]。并颁布了纲领性文件《[[天朝田亩制度]]》。随后發動兩次西征;不久又派遣[[林凤翔]]等进行北伐,最遠達[[天津]]近郊,清朝朝野震动。咸丰帝急忙派[[曾藩]]、[[左宗棠]]、[[李章]]等人紛紛組織[[湘]][[淮]]等地方团练武装抵抗太平天。太平天定都天京后领导集团发生腐败现象,[[天京之變|天京事變]]後國力大大衰退。洪秀全启用[[李秀成]]、[[陈玉成]]、[[洪仁玕]]等人管理朝政,洪仁玕提出了带有[[资产阶级]]性质的社会改革方案《[[资政新篇]]》。后[[石达开]]率军进入[[四川省|四川]],在[[大渡河]]一带遭清军埋伏,全军覆没。
1850年,道光皇帝驾崩,第四子[[咸帝]]即位。由于西方各的经济侵略,以及地方官吏地主兼土地,使得传统经济受到破,各地乘紛紛起事。其中[[河南]]、[[安徽]]一带以[[捻军]]主,1851年[[洪秀全]]在[[广西]][[金田村]]起义,建号[[太平天]]。1853年攻陷江(今[[南京市]])并定都于此,改称[[南京市|天京]]。并颁布了纲领性文件《[[天朝田亩制度]]》。随后发动两次西征;不久又派遣[[林凤翔]]等进行北伐,最远达[[天津]]近郊,清朝朝野震动。咸丰帝急忙派[[曾藩]]、[[左宗棠]]、[[李鸿章]]等人紛紛组织[[湘]][[淮]]等地方团练武装抵抗太平天。太平天定都天京后领导集团发生腐败现象,[[天京之變|天京事變]]后国力大大衰退。洪秀全启用[[李秀成]]、[[陈玉成]]、[[洪仁玕]]等人管理朝政,洪仁玕提出了带有[[资产阶级]]性质的社会改革方案《[[资政新篇]]》。后[[石达开]]率军进入[[四川省|四川]],在[[大渡河]]一带遭清军埋伏,全军覆没。


1864年7月,[[曾国藩]]弟[[曾国荃]]率[[湘军]]攻陷首都天京,随后[[湘军南京屠城|湘军屠城,许多当地平民和太平军人被杀]],太平天国也因此失败。[[中央研究院院士]]、[[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创所所长郭廷以在其所著《[[近代中國史綱|近代中国史纲]]》引[[赵烈文]]《能静居日记》记载曾国荃率[[湘軍|湘军]]攻入南京城后的情景:“湘军‘贪掠夺,颇乱伍。中军各勇留营者皆去搜括’,……‘沿街死尸十之九皆老者。其幼孩未满二、三岁者亦被戳以为戏,匍匐道上。妇女四十岁以下者一人俱无(均被虏),老者负伤或十余刀,数十刀,哀号之声达于四方。’凡此均为曾国荃幕友[[赵烈文]]目睹所记,总计死者约二、三十万人(死亡人数有争议)。”<ref>{{cite book | author=中共南京市委. 党史工作办公室 | author2=中共南京市委宣传部 | title=南京百年风云, 1840-1949 | publisher=南京出版社 | year=1997 | isbn=978-7-80614-356-8 | url=https://books.google.com.tw/books?id=dHR6AAAAIAAJ | language=zh | access-date=2021-08-18 | page=70}}</ref><ref>{{cite book | title=茹芝山房吟草 | publisher=广西人民出版社 | series=广西少数民族古籍丛书 | year=1993 | isbn=978-7-219-02581-9 | url=https://books.google.com.tw/books?id=fUFEAAAAMAAJ | language=zh | access-date=2021-08-18 | page=319}}</ref><ref>{{cite book | title=中国人的历史误读 | publisher=中国社会出版社 | series="公民世纪"书系 | year=2005 | isbn=978-7-5087-0716-7 | url=https://books.google.com.tw/books?id=wGt6AAAAIAAJ | language=zh | access-date=2021-08-18 | page=226}}</ref><ref>{{cite book | title=中国历史大事编年 | publisher=北京出版社 | series=中国历史大事编年 | issue=第 5 卷 | year=1987 | isbn=978-7-200-00180-8 | url=https://books.google.com.tw/books?id=HpZCAAAAYAAJ | language=zh | access-date=2021-08-18 | page=576}}</ref><ref>{{cite book | author=中共南京市委. 党史工作办公室 | author2=中共南京市委宣传部 | title=南京百年风云, 1840-1949 | publisher=南京出版社 | year=1997 | isbn=978-7-80614-356-8 | url=https://books.google.com.tw/books?id=dHR6AAAAIAAJ | language=zh | access-date=2021-08-18 | page=70-71}}</ref>。
1864年7月,[[曾国藩]]弟[[曾国荃]]率[[湘军]]攻陷首都天京,随后[[湘军南京屠城|湘军屠城,许多当地平民和太平军人被杀]],太平天国也因此失败。[[中央研究院院士]]、[[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创所所长郭廷以在其所著《[[近代中国史纲]]》引[[赵烈文]]《能静居日记》记载曾国荃率[[湘军]]攻入南京城后的情景:“湘军‘贪掠夺,颇乱伍。中军各勇留营者皆去搜括’,……‘沿街死尸十之九皆老者。其幼孩未满二、三岁者亦被戳以为戏,匍匐道上。妇女四十岁以下者一人俱无(均被虏),老者负伤或十余刀,数十刀,哀号之声达于四方。’凡此均为曾国荃幕友[[赵烈文]]目睹所记,总计死者约二、三十万人(死亡人数有争议)。”<ref>{{cite book | author=中共南京市委. 党史工作办公室 | author2=中共南京市委宣传部 | title=南京百年风云, 1840-1949 | publisher=南京出版社 | year=1997 | isbn=978-7-80614-356-8 | url=https://books.google.com.tw/books?id=dHR6AAAAIAAJ | language=zh | access-date=2021-08-18 | page=70}}</ref><ref>{{cite book | title=茹芝山房吟草 | publisher=广西人民出版社 | series=广西少数民族古籍丛书 | year=1993 | isbn=978-7-219-02581-9 | url=https://books.google.com.tw/books?id=fUFEAAAAMAAJ | language=zh | access-date=2021-08-18 | page=319}}</ref><ref>{{cite book | title=中国人的历史误读 | publisher=中国社会出版社 | series="公民世纪"书系 | year=2005 | isbn=978-7-5087-0716-7 | url=https://books.google.com.tw/books?id=wGt6AAAAIAAJ | language=zh | access-date=2021-08-18 | page=226}}</ref><ref>{{cite book | title=中国历史大事编年 | publisher=北京出版社 | series=中国历史大事编年 | issue=第 5 卷 | year=1987 | isbn=978-7-200-00180-8 | url=https://books.google.com.tw/books?id=HpZCAAAAYAAJ | language=zh | access-date=2021-08-18 | page=576}}</ref><ref>{{cite book | author=中共南京市委. 党史工作办公室 | author2=中共南京市委宣传部 | title=南京百年风云, 1840-1949 | publisher=南京出版社 | year=1997 | isbn=978-7-80614-356-8 | url=https://books.google.com.tw/books?id=dHR6AAAAIAAJ | language=zh | access-date=2021-08-18 | page=70-71}}</ref>。


=== 英法联军之役 ===
=== 英法联军之役 ===
{{Main|英法联军之役|火烧圆明园|天津条约|北京条约|璦琿条约}}
{{Main|英法联军之役|火烧圆明园|天津条约|北京条约|璦琿条约}}
1856到1860年,英國與为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攫取在华利益,提出与清朝修的要求,但被清朝拒绝。1856年英和法以[[亚罗号事件]]及[[馬賴|西林教案]]为导火索,组织[[第二次鸦片战争|英法联军入侵中国]]。1860年,英法联军进攻[[北京]],清軍於[[八里]]戰敗,咸丰帝仓皇逃往[[热河]],英法聯軍攻陷北京,大肆掠夺并焚毁了北京西郊的“万园之园”[[]],咸丰帝命[[恭亲王]]奕䜣与英法訂了《[[天津條約]]》及《[[北京條約]]》。同[[帝俄]]武力逼清朝訂《[[璦琿條約]]》、《北京条约》等不平等条约,攫取了清朝北方大面积领土。1864年,帝俄又迫清朝签订清俄《[[勘分西北界記]]》,割佔西北领土。帝俄共割让了清朝近150万平方千米的土地,相当于[[英国]]与[[法国]]的面积。马克思主义史学认为中国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程度大大加深。
1856到1860年,英国与为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攫取在华利益,提出与清朝修的要求,但被清朝拒绝。1856年英和法以[[亚罗号事件]]及[[马赖|西林教案]]为导火索,组织[[第二次鸦片战争|英法联军入侵中国]]。1860年,英法联军进攻[[北京]],清军于[[八里]]战败,咸丰帝仓皇逃往[[热河]],英法联军攻陷北京,大肆掠夺并焚毁了北京西郊的“万园之园”[[]],咸丰帝命[[恭亲王]]奕䜣与英法訂了《[[天津条约]]》及《[[北京条约]]》。同[[帝俄]]武力逼清朝訂《[[璦琿条约]]》、《北京条约》等不平等条约,攫取了清朝北方大面积领土。1864年,帝俄又迫清朝签订清俄《[[勘分西北界記]]》,割佔西北领土。帝俄共割让了清朝近150万平方千米的土地,相当于[[英国]]与[[法国]]的面积。马克思主义史学认为中国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程度大大加深。


=== 辛酉政变与清朝政局的变动 ===
=== 辛酉政变与清朝政局的变动 ===
第184行: 第184行:
{{Main|洋务运动|同治中兴}}
{{Main|洋务运动|同治中兴}}
[[File:Prince Gong.JPG|缩略图|180px|右|支持洋务运动的恭亲王[[奕䜣]],他帮助慈禧太后取得政权,并且成为洋务派在中央的主要代表。成为清朝晚期的重要官员。]]
[[File:Prince Gong.JPG|缩略图|180px|右|支持洋务运动的恭亲王[[奕䜣]],他帮助慈禧太后取得政权,并且成为洋务派在中央的主要代表。成为清朝晚期的重要官员。]]
1861年,[[同治帝]]在[[承德]]即位。恭亲王奕䜣赴承德为咸丰帝奔丧,[[慈禧太后]]奕訢發動“[[辛酉政變]]”,早先回到北京革除了辅政八大臣的职务并将[[载垣]]、[[端华]]、[[肃顺]]三人处死,然后宣布[[垂帘听政]]。被称为[[洋派]]的大臣与早先的地主阶级顽固派进行了“[[中体西用]]”的争论。[[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等大臣主张学习西方器物,开始了“[[西学东渐]]”的历程。他们認識到西方的船炮利,展以自、求富为目的的的[[洋務運動]]。先引入外科,建立代[[行]]、政等设施。并且建立翻譯機構[[同文]]、进行新式教育,培人才派遣留生到美日家学习。李鸿章等[[封疆大吏]]在地方建立[[船招商局]]、[[江南局]][[漢陽]]兵工,1862年,中国自行设计的第一台[[蒸汽机]]投入使用,标志着中国近代工业的起步。同建立了[[北洋水|北洋]]、[[南洋水|南洋]]、[[福建水|福建]]三支舰队。洋務運動使得清朝国防实力与工业实力大增,出现了中兴气象,史“[[同治中]]”。1865年[[僧格林沁]]的滿兵中[[捻]]埋伏而全军覆没,地方大臣左宗棠章分別滅掉了[[西捻]]、[[捻]],1868年在[[华北]]、[[中原]]一带活跃多年的捻军叛乱终于结束。1862年到1878年[[楚军]]大臣左宗棠平定[[甘回變]]和新疆[[阿古柏]]的战乱,在沙俄手中收回[[伊犁]]。
1861年,[[同治帝]]在[[承德]]即位。恭亲王奕䜣赴承德为咸丰帝奔丧,[[慈禧太后]]奕訢发动“[[辛酉政變]]”,早先回到北京革除了辅政八大臣的职务并将[[载垣]]、[[端华]]、[[肃顺]]三人处死,然后宣布[[垂帘听政]]。被称为[[洋派]]的大臣与早先的地主阶级顽固派进行了“[[中体西用]]”的争论。[[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等大臣主张学习西方器物,开始了“[[西学东渐]]”的历程。他们认识到西方的船炮利,展以自、求富为目的的的[[洋务运动]]。先引入外科,建立代[[行]]、政等设施。并且建立翻译机构[[同文]]、进行新式教育,培人才派遣留生到美日家学习。李鸿章等[[封疆大吏]]在地方建立[[船招商局]]、[[江南局]][[汉阳]]兵工,1862年,中国自行设计的第一台[[蒸汽机]]投入使用,标志着中国近代工业的起步。同建立了[[北洋水|北洋]]、[[南洋水|南洋]]、[[福建水|福建]]三支舰队。洋务运动使得清朝国防实力与工业实力大增,出现了中兴气象,史“[[同治中]]”。1865年[[僧格林沁]]的兵中[[捻]]埋伏而全军覆没,地方大臣左宗棠鸿章分别灭掉了[[西捻]]、[[捻]],1868年在[[华北]]、[[中原]]一带活跃多年的捻军叛乱终于结束。1862年到1878年[[楚军]]大臣左宗棠平定[[甘回變]]和新疆[[阿古柏]]的战乱,在沙俄手中收回[[伊犁]]。


1875年同治帝去世,[[光緒帝]]即位。1883-1885年,[[法]]入侵清朝的藩属国[[越南]],清朝与法国因越南主权问题而爆[[清法戰爭]]。活跃在中越边境一带的[[刘永福]]率领[[黑旗军]]南下抗法。1883年,在[[河内]]附近的纸桥痛击法军,斩杀法军统帅[[李威利]]。史称[[纸桥大战]]。1884年夏天,法军舰队强行驶入[[福建水|福建尾水]]的基地[[马尾军港]],李鸿章奉行“未可与欧洲列强轻言战事”的投降策略,使福建水师处于被动挨打的境地。接着,法军炮击[[马尾船厂]],摧毁[[闽江]]两岸的清军炮台,清朝被迫对法国宣战。1885年年初,法军占领[[谅山]],[[广西]]告急。此时清朝起用老将[[冯子材]]镇守广西,冯子材大败法军,乘胜追击,与黑旗军收复谅山等地。清朝节节胜利,粉碎了法国侵略者利用越南为基地侵略中国的妄想。并导致法国[[茹费理]]内阁倒台。清政府决定与法国议和。1885年夏,李鸿章与法国公使巴德诺签订《[[中法新约]]》。规定:清朝承认法国在越南的殖民统治,中越边境开放商埠,在西南修筑铁路等等。最后清朝失去越南的宗主权力,越南沦为法殖民地,清朝的西南门户被打开。
1875年同治帝去世,[[光緒帝]]即位。1883-1885年,[[法]]入侵清朝的藩属国[[越南]],清朝与法国因越南主权问题而爆[[清法战争]]。活跃在中越边境一带的[[刘永福]]率领[[黑旗军]]南下抗法。1883年,在[[河内]]附近的纸桥痛击法军,斩杀法军统帅[[李威利]]。史称[[纸桥大战]]。1884年夏天,法军舰队强行驶入[[福建水|福建尾水]]的基地[[马尾军港]],李鸿章奉行“未可与欧洲列强轻言战事”的投降策略,使福建水师处于被动挨打的境地。接着,法军炮击[[马尾船厂]],摧毁[[闽江]]两岸的清军炮台,清朝被迫对法国宣战。1885年年初,法军占领[[谅山]],[[广西]]告急。此时清朝起用老将[[冯子材]]镇守广西,冯子材大败法军,乘胜追击,与黑旗军收复谅山等地。清朝节节胜利,粉碎了法国侵略者利用越南为基地侵略中国的妄想。并导致法国[[茹费理]]内阁倒台。清政府决定与法国议和。1885年夏,李鸿章与法国公使巴德诺签订《[[中法新约]]》。规定:清朝承认法国在越南的殖民统治,中越边境开放商埠,在西南修筑铁路等等。最后清朝失去越南的宗主权力,越南沦为法殖民地,清朝的西南门户被打开。


[[台]]在赶走法国侵略者之后建省,[[刘铭传]]为台湾第一任巡抚。1885年英入侵[[甸]],清朝英公使[[曾紀]](曾国藩之子)向英議無效,1886年被迫訂中英《[[條約]]》,承所有。六七十年代,在洋务派企业以及外国资本的刺激和影响下,民间出现了资本主义的生产模式,被称为“[[本主|民族资本主义]]”。
[[台]]在赶走法国侵略者之后建省,[[刘铭传]]为台湾第一任巡抚。1885年英入侵[[甸]],清朝英公使[[曾紀]](曾国藩之子)向英议无效,1886年被迫訂中英《[[条约]]》,承所有。六七十年代,在洋务派企业以及外国资本的刺激和影响下,民间出现了资本主义的生产模式,被称为“[[本主|民族资本主义]]”。


=== 自然灾害 ===
=== 自然灾害 ===
第195行: 第195行:
{{main|丁戊奇荒}}
{{main|丁戊奇荒}}


[[File:Famine_Victims_Selling_Their_Children_from_The_Famine_in_China,_Illustrations_by_a_Native_Artist_(1878).jpg|缩略图|1878年,《[[丁戊奇荒|中饑荒]]》(''The Famine in China'')。饑荒受者被强迫把女給掉。]]
[[File:Famine_Victims_Selling_Their_Children_from_The_Famine_in_China,_Illustrations_by_a_Native_Artist_(1878).jpg|缩略图|1878年,《[[丁戊奇荒|中饑荒]]》(''The Famine in China'')。饑荒受者被强迫把女給掉。]]


[[光绪]]元年至四年(1875-1878年)间,[[河南省 (清)|河南]]、[[山西省 (清)|山西]]、[[西省 (清)|西]]、[[直省|直]]、[[山省 (清)|山]]等地发生特大[[旱灾]][[饥荒]],尤以山西最重,[[太原府]]100人死95。{{sfn|李文海等|1994|p=98-99}}死亡數計950-2000不等,也就是清朝人口的2-4%。2000余万灾民[[逃荒]]或販到外地。{{sfn|李文海等|1994|p=98-99}}但这场大旱荒过后并未发生大规模[[暴动]]<ref name="康沛竹 2002">{{cite book|author=康沛竹|title=灾荒与晚清政治|url=https://books.google.com/books?id=TfaEAAAAIAAJ|year=2002|publisher=北京大学出版社|pages=126–|access-date=2020-06-23|archive-date=2020-06-06|archive-url=https://web.archive.org/web/20200606072019/https://books.google.com/books?id=TfaEAAAAIAAJ|dead-url=no}}</ref>。
[[光绪]]元年至四年(1875-1878年)间,[[河南省 (清)|河南]]、[[山西省 (清)|山西]]、[[西省 (清)|西]]、[[直省|直]]、[[山省 (清)|山]]等地发生特大[[旱灾]][[饥荒]],尤以山西最重,[[太原府]]100人死95。{{sfn|李文海等|1994|p=98-99}}死亡数计950-2000不等,也就是清朝人口的2-4%。2000余万灾民[[逃荒]]或販到外地。{{sfn|李文海等|1994|p=98-99}}但这场大旱荒过后并未发生大规模[[暴动]]<ref name="康沛竹 2002">{{cite book|author=康沛竹|title=灾荒与晚清政治|url=https://books.google.com/books?id=TfaEAAAAIAAJ|year=2002|publisher=北京大学出版社|pages=126–|access-date=2020-06-23|archive-date=2020-06-06|archive-url=https://web.archive.org/web/20200606072019/https://books.google.com/books?id=TfaEAAAAIAAJ|dead-url=no}}</ref>。


[[袁子鹏]]、[[严保之]]等清廷官员称“此千古奇灾,是铁石心肠亦当泪下”<ref name="行龙杨念群2006">{{cite book|author=行龙,杨念群|title=区域社会史比较研究|url=https://books.google.com/books?id=5QtKAQAAIAAJ|year=2006|publisher=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pages=194–|access-date=2020-06-23|archive-date=2020-06-06|archive-url=https://web.archive.org/web/20200606072046/https://books.google.com/books?id=5QtKAQAAIAAJ|dead-url=no}}</ref>。
[[袁子鹏]]、[[严保之]]等清廷官员称“此千古奇灾,是铁石心肠亦当泪下”<ref name="行龙杨念群2006">{{cite book|author=行龙,杨念群|title=区域社会史比较研究|url=https://books.google.com/books?id=5QtKAQAAIAAJ|year=2006|publisher=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pages=194–|access-date=2020-06-23|archive-date=2020-06-06|archive-url=https://web.archive.org/web/20200606072046/https://books.google.com/books?id=5QtKAQAAIAAJ|dead-url=no}}</ref>。
第211行: 第211行:
《[[圣保罗先锋报]]》1878年1月26日载,“这场饥荒,已在中国北方省份持续了三年,现在似乎到达它的顶峰……我们的消息不是来自中国人,而是来自在当地的外国人,或者在那些省份传教或者被派去赈灾……”,“这一地区(山西、陕西、河南和山东)有九百万人口目前处于饥饿中”。<ref>{{cite web|title=19世纪70年代美国社会与“丁戊奇荒”: 信息、反应与识华|url=http://www.cnki.com.cn/Article/CJFDTotal-GJNY201701011.htm|work=cnki.com.cn|date=2017-01-11|accessdate=2020-07-14|archive-date=2020-06-06|archive-url=https://web.archive.org/web/20200606072130/http://www.cnki.com.cn/Article/CJFDTotal-GJNY201701011.htm|dead-url=no}}</ref>
《[[圣保罗先锋报]]》1878年1月26日载,“这场饥荒,已在中国北方省份持续了三年,现在似乎到达它的顶峰……我们的消息不是来自中国人,而是来自在当地的外国人,或者在那些省份传教或者被派去赈灾……”,“这一地区(山西、陕西、河南和山东)有九百万人口目前处于饥饿中”。<ref>{{cite web|title=19世纪70年代美国社会与“丁戊奇荒”: 信息、反应与识华|url=http://www.cnki.com.cn/Article/CJFDTotal-GJNY201701011.htm|work=cnki.com.cn|date=2017-01-11|accessdate=2020-07-14|archive-date=2020-06-06|archive-url=https://web.archive.org/web/20200606072130/http://www.cnki.com.cn/Article/CJFDTotal-GJNY201701011.htm|dead-url=no}}</ref>


國傳教士[[李提摩太]]指1500-2000人死,外災會指900-1300人死<ref>Edgerton-Tarpley, Kathryn, "Pictures to Draw Tears from Iron" {{cite web |url=http://www.ocw.mit.edu/ans7870/21f.0271/tears_from_iron/tfi_essay.pdf |title=存档副本 |accessdate=2013-12-25 |deadurl=yes |archiveurl=http://arquivo.pt/wayback/20160518091754/http://www.ocw.mit.edu/ans7870/21f.0271/tears_from_iron/tfi_essay.pdf |archivedate=2016-05-18 }}</ref>,美國傳教士[[哈巴安德]]指1300-1700人死,美国驻大清公使[[柔克]]指950人死。{{sfn|李文海等|1994|p=98}}
国传教士[[李提摩太]]指1500-2000人死,外灾会指900-1300人死<ref>Edgerton-Tarpley, Kathryn, "Pictures to Draw Tears from Iron" {{cite web |url=http://www.ocw.mit.edu/ans7870/21f.0271/tears_from_iron/tfi_essay.pdf |title=存档副本 |accessdate=2013-12-25 |deadurl=yes |archiveurl=http://arquivo.pt/wayback/20160518091754/http://www.ocw.mit.edu/ans7870/21f.0271/tears_from_iron/tfi_essay.pdf |archivedate=2016-05-18 }}</ref>,美国传教士[[哈巴安德]]指1300-1700人死,美国驻大清公使[[柔克]]指950人死。{{sfn|李文海等|1994|p=98}}


==== 1887年黄河决口 ====
==== 1887年黄河决口 ====
{{main|1887年黄河决口}}
{{main|1887年黄河决口}}
[[光绪]]十三年(1887年)9月30日,[[河南省|河南]][[郑州市|郑州]]下汛十堡(今[[惠济区]][[花 (州市)|花园口镇]]石桥村)发生'''[[1887年黄河决口|黄河决口]]'''<ref>{{cite web|title=1887年9月30日 黄河决口|url=http://www.people.com.cn/GB/historic/0930/3210.html|work=人民日报|date=2011-09-30|accessdate=2020-06-23|archive-date=2020-06-09|archive-url=https://web.archive.org/web/20200609061844/http://www.people.com.cn/GB/historic/0930/3210.html|dead-url=no}}</ref>,这是继1855年[[铜瓦厢]]决口改道后最大的一次决口<ref>{{cite web|title=刘鹗在山东治理黄河的日子(图)|url=http://www.chinanews.com/cul/2011/07-14/3182448.shtml|work=中国新闻网|date=2011年7月14日|accessdate=2020年6月23日|archive-date=2020年9月28日|archive-url=https://web.archive.org/web/20200928074238/http://www.chinanews.com/cul/2011/07-14/3182448.shtml|dead-url=no}}</ref>。此次黄河决口致使200多万(一说93万;一说最保守估计150万;一说700万)人罹难,清史研究学者夏明方称其为“近代中国人口损失最严重的一次洪水灾害”<ref name="清史研究">{{cite web|title=从清末灾害群发期看中国早期现代化的历史条件|url=http://www.iqh.net.cn/info.asp?column_id=10098|work=中国人民大学清史研究所|date=2015-01-08|accessdate=2020-06-23|archive-date=2020-06-25|archive-url=https://web.archive.org/web/20200625084945/http://www.iqh.net.cn/info.asp?column_id=10098|dead-url=no}}</ref>,英国[[密德萨斯大学]]国际关系学教授[[彼得·霍夫]](Peter Hough)称其为“人类历史上最致命的自然灾害之一”<ref name="Hough2014">{{cite book|author=Peter Hough|title=Understanding Global Security|url=https://books.google.com/books?id=aFiLAgAAQBAJ&pg=198|year=2014|publisher=Routledge|pages=198–|access-date=2020-06-23|archive-date=2020-06-17|archive-url=https://web.archive.org/web/20200617122523/https://books.google.com/books?id=aFiLAgAAQBAJ&pg=198|dead-url=no}}</ref>。
[[光绪]]十三年(1887年)9月30日,[[河南省|河南]][[郑州市|郑州]]下汛十堡(今[[惠济区]][[花 (州市)|花园口镇]]石桥村)发生'''[[1887年黄河决口|黄河决口]]'''<ref>{{cite web|title=1887年9月30日 黄河决口|url=http://www.people.com.cn/GB/historic/0930/3210.html|work=人民日报|date=2011-09-30|accessdate=2020-06-23|archive-date=2020-06-09|archive-url=https://web.archive.org/web/20200609061844/http://www.people.com.cn/GB/historic/0930/3210.html|dead-url=no}}</ref>,这是继1855年[[铜瓦厢]]决口改道后最大的一次决口<ref>{{cite web|title=刘鹗在山东治理黄河的日子(图)|url=http://www.chinanews.com/cul/2011/07-14/3182448.shtml|work=中国新闻网|date=2011年7月14日|accessdate=2020年6月23日|archive-date=2020年9月28日|archive-url=https://web.archive.org/web/20200928074238/http://www.chinanews.com/cul/2011/07-14/3182448.shtml|dead-url=no}}</ref>。此次黄河决口致使200多万(一说93万;一说最保守估计150万;一说700万)人罹难,清史研究学者夏明方称其为“近代中国人口损失最严重的一次洪水灾害”<ref name="清史研究">{{cite web|title=从清末灾害群发期看中国早期现代化的历史条件|url=http://www.iqh.net.cn/info.asp?column_id=10098|work=中国人民大学清史研究所|date=2015-01-08|accessdate=2020-06-23|archive-date=2020-06-25|archive-url=https://web.archive.org/web/20200625084945/http://www.iqh.net.cn/info.asp?column_id=10098|dead-url=no}}</ref>,英国[[密德萨斯大学]]国际关系学教授[[彼得·霍夫]](Peter Hough)称其为“人类历史上最致命的自然灾害之一”<ref name="Hough2014">{{cite book|author=Peter Hough|title=Understanding Global Security|url=https://books.google.com/books?id=aFiLAgAAQBAJ&pg=198|year=2014|publisher=Routledge|pages=198–|access-date=2020-06-23|archive-date=2020-06-17|archive-url=https://web.archive.org/web/20200617122523/https://books.google.com/books?id=aFiLAgAAQBAJ&pg=198|dead-url=no}}</ref>。


口门逐渐“刷宽至三百余丈”,下游正河断流。决水流入[[贾鲁河]]、[[淮河]],豫、皖、苏“三省地面约二三十州县尽在洪流巨浸之中”<ref name="清史研究"/>。清朝政府命[[吴大澂]]接办堵口工程,1889年1月20日(光绪十四年冬)合龙成功<ref>{{cite book|title=世纪黃河, 1901-2000|url=https://books.google.com/books?id=DyZdAAAAMAAJ|year=2001|publisher=黃河水利出版社|pages=8–|access-date=2020-06-23|archive-date=2021-01-09|archive-url=https://web.archive.org/web/20210109181150/https://books.google.com/books?id=DyZdAAAAMAAJ|dead-url=no}}</ref>,吴大澂亲笔撰文立碑以示纪念此次事件。此次治理决口耗费白银1090余万两<ref>{{cite book|title=黄河史志资料,第 11-14 期|url=https://books.google.com/books?id=Rr44AAAAIAAJ|year=1986|author=水电部黄河水利委员会黄河志总编辑室|access-date=2020-06-23|archive-date=2021-01-09|archive-url=https://web.archive.org/web/20210109181203/https://books.google.com/books?id=Rr44AAAAIAAJ|dead-url=no}}</ref>(一说1200万两<ref>{{cite web|title=九曲黄河永奔腾|url=http://www.jjjcb.cn/content/2019-11/01/content_83602.htm|work=中国纪检监察报|date=2019-11-01|accessdate=2020-06-23|archive-date=2020-08-08|archive-url=https://web.archive.org/web/20200808101934/http://www.jjjcb.cn/content/2019-11/01/content_83602.htm|dead-url=no}}</ref>),占当时清政府年收入的四分之一,史称“郑州大工”<ref>{{cite web|title=半年之后又“豫”见|url=https://cn.chinadaily.com.cn/a/201909/18/WS5d81b7e7a31099ab995e0940.html|work=中国日报|date=2019-09-18|accessdate=2020-06-23|archive-date=2021-01-09|archive-url=https://web.archive.org/web/20210109181208/https://cn.chinadaily.com.cn/a/201909/18/WS5d81b7e7a31099ab995e0940.html|dead-url=no}}</ref>。
口门逐渐“刷宽至三百余丈”,下游正河断流。决水流入[[贾鲁河]]、[[淮河]],豫、皖、苏“三省地面约二三十州县尽在洪流巨浸之中”<ref name="清史研究"/>。清朝政府命[[吴大澂]]接办堵口工程,1889年1月20日(光绪十四年冬)合龙成功<ref>{{cite book|title=世纪黃河, 1901-2000|url=https://books.google.com/books?id=DyZdAAAAMAAJ|year=2001|publisher=黃河水利出版社|pages=8–|access-date=2020-06-23|archive-date=2021-01-09|archive-url=https://web.archive.org/web/20210109181150/https://books.google.com/books?id=DyZdAAAAMAAJ|dead-url=no}}</ref>,吴大澂亲笔撰文立碑以示纪念此次事件。此次治理决口耗费白银1090余万两<ref>{{cite book|title=黄河史志资料,第 11-14 期|url=https://books.google.com/books?id=Rr44AAAAIAAJ|year=1986|author=水电部黄河水利委员会黄河志总编辑室|access-date=2020-06-23|archive-date=2021-01-09|archive-url=https://web.archive.org/web/20210109181203/https://books.google.com/books?id=Rr44AAAAIAAJ|dead-url=no}}</ref>(一说1200万两<ref>{{cite web|title=九曲黄河永奔腾|url=http://www.jjjcb.cn/content/2019-11/01/content_83602.htm|work=中国纪检监察报|date=2019-11-01|accessdate=2020-06-23|archive-date=2020-08-08|archive-url=https://web.archive.org/web/20200808101934/http://www.jjjcb.cn/content/2019-11/01/content_83602.htm|dead-url=no}}</ref>),占当时清政府年收入的四分之一,史称“郑州大工”<ref>{{cite web|title=半年之后又“豫”见|url=https://cn.chinadaily.com.cn/a/201909/18/WS5d81b7e7a31099ab995e0940.html|work=中国日报|date=2019-09-18|accessdate=2020-06-23|archive-date=2021-01-09|archive-url=https://web.archive.org/web/20210109181208/https://cn.chinadaily.com.cn/a/201909/18/WS5d81b7e7a31099ab995e0940.html|dead-url=no}}</ref>。
第223行: 第223行:
{{Main|甲午战争|旅顺大屠杀|马关条约}}
{{Main|甲午战争|旅顺大屠杀|马关条约}}
[[File:Matsushima(Bertin).jpg|缩略图|200px|左|[[黄海海战]]中的日军军舰]]
[[File:Matsushima(Bertin).jpg|缩略图|200px|左|[[黄海海战]]中的日军军舰]]
[[File:Port Arthur Massacre.jpg|缩略图|一份西方紙登执行[[旅順大屠殺|旅顺大屠杀]]殘害[[中人]]的素描。
[[File:Port Arthur Massacre.jpg|缩略图|一份西方紙登执行[[旅顺大屠杀]]殘害[[中人]]的素描。
<ref name="White1895">{{cite book|author=Trumbull White|title=''The War in the East: Japan, China, and Corea. A Complete History of the War''|url=https://books.google.com/books?id=2c0NAAAAIAAJ&pg=PA583|year=1895年|publisher=P. W. Ziegler & Company|page=583頁}}</ref>]]
<ref name="White1895">{{cite book|author=Trumbull White|title=''The War in the East: Japan, China, and Corea. A Complete History of the War''|url=https://books.google.com/books?id=2c0NAAAAIAAJ&pg=PA583|year=1895年|publisher=P. W. Ziegler & Company|page=583頁}}</ref>]]
[[日本]]在1868年的[[明治新]]後國力大增,逐渐将侵略[[朝鲜]]与清朝作为战略目标。1872年,日本迫清朝藩属国[[琉球]]改日本,但清朝拒不接受,清日开始交
[[日本]]在1868年的[[明治新]]后国力大增,逐渐将侵略[[朝鲜]]与清朝作为战略目标。1872年,日本迫清朝藩属国[[琉球]]改日本,但清朝拒不接受,清日开始交


1894年,朝鲜爆发了[[东学党起义]],日本朝进入朝鲜提供了契机,朝鲜请求清朝派兵进入平定祸乱,但日本也派兵进入。起义平定后日本拒不撤退。1894年七月,日军悍然偷袭在[[朝鲜半岛]][[丰岛]]海域的清朝运兵船,挑起了[[甲午战争]]'''(战争为日本首先挑起)'''。9月,清日在黄海展开决战,清军因指挥失误以及[[慈禧太后]]挪用军费准备寿诞而不敌日本船舰,[[邓世昌]]等将领先后牺牲。日军进入了[[辽东半岛]]与[[威海卫]],战争开始转移到[[中国本土]]进行,期间[[旅顺口区|旅顺]]陷落,日军执行[[旅順大屠殺|旅顺大屠杀]],对城内进行4天3夜的抢劫、屠杀和强奸,超过二万人遇害,屠杀过后全市仅剩三十六人被留下埋葬居民尸体,遇难者葬于白玉山东麓的安葬岗,今称“[[萬忠墓|万忠墓]]”<ref>{{cite web|url=http://news.xinhuanet.com/mil/2014-04/01/c_126342248.htm|archive-url=https://web.archive.org/web/20140425181222/http://news.xinhuanet.com/mil/2014-04/01/c_126342248.htm|archive-date=2014-04-25|4=|date=2014-04-01|title=英冒险家记录甲午旅顺大屠杀:女人被斩成几段|work=环球网|accessdate=2021-02-06|dead-url=no}}</ref><ref>{{Cite web|title=纪念“旅顺大屠杀”事件125周年:大连旅顺举行公祭仪式_手机搜狐网|url=https://m.sohu.com/a/355180034_123753/?pvid=000115_3w_a|accessdate=2020-06-15|work=m.sohu.com|archive-date=2020-06-15|archive-url=https://web.archive.org/web/20200615130404/https://m.sohu.com/a/355180034_123753/?pvid=000115_3w_a|dead-url=no}}</ref>。[[威海|威海卫战役]]中因[[李鸿章]]等人不许出兵而全军覆没,标志着[[洋务运动]]的破产。
1894年,朝鲜爆发了[[东学党起义]],日本朝进入朝鲜提供了契机,朝鲜请求清朝派兵进入平定祸乱,但日本也派兵进入。起义平定后日本拒不撤退。1894年七月,日军悍然偷袭在[[朝鲜半岛]][[丰岛]]海域的清朝运兵船,挑起了[[甲午战争]]'''(战争为日本首先挑起)'''。9月,清日在黄海展开决战,清军因指挥失误以及[[慈禧太后]]挪用军费准备寿诞而不敌日本船舰,[[邓世昌]]等将领先后牺牲。日军进入了[[辽东半岛]]与[[威海卫]],战争开始转移到[[中国本土]]进行,期间[[旅顺口区|旅顺]]陷落,日军执行[[旅顺大屠杀]],对城内进行4天3夜的抢劫、屠杀和强奸,超过二万人遇害,屠杀过后全市仅剩三十六人被留下埋葬居民尸体,遇难者葬于白玉山东麓的安葬岗,今称“[[万忠墓]]”<ref>{{cite web|url=http://news.xinhuanet.com/mil/2014-04/01/c_126342248.htm|archive-url=https://web.archive.org/web/20140425181222/http://news.xinhuanet.com/mil/2014-04/01/c_126342248.htm|archive-date=2014-04-25|4=|date=2014-04-01|title=英冒险家记录甲午旅顺大屠杀:女人被斩成几段|work=环球网|accessdate=2021-02-06|dead-url=no}}</ref><ref>{{Cite web|title=纪念“旅顺大屠杀”事件125周年:大连旅顺举行公祭仪式_手机搜狐网|url=https://m.sohu.com/a/355180034_123753/?pvid=000115_3w_a|accessdate=2020-06-15|work=m.sohu.com|archive-date=2020-06-15|archive-url=https://web.archive.org/web/20200615130404/https://m.sohu.com/a/355180034_123753/?pvid=000115_3w_a|dead-url=no}}</ref>。[[威海|威海卫战役]]中因[[李鸿章]]等人不许出兵而全军覆没,标志着[[洋务运动]]的破产。


1895年,清朝被迫接受并派李鸿章签订了丧权辱国的《[[馬關條約]]》,清朝割[[台]]和[[澎湖列岛|澎湖]]以及辽东半岛,赔款两亿两[[白银]],开放[[重庆]]、[[沙市]]、[[苏州]]、[[杭州]]为[[通商口岸]],允许在华设厂,标志着列强经济侵略由商品输出发展到资本输出阶段。后来在[[三干涉遼|法德俄三国的干涉]]下,清朝追加3000万两白银作为赎辽费,日本交换辽东半岛。
1895年,清朝被迫接受并派李鸿章签订了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清朝割[[台]]和[[澎湖列岛|澎湖]]以及辽东半岛,赔款两亿两[[白银]],开放[[重庆]]、[[沙市]]、[[苏州]]、[[杭州]]为[[通商口岸]],允许在华设厂,标志着列强经济侵略由商品输出发展到资本输出阶段。后来在[[三干涉遼|法德俄三国的干涉]]下,清朝追加3000万两白银作为赎辽费,日本交换辽东半岛。


=== 瓜分中国狂潮 ===
=== 瓜分中国狂潮 ===
第241行: 第241行:
{{Main|戊戌变法}}
{{Main|戊戌变法}}
[[File:《载湉读书像》.jpg|缩略图|180px|右|进行变法革新的清德宗[[光绪帝]]载湉,他在甲午战后,意识到民族危机,主张实行一系列近代化改革以挽救民族危机,最后失败,被囚禁在中南海瀛台,1908年逝世。]]
[[File:《载湉读书像》.jpg|缩略图|180px|右|进行变法革新的清德宗[[光绪帝]]载湉,他在甲午战后,意识到民族危机,主张实行一系列近代化改革以挽救民族危机,最后失败,被囚禁在中南海瀛台,1908年逝世。]]
19世纪60年代以后,由于西方[[资本主义|资本主义思想]]的传入和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的产生,在一些[[知识分子]]中间产生了早期资产阶级维新思想,代表人物有[[王韬]]、[[郑观应]]等。90年代,随着[[民族资产阶级]]的壮大,维新思潮有了近一步的发展,代表人物有[[康有为]]、[[梁启超]]等。[[甲午戰爭]],中国的士大夫阶层认识到学习西方制度的重要性。1895年,康梁发动各省举人联名[[公]],痛陈时局危矣,请求变法维新,这使变法维新从理论设想开始走向政治实践。
19世纪60年代以后,由于西方[[资本主义|资本主义思想]]的传入和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的产生,在一些[[知识分子]]中间产生了早期资产阶级维新思想,代表人物有[[王韬]]、[[郑观应]]等。90年代,随着[[民族资产阶级]]的壮大,维新思潮有了近一步的发展,代表人物有[[康有为]]、[[梁启超]]等。[[甲午战争]],中国的士大夫阶层认识到学习西方制度的重要性。1895年,康梁发动各省举人联名[[公]],痛陈时局危矣,请求变法维新,这使变法维新从理论设想开始走向政治实践。


公车上书后,为争取更多士大夫和知识分子的支持和参与,康有为等人开始在[[北京]]、[[上海]]等地创办报刊、组织学会。1895年8月,正式在北京组织[[强学会]];1895年10月,康有为离京南下,在[[南京]]会见了[[张之洞]]。在得到张之洞的支持下,创办了[[上海强学会]],并于1896年1月创办《[[强学报]]》。但是,此时北京强学会和《[[中外纪闻]]》遭到朝廷封禁。紧接其后,《强学报》也被迫停刊,上海强学会无形解散。维新运动虽一时遭到挫折,但风气已开。8月,《[[时务报]]》在上海创刊。维新派通过开学会、办报刊的方式,轩杨维新变法,使更多的人能够关注政治。讨论时政、集会结社蔚然成风,维新变法的局面形成。
公车上书后,为争取更多士大夫和知识分子的支持和参与,康有为等人开始在[[北京]]、[[上海]]等地创办报刊、组织学会。1895年8月,正式在北京组织[[强学会]];1895年10月,康有为离京南下,在[[南京]]会见了[[张之洞]]。在得到张之洞的支持下,创办了[[上海强学会]],并于1896年1月创办《[[强学报]]》。但是,此时北京强学会和《[[中外纪闻]]》遭到朝廷封禁。紧接其后,《强学报》也被迫停刊,上海强学会无形解散。维新运动虽一时遭到挫折,但风气已开。8月,《[[时务报]]》在上海创刊。维新派通过开学会、办报刊的方式,轩杨维新变法,使更多的人能够关注政治。讨论时政、集会结社蔚然成风,维新变法的局面形成。


1897年德国强占[[胶州湾租借地|胶澳地区]](今属[[青岛市]])康再次上书请求变法。1898年6月11日光緒帝亲临天安门,颁布《[[明定国是]]》诏书,标志着维新变法的开始。变法涉及政治、军事、经济、社会、文化教育各个方面,然而却触及了守派的利益,导致他们伺机破坏。袁世凯等人阴谋告密,出卖了光绪帝与维新派。9月21日,慈禧太后发动戊戌政变,将光緒帝囚禁在中南海瀛台,譚嗣同等多人被杀于北京菜市口。新法除保留中小学堂外其余全部被废除。由於維持103天就束,被稱為「[[百日新]]」。
1897年德国强占[[胶州湾租借地|胶澳地区]](今属[[青岛市]])康再次上书请求变法。1898年6月11日光緒帝亲临天安门,颁布《[[明定国是]]》诏书,标志着维新变法的开始。变法涉及政治、军事、经济、社会、文化教育各个方面,然而却触及了守派的利益,导致他们伺机破坏。袁世凯等人阴谋告密,出卖了光绪帝与维新派。9月21日,慈禧太后发动戊戌政变,将光緒帝囚禁在中南海瀛台,譚嗣同等多人被杀于北京菜市口。新法除保留中小学堂外其余全部被废除。由于维持103天就束,被称为「[[百日新]]」。


=== 义和团运动 ===
=== 义和团运动 ===
{{Main|义和团运动}}
{{Main|义和团运动}}
[[File:BoxerSoldiers.jpg|缩略图|160px|<center>團團民</center>]]
[[File:BoxerSoldiers.jpg|缩略图|160px|<center>团团民</center>]]
甲午战败后,在西方列强划分在华势力范围、华北频繁发生教案、天灾频仍、宫廷权力争斗激化的情况下,山东直隶农民、中国基督宗教教徒及传教士、清军三方之间的武装冲突。1900年春,一群信奉罗教系统秘密宗教,讲究拳术的人民,号称“[[义和团运动|义和团]]”,他们杀基督徒、焚毁教堂,迅速向[[北京市|北京]]蔓延;6月,义和团在清廷许可下进入北京,6月13日义和团与北京使馆区的德国卫队及北京城内的教徒开始发生冲突,义和团又进攻[[天津租界]],最终引发[[八國聯軍|八国联军]]远征。
甲午战败后,在西方列强划分在华势力范围、华北频繁发生教案、天灾频仍、宫廷权力争斗激化的情况下,山东直隶农民、中国基督宗教教徒及传教士、清军三方之间的武装冲突。1900年春,一群信奉罗教系统秘密宗教,讲究拳术的人民,号称“[[义和团运动|义和团]]”,他们杀基督徒、焚毁教堂,迅速向[[北京市|北京]]蔓延;6月,义和团在清廷许可下进入北京,6月13日义和团与北京使馆区的德国卫队及北京城内的教徒开始发生冲突,义和团又进攻[[天津租界]],最终引发[[八国联军]]远征。


=== 庚子虏乱 ===
=== 庚子虏乱 ===
{{Main|八国联军之役|海兰泡惨案|辛丑条约}}
{{Main|八国联军之役|海兰泡惨案|辛丑条约}}
[[File:Eight-Nation Alliance01.jpg|缩略图|220px|左|攻进北京的[[八国联军]]]]
[[File:Eight-Nation Alliance01.jpg|缩略图|220px|左|攻进北京的[[八国联军]]]]
1896年清廷联合[[俄国]]牵制[[日本]],[[李鸿章]]与俄国訂了《[[中俄密]]》。後來泄露,西方列强纷纷到中国划分势力范围,并操控中国的[[财政|财政大权]]。美国提出[[門戶開放政策]]以平衡列勢力。
1896年清廷联合[[俄国]]牵制[[日本]],[[李鸿章]]与俄国訂了《[[中俄密]]》。后来泄露,西方列强纷纷到中国划分势力范围,并操控中国的[[财政|财政大权]]。美国提出[[门户开放政策]]以平衡列勢力。


1900年5月31日,北京[[东交民巷]]外国使馆要求加强保护。英、俄、法、美、意、日六国从[[天津]]派水兵及[[海军陆战队]]349人登岸,乘火车于当晚抵[[北京]]。6月3日,德、奥派兵83人抵京。6月10日,北京使馆对外通讯断绝。各国驻天津领事及海军将领召开会议后,决定组成联军,由[[英国皇家海军]]中将[[西摩尔]]于次日乘火车前往北京。6月11日,日本驻清使馆书记[[杉山彬]]被刚调入京的清兵甘军所杀,开腹剖心。西摩尔率领之联军二千余人,从[[大沽]]出发,经天津向北京推进。团民拆毁天津到北京的铁路,又设下埋伏,在[[廊坊]]和[[杨村]]之间包围联军。数千团民及二千名清军([[聂士成]]指挥之[[武|武卫前军]])在廊坊袭击联军,联军死伤近四百人,只得就地防守。清廷将此役称为“[[廊坊大捷]]”。
1900年5月31日,北京[[东交民巷]]外国使馆要求加强保护。英、俄、法、美、意、日六国从[[天津]]派水兵及[[海军陆战队]]349人登岸,乘火车于当晚抵[[北京]]。6月3日,德、奥派兵83人抵京。6月10日,北京使馆对外通讯断绝。各国驻天津领事及海军将领召开会议后,决定组成联军,由[[英国皇家海军]]中将[[西摩尔]]于次日乘火车前往北京。6月11日,日本驻清使馆书记[[杉山彬]]被刚调入京的清兵甘军所杀,开腹剖心。西摩尔率领之联军二千余人,从[[大沽]]出发,经天津向北京推进。团民拆毁天津到北京的铁路,又设下埋伏,在[[廊坊]]和[[杨村]]之间包围联军。数千团民及二千名清军([[聂士成]]指挥之[[武|武卫前军]])在廊坊袭击联军,联军死伤近四百人,只得就地防守。清廷将此役称为“[[廊坊大捷]]”。


6月14日,德国公使[[克林德]]率士兵出外寻衅,见拳民即毫不迟疑下令开枪,打死约20人。6月17日,[[大沽炮台]]陷落。此时,[[慈禧太后]]收到一则假造情报,云洋人出兵是为了逼她归政[[光绪帝]];于是太后态度一百八十度转变,命[[载勋]]任步军统领[[九门提督]],会[[刚毅]]、[[载漪]]、[[载濂]]、[[载澜]]等亲贵统领义和团。6月20日,德使克林德代表各国前往[[总理衙门]]要求保护,途中被清军虎神营士兵伏击杀死,酿成开战的导火线。21日,清廷以光绪帝的名义,向[[不列]]、[[美利眾國]]、[[法西第三共和]]、[[德意志帝]]、[[意大利王]]、日本[[明治代]]、[[俄斯帝]]、[[匈帝]]、[[西班牙帝]]、[[比利]]、[[荷]]等十一国同时宣战;同时,还悬赏捕杀洋人:“杀一洋人赏五十两、洋妇四十两、洋孩三十两”。义和团及官军(主要为[[荣禄]]手下之甘军)开始围攻使馆区。6月23日,联军自大沽登陆,解西摩尔之围。
6月14日,德国公使[[克林德]]率士兵出外寻衅,见拳民即毫不迟疑下令开枪,打死约20人。6月17日,[[大沽炮台]]陷落。此时,[[慈禧太后]]收到一则假造情报,云洋人出兵是为了逼她归政[[光绪帝]];于是太后态度一百八十度转变,命[[载勋]]任步军统领[[九门提督]],会[[刚毅]]、[[载漪]]、[[载濂]]、[[载澜]]等亲贵统领义和团。6月20日,德使克林德代表各国前往[[总理衙门]]要求保护,途中被清军虎神营士兵伏击杀死,酿成开战的导火线。21日,清廷以光绪帝的名义,向[[不列]]、[[美利众国]]、[[法西第三共和]]、[[德意志帝]]、[[意大利王]]、日本[[明治代]]、[[俄斯帝]]、[[匈帝]]、[[西班牙帝]]、[[比利]]、[[荷]]等十一国同时宣战;同时,还悬赏捕杀洋人:“杀一洋人赏五十两、洋妇四十两、洋孩三十两”。义和团及官军(主要为[[荣禄]]手下之甘军)开始围攻使馆区。6月23日,联军自大沽登陆,解西摩尔之围。


[[File:海兰泡惨案.jpg|240px|缩略图|220px|右|[[海兰泡惨案]]中,俄军绑缚中国人准备屠杀]]
[[File:海兰泡惨案.jpg|240px|缩略图|220px|右|[[海兰泡惨案]]中,俄军绑缚中国人准备屠杀]]
第265行: 第265行:
6月25日,清廷当权派载漪、载勋、载濂、载滢等率拳民六十多人奔[[瀛台]]欲弑光绪帝,为慈禧太后所阻而未果。慈禧太后谕荣禄停攻使馆,并送蔬果食物等往使馆慰问。7月9日,聂士成于天津城南战死。14日,联军占领天津;直隶总督[[裕禄]]兵败自杀。7月15日,俄军于[[黑龙江]][[海兰泡]]越境,悉数屠杀清民六千多人,史称[[海兰泡惨案]]。8月2日,联军集兵二万自天津沿运河两岸进发;4日进逼北京,尽管当时京津之间的清军及拳民合计有15万之多,但联军沿途并未遭遇强力抵抗。不过时值仲夏,气候炎热潮湿,加上沿途浓密的玉米地形成天然屏障,为联军进军增添了困难。
6月25日,清廷当权派载漪、载勋、载濂、载滢等率拳民六十多人奔[[瀛台]]欲弑光绪帝,为慈禧太后所阻而未果。慈禧太后谕荣禄停攻使馆,并送蔬果食物等往使馆慰问。7月9日,聂士成于天津城南战死。14日,联军占领天津;直隶总督[[裕禄]]兵败自杀。7月15日,俄军于[[黑龙江]][[海兰泡]]越境,悉数屠杀清民六千多人,史称[[海兰泡惨案]]。8月2日,联军集兵二万自天津沿运河两岸进发;4日进逼北京,尽管当时京津之间的清军及拳民合计有15万之多,但联军沿途并未遭遇强力抵抗。不过时值仲夏,气候炎热潮湿,加上沿途浓密的玉米地形成天然屏障,为联军进军增添了困难。


[[File:《辛丑条约》签字时的情景.jpg|缩略图|《[[辛丑条约]]》签定时的合影。条约國處以各懲罰性的款。]]
[[File:《辛丑条约》签字时的情景.jpg|缩略图|《[[辛丑条约]]》签定时的合影。条约国处以各懲罰性的款。]]


8月14日凌晨,联军来到北京城外,发起总攻击,慈禧太后等人先逃至[[怀来]]县,又辗转逃亡至[[大同市|大同]]、[[太原]],最后来到[[西安]];在西安,太后以皇帝名义下罪己诏,召庆亲王[[奕劻]]和两广总督李鸿章与联军议和。此后联军陆续增兵至十万,由京津出兵,分攻[[山海关]]、[[保定]]、[[正定]]等地,甚至进入[[山西]]境内。同时,俄国单独调集步兵、骑兵十七万,分六路进占南[[满洲]]。1901年,奕劻、李鸿章等人与八国以及西班牙、比利时、荷兰等国訂《[[辛丑条]]》,清朝賠款四亿五千万两白银,本息共计九亿八千万两白银,并以盐税、[[关税]]作为抵押列。列派兵守北京到山海关一的铁路,割让[[东交民巷]]作为使馆区,并惩治“首祸诸臣”。标志着中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8月14日凌晨,联军来到北京城外,发起总攻击,慈禧太后等人先逃至[[怀来]]县,又辗转逃亡至[[大同市|大同]]、[[太原]],最后来到[[西安]];在西安,太后以皇帝名义下罪己诏,召庆亲王[[奕劻]]和两广总督李鸿章与联军议和。此后联军陆续增兵至十万,由京津出兵,分攻[[山海关]]、[[保定]]、[[正定]]等地,甚至进入[[山西]]境内。同时,俄国单独调集步兵、骑兵十七万,分六路进占南[[满洲]]。1901年,奕劻、李鸿章等人与八国以及西班牙、比利时、荷兰等国訂《[[辛丑条]]》,清朝賠款四亿五千万两白银,本息共计九亿八千万两白银,并以盐税、[[关税]]作为抵押列。列派兵守北京到山海关一的铁路,割让[[东交民巷]]作为使馆区,并惩治“首祸诸臣”。标志着中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 清末时期 ==
== 清末时期 ==
第273行: 第273行:
{{Main|日俄战争}}
{{Main|日俄战争}}
[[File:RUSSOJAPANESEWARIMAGE.jpg|缩略图|[[日俄战争]]]]
[[File:RUSSOJAPANESEWARIMAGE.jpg|缩略图|[[日俄战争]]]]
1904年2月8日到1905年9月5日,[[大日本帝国|大日本帝國]]和[[俄罗斯帝国|俄羅斯帝國]]为争夺在[[朝鲜半岛]]和[[中国东北地区]]的影响力进行了一次帝国主义战争。[[日俄战争]]促成日本在东北亚取得军事优势,并取得在朝鲜、东北驻军的权利,令俄国于此的拓展受阻挠。日俄战争的陆上战场是清朝本土的东北地区,而清政府却被逼迫宣布中立,甚至为这场战争专门划出了一块交战区,日、俄两国都在战争时期肆意杀害被己方单方面认为是间谍的中国公民,激起了当时中国民众的强烈愤怒,[[鲁迅]]更指出他本人是由于看到日军残杀中国公民时国人的麻木感而弃医从文。
1904年2月8日到1905年9月5日,[[大日本帝国]]和[[俄罗斯帝国]]为争夺在[[朝鲜半岛]]和[[中国东北地区]]的影响力进行了一次帝国主义战争。[[日俄战争]]促成日本在东北亚取得军事优势,并取得在朝鲜、东北驻军的权利,令俄国于此的拓展受阻挠。日俄战争的陆上战场是清朝本土的东北地区,而清政府却被逼迫宣布中立,甚至为这场战争专门划出了一块交战区,日、俄两国都在战争时期肆意杀害被己方单方面认为是间谍的中国公民,激起了当时中国民众的强烈愤怒,[[鲁迅]]更指出他本人是由于看到日军残杀中国公民时国人的麻木感而弃医从文。


日俄战争最直接的后果是日本对南满(中国东北南部)的控制及稳固对朝鲜的统治。关东州租借地([[旅顺口区|旅顺]]、[[大连市|大连]])以及[[東清鐵路|东清铁路]][[长春市|长春]]以南段(后来的[[南满铁路]])均由日本控制,“[[关东军]]”在内满洲开始驻扎。日本成为近代第一个通过大规模战争打败欧洲白种人殖民者的黄种人国家,达成修改幕末以来不平等条约的目标。然而,《[[朴茨茅斯和约|朴资茅斯条约]]》承认俄国在[[库页岛]]北部的权利,内容远低于一些日本民众期望,爆发了[[日比谷縱火事件|日比谷纵火事件]]。
日俄战争最直接的后果是日本对南满(中国东北南部)的控制及稳固对朝鲜的统治。关东州租借地([[旅顺口区|旅顺]]、[[大连市|大连]])以及[[东清铁路]][[长春市|长春]]以南段(后来的[[南满铁路]])均由日本控制,“[[关东军]]”在内满洲开始驻扎。日本成为近代第一个通过大规模战争打败欧洲白种人殖民者的黄种人国家,达成修改幕末以来不平等条约的目标。然而,《[[朴茨茅斯和约|朴资茅斯条约]]》承认俄国在[[库页岛]]北部的权利,内容远低于一些日本民众期望,爆发了[[日比谷縱火事件|日比谷纵火事件]]。


=== 东南互保 ===
=== 东南互保 ===
{{Main|东南互保}}
{{Main|东南互保}}
[[义和团运动]]中在清政府尚未向各国宣战时,湘军江忠源旧将两江总督[[劉坤一|刘坤一]]、湖广总督[[张之洞]]、两广总督[[李鴻章|李鸿章]]、铁路大臣[[盛宣怀]](父亲盛康是湘军胡林翼的军需官)、山东巡抚[[袁世凯]]、闽浙总督[[許應騤|许应骙]](族叔许祥光曾与湘军江忠源一起镇压太平天国)等即商议如何保存东南各省的稳定,避免列强有借口入侵;同时密议盘算倘若[[北京市|北京]]失守而两宫不测,当由李鸿章作总统支撑局面。清政府向十一国宣战后,刘坤一、张之洞、李鸿章,和闽浙总督许应骙、四川总督[[奎俊]]、山东巡抚袁世凯,即和外国达成地方上的协议,称东南互保。他们称皇室诏令是义和团胁持下的“矫诏、乱命”,在东南各省违抗支持义和团的命令。
[[义和团运动]]中在清政府尚未向各国宣战时,湘军江忠源旧将两江总督[[刘坤一]]、湖广总督[[张之洞]]、两广总督[[李鸿章]]、铁路大臣[[盛宣怀]](父亲盛康是湘军胡林翼的军需官)、山东巡抚[[袁世凯]]、闽浙总督[[许应騤|许应骙]](族叔许祥光曾与湘军江忠源一起镇压太平天国)等即商议如何保存东南各省的稳定,避免列强有借口入侵;同时密议盘算倘若[[北京市|北京]]失守而两宫不测,当由李鸿章作总统支撑局面。清政府向十一国宣战后,刘坤一、张之洞、李鸿章,和闽浙总督许应骙、四川总督[[奎俊]]、山东巡抚袁世凯,即和外国达成地方上的协议,称东南互保。他们称皇室诏令是义和团胁持下的“矫诏、乱命”,在东南各省违抗支持义和团的命令。
=== 清末宪政 ===
=== 清末宪政 ===
{{Main|晚清改革|兴中会}}
{{Main|晚清改革|兴中会}}
第286行: 第286行:
1906年,度支部颁布《清理财政明定办法六项》,负责统一各中央地方衙门收支、统筹外债借还、考核各省银号,以及规定对各省越时造报财政之惩处。在1905年9月2日,日俄战争结果促使直隶总督袁世凯、盛京将军赵尔巽、湖广总督张之洞、两江总督周馥、两广总督岑春煊及湖南巡抚端方六人上奏废科举,朝廷从议,废除了实行千余年的科举制度。
1906年,度支部颁布《清理财政明定办法六项》,负责统一各中央地方衙门收支、统筹外债借还、考核各省银号,以及规定对各省越时造报财政之惩处。在1905年9月2日,日俄战争结果促使直隶总督袁世凯、盛京将军赵尔巽、湖广总督张之洞、两江总督周馥、两广总督岑春煊及湖南巡抚端方六人上奏废科举,朝廷从议,废除了实行千余年的科举制度。


1908年8月,颁布《钦定宪法大纲》和《逐年筹备事宜清单》及“臣民权利义务”、“议院法要领”、“选举法要领”等三个附录,规定第二年即举行地方咨议局和中央资政院选举,计划以九年时间筹备宪法。[[十九信|整份宪法大纲]]有浓厚君权色彩,但亦基本上体现了三权分立的原则,并规定臣民有言论、著作、出版、集会、结社、拥有财产、选举和被选举议员等的权利。与此同时,清廷亦放宽了对报刊及政党的限制。11月15日,慈禧太后及光绪帝逝世。
1908年8月,颁布《钦定宪法大纲》和《逐年筹备事宜清单》及“臣民权利义务”、“议院法要领”、“选举法要领”等三个附录,规定第二年即举行地方咨议局和中央资政院选举,计划以九年时间筹备宪法。[[十九信|整份宪法大纲]]有浓厚君权色彩,但亦基本上体现了三权分立的原则,并规定臣民有言论、著作、出版、集会、结社、拥有财产、选举和被选举议员等的权利。与此同时,清廷亦放宽了对报刊及政党的限制。11月15日,慈禧太后及光绪帝逝世。


=== 东北鼠疫 ===
=== 东北鼠疫 ===
{{Main|1910-1911年北鼠疫}}
{{Main|1910-1911年北鼠疫}}
[[File:Picture of Manchurian Plague victims in 1910 -1911.jpg|缩略图|[[1910-1911年北鼠疫]]的死者]]
[[File:Picture of Manchurian Plague victims in 1910 -1911.jpg|缩略图|[[1910-1911年北鼠疫]]的死者]]
1910年10月末,[[1910-1911年北鼠疫|东北爆发鼠疫]],波及69个县([[大连市|大连]]、[[北京市|北京]]、[[天津市|天津]]、[[保定市|保定]]、[[旅顺口区|旅顺]]、[[芝罘区|芝罘]]、[[济南市|济南]]等地先后都曾出现鼠疫患者),共死亡6万余人<ref name="shang">[https://www.jfdaily.com/wx/detail.do?id=205162 开卷深读 |110年前肆虐东北的鼠疫,是如何被消灭的] .上.</ref><ref name="guan">{{cite web|title=额尔瑾:清末一场鼠疫,让东北人民付出沉重代价|url=https://www.guancha.cn/EErJin/2019_11_16_525349_s.shtml|website=察者|accessdate=2020-07-17|archive-date=2020-06-16|archive-url=https://web.archive.org/web/20200616150741/https://www.guancha.cn/EErJin/2019_11_16_525349_s.shtml|dead-url=no}}</ref>,除了造成大量人口死亡之外,还严重影响经济。在[[奉天]]出现了[[擠兌|挤兑]]风潮。在[[铁岭]]、[[锦州]]、[[营口]]、[[丹东市|安东]]等地,因交通阻断,市面缺货,大量商铺倒闭,商品价格疯涨。在[[哈尔滨]],因货物减少,关税的征收受到影响。学校和工矿也纷纷停课和停产<ref name="jin">[http://www.iqh.net.cn/info.asp?column_id=1828 1910—1911年的东北大鼠疫及朝野应对措施] .中国人民大学清史研究所(近代史研究).</ref>。
1910年10月末,[[1910-1911年北鼠疫|东北爆发鼠疫]],波及69个县([[大连市|大连]]、[[北京市|北京]]、[[天津市|天津]]、[[保定市|保定]]、[[旅顺口区|旅顺]]、[[芝罘区|芝罘]]、[[济南市|济南]]等地先后都曾出现鼠疫患者),共死亡6万余人<ref name="shang">[https://www.jfdaily.com/wx/detail.do?id=205162 开卷深读 |110年前肆虐东北的鼠疫,是如何被消灭的] .上.</ref><ref name="guan">{{cite web|title=额尔瑾:清末一场鼠疫,让东北人民付出沉重代价|url=https://www.guancha.cn/EErJin/2019_11_16_525349_s.shtml|website=察者|accessdate=2020-07-17|archive-date=2020-06-16|archive-url=https://web.archive.org/web/20200616150741/https://www.guancha.cn/EErJin/2019_11_16_525349_s.shtml|dead-url=no}}</ref>,除了造成大量人口死亡之外,还严重影响经济。在[[奉天]]出现了[[擠兌|挤兑]]风潮。在[[铁岭]]、[[锦州]]、[[营口]]、[[丹东市|安东]]等地,因交通阻断,市面缺货,大量商铺倒闭,商品价格疯涨。在[[哈尔滨]],因货物减少,关税的征收受到影响。学校和工矿也纷纷停课和停产<ref name="jin">[http://www.iqh.net.cn/info.asp?column_id=1828 1910—1911年的东北大鼠疫及朝野应对措施] .中国人民大学清史研究所(近代史研究).</ref>。


== 辛亥革命 ==
== 辛亥革命 ==
第297行: 第297行:
孙文于1894年11月24日在檀香山首次组织[[兴中会]]。当时的革命主要组织有兴中会、[[共进会]]、[[文学社]]、[[华兴会]]、[[光复会]]、[[中国同盟会]]等。同盟会中还有[[丈夫团]]等小团体。兴中会主要在华南地区一带开展活动,光复会在江苏省,浙江省,上海一带开展活动,华兴会主要在湖南省开展活动,文学社在湖北开展活动,共进会在长江流域开展活动,而后来成立的同盟会是全国革命力量的一个松散同盟,同盟会会员还在各地建立了各种同盟会的外围组织。各革命组织的主要领导人有孙文、黄兴、宋教仁、蔡元培、赵声、章太炎、陶成章等。
孙文于1894年11月24日在檀香山首次组织[[兴中会]]。当时的革命主要组织有兴中会、[[共进会]]、[[文学社]]、[[华兴会]]、[[光复会]]、[[中国同盟会]]等。同盟会中还有[[丈夫团]]等小团体。兴中会主要在华南地区一带开展活动,光复会在江苏省,浙江省,上海一带开展活动,华兴会主要在湖南省开展活动,文学社在湖北开展活动,共进会在长江流域开展活动,而后来成立的同盟会是全国革命力量的一个松散同盟,同盟会会员还在各地建立了各种同盟会的外围组织。各革命组织的主要领导人有孙文、黄兴、宋教仁、蔡元培、赵声、章太炎、陶成章等。


1895年4月17日中日签订《[[马关条约]]》<ref>[http://www.npm.gov.tw/exh100/diplomatic/page_ch04.html 百年承 走出活路─中外交史料特展- 臺灣] ,立故博物院</ref>。10月,以香港为中心的兴中会策划[[第一次广州起义]],但是事机泄漏,清政府展开大搜捕,“第一次广州起义”宣告失败<ref name="非常言">中山著、匡政:《中山非常言:道1896-1925》,北京:人民日出版社,2011年4月第1版</ref>。1900年,华北发生[[义和团运动]]<ref>{{cite book|editor=中国义和团运动研究会|title=《义和团运动与近代中国社会》|url=http://books.google.com/books?id=hPNUAAAAMAAJ|year=1987年|publisher=四川省社会科学院出版社|isbn=9787805240374|page=第288页|access-date=2016-08-23|archive-date=2014-06-28|archive-url=https://web.archive.org/web/20140628043633/http://books.google.com/books?id=hPNUAAAAMAAJ|dead-url=no}}</ref>,[[八国联军]]6月进攻北京,东南互保形成。谭嗣同的生前挚友、湖广总督张之洞的门生、唐才常在1900年初,于东亚同文会的支持下秘密组织了“正气会”,对外则托名“东文译社”,又在1900年3月改名为自立会,因他的激进派立场遂能同时号召维新派、清军士兵、革命党、以及兴汉会里的各会党人员。这支力量中军人方面由秦力山、吴禄贞等人领导,会党方面则由身为哥老会龙头的毕永年来联系,康有为与梁启超负责向海外华侨募集饷糈,用以接济义师。1900年7月26日,在上海愚园招开了中国议会,投票选出容闳为议长,严复为副议长,唐才常、汪康年、郑观应等十人为干事,决定以自立会为基础成立自立军,订在汉口、汉阳、安徽、江西、湖南等地同时起事,北上营救光绪皇帝,建立汉人执政的君主立宪国家。唐才常事前获得孙文兴中会的支援,收揽了孙文的部份人手如毕永年、林圭、秦力山、吴禄贞、与“哥老会”等,最后却没有得到康有为原先许诺的金钱资助。由于张之洞向清廷输诚,英国又放弃了支持起义从而促成张之洞独立的阴谋,致使事败,唐才常等12位起义领导人在汉口被捕,在武昌紫阳湖畔被斩首。自立军起义还未全面展开,便被张之洞彻底消灭,更使得兴中会来不及在广东发难响应。
1895年4月17日中日签订《[[马关条约]]》<ref>[http://www.npm.gov.tw/exh100/diplomatic/page_ch04.html 百年承 走出活路─中外交史料特展- 台湾] ,立故博物院</ref>。10月,以香港为中心的兴中会策划[[第一次广州起义]],但是事机泄漏,清政府展开大搜捕,“第一次广州起义”宣告失败<ref name="非常言">中山著、匡政:《中山非常言:道1896-1925》,北京:人民日出版社,2011年4月第1版</ref>。1900年,华北发生[[义和团运动]]<ref>{{cite book|editor=中国义和团运动研究会|title=《义和团运动与近代中国社会》|url=http://books.google.com/books?id=hPNUAAAAMAAJ|year=1987年|publisher=四川省社会科学院出版社|isbn=9787805240374|page=第288页|access-date=2016-08-23|archive-date=2014-06-28|archive-url=https://web.archive.org/web/20140628043633/http://books.google.com/books?id=hPNUAAAAMAAJ|dead-url=no}}</ref>,[[八国联军]]6月进攻北京,东南互保形成。谭嗣同的生前挚友、湖广总督张之洞的门生、唐才常在1900年初,于东亚同文会的支持下秘密组织了“正气会”,对外则托名“东文译社”,又在1900年3月改名为自立会,因他的激进派立场遂能同时号召维新派、清军士兵、革命党、以及兴汉会里的各会党人员。这支力量中军人方面由秦力山、吴禄贞等人领导,会党方面则由身为哥老会龙头的毕永年来联系,康有为与梁启超负责向海外华侨募集饷糈,用以接济义师。1900年7月26日,在上海愚园招开了中国议会,投票选出容闳为议长,严复为副议长,唐才常、汪康年、郑观应等十人为干事,决定以自立会为基础成立自立军,订在汉口、汉阳、安徽、江西、湖南等地同时起事,北上营救光绪皇帝,建立汉人执政的君主立宪国家。唐才常事前获得孙文兴中会的支援,收揽了孙文的部份人手如毕永年、林圭、秦力山、吴禄贞、与“哥老会”等,最后却没有得到康有为原先许诺的金钱资助。由于张之洞向清廷输诚,英国又放弃了支持起义从而促成张之洞独立的阴谋,致使事败,唐才常等12位起义领导人在汉口被捕,在武昌紫阳湖畔被斩首。自立军起义还未全面展开,便被张之洞彻底消灭,更使得兴中会来不及在广东发难响应。


1900年,孙文决定发动军事起义。6月,孙与郑士良、陈少白、杨衢云、英国退伍兵摩根(Rowland J. Mulkern)及日本人宫崎滔天、平山周、内田良平等从横滨抵达香港,但被英国当局拒绝入境。9月25日,孙在日本黑龙会帮助下,经马关赴台湾。会见日本民政长官之后,得到日本台湾总督府官员承诺支持在广东举事。孙于是在台北建立起义指挥中心。10月8日,孙命郑士良等人于惠州三洲田(今深圳市三洲田)发动起义,也称[[惠州起义]]、庚子革命、庚子首义、三洲田首义等。起义军在三多祝发展至2万人。10月19日,日本政局变化,伊藤博文第四次组阁,下令台湾总督府不得接济起义军。起义军因粮绝弹尽而解散,不久在清政府镇压下宣告失败,史坚如、山田良政[17]等被杀。孙被台湾日本当局送离境,回到日本。
1900年,孙文决定发动军事起义。6月,孙与郑士良、陈少白、杨衢云、英国退伍兵摩根(Rowland J. Mulkern)及日本人宫崎滔天、平山周、内田良平等从横滨抵达香港,但被英国当局拒绝入境。9月25日,孙在日本黑龙会帮助下,经马关赴台湾。会见日本民政长官之后,得到日本台湾总督府官员承诺支持在广东举事。孙于是在台北建立起义指挥中心。10月8日,孙命郑士良等人于惠州三洲田(今深圳市三洲田)发动起义,也称[[惠州起义]]、庚子革命、庚子首义、三洲田首义等。起义军在三多祝发展至2万人。10月19日,日本政局变化,伊藤博文第四次组阁,下令台湾总督府不得接济起义军。起义军因粮绝弹尽而解散,不久在清政府镇压下宣告失败,史坚如、山田良政[17]等被杀。孙被台湾日本当局送离境,回到日本。
第363行: 第363行:
* [[湘军南京屠城]]
* [[湘军南京屠城]]
* [[清朝君主列表]]
* [[清朝君主列表]]
* [[元明清史年表]]
* [[元明清史年表]]
* [[中国近代史]]
* [[中国近代史]]
* [[自然灾害]]:[[郯城大地震]]、[[1679年三河平谷地震|1679年三河・平谷地震]]、[[1718年通渭-甘谷地震|1718年通渭・甘谷地震]]、[[1739年平罗地震]]、[[1786年康定-泸定地震]]、[[1799年石屏地震]]、[[1833年嵩明地震]]、[[1850年西昌地震]]、[[丁戊奇荒]]、[[1878年玉环地震]]、[[1879年武都地震]]、[[1887年黄河决口]]、[[1908年西江水災|1908年西江水灾]]、[[1910-1911年东北鼠疫]]
* [[自然灾害]]:[[郯城大地震]]、[[1679年三河平谷地震|1679年三河・平谷地震]]、[[1718年通渭-甘谷地震|1718年通渭・甘谷地震]]、[[1739年平罗地震]]、[[1786年康定-泸定地震]]、[[1799年石屏地震]]、[[1833年嵩明地震]]、[[1850年西昌地震]]、[[丁戊奇荒]]、[[1878年玉环地震]]、[[1879年武都地震]]、[[1887年黄河决口]]、[[1908年西江水灾]]、[[1910-1911年东北鼠疫]]


{{-}}
{{-}}
{{清朝史事件}}
{{清朝史事件}}
{{清朝君主}}
{{清朝君主}}
{{蒙古大汗}}
{{蒙古大汗}}
第375行: 第375行:
{{清朝西藏}}
{{清朝西藏}}


[[Category:清朝史| ]]
[[Category:清朝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