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历史:修订间差异

求闻百科,共笔求闻
添加的内容 删除的内容
(机器人:移除无用的模板;整理源码)
标签消歧义链接
(机器人:清理不当的来源、移除无用的模板参数)
 
第93行: 第93行:
{{Main|三藩之乱|文字狱|迁界令|澎湖海战|三征噶尔丹|雅克萨之战}}
{{Main|三藩之乱|文字狱|迁界令|澎湖海战|三征噶尔丹|雅克萨之战}}
[[File:Kangxi Emperor.jpg|thumb|200px|left|清圣祖康熙帝,他在位61年间,巩固了清朝的统治基础,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形成。]]
[[File:Kangxi Emperor.jpg|thumb|200px|left|清圣祖康熙帝,他在位61年间,巩固了清朝的统治基础,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形成。]]
1662年[[康熙帝]]幼年即位,在位初期,康熙帝成功铲除了威胁皇权的[[鳌拜]]及其党羽,并开始亲政。针对镇守南方的[[吴三桂]]、[[尚可喜]]、[[耿精忠]]三个藩王问题,康熙帝进行了削藩,但很快三个藩王便进行了叛乱,史称“[[三藩之乱]]”。从许多记载来看在平三藩时还有清军对平民的大量屠杀,不仅仅只在四川、云南,其他相关地区也遭受类似的厄运,比如江西百姓遭受屠戮的数量就不少。<ref>{{cite web|title=暴行之二:平三藩屠杀平民|url=http://news.ifeng.com/history/special/paohongyanchongnian2/articles/200810/1018_4827_836398.shtml|publisher=凤凰网|accessdate=2015-01-09|language=中文|||}}</ref><ref>曹树基,《中国人口史——第五卷清时期》:“剿洗,玉石难分,老幼死于锋镝,妇子悉为俘囚,白骨遍野,民无噍类”。复旦大学出版社2001年5月第一版,第43页</ref>此时[[西藏]]与[[蒙古]][[准噶尔]]也虎视眈眈,北部[[俄罗斯沙皇国]]也窥视清朝的情况。内部的甘陕总督[[王辅臣 (军事人物)|王辅臣]]与察哈尔王也伺机进行叛乱,在京郊还发生了[[杨起隆]]叛乱。康熙帝沉着应对,稳定王辅臣,平定了察哈尔与粉碎了杨起隆之乱,康熙帝派军平定三藩的势力,“以全国敌一隅”,用了八年时间最终平定了三藩的势力。三藩平定后,台湾郑氏政权经常袭扰内地,康熙帝派[[姚启圣]]为[[福建总督]],派[[施琅]]精练水师进攻台湾,后[[郑克塽]]投降清朝,1684年清朝设立[[台湾府]],使台湾收入清朝疆域。此时俄罗斯沙皇国经常侵略北方黑龙江流域,1685年到1686年,进行了[[雅克萨之战]],命令清军两次进攻沙俄;1689年,派代表索额图与沙俄代表签订了《[[尼布楚条约]]》,从此划定了中俄东部边界线,奠定了中国的版图。打败沙俄后,康熙帝三次亲征[[噶尔丹]],最后噶尔丹战死,清朝解决了最大的心头之患,从此稳定了多全国的统治,使蒙古诸部成为中国北方的长城。自康熙时期至1820年前后,清朝的疆域东北北起[[外兴安岭]],南至[[曾母暗沙]],西起巴尔喀什湖,东抵鄂霍次克海、库页岛,成为当时世界上强大的国家之一。
1662年[[康熙帝]]幼年即位,在位初期,康熙帝成功铲除了威胁皇权的[[鳌拜]]及其党羽,并开始亲政。针对镇守南方的[[吴三桂]]、[[尚可喜]]、[[耿精忠]]三个藩王问题,康熙帝进行了削藩,但很快三个藩王便进行了叛乱,史称“[[三藩之乱]]”。从许多记载来看在平三藩时还有清军对平民的大量屠杀,不仅仅只在四川、云南,其他相关地区也遭受类似的厄运,比如江西百姓遭受屠戮的数量就不少。<ref>{{cite web|title=暴行之二:平三藩屠杀平民|url=http://news.ifeng.com/history/special/paohongyanchongnian2/articles/200810/1018_4827_836398.shtml|publisher=凤凰网|accessdate=2015-01-09|language=中文}}</ref><ref>曹树基,《中国人口史——第五卷清时期》:“剿洗,玉石难分,老幼死于锋镝,妇子悉为俘囚,白骨遍野,民无噍类”。复旦大学出版社2001年5月第一版,第43页</ref>此时[[西藏]]与[[蒙古]][[准噶尔]]也虎视眈眈,北部[[俄罗斯沙皇国]]也窥视清朝的情况。内部的甘陕总督[[王辅臣 (军事人物)|王辅臣]]与察哈尔王也伺机进行叛乱,在京郊还发生了[[杨起隆]]叛乱。康熙帝沉着应对,稳定王辅臣,平定了察哈尔与粉碎了杨起隆之乱,康熙帝派军平定三藩的势力,“以全国敌一隅”,用了八年时间最终平定了三藩的势力。三藩平定后,台湾郑氏政权经常袭扰内地,康熙帝派[[姚启圣]]为[[福建总督]],派[[施琅]]精练水师进攻台湾,后[[郑克塽]]投降清朝,1684年清朝设立[[台湾府]],使台湾收入清朝疆域。此时俄罗斯沙皇国经常侵略北方黑龙江流域,1685年到1686年,进行了[[雅克萨之战]],命令清军两次进攻沙俄;1689年,派代表索额图与沙俄代表签订了《[[尼布楚条约]]》,从此划定了中俄东部边界线,奠定了中国的版图。打败沙俄后,康熙帝三次亲征[[噶尔丹]],最后噶尔丹战死,清朝解决了最大的心头之患,从此稳定了多全国的统治,使蒙古诸部成为中国北方的长城。自康熙时期至1820年前后,清朝的疆域东北北起[[外兴安岭]],南至[[曾母暗沙]],西起巴尔喀什湖,东抵鄂霍次克海、库页岛,成为当时世界上强大的国家之一。


康熙帝仁爱庶民,注意民间疾苦,在他亲政不久后,便宣布停止满洲贵族的圈地,放宽垦荒地的免税年限。他还整顿吏治,恢复京察、大计等考核制度,对当时的吏治产生了积极影响。当时奉行“滋生人丁,永不加赋”的政策以及外来农作物的引进等影响,清朝人口大大提升,此时已接近一亿人口。他亲政后不久便将河工作为优先解决的大难题,先后任用靳辅和一代廉吏于成龙治理黄河。并且注意疏通漕运,治理大运河,取得很大成绩。在他六次南巡时,注意考察民情,并且亲自监督河工。康熙帝重视对汉族士大夫的优遇,他多次举办博学鸿儒科,创建南书房。并且向来华传教士学习西方的先进文化,南怀仁等西方人很受重用。
康熙帝仁爱庶民,注意民间疾苦,在他亲政不久后,便宣布停止满洲贵族的圈地,放宽垦荒地的免税年限。他还整顿吏治,恢复京察、大计等考核制度,对当时的吏治产生了积极影响。当时奉行“滋生人丁,永不加赋”的政策以及外来农作物的引进等影响,清朝人口大大提升,此时已接近一亿人口。他亲政后不久便将河工作为优先解决的大难题,先后任用靳辅和一代廉吏于成龙治理黄河。并且注意疏通漕运,治理大运河,取得很大成绩。在他六次南巡时,注意考察民情,并且亲自监督河工。康熙帝重视对汉族士大夫的优遇,他多次举办博学鸿儒科,创建南书房。并且向来华传教士学习西方的先进文化,南怀仁等西方人很受重用。
第197行: 第197行:
[[File:Famine_Victims_Selling_Their_Children_from_The_Famine_in_China,_Illustrations_by_a_Native_Artist_(1878).jpg|thumb|1878年画,《[[丁戊奇荒|中国饑荒]]》(''The Famine in China'')。饑荒受难者被强迫把儿女給卖掉。]]
[[File:Famine_Victims_Selling_Their_Children_from_The_Famine_in_China,_Illustrations_by_a_Native_Artist_(1878).jpg|thumb|1878年画,《[[丁戊奇荒|中国饑荒]]》(''The Famine in China'')。饑荒受难者被强迫把儿女給卖掉。]]


[[光绪]]元年至四年(1875-1878年)间,[[河南省 (清)|河南]]、[[山西省 (清)|山西]]、[[陕西省 (清)|陕西]]、[[直隶省|直隶]]、[[山东省 (清)|山东]]等地发生特大[[旱灾]][[饥荒]],尤以山西最严重,[[太原府]]100万人死95万。{{sfn|李文海等|1994|p=98-99}}总死亡数计950万-2000万不等,也就是清朝人口的约2-4%。2000余万灾民[[逃荒]]或贩卖到外地。{{sfn|李文海等|1994|p=98-99}}但这场大旱荒过后并未发生大规模[[暴动]]<ref name="康沛竹 2002">{{cite book|author=康沛竹|title=灾荒与晚清政治||year=2002|publisher=北京大学出版社|pages=126–|access-date=2020-06-23|||}}</ref>。
[[光绪]]元年至四年(1875-1878年)间,[[河南省 (清)|河南]]、[[山西省 (清)|山西]]、[[陕西省 (清)|陕西]]、[[直隶省|直隶]]、[[山东省 (清)|山东]]等地发生特大[[旱灾]][[饥荒]],尤以山西最严重,[[太原府]]100万人死95万。{{sfn|李文海等|1994|p=98-99}}总死亡数计950万-2000万不等,也就是清朝人口的约2-4%。2000余万灾民[[逃荒]]或贩卖到外地。{{sfn|李文海等|1994|p=98-99}}但这场大旱荒过后并未发生大规模[[暴动]]<ref name="康沛竹 2002">{{cite book|author=康沛竹|title=灾荒与晚清政治||year=2002|publisher=北京大学出版社|pages=126–|access-date=2020-06-23}}</ref>。


[[袁子鹏]]、[[严保之]]等清廷官员称“此千古奇灾,是铁石心肠亦当泪下”<ref name="行龙杨念群2006">{{cite book|author=行龙,杨念群|title=区域社会史比较研究||year=2006|publisher=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pages=194–|access-date=2020-06-23|||}}</ref>。
[[袁子鹏]]、[[严保之]]等清廷官员称“此千古奇灾,是铁石心肠亦当泪下”<ref name="行龙杨念群2006">{{cite book|author=行龙,杨念群|title=区域社会史比较研究||year=2006|publisher=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pages=194–|access-date=2020-06-23}}</ref>。


[[光绪]]《[[山西通志]]》,卷八十二,《[[荒政记]]》,“此诚我朝二百三十余年来未见之惨凄,未闻之悲痛也”。<ref>{{cite web|title=澳门郑观应故居遗物《崇德厚施》横匾考|url=http://www.icm.gov.mo/rc/viewer/10013/226|work=澳门特别行政区政府文化局|date=|accessdate=2020-06-23|||}}</ref>
[[光绪]]《[[山西通志]]》,卷八十二,《[[荒政记]]》,“此诚我朝二百三十余年来未见之惨凄,未闻之悲痛也”。<ref>{{cite web|title=澳门郑观应故居遗物《崇德厚施》横匾考|url=http://www.icm.gov.mo/rc/viewer/10013/226|work=澳门特别行政区政府文化局|date=|accessdate=2020-06-23}}</ref>


[[袁保恒]]奏议中称,河南“成灾七十二处(县)之多,通省核计,已十分之七。受灾之重,为二百数十年来所未有”。灾民“不得不逃亡四出,扶老携幼,号泣中途,带病忍饥,踉跄载道”。<ref>{{cite book|title=中国近代史||year=1981|publisher=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社|pages=78–|access-date=2020-06-23|||}}</ref>
[[袁保恒]]奏议中称,河南“成灾七十二处(县)之多,通省核计,已十分之七。受灾之重,为二百数十年来所未有”。灾民“不得不逃亡四出,扶老携幼,号泣中途,带病忍饥,踉跄载道”。<ref>{{cite book|title=中国近代史||year=1981|publisher=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社|pages=78–|access-date=2020-06-23}}</ref>


时任[[山西巡抚]][[曾国荃]]称丁戊奇荒为“二百余年未有之灾”<ref>曾国荃:《请饬拔西征军饷疏》,《曾忠襄公奏议》卷五、页三十三。</ref>。“赤地千有余里,饥民至五六百万之众,大祲奇灾,古所未见”<ref name="(清)曾国荃2008">{{cite book|author=(清)曾国荃|title=曾国荃集 一||date=2008年9月1日|publisher=|isbn=|pages=180–|access-date=2020年6月23日|||}}</ref>。
时任[[山西巡抚]][[曾国荃]]称丁戊奇荒为“二百余年未有之灾”<ref>曾国荃:《请饬拔西征军饷疏》,《曾忠襄公奏议》卷五、页三十三。</ref>。“赤地千有余里,饥民至五六百万之众,大祲奇灾,古所未见”<ref name="(清)曾国荃2008">{{cite book|author=(清)曾国荃|title=曾国荃集 一||date=2008年9月1日|publisher=|isbn=|pages=180–|access-date=2020年6月23日}}</ref>。


丁戊奇荒震惊了当时的世界,[[西方媒体]]关注了此次灾荒。《[[纽约时报]]》对丁戊奇荒的最早报道是在1876年6月27日,<!-- removed_ref site196 by WaitSpring-bot (template) -->随后做了进一步报道。它对这场灾荒报道最密集的时段是在1878年,它将这场灾荒的主要原因归咎于中国基础交通设施的落后,并对[[清政府]]的赈灾措施给予了肯定。《时报》的观点与中国大陆学界主流观点——清政府腐败无能、赈灾不力是造成“丁戊奇荒”伤亡惨重的主要原因大相径庭。1878年7月10日,时报称,当时的清朝最高统治者对于外国人在赈济灾民方面所做的努力也给与了“广泛和出乎意料的感谢”。<ref>{{cite web|title=近代西方人对 “丁戊奇荒”的认识及其背景——《纽约时报》传达的信息|url=https://core.ac.uk/download/pdf/48311949.pdf|work=core.ac.uk|date=2014-03-13|accessdate=2020-07-14|||}}</ref>
丁戊奇荒震惊了当时的世界,[[西方媒体]]关注了此次灾荒。《[[纽约时报]]》对丁戊奇荒的最早报道是在1876年6月27日,<!-- removed_ref site196 by WaitSpring-bot (template) -->随后做了进一步报道。它对这场灾荒报道最密集的时段是在1878年,它将这场灾荒的主要原因归咎于中国基础交通设施的落后,并对[[清政府]]的赈灾措施给予了肯定。《时报》的观点与中国大陆学界主流观点——清政府腐败无能、赈灾不力是造成“丁戊奇荒”伤亡惨重的主要原因大相径庭。1878年7月10日,时报称,当时的清朝最高统治者对于外国人在赈济灾民方面所做的努力也给与了“广泛和出乎意料的感谢”。<ref>{{cite web|title=近代西方人对 “丁戊奇荒”的认识及其背景——《纽约时报》传达的信息|url=https://core.ac.uk/download/pdf/48311949.pdf|work=core.ac.uk|date=2014-03-13|accessdate=2020-07-14}}</ref>


《[[圣保罗先锋报]]》1878年1月26日载,“这场饥荒,已在中国北方省份持续了三年,现在似乎到达它的顶峰……我们的消息不是来自中国人,而是来自在当地的外国人,或者在那些省份传教或者被派去赈灾……”,“这一地区(山西、陕西、河南和山东)有九百万人口目前处于饥饿中”。<ref>{{cite web|title=19世纪70年代美国社会与“丁戊奇荒”: 信息、反应与识华|url=http://www.cnki.com.cn/Article/CJFDTotal-GJNY201701011.htm|work=cnki.com.cn|date=2017-01-11|accessdate=2020-07-14|||}}</ref>
《[[圣保罗先锋报]]》1878年1月26日载,“这场饥荒,已在中国北方省份持续了三年,现在似乎到达它的顶峰……我们的消息不是来自中国人,而是来自在当地的外国人,或者在那些省份传教或者被派去赈灾……”,“这一地区(山西、陕西、河南和山东)有九百万人口目前处于饥饿中”。<ref>{{cite web|title=19世纪70年代美国社会与“丁戊奇荒”: 信息、反应与识华|url=http://www.cnki.com.cn/Article/CJFDTotal-GJNY201701011.htm|work=cnki.com.cn|date=2017-01-11|accessdate=2020-07-14}}</ref>


英国传教士[[李提摩太]]指1500-2000万人死,外国賑灾会指900-1300万人死<ref>Edgerton-Tarpley, Kathryn, "Pictures to Draw Tears from Iron" {{cite web |url=http://www.ocw.mit.edu/ans7870/21f.0271/tears_from_iron/tfi_essay.pdf |title=存档副本 |accessdate=2013-12-25 |||}}</ref>,美国传教士[[哈巴安德]]指1300-1700万人死,美国驻大清公使[[柔克义]]指950万人死。{{sfn|李文海等|1994|p=98}}
英国传教士[[李提摩太]]指1500-2000万人死,外国賑灾会指900-1300万人死<ref>Edgerton-Tarpley, Kathryn, "Pictures to Draw Tears from Iron" {{cite web |url=http://www.ocw.mit.edu/ans7870/21f.0271/tears_from_iron/tfi_essay.pdf |title=存档副本 |accessdate=2013-12-25 }}</ref>,美国传教士[[哈巴安德]]指1300-1700万人死,美国驻大清公使[[柔克义]]指950万人死。{{sfn|李文海等|1994|p=98}}


==== 1887年黄河决口 ====
==== 1887年黄河决口 ====
{{main|1887年黄河决口}}
{{main|1887年黄河决口}}
[[光绪]]十三年(1887年)9月30日,[[河南省|河南]][[郑州市|郑州]]下汛十堡(今[[惠济区]][[花园口镇 (郑州市)|花园口镇]]石桥村)发生'''[[1887年黄河决口|黄河决口]]'''<ref>{{cite web|title=1887年9月30日 黄河决口|url=http://www.people.com.cn/GB/historic/0930/3210.html|work=人民日报|date=2011-09-30|accessdate=2020-06-23|||}}</ref>,这是继1855年[[铜瓦厢]]决口改道后最大的一次决口<ref>{{cite web|title=刘鹗在山东治理黄河的日子(图)|url=http://www.chinanews.com/cul/2011/07-14/3182448.shtml|work=中国新闻网|date=2011年7月14日|accessdate=2020年6月23日|||}}</ref>。此次黄河决口致使200多万(一说93万;一说最保守估计150万;一说700万)人罹难,清史研究学者夏明方称其为“近代中国人口损失最严重的一次洪水灾害”<ref name="清史研究">{{cite web|title=从清末灾害群发期看中国早期现代化的历史条件|url=http://www.iqh.net.cn/info.asp?column_id=10098|work=中国人民大学清史研究所|date=2015-01-08|accessdate=2020-06-23|||}}</ref>,英国[[密德萨斯大学]]国际关系学教授[[彼得·霍夫]](Peter Hough)称其为“人类历史上最致命的自然灾害之一”<ref name="Hough2014">{{cite book|author=Peter Hough|title=Understanding Global Security||year=2014|publisher=Routledge|pages=198–|access-date=2020-06-23|||}}</ref>。
[[光绪]]十三年(1887年)9月30日,[[河南省|河南]][[郑州市|郑州]]下汛十堡(今[[惠济区]][[花园口镇 (郑州市)|花园口镇]]石桥村)发生'''[[1887年黄河决口|黄河决口]]'''<ref>{{cite web|title=1887年9月30日 黄河决口|url=http://www.people.com.cn/GB/historic/0930/3210.html|work=人民日报|date=2011-09-30|accessdate=2020-06-23}}</ref>,这是继1855年[[铜瓦厢]]决口改道后最大的一次决口<ref>{{cite web|title=刘鹗在山东治理黄河的日子(图)|url=http://www.chinanews.com/cul/2011/07-14/3182448.shtml|work=中国新闻网|date=2011年7月14日|accessdate=2020年6月23日}}</ref>。此次黄河决口致使200多万(一说93万;一说最保守估计150万;一说700万)人罹难,清史研究学者夏明方称其为“近代中国人口损失最严重的一次洪水灾害”<ref name="清史研究">{{cite web|title=从清末灾害群发期看中国早期现代化的历史条件|url=http://www.iqh.net.cn/info.asp?column_id=10098|work=中国人民大学清史研究所|date=2015-01-08|accessdate=2020-06-23}}</ref>,英国[[密德萨斯大学]]国际关系学教授[[彼得·霍夫]](Peter Hough)称其为“人类历史上最致命的自然灾害之一”<ref name="Hough2014">{{cite book|author=Peter Hough|title=Understanding Global Security||year=2014|publisher=Routledge|pages=198–|access-date=2020-06-23}}</ref>。


口门逐渐“刷宽至三百余丈”,下游正河断流。决水流入[[贾鲁河]]、[[淮河]],豫、皖、苏“三省地面约二三十州县尽在洪流巨浸之中”<ref name="清史研究"/>。清朝政府命[[吴大澂]]接办堵口工程,1889年1月20日(光绪十四年冬)合龙成功<ref>{{cite book|title=世纪黃河, 1901-2000||year=2001|publisher=黃河水利出版社|pages=8–|access-date=2020-06-23|||}}</ref>,吴大澂亲笔撰文立碑以示纪念此次事件。此次治理决口耗费白银1090余万两<ref>{{cite book|title=黄河史志资料,第 11-14 期||year=1986|author=水电部黄河水利委员会黄河志总编辑室|access-date=2020-06-23|||}}</ref>(一说1200万两<ref>{{cite web|title=九曲黄河永奔腾|url=http://www.jjjcb.cn/content/2019-11/01/content_83602.htm|work=中国纪检监察报|date=2019-11-01|accessdate=2020-06-23|||}}</ref>),占当时清政府年收入的四分之一,史称“郑州大工”<ref>{{cite web|title=半年之后又“豫”见|url=https://cn.chinadaily.com.cn/a/201909/18/WS5d81b7e7a31099ab995e0940.html|work=中国日报|date=2019-09-18|accessdate=2020-06-23|||}}</ref>。
口门逐渐“刷宽至三百余丈”,下游正河断流。决水流入[[贾鲁河]]、[[淮河]],豫、皖、苏“三省地面约二三十州县尽在洪流巨浸之中”<ref name="清史研究"/>。清朝政府命[[吴大澂]]接办堵口工程,1889年1月20日(光绪十四年冬)合龙成功<ref>{{cite book|title=世纪黃河, 1901-2000||year=2001|publisher=黃河水利出版社|pages=8–|access-date=2020-06-23}}</ref>,吴大澂亲笔撰文立碑以示纪念此次事件。此次治理决口耗费白银1090余万两<ref>{{cite book|title=黄河史志资料,第 11-14 期||year=1986|author=水电部黄河水利委员会黄河志总编辑室|access-date=2020-06-23}}</ref>(一说1200万两<ref>{{cite web|title=九曲黄河永奔腾|url=http://www.jjjcb.cn/content/2019-11/01/content_83602.htm|work=中国纪检监察报|date=2019-11-01|accessdate=2020-06-23}}</ref>),占当时清政府年收入的四分之一,史称“郑州大工”<ref>{{cite web|title=半年之后又“豫”见|url=https://cn.chinadaily.com.cn/a/201909/18/WS5d81b7e7a31099ab995e0940.html|work=中国日报|date=2019-09-18|accessdate=2020-06-23}}</ref>。


== 双半社会的形成 ==
== 双半社会的形成 ==
第227行: 第227行:
[[日本]]在1868年的[[明治维新]]后国力大增,逐渐将侵略[[朝鲜]]与清朝作为战略目标。1872年,日本强迫清朝藩属国[[琉球]]改属日本,但清朝拒不接受,清日开始交恶。
[[日本]]在1868年的[[明治维新]]后国力大增,逐渐将侵略[[朝鲜]]与清朝作为战略目标。1872年,日本强迫清朝藩属国[[琉球]]改属日本,但清朝拒不接受,清日开始交恶。


1894年,朝鲜爆发了[[东学党起义]],为日本朝鲜进入朝鲜提供了契机,朝鲜请求清朝派兵进入平定祸乱,但日本也派兵进入。起义平定后日本拒不撤退。1894年七月,日军悍然偷袭在[[朝鲜半岛]][[丰岛]]海域的清朝运兵船,挑起了[[甲午战争]]'''(战争为日本首先挑起)'''。9月,清日在黄海展开决战,清军因指挥失误以及[[慈禧太后]]挪用军费准备寿诞而不敌日本船舰,[[邓世昌]]等将领先后牺牲。日军进入了[[辽东半岛]]与[[威海卫]],战争开始转移到[[中国本土]]进行,期间[[旅顺口区|旅顺]]陷落,日军执行[[旅顺大屠杀]],对城内进行4天3夜的抢劫、屠杀和强奸,超过二万人遇害,屠杀过后全市仅剩三十六人被留下埋葬居民尸体,遇难者葬于白玉山东麓的安葬岗,今称“[[万忠墓]]”<ref>{{cite web|url=http://news.xinhuanet.com/mil/2014-04/01/c_126342248.htm|||4=|date=2014-04-01|title=英冒险家记录甲午旅顺大屠杀:女人被斩成几段|work=环球网|accessdate=2021-02-06|}}</ref><ref>{{Cite web|title=纪念“旅顺大屠杀”事件125周年:大连旅顺举行公祭仪式_手机搜狐网|url=https://m.sohu.com/a/355180034_123753/?pvid=000115_3w_a|accessdate=2020-06-15|work=m.sohu.com|||}}</ref>。[[威海卫之战|威海卫战役]]中因[[李鸿章]]等人不许出兵而全军覆没,标志着[[洋务运动]]的破产。
1894年,朝鲜爆发了[[东学党起义]],为日本朝鲜进入朝鲜提供了契机,朝鲜请求清朝派兵进入平定祸乱,但日本也派兵进入。起义平定后日本拒不撤退。1894年七月,日军悍然偷袭在[[朝鲜半岛]][[丰岛]]海域的清朝运兵船,挑起了[[甲午战争]]'''(战争为日本首先挑起)'''。9月,清日在黄海展开决战,清军因指挥失误以及[[慈禧太后]]挪用军费准备寿诞而不敌日本船舰,[[邓世昌]]等将领先后牺牲。日军进入了[[辽东半岛]]与[[威海卫]],战争开始转移到[[中国本土]]进行,期间[[旅顺口区|旅顺]]陷落,日军执行[[旅顺大屠杀]],对城内进行4天3夜的抢劫、屠杀和强奸,超过二万人遇害,屠杀过后全市仅剩三十六人被留下埋葬居民尸体,遇难者葬于白玉山东麓的安葬岗,今称“[[万忠墓]]”<ref>{{cite web|url=http://news.xinhuanet.com/mil/2014-04/01/c_126342248.htm|||4=|date=2014-04-01|title=英冒险家记录甲午旅顺大屠杀:女人被斩成几段|work=环球网|accessdate=2021-02-06}}</ref><ref>{{Cite web|title=纪念“旅顺大屠杀”事件125周年:大连旅顺举行公祭仪式_手机搜狐网|url=https://m.sohu.com/a/355180034_123753/?pvid=000115_3w_a|accessdate=2020-06-15|work=m.sohu.com}}</ref>。[[威海卫之战|威海卫战役]]中因[[李鸿章]]等人不许出兵而全军覆没,标志着[[洋务运动]]的破产。


1895年,清朝被迫接受并派李鸿章签订了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清朝割让[[台湾]]和[[澎湖列岛|澎湖]]以及辽东半岛,赔款两亿两[[白银]],开放[[重庆]]、[[沙市]]、[[苏州]]、[[杭州]]为[[通商口岸]],允许在华设厂,标志着列强经济侵略由商品输出发展到资本输出阶段。后来在[[三国干涉还遼|法德俄三国的干涉]]下,清朝追加3000万两白银作为赎辽费,日本交换辽东半岛。
1895年,清朝被迫接受并派李鸿章签订了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清朝割让[[台湾]]和[[澎湖列岛|澎湖]]以及辽东半岛,赔款两亿两[[白银]],开放[[重庆]]、[[沙市]]、[[苏州]]、[[杭州]]为[[通商口岸]],允许在华设厂,标志着列强经济侵略由商品输出发展到资本输出阶段。后来在[[三国干涉还遼|法德俄三国的干涉]]下,清朝追加3000万两白银作为赎辽费,日本交换辽东半岛。
第291行: 第291行:
{{Main|1910-1911年东北鼠疫}}
{{Main|1910-1911年东北鼠疫}}
[[File:Picture of Manchurian Plague victims in 1910 -1911.jpg|thumb|[[1910-1911年东北鼠疫]]的死者]]
[[File:Picture of Manchurian Plague victims in 1910 -1911.jpg|thumb|[[1910-1911年东北鼠疫]]的死者]]
1910年10月末,[[1910-1911年东北鼠疫|东北爆发鼠疫]],波及69个县([[大连市|大连]]、[[北京市|北京]]、[[天津市|天津]]、[[保定市|保定]]、[[旅顺口区|旅顺]]、[[芝罘区|芝罘]]、[[济南市|济南]]等地先后都曾出现鼠疫患者),共死亡6万余人<ref name="shang">[https://www.jfdaily.com/wx/detail.do?id=205162 开卷深读 |110年前肆虐东北的鼠疫,是如何被消灭的] .上观新闻.</ref><ref name="guan">{{cite web|title=额尔瑾:清末一场鼠疫,让东北人民付出沉重代价|url=https://www.guancha.cn/EErJin/2019_11_16_525349_s.shtml|website=观察者网|accessdate=2020-07-17|||}}</ref>,除了造成大量人口死亡之外,还严重影响经济。在[[奉天]]出现了[[擠兌|挤兑]]风潮。在[[铁岭]]、[[锦州]]、[[营口]]、[[丹东市|安东]]等地,因交通阻断,市面缺货,大量商铺倒闭,商品价格疯涨。在[[哈尔滨]],因货物减少,关税的征收受到影响。学校和工矿也纷纷停课和停产<ref name="jin">[http://www.iqh.net.cn/info.asp?column_id=1828 1910—1911年的东北大鼠疫及朝野应对措施] .中国人民大学清史研究所(近代史研究).</ref>。
1910年10月末,[[1910-1911年东北鼠疫|东北爆发鼠疫]],波及69个县([[大连市|大连]]、[[北京市|北京]]、[[天津市|天津]]、[[保定市|保定]]、[[旅顺口区|旅顺]]、[[芝罘区|芝罘]]、[[济南市|济南]]等地先后都曾出现鼠疫患者),共死亡6万余人<ref name="shang">[https://www.jfdaily.com/wx/detail.do?id=205162 开卷深读 |110年前肆虐东北的鼠疫,是如何被消灭的] .上观新闻.</ref><ref name="guan">{{cite web|title=额尔瑾:清末一场鼠疫,让东北人民付出沉重代价|url=https://www.guancha.cn/EErJin/2019_11_16_525349_s.shtml|website=观察者网|accessdate=2020-07-17}}</ref>,除了造成大量人口死亡之外,还严重影响经济。在[[奉天]]出现了[[擠兌|挤兑]]风潮。在[[铁岭]]、[[锦州]]、[[营口]]、[[丹东市|安东]]等地,因交通阻断,市面缺货,大量商铺倒闭,商品价格疯涨。在[[哈尔滨]],因货物减少,关税的征收受到影响。学校和工矿也纷纷停课和停产<ref name="jin">[http://www.iqh.net.cn/info.asp?column_id=1828 1910—1911年的东北大鼠疫及朝野应对措施] .中国人民大学清史研究所(近代史研究).</ref>。


== 辛亥革命 ==
== 辛亥革命 ==
第297行: 第297行:
孙文于1894年11月24日在檀香山首次组织[[兴中会]]。当时的革命主要组织有兴中会、[[共进会]]、[[文学社]]、[[华兴会]]、[[光复会]]、[[中国同盟会]]等。同盟会中还有[[丈夫团]]等小团体。兴中会主要在华南地区一带开展活动,光复会在江苏省,浙江省,上海一带开展活动,华兴会主要在湖南省开展活动,文学社在湖北开展活动,共进会在长江流域开展活动,而后来成立的同盟会是全国革命力量的一个松散同盟,同盟会会员还在各地建立了各种同盟会的外围组织。各革命组织的主要领导人有孙文、黄兴、宋教仁、蔡元培、赵声、章太炎、陶成章等。
孙文于1894年11月24日在檀香山首次组织[[兴中会]]。当时的革命主要组织有兴中会、[[共进会]]、[[文学社]]、[[华兴会]]、[[光复会]]、[[中国同盟会]]等。同盟会中还有[[丈夫团]]等小团体。兴中会主要在华南地区一带开展活动,光复会在江苏省,浙江省,上海一带开展活动,华兴会主要在湖南省开展活动,文学社在湖北开展活动,共进会在长江流域开展活动,而后来成立的同盟会是全国革命力量的一个松散同盟,同盟会会员还在各地建立了各种同盟会的外围组织。各革命组织的主要领导人有孙文、黄兴、宋教仁、蔡元培、赵声、章太炎、陶成章等。


1895年4月17日中日签订《[[马关条约]]》<!-- removed_ref site163 by WaitSpring-bot (template) -->。10月,以香港为中心的兴中会策划[[第一次广州起义]],但是事机泄漏,清政府展开大搜捕,“第一次广州起义”宣告失败<ref name="非常言">孙中山著、叶匡政编:《孙中山非常言:论道1896-1925》,北京:人民日报出版社,2011年4月第1版</ref>。1900年,华北发生[[义和团运动]]<ref>{{cite book|editor=中国义和团运动研究会|title=《义和团运动与近代中国社会》||year=1987年|publisher=四川省社会科学院出版社|isbn=9787805240374|page=第288页|access-date=2016-08-23|||}}</ref>,[[八国联军]]6月进攻北京,东南互保形成。谭嗣同的生前挚友、湖广总督张之洞的门生、唐才常在1900年初,于东亚同文会的支持下秘密组织了“正气会”,对外则托名“东文译社”,又在1900年3月改名为自立会,因他的激进派立场遂能同时号召维新派、清军士兵、革命党、以及兴汉会里的各会党人员。这支力量中军人方面由秦力山、吴禄贞等人领导,会党方面则由身为哥老会龙头的毕永年来联系,康有为与梁启超负责向海外华侨募集饷糈,用以接济义师。1900年7月26日,在上海愚园招开了中国议会,投票选出容闳为议长,严复为副议长,唐才常、汪康年、郑观应等十人为干事,决定以自立会为基础成立自立军,订在汉口、汉阳、安徽、江西、湖南等地同时起事,北上营救光绪皇帝,建立汉人执政的君主立宪国家。唐才常事前获得孙文兴中会的支援,收揽了孙文的部份人手如毕永年、林圭、秦力山、吴禄贞、与“哥老会”等,最后却没有得到康有为原先许诺的金钱资助。由于张之洞向清廷输诚,英国又放弃了支持起义从而促成张之洞独立的阴谋,致使事败,唐才常等12位起义领导人在汉口被捕,在武昌紫阳湖畔被斩首。自立军起义还未全面展开,便被张之洞彻底消灭,更使得兴中会来不及在广东发难响应。
1895年4月17日中日签订《[[马关条约]]》<!-- removed_ref site163 by WaitSpring-bot (template) -->。10月,以香港为中心的兴中会策划[[第一次广州起义]],但是事机泄漏,清政府展开大搜捕,“第一次广州起义”宣告失败<ref name="非常言">孙中山著、叶匡政编:《孙中山非常言:论道1896-1925》,北京:人民日报出版社,2011年4月第1版</ref>。1900年,华北发生[[义和团运动]]<ref>{{cite book|editor=中国义和团运动研究会|title=《义和团运动与近代中国社会》||year=1987年|publisher=四川省社会科学院出版社|isbn=9787805240374|page=第288页|access-date=2016-08-23}}</ref>,[[八国联军]]6月进攻北京,东南互保形成。谭嗣同的生前挚友、湖广总督张之洞的门生、唐才常在1900年初,于东亚同文会的支持下秘密组织了“正气会”,对外则托名“东文译社”,又在1900年3月改名为自立会,因他的激进派立场遂能同时号召维新派、清军士兵、革命党、以及兴汉会里的各会党人员。这支力量中军人方面由秦力山、吴禄贞等人领导,会党方面则由身为哥老会龙头的毕永年来联系,康有为与梁启超负责向海外华侨募集饷糈,用以接济义师。1900年7月26日,在上海愚园招开了中国议会,投票选出容闳为议长,严复为副议长,唐才常、汪康年、郑观应等十人为干事,决定以自立会为基础成立自立军,订在汉口、汉阳、安徽、江西、湖南等地同时起事,北上营救光绪皇帝,建立汉人执政的君主立宪国家。唐才常事前获得孙文兴中会的支援,收揽了孙文的部份人手如毕永年、林圭、秦力山、吴禄贞、与“哥老会”等,最后却没有得到康有为原先许诺的金钱资助。由于张之洞向清廷输诚,英国又放弃了支持起义从而促成张之洞独立的阴谋,致使事败,唐才常等12位起义领导人在汉口被捕,在武昌紫阳湖畔被斩首。自立军起义还未全面展开,便被张之洞彻底消灭,更使得兴中会来不及在广东发难响应。


1900年,孙文决定发动军事起义。6月,孙与郑士良、陈少白、杨衢云、英国退伍兵摩根(Rowland J. Mulkern)及日本人宫崎滔天、平山周、内田良平等从横滨抵达香港,但被英国当局拒绝入境。9月25日,孙在日本黑龙会帮助下,经马关赴台湾。会见日本民政长官之后,得到日本台湾总督府官员承诺支持在广东举事。孙于是在台北建立起义指挥中心。10月8日,孙命郑士良等人于惠州三洲田(今深圳市三洲田)发动起义,也称[[惠州起义]]、庚子革命、庚子首义、三洲田首义等。起义军在三多祝发展至2万人。10月19日,日本政局变化,伊藤博文第四次组阁,下令台湾总督府不得接济起义军。起义军因粮绝弹尽而解散,不久在清政府镇压下宣告失败,史坚如、山田良政[17]等被杀。孙被台湾日本当局送离境,回到日本。
1900年,孙文决定发动军事起义。6月,孙与郑士良、陈少白、杨衢云、英国退伍兵摩根(Rowland J. Mulkern)及日本人宫崎滔天、平山周、内田良平等从横滨抵达香港,但被英国当局拒绝入境。9月25日,孙在日本黑龙会帮助下,经马关赴台湾。会见日本民政长官之后,得到日本台湾总督府官员承诺支持在广东举事。孙于是在台北建立起义指挥中心。10月8日,孙命郑士良等人于惠州三洲田(今深圳市三洲田)发动起义,也称[[惠州起义]]、庚子革命、庚子首义、三洲田首义等。起义军在三多祝发展至2万人。10月19日,日本政局变化,伊藤博文第四次组阁,下令台湾总督府不得接济起义军。起义军因粮绝弹尽而解散,不久在清政府镇压下宣告失败,史坚如、山田良政[17]等被杀。孙被台湾日本当局送离境,回到日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