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宁府:修订间差异

求闻百科,共笔求闻
添加的内容 删除的内容
(机器人:自动去除排序字(按拼音排序))
(noteTA跳过, replaced: 江蘇 → 江苏, 連結 → 链接, 國 → 国, 興 → 兴, 楊 → 杨, 區 → 区 (3), 後 → 后, 進 → 进, 吳 → 吴, 陳 → 陈, 劃 → 划 (3))
第3行: 第3行:
|conventional_long_name = 江宁府
|conventional_long_name = 江宁府
|common_name = 江宁府
|common_name = 江宁府
|subdivision = [[清朝行政區劃|府]]
|subdivision = [[清朝行政区划|府]]
|nation = {{QIN}}
|nation = {{QIN}}
|year_start = 1645年
|year_start = 1645年
第26行: 第26行:
|today = [[南京市]]
|today = [[南京市]]
}}
}}
[[File:The Southern Tang Dynasty map of Nanjing.jpg|缩略图|明朝[[沂 (正德士)|陈沂]]所著《金陵古今图考》中南唐江宁府图]]
[[File:The Southern Tang Dynasty map of Nanjing.jpg|缩略图|明朝[[沂 (正德士)|陈沂]]所著《金陵古今图考》中南唐江宁府图]]
[[File:乾隆初年江宁府城图.jpg|缩略图|[[清朝]][[乾隆]]初年江宁府城图(清版画)]]
[[File:乾隆初年江宁府城图.jpg|缩略图|[[清朝]][[乾隆]]初年江宁府城图(清版画)]]
'''江宁府'''是[[中国古代]]设立的一个[[府 (行政区划)|府]],在今[[江苏省]]境内。[[治所]]在[[上元县]]、[[江宁县]]。[[南唐]]时置,[[元朝]]时改为[[集庆路]],[[明朝]]改称[[应天府 (明朝)|南京应天府]],[[清朝]][[顺治]]二年(1645),[[清军]]攻陷南京,更名为江宁府。[[辛亥革命]]后,改为[[南京府]]。
'''江宁府'''是[[中国古代]]设立的一个[[府 (行政区划)|府]],在今[[江苏省]]境内。[[治所]]在[[上元县]]、[[江宁县]]。[[南唐]]时置,[[元朝]]时改为[[集庆路]],[[明朝]]改称[[应天府 (明朝)|南京应天府]],[[清朝]][[顺治]]二年(1645),[[清军]]攻陷南京,更名为江宁府。[[辛亥革命]]后,改为[[南京府]]。
第32行: 第32行:


== 历史 ==
== 历史 ==
[[五代十国]][[楊吳]]有[[金陵府]],[[南唐]](937年—975年)在[[金陵]]建都,称江宁府,并修建了[[金陵城|城邑]]。
[[五代十国]][[杨吴]]有[[金陵府]],[[南唐]](937年—975年)在[[金陵]]建都,称江宁府,并修建了[[金陵城|城邑]]。


[[宋朝]]时,此地置[[升州 (唐朝)|昇州]]。[[天禧 (北宋)|天禧]]二年(1018年)二月丁卯,[[宋真宗]]加封儿子赵祯([[宋仁宗]])为昇王。因赵祯身为真宗唯一的儿子,兼有[[储君]]和未来皇帝的身份。次日,昇州即做为升王名义上的[[封地]],升为建康军、江宁府。江宁府的建立,开创了皇子封地建府的先例,打破了唐朝以来,仅首都、陪都建府的惯例,亦是此后“[[潜藩升府]]”制度的雏形<ref>{{Cite journal|quotes =
[[宋朝]]时,此地置[[升州 (唐朝)|昇州]]。[[天禧 (北宋)|天禧]]二年(1018年)二月丁卯,[[宋真宗]]加封儿子赵祯([[宋仁宗]])为昇王。因赵祯身为真宗唯一的儿子,兼有[[储君]]和未来皇帝的身份。次日,昇州即做为升王名义上的[[封地]],升为建康军、江宁府。江宁府的建立,开创了皇子封地建府的先例,打破了唐朝以来,仅首都、陪都建府的惯例,亦是此后“[[潜藩升府]]”制度的雏形<ref>{{Cite journal|quotes =
第63行: 第63行:
|laydate =
|laydate =
|quote = 二 宋朝府的演变……显然,此新置府的标准与唐、五代相同。天禧二年(1018)二月丁卯(3日),加封子赵祯(即宋仁宗)为昇王(《宋史》卷8《真宗纪》)。第二天(4日),又下诏:建昇州为建康军江宁府(今南京),云:“'''眷予宗藩,实惟元嗣'''。……此举为皇子封地建府开创了先例。从此,建府不再局限于首都和陪都。
|quote = 二 宋朝府的演变……显然,此新置府的标准与唐、五代相同。天禧二年(1018)二月丁卯(3日),加封子赵祯(即宋仁宗)为昇王(《宋史》卷8《真宗纪》)。第二天(4日),又下诏:建昇州为建康军江宁府(今南京),云:“'''眷予宗藩,实惟元嗣'''。……此举为皇子封地建府开创了先例。从此,建府不再局限于首都和陪都。
}}</ref>。[[北宋]]时,江宁府亦是[[江南东路]]的[[首府]]。[[南宋]][[建炎]]三年(1129年)改称[[建康府]]作为宋朝[[行都]],称“东都”,[[紹 (南宋)|绍兴]]元年(1131年)改为[[留都]]。南宋时建康府仍为江南东路首府。[[元朝]]时,江宁府改为[[集庆路]]。[[明朝]]时,又改称为[[应天府 (明朝)|应天府]],为明朝初期的[[首都]],辖区大致相当于今日江苏省的南京市、[[句容市]]及[[溧阳市]]。[[明朝政府]]迁都北京后,应天府为[[南直隶]]首府。
}}</ref>。[[北宋]]时,江宁府亦是[[江南东路]]的[[首府]]。[[南宋]][[建炎]]三年(1129年)改称[[建康府]]作为宋朝[[行都]],称“东都”,[[紹 (南宋)|绍兴]]元年(1131年)改为[[留都]]。南宋时建康府仍为江南东路首府。[[元朝]]时,江宁府改为[[集庆路]]。[[明朝]]时,又改称为[[应天府 (明朝)|应天府]],为明朝初期的[[首都]],辖区大致相当于今日江苏省的南京市、[[句容市]]及[[溧阳市]]。[[明朝政府]]迁都北京后,应天府为[[南直隶]]首府。


[[清朝]]顺治二年改称江宁府,初期为[[江南省]]省会。[[康熙]]六年(1667年),[[江苏省]]、[[安徽省]]分别建省直到清末,江宁是统辖江苏、安徽、[[江西省|江西]]三[[行省]]的[[两江总督]]驻地,和[[江苏巡抚]]驻地[[苏州府]]同为江苏省省会。同时,又在江宁设立[[江宁布政使]],管辖江宁府和江苏省长江以北的[[扬州府]]、[[淮安府]]、[[徐州府]]、[[海州直隶州]]、[[通州直隶州]]和[[海门厅]]。管辖安徽民政的[[安徽布政使]]也曾长期驻扎在江宁。城东[[明故宫]]旧址驻扎有[[八旗]]军队,设[[江宁将军]]管辖。清朝的江宁在经济方面也具有相当的重要性。[[清廷]]在此设立规模庞大的[[江宁织造]],生产供应[[皇家]]需求的丝织品。
[[清朝]]顺治二年改称江宁府,初期为[[江南省]]省会。[[康熙]]六年(1667年),[[江苏省]]、[[安徽省]]分别建省直到清末,江宁是统辖江苏、安徽、[[江西省|江西]]三[[行省]]的[[两江总督]]驻地,和[[江苏巡抚]]驻地[[苏州府]]同为江苏省省会。同时,又在江宁设立[[江宁布政使]],管辖江宁府和江苏省长江以北的[[扬州府]]、[[淮安府]]、[[徐州府]]、[[海州直隶州]]、[[通州直隶州]]和[[海门厅]]。管辖安徽民政的[[安徽布政使]]也曾长期驻扎在江宁。城东[[明故宫]]旧址驻扎有[[八旗]]军队,设[[江宁将军]]管辖。清朝的江宁在经济方面也具有相当的重要性。[[清廷]]在此设立规模庞大的[[江宁织造]],生产供应[[皇家]]需求的丝织品。
第100行: 第100行:
* {{ROC-1912}}[[南京府]]
* {{ROC-1912}}[[南京府]]


== 外部連結 ==
== 外部链接 ==
{{-}}
{{-}}
{{中国都城}}
{{中国都城}}
{{十行政區劃|nocat}}
{{十行政区划|nocat}}
{{北宋行政区划|nocat}}
{{北宋行政区划|nocat}}
{{清朝江省行政區劃|nocat}}
{{清朝江省行政区划|nocat}}
{{南京行政区划史}}
{{南京行政区划史}}
{{江苏行政区划史|清}}
{{江苏行政区划史|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