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巡抚:修订间差异

求闻百科,共笔求闻
添加的内容 删除的内容
(noteTA 跳过, replaced: 東 → 东 (63), 陝 → 陕 (9), 江蘇 → 江苏 (27), 員 → 员 (4), 內 → 内 (7), 貴 → 贵 (6), 國 → 国 (16), 開 → 开 (2), 學 → 学 (22), 慶 → 庆 (119), 參 → 参 (7), 長 → 长 (10), 與 → 与 (3), 軍 → 军 (45), 黨 → 党 (3), 間 → 间 (4), 處 → 处 (12), 務 → 务 (27), 師 → 师 (4), 鐵 → 铁, 龍 → 龙 (6), 隊 → 队, 導 → 导, 漢 → 汉 (19), 華 → 华 (3), 鴻 → 鸿, 馮 → 冯, 風 → 风, 豐 → 丰 (35), 陸 → 陆 (4), 愛 → 爱 (2), 縣 → 县 (16), 權 → 权, 顧 → 顾 (2), 鄭 → 郑, 勞 → 劳 (3), 無 → 无 (3), 盡 → 尽 (3), 彈 → 弹 (5), 興 → 兴 (18), 關 → 关 (9), 檢 → 检 (2), 監 → 监 (5), 將 → 将 (3), 領 → 领 (2),…)
标签消歧义链接
→‎明朝(前期~中叶):​润色, replaced: 景泰景泰 (5)
 

(未显示另一用户的1个中间版本)

第4行: 第4行:
* 明朝永乐初年,[[朱棣]]曾派遣尚书治两浙事。此后或者以巡视身份、或者以总督身份派遣。
* 明朝永乐初年,[[朱棣]]曾派遣尚书治两浙事。此后或者以巡视身份、或者以总督身份派遣。
* 洪熙元年,设巡撫职。
* 洪熙元年,设巡撫职。
* 正统四年,改'''巡视两浙清理法'''。
* 正统四年,改'''巡视两浙清理法'''。
* 正统十四年,称'''镇守巡撫浙江等处,安民备倭'''。
* 正统十四年,称'''镇守巡撫浙江等处,安民备倭'''。
* 景泰七年,罷镇守巡撫,其职责由[[浙江]][[布政使]]和[[浙江]][[都指揮使]]分掌。
* 景泰七年,罷镇守巡撫,其职责由[[浙江]][[布政使]]和[[浙江]][[都指揮使]]分掌。
* 成化六年,再设'''浙江巡视'''。成化十年罷。
* 成化六年,再设'''浙江巡视'''。成化十年罷。
* 弘治元年,设'''巡视浙江等处沿海地方兼清理浙闽法''',賑济两浙水灾。
* 弘治元年,设'''巡视浙江等处沿海地方兼清理浙闽法''',賑济两浙水灾。
* 嘉靖十年,罷职,改欽差大臣定期清理浙闽法。
* 嘉靖十年,罷职,改欽差大臣定期清理浙闽法。


{| class="wikitable"
{| class="wikitable"
第24行: 第24行:
|[[虞谦]]|| 1366年—1427年||伯益||[[南直隶]][[金壇]]||[[永乐 (明朝)|永乐]]十九年(1421年)||[[永乐 (明朝)|永乐]]二十二年(1424年)||永乐十九年夏四月以[[左副都御史]]巡视,永乐二十二年底事必还朝。
|[[虞谦]]|| 1366年—1427年||伯益||[[南直隶]][[金壇]]||[[永乐 (明朝)|永乐]]十九年(1421年)||[[永乐 (明朝)|永乐]]二十二年(1424年)||永乐十九年夏四月以[[左副都御史]]巡视,永乐二十二年底事必还朝。
|-
|-
|[[叶春]]|| 1370年—1433年||景暘||[[浙江]][[海]]||[[洪熙]]元年(1425年)||[[洪熙]]元年(1425年)||正月以[[福建布政使司]] [[右参政]],巡按浙西苏松诸路,八月回京,后迁[[应天巡撫|南直隶巡撫]]。
|[[叶春]]|| 1370年—1433年||景暘||[[浙江]][[海]]||[[洪熙]]元年(1425年)||[[洪熙]]元年(1425年)||正月以[[福建布政使司]] [[右参政]],巡按浙西苏松诸路,八月回京,后迁[[应天巡撫|南直隶巡撫]]。
|-
|-
|[[熊槩]]|| 1385年—1434年||元节||[[江西]][[丰城]]||[[洪熙]]元年(1425年)||[[宣德]]五年(1430年)||洪熙元年八月以[[广西]] [[按察使]]加升[[大理寺卿]],巡撫两浙,宣德五年三月升[[南京]] [[都察院]] [[右都御史]]。
|[[熊槩]]|| 1385年—1434年||元节||[[江西]][[丰城]]||[[洪熙]]元年(1425年)||[[宣德]]五年(1430年)||洪熙元年八月以[[广西]] [[按察使]]加升[[大理寺卿]],巡撫两浙,宣德五年三月升[[南京]] [[都察院]] [[右都御史]]。
第30行: 第30行:
|[[赵伦]]||约1379—1440年||秉溪||[[陕西]][[邠州 (彬州)|邠州]]||宣德五年(1430年)||宣德七年(1432年)||宣德五年九月以[[兵部]] [[郎中]]加升户部右侍郎衔任;宣德七年秋七月时有言,其用督糧赋用峻法,吏民不胜苦,召还朝。
|[[赵伦]]||约1379—1440年||秉溪||[[陕西]][[邠州 (彬州)|邠州]]||宣德五年(1430年)||宣德七年(1432年)||宣德五年九月以[[兵部]] [[郎中]]加升户部右侍郎衔任;宣德七年秋七月时有言,其用督糧赋用峻法,吏民不胜苦,召还朝。
|-
|-
|[[成均]]|| 1377年—1439年||士溥||[[南直隶]][[城]]|| [[宣德]]七年(1432年)||[[宣德]]十年(1435年)||宣德七年八月以[[户部右侍郎]]接任;宣德十年六月召还,理部事。
|[[成均]]|| 1377年—1439年||士溥||[[南直隶]][[城]]|| [[宣德]]七年(1432年)||[[宣德]]十年(1435年)||宣德七年八月以[[户部右侍郎]]接任;宣德十年六月召还,理部事。
|-
|-
|[[王瀹]]|| 1375年—1450年||子清||[[河南]][[太康县|太康]]||[[宣德]]十年(1435年)||[[正统 (年号)|正统]]四年(1439年)||宣德十年七月以行在[[户部 (官署)|户部]] [[郎中]]升为[[户部右侍郎]]巡撫浙江上任;正统四年三月回理部事。
|[[王瀹]]|| 1375年—1450年||子清||[[河南]][[太康县|太康]]||[[宣德]]十年(1435年)||[[正统 (年号)|正统]]四年(1439年)||宣德十年七月以行在[[户部 (官署)|户部]] [[郎中]]升为[[户部右侍郎]]巡撫浙江上任;正统四年三月回理部事。
|-
|-
|[[王翱]]|| 1384年—1467年||九臯||[[北直隶]][[盐山县|山]]||正统四年(1439年)||正统四年(1439年)||正统四年四月以[[右僉都御史]]巡视两浙整理法,正统四年八月事畢回院。罷浙江巡撫官。
|[[王翱]]|| 1384年—1467年||九臯||[[北直隶]][[盐山县|山]]||正统四年(1439年)||正统四年(1439年)||正统四年四月以[[右僉都御史]]巡视两浙整理法,正统四年八月事畢回院。罷浙江巡撫官。
|-
|-
|[[焦宏]]|| 1370年—1449年||克明||[[河南]][[叶县]]||正统七年(1441年)||正统十年(1445年)||正统七年六月以户部右侍郎出镇整飭备倭,正统十年六月还朝,[[提督]] [[仓场]]。
|[[焦宏]]|| 1370年—1449年||克明||[[河南]][[叶县]]||正统七年(1441年)||正统十年(1445年)||正统七年六月以户部右侍郎出镇整飭备倭,正统十年六月还朝,[[提督]] [[仓场]]。
第40行: 第40行:
|[[张驥 (明朝)|张驥]]|| 1390年—1449年||仲德||[[陕西]][[安化]]||正统十三年(1445年)||正统十四年(1449年)||正统十三年十月以[[大理寺]] [[少卿]]任巡撫,安民备倭;正统十四年九月卒于任。
|[[张驥 (明朝)|张驥]]|| 1390年—1449年||仲德||[[陕西]][[安化]]||正统十三年(1445年)||正统十四年(1449年)||正统十三年十月以[[大理寺]] [[少卿]]任巡撫,安民备倭;正统十四年九月卒于任。
|-
|-
|[[陈詔]]|| 1392年—1451年||迁询||[[浙江]][[青田]]||[[正统 (年号)|正统]]十四年(1449年)||[[景泰]]元年(1450年)||正统十四年十月以[[都察院]] [[右僉都御史]]任镇守巡撫浙江等处,同[[都督]] [[同知]] [[陶瑾]]往[[处州]]撫捕寇盜;景泰元年四月事畢还京。
|[[陈詔]]|| 1392年—1451年||迁询||[[浙江]][[青田]]||[[正统 (年号)|正统]]十四年(1449年)||[[景泰(年号)|景泰]]元年(1450年)||正统十四年十月以[[都察院]] [[右僉都御史]]任镇守巡撫浙江等处,同[[都督]] [[同知]] [[陶瑾]]往[[处州]]撫捕寇盜;景泰元年四月事畢还京。
|-
|-
|[[轩輗]]|| 1382年—1464年||惟行||[[河南]][[鹿邑]]|| [[景泰]]元年(1550年)||[[景泰]]二年(1451年)||景泰元年五月自[[浙江]] [[按察使]]升右副都御史任巡撫,奉飭镇守;景泰二年四月敕命总督南京糧储。
|[[轩輗]]|| 1382年—1464年||惟行||[[河南]][[鹿邑]]|| [[景泰(年号)|景泰]]元年(1550年)||[[景泰(年号)|景泰]]二年(1451年)||景泰元年五月自[[浙江]] [[按察使]]升右副都御史任巡撫,奉飭镇守;景泰二年四月敕命总督南京糧储。
|-
|-
|[[孙原贞|孙瑀]]|| 1388年—1474年||原贞||[[江西]][[德兴]]|| 景泰二年(1451年)||景泰三年(1452年)||以字行,即孙原贞。景泰二年五月以兵部左侍郎任镇守巡撫;景泰三年十二月迁[[福建巡撫]]。
|[[孙原贞|孙瑀]]|| 1388年—1474年||原贞||[[江西]][[德兴]]|| 景泰二年(1451年)||景泰三年(1452年)||以字行,即孙原贞。景泰二年五月以兵部左侍郎任镇守巡撫;景泰三年十二月迁[[福建巡撫]]。
|-
|-
|[[洪英]]|| 1388年—1458年||实夫||[[福建]][[怀安]]||景泰四年(1453年)||景泰五年(1454年)||景泰四年正月自[[山东巡撫]]调任兼理法;景泰五年十月致仕。
|[[洪英]]|| 1388年—1458年||实夫||[[福建]][[怀安]]||景泰四年(1453年)||景泰五年(1454年)||景泰四年正月自[[山东巡撫]]调任兼理法;景泰五年十月致仕。
|-
|-
|[[刘广衡]]|| 1395年—1458年||克平||[[江西]][[万安]]||[[景泰]]五年(1453年)||[[景泰]]七年(1455年)||景泰五年十一月以[[都察院]] [[右副都御史]]调任;景泰七年二月征调还京。
|[[刘广衡]]|| 1395年—1458年||克平||[[江西]][[万安]]||[[景泰(年号)|景泰]]五年(1453年)||[[景泰(年号)|景泰]]七年(1455年)||景泰五年十一月以[[都察院]] [[右副都御史]]调任;景泰七年二月征调还京。
|-
|-
|[[曾翬]]|| 1410年—1491年||时升||[[江西]][[泰和]]||[[成化]]六年(1470年)||[[成化]]八年(1472年)||成化六年二月以[[刑部左侍郎]]巡视浙江;成化八年三月命调掌[[通政使司]]事。
|[[曾翬]]|| 1410年—1491年||时升||[[江西]][[泰和]]||[[成化]]六年(1470年)||[[成化]]八年(1472年)||成化六年二月以[[刑部左侍郎]]巡视浙江;成化八年三月命调掌[[通政使司]]事。
第54行: 第54行:
|[[刘敷]]|| 1421年—1502年||叔榮||[[江西]][[永新]]||[[成化]]八年(1472年)||[[成化]]十年(1474年)||成化八年九月以[[福建]] [[左布政使]]加[[右副都御史]]衔巡撫浙江,成化十年三月迁[[湖广巡撫]]。
|[[刘敷]]|| 1421年—1502年||叔榮||[[江西]][[永新]]||[[成化]]八年(1472年)||[[成化]]十年(1474年)||成化八年九月以[[福建]] [[左布政使]]加[[右副都御史]]衔巡撫浙江,成化十年三月迁[[湖广巡撫]]。
|-
|-
|[[彭韶]]|| 1430年—1495年||凤仪||[[福建]][[莆田]]||[[弘治]]元年(1488年)||[[弘治]]三年(1490年)||弘治元年五月命[[刑部右侍郎]]彭韶巡视浙江,七月再兼整理法;弘治三年四月回京,改吏部左侍郎。
|[[彭韶]]|| 1430年—1495年||凤仪||[[福建]][[莆田]]||[[弘治]]元年(1488年)||[[弘治]]三年(1490年)||弘治元年五月命[[刑部右侍郎]]彭韶巡视浙江,七月再兼整理法;弘治三年四月回京,改吏部左侍郎。
|-
|-
|[[张文昭]]||约 1438-1509年||应奎||[[山东]][[东昌府区|平山卫]]|| 弘治五年(1492年)||弘治五年(1492年)||弘治五年八月以[[都察院]][[右僉都御史]]巡视賑济;弘治五年九月丁母憂离任。
|[[张文昭]]||约 1438-1509年||应奎||[[山东]][[东昌府区|平山卫]]|| 弘治五年(1492年)||弘治五年(1492年)||弘治五年八月以[[都察院]][[右僉都御史]]巡视賑济;弘治五年九月丁母憂离任。
第62行: 第62行:
|[[王璟 (弘治进士)|王璟]]|| 1447年—1533年||廷采||[[山东]][[沂州]]|| [[弘治]]十六年(1503年)||[[弘治]]十七年(1504年)||弘治十六年九月以[[南京]] [[鸿臚寺卿]]升[[右僉都御史]]巡视;弘治十七年十一月事竣回京,迁[[保定巡撫]]。
|[[王璟 (弘治进士)|王璟]]|| 1447年—1533年||廷采||[[山东]][[沂州]]|| [[弘治]]十六年(1503年)||[[弘治]]十七年(1504年)||弘治十六年九月以[[南京]] [[鸿臚寺卿]]升[[右僉都御史]]巡视;弘治十七年十一月事竣回京,迁[[保定巡撫]]。
|-
|-
|[[张憲 (成化进士)|张憲]]|| 1446年—1511年||廷式||[[江西]][[德兴市|德兴]]||[[正德 (明朝)|正德]]元年(1506年)||[[正德 (明朝)|正德]]三年(1508年)||正德元年十一月[[工部侍郎]]兼[[僉都御史]]升[[右都御史]]巡视浙江、清理浙闽法;正德三年十二月回南京都察院掌院事。
|[[张憲 (成化进士)|张憲]]|| 1446年—1511年||廷式||[[江西]][[德兴市|德兴]]||[[正德 (明朝)|正德]]元年(1506年)||[[正德 (明朝)|正德]]三年(1508年)||正德元年十一月[[工部侍郎]]兼[[僉都御史]]升[[右都御史]]巡视浙江、清理浙闽法;正德三年十二月回南京都察院掌院事。
|-
|-
|[[陶琰]]|| 1484年—1538年||廷信||[[山西]][[绛州]]||正德七年(1512年)||正德九年(1514年)||正德七年七月自[[南京]] [[刑部右侍郎]]升[[都察院]] [[右都御史]]巡视浙江;正德九年冬十月迁[[漕运总督]]兼[[凤阳巡撫]]等处。
|[[陶琰]]|| 1484年—1538年||廷信||[[山西]][[绛州]]||正德七年(1512年)||正德九年(1514年)||正德七年七月自[[南京]] [[刑部右侍郎]]升[[都察院]] [[右都御史]]巡视浙江;正德九年冬十月迁[[漕运总督]]兼[[凤阳巡撫]]等处。
|-
|-
|[[蓝章]]||1453年-1525年||文繡||[[山东]][[即墨]]||正德九年(1514年)||正德十年(1515年)||正德九年十一月以[[南京]][[刑部右侍郎]]兼都察院左僉都御史巡视浙江;正德十年八月调迁清理两淮长蘆法。
|[[蓝章]]||1453年-1525年||文繡||[[山东]][[即墨]]||正德九年(1514年)||正德十年(1515年)||正德九年十一月以[[南京]][[刑部右侍郎]]兼都察院左僉都御史巡视浙江;正德十年八月调迁清理两淮长蘆法。
|-
|-
|[[王云凤]]|| 1465年—1516年||应詔||[[山西]][[和顺]]||正德十年(1515年)||正德十年(1515年)||正德十年八月以[[宣府巡撫]]、[[右僉都御史]]调任,清理两浙福建法;十二月以病乞修,隔月照准。
|[[王云凤]]|| 1465年—1516年||应詔||[[山西]][[和顺]]||正德十年(1515年)||正德十年(1515年)||正德十年八月以[[宣府巡撫]]、[[右僉都御史]]调任,清理两浙福建法;十二月以病乞修,隔月照准。
|-
|-
|[[陈天祥]]|| 1440年—1516年||元吉||[[南直隶]][[苏州府|苏州]] [[吴县]]||正德十一年(1516年)||正德十一年(1516年)||正德十一年春正月以[[右副都御史]]清理浙闽法,八月卒于任。
|[[陈天祥]]|| 1440年—1516年||元吉||[[南直隶]][[苏州府|苏州]] [[吴县]]||正德十一年(1516年)||正德十一年(1516年)||正德十一年春正月以[[右副都御史]]清理浙闽法,八月卒于任。
|-
|-
|[[赵鉴]]|| 1454年—1537年||克正||[[山东]][[寿光]]|| [[正德 (明朝)|正德]]十二年(1517年)||[[正德 (明朝)|正德]]十四年(1519年)||正德十二年正月以南京都察院右副都御史上任;正德十四年六月调任[[大理寺卿]]。
|[[赵鉴]]|| 1454年—1537年||克正||[[山东]][[寿光]]|| [[正德 (明朝)|正德]]十二年(1517年)||[[正德 (明朝)|正德]]十四年(1519年)||正德十二年正月以南京都察院右副都御史上任;正德十四年六月调任[[大理寺卿]]。
第91行: 第91行:
* 隆武二年,清军攻陷[[紹兴]]、[[金华]]、[[严州 (浙江)|严州]]、[[宁波]]、[[处州]]、[[温州]]等地。
* 隆武二年,清军攻陷[[紹兴]]、[[金华]]、[[严州 (浙江)|严州]]、[[宁波]]、[[处州]]、[[温州]]等地。
* 庚寅元年,[[朱以海|鲁王]]于[[浙东八府|浙东]]领导抗清,巡撫移驻[[台州]]。
* 庚寅元年,[[朱以海|鲁王]]于[[浙东八府|浙东]]领导抗清,巡撫移驻[[台州]]。
* 永二年,浙东抗清失利,[[台州]]淪丧,巡撫侨驻福建福清。
* 永二年,浙东抗清失利,[[台州]]淪丧,巡撫侨驻福建福清。
* 永四年随军主利退居闽浙沿海,浙江陆路遂失守。
* 永四年随军主利退居闽浙沿海,浙江陆路遂失守。


{| class="wikitable"
{| class="wikitable"
第121行: 第121行:
|[[谷中虚]]||1525年—1585年||子声||[[山东]][[海丰县 (古代)|海丰]]||隆庆二年(1568年)||隆庆四年(1570年)||隆庆二年七月以前[[陕西巡撫]]、加右副都御史衔派任隆庆四年八月回京代理[[兵部尚书]],调任[[湖广巡撫]]。
|[[谷中虚]]||1525年—1585年||子声||[[山东]][[海丰县 (古代)|海丰]]||隆庆二年(1568年)||隆庆四年(1570年)||隆庆二年七月以前[[陕西巡撫]]、加右副都御史衔派任隆庆四年八月回京代理[[兵部尚书]],调任[[湖广巡撫]]。
|-
|-
|[[邹应龙 (明朝)|邹应龙]]||1535年—1588年||云卿||[[甘肃]][[临洮府]] [[兰州]]||隆庆四年(1570年)||隆庆四年(1570年)||隆庆四年九月以总理江南屯都御史代理,十一月升[[工部右侍郎]]。
|[[邹应龙 (明朝)|邹应龙]]||1535年—1588年||云卿||[[甘肃]][[临洮府]] [[兰州]]||隆庆四年(1570年)||隆庆四年(1570年)||隆庆四年九月以总理江南屯都御史代理,十一月升[[工部右侍郎]]。
|-
|-
|[[熊汝达]]||1510年—1590年||德明||[[江西]][[进贤]]||隆庆四年(1570年)||隆庆五年(1571年)||隆庆四年十二月由[[广东巡撫]]、右副都御史代理,隆庆五年三月升[[南京]][[刑部右侍郎]]。
|[[熊汝达]]||1510年—1590年||德明||[[江西]][[进贤]]||隆庆四年(1570年)||隆庆五年(1571年)||隆庆四年十二月由[[广东巡撫]]、右副都御史代理,隆庆五年三月升[[南京]][[刑部右侍郎]]。
第131行: 第131行:
|[[张鹵]]||1523年—1598年||召和||[[河南]][[仪封县|仪封]]||隆庆六年(1572年)||隆庆六年(1572年)||隆庆六年八月以[[操江提督]]加右僉都御史衔调任,十月丁母憂离任。
|[[张鹵]]||1523年—1598年||召和||[[河南]][[仪封县|仪封]]||隆庆六年(1572年)||隆庆六年(1572年)||隆庆六年八月以[[操江提督]]加右僉都御史衔调任,十月丁母憂离任。
|-
|-
|[[方弘静]]||1517年—1611年||定之||[[南直隶]][[歙县]]||[[隆庆 (明朝)|隆庆]]六年(1572年)||[[万]]二年(1574年)||隆庆六年十一月自[[太僕寺卿]]加右副都御史衔升任;万二年二月迁[[鄖阳巡撫]]°
|[[方弘静]]||1517年—1611年||定之||[[南直隶]][[歙县]]||[[隆庆 (明朝)|隆庆]]六年(1572年)||[[万]]二年(1574年)||隆庆六年十一月自[[太僕寺卿]]加右副都御史衔升任;万二年二月迁[[鄖阳巡撫]]°
|-
|-
|[[谢鵬举]]||1509年—1601年||促南||[[湖广]][[蒲圻]]||万二年(1574年)||万四年(1576年)||万二年三月自[[浙江]][[左布政使]]加[[右副都御史]]衔任。万四年四月先升[[户部右侍郎]],后因与[[张居正]]不睦而致仕。
|[[谢鵬举]]||1509年—1601年||促南||[[湖广]][[蒲圻]]||万二年(1574年)||万四年(1576年)||万二年三月自[[浙江]][[左布政使]]加[[右副都御史]]衔任。万四年四月先升[[户部右侍郎]],后因与[[张居正]]不睦而致仕。
|-
|-
|[[徐栻]]||1519年—1581年||世寅||[[南直隶]][[常熟]]||万四年(1576年)||万六年(1578年)||万历四年五月由[[工部右侍郎]]兼右僉都御史改[[兵部右侍郎调任;万六年三月升[[刑部左侍郎]]。
|[[徐栻]]||1519年—1581年||世寅||[[南直隶]][[常熟]]||万四年(1576年)||万六年(1578年)||万历四年五月由[[工部右侍郎]]兼右僉都御史改[[兵部右侍郎调任;万六年三月升[[刑部左侍郎]]。
|-
|-
|[[李世达]]||1533年—1599年||子成||[[陕西]][[涇阳]]||万六年(1578年)||万八年(1580年)||万六年四月由原任[[总理]][[河道]][[提督]][[军务]]加[[都察院]][[右副都御史]]衔。万八年九月病卸。
|[[李世达]]||1533年—1599年||子成||[[陕西]][[涇阳]]||万六年(1578年)||万八年(1580年)||万六年四月由原任[[总理]][[河道]][[提督]][[军务]]加[[都察院]][[右副都御史]]衔。万八年九月病卸。
|-
|-
|[[吴善言]]|| 1537年—1602年||子远||[[北直隶]][[成安]]||万八年(1580年)||万十年(1582年)||万八年十月由[[山西]][[右参政]]加右僉都御史衔调任。万十年三月因[[杭州兵变]]军队鬧餉譁变,引咎辞职,致仕归乡。
|[[吴善言]]|| 1537年—1602年||子远||[[北直隶]][[成安]]||万八年(1580年)||万十年(1582年)||万八年十月由[[山西]][[右参政]]加右僉都御史衔调任。万十年三月因[[杭州兵变]]军队鬧餉譁变,引咎辞职,致仕归乡。
|-
|-
|[[张佳胤]]||1527年—1586年||肖甫||[[重庆]][[铜梁]]||万十年(1582年)||万十一年(1583年)||万十年四月以兵部侍郎调任;万十一年二月升[[兵部尚书]]。
|[[张佳胤]]||1527年—1586年||肖甫||[[重庆]][[铜梁]]||万十年(1582年)||万十一年(1583年)||万十年四月以兵部侍郎调任;万十一年二月升[[兵部尚书]]。
|-
|-
|[[蕭廩 (明朝)|蕭廩]]||1524年—1587年||可发||[[江西]][[万安县|万安]]||万十一年(1583年)||万十二年(1584年)||万历十一年閏二月由[[陕西巡撫]]、加升右副都御史衔调任;万十二年六月升南京[[工部侍郎]]。
|[[蕭廩 (明朝)|蕭廩]]||1524年—1587年||可发||[[江西]][[万安县|万安]]||万十一年(1583年)||万十二年(1584年)||万历十一年閏二月由[[陕西巡撫]]、加升右副都御史衔调任;万十二年六月升南京[[工部侍郎]]。
|-
|-
|[[温纯]]||1539年—1607年||希文||[[陕西]][[三原]]||万十二年(1584年)||万十五年(1587年)||由[[大理寺卿]]升[[兵部右侍郎]]兼右僉都御史派任;万十五年七月升[[户部侍郎]]。
|[[温纯]]||1539年—1607年||希文||[[陕西]][[三原]]||万十二年(1584年)||万十五年(1587年)||由[[大理寺卿]]升[[兵部右侍郎]]兼右僉都御史派任;万十五年七月升[[户部侍郎]]。
|-
|-
|[[滕伯轮]]||1526年—1589年||汝载||[[福建]][[建甌市|建宁]]||万十五年(1587年)||万十七年(1589年)||万十五年八月由[[操江]][[都御史]]调任;万十七年三月卒于任。
|[[滕伯轮]]||1526年—1589年||汝载||[[福建]][[建甌市|建宁]]||万十五年(1587年)||万十七年(1589年)||万十五年八月由[[操江]][[都御史]]调任;万十七年三月卒于任。
|-
|-
|[[傅孟春]]||1540年—1616年||仁泉||[[江西]][[高安]]||[[万]]十七年(1589年)||[[万]]十八年(1590年)||万十七年五月以[[右僉都御史]]衔原官调任;万历十八年九月以原官回京协理院事。
|[[傅孟春]]||1540年—1616年||仁泉||[[江西]][[高安]]||[[万]]十七年(1589年)||[[万]]十八年(1590年)||万十七年五月以[[右僉都御史]]衔原官调任;万历十八年九月以原官回京协理院事。
|-
|-
|[[常居敬]]||1546年—1600年||惟一||[[湖广]][[江夏]]||[[万]]十八年(1590年)||[[万]]二十一年(1593年)||万十八年十月由[[太僕寺卿]]升[[右副都御史]]巡撫浙江;万二十一年三月吏部题覆自陈巡撫调南京别衙门餘如故。
|[[常居敬]]||1546年—1600年||惟一||[[湖广]][[江夏]]||[[万]]十八年(1590年)||[[万]]二十一年(1593年)||万十八年十月由[[太僕寺卿]]升[[右副都御史]]巡撫浙江;万二十一年三月吏部题覆自陈巡撫调南京别衙门餘如故。
|-
|-
|[[王汝训]]||1551年—1610年||师古||[[山东]][[聊城]]||万二十一年(1593年)||万二十二年(1594年)||万二十一年四月由[[都察院]][[左僉都御史]]升[[右副都御史]]、巡撫浙江;二十二年十月因原任[[国子监]][[祭酒]][[范应期]]冤案,被免职赋閒。
|[[王汝训]]||1551年—1610年||师古||[[山东]][[聊城]]||万二十一年(1593年)||万二十二年(1594年)||万二十一年四月由[[都察院]][[左僉都御史]]升[[右副都御史]]、巡撫浙江;二十二年十月因原任[[国子监]][[祭酒]][[范应期]]冤案,被免职赋閒。
|-
|-
|[[刘元霖]]||1556年—1614年||元泽||[[北直隶]][[任丘]]||万二十二年(1594)||万三十年(1602年)||万二十二年十一月由太常寺少卿升右僉都御史任,万三十年十月升[[工部右侍郎]]。
|[[刘元霖]]||1556年—1614年||元泽||[[北直隶]][[任丘]]||万二十二年(1594)||万三十年(1602年)||万二十二年十一月由太常寺少卿升右僉都御史任,万三十年十月升[[工部右侍郎]]。
|-
|-
|[[尹应元]]||1551年—1625年||乾泰||[[湖广]][[汉川]]||万三十年(1602年)||万三十三年(1605年)||万历三十年十一月以在院[[右僉都御史]]任,万三十三年十二月告老致仕。
|[[尹应元]]||1551年—1625年||乾泰||[[湖广]][[汉川]]||万三十年(1602年)||万三十三年(1605年)||万历三十年十一月以在院[[右僉都御史]]任,万三十三年十二月告老致仕。
|-
|-
|[[甘士价]]||1545年—1608年||维藩||[[江西]][[信丰]]||万三十四年(1606年)||万三十六年(1608年)||万历三十四年正月由加右僉都御史衔[[凤阳巡撫]]调任;万三十六年六月升[[大理寺卿]],未至,寻卒于任。
|[[甘士价]]||1545年—1608年||维藩||[[江西]][[信丰]]||万三十四年(1606年)||万三十六年(1608年)||万历三十四年正月由加右僉都御史衔[[凤阳巡撫]]调任;万三十六年六月升[[大理寺卿]],未至,寻卒于任。
|-
|-
|[[王永光]]||1561年—1638年||有孚||[[河南]][[长垣]]||万三十六年(1608年)||万三十六年(1608年)||万三十六年七月以[[通政使司]][[右通政]]加右僉都御史衔代理,十二月卸任。
|[[王永光]]||1561年—1638年||有孚||[[河南]][[长垣]]||万三十六年(1608年)||万三十六年(1608年)||万三十六年七月以[[通政使司]][[右通政]]加右僉都御史衔代理,十二月卸任。
|-
|-
|[[高举 (明朝)|高举]]||1553年—1624年||鵬程||[[山东]][[淄川]]||万三十七年(1609年)||万四十一年(1613年)||万历三十七年正月由[[大理寺]][[右少卿]]加僉都御史升任;万四十二年十二月致仕归乡。
|[[高举 (明朝)|高举]]||1553年—1624年||鵬程||[[山东]][[淄川]]||万三十七年(1609年)||万四十一年(1613年)||万历三十七年正月由[[大理寺]][[右少卿]]加僉都御史升任;万四十二年十二月致仕归乡。
|-
|-
|[[刘一焜]]||1557年—1623年||元丙||[[江西]][[南昌]]||[[万]]四十二年(1614年)||[[万]]四十八年(1620年)||万历四十二年正月由[[太常寺]][[少卿]]升任;万四十八年六月以病告归致仕。
|[[刘一焜]]||1557年—1623年||元丙||[[江西]][[南昌]]||[[万]]四十二年(1614年)||[[万]]四十八年(1620年)||万历四十二年正月由[[太常寺]][[少卿]]升任;万四十八年六月以病告归致仕。
|-
|-
|[[苏茂相]]|| 1566年—1630年||弘家||[[福建]][[晉江]]||[[泰昌]]元年(1620年)||[[天启 (明朝)|天启]]二年(1622年)||泰昌元年七月以[[太僕寺卿]]、擢[[都御史]]任,天启二年十月迁[[户部侍郎]]。
|[[苏茂相]]|| 1566年—1630年||弘家||[[福建]][[晉江]]||[[泰昌]]元年(1620年)||[[天启 (明朝)|天启]]二年(1622年)||泰昌元年七月以[[太僕寺卿]]、擢[[都御史]]任,天启二年十月迁[[户部侍郎]]。
第183行: 第183行:
|[[陆完学]]||1570年—1642年||汝成||[[南直隶]][[常州府]] [[武进]]||崇祯二年(1629年)||崇祯四年(1631年)||号凤台。崇祯二年四月由[[福建]][[左布政使]]升任;崇祯五年正月陞任[[南京]][[兵部尚书]]、协理戎政。
|[[陆完学]]||1570年—1642年||汝成||[[南直隶]][[常州府]] [[武进]]||崇祯二年(1629年)||崇祯四年(1631年)||号凤台。崇祯二年四月由[[福建]][[左布政使]]升任;崇祯五年正月陞任[[南京]][[兵部尚书]]、协理戎政。
|-
|-
|[[罗汝元]]||1586年—1646年||懋先||[[江西]][[南昌]]||崇祯五年(1632年)||崇祯六年(1633年)||崇祯五年正月以[[通政使]]加僉都御史升任,崇祯六年七月因海寇[[刘香 (明朝)|刘香]]失机,弹劾罷归。后复起,擢升[[刑部]][[右侍郎]]。
|[[罗汝元]]||1586年—1646年||懋先||[[江西]][[南昌]]||崇祯五年(1632年)||崇祯六年(1633年)||崇祯五年正月以[[通政使]]加僉都御史升任,崇祯六年七月因海寇[[刘香 (明朝)|刘香]]失机,弹劾罷归。后复起,擢升[[刑部]][[右侍郎]]。
|-
|-
|[[喻思恂]]||1575年—1647年||醒拙||[[重庆]][[榮昌]]||崇祯六年(1633年)||崇祯十一年(1638年)||崇祯六年八月由[[太僕寺]]少卿陞任,崇祯十一年二月升[[南京]][[兵部尚书]]。
|[[喻思恂]]||1575年—1647年||醒拙||[[重庆]][[榮昌]]||崇祯六年(1633年)||崇祯十一年(1638年)||崇祯六年八月由[[太僕寺]]少卿陞任,崇祯十一年二月升[[南京]][[兵部尚书]]。
第191行: 第191行:
|[[董象恒]]||1574年—1648年||有仲||[[上海]][[华亭]]||崇祯十五年(1642年)||崇祯十六年(1643年)||崇祯十五年正月由[[福建]][[右参政]]清理屯盥升任,崇祯十六年十月以剿盜不力,誣劾下獄,崇祯十七年[[甲申之变]]后放归,寻卒。
|[[董象恒]]||1574年—1648年||有仲||[[上海]][[华亭]]||崇祯十五年(1642年)||崇祯十六年(1643年)||崇祯十五年正月由[[福建]][[右参政]]清理屯盥升任,崇祯十六年十月以剿盜不力,誣劾下獄,崇祯十七年[[甲申之变]]后放归,寻卒。
|-
|-
|[[鸣駿]]||1590年—1645年||启甸||[[福建]][[莆田]]||[[崇祯]]十六年(1643年)||[[义兴 (年号)|义兴]]元年(1644年)||崇祯十六年十一月由[[浙江]][[左布政使]]陞任,义兴元年六月因[[许都事件]]餘党丁汝璋、许嘉胤在[[义乌]]引发暴动,咎责撤职,调任督军。
|[[鸣駿]]||1590年—1645年||启甸||[[福建]][[莆田]]||[[崇祯]]十六年(1643年)||[[义兴 (年号)|义兴]]元年(1644年)||崇祯十六年十一月由[[浙江]][[左布政使]]陞任,义兴元年六月因[[许都事件]]餘党丁汝璋、许嘉胤在[[义乌]]引发暴动,咎责撤职,调任督军。
|-
|-
|[[张秉贞]]||1587年—1655年||元之||[[南直隶]][[桐城]]||[[义兴 (年号)|义兴]]元年(1644年)||[[弘光]]元年(1645年)||义兴元年七月加[[都御史]]衔任,弘光元年六月升[[兵部尚书]],閏六月随[[朱常淓|潞閔王]]降清,[[杭州]]失陷。
|[[张秉贞]]||1587年—1655年||元之||[[南直隶]][[桐城]]||[[义兴 (年号)|义兴]]元年(1644年)||[[弘光]]元年(1645年)||义兴元年七月加[[都御史]]衔任,弘光元年六月升[[兵部尚书]],閏六月随[[朱常淓|潞閔王]]降清,[[杭州]]失陷。
第203行: 第203行:
|[[钱肃乐]]||1606年-1648年||希声||[[浙江]][[宁波府]] [[鄞县]]|| [[监国 (鲁王)|庚寅]]元年(1646年)|| [[监国 (鲁王)|庚寅]]二年(1647年)||庚寅元年八月以前[[刑部]][[员外郎]],加户部侍郎派任,移驻[[台州]],镇守闽浙沿海同鲁王政权抗清;庚寅二年十月加[[东阁大学士]]升兵部尚书。
|[[钱肃乐]]||1606年-1648年||希声||[[浙江]][[宁波府]] [[鄞县]]|| [[监国 (鲁王)|庚寅]]元年(1646年)|| [[监国 (鲁王)|庚寅]]二年(1647年)||庚寅元年八月以前[[刑部]][[员外郎]],加户部侍郎派任,移驻[[台州]],镇守闽浙沿海同鲁王政权抗清;庚寅二年十月加[[东阁大学士]]升兵部尚书。
|-
|-
|[[黎元宽]]||1607年-1686年||左严||[[江西]][[南昌]]|| [[永 (南明)|永]]二年(1648年)||[[永 (南明)|永]]四年(1650年)||永二年二月以[[浙江]][[提学道]]升任;永四年冬因浙江抗清事挫,辞官归隐。
|[[黎元宽]]||1607年-1686年||左严||[[江西]][[南昌]]|| [[永 (南明)|永]]二年(1648年)||[[永 (南明)|永]]四年(1650年)||永二年二月以[[浙江]][[提学道]]升任;永四年冬因浙江抗清事挫,辞官归隐。
|-
|-


第236行: 第236行:
|[[蒋国柱]]||1619年—1668年||君砥||[[遼东]][[复州]]||[[康熙]]三年(1664年)||[[康熙]]七年(1668年)||隶汉军镶白旗。康熙三年七月原[[山东巡撫]]调任;康熙七年十二月卒于任。
|[[蒋国柱]]||1619年—1668年||君砥||[[遼东]][[复州]]||[[康熙]]三年(1664年)||[[康熙]]七年(1668年)||隶汉军镶白旗。康熙三年七月原[[山东巡撫]]调任;康熙七年十二月卒于任。
|-
|-
|[[范承謨]]||1624年—1676年||覲公||[[遼东]][[瀋阳]]||康熙八年(1669年)||康熙十一年(1672年)||[[范文程]]之子,隶汉军镶旗。康熙八年正月以[[内秘书院]]学士升任;康熙十一年十月陞为[[福建总督]]。
|[[范承謨]]||1624年—1676年||覲公||[[遼东]][[瀋阳]]||康熙八年(1669年)||康熙十一年(1672年)||[[范文程]]之子,隶汉军镶旗。康熙八年正月以[[内秘书院]]学士升任;康熙十一年十月陞为[[福建总督]]。
|-
|-
|[[袁懋功]]||1612年—1671年||九叙||[[顺天府]][[香河]]||康熙十年(1671年)||康熙十年(1671年)||康熙十年七月,因前巡撫范承謨患病、准其回京调理,将[[山东巡撫]]袁懋功调补,未到任而卒。后因浙江官员、百姓请留,遂留任。
|[[袁懋功]]||1612年—1671年||九叙||[[顺天府]][[香河]]||康熙十年(1671年)||康熙十年(1671年)||康熙十年七月,因前巡撫范承謨患病、准其回京调理,将[[山东巡撫]]袁懋功调补,未到任而卒。后因浙江官员、百姓请留,遂留任。
第244行: 第244行:
|[[达都]]||1624年—1682年||朝宗||[[满洲]][[正白旗]]||康熙十三年(1674年)||康熙十三年(1674年)||[[那木都鲁氏]]。康熙十三年十一月,由[[户部右侍郎]]转任浙江督餉兼巡撫,旋以不黯汉俗自请解职,仍任浙江督餉。
|[[达都]]||1624年—1682年||朝宗||[[满洲]][[正白旗]]||康熙十三年(1674年)||康熙十三年(1674年)||[[那木都鲁氏]]。康熙十三年十一月,由[[户部右侍郎]]转任浙江督餉兼巡撫,旋以不黯汉俗自请解职,仍任浙江督餉。
|-
|-
|[[陈秉直]]||1625年—1700年||廉成||[[遼东]][[兴京]]||康熙十四年(1675年)||康熙十八年(1679年)||本为满洲镶黄旗人,[[佳氏]]。康熙十四年正月以[[浙江]][[布政使]]陞任;康熙十八年八月被以察吏无能、贤否混淆,解任。
|[[陈秉直]]||1625年—1700年||廉成||[[遼东]][[兴京]]||康熙十四年(1675年)||康熙十八年(1679年)||本为满洲镶黄旗人,[[佳氏]]。康熙十四年正月以[[浙江]][[布政使]]陞任;康熙十八年八月被以察吏无能、贤否混淆,解任。
|-
|-
|[[李本晟]]||1619年—1682年||暘若||[[湖北]][[蘄春]]||康熙十八年(1679年)||康熙二十一年(1682年)||康熙十八年九月自[[大理寺卿]]陞任;康熙二十一年五月卒于任。
|[[李本晟]]||1619年—1682年||暘若||[[湖北]][[蘄春]]||康熙十八年(1679年)||康熙二十一年(1682年)||康熙十八年九月自[[大理寺卿]]陞任;康熙二十一年五月卒于任。
第260行: 第260行:
|[[线一信]]||约1641~1708年||叔义||[[遼东]][[宁远]]||康熙三十五年(1696年)||康熙三十六年(1697年)||康熙三十五年正月自[[安徽巡撫]]调任;三十六年十一月以居官甚劣、著革职处分。
|[[线一信]]||约1641~1708年||叔义||[[遼东]][[宁远]]||康熙三十五年(1696年)||康熙三十六年(1697年)||康熙三十五年正月自[[安徽巡撫]]调任;三十六年十一月以居官甚劣、著革职处分。
|-
|-
|[[张勄]]||1646年—1714年||敬止||[[奉天]][[遼阳]]||康熙三十六年(1697年)||康熙三十九年(1700年)||隶汉军正旗。康熙三十六年十二月由[[山东]][[布政使]]擢任;三十九年十月命以原品休致。
|[[张勄]]||1646年—1714年||敬止||[[奉天]][[遼阳]]||康熙三十六年(1697年)||康熙三十九年(1700年)||隶汉军正旗。康熙三十六年十二月由[[山东]][[布政使]]擢任;三十九年十月命以原品休致。
|-
|-
|[[张志]]||1648年—1714年||敬修||[[山东]][[昌邑]]||康熙三十九年(1701年)||康熙四十一年(1702年)||康熙三十七年正月自[[福建巡撫]]调任;四十一年正月迁[[江西巡撫]]。
|[[张志]]||1648年—1714年||敬修||[[山东]][[昌邑]]||康熙三十九年(1701年)||康熙四十一年(1702年)||康熙三十七年正月自[[福建巡撫]]调任;四十一年正月迁[[江西巡撫]]。
|-
|-
|[[赵申乔]]||1644年—1720年||松伍||[[江苏]][[常州府]][[武进]]||康熙四十一年(1702年)||康熙四十一年(1702年)||康熙四十一年二月以[[浙江]][[布政使]]陞任;十二月迁[[偏沅巡撫]]。
|[[赵申乔]]||1644年—1720年||松伍||[[江苏]][[常州府]][[武进]]||康熙四十一年(1702年)||康熙四十一年(1702年)||康熙四十一年二月以[[浙江]][[布政使]]陞任;十二月迁[[偏沅巡撫]]。
第270行: 第270行:
|[[王然]]||1649年—1710年||子可||[[顺天府]][[宛平]]||康熙四十五年(1706年)||康熙四十七年(1708年)||康熙四十五年二月由[[广西布政使]]升任;四十七年十二月以病乞休,致仕。
|[[王然]]||1649年—1710年||子可||[[顺天府]][[宛平]]||康熙四十五年(1706年)||康熙四十七年(1708年)||康熙四十五年二月由[[广西布政使]]升任;四十七年十二月以病乞休,致仕。
|-
|-
|[[秉中]]||1654年—1718年||惟一||[[奉天]][[海城]]||康熙四十八年(1709年)||康熙四十九年(1710年)||康熙四十八年正月[[内阁学士]]兼[[礼部侍郎]]调任;隔年八月迁[[福建巡撫]]。
|[[秉中]]||1654年—1718年||惟一||[[奉天]][[海城]]||康熙四十八年(1709年)||康熙四十九年(1710年)||康熙四十八年正月[[内阁学士]]兼[[礼部侍郎]]调任;隔年八月迁[[福建巡撫]]。
|-
|-
|[[王度昭]]||1651年—1724年||玉其||[[山东]][[诸城]]||康熙四十九年(1710年)||康熙五十三年(1714年)||康熙四十九年九月以[[户部右侍郎]]调任;五十三年十二月迁[[工部右侍郎]]。
|[[王度昭]]||1651年—1724年||玉其||[[山东]][[诸城]]||康熙四十九年(1710年)||康熙五十三年(1714年)||康熙四十九年九月以[[户部右侍郎]]调任;五十三年十二月迁[[工部右侍郎]]。
|-
|-
|[[徐元梦]]||1655年—1741年||善长||[[满洲]][[正旗]]||康熙五十四年(1715年)||康熙五十六年(1717年)||[[舒穆祿氏]]。康熙五十四正月由[[内阁学士]]兼[[礼部侍郎]]调任;康熙五十六年正月升为[[都察院]][[左都御史]]、兼管[[翰林院]][[掌院学士]]事。
|[[徐元梦]]||1655年—1741年||善长||[[满洲]][[正旗]]||康熙五十四年(1715年)||康熙五十六年(1717年)||[[舒穆祿氏]]。康熙五十四正月由[[内阁学士]]兼[[礼部侍郎]]调任;康熙五十六年正月升为[[都察院]][[左都御史]]、兼管[[翰林院]][[掌院学士]]事。
|-
|-
|[[朱軾]]||1665年—1736年||若瞻||[[江西]][[高安]]||康熙五十六年(1717年)||康熙五十九年(1720年)||康熙五十六年二月以[[通政使司]][[通政使]]任;五十九年十一月升为都察院[[左都御史]]。
|[[朱軾]]||1665年—1736年||若瞻||[[江西]][[高安]]||康熙五十六年(1717年)||康熙五十九年(1720年)||康熙五十六年二月以[[通政使司]][[通政使]]任;五十九年十一月升为都察院[[左都御史]]。
第284行: 第284行:
|[[李馥]]||1666年—1749年||汝嘉||[[福建]][[福清]]||[[康熙]]六十一年(1722年)||[[雍正]]二年(1724年)||康熙六十一年十一月由[[安徽]][[布政使]]陞任;雍正二年二月因与僚属不和,罷官归乡。
|[[李馥]]||1666年—1749年||汝嘉||[[福建]][[福清]]||[[康熙]]六十一年(1722年)||[[雍正]]二年(1724年)||康熙六十一年十一月由[[安徽]][[布政使]]陞任;雍正二年二月因与僚属不和,罷官归乡。
|-
|-
|[[叔琳]]||1672年—1756年||崑圃||[[顺天府]][[大兴]]||[[雍正]]二年(1724年)||[[雍正]]二年(1724年)||雍正二年三月以[[吏部左侍郎]]任,八月因徇庇乡绅[[陈世侃]]僕人争訟、其弟[[黄叔璥]]縱僕扰民、收受商人吴雨山賄賂诸事,被革职查办。
|[[叔琳]]||1672年—1756年||崑圃||[[顺天府]][[大兴]]||[[雍正]]二年(1724年)||[[雍正]]二年(1724年)||雍正二年三月以[[吏部左侍郎]]任,八月因徇庇乡绅[[陈世侃]]僕人争訟、其弟[[黄叔璥]]縱僕扰民、收受商人吴雨山賄賂诸事,被革职查办。
|-
|-
|[[佟吉图]]||约1660-1732年||瞻揆||[[满洲]][[正旗]]||雍正二年(1724年)||雍正二年(1724年)||[[佟佳氏]][[佟国维]]一族。雍正二年八月至九月,以[[浙江]][[布政使]]护理。
|[[佟吉图]]||约1660-1732年||瞻揆||[[满洲]][[正旗]]||雍正二年(1724年)||雍正二年(1724年)||[[佟佳氏]][[佟国维]]一族。雍正二年八月至九月,以[[浙江]][[布政使]]护理。
|-
|-
|[[石文焯]]||1668年—1735年||霞峯||[[奉天]][[广宁卫|广宁]]||雍正二年(1724年)||雍正二年(1724年)||隶汉军正白旗。雍正二年十月由[[河南巡撫]]调署,十一月迁[[陕西巡撫]]。
|[[石文焯]]||1668年—1735年||霞峯||[[奉天]][[广宁卫|广宁]]||雍正二年(1724年)||雍正二年(1724年)||隶汉军正白旗。雍正二年十月由[[河南巡撫]]调署,十一月迁[[陕西巡撫]]。
|-
|-
|[[法海 (清朝)|法海]]||1671年—1737年||吝||[[满洲]][[镶旗]]||雍正二年(1724年)||雍正三年(1725年)||[[佟佳氏]],[[佟国纲]]次子。雍正二年十二月以提督[[江苏]][[学政]]调任,雍正三年六月入京,命署[[兵部尚书]]。
|[[法海 (清朝)|法海]]||1671年—1737年||吝||[[满洲]][[镶旗]]||雍正二年(1724年)||雍正三年(1725年)||[[佟佳氏]],[[佟国纲]]次子。雍正二年十二月以提督[[江苏]][[学政]]调任,雍正三年六月入京,命署[[兵部尚书]]。
|-
|-
|[[甘国奎]]||约1670~1741年||惟弼||[[奉天]][[瀋阳]]||雍正三年(1725年)||雍正三年(1725年)||隶汉军正蓝旗,[[甘文焜]]之子。以[[浙江]][[按察使]]署理,八月交接巡撫,仍任按察使。
|[[甘国奎]]||约1670~1741年||惟弼||[[奉天]][[瀋阳]]||雍正三年(1725年)||雍正三年(1725年)||隶汉军正蓝旗,[[甘文焜]]之子。以[[浙江]][[按察使]]署理,八月交接巡撫,仍任按察使。
第296行: 第296行:
|[[福敏]]||1673年—1756年||龙翰||[[满洲]][[镶白旗]]||雍正三年(1725年)||雍正三年(1725年)||[[富察氏]]。八月以[[吏部右侍郎]]署理,十月升[[左都御史]]署[[湖广总督]]。
|[[福敏]]||1673年—1756年||龙翰||[[满洲]][[镶白旗]]||雍正三年(1725年)||雍正三年(1725年)||[[富察氏]]。八月以[[吏部右侍郎]]署理,十月升[[左都御史]]署[[湖广总督]]。
|-
|-
|[[李卫]]||1687年—1738年||又玠||[[江苏]][[铜山]]||雍正三年(1725年)||雍正七年(1729年)||雍正三年十一月自[[云南]][[布政使]]陞任浙江巡撫兼管务,五年十一月綬[[浙江总督]],兼管巡撫事务,雍正七年三月陞任[[兵部尚书]]。
|[[李卫]]||1687年—1738年||又玠||[[江苏]][[铜山]]||雍正三年(1725年)||雍正七年(1729年)||雍正三年十一月自[[云南]][[布政使]]陞任浙江巡撫兼管务,五年十一月綬[[浙江总督]],兼管巡撫事务,雍正七年三月陞任[[兵部尚书]]。
|-
|-
|[[蔡仕舢]]||1662年—1731年||詒霞||[[福建]][[南安]]||雍正七年(1729年)||雍正九年(1731年)||号藐邨。七年四月由[[浙江]][[观风整俗使]]署理,九年八月缘事降调,十月逝世。
|[[蔡仕舢]]||1662年—1731年||詒霞||[[福建]][[南安]]||雍正七年(1729年)||雍正九年(1731年)||号藐邨。七年四月由[[浙江]][[观风整俗使]]署理,九年八月缘事降调,十月逝世。
|-
|-
|[[王国 (消歧义)|王国]]||1675年—1735年||左吾||[[奉天]][[锦州]]||雍正九年(1731年)||雍正十年(1732年)||隶汉军镶红旗。由[[江苏巡撫]]兼署[[刑部右侍郎]]调署,十年七月改稽察京通各仓事务。
|[[王国 (消歧义)|王国]]||1675年—1735年||左吾||[[奉天]][[锦州]]||雍正九年(1731年)||雍正十年(1732年)||隶汉军镶红旗。由[[江苏巡撫]]兼署[[刑部右侍郎]]调署,十年七月改稽察京通各仓事务。
|-
|-
|[[程元章]]||1683年—1767年||冠文||[[河南]][[上蔡]]||[[雍正]]十年(1732年)||[[雍正]]十三年(1735年)||号坦齋。雍正十年八月以[[浙江总督]]、兼巡撫事务、管理政;雍正十三年十二月迁[[漕运总督]]。
|[[程元章]]||1683年—1767年||冠文||[[河南]][[上蔡]]||[[雍正]]十年(1732年)||[[雍正]]十三年(1735年)||号坦齋。雍正十年八月以[[浙江总督]]、兼巡撫事务、管理政;雍正十三年十二月迁[[漕运总督]]。
|-
|-
|}
|}
第314行: 第314行:
!width="60"|姓名||width="120"|生卒年||width="40"|字||width="80"|籍贯||width="180"|出任年||width="180"|卸任年||width="330"|备注
!width="60"|姓名||width="120"|生卒年||width="40"|字||width="80"|籍贯||width="180"|出任年||width="180"|卸任年||width="330"|备注
|-
|-
|[[嵇曾筠]]||1670年—1738年||松友||[[江苏]][[无锡]]||[[乾隆]]元年(1736年)||[[乾隆]]三年(1738年)||乾隆元年正月以总理[[浙江]][[海塘]]工程兼管两浙政,任浙江巡撫兼[[浙江总督]]加[[太子太傅]];三年兼理[[永定河]]务,八月卒于任。
|[[嵇曾筠]]||1670年—1738年||松友||[[江苏]][[无锡]]||[[乾隆]]元年(1736年)||[[乾隆]]三年(1738年)||乾隆元年正月以总理[[浙江]][[海塘]]工程兼管两浙政,任浙江巡撫兼[[浙江总督]]加[[太子太傅]];三年兼理[[永定河]]务,八月卒于任。
|-
|-
|[[卢焯]]||1693年—1767年||光植||[[奉天]][[盛京]]||乾隆三年(1738年)||乾隆六年(1741年)||隶[[汉军]][[镶旗]]。乾隆三年九月由[[福建巡撫]]调任浙江巡撫兼管[[政]],六年六月[[左都御史]][[刘吴龙]]弹劾其营私受賄,皆事实,遂革职、判刑充军。
|[[卢焯]]||1693年—1767年||光植||[[奉天]][[盛京]]||乾隆三年(1738年)||乾隆六年(1741年)||隶[[汉军]][[镶旗]]。乾隆三年九月由[[福建巡撫]]调任浙江巡撫兼管[[政]],六年六月[[左都御史]][[刘吴龙]]弹劾其营私受賄,皆事实,遂革职、判刑充军。
|-
|-
|[[德沛]]||1688年—1752年||济齋||[[满洲]][[镶蓝旗]]||乾隆六年(1741年)||乾隆六年(1741年)||[[爱新觉罗氏]],第八代[[郑亲王]]。乾隆六年六月中以[[闽浙总督]]兼任署理,十一月交卸。
|[[德沛]]||1688年—1752年||济齋||[[满洲]][[镶蓝旗]]||乾隆六年(1741年)||乾隆六年(1741年)||[[爱新觉罗氏]],第八代[[郑亲王]]。乾隆六年六月中以[[闽浙总督]]兼任署理,十一月交卸。
第324行: 第324行:
|[[顾琮]]||1685年—1754年||用方||[[满洲]][[镶黄旗]]||乾隆十二年(1747年)||乾隆十三年(1748年)||[[伊尔根觉罗氏]]。乾隆十二年十月由[[漕运总督]]调任;十三年二月迁[[河东河道总督]]。
|[[顾琮]]||1685年—1754年||用方||[[满洲]][[镶黄旗]]||乾隆十二年(1747年)||乾隆十三年(1748年)||[[伊尔根觉罗氏]]。乾隆十二年十月由[[漕运总督]]调任;十三年二月迁[[河东河道总督]]。
|-
|-
|[[爱必达]]||1711年—1771年||以仁||[[满洲]][[镶旗]]||乾隆十三年(1748年)||乾隆十三年(1748年)||[[鈕祜祿氏]]。三月由署理[[江苏]][[布政使]]陞任,随改[[贵州巡撫]]。
|[[爱必达]]||1711年—1771年||以仁||[[满洲]][[镶旗]]||乾隆十三年(1748年)||乾隆十三年(1748年)||[[鈕祜祿氏]]。三月由署理[[江苏]][[布政使]]陞任,随改[[贵州巡撫]]。
|-
|-
|[[方观承]]||1696年—1768年||宜田||[[安徽]][[桐城]]||乾隆十三年(1748年)||乾隆十四年(1749年)||乾隆十三年四月由[[直隶]][[布政使]]升巡撫加[[右副都御史]];乾隆十四年七月升[[直隶总督]]兼理[[河道]]。
|[[方观承]]||1696年—1768年||宜田||[[安徽]][[桐城]]||乾隆十三年(1748年)||乾隆十四年(1749年)||乾隆十三年四月由[[直隶]][[布政使]]升巡撫加[[右副都御史]];乾隆十四年七月升[[直隶总督]]兼理[[河道]]。
第330行: 第330行:
|[[永贵]]||1706年—1783年||心齋||[[满洲]][[正白旗]]||乾隆十四年(1749年)||乾隆十六年(1751年)||[[拜都氏]]。乾隆十四年八月由[[浙江]][[布政使]]陞任、兼署[[闽浙总督]];乾隆十六年閏十二月因属下[[温州]]賑灾不力,夺职,赴[[北路军]]董理糧餉。
|[[永贵]]||1706年—1783年||心齋||[[满洲]][[正白旗]]||乾隆十四年(1749年)||乾隆十六年(1751年)||[[拜都氏]]。乾隆十四年八月由[[浙江]][[布政使]]陞任、兼署[[闽浙总督]];乾隆十六年閏十二月因属下[[温州]]賑灾不力,夺职,赴[[北路军]]董理糧餉。
|-
|-
|[[雅尔哈善]]||1708年—1759年||蔚文||[[满洲]][[正红旗]]||乾隆十七年(1752年)||乾隆十九年(1754年)||[[觉罗氏]]。乾隆十七年正月自[[户部右侍郎]]调任,兼管两浙政;乾隆十九年五月陞任[[军机大臣]]、[[兵部右侍郎]]。
|[[雅尔哈善]]||1708年—1759年||蔚文||[[满洲]][[正红旗]]||乾隆十七年(1752年)||乾隆十九年(1754年)||[[觉罗氏]]。乾隆十七年正月自[[户部右侍郎]]调任,兼管两浙政;乾隆十九年五月陞任[[军机大臣]]、[[兵部右侍郎]]。
|-
|-
|[[鄂乐舜]]||1704年—1756年||鈍夫||[[满洲]][[镶蓝旗]]||乾隆十九年(1754年)||乾隆十九年(1754年)||[[西林觉罗氏]]。乾隆十九年六月自[[甘肃巡撫]]调任;十月迁[[安徽巡撫]]。
|[[鄂乐舜]]||1704年—1756年||鈍夫||[[满洲]][[镶蓝旗]]||乾隆十九年(1754年)||乾隆十九年(1754年)||[[西林觉罗氏]]。乾隆十九年六月自[[甘肃巡撫]]调任;十月迁[[安徽巡撫]]。
第336行: 第336行:
|[[周人驥]]||1695年—1763年||芷囊||[[天津道]][[天津]]||乾隆十九年(1754年)||乾隆二十一年(1756年)||十一月以[[浙江]][[布政使]]护理,隔年正月实授;乾隆二十一年二月改署理[[广东巡撫]]。
|[[周人驥]]||1695年—1763年||芷囊||[[天津道]][[天津]]||乾隆十九年(1754年)||乾隆二十一年(1756年)||十一月以[[浙江]][[布政使]]护理,隔年正月实授;乾隆二十一年二月改署理[[广东巡撫]]。
|-
|-
|[[杨廷璋]]||1689年—1772年||奉峨||[[奉天]][[开原]]||乾隆二十一年(1756年)||乾隆二十四年(1759年)||隶汉军镶旗。乾隆二十一年三月由[[湖南]][[布政使]]陞任;乾隆二十四年三月升[[闽浙总督]]。
|[[杨廷璋]]||1689年—1772年||奉峨||[[奉天]][[开原]]||乾隆二十一年(1756年)||乾隆二十四年(1759年)||隶汉军镶旗。乾隆二十一年三月由[[湖南]][[布政使]]陞任;乾隆二十四年三月升[[闽浙总督]]。
|-
|-
|[[明山]]||1711—1779年||岱云||[[满洲]][[正蓝旗]]||乾隆二十四年(1759年)||乾隆二十四年(1759年)||[[伊尔根觉罗氏]]。乾隆二十四年四月以[[浙江]][[布政使]]署理,五月擢[[江西巡撫]]。
|[[明山]]||1711—1779年||岱云||[[满洲]][[正蓝旗]]||乾隆二十四年(1759年)||乾隆二十四年(1759年)||[[伊尔根觉罗氏]]。乾隆二十四年四月以[[浙江]][[布政使]]署理,五月擢[[江西巡撫]]。
|-
|-
|[[庄有恭]]||1713年—1767年||容可||[[广东]][[广州府]][[番禺县|番禺]]||乾隆二十四年(1759年)||乾隆二十七年(1762年)||乾隆二十四年五月由[[湖北巡撫]]晉[[兵部侍郎]]、[[右副都御史]]调任浙江巡撫兼管两浙政;乾隆二十七年十月迁[[江苏巡撫]]。
|[[庄有恭]]||1713年—1767年||容可||[[广东]][[广州府]][[番禺县|番禺]]||乾隆二十四年(1759年)||乾隆二十七年(1762年)||乾隆二十四年五月由[[湖北巡撫]]晉[[兵部侍郎]]、[[右副都御史]]调任浙江巡撫兼管两浙政;乾隆二十七年十月迁[[江苏巡撫]]。
|-
|-
|[[熊学鵬]]||1703年—1779年||云亭||[[江西]][[南昌]]||乾隆二十七年(1762年)||乾隆三十三年(1768年)||乾隆二十七年十一月由[[广西巡撫]]调任浙江巡撫兼管两浙政、署理[[闽浙总督]];乾隆三十三年二月丁父憂离任。
|[[熊学鵬]]||1703年—1779年||云亭||[[江西]][[南昌]]||乾隆二十七年(1762年)||乾隆三十三年(1768年)||乾隆二十七年十一月由[[广西巡撫]]调任浙江巡撫兼管两浙政、署理[[闽浙总督]];乾隆三十三年二月丁父憂离任。
|-
|-
|[[永德]]||约1716—1784年||玉亭||[[满洲]][[正蓝旗]]||乾隆三十三年(1768年)||乾隆三十四年(1769年)||[[觉罗氏]]。三十三年三月以[[浙江]][[布政使]]陞任[[兵部侍郎]]兼[[都察院]][[右副都御史]]巡撫[[浙江]]兼管[[海防]]事务、[[两浙政]];乾隆三十四年十月迁[[江苏巡撫]]。
|[[永德]]||约1716—1784年||玉亭||[[满洲]][[正蓝旗]]||乾隆三十三年(1768年)||乾隆三十四年(1769年)||[[觉罗氏]]。三十三年三月以[[浙江]][[布政使]]陞任[[兵部侍郎]]兼[[都察院]][[右副都御史]]巡撫[[浙江]]兼管[[海防]]事务、[[两浙政]];乾隆三十四年十月迁[[江苏巡撫]]。
|-
|-
|[[熊学鵬]]||1703年—1779年||云亭||[[江西]][[南昌]]||乾隆三十四年(1769年)||乾隆三十五年(1770年)||乾隆三十四年十一月复任兼署北新关印务,乾隆三十五年十一月丁母憂离任。
|[[熊学鵬]]||1703年—1779年||云亭||[[江西]][[南昌]]||乾隆三十四年(1769年)||乾隆三十五年(1770年)||乾隆三十四年十一月复任兼署北新关印务,乾隆三十五年十一月丁母憂离任。
第352行: 第352行:
|[[熊学鵬]]||1703年—1779年||云亭||[[江西]][[南昌]]||乾隆三十七年(1772年)||乾隆三十八年(1773年)||乾隆三十七年七月回任署理,乾隆三十八年正月复迁[[广西巡撫]]。由布政使[[王亶望]]护理交接。
|[[熊学鵬]]||1703年—1779年||云亭||[[江西]][[南昌]]||乾隆三十七年(1772年)||乾隆三十八年(1773年)||乾隆三十七年七月回任署理,乾隆三十八年正月复迁[[广西巡撫]]。由布政使[[王亶望]]护理交接。
|-
|-
|[[三宝 (乾隆繙译)|三宝]]||1718年—1784年||文敬||[[满洲]][[正红旗]]||乾隆三十八年(1773年)||乾隆四十二年(1777年)||[[伊尔根觉罗氏]]。乾隆三十八年二月由[[山西巡撫]]调任,加[[兵部侍郎]]、[[右副都御史]]衔兼管[[两浙政]];乾隆四十二年五月擢任[[湖广总督]]。
|[[三宝 (乾隆繙译)|三宝]]||1718年—1784年||文敬||[[满洲]][[正红旗]]||乾隆三十八年(1773年)||乾隆四十二年(1777年)||[[伊尔根觉罗氏]]。乾隆三十八年二月由[[山西巡撫]]调任,加[[兵部侍郎]]、[[右副都御史]]衔兼管[[两浙政]];乾隆四十二年五月擢任[[湖广总督]]。
|-
|-
|[[王亶望]]||1730年—1781年||诞凤||[[山西]][[临汾]]||乾隆四十二年(1777年)||乾隆四十五年(1780年)||乾隆四十二年六月以[[甘肃]][[布政使]],加[[兵部侍郎]]、[[右副都御史]]衔兼管[[两浙政]]擢任;四十五年三月因[[甘肃冒賑案]]逮治下獄,明年判刑斬首。
|[[王亶望]]||1730年—1781年||诞凤||[[山西]][[临汾]]||乾隆四十二年(1777年)||乾隆四十五年(1780年)||乾隆四十二年六月以[[甘肃]][[布政使]],加[[兵部侍郎]]、[[右副都御史]]衔兼管[[两浙政]]擢任;四十五年三月因[[甘肃冒賑案]]逮治下獄,明年判刑斬首。
|-
|-
|[[李质穎]]||1708年—1794年||公质||[[热河道|热河]][[承德市|承德]]||乾隆四十五年(1780年)||乾隆四十五年(1780年)||乾隆四十五年四月由[[广东巡撫]]、[[兵部侍郎]]加[[右副都御史]]衔调任,十二月升署理[[闽浙总督]]加[[奉宸苑卿]]衔。
|[[李质穎]]||1708年—1794年||公质||[[热河道|热河]][[承德市|承德]]||乾隆四十五年(1780年)||乾隆四十五年(1780年)||乾隆四十五年四月由[[广东巡撫]]、[[兵部侍郎]]加[[右副都御史]]衔调任,十二月升署理[[闽浙总督]]加[[奉宸苑卿]]衔。
第362行: 第362行:
|[[陈辉祖]]||1733年—1783年||孝蘊||[[湖南]][[祁阳]]||乾隆四十六年(1781年)||乾隆四十七年(1782年)||乾隆四十六年四月由[[江南河道总督]]调任[[闽浙总督]]兼管浙江巡撫;乾隆四十七年九月因侵吞去年奉命所查抄[[王亶望]]的家产,事发革职下獄,原判[[斬监候]],后因在任内被弹劾多有缺失,隔年二月被[[赐自尽]]。
|[[陈辉祖]]||1733年—1783年||孝蘊||[[湖南]][[祁阳]]||乾隆四十六年(1781年)||乾隆四十七年(1782年)||乾隆四十六年四月由[[江南河道总督]]调任[[闽浙总督]]兼管浙江巡撫;乾隆四十七年九月因侵吞去年奉命所查抄[[王亶望]]的家产,事发革职下獄,原判[[斬监候]],后因在任内被弹劾多有缺失,隔年二月被[[赐自尽]]。
|-
|-
|[[福崧]]||1747年—1793年||岳甫||[[满洲]][[正旗]]||乾隆四十七年(1782年)||乾隆五十一年(1786年)||[[乌雅氏]]。乾隆四十七年十月自[[甘肃]][[布政使]]加[[兵部侍郎]]、[[右副都御史]]衔兼管[[两浙政]]陞任;乾隆五十一年三月加二等侍卫、调署[[山西巡撫]]。
|[[福崧]]||1747年—1793年||岳甫||[[满洲]][[正旗]]||乾隆四十七年(1782年)||乾隆五十一年(1786年)||[[乌雅氏]]。乾隆四十七年十月自[[甘肃]][[布政使]]加[[兵部侍郎]]、[[右副都御史]]衔兼管[[两浙政]]陞任;乾隆五十一年三月加二等侍卫、调署[[山西巡撫]]。
|-
|-
|[[伊齡阿]]||1736年—1795年||精一||[[满洲]][[镶旗]]||乾隆五十一年(1786年)||乾隆五十一年(1786年)||[[佟佳氏]]。乾隆五十一年四月自[[工部右侍郎]]、管理[[钱法事务]]调任浙江巡撫加[[兵部侍郎]]、[[右副都御史]]衔兼管[[两浙政]];八月回京任[[总管内务府大臣]]上行走兼管[[崇文门监督]]。
|[[伊齡阿]]||1736年—1795年||精一||[[满洲]][[镶旗]]||乾隆五十一年(1786年)||乾隆五十一年(1786年)||[[佟佳氏]]。乾隆五十一年四月自[[工部右侍郎]]、管理[[钱法事务]]调任浙江巡撫加[[兵部侍郎]]、[[右副都御史]]衔兼管[[两浙政]];八月回京任[[总管内务府大臣]]上行走兼管[[崇文门监督]]。
|-
|-
|[[琅玕]]||1744年—1802年||恪勤||[[满洲]][[正蓝旗]]||乾隆五十一年(1786年)||乾隆五十五年(1790年)||[[觉罗氏]]。九月自[[刑部右侍郎]]调任,加[[兵部侍郎]]、[[右副都御史]]衔;乾隆五十五年七月加头等侍卫,调署[[杭州织造]]。
|[[琅玕]]||1744年—1802年||恪勤||[[满洲]][[正蓝旗]]||乾隆五十一年(1786年)||乾隆五十五年(1790年)||[[觉罗氏]]。九月自[[刑部右侍郎]]调任,加[[兵部侍郎]]、[[右副都御史]]衔;乾隆五十五年七月加头等侍卫,调署[[杭州织造]]。
第372行: 第372行:
|[[海宁 (消歧义)|海宁]]||1739年—1790年||勤毅||[[满洲]][[正蓝旗]]||乾隆五十五年(1790年)||乾隆五十五年(1790年)||[[伊尔根觉罗氏]],前巡撫明山之子。八月中旬自[[山西巡撫]]加[[兵部侍郎]]、[[右副都御史]]衔调任,兼管[[杭州织造]]、南新关和北新鈔关和印务。十月卒于任。
|[[海宁 (消歧义)|海宁]]||1739年—1790年||勤毅||[[满洲]][[正蓝旗]]||乾隆五十五年(1790年)||乾隆五十五年(1790年)||[[伊尔根觉罗氏]],前巡撫明山之子。八月中旬自[[山西巡撫]]加[[兵部侍郎]]、[[右副都御史]]衔调任,兼管[[杭州织造]]、南新关和北新鈔关和印务。十月卒于任。
|-
|-
|[[福崧]]||1747年—1793年||岳甫||[[满洲]][[正旗]]||乾隆五十五年(1790年)||乾隆五十七年(1792年)||乾隆五十五年十一月以[[两江总督]]兼管;乾隆五十七年十二月因[[两浙政]]亏损,为和坤等人攻訐,遂逮致京师审议,中途饮鴆自尽。
|[[福崧]]||1747年—1793年||岳甫||[[满洲]][[正旗]]||乾隆五十五年(1790年)||乾隆五十七年(1792年)||乾隆五十五年十一月以[[两江总督]]兼管;乾隆五十七年十二月因[[两浙政]]亏损,为和坤等人攻訐,遂逮致京师审议,中途饮鴆自尽。
|-
|-
|[[觉罗长麟|长麟]]||1748年—1811年||牧菴||[[满州]][[正蓝旗]]||乾隆五十八年(1793年)||乾隆五十八年(1793年)||(民)[[觉罗氏]]。乾隆五十八年正月由[[山西巡撫]]调任,八月升[[两广总督]]加[[太子少保]]衔。
|[[觉罗长麟|长麟]]||1748年—1811年||牧菴||[[满州]][[正蓝旗]]||乾隆五十八年(1793年)||乾隆五十八年(1793年)||(民)[[觉罗氏]]。乾隆五十八年正月由[[山西巡撫]]调任,八月升[[两广总督]]加[[太子少保]]衔。
|-
|-
|[[吉庆]]||1753年—1802年||星源||[[满洲]][[正白旗]]||[[乾隆]]五十八年(1793年)||[[嘉庆]]元年(1796年)||[[觉罗氏]](红带子宗室),多罗武功郡王。乾隆五十八年九月由[[山东巡撫]]调任浙江巡撫、督理南新关稅务、兼管[[杭州织造]]、署理[[两浙政]];嘉庆元年六月升[[两广总督]]兼理[[广东巡撫]]。
|[[吉庆]]||1753年—1802年||星源||[[满洲]][[正白旗]]||[[乾隆]]五十八年(1793年)||[[嘉庆]]元年(1796年)||[[觉罗氏]](红带子宗室),多罗武功郡王。乾隆五十八年九月由[[山东巡撫]]调任浙江巡撫、督理南新关稅务、兼管[[杭州织造]]、署理[[两浙政]];嘉庆元年六月升[[两广总督]]兼理[[广东巡撫]]。
|-
|-
|[[玉德]]||1737年—1808年||达齋||[[满洲]][[正红旗]]||[[嘉庆]]元年(1796年)||[[嘉庆]]四年(1799年)||[[瓜尔佳氏]]。嘉庆元年七月[[山东巡撫]]兼署[[河东河道总督]]调任,加[[兵部侍郎]]、[[右副都御史]]衔,管理北新鈔关和南新关,二年再兼管[[杭州织造]];嘉庆四年五月入京朝覲,十月陞任[[闽浙总督]]。
|[[玉德]]||1737年—1808年||达齋||[[满洲]][[正红旗]]||[[嘉庆]]元年(1796年)||[[嘉庆]]四年(1799年)||[[瓜尔佳氏]]。嘉庆元年七月[[山东巡撫]]兼署[[河东河道总督]]调任,加[[兵部侍郎]]、[[右副都御史]]衔,管理北新鈔关和南新关,二年再兼管[[杭州织造]];嘉庆四年五月入京朝覲,十月陞任[[闽浙总督]]。
第382行: 第382行:
|[[谢启昆]]||1737年—1802年||蘊山||[[江西]][[南康]]||嘉庆四年(1799年)||嘉庆四年(1799年)||嘉庆四年六月以[[浙江]][[布政使]]护理,八月加[[兵部侍郎]]、[[右副都御史]]衔升任[[广西巡撫]]。
|[[谢启昆]]||1737年—1802年||蘊山||[[江西]][[南康]]||嘉庆四年(1799年)||嘉庆四年(1799年)||嘉庆四年六月以[[浙江]][[布政使]]护理,八月加[[兵部侍郎]]、[[右副都御史]]衔升任[[广西巡撫]]。
|-
|-
|[[书麟]]||1730年—1801年||紱齋||[[满洲]][[镶旗]]||嘉庆四年(1799年)||嘉庆四年(1799年)||[[高佳氏]]。嘉庆四年八月以[[闽浙总督]],加授[[太子少保]]、[[协办大学士]]护理,十月迁[[云贵总督]]、加升[[太子太保]]。
|[[书麟]]||1730年—1801年||紱齋||[[满洲]][[镶旗]]||嘉庆四年(1799年)||嘉庆四年(1799年)||[[高佳氏]]。嘉庆四年八月以[[闽浙总督]],加授[[太子少保]]、[[协办大学士]]护理,十月迁[[云贵总督]]、加升[[太子太保]]。
|-
|-
|[[阮元]]||1764年—1849年||伯元||[[江苏]][[仪征]]||嘉庆四年(1799年)||嘉庆十年(1805年)||嘉庆四年十一月以[[户部左侍郎]]署理,隔年正月实授,加[[兵部侍郎]]、[[右副都御史]]衔,管理北新鈔关兼署[[两浙政]];嘉庆十年閏六月丁父憂。
|[[阮元]]||1764年—1849年||伯元||[[江苏]][[仪征]]||嘉庆四年(1799年)||嘉庆十年(1805年)||嘉庆四年十一月以[[户部左侍郎]]署理,隔年正月实授,加[[兵部侍郎]]、[[右副都御史]]衔,管理北新鈔关兼署[[两浙政]];嘉庆十年閏六月丁父憂。
|-
|-
|[[清安泰]]||约1746—1809年||平阶||[[满洲]][[镶旗]]||嘉庆十年(1805年)||嘉庆十二年(1807年)||[[费莫氏]]。嘉庆十年七月由[[江西巡撫]]调任,加[[兵部侍郎]]、[[右副都御史]]衔,兼署[[两浙政]]、[[杭州织造]];嘉庆十二年十二月迁[[河南巡撫]]。
|[[清安泰]]||约1746—1809年||平阶||[[满洲]][[镶旗]]||嘉庆十年(1805年)||嘉庆十二年(1807年)||[[费莫氏]]。嘉庆十年七月由[[江西巡撫]]调任,加[[兵部侍郎]]、[[右副都御史]]衔,兼署[[两浙政]]、[[杭州织造]];嘉庆十二年十二月迁[[河南巡撫]]。
|-
|-
|[[阮元]]||1764年—1849年||伯元||[[江苏]][[仪征]]||嘉庆十三年(1808年)||嘉庆十四年(1809年)||嘉庆十三年正月以[[兵部右侍郎]]、署理[[河南巡撫]]兼理[[河道]]回任;嘉庆十四年八月回京任[[文穎馆]]行走、[[国史馆]][[编修]]。
|[[阮元]]||1764年—1849年||伯元||[[江苏]][[仪征]]||嘉庆十三年(1808年)||嘉庆十四年(1809年)||嘉庆十三年正月以[[兵部右侍郎]]、署理[[河南巡撫]]兼理[[河道]]回任;嘉庆十四年八月回京任[[文穎馆]]行走、[[国史馆]][[编修]]。
第394行: 第394行:
|[[蒋攸銛]]||1766年—1830年||穎芳||[[奉天]][[遼阳]]||嘉庆十四年(1809年)||嘉庆十五年(1810年)||隶汉军镶红旗。嘉庆十四年十一月由[[江苏巡撫]]加[[右副都御史]]衔调任、督理南新关稅务,嘉庆十五年九月迁[[江南河道总督]]。
|[[蒋攸銛]]||1766年—1830年||穎芳||[[奉天]][[遼阳]]||嘉庆十四年(1809年)||嘉庆十五年(1810年)||隶汉军镶红旗。嘉庆十四年十一月由[[江苏巡撫]]加[[右副都御史]]衔调任、督理南新关稅务,嘉庆十五年九月迁[[江南河道总督]]。
|-
|-
|[[庆保]]||1759年—1833年||佑之||[[满洲]][[镶旗]]||嘉庆十五年(1810年)||嘉庆十五年(1810年)||[[章佳氏]]。嘉庆十五年十月以[[江苏]][[布政使]]护理,十一月卸任。
|[[庆保]]||1759年—1833年||佑之||[[满洲]][[镶旗]]||嘉庆十五年(1810年)||嘉庆十五年(1810年)||[[章佳氏]]。嘉庆十五年十月以[[江苏]][[布政使]]护理,十一月卸任。
|-
|-
|[[同兴]]||1755年—1827年||景卿||[[满洲]][[镶旗]]||嘉庆十五年(1810年)||嘉庆十五年(1810年)||[[鈕祜祿氏]]。嘉庆十五年十一月由[[湖北巡撫]]调任,未上任,旋调[[贵州巡撫]]。
|[[同兴]]||1755年—1827年||景卿||[[满洲]][[镶旗]]||嘉庆十五年(1810年)||嘉庆十五年(1810年)||[[鈕祜祿氏]]。嘉庆十五年十一月由[[湖北巡撫]]调任,未上任,旋调[[贵州巡撫]]。
|-
|-
|[[蒋攸銛]]||1766年—1830年||穎芳||[[奉天]][[遼阳]]||嘉庆十五年(1810年)||嘉庆十六年(1811年)||嘉庆十五年十一月回任,赏戴花翎兼署[[两浙政]]、管理北新鈔关;嘉庆十六年九月升[[两广总督]]。
|[[蒋攸銛]]||1766年—1830年||穎芳||[[奉天]][[遼阳]]||嘉庆十五年(1810年)||嘉庆十六年(1811年)||嘉庆十五年十一月回任,赏戴花翎兼署[[两浙政]]、管理北新鈔关;嘉庆十六年九月升[[两广总督]]。
|-
|-
|[[铁保]]||1752年—1824年||冶亭||[[满洲]][[正旗]]||嘉庆十六年(1811年)||嘉庆十六年(1811年)||[[鄂氏]]。嘉庆十六年十月由[[副都统]]衔[[喀什噶尔参赞大臣]]调任,未上任,旋调[[吏部左侍郎]]。
|[[铁保]]||1752年—1824年||冶亭||[[满洲]][[正旗]]||嘉庆十六年(1811年)||嘉庆十六年(1811年)||[[鄂氏]]。嘉庆十六年十月由[[副都统]]衔[[喀什噶尔参赞大臣]]调任,未上任,旋调[[吏部左侍郎]]。
|-
|-
|[[高杞]]||1748年—1826年||孟蟾||[[满洲]][[镶旗]]||嘉庆十六年(1811年)||嘉庆十八年(1813年)||[[高佳氏]]。嘉庆十六年十月由[[直隶]][[热河道]][[道台]]升任;嘉庆十八年三月迁[[刑部左侍郎]]兼[[总管内务府大臣]]。
|[[高杞]]||1748年—1826年||孟蟾||[[满洲]][[镶旗]]||嘉庆十六年(1811年)||嘉庆十八年(1813年)||[[高佳氏]]。嘉庆十六年十月由[[直隶]][[热河道]][[道台]]升任;嘉庆十八年三月迁[[刑部左侍郎]]兼[[总管内务府大臣]]。
|-
|-
|[[方受疇]]||1754年—1822年||次耕||[[安徽]][[桐城]]||嘉庆十八年(1813年)||嘉庆十八年(1813年)||嘉庆十八年四月由[[直隶]][[布政使]]加[[兵部侍郎]]、[[右副都御史]]衔升任,七月迁[[河南巡撫]]兼理[[河道]]。
|[[方受疇]]||1754年—1822年||次耕||[[安徽]][[桐城]]||嘉庆十八年(1813年)||嘉庆十八年(1813年)||嘉庆十八年四月由[[直隶]][[布政使]]加[[兵部侍郎]]、[[右副都御史]]衔升任,七月迁[[河南巡撫]]兼理[[河道]]。
第412行: 第412行:
|[[陈預]]||1765年—1823年||立凡||[[顺天府]][[宛平]]||嘉庆十九年(1814年)||嘉庆十九年(1814年)||嘉庆十九年五月由[[福建巡撫]]调任,七月加兵部侍郎、右副都御史衔迁[[山东巡撫]]。
|[[陈預]]||1765年—1823年||立凡||[[顺天府]][[宛平]]||嘉庆十九年(1814年)||嘉庆十九年(1814年)||嘉庆十九年五月由[[福建巡撫]]调任,七月加兵部侍郎、右副都御史衔迁[[山东巡撫]]。
|-
|-
|[[颜检]]||1757年—1833年||惺甫||[[广东]][[连平]]||嘉庆十九年(1814年)||嘉庆二十年(1815年)||嘉庆十九年八月以[[山东]] [[运使]]升任,嘉庆二十年十二月坐正犯由賄囑誣认,褫职。
|[[颜检]]||1757年—1833年||惺甫||[[广东]][[连平]]||嘉庆十九年(1814年)||嘉庆二十年(1815年)||嘉庆十九年八月以[[山东]] [[运使]]升任,嘉庆二十年十二月坐正犯由賄囑誣认,褫职。
|-
|-
|[[孙玉庭]]||1752年—1834年||寄圃||[[山东]][[济宁]]||嘉庆二十一年(1816年)||嘉庆二十一年(1816年)||嘉庆二十ㄧ年正月由[[云南巡撫]]调任,五月旋升[[湖广总督]]。
|[[孙玉庭]]||1752年—1834年||寄圃||[[山东]][[济宁]]||嘉庆二十一年(1816年)||嘉庆二十一年(1816年)||嘉庆二十ㄧ年正月由[[云南巡撫]]调任,五月旋升[[湖广总督]]。
第424行: 第424行:
|[[陈若霖]]||1759年—1832年||宗覲||[[福建]][[闽县]]||[[嘉庆]]二十四年(1819年)||[[嘉庆]]二十五年(1820年)||嘉庆二十四年四月由[[河南巡撫]]加兵部侍郎、右副都御史衔调任;嘉庆二十五年十二月升[[湖广总督]]加[[兵部尚书]]、[[都察院]][[右都御史]]衔。
|[[陈若霖]]||1759年—1832年||宗覲||[[福建]][[闽县]]||[[嘉庆]]二十四年(1819年)||[[嘉庆]]二十五年(1820年)||嘉庆二十四年四月由[[河南巡撫]]加兵部侍郎、右副都御史衔调任;嘉庆二十五年十二月升[[湖广总督]]加[[兵部尚书]]、[[都察院]][[右都御史]]衔。
|-
|-
|[[帅承瀛]]||1766年—1841年||仙舟||[[湖北]][[梅]]||[[道光]]元年(1821年)||[[道光]]四年(1824年)||道光元年正月由[[刑部左侍郎]]加[[兵部侍郎]]、[[右副都御史]]衔调任;道光四年九月以丁父艱,且目疾久不愈,致仕。
|[[帅承瀛]]||1766年—1841年||仙舟||[[湖北]][[梅]]||[[道光]]元年(1821年)||[[道光]]四年(1824年)||道光元年正月由[[刑部左侍郎]]加[[兵部侍郎]]、[[右副都御史]]衔调任;道光四年九月以丁父艱,且目疾久不愈,致仕。
|-
|-
|[[鸣杰]]||1768年—1841年||冠英||[[安徽]][[合肥]]||道光四年(1824年)||道光五年(1825年)||道光四年十月以[[浙江]][[布政使]]护理,道光五年正月升授署理巡撫加[[兵部侍郎]]、[[右副都御史]]衔,后于三月致仕。
|[[鸣杰]]||1768年—1841年||冠英||[[安徽]][[合肥]]||道光四年(1824年)||道光五年(1825年)||道光四年十月以[[浙江]][[布政使]]护理,道光五年正月升授署理巡撫加[[兵部侍郎]]、[[右副都御史]]衔,后于三月致仕。
|-
|-
|[[程含章]]||1762年—1832年||象坤||[[云南]][[景东]]||道光五年(1825年)||道光六年(1826年)||道光五年四月由[[仓场侍郎]]调任;道光六年十月迁[[山东巡撫]]。
|[[程含章]]||1762年—1832年||象坤||[[云南]][[景东]]||道光五年(1825年)||道光六年(1826年)||道光五年四月由[[仓场侍郎]]调任;道光六年十月迁[[山东巡撫]]。
|-
|-
|[[刘彬士]]||1770年—1838年||辅文||[[湖北]][[陂]]||道光六年(1826年)||道光十年(1830年)||道光六年十一月由[[刑部右侍郎]]、搜检大臣调署,八年实授;道光十年十月迁任[[太僕寺卿]]。
|[[刘彬士]]||1770年—1838年||辅文||[[湖北]][[陂]]||道光六年(1826年)||道光十年(1830年)||道光六年十一月由[[刑部右侍郎]]、搜检大臣调署,八年实授;道光十年十月迁任[[太僕寺卿]]。
|-
|-
|[[富呢揚阿]]||1788年—1845年||海颿||[[满洲]][[镶红旗]]||道光十年(1830年)||道光十四年(1834年)||[[富察氏]]。道光十年十一月由[[盛京]][[工部侍郎]]兼[[奉天府尹]]调任;道光十四年十一月)再授[[盛京]][[工部侍郎]],兼管[[顺天府尹]]事,十五年任[[盛京]][[刑部侍郎]],寻迁[[科布多参赞大臣]]加[[副都统衔]]。
|[[富呢揚阿]]||1788年—1845年||海颿||[[满洲]][[镶红旗]]||道光十年(1830年)||道光十四年(1834年)||[[富察氏]]。道光十年十一月由[[盛京]][[工部侍郎]]兼[[奉天府尹]]调任;道光十四年十一月)再授[[盛京]][[工部侍郎]],兼管[[顺天府尹]]事,十五年任[[盛京]][[刑部侍郎]],寻迁[[科布多参赞大臣]]加[[副都统衔]]。
|-
|-
|[[乌尔恭額]]||1789年—1841年||敬齋||[[满洲]][[镶旗]]||[[道光]]十四年(1834年)||[[道光]]二十年(1840年)||[[富察氏]]。道光十四年十二月由[[盛京]][[工部侍郎]]兼[[奉天府府尹]]、盛京牛马稅监督,署理[[镶红旗]][[汉军]][[都统]]调任;道光二十年六月因[[鴉片战争]][[第一次定海之战]]战败,[[定海]]失陷一事获罪夺职,发往军台效力贖罪。
|[[乌尔恭額]]||1789年—1841年||敬齋||[[满洲]][[镶旗]]||[[道光]]十四年(1834年)||[[道光]]二十年(1840年)||[[富察氏]]。道光十四年十二月由[[盛京]][[工部侍郎]]兼[[奉天府府尹]]、盛京牛马稅监督,署理[[镶红旗]][[汉军]][[都统]]调任;道光二十年六月因[[鴉片战争]][[第一次定海之战]]战败,[[定海]]失陷一事获罪夺职,发往军台效力贖罪。
|-
|-
|}
|}
第514行: 第514行:
|[[崧骏]]||1832年—1893年||振青||[[满州]][[八旗|镶蓝旗]] ||光緒十四年 (1888年)||光緒十九年(1893年)||[[瓜尔佳氏]]。光緒十四年十一月由[[江苏巡撫]]调任;十八年二月至八月入京覲见,由布政使刘树棠代理;光緒十九年十一月卒于任。
|[[崧骏]]||1832年—1893年||振青||[[满州]][[八旗|镶蓝旗]] ||光緒十四年 (1888年)||光緒十九年(1893年)||[[瓜尔佳氏]]。光緒十四年十一月由[[江苏巡撫]]调任;十八年二月至八月入京覲见,由布政使刘树棠代理;光緒十九年十一月卒于任。
|-
|-
|[[刘树棠]]||1831年—1904年||景韩||[[云南]][[保山]] ||光绪十九年(1893年)||光绪二十年(1894年)||光绪十九年十二月以[[浙江]][[布政使]]护理巡撫兼管政;光緒二十年四月交接巡撫,回任原职。
|[[刘树棠]]||1831年—1904年||景韩||[[云南]][[保山]] ||光绪十九年(1893年)||光绪二十年(1894年)||光绪十九年十二月以[[浙江]][[布政使]]护理巡撫兼管政;光緒二十年四月交接巡撫,回任原职。
|-
|-
|[[廖寿丰]]||1836年—1901年||穀士||[[上海]][[嘉定区|嘉定]] ||光绪二十年(1894年)||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又字研田,号闇齋。光绪二十年五月以[[河南]][[布政使]]升任;光绪二十四年十二月引疾致仕回乡。
|[[廖寿丰]]||1836年—1901年||穀士||[[上海]][[嘉定区|嘉定]] ||光绪二十年(1894年)||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又字研田,号闇齋。光绪二十年五月以[[河南]][[布政使]]升任;光绪二十四年十二月引疾致仕回乡。
第532行: 第532行:
|[[聶緝槼]]||1855年—1911年||仲芳||[[湖南]][[衡山]] ||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曾国藩女婿。光绪二十九年九月由[[安徽巡撫]]调任;光绪三十一年九月因浙江铜元舞弊案,以罪撤职。
|[[聶緝槼]]||1855年—1911年||仲芳||[[湖南]][[衡山]] ||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曾国藩女婿。光绪二十九年九月由[[安徽巡撫]]调任;光绪三十一年九月因浙江铜元舞弊案,以罪撤职。
|-
|-
|[[瑞兴]]||1839年—1918年||诗轩||[[满州]][[八旗|正旗]]||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乌雅氏]]。以[[杭州将军]]兼署浙江巡撫;光绪三十一年十一月交接巡撫一职。
|[[瑞兴]]||1839年—1918年||诗轩||[[满州]][[八旗|正旗]]||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乌雅氏]]。以[[杭州将军]]兼署浙江巡撫;光绪三十一年十一月交接巡撫一职。
|-
|-
|[[张曾敭]]||1852年—1920年||润生||[[河北]][[南皮]] ||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光绪三十三年(1907年)||光绪三十一年十二月由[[山西巡撫]]调任;光绪三十三年七月迁[[江苏巡抚]]。
|[[张曾敭]]||1852年—1920年||润生||[[河北]][[南皮]] ||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光绪三十三年(1907年)||光绪三十一年十二月由[[山西巡撫]]调任;光绪三十三年七月迁[[江苏巡抚]]。
第538行: 第538行:
|[[冯汝騤]]||1863年—1911年||星岩||[[河南]][[祥符]] ||光绪三十三年(1907年)||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光绪三十三年八月由[[陕西]][[布政使]]陞任,光绪三十四年二月迁[[江西巡撫]]。
|[[冯汝騤]]||1863年—1911年||星岩||[[河南]][[祥符]] ||光绪三十三年(1907年)||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光绪三十三年八月由[[陕西]][[布政使]]陞任,光绪三十四年二月迁[[江西巡撫]]。
|-
|-
|[[信勤]]||1869年—1927年||怀民||[[满洲]][[镶旗]]||光緒三十四年(1908年)||光緒三十四年(1908年)||[[鈕祜祿氏]]。光緒三十四年三月以浙江布政使护理巡撫,四月寻陞[[督办墾务大臣]]兼署[[綏远城将军]]。
|[[信勤]]||1869年—1927年||怀民||[[满洲]][[镶旗]]||光緒三十四年(1908年)||光緒三十四年(1908年)||[[鈕祜祿氏]]。光緒三十四年三月以浙江布政使护理巡撫,四月寻陞[[督办墾务大臣]]兼署[[綏远城将军]]。
|-
|-
|[[柯逢时]]||1845年—1912年||懋修||[[湖北]][[大冶]] ||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三月以督办[[土药统稅大臣]]兼任,未到任,居[[武昌]]。
|[[柯逢时]]||1845年—1912年||懋修||[[湖北]][[大冶]] ||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三月以督办[[土药统稅大臣]]兼任,未到任,居[[武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