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修订间差异

求闻百科,共笔求闻
添加的内容 删除的内容
无编辑摘要
(综合治理:修正涉台用语5)
 

(未显示2个用户的3个中间版本)

第41行: 第41行:
| ancestor2 = [[中古汉语]]
| ancestor2 = [[中古汉语]]
| ancestor3 = [[近代汉语]]
| ancestor3 = [[近代汉语]]
| nation = {{PRC}}
| nation = {{PRC}}({{HKSAR}}、{{MSAR}}、{{TWN}})<br/>{{SGP}}<br/>{{flag|UN}}
*{{HKSAR}}
*{{MSAR}}
{{ROC}}<br/>{{SGP}}<br/>{{flag|UN}}
| minority = {{flag|Canada}} <br/>{{flag|Malaysia}}<br/>{{flag|United States}}<br/>{{flag|Indonesia}}<br/>{{flag|Vietnam}} <br/>{{flag|Thailand}} <br/>{{flag|Peru}}<br/>{{flag|Japan}}<br/>{{flag|Philippines}}<br/>{{flag|Myanmar}} <br/>{{flag|Suriname}} <br/>{{flag|聖誕島}}
| minority = {{flag|Canada}} <br/>{{flag|Malaysia}}<br/>{{flag|United States}}<br/>{{flag|Indonesia}}<br/>{{flag|Vietnam}} <br/>{{flag|Thailand}} <br/>{{flag|Peru}}<br/>{{flag|Japan}}<br/>{{flag|Philippines}}<br/>{{flag|Myanmar}} <br/>{{flag|Suriname}} <br/>{{flag|聖誕島}}
| agency = {{flagicon|CHNML}} [[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標準漢語]])<br />
| agency = {{flagicon|CHNML}} [[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標準漢語]])<br />
*{{flagicon|HKG}} [[語文教育及研究常務委員會]]([[標準漢語]]及[[粵語]])<br />
*{{flagicon|HKG}} [[語文教育及研究常務委員會]]([[標準漢語]]及[[粵語]])<br />
*{{flagicon|MSAR}} [[教育暨青年局|教育暨青年局]]语言推广中心([[標準漢語]]及[[粵語]])<br />
*{{flagicon|MSAR}} [[教育暨青年局|教育暨青年局]]语言推广中心([[標準漢語]]及[[粵語]])<br />
{{flagicon|TWN}} [[教育部國語推委員會|教育部終身教育司]]([[標準漢語]])<br />{{flagicon|MAS}} [[马来西亚华语规范理事会|华语规范理事会]]([[標準漢語]])<br />{{flagicon|SIN}} [[新加坡推广华语理事会|推广华语理事会]]([[標準漢語]])
*{{flagicon|TWN}} 台湾当局教育行政主管门“終身教育司([[標準漢語]])<br />{{flagicon|MAS}} [[马来西亚华语规范理事会|华语规范理事会]]([[標準漢語]])<br />{{flagicon|SIN}} [[新加坡推广华语理事会|推广华语理事会]]([[標準漢語]])
| iso1 = zh
| iso1 = zh
| iso2b = chi
| iso2b = chi
第106行: 第103行:
漢語不同分支不一定能[[相互理解性|互通]],不過不同漢語分支的人一般通曉[[標準官話]],各地[[現代標準漢語]]標準包括[[普通话|普通話]](中国大陆)、[[新馬華語|華語]](新加坡、马来西亚)和“國語”(台湾地区),这些标准大致相同,僅有個別字詞的讀音有些微分別。書面共通語通常指現代[[官話白話文]]。
漢語不同分支不一定能[[相互理解性|互通]],不過不同漢語分支的人一般通曉[[標準官話]],各地[[現代標準漢語]]標準包括[[普通话|普通話]](中国大陆)、[[新馬華語|華語]](新加坡、马来西亚)和“國語”(台湾地区),这些标准大致相同,僅有個別字詞的讀音有些微分別。書面共通語通常指現代[[官話白話文]]。


[[漢語圈]]的中小學多有中國語文科,教授漢字、漢語語法、文學,又稱[[語文]]課、中文堂、“國文”課、[[華語]]課。現時,在[[中國大陸]],漢語標準為[[普通話]]——以北京話为标准语音、以[[官話白話文]]著作作为[[語法規範]],並以此教授語文課。在[[香港]]和[[澳門]],大多以[[標準粵語]]為[[共通語|共通口語]]及[[教學語言]],學校多數會以[[粵語]]授課,以粵音作爲中文的代表音;公文書面語則多以基於[[官話白話文]]的現代通用[[中文書面語]]為準,但不少詞彙會採用粵語詞彙或者不与粵語衝突的書寫形式,音譯也以粵音爲準,亦偶有夾雜文言。在[[中華民國|臺灣]]及[[馬來西亞|馬]][[新加坡|新]]地區,則分別採用台湾“國語”和[[新馬華語]]為標準,並以此授中文課。此外,[[台灣]]、[[香港]]和[[澳門]]以繁体中文為主要文字,[[中國大陸]]、[[馬來西亞]]及[[新加坡]]则以[[簡體中文]]為主要文字。在過去,則於不同地區,有使用該地主流漢語(例如吳語、客家話等)教授中文課的現象。
[[漢語圈]]的中小學多有中國語文科,教授漢字、漢語語法、文學,又稱[[語文]]課、中文堂、“國文”課、[[華語]]課。現時,在[[中國大陸]],漢語標準為[[普通話]]——以北京話为标准语音、以[[官話白話文]]著作作为[[語法規範]],並以此教授語文課。在[[香港]]和[[澳門]],大多以[[標準粵語]]為[[共通語|共通口語]]及[[教學語言]],學校多數會以[[粵語]]授課,以粵音作爲中文的代表音;公文書面語則多以基於[[官話白話文]]的現代通用[[中文書面語]]為準,但不少詞彙會採用粵語詞彙或者不与粵語衝突的書寫形式,音譯也以粵音爲準,亦偶有夾雜文言。在[[中国台湾]]及[[馬來西亞|馬]][[新加坡|新]]地區,則分別採用台湾“國語”和[[新馬華語]]為標準,並以此授中文課。此外,[[台灣]]、[[香港]]和[[澳門]]以繁体中文為主要文字,[[中國大陸]]、[[馬來西亞]]及[[新加坡]]则以[[簡體中文]]為主要文字。在過去,則於不同地區,有使用該地主流漢語(例如吳語、客家話等)教授中文課的現象。


=== 各種方言 ===
=== 各種方言 ===
第114行: 第111行:
在[[語言學]]原則上,互相之間不能通話的應該被定性為[[語言]]而非[[方言]]。由於[[官話]]、[[吳語]]、[[閩語]]、[[粵語]]等語之使用者在口語上不能互相通話,各分支被[[國際標準化組織]]<ref>{{cite web|url=http://www-01.sil.org/iso639-3/documentation.asp?id=zho|title=ISO 639 code sets|access-date=2017-05-01}}</ref>定性為語言,在2007年的国际认证ISO 639-3国际[[语言系属分类|语种代號]]的编制中,国际标准化组织將汉语拆分为13种不能互相溝通的“语言”:<code>cdo</code>-[[闽东语]]、<code>cjy</code>-[[晋语]]、<code>cmn</code>-[[官话]]、<code>cpx</code>-[[莆仙语]]、<code>czh</code>-[[徽语]]、<code>czo</code>-[[闽中语]]、<code>gan</code>-[[赣语]]、<code>hak</code>-[[客家话]]、<code>hsn</code>-[[湘语]]、<code>mnp</code>-[[闽北语]]、<code>nan</code>-[[闽南语]]、<code>wuu</code>-[[吴语]]、<code>yue</code>-[[粤语]]。它们之间是否为独立的语言关系,至今学界[[汉语方言#變體地位|仍存在争论]]。在[[中國大陸]],这13种“语言”往往被学者当作汉语的方言。
在[[語言學]]原則上,互相之間不能通話的應該被定性為[[語言]]而非[[方言]]。由於[[官話]]、[[吳語]]、[[閩語]]、[[粵語]]等語之使用者在口語上不能互相通話,各分支被[[國際標準化組織]]<ref>{{cite web|url=http://www-01.sil.org/iso639-3/documentation.asp?id=zho|title=ISO 639 code sets|access-date=2017-05-01}}</ref>定性為語言,在2007年的国际认证ISO 639-3国际[[语言系属分类|语种代號]]的编制中,国际标准化组织將汉语拆分为13种不能互相溝通的“语言”:<code>cdo</code>-[[闽东语]]、<code>cjy</code>-[[晋语]]、<code>cmn</code>-[[官话]]、<code>cpx</code>-[[莆仙语]]、<code>czh</code>-[[徽语]]、<code>czo</code>-[[闽中语]]、<code>gan</code>-[[赣语]]、<code>hak</code>-[[客家话]]、<code>hsn</code>-[[湘语]]、<code>mnp</code>-[[闽北语]]、<code>nan</code>-[[闽南语]]、<code>wuu</code>-[[吴语]]、<code>yue</code>-[[粤语]]。它们之间是否为独立的语言关系,至今学界[[汉语方言#變體地位|仍存在争论]]。在[[中國大陸]],这13种“语言”往往被学者当作汉语的方言。


目前,中国大陆以[[普通话]]為通用語言,台湾地区以[[中華民國國語|国語]]為通用語言,兩者都是基于[[官话]]之[[北京话|北京音]],偶有不同之處,但並不妨礙交流。同时在[[兩廣]]地區、[[香港]]與[[澳門]]等地以及部份海外[[華人]]以[[粵語]]作為通用語,另外使用[[潮州话]]、[[闽南语]]、[[客家语]]、[[吳語]]等或其他漢語分支的人会使用自己的[[母语]]作為交際通用語言。
目前,中国大陆以[[普通话]]為通用語言,台湾地区以[[汉语|国語]]為通用語言,兩者都是基于[[官话]]之[[北京话|北京音]],偶有不同之處,但並不妨礙交流。同时在[[兩廣]]地區、[[香港]]與[[澳門]]等地以及部份海外[[華人]]以[[粵語]]作為通用語,另外使用[[潮州话]]、[[闽南语]]、[[客家语]]、[[吳語]]等或其他漢語分支的人会使用自己的[[母语]]作為交際通用語言。


=== 文體 ===
=== 文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