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慎:修订间差异

求闻百科,共笔求闻
添加的内容 删除的内容
无编辑摘要
(已从zhwiki:杨慎导入1个版本:​[页面文字原许可:CC BY-SA 4.0;作者请参见来源页面历史])
 

(未显示另一用户的1个中间版本)

第1行: 第1行:
{{明清人物信息框
{{明清人物信息框
| 姓名 =
| 姓名 =
| 原名 =
| 原名 =
| 片名= 楊慎.jpg
| 片名= 楊慎.jpg
| 片大小 = 280px
| 片大小 = 280px
| 明 = [[清]]·升庵小像》
| 明 = [[清]]·升庵小像》
| 最高職務 = 翰林院修撰
| 最高职务 = 翰林院修撰
| 屆數 =
| 届数 =
| 家 = 大明
| 家 = 大明
| 前任 =
| 前任 =
| 任 =
| 任 =
| 爵位 =
| 爵位 =
| 籍 = [[四川]][[新都]]
| 籍 = [[四川]][[新都]]
| 族裔 =
| 族裔 =
| 旗籍 =
| 旗籍 =
| 字 = 字用修,昇庵,別號博南山人
| 字 = 字用修,昇庵,别号博南山人
| 諡 = 文憲(天追諡)
| 諡 = 文憲(天追諡)
| 出生日期 = [[弘治 (明朝)|弘治]]元年十一月初六日<br>(1488年12月8日)
| 出生日期 = [[弘治 (明朝)|弘治]]元年十一月初六日<br>(1488年12月8日)
| 出生地 = [[京]]
| 出生地 = [[京]]
| 逝世日期 = [[嘉靖]]三十八年七月六日<br>(1559年8月8日)
| 逝世日期 = [[嘉靖]]三十八年七月六日<br>(1559年8月8日)
| 逝世地 = [[云南]][[永昌卫]]
| 逝世地 = [[云南]][[永昌卫]]
| 墓葬 =
| 墓葬 =
| 配偶 =[[黄峨]]
| 配偶 =[[黄峨]]
| 親屬 =[[春 (成化士)|春]](祖父)<br>[[廷和]](父)<br>氏(母)<br>惠端(阿姨)<ref>《淑人墓誌銘:「淑人諱惠端,字莊閨</ref><br>余承勛、大昌(妹婿)
| 亲属 =[[春 (成化士)|春]](祖父)<br>[[廷和]](父)<br>氏(母)<br>惠端(阿姨)<ref>《淑人墓志铭:“淑人諱惠端,字庄闺</ref><br>余承勛、大昌(妹婿)
| 出身 =
| 出身 =
*正德丁卯舉人
*正德辛未进士及第
| 经历 =
*正德六年辛未科進士及第
| 著作 =*《滇程》、《丹鉛总录》、《古音要》、《全蜀文志》、《春秋地名考》等
| 經歷 =
| 著作 =*《滇程》、《丹鉛總錄》、《古音要》、《全蜀文志》、《春秋地名考》等
}}
}}


'''杨慎'''({{bd|1488年|12月8日|1559年|8月8日|catIdx=Y}}),字'''用修''',[[庵]]'''升庵''',別號'''博南山人'''、'''南戍史''',[[四川]][[新都区|新都]](今[[成都市]][[新都区]][[马家镇 (成都市)|]]升庵村)人,[[祖籍]][[江西]][[陵]],明朝官、作家。[[內閣]][[廷和]]之子,[[正德 (明)|正德]]年[[狀元]],官至[[翰林院]][[修撰]]。[[大禮議事件]]中,因率百官在[[|左順門]]求[[明世宗|世宗]]改皇考,而遭貶[[南]],戍地,一生未赦免。[[追贈]]'''光祿少卿''',[[謚]]'''文憲'''。
'''杨慎'''({{bd|1488年|12月8日|1559年|8月8日|catIdx=Y}}),字'''用修''',[[庵]]'''升庵''',别号'''博南山人'''、'''南戍史''',[[四川]][[新都区|新都]](今[[成都市]][[新都区]][[马家镇 (成都市)|]]升庵村)人,[[祖籍]][[江西]][[陵]],明朝官、作家。[[内阁]][[廷和]]之子,[[正德 (明)|正德]]年[[狀元]],官至[[翰林院]][[修撰]]。[[大礼议事件]]中,因率百官在[[|左顺门]]求[[明世宗|世宗]]改皇考,而遭貶[[南]],戍地,一生未赦免。[[追贈]]'''光祿少卿''',[[謚]]'''文憲'''。


现今[[成都市]][[新都区]]仍存有其私家园林[[升庵桂湖]]以及[[杨慎家族墓|杨慎家族墓地]],昆明城西山之麓、滇池之畔有升庵祠。[[解縉]]、[[徐渭]]合“明朝三才子”。
现今[[成都市]][[新都区]]仍存有其私家园林[[升庵桂湖]]以及[[杨慎家族墓|杨慎家族墓地]],昆明城西山之麓、滇池之畔有升庵祠。[[解縉]]、[[徐渭]]合“明朝三才子”。


==生平==
== 生平 ==
[[File:升庵簪花图.jpg|thumb|left|140px|描繪楊慎謫戍生活的明[[陈洪绶]]《升庵簪花图》]]
[[File:升庵簪花图.jpg|缩略图||140px|描绘杨慎謫戍生活的明[[陈洪绶]]《升庵簪花图》]]
杨慎僉事[[春 (成化士)|春]]之、吏部尚、武英殿大士[[廷和]]之子。弘治元年(1488年)生。慎自幼聰穎,十一即能作。十二成《古戰場文》、《》,人皆黃葉詩》,为[[李东阳]]所赞赏,让他在自己门下学习。[[明武宗]][[正德 (明朝)|正德]]六年(1511年)中式辛未科殿一甲第一名([[状元]]),赐进士及第,授[[翰林院]][[修撰]],參與修撰《武宗實錄》,得到[[冕]]、[[宏]]讚賞
杨慎广僉事[[春 (成化士)|春]]之、吏部尚、武英殿大士[[廷和]]之子。弘治元年(1488年)生。慎自幼聰穎,十一即能作。十二成《古战场文》、《》,人皆黄叶诗》,为[[李东阳]]所赞赏,让他在自己门下学习。[[明武宗]][[正德 (明朝)|正德]]六年(1511年)中式辛未科殿一甲第一名([[状元]]),赐进士及第,授[[翰林院]][[修撰]],参与修撰《武宗实录》,得到[[冕]]、[[宏]]赞赏


正德十二年(1517年)八月,武宗微行出[[居庸]],慎上疏抗,被迫還鄉。<ref>《明史·[[s:明史/卷192|卷一百九十二]]》:慎,字用修,新都人,少廷和子也。年二十四,正德六年殿第一,授翰林修撰。丁母憂,服闋起故官。十二年八月,武宗微行,始出居庸,慎抗疏切移疾。</ref><ref>《明史·[[s:明史/卷192|卷一百九十二]]》:慎幼警敏,十一。十二擬作《古戰場文》、《》,驚異。入京,黃葉詩》,李東陽見而嗟,令受業門下。在翰林,武宗欽天及翰林:「星有註張,又作汪,是何星也?」眾不能。慎曰:「柳星也。」歷舉《周》、《史》、《漢書》以。預修《武宗實錄》,事必直冕、付稿草,俾削定。</ref>
正德十二年(1517年)八月,武宗微行出[[居庸]],慎上疏抗,被迫还乡。<ref>《明史·[[明史/卷192|卷一百九十二]]》:慎,字用修,新都人,少廷和子也。年二十四,正德六年殿第一,授翰林修撰。丁母憂,服闋起故官。十二年八月,武宗微行,始出居庸,慎抗疏切移疾。</ref><ref>《明史·[[明史/卷192|卷一百九十二]]》:慎幼警敏,十一。十二擬作《古战场文》、《》,惊异。入京,黄叶诗》,李东阳见而嗟,令受业门下。在翰林,武宗欽天及翰林:“星有注张,又作汪,是何星也?”众不能。慎曰:“柳星也。”历举《周》、《史》、《汉书》以。預修《武宗实录》,事必直冕、付稿草,俾削定。</ref>


[[明世宗]]即位,被召至[[北京|京]],起用任[[筵]]官,并述《舜典》。<ref>《明史·[[s:明史/卷192|卷一百九十二]]》:世宗嗣位,起充官。常《舜典》,言:「聖贖刑,乃施,俾民自新。若元大奸,可贖之理。」時大榼銳、於經論死,或言銀獲宥,故及之。</ref>[[嘉靖]]三年(1524年),“[[大禮議]]”爆[[王元正]]等二百多人伏[[|左順門]],撼大哭,自言“士百五十年,仗,正在今日。”世宗下令將眾人下詔獄[[廷杖]],當場杖死者十六人。十日慎及給事中[[劉濟 (正德士)|劉濟]]、[[安磐]]等七人又聚眾當廷痛哭,再次遭到廷杖。慎、王元正、劉濟都被謫戍。<ref>《明史·[[s:明史/卷192|卷一百九十二]]》:嘉靖三年,帝桂萼、璁言,召翰林士。慎偕同列三十六人上言:「臣等萼輩學術不同,議論。臣等所者,程頤、朱熹之也。萼等所者,冷褒、段之余也。今陛下既超擢萼輩,不以臣等言是,臣等不能同列,願賜罷斥。帝怒,切,停俸有差。逾月,又偕熙等疏。不得命,偕廷臣伏左順門。帝震怒,命首事八人下詔獄。是慎及檢討王元正等撼大哭,聲徹殿庭。帝益怒,悉下詔獄,廷杖之。閱十日,有言前此朝罷,群臣已散,慎、元正及給事中劉濟、安磐、張漢卿、原,御史王伏哭。乃再杖七人廷。慎、元正、濟並謫戍,余削籍。慎得南永昌。</ref>
[[明世宗]]即位,被召至[[北京|京]],起用任[[筵]]官,并述《舜典》。<ref>《明史·[[明史/卷192|卷一百九十二]]》:世宗嗣位,起充官。常《舜典》,言:“圣贖刑,乃施,俾民自新。若元大奸,可贖之理。”时大榼銳、于经论死,或言银获宥,故及之。</ref>[[嘉靖]]三年(1524年),“[[大礼议]]”爆[[王元正]]等二百多人伏[[|左顺门]],撼大哭,自言“士百五十年,仗,正在今日。”世宗下令将众人下詔獄[[廷杖]],当场杖死者十六人。十日慎及給事中[[刘济 (正德士)|刘济]]、[[安磐]]等七人又聚众当廷痛哭,再次遭到廷杖。慎、王元正、刘济都被謫戍。<ref>《明史·[[明史/卷192|卷一百九十二]]》:嘉靖三年,帝桂萼、璁言,召翰林士。慎偕同列三十六人上言:“臣等萼輩学术不同,议论。臣等所者,程頤、朱熹之也。萼等所者,冷褒、段之余也。今陛下既超擢萼輩,不以臣等言是,臣等不能同列,愿赐罷斥。帝怒,切,停俸有差。逾月,又偕熙等疏。不得命,偕廷臣伏左顺门。帝震怒,命首事八人下詔獄。是慎及检讨王元正等撼大哭,声彻殿庭。帝益怒,悉下詔獄,廷杖之。閱十日,有言前此朝罷,群臣已散,慎、元正及給事中刘济、安磐、张汉卿、原,御史王伏哭。乃再杖七人廷。慎、元正、济并謫戍,余削籍。慎得南永昌。</ref>


身前往戍地[[南等承宣布政使司|南]][[永昌]]。前其父廷和當國,曾裁撤[[]]冗,有恨在心者趁埋伏在途中,伺加害慎。慎有所準處處小心。里,到達雲南之乎一病不起。<ref>《明史·[[s:明史/卷192|卷一百九十二]]》:先是,廷和當國衣冒濫官。及是伺途,害慎。慎知而謹之。至清始散去。扶病馳萬里,甚。抵戍所,不起。</ref>
身前往戍地[[南等承宣布政使司|南]][[永昌]]。前其父廷和当国,曾裁撤[[]]冗,有怀恨在心者趁埋伏在途中,伺加害慎。慎有所準处处小心。里,到达云南之乎一病不起。<ref>《明史·[[明史/卷192|卷一百九十二]]》:先是,廷和当国衣冒濫官。及是伺途,害慎。慎知而謹之。至清始散去。扶病驰万里,甚。抵戍所,不起。</ref>


廷和生病,慎得以短暫回家探,其父病愈又返回永昌。不久,率家奴助平定甸[[安銓]]、武定[[朝文]]叛。[[嘉靖]]八年(1529年),廷和病逝,葬其父。此,或暫回四川,或在南省城,或停留永昌,在各地均得到地方官善待。居南三十餘年。<ref>《明史·[[s:明史/卷192|卷一百九十二]]》:五年廷和疾,至家。廷和喜,疾愈。永昌,聞尋甸安銓、武定朝文作,率僮奴及步卒百余,赴木密所守臣擊敗賊。八年廷和訃,奔告巡撫歐陽請於朝,獲歸葬,葬訖復還。自是,或蜀,或居城,或留戍所,大吏咸善之。</ref>
廷和生病,慎得以短暫回家探,其父病愈又返回永昌。不久,率家奴助平定甸[[安銓]]、武定[[朝文]]叛。[[嘉靖]]八年(1529年),廷和病逝,葬其父。此,或暫回四川,或在南省城,或停留永昌,在各地均得到地方官善待。居南三十餘年。<ref>《明史·[[明史/卷192|卷一百九十二]]》:五年廷和疾,至家。廷和喜,疾愈。永昌,闻寻甸安銓、武定朝文作,率僮奴及步卒百余,赴木密所守臣击败賊。八年廷和訃,奔告巡撫欧阳请于朝,获归葬,葬訖复还。自是,或蜀,或居城,或留戍所,大吏咸善之。</ref>


世宗因[[大禮議]]之故,對楊廷和、慎父子其憤恨,常慎近況,大臣每每回答慎“老病”,世宗才稍覺寬慰。慎聽此事,更加放浪形骸。<ref>《明史·[[s:明史/卷192|卷一百九十二]]》:世宗以議禮故,其父子特甚。每慎作何狀,臣以老病,乃稍解。慎之,益縱酒自放。</ref>常縱酒自遊歷。《[[紀聞]]》他“暇時紅粉傅面,作丫髻插花,令妓扶觴游行,了不愧。”世宗一世,六次大赦,不得,按明律年滿六十可以贖身返家,但人敢受理。慎年近七旬,曾返回[[州]]短住,不久又被巡撫派四指揮押解回永昌<ref>《明史·[[s:明史/卷192|卷一百九十二]]》:及年七十,蜀,巡撫遣四指揮逮之。</ref>。
世宗因[[大礼议]]之故,对杨廷和、慎父子其憤恨,常慎近況,大臣每每回答慎“老病”,世宗才稍觉宽慰。慎聽此事,更加放浪形骸。<ref>《明史·[[明史/卷192|卷一百九十二]]》:世宗以议礼故,其父子特甚。每慎作何狀,臣以老病,乃稍解。慎之,益縱酒自放。</ref>常縱酒自游历。《[[纪闻]]》他“暇时红粉傅面,作丫髻插花,令妓扶觴游行,了不愧。”世宗一世,六次大赦,不得,按明律年六十可以贖身返家,但人敢受理。慎年近七旬,曾返回[[州]]短住,不久又被巡撫派四指揮押解回永昌<ref>《明史·[[明史/卷192|卷一百九十二]]》:及年七十,蜀,巡撫遣四指揮逮之。</ref>。


[[嘉靖]]三十八年(1559年)七月六日,慎在戍所逝世,年七十二臨終:「臨利不敢先人,見義不敢。慎去世當時[[南巡撫]]、右副都御史[[游居敬]]命人其殯殮入棺,葬故新都。<ref>《明史·[[s:明史/卷192|卷一百九十二]]》:嘉靖三十八年七月卒,年七十有二。</ref>[[明穆宗]][[隆庆|隆]]初年,追贈[[光祿寺]][[少卿]],[[明熹宗]][[天启 (明朝)|天启]]追[[諡]]'''文憲'''。<ref>《明史·[[s:明史/卷192|卷一百九十二]]》:隆初,贈光祿少卿。天中,追謚文憲。</ref>
[[嘉靖]]三十八年(1559年)七月六日,慎在戍所逝世,年七十二临终:“临利不敢先人,见义不敢。慎去世当时[[南巡撫]]、右副都御史[[游居敬]]命人其殯殮入棺,葬故新都。<ref>《明史·[[明史/卷192|卷一百九十二]]》:嘉靖三十八年七月卒,年七十有二。</ref>[[明穆宗]][[隆庆 (明朝)|隆]]初年,追贈[[光祿寺]][[少卿]],[[明熹宗]][[天启 (明朝)|天启]]追[[諡]]'''文憲'''。<ref>《明史·[[明史/卷192|卷一百九十二]]》:隆初,贈光祿少卿。天中,追謚文憲。</ref>


==著作==
== 著作 ==
杨慎投荒多暇,书无所不,“志誦,不出外”。《[[明史]]》其:“明世记诵之博,著作之富,推慎为第一。文外,著至一百余,并行于世。”又善[[琵琶]]。其最具盛名的史之作《[[二十一史弹词]]》,第三段“汉开场词”的《[[江仙]]》成《[[三国演义]]》第一回
{{wikisource|作者:楊慎|楊慎}}
{{Cquote|滚滚长逝水,浪花淘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在,度夕阳红。<br />白髮樵江渚上,慣看秋月春。一濁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中。}}
杨慎投荒多暇,書無所不,“志誦,不出外”。《[[明史]]》其:“明世记诵之博,著作之富,推慎为第一。文外,著至一百余,并行于世。”又善[[琵琶]]。其最具盛名的史之作《[[二十一史彈詞]]》,第三段“漢開場詞”的《[[江仙]]》成《[[三国演义|三國演義]]》第一回
杨慎主要著作有《滇程》、《丹鉛总录》、《丹鉛杂录》、《[[南詔野史]]》、《古音要》、《全蜀文志》、《春秋地名考》等。<ref>《明史·[[明史/卷192|卷一百九十二]]》:明世誦之博,著作之富,推慎第一。文外,著至一百余世。……<br>嘗奉使过镇江,謁一清,閱所藏。叩以疑,一清皆成誦。慎惊异,益肆力古。既投荒多暇,书无所不。嘗人曰:“资性不足恃。日新德学问故好窮理,老而篤。</ref>
{{Cquote|滾滾長逝水,浪花淘英雄。是非成敗轉頭空。青山依在,度夕陽紅。<br />白髮樵江渚上,慣看秋月春。一濁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中。}}
杨慎主要著作有《滇程》、《丹鉛總錄》、《丹鉛雜錄》、《[[南詔野史]]》、《古音要》、《全蜀文志》、《春秋地名考》<ref>《明史·[[s:明史/卷192|卷一百九十二]]》:明世誦之博,著作之富,推慎第一。文外,著至一百余世。……<br>嘗奉使過鎮江,謁一清,閱所藏。叩以疑,一清皆成誦。慎驚異,益肆力古。既投荒多暇,書無所不。嘗人曰:「資性不足恃。日新德學問故好窮理,老而篤。</ref>及《异鱼图赞》<ref>{{Cite web |url=https://www.zhonghuadiancang.com/xueshuzaji/9315/ |title=中华典藏:异鱼图赞 |access-date=2021-11-28 |archive-date=2021-11-28 |archive-url=https://web.archive.org/web/20211128084607/https://www.zhonghuadiancang.com/xueshuzaji/9315/ |dead-url=no }}</ref>等。


== 註釋 ==
== 注释 ==
{{reflist|30em}}
{{reflist}}


== 考文 ==
== 考文 ==
*(清)[[廷玉]],《明史》,中華書校本
* (清)[[廷玉]],《明史》,中华书校本


== 外部链接 ==
{{明三大才子}}
* [http://www.ettoday.net/news/20150924/569791.htm 最大树齡500年! 成都三条百年藤蔓纏出壮观百米长廊]
* [http://www.vincentpoon.com/the-immortals-by-the-river-----------------.html 英译 杨慎 临江仙]

{{明三大才子}}
{{明西蜀四大家}}
{{明西蜀四大家}}
{{正德六年辛未科殿金榜}}
{{正德六年辛未科殿金榜}}
{{左順門事件}}
{{左顺门事件}}
{{DEFAULTSORT:Yang}}
{{Authority control}}
{{DEFAULTSORT:Yang}}
[[Category:杨姓|Shen]]
[[Category:杨姓|Shen]]
[[Category:新都人]]
[[Category:新都人]]
第77行: 第78行:
[[Category:中国人物神]]
[[Category:中国人物神]]
[[Category:諡文憲]]
[[Category:諡文憲]]
[[Category:15世紀中國詩人]]
[[Category:16世紀中國詩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