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周:修订间差异

求闻百科,共笔求闻
添加的内容 删除的内容
→‎引用:​清理
无编辑摘要
 
第13行: 第13行:
| '''灭亡''' || 705年<br />[[神龙政变]]被迫退位
| '''灭亡''' || 705年<br />[[神龙政变]]被迫退位
|}
|}
'''大周'''<ref>《武则天贖罪金简铭》:'''大周'''国主武曌,好乐真道,长生神仙,謹詣中嶽嵩高山门投金简一通,乞三官九府,除武曌罪名。太岁庚子七月甲申朔七日甲寅,小使臣胡超稽首再拜谨奏</ref><ref>《旧唐书·冯审传》:入为国子祭酒。国子监有《孔子碑》,睿宗篆額,加“'''大周'''”两字,盖武后时篆也。审请琢去伪号,复“大唐”字,从之。</ref>(690年—705年)是[[唐朝]]皇后兼中国史上惟一受正史承认的女皇帝[[武则天]]建立的朝代,为区别于历史上先秦的[[周朝]]而称之为'''武周'''或'''南周'''。神龙元年(公元705年),[[张柬之]]等人发动兵变,逼迫武则天[[禅让]]予其子[[唐中宗]],恢复唐朝旧制。同年十二月,武则天于[[隋唐洛阳城遗址|东都]][[上阳宫]]去世,年82岁。武则天是[[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实际掌权23年。
'''大周'''<ref>《武则天贖罪金简铭》:'''大周'''国主武曌,好乐真道,长生神仙,謹詣中嶽嵩高山门投金简一通,乞三官九府,除武曌罪名。太岁庚子七月甲申朔七日甲寅,小使臣胡超稽首再拜谨奏</ref><ref>《旧唐书·冯审传》:入为国子祭酒。国子监有《孔子碑》,睿宗篆額,加“'''大周'''”两字,盖武后时篆也。审请琢去伪号,复“大唐”字,从之。</ref>(690年—705年)是[[唐朝]]皇后兼中国史上惟一受正史承认的女皇帝[[武则天]]建立的朝代,为区别于历史上先秦的[[周朝]]而称之为'''武周'''或'''南周'''。神龙元年(公元705年),[[张柬之]]等人发动兵变,逼迫武则天[[禅让]]予其子[[唐中宗]],恢复唐朝旧制。同年十二月,武则天于[[隋唐洛阳城遗址|东都]][[上阳宫遗址|上阳宫]]去世,年82岁。武则天是[[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实际掌权23年。


== 历史 ==
== 历史 ==
第21行: 第21行:
[[载初 (唐朝)|载初]]元年(公元690年)九月九日,武则天发动了[[唐睿宗|睿宗]]等六万多人上表请改[[国号]],武则天见时机已到,废睿宗,称“圣神皇帝”,改[[国号]]为'''大周''',[[年号|改元]][[天授 (武周)|天授]],[[定鼎]][[洛邑]],号称“[[洛阳市|神都]]”,长安降为陪都,睿宗降为“皇嗣”。
[[载初 (唐朝)|载初]]元年(公元690年)九月九日,武则天发动了[[唐睿宗|睿宗]]等六万多人上表请改[[国号]],武则天见时机已到,废睿宗,称“圣神皇帝”,改[[国号]]为'''大周''',[[年号|改元]][[天授 (武周)|天授]],[[定鼎]][[洛邑]],号称“[[洛阳市|神都]]”,长安降为陪都,睿宗降为“皇嗣”。


武则天善于治国,为了打击以[[关隴集团]]为主的[[公卿]][[门阀]],首创[[科举]]考试的[[殿试]]制度,以便选用贤士。并知人善任,能重用[[狄仁杰]]、[[张柬之]]、[[桓彦范]]、[[敬暉]]、[[姚崇]]等。国家在其主政期间,政策稳当、兵略妥善、文化复兴、百姓丰衣足食,安居乐业,为其孙[[唐玄宗]]的[[开元盛世]]打下极其重要的基础,史称[[武周之治]]。
武则天善于治国,为了打击以[[关隴集团]]为主的[[公卿]][[士族(中国)|门阀]],首创[[科举]]考试的[[殿试]]制度,以便选用贤士。并知人善任,能重用[[狄仁杰]]、[[张柬之]]、[[桓彦范]]、[[敬暉]]、[[姚崇]]等。国家在其主政期间,政策稳当、兵略妥善、文化复兴、百姓丰衣足食,安居乐业,为其孙[[唐玄宗]]的[[开元盛世]]打下极其重要的基础,史称[[武周之治]]。


武则天害怕被推翻,大兴告密之风,重用酷吏[[周兴 (唐朝)|周兴]]、[[来俊臣]]等,加上朝臣不齿于她拥有男[[嬪妃]](称为[[面首]]),破坏了[[中国历史]]千年来的[[一夫多妻制|一夫一妻多妾]]制度,对她大加撻伐,指其身为女人,卻阴险、殘忍、淫蕩、玩弄权术。
武则天害怕被推翻,大兴告密之风,重用酷吏[[周兴 (唐朝)|周兴]]、[[来俊臣]]等,加上朝臣不齿于她拥有男[[嬪妃]](称为[[面首]]),破坏了[[中国历史]]千年来的[[一夫多妻制|一夫一妻多妾]]制度,对她大加撻伐,指其身为女人,卻阴险、殘忍、淫蕩、玩弄权术。
第27行: 第27行:
随着武则天日渐衰老,侄子[[武承嗣]]、[[武三思]]一直谋求东宫宝座,不过,朝臣大多傾向由庐陵王李显,亦即希望恢复李唐皇室。在武周一朝,宰相[[狄仁杰]]等并不认为唐朝已经灭亡,仍然称唐太宗、唐高宗为文皇帝、天皇大帝;皇嗣之子[[李隆基]]仍然称“我家朝堂”;武家子弟多没有服众的才能,最接近被立为储君的武承嗣也先于武则天去世。武则天采纳了狄仁杰的谏言“只聽过儿子祭拜母亲,豈有侄儿替姑母立庙之理”“即使立了,天皇大帝又怎么办”后,下旨接庐陵王回朝,重新立为太子。突厥仍然认李家为皇族,不认武家;武则天招兵抵御突厥时很少有人响应,但以太子名义就很快招募到五万人,令突厥不战自退。武则天晚年希望李显改“武”姓,以继帝位,延续武周命脉,但李显的軟弱使她放心不下。
随着武则天日渐衰老,侄子[[武承嗣]]、[[武三思]]一直谋求东宫宝座,不过,朝臣大多傾向由庐陵王李显,亦即希望恢复李唐皇室。在武周一朝,宰相[[狄仁杰]]等并不认为唐朝已经灭亡,仍然称唐太宗、唐高宗为文皇帝、天皇大帝;皇嗣之子[[李隆基]]仍然称“我家朝堂”;武家子弟多没有服众的才能,最接近被立为储君的武承嗣也先于武则天去世。武则天采纳了狄仁杰的谏言“只聽过儿子祭拜母亲,豈有侄儿替姑母立庙之理”“即使立了,天皇大帝又怎么办”后,下旨接庐陵王回朝,重新立为太子。突厥仍然认李家为皇族,不认武家;武则天招兵抵御突厥时很少有人响应,但以太子名义就很快招募到五万人,令突厥不战自退。武则天晚年希望李显改“武”姓,以继帝位,延续武周命脉,但李显的軟弱使她放心不下。


[[神龙 (号)|神龙]]元年(705年)正月,武则天病重,朝臣[[张柬之]]、[[敬晖]]、[[崔玄暐]]、[[袁恕己]]、[[桓彦范]]等人起兵,杀死则天[[面首]][[张易之]]、[[张昌宗]]兄弟,逼迫[[武则天]][[禅让]],李显[[复辟]],史称“[[神龙政变]]”。随着唐中宗复位,恢复大唐的国号;武周结束。武则天[[退位]]后,唐室尊称她为'''则天大圣皇帝''',同年十一月,病逝于[[上阳宫]]仙居殿,享年82岁:其遺制去帝号,改称'''则天大圣皇后'''。
[[神龍(號)|神龙]]元年(705年)正月,武则天病重,朝臣[[张柬之]]、[[敬晖]]、[[崔玄暐]]、[[袁恕己]]、[[桓彦范]]等人起兵,杀死则天[[面首]][[张易之]]、[[张昌宗]]兄弟,逼迫[[武则天]][[禅让]],李显[[复辟]],史称“[[神龙政变]]”。随着唐中宗复位,恢复大唐的国号;武周结束。武则天[[逊位|退位]]后,唐室尊称她为'''则天大圣皇帝''',同年十一月,病逝于[[上阳宫遗址|上阳宫]]仙居殿,享年82岁:其遺制去帝号,改称'''则天大圣皇后'''。


== 武周君主 ==
== 武周君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