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用字字形表:修订间差异

求闻百科,共笔求闻
添加的内容 删除的内容
(机器人:清理不当的来源;移除无用的模板参数;替换{{reflist}}等模板参数;替换裸露的<references />)
→‎参见:​ // Edit via Wikiplus
 

(未显示同一用户的3个中间版本)

第41行: 第41行:


《字形表》公佈后,香港教育署在1988年頒佈的《小学中国语文科課程纲要(初稿)》附錄的〈小学常用字表〉就說明字形以《常用字字形表》为依据,出版社亦推出字形寫法依照《字形表》的字典和教科书,《字形表》在香港的手寫識字教育上有一定重要性。但在教育用途以外,香港日常的出版印刷及其他场合的用字,基于不同的场合、需求或原因,并未以《字形表》一鎚定音,如[[旧字形|传承字形]]或「[[柯熾坚|儷式与蒙纳式]]」字形在生活中仍比比皆是。
《字形表》公佈后,香港教育署在1988年頒佈的《小学中国语文科課程纲要(初稿)》附錄的〈小学常用字表〉就說明字形以《常用字字形表》为依据,出版社亦推出字形寫法依照《字形表》的字典和教科书,《字形表》在香港的手寫識字教育上有一定重要性。但在教育用途以外,香港日常的出版印刷及其他场合的用字,基于不同的场合、需求或原因,并未以《字形表》一鎚定音,如[[旧字形|传承字形]]或「[[柯熾坚|儷式与蒙纳式]]」字形在生活中仍比比皆是。

== 与臺湾标準的分別 ==
《字形表》与臺湾的正字标準「[[国字标準字体]]」有不少相同处,主要考慮及字形的理据性,但也有若干差異。詳述如下:

=== 《字形表》比臺湾标準更合字理或字源的例子 ===
<!-- *-{朁}-:「-{朁}-」字上方從二「兂」。「兂」像人的头頂插着髮簪之形,是「簪」字的初文。臺湾标準作從二「-{旡}-」,使字形不可解。《字形表》的寫法更合理。{{Citation needed|惟有学者指,金文中亦有不出头的寫法(见[[金文編]]、[[古文字类編]]),需考證。|time=2014-04-05T00:26:22+00:00}} -->
* -{裏}-:《字形表》的「-{裏}-」字較合古文字和隸楷构形。聲符「里」在形符「衣」的裏邊。臺湾标準的「-{裡}-」字极少出現于古书。
* -{羣}-、-{峯}-:《字形表》的「-{羣}-」、「-{峯}-」字較合《說文》小篆构形。「-{峯}-」,即位于「山」的「最高」处。臺湾标準取左右結构之俗字「-{群}-」、「-{峰}-」。
* -{黃}-:《字形表》內的「田」形部件出头,較接近[[甲骨文|甲]][[金文]]的寫法,即使《說文》小篆也是出头的;臺湾标準「田」形部件不出头,是取較晚的《[[說文解字]]》对此字构形的解釋<ref>http://www.edu.tw/files/site_content/M0001/std/f117.htm?open</ref>,然而后世学者已證实《說文》对「黃」字解釋有誤,「黃」像人仰面向天,腹部脹大<ref>{{cite book|author=董莲池|title=說文解字考正|year=2005年|publisher=作家出版社|isbn=9787506331579|url=http://big5.china.com.cn/book/txt/2007-08/28/content_8760220.htm}}</ref>。
* -{巤}-:「巤」字上部是有头髮的「囟」(即「-{腦}-」字右旁),因讓上而省去「囟」的小撇。《字形表》取這寫法;臺湾标準卻誤为從「囚」,「囚」部件与此字字义或字音无关,亦不合字源。<!--「-{竊}-」右方「禼」同此問題。-->
* -{麪}-:《字形表》的寫法出現得早,是本字,笔畫也較少。臺湾标準为免「-{丏}-」与「-{丐}-」混,取俗字「-{麵}-」。
* -{宂}-:「-{宂}-」原解作「屋(宀)」下有「人(「-{儿}-」是「人」在下的隸定,俗寫變「-{几}-」)」,閒散之象。臺湾标準從俗取「-{冗}-」。
* -{牀}-:本字「爿」,后加意符「木」,臺湾取俗字「-{床}-」。
* -{肃}-:部首为「聿」,香港下方兩橫,臺湾一橫。
* -{隙}-:香港、大陆右部件为「小日小」,臺湾为「小白小」。古代「日」与「白」寫法相似易混,但据《說文》小篆,以及金文「虩」的左旁,此字原從「日」,《說文》析形为從「白」有誤。
* -{幺}-:臺湾單字是取俗「-{么}-」,作偏旁時才取正体「-{幺}-」。香港則一律取正字。
* -{茲}-:臺湾獨体作「-{茲}-」,用于偏旁時作「-{兹}-」,香港皆作「-{茲}-」<!-- (按:-{玆}-=-{兹}-≠茲。「-{玆}-」,黑也) -->。「-{茲}-」,艸木多益也。「滋」,此字從水-{茲}-,为水益也。「孳」,孳孳彶彶生也。从子-{茲}-聲。故草字头「-{茲}-」为正。
* -{吿}-、周、害:「-{吿}-」字在《[[說文解字]]》的說法是:「牛觸人,角箸橫木,所以告人也。从口从牛。」經学者硏究,文字学界主张此字乃從「舌」的中豎伸长<ref>{{cite web|title=汉语多功能字库 Multi-function Chinese Character Database|url=http://humanum.arts.cuhk.edu.hk/Lexis/lexi-mf/search.php?word=告|access-date=2018-03-10}}</ref>、「周」字篆文從「用」從「口」、「害」字篆文從「宀」從「丯」從「口」,三字豎笔下皆出头。香港三字豎笔下皆出头,仍保留從口伸出的「舌」形;臺湾标準把三字內部訛作「土」字形,舌形斷裂,不合字理。「-{憲}-」字亦受牽連。
* -{电}-:下方为「申」的變形,今台湾「申」皆不出头,變成「甲」的變形,《字形表》「电」仍出头。<ref name="字形表">{{cite web|title=《常用字字形表》标準字体表|url=http://input.foruto.com/ccc/gongbiu/dzijingbiu/doc/dzijingbiu_list.pdf|website=香港中文網|access-date=2018-03-18}}</ref>

=== 臺湾标準比《字形表》更合字理或字源的例子 ===
* -{囪}-:「-{囪}-」是窗的象形,框內的是窗櫺,像現代人的窗花。臺湾标準作「-{囪}-」,取形正確;《字形表》取框內從「夂」的俗体(即「-{囱}-」形),<ref name="字形表" />使字形變得不可解。「-{聰}-」、「-{總}-」等字受影響。
* 肉字旁:臺湾标準中,凡肉字旁的字,都寫作「⺼」(提肉旁),使其不会与「月字旁」相混。《字形表》中,肉字旁只在字的左旁時才寫作「提肉旁」,在字的右旁時採用「首笔豎」的方式与「月字旁」区分(「月字旁」在右方時,首笔为撇)。但在下方時,則「肉」与「月」首笔都作豎,兩者会相混。值得注意的是,儘管「⺼」可以区分字源,但戰国文字和以后的隸楷「月」和「肉」早已混同,「⺼」是俗寫。
* -{臥}-:「-{臥}-」指人躺下,臺湾标準從人;而《字形表》採用訛形「-{卧}-」。
* -{兌}-:「-{兌}-」的頂部为「八」形,臺湾标準從之;但《字形表》取俗寫「-{兑}-」。
* -{戶}-:「-{戶}-」为半扇门,頂部作撇較符合原来的象形形狀。臺湾标準從之。但《字形表》改成頂部作点(即「-{户}-」形),卻留下「所」字例外,破坏了「-{戶}-」部的原来系統。
* -{冑}-:「甲-{冑}-」之「-{冑}-」(下方为冃」)与「貴-{胄}-」之「-{胄}-」(下方为「肉」)本不同,《字形表》将之併为一字「-{胄}-」。
* -{𦐇}-:上方应從「冃」,而非「日」。
* -{妝}-:《香港小学学习字词表》取「-{粧}-」字,《字形表》和臺湾取「-{妝}-」字。「-{妝}-」是自商代以来的正字,<ref>{{cite web|title=小学堂字形|url=http://xiaoxue.iis.sinica.edu.tw/yanbian?char=妝|access-date=2018-03-10}}</ref>「-{粧}-」是近古俗字。
* -{臺}-:「-{臺}-」与「台」本为完全不同二字,香港标準作「-{台}-」,臺湾保留二字。传統字书「台」音「土来切」([[广韻]]),即今音-{zh-cn:tāi; zh-hk:toi1; zh-tw:ㄊㄞ;}-,《說文》训义为「說」,即今「怡悅」之意。根据商周文字,「台」即「以」異体,「以」省去「人」后加「口」,春秋金文始见。<ref>{{cite web|title=汉语多功能字库 Multi-function Chinese Character Database|url=http://humanum.arts.cuhk.edu.hk/Lexis/lexi-mf/search.php?word=台|access-date=2018-03-10}}</ref>与「-{臺}-」义不相侔。唯以音近,后人遂假「台」为「-{臺}-」,久而成习,「台」音亦轉而为「-{zh-cn:tái; zh-hk:toi4; zh-tw:ㄊㄞˊ;}-」。至以「-{臺}-」为偏旁之字,亦多假借作「台」,如「-{檯}-」之作「-{枱}-」,「-{擡}-」之作「抬」皆是。

=== 臺湾标準与《字形表》均不合字理或字源的例子 ===
註:部分字在旧版[[标楷体]]下反而正確,如需顯示旧字形可安裝余一鳴「Yi-Ming Advanced」字体。
* -{真}-・-{眞}-:小篆作「-{眞}-」(金文有說從「贝」、「𠂈」(倒人形,亦謂「顚」的初文),有說從「鼎」、「𠤎」。),頂部为「𠤎」。今變作「十」。
* -{直}-・{{lang|ja|直}}:「直」是目上一豎,西周金文一豎加点加「𠃊」,点再延展为橫。因此日本、韩国字形更符合字源,「直」无法解釋。
* -{具}-・-{𥃲}-:「𥃲」或「⿱鼎廾」是双手「廾」(常隸作「⿱一八」,例如「兵」、「共」)捧「鼎」,本意是準備,「鼎是盛食物的器皿,会準備食物,以供給宾客」。<ref>{{cite web|title=汉语多功能字库 Multi-function Chinese Character Database|url=http://humanum.arts.cuhk.edu.hk/Lexis/lexi-mf/search.php?word=具|access-date=2018-03-10}}</ref>古文字「鼎」常简为「贝」,贝常简为「目」形。爲与「算」下部区隔(「算」字中的「目」不来源于「鼎」,而自古就是「目」),「具」常用字形「目」的豎和下橫相連的方式来免除「目」象。韩国、日本字形「{{lang|ja|具}}」是另一种区隔于「算」字下部的方式,另亦可通過「算」的上古異体字「-{筭}-」、「-{祘}-」来区分汉字部件「𥃲」的兩個不同来源,后者曾被古人用作「蒜」的聲旁,也曾在中国大陆被用作二简字。
* -{令}-・{{lang|ja|令}}:原字作「{{lang|ja|令}}」,下方应爲「-{卩}-」,今從俗。按:此字日韩仍保留較传統的寫法。
* -{青}-・-{靑}-:隸楷作「-{青}-」<ref>{{cite web|title=汉字源流 - 中华语文知識库|url=http://chinese-linguipedia.org/search_source_inner.html?word=青|access-date=2018-03-18|author=蔡信发}}</ref><ref>{{cite web|title=拓本文字|url=http://coe21.zinbun.kyoto-u.ac.jp/djvuchar?query=青|access-date=2018-03-18}}</ref>,明清刻本「-{靑}-」,底部为「-{円}-」形而非日本「圓」新字体, 是为标示「青」下非「月」而是「丹」字,丹青所生也。今從俗作「月」字底,使字形不可解。
* -{开}-・-{开}-:「-{研}-」「-{妍}-」等字,原字從兩個「干」字,寫作「-{幵}-」,現在則把這兩個-{干}-字合併为「-{开}-」。
* -{并}-・-{幷}-:[[并州|幷州]]的「幷」是「倂」的甲骨文字形,亦可組成「-{倂}-」「-{迸}-」「-{餅}-」等現代常用字,原字中央寫作兩個「⿱丿干」(人),即頂部兩笔皆撇。現在第一個「⿱丿干」(人)頂部那笔變成点且二人連体,寫成黑体用在路牌上遠距离觀看還容易与「井」相混。
* -{在}-・-{𡉈}-:正字「𡉈」現已罕用。
* -{臾}-:上半非「臼」而是双爪「𦥑」,「𦥑」最下橫应斷開。
* -{査}-:形聲字。從「木」,「且」聲。今從俗取「查」。
* -{叱}-:《[[說文解字]]》:「訶也,從口七聲」。应作「𠮟」,「七」的首笔为橫不为撇,最末笔不鈎。
* -{糉}-:取[[或体]]「粽」。
<!-- *-{畱}-:取俗体「留」。溜、瘤、榴等留聲字皆是。-->
* -{匕}-:「匕」、「化」、「它」偏旁的寫法本不同。「匕」与「化」右本不同,「化」右为倒人。「匕」撇笔不出头。「化」的右邊部件作「𠤎」,撇笔出头,与「匕」区分。「它」字本即「蛇」字,正是蛇的整体象形,下方作一撇,撇不過豎曲鉤。臺湾「匕」与「化」混同,皆作一橫不出头;香港三者混同皆作一撇不出头。
* -{癡}-:「-{癡}-」与「-{痴}-」本为二字,「-{癡}-」训不慧;「-{痴}-」训疵病。以二字音同,后世遂混用。今統一为「-{癡}-」。
* -{勗}-:上方应從「冃」,而非「日」。
* -{教}-:本作「-{敎}-」,今取俗体。「教」左不为「孝」而由「爻」演變而来,「教」從「攴」從「爻」從「子」,<ref>{{cite web|title=汉语多功能字库 Multi-function Chinese Character Database|url=http://humanum.arts.cuhk.edu.hk/Lexis/lexi-mf/search.php?word=教|access-date=2018-03-18|author=沈培}}</ref>(例如「-{学}-」字中間、「希」「-{肴}-」「-{敎}-」等字)为同一系統。「孝」为「从老省」,「考」、「老」、「孝」等字为同一系統。
* -{为}-・-{爲}-:「-{为}-」是歷代常用的简寫体,在手寫中比本字「-{爲}-」常用。以「爪」(即一隻手)牽着大象走。今取俗体「-{为}-」;而中国大陆的繁体字标準[[新字形]]中,「-{为}-」对应的繁体字就是「-{爲}-」,用于出版书籍。寫作「-{爲}-」能保留「爫」部首,下方部件爲「象」的側面變体。「-{爲}-」亦較接近古文字字形。目前在港臺-{爲}-字在印刷界依然常用,但失去正字地位。
* 肖(從肉小聲)、尚(秦系文字作「-{尙}-」,上「八」形;甲金文從「冂」從兩短橫從「口」)、半(半字本由「八」、「牛」合成,「八」即「分」本字)、曾(上面是「八」形)、平、酋(從「八」「酉」聲)、-{鎖}-等字,如今都已寫成「点撇」,看不出原本上面是「小」或「八」。
* -{谷}-、𧮫(音-{zh-cn:jué; zh-hk:guk<sup>1</sup>; zh-tw:ㄐㄩㄝˊ;}-,口上阿)二义。此二义《說文》小篆本见区別,今混同。此外「谷」的寫法亦是俗寫,原本上四笔斷開互不相接。
* -{呪}-:「-{呪}-」为「咒」本字<ref>{{cite book|title=《商务汉字精解字典》|publisher=商务印书馆|year=2012|isbn=9789620703317}}</ref>,從「口」從「兄」,常见于古文獻,日韩今仍用「-{呪}-」,反而中国今不再使用。
* -{者}-:上方并不是「老」字头,不论甲金文<ref name="者">{{cite web|title=小学堂字形|url=http://xiaoxue.iis.sinica.edu.tw/yanbian?char=者|access-date=2018-03-10}}</ref>、《說文》小篆<ref name="者" />,「者」字上方都明顯与「老」、「考」等字不同。明清刻本從「耂」带点,有說視爲按《說文》訛篆以为「者」從「白」所以加点。<ref>{{cite web|title=《說文》小篆訛形举隅——說「者」,兼论旧字形中的带点「者」|author=趙瑾昀|url=https://zhuanlan.zhihu.com/hanzi/20542991|access-date=2018-03-10}}</ref>,亦有說視爲「從『者头』、從『曰』」和「從『老头』、從其他部件」之異。以实际论之確实可以起到区分二者的作用。今港、臺皆把点省去,雖此寫法也见于隸楷书法<ref>{{cite web|author=宋建华|title=汉字源流|website=中华语文知識库|url=http://chinese-linguipedia.org/search_source_inner.html?word=者|access-date=2018-03-10}}</ref><ref>{{cite web|title=搨本文字データベース|url=http://coe21.zinbun.kyoto-u.ac.jp/djvuchar?query=者|access-date=2018-03-10}}</ref>但混同了「老」字头。
* 舟、凡:凡由「舟」或「凡」之變体作部件的字,如「前」、「俞」、「朕」、「-{勝}-」、「滕」、「服」等字,隸楷或与「月」混同,《[[康熙字典]]》則将「月」中間兩橫作兩点,与「月」、「⺼」、「円」、「冃」都不同,清楚区分字理。今港、臺皆相混。
* -{兼}-:從「又」(隸分作「⺕」,右手象形)持二「禾」,二「禾」首笔隸作「八」形,<ref>{{cite web|title=汉字源流 - 中华语文知識库|url=http://humanum.arts.cuhk.edu.hk/Lexis/lexi-mf/search.php?word=兼|access-date=2018-03-18|author=沈宝春}}</ref>明清刻本体現「兼」中为二「禾」而上不为「丷」形而与「禾」同为二撇,今上改回「丷」形。
* -{贖}-字右旁:「-{讀}-、-{續}-、-{竇}-、-{櫝}-」等字皆是形聲字,聲符为「-{𧶠}-」(讀音yù,粵音juk<sup>6</sup>,「卖官『鬻』爵」的「鬻」的本字),上方是「⿱士四」之形,即「𡐑」之變体(「𡐑」爲「睦」的古文<ref>季旭昇:〈近年学界新釋古文字的整理(一):𥆞〉,发表于臺湾:国立中央大学,第29届中国文字学国际学术研討会,2018年5月18、19日。</ref>。下方作「囧」形,乃源于「目」的古文「𡇡[[File:目-ancient.svg|20px]]」形近之變<ref>{{cite web|title=中华语文知識库:汉字源流|url=http://chinese-linguipedia.org/search_source_inner.html?word=睦|access-date=2019-04-29}}</ref>,或因兩者皆含光义而于古文中相通<ref>{{cite book|title=字源(上)|author=李学勤|publisher=天津古籍出版社|page=279-280|isbn=787552800692}})</ref>)。「-{𧶠}-」并非「-{买卖}-」之「-{卖}-」,「-{买卖}-」之「-{卖}-」古文字中間從「-{网}-」,[[隸變]]为「-{罒}-」。[[传承字形]]中「-{𧶠}-」字中間作曲笔,「-{卖}-」字中間作豎笔,就可以区分兩者。《字形表》原来的寫法沿襲传承字形,但2007年重排本開始与臺湾标準一样改作「-{卖}-」形,和「-{卖}-」相混。唯大部分教科书,仍按照2000版的寫法,不和「卖」字混同。
<!-- *-{帚}-:「帚」为王帚等可做掃帚的植物象形,「帚」上不是「⺕/又」右手象形,「𠬶」才是手持帚。大陆、日本字形中橫不出头更合理。按「帚」上甲骨文像掃形,但篆文已理据重构,其下方像掃形,故上方作手形并无不妥。-->

=== 其他差異 ===
* -{昷}-/-{𥁕}-字旁:《字形表》從「日」從「皿」;臺湾标準依《說文》從「囚」從「皿」。
* -{着}-:「-{着}-」字自宋朝起從「著」字中分化出来,《字形表》维持兩字作不同用途,只有讀作「-{zh-cn: zhù; zh-hk: zyu<sup>3</sup>; zh-tw:ㄓㄨˋ;}-」才用「著」字,其餘用「-{着}-」。臺湾則依照[[隸辨]]、[[干祿字书]]、[[五經文字]]、[[龙龕手鑑]]、[[玉篇]]、[[广韻]]、[[集韻]]、[[类篇]]、[[字彙]]、[[正字通]]等字书记載:「-{着}-」是「著」的「俗字」,所以标準一律作「著」,共五個国语音:「-{zh-cn: zhe; zh-hk: zhe; zh-tw:ㄓㄜ·;}-」「-{zh-cn: zhuó; zh-hk: zhuó; zh-tw:ㄓㄨㄛˊ;}-」「-{zh-cn: zháo; zh-hk: zháo; zh-tw:ㄓㄠˊ;}-」「-{zh-cn: zhāo; zh-hk:zhāo; zh-tw:ㄓㄠ;}-」「-{zh-cn: zhù; zh-hk: zhù; zh-tw:ㄓㄨˋ;}-」/粵语「zoek<sup>3</sup>」。无论「-{着}-」還是「著」,本字均为「箸」,「-{着}-、著」均为派生字,<!-- 按:「-{着}-」字由来猶如上述所举「茲」字之例,蓋将上方之草字头做變形尔。-->
* -{沉}-:「-{沉}-」字《說文》所无,是「-{沈}-」分化字。臺湾、大陆、香港皆保留兩字作不同用途,将兩字分工,「-{沈}-」,音「-{zh-cn: Shěn; zh-hk: sam<sup>2</sup>; zh-tw:ㄕㄣˇ;}-」。「-{沉}-」,音「-{zh-cn: chén; zh-hk: cam<sup>4</sup>; zh-tw:ㄔㄣˊ;}-」。大陆、香港使用右方为俗寫的「冗」,臺湾右下從「-{儿}-」。<!-- 按:一、反倒是日韩保留較传統的寫法一律作「-{沈}-」。二、《字形表》原也以「沈」为正。-->
* -{雨}-:雨中間四点是雨滴象形。大陆、日本、韩国皆作四点,只有臺湾、香港作「点、挑、撇、点」。
* -{鶿}-:臺湾取上下結构,《說文》取左右結构「-{鷀}-」。
* -{襃}-:《字形表》原也以「-{襃}-」为正,今取「褒」。
* -{衛}-:「-{衛}-」的古文字從「行」「-{韋}-」聲,中間「-{韋}-」是二足「止」繞城邑「囗」的会意字。《說文》小篆「衛」字作「䘙」,從「行」、「-{韋}-」、「帀」。传承隸楷或「-{衛}-」,繼承古文字從「行」、「-{韋}-」聲;楷书或作「-{衞}-」,省「-{韋}-」的一「止」。今香港用「-{衞}-」,臺湾用「-{衛}-」,兩者皆有理。
* 周:「周」字甲骨文作「[[File:周-oracle.svg|15px]]」,像田疇之貌,或說像彫飾的玉器。西周加「口」后,上部逐漸类化为「用」形,《說文》小篆從「用」從「口」。今香港上部作「[[File:Cjrk-b9.png|17px]]」中「[[File:Cjrk-q3.png|17px]]」形,臺湾作「[[File:Cjrk-b9.png|20px]]」中「土」形。
* -{污}-:臺湾标準取「-{汙}-」为正字,《字形表》的「-{污}-」字沿襲明清刻本。其所從的「-{于}-」字,甲骨<ref name="于">{{cite web|title=小学堂字形|url=http://xiaoxue.iis.sinica.edu.tw/yanbian?char=于|access-date=2018-03-10}}</ref><ref name="于2">{{cite web|title=汉字源流 - 中华语文知識库|author=許錟煇|url=http://chinese-linguipedia.org/search_source_inner.html?word=于|access-date=2018-03-10}}</ref>、金文<ref name="于" /><ref name="于2" />、戰国楚简<ref name="于" /><ref name="于2" />、秦简<ref name="于" />、隸书<ref name="于2" />、楷书<ref name="于2" />字形近于「-{于}-」或「亐」,《說文》篆形近于「-{亏}-」。<ref name="于" /><ref name="于2" />有学者指《說文》篆形是訛形。《說文》小篆「-{亏}-」異于甲金隸楷字形<ref name="于" /><ref name="于2" />。臺湾取「-{汙}-」爲正字,但「-{虧、粵}-」等字的「-{亏}-」部件仍作「-{亏}-」,不作「-{于}-」或「亐」。
* -{溼}-:「-{溼}-」最上一橫代表「天」,中間之「-{幺}-」代表水氣。《字形表》原也以「-{溼}-」为正,因该字生僻,2007年重排本改以原为水名之「-{濕}-」为正。
<!-- *-{次}-:臺湾标準左邊按《說文》解釋從「二」,《字形表》從「冫」形(冰)。《說文》:「從欠、二聲」。「次」一般有「第二」、「副」的意味,如次男、次年、次长。但有說法称古文字「次」二点为口水<ref>{{cite web|title=汉语多功能字库 Multi-function Chinese Character Database|url=http://humanum.arts.cuhk.edu.hk/Lexis/lexi-mf/search.php?word=次|access-date=2018-03-10}}</ref>。可是并未是学界共識。-->
<!-- *-{俞}-:明清刻本按《說文》小篆改作「-{兪}-」,頂部为「亼」,左下为「舟」之變体,右下为「巜」。今取戰国秦文字以来<ref>{{cite web|title=小学堂字形|url=http://xiaoxue.iis.sinica.edu.tw/yanbian?char=輸|access-date=2018-03-10}}</ref>隸楷传承寫法,左下作「月」,右下为「刂」形,「月」来自「凡」古文字字形,「亼」和「刂」来自聲符倒「由」古文字字形。<ref>{{cite web|title=汉语多功能字库 Multi-function Chinese Character Database|url=http://humanum.arts.cuhk.edu.hk/Lexis/lexi-mf/search.php?word=俞|access-date=2018-03-10}}</ref><ref>{{cite web|title=小学堂字形|url=http://xiaoxue.iis.sinica.edu.tw/yanbian?char=俞|access-date=2018-03-10}}</ref>-->


== 与香港电腦汉字字形参考指引的关係 ==
== 与香港电腦汉字字形参考指引的关係 ==
[[中文界面諮詢委员会]](简称「中諮会」)于2002年公佈了《香港电腦汉字楷体字形参考指引》、《香港电腦汉字宋体(印刷体)字形参考指引》<ref>{{Cite web |url=https://www.ogcio.gov.hk/tc/business/tech_promotion/ccli/cliac/glyphs_guidelines.htm |title=一套以部件为基礎的字形参考指引 |access-date=2017-07-17 |||}}</ref>,《指引》参照了2000年版《字形表》的字形,尽量歸纳作部件,与《字形表》的寫法大致相同,但在部件的举例中,亦有少許示範字形与2000年版《字形表》字形相異处。
[[中文界面諮詢委员会]](简称「中諮会」)于2002年公佈了《香港电腦汉字楷体字形参考指引》、《香港电腦汉字宋体(印刷体)字形参考指引》<ref>{{Cite web |url=https://www.ogcio.gov.hk/tc/business/tech_promotion/ccli/cliac/glyphs_guidelines.htm |title=一套以部件为基礎的字形参考指引 |access-date=2017-07-17 }}</ref>,《指引》参照了2000年版《字形表》的字形,尽量歸纳作部件,与《字形表》的寫法大致相同,但在部件的举例中,亦有少許示範字形与2000年版《字形表》字形相異处。


2016年,中諮会公佈《[[香港电腦汉字参考字形]]》<ref>{{Cite web |url=https://www.ogcio.gov.hk/tc/business/tech_promotion/ccli/cliac/reference_glyphs.htm |title=香港电腦汉字参考字形 |access-date=2017-07-17 |||}}</ref>,于字符層面上提供完整的电腦汉字参考寫法,具体地說明適用于香港的字形形狀,比較了香港参考字形与台湾業界习慣和[[国字标準字体|台湾教育部寫法]]的異同。跟2002年兩份指引相比,有些字的寫法改爲参照2007年《字形表》,但鑑于2007年《字形表》的部件差異比2000年版大,有些字形的修改亦脫离香港市民和過去教育上的习慣,《参考字形》仍偏向2000年字形表爲主。
2016年,中諮会公佈《[[香港电腦汉字参考字形]]》<ref>{{Cite web |url=https://www.ogcio.gov.hk/tc/business/tech_promotion/ccli/cliac/reference_glyphs.htm |title=香港电腦汉字参考字形 |access-date=2017-07-17 }}</ref>,于字符層面上提供完整的电腦汉字参考寫法,具体地說明適用于香港的字形形狀,比較了香港参考字形与台湾業界习慣和台湾当局标准的異同。跟2002年兩份指引相比,有些字的寫法改爲参照2007年《字形表》,但鑑于2007年《字形表》的部件差異比2000年版大,有些字形的修改亦脫离香港市民和過去教育上的习慣,《参考字形》仍偏向2000年字形表爲主。


== 相关书籍 ==
== 相关书籍 ==
第190行: 第117行:
* [[香港电腦汉字参考字形]]
* [[香港电腦汉字参考字形]]
* [[汉字規範列表]]
* [[汉字規範列表]]
* [[国字标準字体]]
* [[繁体字]]
* [[繁体字]]


第196行: 第122行:
=== 字表 ===
=== 字表 ===
* [http://input.foruto.com/ccc/gongbiu/dzijingbiu/index.htm 香港中文網] (2000年〈常用字字形表〉)
* [http://input.foruto.com/ccc/gongbiu/dzijingbiu/index.htm 香港中文網] (2000年〈常用字字形表〉)

* [https://www.edbchinese.hk/lexlist_ch/ 香港小学学习字词表] ,[https://www.edbchinese.hk/lexlist_en/ 中英对照] (2012年〈常用字字形表〉,电子检索版)
* [https://www.edbchinese.hk/lexlist_ch/ 香港小学学习字词表] ,[https://www.edbchinese.hk/lexlist_en/ 中英对照] (2012年〈常用字字形表〉,电子检索版)
* [https://ephchinese.ephhk.com/lcprichi/ 《小学中文科常用字研究》](〈小学中文科常用字表〉,3000字)
* [https://ephchinese.ephhk.com/lcprichi/ 《小学中文科常用字研究》](〈小学中文科常用字表〉,3000字)
=== 笔順 ===
* [https://chineselearning.omghomework.com/ 香港小学习字表] (根据「香港小学学习字词表」設計的笔順学习網)
* [https://chineselearning.omghomework.com/ 香港小学习字表] (根据「香港小学学习字词表」設計的笔順学习網)
* [http://www.cchar.com/education/hong-kong-student/chinese-for-hong-kong-student.php Chinese Character Software:香港字形及笔順]
* [https://stroke-order.learningweb.moe.edu.tw/home.do 国字标準字体笔順学习網(臺湾)] (臺湾国字字体的笔順学习網)
=== 电腦字体 ===
* [https://www.ogcio.gov.hk/tc/our_work/business/tech_promotion/ccli/cliac/reference_glyphs.html 中文电腦字形参考指引] (香港政府編訂的电腦汉字字体指引)
* [https://www.ogcio.gov.hk/tc/our_work/business/tech_promotion/ccli/cliac/reference_glyphs.html 中文电腦字形参考指引] (香港政府編訂的电腦汉字字体指引)

* [https://freehkfonts.opensource.hk/download/ 香港Freefonts計劃] (「自由香港楷书」字体,按照香港人慣用字型設計)
{{各地汉字}}
{{各地汉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