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预:修订间差异

求闻百科,共笔求闻
添加的内容 删除的内容
(noteTA|ja|jpn|-{|}-跳过, replaced: 淵 → 渊 (2), 曆 → 历, 討 → 讨 (4), 黃 → 黄, 鄧 → 邓 (3))
→‎參考資料:​20
 

(未显示另一用户的1个中间版本)

第1行: 第1行:
{{东亚男性史人物
{{東亞男性史人物
|名 =杜预
|名 =杜预
|身份 =政治家、军事家
|身份 =政治家、军事家
|家 =
|家 =
|代 =[[西晋]]
|代 =[[西晋]]
|帝王 =
|帝王 =
|届数 =
|屆數 =
|最高职务 =
|最高職務 =
|前任 =
|前任 =
|任 =
|任 =
|片名 =晋征南将军杜预.jpg
|片名 =晋征南将军杜预.jpg
|片大小 =250px
|片大小 =250px
|明 =清宫殿藏画本
|明 =清宫殿藏画本
|氏 =
|氏 =
|姓 =
|姓 =
第17行: 第17行:
|姓名 =
|姓名 =
|字 =元凯
|字 =元凯
|=
|=
|官 =
|官 =
|封爵 =
|封爵 =
|封 =
|封 =
|位 =
|位 =
|封地 =
|封地 =
|神 =
|神 =
|尊 =
|尊 =
|族裔 =
|族裔 =
|信仰 = <!--指的是宗教信仰-->
|信仰 = <!--指的是宗教信仰-->
|旗籍 = <!--清朝旗人用-->
|旗籍 = <!--清朝旗人用-->
|氏族 =
|氏族 =
|籍 =
|籍 =
|本 = <!--朝人用-->
|本 = <!--朝人用-->
|祖籍 =
|祖籍 =
|本籍 =
|本籍 =
第37行: 第37行:
|世系 =
|世系 =
|初名 =
|初名 =
|乳名 = <!--日本、朝、琉球以外人物用-->
|乳名 = <!--日本、朝、琉球以外人物用-->
|幼名 = <!--日本人用-->
|幼名 = <!--日本人用-->
|名 = <!--朝人用-->
|名 = <!--朝人用-->
|童名 = <!--琉球人用-->
|童名 = <!--琉球人用-->
|小字 =
|小字 =
|名 =
|名 =
|法 =
|法 =
|院 =
|院 =
|其他名 =
|其他名 =
|出生日期 =222年
|出生日期 =222年
|出生地 =
|出生地 =
|婚年 =
|婚年 =
|逝世日期 = 285年
|逝世日期 = 285年
|逝世地 =[[邓县]]
|逝世地 =[[鄧縣]]
|庙号 =
|廟號 =
|諡 =成侯
|諡 =成侯
|墓葬 =
|墓葬 =
|祠 =
|祠 =
|父 =[[杜恕]]
|父 =[[杜恕]]
|母 =
|母 =
|子 =
|子 =
|其他亲属 =
|其他親屬 =
|出身 = <!---此处指科举出身--->
|出身 = <!---此处指科举出身--->
|功名 =
|功名 =
|经历 =
|經歷 =
|著作 =
|著作 =
}}
}}


'''杜预'''({{bd|222年||285年|catIdx=D杜}}),[[表字|字]]'''元凯''',[[京兆郡]][[杜陵县]](今[[陕西省]][[西安市]])人,[[曹魏]]末[[西晋]]前期[[政治家]]、[[军事家]]、[[学者]]。
'''杜预'''({{bd|222年||285年|catIdx=D杜}}),[[表字|字]]'''元凯''',[[京兆郡]][[杜陵县]](今[[陕西省]][[西安市]])人,[[曹魏]]末[[西晋]]前期[[政治家]]、[[军事家]]、[[学者]]。


出于[[京兆杜氏]],西汉御史大夫[[杜延年]]十一世<ref>《世说新语注·方正第五·12》:王隐《晋书》曰:“预字元凯,京兆杜陵人,汉御史大夫延年十一世孙。祖畿,魏太保。父恕,幽州、荆州刺史。预智谋渊博,明于治乱,常称立德者非所企及,立功、立言所庶几也。累迁河南尹,为镇南将军,都督荆州诸军事,镇襄阳。以平吴勋封当阳侯。预无伎艺之能,身不跨马,射不穿札,而每有大事,辄在将帅之限。赠镇南将军、仪同三司。”</ref>,亦是[[襄阳杜氏]]先祖。
出于[[京兆杜氏]],西汉御史大夫[[杜延年]]十一世<ref>《世说新语注·方正第五·12》:王隐《晋书》曰:“预字元凯,京兆杜陵人,汉御史大夫延年十一世孙。祖畿,魏太保。父恕,幽州、荆州刺史。预智谋渊博,明于治乱,常称立德者非所企及,立功、立言所庶几也。累迁河南尹,为镇南将军,都督荆州诸军事,镇襄阳。以平吴勋封当阳侯。预无伎艺之能,身不跨马,射不穿札,而每有大事,辄在将帅之限。赠镇南将军、仪同三司。”</ref>,亦是[[襄阳杜氏]]先祖。


== 生平 ==
== 生平 ==
[[司昭]],杜預娶了司昭妹妹[[高公主]],官拜[[尚郎]],承其父[[杜恕]]原爵'''丰乐亭侯'''。四年后转参相府事。[[景元]]四年(263年),西将军[[钟会]]伐[[蜀]],杜預当时西随军。次年钟会在蜀故地意,但因士兵譁而失,所官吏很多都遇害,杜預因其智才得以倖免,事后获增邑。
[[司昭]],杜預娶了司昭妹妹[[高公主]],官拜[[尚郎]],承其父[[杜恕]]原爵'''豐樂亭侯'''。四年後轉參相府事。[[景元]]四年(263年),西將軍[[鍾會]]伐[[蜀]],杜預當時西隨軍。次年鍾會在蜀故地意,但因士兵譁而失,所官吏很多都遇害,杜預因其智才得以倖免,事後獲增邑。


西晉建立,他在[[泰始 (西晋)|泰始]]年曾任河南尹。泰始六年(270年),[[树机能]]在隴右侵扰边境,杜預任命安西司,兵三百和匹一百到[[安]],到后转任[[秦州]][[刺史]],领东羌校尉、轻车将军、假当时安西将军和都督秦州诸军事的[[石 (西晉)|石]]命令杜預树机能,杜預卻认为高漲,匹健;相反晉困乏,建议应该先行军资军队,到明年春季才可攻。石大怒,是以稽乏军兴”为由,派[[御史]]用檻押送他到[[廷尉]]。随后鉴讨树机能,都不能攻克。
西晉建立,他在[[泰始 (西晋)|泰始]]年曾任河南尹。泰始六年(270年),[[禿樹機能]]在隴右侵擾邊境,杜預任命安西司,兵三百和匹一百到[[安]],到後轉任[[秦州]][[刺史]],領東羌校尉、輕車將軍、假當時安西將軍和都督秦州諸軍事的[[石 (西晉)|石]]命令杜預禿樹機能,杜預卻認為高漲,匹健;相反晉困乏,建議應該先行軍資軍隊,到明年春季才可攻。石大怒,是以稽乏軍興」為由,派[[御史]]用檻押送他到[[廷尉]]。隨後鑒討禿樹機能,都不能攻克。


=== 如破竹 ===
=== 如破竹 ===
{{main|晉灭吴}}
{{main|晉滅吳}}
当时[[司炎]]常想计划灭东吴一南北,但朝中大臣大多反,唯有[[羊祜]]、杜預和[[张华]]支持。[[咸]]四年(278年),将军羊祜病重,推杜預代替自己的位置。羊祜死,杜預南大将军、都督[[荊州]]诸军事。他上任做好战争的準点选精銳,大破[[孙吴|东吴]]西陵督[[张政 (东吴)|政]]。政因恥被杜預突而大,因而沒有向告,杜預离间边将,送俘虜給皓,令皓改以[[留憲]]任西陵督。不久杜預就上表伐并于[[太康 (西晋)|太康]]元年(280年)兵[[江陵]],派参军[[樊]]、[[尹林]]、[[圭]]、[[襄]]太守[[周奇]]等率兵逆江西上,破多城池。又派[[周旨]]等人率八百奇兵袭击要害之地[[乐乡]],揚旗幟和在[[巴山]]起火,令东吴军民震,及杜預攻克江陵,[[王濬]]又杀东吴都督[[景]],东吴南方各州郡都相投降,杜預受命在[[零陵]]、[[桂]]等地守。当时虽然屢次获胜,但有人认为东吴太快被消,而春季始水漲,不能兵,应当等待冬季再攻。杜預卻说:“当日[[毅]]因[[膠西]]一乎吞并强大的[[齐国]],今天士,好像破竹子般(成如破竹』的由<ref name=杜预>《晉.卷三四.杜預:“今兵威已振,譬如破竹,数节,皆迎刃而解,无复著手也。</ref>),数节竹子就迎著刀刃裂(成『迎刃而解』的由<ref name=杜预/>),再了。”坚持要继续进攻,又指授各方略,攻向[[建]]。不久,王濬和[[王浑 (太原)|王渾]]攻陷建皓投降,杜預因功受封'''当阳县侯''',增[[食邑]]至九千六百,又封子[[杜耽]]亭侯,邑千,更八千匹絹。杜預及江南。
當時[[司炎]]常想計劃滅東吳一南北,但朝中大臣大多反,唯有[[羊祜]]、杜預和[[張華]]支持。[[咸]]四年(278年),將軍羊祜病重,推杜預代替自己的位置。羊祜死,杜預南大將軍、都督[[荊州]]諸軍事。他上任做好戰爭的準點選精銳,大破[[孙吴|東吳]]西陵督[[张政 (东吴)|政]]。政因恥被杜預突而大,因而沒有向告,杜預離間邊將,送俘虜給皓,令皓改以[[留憲]]任西陵督。不久杜預就上表伐並於[[太康 (西晋)|太康]]元年(280年)兵[[江陵]],派參軍[[樊]]、[[尹林]]、[[圭]]、[[襄]]太守[[周奇]]等率兵逆江西上,破多城池。又派[[周旨]]等人率八百奇兵襲擊要害之地[[樂鄉]],揚旗幟和在[[巴山]]起火,令東吳軍民震,及杜預攻克江陵,[[王濬]]又殺東吳都督[[景]],東吳南方各州郡都相投降,杜預受命在[[零陵]]、[[桂]]等地守。當時雖然屢次獲勝,但有人認為東吳太快被消,而春季始水漲,不能兵,應當等待冬季再攻。杜預卻說:「當日[[毅]]因[[膠西]]一乎吞併強大的[[齊國]],今天士,好像破竹子般(成如破竹』的由<ref name=杜预>《晉.卷三四.杜預:「今兵威已振,譬如破竹,數節,皆迎刃而解,無復著手也。</ref>),數節竹子就迎著刀刃裂(成『迎刃而解』的由<ref name=杜预/>),再了。」堅持要繼續進攻,又指授各方略,攻向[[建]]。不久,王濬和[[王浑 (太原)|王渾]]攻陷建皓投降,杜預因功受封'''當陽縣侯''',增[[食邑]]至九千六百,又封子[[杜耽]]亭侯,邑千,更八千匹絹。杜預及江南。


太康五年閏十二月(285年),朝廷命杜預[[司校尉]],位[[特]]。杜預在经过[[邓县]]逝世,享年六十三。司炎甚哀悼,追贈征南大将军同三司,諡'''成侯'''。
太康五年閏十二月(285年),朝廷命杜預[[司校尉]],位[[特]]。杜預在經過[[鄧縣]]逝世,享年六十三。司炎甚哀悼,追贈征南大將軍同三司,諡'''成侯'''。


== 性格特 ==
== 性格特 ==
* 杜預博多才,自称“<ref>《晋书·杜预传》所言:“(杜)预尝称(王)济有马癖,(和)峤有钱癖。武帝闻之,谓预曰:‘卿有何癖?’对曰:‘臣有《左传》癖。’”</ref>,著有《[[春秋经传集解]]》,《[[春秋盟会图]]》、《[[春秋长历]]》、《女记赞》等。
* 杜預博多才,自稱「<ref>《晋书·杜预传》所言:“(杜)预尝称(王)济有马癖,(和)峤有钱癖。武帝闻之,谓预曰:‘卿有何癖?’对曰:‘臣有《左传》癖。’”</ref>,著有《[[春秋經傳集解]]》,《[[春秋盟會圖]]》、《[[春秋長曆]]》、《女記讚》等。
* 史杜預“身不跨,射不穿札”,者出身的杜預不擅长于武功。然西晉征[[羊祜]]于临终前特向[[晉武帝]][[司炎]]举荐杜預任,正是因知道杜預深諳用兵之道,智谋渊博,擅识乱象,能出奇制,最果然领导平定东吴
* 史杜預“身不跨,射不穿札”,者出身的杜預不擅長於武功。然西晉征[[羊祜]]於臨終前特向[[晉武帝]][[司炎]]舉薦杜預任,正是因知道杜預深諳用兵之道,智謀淵博,擅識亂象,能出奇制,最果然領導平定東吳
* 杜预又精于刑律、[[历法]]、[[水利]],任[[度支尚]]七年之提出很多有利的建,改善人民生活又提高了政收入。因其多才多能,时人称之为杜武库
* 杜预又精于刑律、[[历法]]、[[水利]],任[[度支尚]]七年之提出很多有利的建,改善人民生活又提高了政收入。因其多才多能,时人称之为杜武库


== 逸事 ==
== 逸事 ==
* 按《晉》,杜預似乎頗有嫌隙,如任河南尹恨而告杜預令他被免,在秦州树机又因杜預不聽他指揮而控告他,他押送廷尉;及后讨伐失,但訛称战功,被杜預揭,成了仇家,諠譁指,令到二人都被免官。
* 按《晉》,杜預似乎頗有嫌隙,如任河南尹恨而告杜預令他被免,在秦州禿樹機又因杜預不聽他指揮而控告他,他押送廷尉;及後討伐失,但訛稱戰功,被杜預揭,成了仇家,諠譁指,令到二人都被免官。
* 杜預閒暇多位史家讨论切磋。杜预撰《春秋经传集解》,把《春秋》与《左传》合为一编,在唐朝成为标本;清朝,《左传》杜注被清儒评为“不臻古训”<ref>洪亮吉:《春秋左传诂自序》</ref>,对杜预行人身攻击。<ref>吕思勉《经子解题》:“左氏之专用杜义,亦唐定《正义》后始然。前此主贾、服诸家者,与杜相攻颇甚。刘炫规过,尤为有名。今之孔疏,往往袭刘规过之词,转以申杜。刘文洪旧疏考证,将今疏中袭用旧疏者一一考出,颇足见孔疏以前之旧疏也。”</ref>
* 杜預閒暇多位史家討論切磋。杜预撰《春秋经传集解》,把《春秋》与《左传》合为一编,在唐朝成為標本;清朝,《左传》杜注被清儒評為“不臻古训”<ref>洪亮吉:《春秋左传诂自序》</ref>,对杜预行人身攻击。<ref>吕思勉《经子解题》:“左氏之专用杜义,亦唐定《正义》后始然。前此主贾、服诸家者,与杜相攻颇甚。刘炫规过,尤为有名。今之孔疏,往往袭刘规过之词,转以申杜。刘文洪旧疏考证,将今疏中袭用旧疏者一一考出,颇足见孔疏以前之旧疏也。”</ref>
* 《[[聚]]》及《[[太平广记]]》有一事,指杜預[[荊州]][[刺史]],守[[襄]],曾在居所大醉嘔,被一小吏看到其化身[[大蛇]]。<ref>《聚·卷96·介部上·蛇》引世:杜預荊州刺史.有讌集.大醉.輒眠.外齋中嘔吐.其甚苦.有小吏开户看之.止床上有一蛇.垂吐.都不人.既出.密如此.</ref><ref>《太平广记·卷456·蛇一》引《氏小》:杜預荊州刺史,阳时。有宴集,大醉,眠,不聽人前。嘗醉,外齋中嘔吐,其甚苦,莫不悚栗。有一小吏,私开户看之,正床上一大蛇,垂吐,都不人,出密道如此。</ref>
* 《[[聚]]》及《[[太平廣記]]》有一事,指杜預[[荊州]][[刺史]],守[[襄]],曾在居所大醉嘔,被一小吏看到其化身[[大蛇]]。<ref>《聚·卷96·介部上·蛇》引世:杜預荊州刺史.有讌集.大醉.輒眠.外齋中嘔吐.其甚苦.有小吏開戶看之.止床上有一蛇.垂吐.都不人.既出.密如此.</ref><ref>《太平廣記·卷456·蛇一》引《氏小》:杜預荊州刺史,陽時。有宴集,大醉,眠,不聽人前。嘗醉,外齋中嘔吐,其甚苦,莫不悚栗。有一小吏,私開戶看之,正床上一大蛇,垂吐,都不人,出密道如此。</ref>


== 陪祀文武 ==
== 陪祀文武 ==
唐朝[[贞观 (唐朝)|贞观]]二十一年(647年),[[唐太宗]]李世民诏令杜预等二十一人祔祀在[[孔庙]]中<ref>《新唐书·卷十五·志第五》:二十一年,诏左丘明、卜子夏、公羊高、谷梁赤、伏胜、高堂生、戴圣、毛苌、孔安国、刘向、郑众、贾逵、杜子春、马融、卢植、郑康成、服虔、何休、王肃、王弼、杜预、范甯二十二人皆以配享。</ref>。[[建中 (唐朝)|建中]]三年(782年),[[颜真卿]]请求祭祀武成王[[太公望]],[[唐德宗]]李适诏令[[史馆]]考定可以祔祀在武庙中的人,共古今名将六十四人,杜预位列其一<ref>《新唐书·卷十五·志第五》:建中三年,礼仪使颜真卿奏:“治武成庙,请如《月令》春、秋释奠。其追封以王,宜用诸侯之数,乐奏轩县。”诏史馆考定可配享者,列古今名将凡六十四人图形焉:越相国范蠡,齐将孙膑,赵信平君廉颇,秦将王翦,汉相国平阳侯曹参、左丞相绛侯周勃、前将军北平太守李广、大司马冠军侯霍去病,后汉太傅高密侯邓禹、左将军胶东侯贾复、执金吾雍奴侯寇恂、伏波将军新息侯马援、太尉槐里侯皇甫嵩,魏征东将军晋阳侯张辽,蜀前将军汉寿亭侯关羽,吴偏将军南郡太守周瑜、丞相娄侯陆逊,晋征南大将军南城侯羊祜、抚军大将军襄阳侯王濬,东晋车骑将军康乐公谢玄,前燕太宰录尚书太原王慕容恪,宋司空武陵公檀道济,梁大尉永宁郡公王僧辩,北齐尚书右仆射燕郡公慕容绍宗,周大冢宰齐王宇文宪,隋上柱国新义公韩擒虎、柱国太平公史万岁,唐右武候大将军鄂国公尉迟敬德、右武卫大将军邢国公苏定方、右武卫大将军同中书门下平章事韩国公张仁亶、兵部尚书同中书门下三品中山公王晙、夏官尚书同中书门下三品朔方大总管王孝杰;齐相管仲、安平君田单,赵马服君越奢、大将军武安君李牧,汉梁王彭越、太尉条侯周亚夫、大将军长平侯卫青、后将军营平侯赵充国,后汉大司马广平侯吴汉、征西大将军夏阳侯冯异、建威大将军好畤侯耿弇、太尉新丰侯段颎,魏太尉邓艾,蜀车骑将军西乡侯张飞,吴武威将军南郡太守孱陵侯吕蒙、大司马荆州牧陆抗,晋镇南大将军当阳侯杜预、太尉长沙公陶偘,前秦丞相王猛,后魏太尉北平王长孙嵩,宋征虏将军王镇恶,陈司空南平公吴明彻,北齐右丞相咸阳王斛律光,周太傅大宗伯燕国公于谨、右仆射郧国公韦孝宽,隋司空尚书令越国公杨素、右武候大将军宋国公贺若弼,唐司空河间郡王孝恭、礼部尚书闻喜公裴行俭、兵部尚书同中书门下三品代国公郭元振、朔方节度使兼御史大夫张齐丘、太尉中书令尚父汾阳郡王郭子仪。</ref>。杜预也成为历史上唯一在文庙和武庙中都受到祭祀的贤臣<ref>《古今姓氏书辩证·卷二十四》:恕字务伯,御史大夫,幽州刺史,生预,字元凯,晋荆州、益州、宁州刺史,征南大将军、荆州大都督长史、驸马都尉、开府仪同三司、当阳侯,尚宣祖长公主,有平吴大功,注《春秋左氏传》,行于世,自号“《左传》”癖。宋尊崇祀典,历代贤臣唯预从祀文宣、武成王二庙,古今无与为比。</ref>。
唐朝[[贞观 (唐朝)|贞观]]二十一年(647年),[[唐太宗]]李世民诏令杜预等二十一人祔祀在[[孔庙]]中<ref>《新唐书·卷十五·志第五》:二十一年,诏左丘明、卜子夏、公羊高、谷梁赤、伏胜、高堂生、戴圣、毛苌、孔安国、刘向、郑众、贾逵、杜子春、马融、卢植、郑康成、服虔、何休、王肃、王弼、杜预、范甯二十二人皆以配享。</ref>。[[建中 (唐朝)|建中]]三年(782年),[[颜真卿]]请求祭祀武成王[[太公望]],[[唐德宗]]李适诏令[[史馆]]考定可以祔祀在武庙中的人,共古今名将六十四人,杜预位列其一<ref>《新唐书·卷十五·志第五》:建中三年,礼仪使颜真卿奏:“治武成庙,请如《月令》春、秋释奠。其追封以王,宜用诸侯之数,乐奏轩县。”诏史馆考定可配享者,列古今名将凡六十四人图形焉:越相国范蠡,齐将孙膑,赵信平君廉颇,秦将王翦,汉相国平阳侯曹参、左丞相绛侯周勃、前将军北平太守李广、大司马冠军侯霍去病,后汉太傅高密侯邓禹、左将军胶东侯贾复、执金吾雍奴侯寇恂、伏波将军新息侯马援、太尉槐里侯皇甫嵩,魏征东将军晋阳侯张辽,蜀前将军汉寿亭侯关羽,吴偏将军南郡太守周瑜、丞相娄侯陆逊,晋征南大将军南城侯羊祜、抚军大将军襄阳侯王濬,东晋车骑将军康乐公谢玄,前燕太宰录尚书太原王慕容恪,宋司空武陵公檀道济,梁大尉永宁郡公王僧辩,北齐尚书右仆射燕郡公慕容绍宗,周大冢宰齐王宇文宪,隋上柱国新义公韩擒虎、柱国太平公史万岁,唐右武候大将军鄂国公尉迟敬德、右武卫大将军邢国公苏定方、右武卫大将军同中书门下平章事韩国公张仁亶、兵部尚书同中书门下三品中山公王晙、夏官尚书同中书门下三品朔方大总管王孝杰;齐相管仲、安平君田单,赵马服君越奢、大将军武安君李牧,汉梁王彭越、太尉条侯周亚夫、大将军长平侯卫青、后将军营平侯赵充国,后汉大司马广平侯吴汉、征西大将军夏阳侯冯异、建威大将军好畤侯耿弇、太尉新丰侯段颎,魏太尉邓艾,蜀车骑将军西乡侯张飞,吴武威将军南郡太守孱陵侯吕蒙、大司马荆州牧陆抗,晋镇南大将军当阳侯杜预、太尉长沙公陶偘,前秦丞相王猛,后魏太尉北平王长孙嵩,宋征虏将军王镇恶,陈司空南平公吴明彻,北齐右丞相咸阳王斛律光,周太傅大宗伯燕国公于谨、右仆射郧国公韦孝宽,隋司空尚书令越国公杨素、右武候大将军宋国公贺若弼,唐司空河间郡王孝恭、礼部尚书闻喜公裴行俭、兵部尚书同中书门下三品代国公郭元振、朔方节度使兼御史大夫张齐丘、太尉中书令尚父汾阳郡王郭子仪。</ref>。杜预也成为历史上唯一在文庙和武庙中都受到祭祀的贤臣<ref>《古今姓氏书辩证·卷二十四》:恕字务伯,御史大夫,幽州刺史,生预,字元凯,晋荆州、益州、宁州刺史,征南大将军、荆州大都督长史、驸马都尉、开府仪同三司、当阳侯,尚宣祖长公主,有平吴大功,注《春秋左氏传》,行于世,自号“《左传》”癖。宋尊崇祀典,历代贤臣唯预从祀文宣、武成王二庙,古今无与为比。</ref>。


== 评价 ==
== 評價 ==
* [[憲]]:“忍辱至三公。卿今可辱矣,能忍之,公是卿坐。《[[晉/卷096|晉·列女]]》
* [[憲]]:「忍辱至三公。卿今可辱矣,能忍之,公是卿坐。《[[晉/卷096|晉·列女]]》
* [[高閭]]:杜預晉之硕学《[[魏/卷108之三|魏·志四之三第十二]]》
* [[高閭]]:杜預晉之碩學《[[魏/卷108之三|魏·志四之三第十二]]》
* [[房玄齡]]:“昔之誓旅,怀经罕素。元称为”“杜預不有生知,用之则习,振策而攻取,兼儒转战。孔门称四,仰止其三;《春秋》有五,而擅其一,不其歟!夫三年之云无贵賤。夺于在位,可以嗟;既葬释于储君,何其斯酷。徇以苟合,不求其正,以代之元良,为诸侯之庶子,檀弓习于变礼者也,杜預其有焉。《[[晉/卷034|晉·杜預]]》
* [[房玄齡]]:「昔之誓旅,懷經罕素。元稱為」「杜預不有生知,用之則習,振策而攻取,兼儒轉戰。孔門稱四,仰止其三;《春秋》有五,而擅其一,不其歟!夫三年之雲無貴賤。奪於在位,可以嗟;既葬釋於儲君,何其斯酷。徇以苟合,不求其正,以代之元良,為諸侯之庶子,檀弓習於變禮者也,杜預其有焉。《[[晉/卷034|晉·杜預]]》
* [[崔致]]:元功。方峴山之《答浙西[[周]]司空
* [[崔致]]:元功。方峴山之《答浙西[[周]]司空
* [[杜牧]]:“周有太公,秦有[[王翦]],两汉有[[信]]、[[]]、[[耿恭]]、[[虞詡]]、[[段熲]],魏有[[司懿]],有[[周瑜]],蜀有[[葛武侯]],晉有羊祜、杜公元,梁有[[睿]],元魏有[[崔浩]],周有[[]],隋有[[素]],朝有[[李靖]]、[[李勣]]、[[裴行儉]]、[[郭元振]]。如此人者,此一,其所出计划,皆考古校今,奇秘长远,策先定于内,功外。《[[樊川文集]]·卷十》
* [[杜牧]]:「周有太公,秦有[[王翦]],兩漢有[[信]]、[[]]、[[耿恭]]、[[虞詡]]、[[段熲]],魏有[[司懿]],有[[周瑜]],蜀有[[葛武侯]],晉有羊祜、杜公元,梁有[[睿]],元魏有[[崔浩]],周有[[]],隋有[[素]],朝有[[李靖]]、[[李勣]]、[[裴行儉]]、[[郭元振]]。如此人者,此一,其所出計畫,皆考古校今,奇秘長遠,策先定於內,功外。《[[樊川文集]]·卷十》
* [[杜甫]]:降及武乎虯精。恭闻渊深,罕得窺,勇功是立,智名克彰。繕甲江陵,祲清东吴,建侯荊,邦南土。河水活活,造舟梁。洪濤,莽汜,未始毒,《春秋》主解,膏。《[[祭当阳君文]]》
* [[杜甫]]:降及武乎虯精。恭聞淵深,罕得窺,勇功是立,智名克彰。繕甲江陵,祲清東吳,建侯荊,邦南土。河水活活,造舟梁。洪濤,莽汜,未始毒,《春秋》主解,膏。《[[祭當陽君文]]》
* [[郝]]:杜預学识远到,志力明,有古儒,而德度弗枯也。《[[续后汉书 (郝, 四本)/卷77|续后汉书·杜預]]》
* [[郝]]:杜預學識遠到,志力明,有古儒,而德度弗枯也。《[[續後漢書 (郝, 四本)/卷77|續後漢書·杜預]]》
* [[]]:“,文武分,然有虞詡、葛亮、周瑜、陆逊、司懿、羊祜、杜預、嶠、玄、睿、崔浩、李靖、裴行儉、郭元振、[[裴度]]、[[李德裕]]、[[琦]]、[[李]]、[[虞允文]]之徒策儒素建功閫外,为时宗臣。彼豈必有摶虎之力,射鵰之技哉?不深明古今之事,能決宜之便耳。《[[安雅堂稿]]》
* [[]]:「,文武分,然有虞詡、葛亮、周瑜、陸遜、司懿、羊祜、杜預、嶠、玄、睿、崔浩、李靖、裴行儉、郭元振、[[裴度]]、[[李德裕]]、[[琦]]、[[李]]、[[虞允文]]之徒策儒素建功閫外,為時宗臣。彼豈必有摶虎之力,射鵰之技哉?不深明古今之事,能決宜之便耳。《[[安雅堂稿]]》
* [[欧阳修]]:以其功,而叔子以其仁,二子所为虽不同,皆足以垂不朽。《[[峴山亭]]》
* [[歐陽修]]:以其功,而叔子以其仁,二子所為雖不同,皆足以垂不朽。《[[峴山亭]]》


== 家庭 ==
== 家庭 ==
第109行: 第109行:


=== 祖父 ===
=== 祖父 ===
* [[杜畿]],曹魏尚僕射
* [[杜畿]],曹魏尚僕射


=== 父 ===
=== 父 ===
* [[杜恕]],曹魏[[幽州]][[刺史]]
* [[杜恕]],曹魏[[幽州]][[刺史]]


=== 夫人 ===
=== 夫人 ===
* [[高公主]],司昭妹妹,司懿第二女<ref>《陈书·袁枢传》:案杜预尚晋宣帝第二女高陵宣公主,晋武践祚,而主已亡,泰始中追赠公主,元凯无复驸马之号。</ref>
* [[高公主]],司昭妹妹,司懿第二女<ref>《陈书·袁枢传》:案杜预尚晋宣帝第二女高陵宣公主,晋武践祚,而主已亡,泰始中追赠公主,元凯无复驸马之号。</ref>


=== 堂兄 ===
=== 堂兄 ===
* [[杜斌 (西晉)|杜斌]],西晉[[黄门郎]],被王[[司马伦]]所
* [[杜斌 (西晉)|杜斌]],西晉[[黃門郎]],被王[[司馬倫]]所


=== 堂弟 ===
=== 堂弟 ===
* [[杜植]],[[憲]]之子,官至南安太守
* [[杜植]],[[憲]]之子,官至南安太守


=== 子 ===
=== 子 ===
* [[杜]],嗣,西晉官,官至尚左丞。
* [[杜]],嗣,西晉官,官至尚左丞。
* [[杜躋]],杜預少子,新平太守。<ref>《新唐·宰相世系表二》:“生預,字元,晉荊州刺史、征南大将军当阳侯。四子:、 躋、耽、尹。</ref><ref>《元和姓纂·卷六》:“当阳侯少子躋,新平太守。</ref>
* [[杜躋]],杜預少子,新平太守。<ref>《新唐·宰相世系表二》:「生預,字元,晉荊州刺史、征南大將軍當陽侯。四子:、 躋、耽、尹。</ref><ref>《元和姓纂·卷六》:「當陽侯少子躋,新平太守。</ref>
* [[杜耽]],封亭侯。
* [[杜耽]],封亭侯。
* [[杜尹]],字世甫,杜預少子,晉[[弘郡]]太守
* [[杜尹]],字世甫,杜預少子,晉[[弘郡]]太守


== 注 ==
== 注 ==
{{reflist}}
{{reflist}}
== 料 ==
== 料 ==
* 《[[晉]]·[[晉/卷034#杜預|羊祜杜預列]]》
* 《[[晉]]·[[晉/卷034#杜預|羊祜杜預列]]》
* 《[[治通]]》
* 《[[治通]]》
* 《[[三志]]·杜畿
* 《[[三志]]·杜畿
* 《[[元和姓纂 (四本)/卷06|元和姓纂·卷六·京兆杜氏]]》
* 《[[元和姓纂 (四本)/卷06|元和姓纂·卷六·京兆杜氏]]》


[[Category:曹魏官员]]
[[Category:曹魏官员]]
[[Category:西晋官员]]
[[Category:西晋官员]]
[[Category:西晉公主配偶]]
[[Category:西晉公主配偶]]
[[Category:西晉侯]]
[[Category:西晉侯]]
[[Category:经学家]]
[[Category:经学家]]
[[Category:京兆杜氏]]
[[Category:京兆杜氏]]
[[Category:西安人]]
[[Category:西安人]]
[[Category:建中古代名六十四人]]
[[Category:建中古代名六十四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