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地:修订间差异

求闻百科,共笔求闻
添加的内容 删除的内容
无编辑摘要
(机器人:清理不当的来源、移除无用的模板参数)
第29行: 第29行:
}}
}}
[[File:1912 China map from National Geographic.jpg|缩略图|来自[[国家地理 (杂志)|《国家地理》]]的1912年中国及其领土地图,包括[[中华民国]]的不同地区。汉地之外的领土被漆成了白色的粉红色边界。]]
[[File:1912 China map from National Geographic.jpg|缩略图|来自[[国家地理 (杂志)|《国家地理》]]的1912年中国及其领土地图,包括[[中华民国]]的不同地区。汉地之外的领土被漆成了白色的粉红色边界。]]
'''汉地'''是指中国[[汉族]]聚居地,最初指[[汉朝]]的领土,其后演變为古代汉族地区的简称{{noteTag|name=a|1=至今人们仍在日常使用「汉地」{{refTag|name=A1|1={{Cite web|url=https://archive.fo/WgsGr|title=国务院批转国务院宗教事务局《关于确定汉族地区佛道教全国重点寺观的报告》的通知|accessdate=|||}}}}{{refTag|name=A4|1=[http://www.faqingfashi.com/?post=75 法句经-汉人不适合学密]}}{{refTag|name=A5|1={{Cite web|url=https://archive.fo/zsoeO|title=缅怀「汉地演密教者:福德法幢‧刘銳之金剛上师」对汉地密法传播之恩德- 百歲冥寿紀念(2014年)|accessdate=|||}}}}{{refTag|name=A6|1={{Cite web|url=https://web.archive.org/web/20180701064128/http://voicefriend.blisswisdom.org/index.php/各期福聲/2995-v227-扎根汉地广利有情|title=扎根汉地,广利有情|accessdate=|||}}}}{{refTag|name=A7|1={{Cite web|url=https://web.archive.org/web/20180701064321/http://www.chinanews.com/edu/2015/05-05/7254329.shtml|title=四川2018年取消散居汉族地区少数民族考生高考加分|accessdate=|||}}}}一词}},与中国其他[[少数民族]][[聚居地]]相区別。[[五岳]][[五镇]][[四瀆]]都分布在古代汉族地区境内{{refTag|name=A8|1=《元朝岳镇海渎祭祀考述》认为,实行岳镇海渎祭祀是蒙元王朝以汉法治汉地的统治策略,也有「君临汉地」的文化符号意义,为了确立对汉地统治的合法性。}}。因古代汉族原居于「[[九州 (中国)|九州]]」,又称为'''汉地九州'''{{refTag|name=B1|1=唐《广宏明集》「东天竺国有阿育王。收佛舍利役使鬼兵。散起八万四千宝塔。遍閻浮提。我此汉地九州之内。并有塔焉。」}}。汉地与清朝及民国初年的'''[[内地十八省]]'''的含义相近。汉地除了是汉族对本民族原住地区的称呼外,也是非汉族群对汉族原住地区的称呼{{refTag|name=A10|1=蒙古族史料《[[蒙古源流]]·卷二》「穆迪赞博生于丙辰年,嵗己夘年二十四嵗即位于瓊地方,建立金剛圓觉等三庙,在位三十一年,称为萨特纳埒克俊咱噶喇斡掄汗,此汗与額訥特珂克国之达尔瑪巴拉汗及唐朝之懿宗三人俱一時所生,嵗己酉,汗五十四嵗,歿,其子臧瑪、达尔瑪持松、壘罗、壘伦、多卜等兄弟五人,长子臧瑪出家为僧,次子达尔瑪持松自前嵗次戊子紀二千九百九十九年之丙戍年所生,嵗戊戌年十三嵗,各衆大臣㑹议輔立即位,嵗壬寅年十七嵗,時行兵于'''汉地''',击败唐朝肃宗,大有所获威勢益增,由是建造千座庙宇。」}},而非汉族群的主要聚居地区是在九州之外{{refTag|name=A9|1=《梁书·卷五十四·列传第四十八》史臣曰:海南东夷西北戎諸国,地窮边裔,各有疆域。若山奇海异,怪类殊种,前古未闻,往牒不記,故知九州之外,八荒之表,辯方物土,莫究其极。高祖以德怀之,故朝贡歲至,美矣。}}{{refTag|name=A11|1=《旧五代史·卷七十·唐书四十六·列传第二十二·李严》 严曰:「吾国视契丹如蚤蝨耳,以其无害,不足爬搔。吾良将勁兵布天下,彼不劳一郡之兵,一校之众,則懸首槀街,尽为奴擄。但以天生四夷,当置度外,不在九州之本,未欲窮兵黷武也。」光嗣闻辯对,畏而奇之。時王衍失政,严知其可取,使还具奏,故平蜀之謀,始于严。}}{{refTag|name=A12|1=《新五代史·卷二十六·唐臣传第十四·李严》严曰:「唐灭梁如拉朽,況其不及乎!唐兵布天下,发一镇之众,可以灭虜使无类。然而天生四夷,不在九州之内,自前古王者皆存而不论,盖不欲窮兵黷武也。」}}{{refTag|name=A13|1=《新五代史·卷七十二·四夷附錄第一》夷狄种号多矣。其大者自以名通中国,其次小远者附见,又其次微不足錄者,不可勝数。其地环列九州之外,而西北常彊,为中国患。}}。又名'''汉境'''{{refTag|name=A28|1=《明实錄·神宗·卷五百五十二》:「勑遼东廵按御史提问清河游击冯有功责其启边釁之罪也,初,清河与奴酋隣,以金石台为界,旧禁不許汉人出境,有功以协营采木孤山堡葺军丁房,遂私縱军民出金石台采运木值,奴酋瞰知,邀殺四十餘人,遼东督撫移文詰责之,奴酋悔罪认罰,獻生事部夷十人梟斬'''汉境'''上,至是督撫諸臣以奴酋阳顺陰逆为禍方深,但有功营利釁当正其罪,上是之。」}}、'''汉疆'''{{refTag|name=A23|1=《续资治通鑑长編·卷三十》 端拱二年, 右拾遺直史馆王禹偁奏议曰:「...五曰下哀痛之詔以感激边民。頃歲吊伐燕薊,盖以本是汉疆,晉朝以来,方入戎地,既四海一统,誠宜取之。而边民蚩蚩,不知圣意,皆謂貪其土地,致北戎南牧。陛下宜下哀痛之詔,告諭边民,則三尺童子,皆奮臂而击敵矣。...」}}。
'''汉地'''是指中国[[汉族]]聚居地,最初指[[汉朝]]的领土,其后演變为古代汉族地区的简称{{noteTag|name=a|1=至今人们仍在日常使用「汉地」{{refTag|name=A1|1={{Cite web||title=国务院批转国务院宗教事务局《关于确定汉族地区佛道教全国重点寺观的报告》的通知|accessdate=|||}}}}{{refTag|name=A4|1=[http://www.faqingfashi.com/?post=75 法句经-汉人不适合学密]}}{{refTag|name=A5|1={{Cite web||title=缅怀「汉地演密教者:福德法幢‧刘銳之金剛上师」对汉地密法传播之恩德- 百歲冥寿紀念(2014年)|accessdate=|||}}}}{{refTag|name=A6|1={{Cite web||title=扎根汉地,广利有情|accessdate=|||}}}}{{refTag|name=A7|1={{Cite web||title=四川2018年取消散居汉族地区少数民族考生高考加分|accessdate=|||}}}}一词}},与中国其他[[少数民族]][[聚居地]]相区別。[[五岳]][[五镇]][[四瀆]]都分布在古代汉族地区境内{{refTag|name=A8|1=《元朝岳镇海渎祭祀考述》认为,实行岳镇海渎祭祀是蒙元王朝以汉法治汉地的统治策略,也有「君临汉地」的文化符号意义,为了确立对汉地统治的合法性。}}。因古代汉族原居于「[[九州 (中国)|九州]]」,又称为'''汉地九州'''{{refTag|name=B1|1=唐《广宏明集》「东天竺国有阿育王。收佛舍利役使鬼兵。散起八万四千宝塔。遍閻浮提。我此汉地九州之内。并有塔焉。」}}。汉地与清朝及民国初年的'''[[内地十八省]]'''的含义相近。汉地除了是汉族对本民族原住地区的称呼外,也是非汉族群对汉族原住地区的称呼{{refTag|name=A10|1=蒙古族史料《[[蒙古源流]]·卷二》「穆迪赞博生于丙辰年,嵗己夘年二十四嵗即位于瓊地方,建立金剛圓觉等三庙,在位三十一年,称为萨特纳埒克俊咱噶喇斡掄汗,此汗与額訥特珂克国之达尔瑪巴拉汗及唐朝之懿宗三人俱一時所生,嵗己酉,汗五十四嵗,歿,其子臧瑪、达尔瑪持松、壘罗、壘伦、多卜等兄弟五人,长子臧瑪出家为僧,次子达尔瑪持松自前嵗次戊子紀二千九百九十九年之丙戍年所生,嵗戊戌年十三嵗,各衆大臣㑹议輔立即位,嵗壬寅年十七嵗,時行兵于'''汉地''',击败唐朝肃宗,大有所获威勢益增,由是建造千座庙宇。」}},而非汉族群的主要聚居地区是在九州之外{{refTag|name=A9|1=《梁书·卷五十四·列传第四十八》史臣曰:海南东夷西北戎諸国,地窮边裔,各有疆域。若山奇海异,怪类殊种,前古未闻,往牒不記,故知九州之外,八荒之表,辯方物土,莫究其极。高祖以德怀之,故朝贡歲至,美矣。}}{{refTag|name=A11|1=《旧五代史·卷七十·唐书四十六·列传第二十二·李严》 严曰:「吾国视契丹如蚤蝨耳,以其无害,不足爬搔。吾良将勁兵布天下,彼不劳一郡之兵,一校之众,則懸首槀街,尽为奴擄。但以天生四夷,当置度外,不在九州之本,未欲窮兵黷武也。」光嗣闻辯对,畏而奇之。時王衍失政,严知其可取,使还具奏,故平蜀之謀,始于严。}}{{refTag|name=A12|1=《新五代史·卷二十六·唐臣传第十四·李严》严曰:「唐灭梁如拉朽,況其不及乎!唐兵布天下,发一镇之众,可以灭虜使无类。然而天生四夷,不在九州之内,自前古王者皆存而不论,盖不欲窮兵黷武也。」}}{{refTag|name=A13|1=《新五代史·卷七十二·四夷附錄第一》夷狄种号多矣。其大者自以名通中国,其次小远者附见,又其次微不足錄者,不可勝数。其地环列九州之外,而西北常彊,为中国患。}}。又名'''汉境'''{{refTag|name=A28|1=《明实錄·神宗·卷五百五十二》:「勑遼东廵按御史提问清河游击冯有功责其启边釁之罪也,初,清河与奴酋隣,以金石台为界,旧禁不許汉人出境,有功以协营采木孤山堡葺军丁房,遂私縱军民出金石台采运木值,奴酋瞰知,邀殺四十餘人,遼东督撫移文詰责之,奴酋悔罪认罰,獻生事部夷十人梟斬'''汉境'''上,至是督撫諸臣以奴酋阳顺陰逆为禍方深,但有功营利釁当正其罪,上是之。」}}、'''汉疆'''{{refTag|name=A23|1=《续资治通鑑长編·卷三十》 端拱二年, 右拾遺直史馆王禹偁奏议曰:「...五曰下哀痛之詔以感激边民。頃歲吊伐燕薊,盖以本是汉疆,晉朝以来,方入戎地,既四海一统,誠宜取之。而边民蚩蚩,不知圣意,皆謂貪其土地,致北戎南牧。陛下宜下哀痛之詔,告諭边民,則三尺童子,皆奮臂而击敵矣。...」}}。


== 称呼 ==
== 称呼 ==
第44行: 第44行:


当代学界也常用此词,如:
当代学界也常用此词,如:
* [https://web.archive.org/web/20070808174017/http://www.guoxue.com/www/xsxx/txt.asp?id=1223 佛寺:从印度到南亚和汉地的演变]([[国学网]])
* [http://www.guoxue.com/www/xsxx/txt.asp?id=1223 佛寺:从印度到南亚和汉地的演变]([[国学网]])
* [https://web.archive.org/web/20080808114452/http://www.buddhism.com.cn/zpyl/hanchuan/hanchuan.htm 汉地佛教](中国佛教信息网)
* [http://www.buddhism.com.cn/zpyl/hanchuan/hanchuan.htm 汉地佛教](中国佛教信息网)
* [http://scholar.ilib.cn/A-xbmzxyxb-zxshkxbw200605001.html 藏传佛教与汉地佛教初传时期的再比较]{{dead link|date=2018年3月 |bot=InternetArchiveBot |fix-attempted=yes }}
* [http://scholar.ilib.cn/A-xbmzxyxb-zxshkxbw200605001.html 藏传佛教与汉地佛教初传时期的再比较]{{dead link|date=2018年3月 |bot=InternetArchiveBot |fix-attempted=yes }}


第60行: 第60行:


==== 中文文獻 ====
==== 中文文獻 ====
就目前已知的文獻,清朝中西交流大幅扩展之前,「中国本部」這一英译词彙未在中国通用。[[革命党]]人与[[中国共产党|共产党]]人都有使用过「中国本部」這一词,如[[邹容]]《[[革命军]]》第四章「革命必剖清人种」<ref>{{cite book|chapter=第四章 革命必剖清人种|title=《革命军》|location=上海|publisher=大同书局|date=1903|page=|last=[[邹容]]|chapter-url=http://www.my285.com/xdwx/gmj/004.htm||}}</ref>、《[[实业计画]]》、[[中国共产党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中共二大]]达成的大会宣言<ref>{{cite book|chapter=中国共产党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宣言 [中国共产党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文件(一九二二年七月)]|title=《中共中央文件选集》第一册(1921―1925)|publisher=|date=|page=|last=|chapter-url=https://www.marxists.org/chinese/reference-books/ccp-1921-1949/01/019.htm||}}</ref>与「关于『国际帝国主义与中国和中国共产党』的決议案」<ref>{{cite book|chapter=关于“国际帝国主义与中国和中国共产党”的决议案 [中国共产党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文件(一九二二年七月)]|title=《中共中央文件选集》第一册(1921―1925)|publisher=|date=|page=|last=|first=|ISBN=|chapter-url=https://www.marxists.org/chinese/reference-books/ccp-1921-1949/01/010.htm||}}</ref>等文章。
就目前已知的文獻,清朝中西交流大幅扩展之前,「中国本部」這一英译词彙未在中国通用。[[革命党]]人与[[中国共产党|共产党]]人都有使用过「中国本部」這一词,如[[邹容]]《[[革命军]]》第四章「革命必剖清人种」<ref>{{cite book|chapter=第四章 革命必剖清人种|title=《革命军》|location=上海|publisher=大同书局|date=1903|page=|last=[[邹容]]|||}}</ref>、《[[实业计画]]》、[[中国共产党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中共二大]]达成的大会宣言<ref>{{cite book|chapter=中国共产党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宣言 [中国共产党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文件(一九二二年七月)]|title=《中共中央文件选集》第一册(1921―1925)|publisher=|date=|page=|last=|||}}</ref>与「关于『国际帝国主义与中国和中国共产党』的決议案」<ref>{{cite book|chapter=关于“国际帝国主义与中国和中国共产党”的决议案 [中国共产党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文件(一九二二年七月)]|title=《中共中央文件选集》第一册(1921―1925)|publisher=|date=|page=|last=|first=|ISBN=|||}}</ref>等文章。


1930年代专注边疆史的期刊《[[禹贡]]》就有文章說[[打箭炉]]是「为我国本部与[[西藏]]国防上的天然障壁,军事上极重要之区也。其在交通上与国防上的重要,远过于盘踞在本部与[[满洲]]间的[[热河]]山地」。<ref>王谟《由地形气候物产说明康,卫,唐之重要性》,《[[禹贡]]》半月刊,第6卷,第12期,第21页。约1934-1937年。</ref>
1930年代专注边疆史的期刊《[[禹贡]]》就有文章說[[打箭炉]]是「为我国本部与[[西藏]]国防上的天然障壁,军事上极重要之区也。其在交通上与国防上的重要,远过于盘踞在本部与[[满洲]]间的[[热河]]山地」。<ref>王谟《由地形气候物产说明康,卫,唐之重要性》,《[[禹贡]]》半月刊,第6卷,第12期,第21页。约1934-1937年。</ref>
第74行: 第74行:
[[File:China Proper.jpg|缩略图|右|230px|1875年時清朝[[内地]]十八省。其中台湾是清朝在1683年攻下[[明郑]]而并入成为福建省之一部分,[[清法战争]]后台湾獨立设省,1895年因[[马关條约]]割让給日本。]]
[[File:China Proper.jpg|缩略图|右|230px|1875年時清朝[[内地]]十八省。其中台湾是清朝在1683年攻下[[明郑]]而并入成为福建省之一部分,[[清法战争]]后台湾獨立设省,1895年因[[马关條约]]割让給日本。]]
{{Main|清朝行政区划|省 (清朝)}}
{{Main|清朝行政区划|省 (清朝)}}
在滿族清朝的统治時期,为保护满族固有习俗和本民族利益而禁止或限制汉人在柳条边外(东北地区)活动{{refTag|name=A32|1={{Cite web|url=https://web.archive.org/web/20180701065410/http://www.lunwendata.com/thesis/2015/41693.html|title=浅谈清朝对东北的封禁政策|accessdate=|||}}}},[[医巫闾山|北镇]]所在的今[[辽宁省]](清末属[[奉天省]])被割出汉地,并禁止及限制汉族移民进入,而其餘汉族地区則組成汉地十八省,或称关内十八省、[[内地]]十八省,一般指的是原[[明朝]]统治区内的汉族地区(大约为[[明长城]]以南,指[[关内]]){{noteTag|name=n|1=1644年后,清廷将原[[明朝]]的[[湖广省|湖广]]分为[[湖南]]、[[湖北]],[[南直隶]](先改名为[[江南省|江南]])分为[[安徽]]、[[江苏]],从[[陕西]]中分出[[甘肃]],因此形成18个[[省 (清朝)|省份]],而汉族的遼东地区被劃入滿洲。[[台湾]]在[[康熙]]年间劃歸[[福建]]管辖。这十八个省份大体上维持原有的政治制度,而不同于[[滿洲]]、[[新疆]]、内外[[蒙古]]、[[青海]]及[[西藏]]等其它区域。}},汉地十八省与其它地区的界限主要是[[明长城]]、柳條边。
在滿族清朝的统治時期,为保护满族固有习俗和本民族利益而禁止或限制汉人在柳条边外(东北地区)活动{{refTag|name=A32|1={{Cite web||title=浅谈清朝对东北的封禁政策|accessdate=|||}}}},[[医巫闾山|北镇]]所在的今[[辽宁省]](清末属[[奉天省]])被割出汉地,并禁止及限制汉族移民进入,而其餘汉族地区則組成汉地十八省,或称关内十八省、[[内地]]十八省,一般指的是原[[明朝]]统治区内的汉族地区(大约为[[明长城]]以南,指[[关内]]){{noteTag|name=n|1=1644年后,清廷将原[[明朝]]的[[湖广省|湖广]]分为[[湖南]]、[[湖北]],[[南直隶]](先改名为[[江南省|江南]])分为[[安徽]]、[[江苏]],从[[陕西]]中分出[[甘肃]],因此形成18个[[省 (清朝)|省份]],而汉族的遼东地区被劃入滿洲。[[台湾]]在[[康熙]]年间劃歸[[福建]]管辖。这十八个省份大体上维持原有的政治制度,而不同于[[滿洲]]、[[新疆]]、内外[[蒙古]]、[[青海]]及[[西藏]]等其它区域。}},汉地十八省与其它地区的界限主要是[[明长城]]、柳條边。


随着[[清朝]][[嘉道中衰|国勢日衰]],加上各种天災人禍如[[丁戊奇荒]]、[[太平天国]]等,[[内地十八省]]民生陷入困顿,越来越多的[[汉族]]人基于生计而向十八省外的地区移民,因此出现如「[[闯关东]]」、「[[走西口]]」、「[[海外华人|下南洋]]」的现象。于是[[东三省]]、[[内蒙古]]、[[马来群岛|南洋群岛]]、[[中南半岛]]等地的汉族人口增加,特別是在接鄰十八省的[[辽宁省]]以及[[内蒙古]]南部等曾經的汉族地区,重新恢复了汉族人口的移入,形成今日东北全区以汉族为多数的族群人口组成。
随着[[清朝]][[嘉道中衰|国勢日衰]],加上各种天災人禍如[[丁戊奇荒]]、[[太平天国]]等,[[内地十八省]]民生陷入困顿,越来越多的[[汉族]]人基于生计而向十八省外的地区移民,因此出现如「[[闯关东]]」、「[[走西口]]」、「[[海外华人|下南洋]]」的现象。于是[[东三省]]、[[内蒙古]]、[[马来群岛|南洋群岛]]、[[中南半岛]]等地的汉族人口增加,特別是在接鄰十八省的[[辽宁省]]以及[[内蒙古]]南部等曾經的汉族地区,重新恢复了汉族人口的移入,形成今日东北全区以汉族为多数的族群人口组成。
第82行: 第82行:
=== 现代 ===
=== 现代 ===
{| class="wikitable" width="20%"
{| class="wikitable" width="20%"
|+中华人民共和国汉族地区{{refTag|name=A31|1={{Cite web|url=https://archive.fo/TJVM4|title=汉族地区佛教全国重点寺院|accessdate=|||}}}}
|+中华人民共和国汉族地区{{refTag|name=A31|1={{Cite web||title=汉族地区佛教全国重点寺院|accessdate=|||}}}}
! 省区名!! 省区名!! 省区名
! 省区名!! 省区名!! 省区名
|-
|-
第147行: 第147行:
| [[沂山]]|| 东镇 ||
| [[沂山]]|| 东镇 ||
|-
|-
| [[衡山]]{{refTag|name=A39|1={{Cite web|url=https://web.archive.org/web/20180701065625/http://www.nanyue.net.cn/news/3334.html|title=揭秘我国汉族地区最壮观的朝圣-千里歌舞朝南岳|accessdate=|||}}}} || 南岳 ||
| [[衡山]]{{refTag|name=A39|1={{Cite web||title=揭秘我国汉族地区最壮观的朝圣-千里歌舞朝南岳|accessdate=|||}}}} || 南岳 ||
|-
|-
| [[会稽山]]|| 南镇 ||
| [[会稽山]]|| 南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