汲黯:修订间差异

求闻百科,共笔求闻
添加的内容 删除的内容
→‎top:​noteTA|ja|jpn|-{|}-跳过, replaced: 諫 → 谏
(撤销繁简转换)
标签回退
第1行: 第1行:
'''汲黯'''({{bd|?||前108年||catIdx=J}}),字'''长孺''',[[西汉]][[濮阳]](今濮阳西南)人,西汉名臣。[[汉景帝]]汲黯为[[太子洗马]](太子家宦,太子出入时为先导),[[汉武帝]]任[[中大夫]];因常规武帝,武帝不耐,调为[[东海郡]][[太守]],为[[主爵都尉]],是汉代著名的直之臣。
'''汲黯'''({{bd|?||前108年||catIdx=J}}),字'''长孺''',[[西汉]][[濮阳]](今濮阳西南)人,西汉名臣。[[汉景帝]]汲黯为[[太子洗马]](太子家宦,太子出入时为先导),[[汉武帝]]任[[中大夫]];因常规武帝,武帝不耐,调为[[东海郡]][[太守]],为[[主爵都尉]],是汉代著名的直之臣。


== 生平 ==
== 生平 ==
第22行: 第22行:


=== 愚直之臣 ===
=== 愚直之臣 ===
当初汲黯任主爵都尉,享受[[九卿]]待遇时,公孙弘、张汤不过还是一般小吏而已。等到公孙弘、张汤日渐显贵,和汲黯官位相当时,汲黯又责难他们。不久,公孙弘升为丞相,封为平津侯;张汤官至御史大夫;昔日汲黯手下的郡丞、书史也都和汲黯同级了,有的被重用,地位甚至还超过了他。汲黯心窄性躁,不可能没有一点怨言,朝见皇帝时,他走上前说道:“陛下使用群臣就像堆柴垛一样,后来的堆在上面。”(“陛下用群臣,如积薪耳,后来者居上。”)是“[[后来居上]]”的典故。皇帝沉默不语。一会儿汲黯退了下去,皇帝说:“一个人确实不可以没有学识,看汲黯这番话,他的愚直越来越严重了。”当丞相公孙弘生活简樸,每餐只有一道肉食,卻将俸祿分給儒士门客。汲黯向皇帝批评说:“公孙弘居于[[三公]],俸祿非常丰厚,但是卻使用粗布做成的被子,根本就是騙人。”这也是“[[公孙布被]]”的典故由来。
当初汲黯任主爵都尉,享受[[九卿]]待遇时,公孙弘、张汤不过还是一般小吏而已。等到公孙弘、张汤日渐显贵,和汲黯官位相当时,汲黯又责难他们。不久,公孙弘升为丞相,封为平津侯;张汤官至御史大夫;昔日汲黯手下的郡丞、书史也都和汲黯同级了,有的被重用,地位甚至还超过了他。汲黯心窄性躁,不可能没有一点怨言,朝见皇帝时,他走上前说道:“陛下使用群臣就像堆柴垛一样,后来的堆在上面。”(“陛下用群臣,如积薪耳,后来者居上。”)是“[[后来居上]]”的典故。皇帝沉默不语。一会儿汲黯退了下去,皇帝说:“一个人确实不可以没有学识,看汲黯这番话,他的愚直越来越严重了。”当丞相公孙弘生活简樸,每餐只有一道肉食,卻将俸祿分給儒士门客。汲黯向皇帝批评說:「公孙弘居于[[三公]],俸祿非常丰厚,但是卻使用粗布做成的被子,根本就是騙人。」這也是“[[公孙布被]]”的典故由来。


时隔不久,[[匈奴]][[浑邪王]]率部众降汉,朝廷征发两万车辆前去接运。官府无钱,便向百姓借马。有的人把马藏起来,马无法凑齐。皇帝大怒,要杀[[长安]][[县令]]。汲黯说:“长安县令没有罪,只要杀了我,百姓就肯献出马匹了。况且匈奴将领背叛他们的君主来投降汉朝,朝廷可以慢慢地让沿途各县准备车马把他们顺序接运过来,何至于让全国骚扰不安,使我国人疲于奔命地去侍奉那些匈奴的降兵降将呢!”皇帝沉默无言。及待浑邪王率部到来,商人因与匈奴人做买卖,被判处死罪的有五百多人。汲黯请得被接见的机会,在[[未央宫]]的高门殿见到了皇帝,他说:“匈奴攻打我们设在往来要路上的关塞,断绝和亲的友好关系,我国发兵征讨他们,战死疆场与负伤的人数不胜数,而且耗费了数以百亿计的巨资。臣愚蠢,以为陛下抓获[[匈奴人]],会把他们都作为奴婢赏给从军而死的家属,并将掳获的财物也就便送给他们,以此告谢天下人付出的辛劳,满足百姓的心愿。这一点现在即使做不到,浑邪王率领几万部众前来归降,也不该倾尽[[官家]]府库的财物赏赐他们,征调老实本分的百姓去伺候他们,把他们捧得如同宠儿一般。无知的百姓哪懂得让匈奴人购买长安城中的货物,就会被死抠法律条文的执法官视为将财物非法走私出关而判罪呢?陛下纵然不能缴获匈奴的物资来慰劳天下人,又要用苛严的法令杀戳五百多位无知的老百姓,这就是所谓‘保护树叶而损害树枝’的做法,我私下认为陛下此举是不可取的。”皇帝沉默,不予赞同,而后说:“我很久没听到汲黯的话了,今日他又一次信口胡说了。”事后数月,汲黯因犯小法被判罪,适逢皇帝[[大赦]],他仅遭[[罷黜]]。于是汲黯[[隐居]]于田园。
时隔不久,[[匈奴]][[浑邪王]]率部众降汉,朝廷征发两万车辆前去接运。官府无钱,便向百姓借马。有的人把马藏起来,马无法凑齐。皇帝大怒,要杀[[长安]][[县令]]。汲黯说:“长安县令没有罪,只要杀了我,百姓就肯献出马匹了。况且匈奴将领背叛他们的君主来投降汉朝,朝廷可以慢慢地让沿途各县准备车马把他们顺序接运过来,何至于让全国骚扰不安,使我国人疲于奔命地去侍奉那些匈奴的降兵降将呢!”皇帝沉默无言。及待浑邪王率部到来,商人因与匈奴人做买卖,被判处死罪的有五百多人。汲黯请得被接见的机会,在[[未央宫]]的高门殿见到了皇帝,他说:“匈奴攻打我们设在往来要路上的关塞,断绝和亲的友好关系,我国发兵征讨他们,战死疆场与负伤的人数不胜数,而且耗费了数以百亿计的巨资。臣愚蠢,以为陛下抓获[[匈奴人]],会把他们都作为奴婢赏给从军而死的家属,并将掳获的财物也就便送给他们,以此告谢天下人付出的辛劳,满足百姓的心愿。这一点现在即使做不到,浑邪王率领几万部众前来归降,也不该倾尽[[官家]]府库的财物赏赐他们,征调老实本分的百姓去伺候他们,把他们捧得如同宠儿一般。无知的百姓哪懂得让匈奴人购买长安城中的货物,就会被死抠法律条文的执法官视为将财物非法走私出关而判罪呢?陛下纵然不能缴获匈奴的物资来慰劳天下人,又要用苛严的法令杀戳五百多位无知的老百姓,这就是所谓‘保护树叶而损害树枝’的做法,我私下认为陛下此举是不可取的。”皇帝沉默,不予赞同,而后说:“我很久没听到汲黯的话了,今日他又一次信口胡说了。”事后数月,汲黯因犯小法被判罪,适逢皇帝[[大赦]],他仅遭[[罷黜]]。于是汲黯[[隐居]]于田园。


=== 晚年与身后 ===
=== 晚年与身后 ===
过了几年,遇上国家改铸[[五铢钱]],老百姓很多人私铸[[钱币]],[[楚]]地尤其严重。皇帝认为淮阳郡是通往楚地的交通要道,就征召汲黯任他为[[淮阳]][[太守]]。汲黯拜伏于地辞谢圣旨,不肯接印,皇帝屡下诏令强迫给他,他才领命。皇帝下诏召见汲黯,汲黯哭着对皇帝说:“我自以为死后尸骨将被弃置沟壑,再也见不到陛下了,想不到陛下又收纳任用我。我就像狗、马常常生病的,体力难以胜任太守之职的烦劳。我希望当[[中郎]],出入宫禁之门,为您纠正过失,补救缺漏。这就是我的愿望。”皇帝说:“你看不上淮阳太守这个职位吗?我已召你回来了啊。只因淮阳地方官民关系紧张,我只好借助你的名之重,请你躺在床上去治理。”<ref>资治通鉴:上以为淮阳,楚地之郊,乃召拜汲黯为淮阳太守。黯伏谢不受印,诏数强予,然后奉诏。黯为上泣曰:“臣自以为填沟壑,不复见陛下,不意陛下复收用之。臣常有狗马病,力不能任郡事。臣愿为中郎,出入禁闼,补过拾遗,臣之愿也。”上曰:“君薄淮阳邪?吾今召君矣。顾淮阳吏民不相得,吾徒得君之重,卧而治之。”</ref>
过了几年,遇上国家改铸[[五铢钱]],老百姓很多人私铸[[钱币]],[[楚]]地尤其严重。皇帝认为淮阳郡是通往楚地的交通要道,就征召汲黯任他为[[淮阳]][[太守]]。汲黯拜伏于地辞谢圣旨,不肯接印,皇帝屡下诏令强迫给他,他才领命。皇帝下诏召见汲黯,汲黯哭着对皇帝说:“我自以为死后尸骨将被弃置沟壑,再也见不到陛下了,想不到陛下又收纳任用我。我就像狗、马常常生病的,体力难以胜任太守之职的烦劳。我希望当[[中郎]],出入宫禁之门,为您纠正过失,补救缺漏。这就是我的愿望。”皇帝说:“你看不上淮阳太守这个职位吗?我已召你回来了啊。只因淮阳地方官民关系紧张,我只好借助你的名之重,请你躺在床上去治理。”<ref>资治通鉴:上以为淮阳,楚地之郊,乃召拜汲黯为淮阳太守。黯伏谢不受印,诏数强予,然后奉诏。黯为上泣曰:“臣自以为填沟壑,不复见陛下,不意陛下复收用之。臣常有狗马病,力不能任郡事。臣愿为中郎,出入禁闼,补过拾遗,臣之愿也。”上曰:“君薄淮阳邪?吾今召君矣。顾淮阳吏民不相得,吾徒得君之重,卧而治之。”</ref>


汲黯向皇帝告别后,又去探望[[大行令]][[李息]],他说:“我被弃置于外郡,不能参与朝廷的议政了。可是,[[御史大夫]][[张汤]]他的智巧足以阻挠他人的批评,奸诈足以文饰自己的过失,他专用机巧谄媚之语,强辩挑剔之词,不肯常常正正地替天下人说话,而一心去迎合主上的心思。皇帝不想要的,他就顺其心意诋毁;皇帝想要的,他就跟着夸赞。他喜欢无事生非,搬弄法令条文,在朝中他深怀奸诈以逢迎皇帝的旨意,在朝外挟制为害社会的官吏来加强自己的威势。您位居九卿,若不及早向皇帝进言,您和他都会被诛杀的。”李息害怕张汤,始终不敢向皇帝进谏。汲黯治理郡务,一如往昔作风,淮阳郡政治清明起来。后来,张汤果然身败名裂。皇帝得知汲黯当初对李息说的那番话后,判李息有罪,诏令汲黯享受[[诸侯国|诸侯]][[相国|相]]的俸禄待遇,依旧掌管淮阳郡。七年后汲黯逝世。<ref>资治通鉴:黯既辞行,过大行李息曰:“黯弃逐居郡,不得与朝廷议矣。御史大夫汤,智足以拒谏,诈足以饰非,务巧佞之语,辩数之辞,非肯正为天下言,专阿主意。主意所不欲,因而毁之;主意所欲,因而誉之。好兴事,舞文法,内怀诈以御主心,外挟贼吏以为威重。公列九卿,不早言之,公与之俱受其戮矣。”息畏汤,终不敢言;及汤败,上抵息罪。使黯以诸侯相秩居淮阳,十岁而卒。</ref>
汲黯向皇帝告别后,又去探望[[大行令]][[李息]],他说:“我被弃置于外郡,不能参与朝廷的议政了。可是,[[御史大夫]][[张汤]]他的智巧足以阻挠他人的批评,奸诈足以文饰自己的过失,他专用机巧谄媚之语,强辩挑剔之词,不肯常常正正地替天下人说话,而一心去迎合主上的心思。皇帝不想要的,他就顺其心意诋毁;皇帝想要的,他就跟着夸赞。他喜欢无事生非,搬弄法令条文,在朝中他深怀奸诈以逢迎皇帝的旨意,在朝外挟制为害社会的官吏来加强自己的威势。您位居九卿,若不及早向皇帝进言,您和他都会被诛杀的。”李息害怕张汤,始终不敢向皇帝进谏。汲黯治理郡务,一如往昔作风,淮阳郡政治清明起来。后来,张汤果然身败名裂。皇帝得知汲黯当初对李息说的那番话后,判李息有罪,诏令汲黯享受[[诸侯国|诸侯]][[相国|相]]的俸禄待遇,依旧掌管淮阳郡。七年后汲黯逝世。<ref>资治通鉴:黯既辞行,过大行李息曰:“黯弃逐居郡,不得与朝廷议矣。御史大夫汤,智足以拒谏,诈足以饰非,务巧佞之语,辩数之辞,非肯正为天下言,专阿主意。主意所不欲,因而毁之;主意所欲,因而誉之。好兴事,舞文法,内怀诈以御主心,外挟贼吏以为威重。公列九卿,不早言之,公与之俱受其戮矣。”息畏汤,终不敢言;及汤败,上抵息罪。使黯以诸侯相秩居淮阳,十岁而卒。</re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