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修订间差异

求闻百科,共笔求闻
添加的内容 删除的内容
(机器人:自动替换模板(来源模板))
(我来啦, replaced: 東 → 东 (2), 國 → 国 (10), 學 → 学, 會 → 会, 經濟 → 经济, 軍 → 军 (2), 間 → 间 (2), 漢 → 汉, 語 → 语 (2), 華 → 华 (3), 縣 → 县 (3), 無 → 无 (3), 張 → 张, 陽 → 阳, 調 → 调 (2), 馬 → 马 (2), 應 → 应, 寧 → 宁, 莊 → 庄 (2), 嚴 → 严, 動 → 动, 爾 → 尔, 發 → 发, 樂 → 乐, 傳 → 传, 圖 → 图 (2), 稱 → 称, 區 → 区 (4), 為 → 为, 於 → 于, 亞 → 亚, 數 → 数 (2), 據 → 据 (2), 屬 → 属, 錦 → 锦, 薩 → 萨, 際 → 际, 蘭 → 兰 (2), 並 → 并, 後 → 后 (2), 園 → 园, 統 → 统 (2), 進 → 进, 現 → 现, 戰 → 战 (3), 釋 → 释, 絕 → 绝, 項 → 项, 註 → 注, 計 → 计, 廬 → 庐, 併 → 并, 遷 → 迁, 戲 → 戏, 難 → 难)
第3行: 第3行:
|G2 = Country
|G2 = Country
}}
}}
{{About|1949年以人民共和的安徽省|民国时期的安徽省|安徽省|清朝的安徽省|安徽省 (清)}}
{{About|1949年以人民共和的安徽省|民国时期的安徽省|安徽省|清朝的安徽省|安徽省 (清)}}
{{中华人民共和国一级行政区信息框
{{中华人民共和国一级行政区信息框
| Header = 安徽省
| Header = 安徽省
第11行: 第11行:
| Map = Anhui in China (+all claims hatched).svg
| Map = Anhui in China (+all claims hatched).svg
| OriginOfName = 源于清朝[[安徽巡抚|巡抚安徽等处事]]、[[安徽等处承宣布政使司]],取[[安庆府]]、[[徽州府]]两府首字,后直接称安徽省
| OriginOfName = 源于清朝[[安徽巡抚|巡抚安徽等处事]]、[[安徽等处承宣布政使司]],取[[安庆府]]、[[徽州府]]两府首字,后直接称安徽省
| AdministrationType = [[省 (行政劃)|省]]
| AdministrationType = [[省 (行政劃)|省]]
| Capital = [[合肥市]]
| Capital = [[合肥市]]
| LargestCity = [[合肥市]]
| LargestCity = [[合肥市]]
| Secretary = [[郑栅洁]]
| Secretary = [[郑栅洁]]
| Congress_chair = [[李斌]]
| Congress_chair = [[李斌]]
| Governor = [[王清宪]]
| Governor = [[王清宪]]
| Conference_chair = [[]]
| Conference_chair = [[]]
| Area = 140,100 <ref>{{cite web |website = 新华网 |title = 安徽各地市面积知多少?首次地理国情普查公报发布 |url = http://m.xinhuanet.com/ah/2017-10/31/c_1121885248.htm |access-date = 2018-04-06 |archive-date = 2021-02-16 |archive-url = https://web.archive.org/web/20210216032815/http://m.xinhuanet.com/ah/2017-10/31/c_1121885248.htm |dead-url = no }}</ref>
| Area = 140,100 <ref>{{cite web |website = 新华网 |title = 安徽各地市面积知多少?首次地理国情普查公报发布 |url = http://m.xinhuanet.com/ah/2017-10/31/c_1121885248.htm |access-date = 2018-04-06 |archive-date = 2021-02-16 |archive-url = https://web.archive.org/web/20210216032815/http://m.xinhuanet.com/ah/2017-10/31/c_1121885248.htm |dead-url = no }}</ref>
| AreaRank = 22
| AreaRank = 22
第25行: 第25行:
| PopDensity = 455
| PopDensity = 455
| PopDensityRank = 9
| PopDensityRank = 9
| Dialect = [[江淮官話]]、[[中原官話]]、[[徽语]]、[[贛]]、[[吴语]]、[[客家話]]<ref name=方言/>、[[西南官话]]{{NoteTag|宁国市有西南官话方言岛。}}
| Dialect = [[江淮官話]]、[[中原官話]]、[[徽语]]、[[贛]]、[[吴语]]、[[客家話]]<ref name=方言/>、[[西南官话]]{{NoteTag|宁国市有西南官话方言岛。}}
| GDPYear       = 2018
| GDPYear       = 2018
| GDP = 3,7114.00 亿元<br />'''$'''4450.3307 亿美元
| GDP = 3,7114.00 亿元<br />'''$'''4450.3307 亿美元
第35行: 第35行:
| HDI = 0.720
| HDI = 0.720
| HDIRank = 23
| HDIRank = 23
| Nationalities = 大多數為[[汉族]],<br /> 另有[[回族]]、[[满族]]、[[畲族]]等
| Nationalities = 大多数为[[汉族]],<br /> 另有[[回族]]、[[满族]]、[[畲族]]等
| Prefectures = 16
| Prefectures = 16
| Counties = 105
| Counties = 105
第125行: 第125行:
[[汉武帝]]时[[东瓯国]]大规模迁到庐江郡(今安徽西部)。[[汉朝]]末年,寿春成为[[军阀]][[袁术]]的基地。袁术后来自称皇帝,但于公元199年六月病死,寿春归属军阀[[曹操]]([[三国]][[曹魏]]之实际开创者)。
[[汉武帝]]时[[东瓯国]]大规模迁到庐江郡(今安徽西部)。[[汉朝]]末年,寿春成为[[军阀]][[袁术]]的基地。袁术后来自称皇帝,但于公元199年六月病死,寿春归属军阀[[曹操]]([[三国]][[曹魏]]之实际开创者)。


[[五胡十六国]]期间,从4世纪开始的之后三百年间,几支塞北[[游牧民族]]入侵华北地区并相继建立军阀政权,长江以南则在汉人的南朝控制之下。安徽中北部成为南北方对峙的前线,战火不断。383年在北方的[[前秦]]和南方的[[东晋]]之间展开的[[淝水之]]就是其中比较重要的一次战役。
[[五胡十六国]]期间,从4世纪开始的之后三百年间,几支塞北[[游牧民族]]入侵华北地区并相继建立军阀政权,长江以南则在汉人的南朝控制之下。安徽中北部成为南北方对峙的前线,战火不断。383年在北方的[[前秦]]和南方的[[东晋]]之间展开的[[淝水之]]就是其中比较重要的一次战役。


=== 隋唐宋金元 ===
=== 隋唐宋金元 ===
[[隋文帝]]在位时代的[[开皇之治]]促使这一地区经济得到很大程度的恢复。隋炀帝大业六年(610年)到唐高祖武德七年(624年)经过短暂的混战,[[唐朝]]统一天下,并保持了一个多世纪的和平和统一。[[安史之乱]]中,安徽北部淮河地区遭受战火蹂躏。[[晚唐]]时875年[[王仙芝]]、[[黄巢]][[起义]],从[[河南省|河南]]经安徽[[和县]]渡长江入皖南,到[[福建省|福建]]、[[广东省|广东]],后经安徽攻[[长安]],天下大乱,藩镇割据,不久唐朝灭亡。
[[隋文帝]]在位时代的[[开皇之治]]促使这一地区经济得到很大程度的恢复。隋炀帝大业六年(610年)到唐高祖武德七年(624年)经过短暂的混战,[[唐朝]]统一天下,并保持了一个多世纪的和平和统一。[[安史之乱]]中,安徽北部淮河地区遭受战火蹂躏。[[晚唐]]时875年[[王仙芝]]、[[黄巢]][[起义]],从[[河南省|河南]]经安徽[[和县]]渡长江入皖南,到[[福建省|福建]]、[[广东省|广东]],后经安徽攻[[长安]],天下大乱,藩镇割据,不久唐朝灭亡。


[[北宋]]后期,北方的[[金朝]]崛起。1127年以后,安徽北部的淮河再次成为南北对峙的前沿:北方的金和南方的[[南宋]]。1161年金朝海陵王[[完颜亮]]出兵伐宋,在今安徽[[马鞍山市|马鞍山]][[采石之 (1161年)|采石大战]]失败。1234年,金亡于[[蒙古帝国]]。1276年,[[元朝|元军]]攻占南宋京城杭州,淮西制置使夏贵投降,安徽全境归大元。<ref>《元史》卷9</ref>
[[北宋]]后期,北方的[[金朝]]崛起。1127年以后,安徽北部的淮河再次成为南北对峙的前沿:北方的金和南方的[[南宋]]。1161年金朝海陵王[[完颜亮]]出兵伐宋,在今安徽[[马鞍山市|马鞍山]][[采石之 (1161年)|采石大战]]失败。1234年,金亡于[[蒙古帝国]]。1276年,[[元朝|元军]]攻占南宋京城杭州,淮西制置使夏贵投降,安徽全境归大元。<ref>《元史》卷9</ref>


=== 明朝 ===
=== 明朝 ===
1368年,明太祖[[朱元璋]]建立[[明朝]]。由于定都[[金陵]][[天府]](今日[[南京]]),今的江苏省和安徽省直中央[[六部]]管理,称为“[[直隶]]”。该区域跨长江和淮河南北,首次将经济和文化差异很大的广阔地区,包括今安徽北部朱元璋的家乡[[凤阳]],今安徽南部多山的[[徽州]],和今江苏南部以富裕著称的[[太湖流域]],都划归同一个行政区管辖。
1368年,明太祖[[朱元璋]]建立[[明朝]]。由于定都[[金陵]][[天府]](今日[[南京]]),今的江苏省和安徽省直中央[[六部]]管理,称为“[[直隶]]”。该区域跨长江和淮河南北,首次将经济和文化差异很大的广阔地区,包括今安徽北部朱元璋的家乡[[凤阳]],今安徽南部多山的[[徽州]],和今江苏南部以富裕著称的[[太湖流域]],都划归同一个行政区管辖。


明太祖定凤阳为'''中都''',一度考虑迁都于此,后来放弃这个计划,只建成陵墓和一部分城墙。明朝在安徽境内共设有7个府,其中4个位于长江以南:[[徽州府]]、[[宁国府]]、[[太平府 (安徽省)|太平府]]、[[池州府]];2个位于长江北岸:[[安庆府]]、[[庐州府]];而整个淮河流域只有[[凤阳府]]一府。长江南岸的[[芜湖]]在明朝发展成新兴的經濟中心。
明太祖定凤阳为'''中都''',一度考虑迁都于此,后来放弃这个计划,只建成陵墓和一部分城墙。明朝在安徽境内共设有7个府,其中4个位于长江以南:[[徽州府]]、[[宁国府]]、[[太平府 (安徽省)|太平府]]、[[池州府]];2个位于长江北岸:[[安庆府]]、[[庐州府]];而整个淮河流域只有[[凤阳府]]一府。长江南岸的[[芜湖]]在明朝发展成新兴的经济中心。


[[明成祖]]發動[[靖之變]],入主[[金陵]],[[永樂遷都]],定都[[北京]],原直隶地区改称[[南直隶]]。1635年明末[[流寇]][[李自成]]部攻陷凤阳,掘[[明朝皇室]]的祖坟,焚毁朱元璋曾经出家的“[[皇觉寺]]”。
[[明成祖]]发动[[靖之變]],入主[[金陵]],[[永乐迁都]],定都[[北京]],原直隶地区改称[[南直隶]]。1635年明末[[流寇]][[李自成]]部攻陷凤阳,掘[[明朝皇室]]的祖坟,焚毁朱元璋曾经出家的“[[皇觉寺]]”。


=== 清朝 ===
=== 清朝 ===
1645年,[[清朝|清]]攻占[[南京市|南京]],将南直隶改为[[江南省]];[[乾隆]]二十九年,大清会典正式说明江南省已经分为[[江苏省]]和'''安徽省''',江苏省和安徽省分别为全国十又八省之一。<ref>{{cite web|url=http://www.cssn.cn/lsx/202001/t20200122_5082678_3.shtml?COLLCC=721803898&COLLCC=722205487&COLLCC=870868500|title=从分藩到分省——清初省制的形成和规范|publisher=中国社会科学网|access-date=2020-03-31|archive-date=2021-03-11|archive-url=https://web.archive.org/web/20210311154317/http://www.cssn.cn/lsx/202001/t20200122_5082678_3.shtml?COLLCC=721803898&COLLCC=722205487&COLLCC=870868500|dead-url=no}}</ref>省界与今天比较变化不大。
1645年,[[清朝|清]]攻占[[南京市|南京]],将南直隶改为[[江南省]];[[乾隆]]二十九年,大清会典正式说明江南省已经分为[[江苏省]]和'''安徽省''',江苏省和安徽省分别为全国十又八省之一。<ref>{{cite web|url=http://www.cssn.cn/lsx/202001/t20200122_5082678_3.shtml?COLLCC=721803898&COLLCC=722205487&COLLCC=870868500|title=从分藩到分省——清初省制的形成和规范|publisher=中国社会科学网|access-date=2020-03-31|archive-date=2021-03-11|archive-url=https://web.archive.org/web/20210311154317/http://www.cssn.cn/lsx/202001/t20200122_5082678_3.shtml?COLLCC=721803898&COLLCC=722205487&COLLCC=870868500|dead-url=no}}</ref>省界与今天比较变化不大。


晚清时期,[[太平天国]]定都[[南京市|南京]],安徽南部是其主要粮食和军事基地,在[[曾国藩]]的[[湘军]]和[[陈玉成]]的太平军反复拉锯战中,安徽南部流失大部分人口,经济遭到重打击,战后从[[河南省|河南]]、[[湖北省|湖北]]居民移居皖南,文化习俗发生巨大改变。[[宣城]]地区尤为重灾区,该地的方言从吴语变成多种官话与西部吴语混居的状态。同时期,[[捻军]]也发源于贫困而土匪横行的安徽北部。[[李鸿章]]在合肥附近招募[[淮军]]赴江浙作战。太平天国之后淮军成了清朝的一支重要力量。
晚清时期,[[太平天国]]定都[[南京市|南京]],安徽南部是其主要粮食和军事基地,在[[曾国藩]]的[[湘军]]和[[陈玉成]]的太平军反复拉锯战中,安徽南部流失大部分人口,经济遭到重打击,战后从[[河南省|河南]]、[[湖北省|湖北]]居民移居皖南,文化习俗发生巨大改变。[[宣城]]地区尤为重灾区,该地的方言从吴语变成多种官话与西部吴语混居的状态。同时期,[[捻军]]也发源于贫困而土匪横行的安徽北部。[[李鸿章]]在合肥附近招募[[淮军]]赴江浙作战。太平天国之后淮军成了清朝的一支重要力量。


=== 中华民国 ===
=== 中华民国 ===
第152行: 第152行:
| title =
| title =
| image1 = ROC Div Anhui.svg
| image1 = ROC Div Anhui.svg
| caption1 = 中時期的安徽省
| caption1 = 中時期的安徽省
| image2 = 亚新地学社1936年《袖珍中华全图》--08安徽省.jpg
| image2 = 亚新地学社1936年《袖珍中华全图》--08安徽省.jpg
| caption2 = 新地社1936年《袖珍中》的安徽省地
| caption2 = 新地社1936年《袖珍中》的安徽省地
}}
}}
[[中华民国]]成立之后,1912年[[津浦铁路]]通车,[[蚌埠市|蚌埠]]兴起。1912年[[柏文蔚]]督皖。1913年[[倪嗣冲]]督皖。1920年[[张文生]]督皖。1922年[[马联甲]]督皖。1923年[[吕调元]]督皖。1924年[[姜登选]]督皖。1925年[[陈调元]]督皖。1926年底陈调元归顺[[民革命北伐|北伐]][[国民革命军]]。1937年[[抗日战争 (中国)|全面抗战]]爆发。安徽成了[[日本]]人、[[汪伪政权]]、[[国民革命军|国军]]和中国共产党的[[新四军]]势力交错的地方。1941年在安徽发生国共冲突的[[皖南事变]]。1945年日本投降后,民国政府把安徽省会从[[安庆市|安庆]]迁往[[合肥市|合肥]]。1948年到1949年,安徽是[[解放战争]]期间[[徐蚌會戰]]的主战场。
[[中华民国]]成立之后,1912年[[津浦铁路]]通车,[[蚌埠市|蚌埠]]兴起。1912年[[柏文蔚]]督皖。1913年[[倪嗣冲]]督皖。1920年[[张文生]]督皖。1922年[[马联甲]]督皖。1923年[[吕调元]]督皖。1924年[[姜登选]]督皖。1925年[[陈调元]]督皖。1926年底陈调元归顺[[民革命北伐|北伐]][[国民革命军]]。1937年[[抗日战争 (中国)|全面抗战]]爆发。安徽成了[[日本]]人、[[汪伪政权]]、[[国民革命军|国军]]和中国共产党的[[新四军]]势力交错的地方。1941年在安徽发生国共冲突的[[皖南事变]]。1945年日本投降后,民国政府把安徽省会从[[安庆市|安庆]]迁往[[合肥市|合肥]]。1948年到1949年,安徽是[[解放战争]]期间[[徐蚌会战]]的主战场。


=== 中华人民共和国 ===
=== 中华人民共和国 ===
1949年4月[[渡江战役]]后,安徽一度以长江为界分为[[皖北行署]]和[[皖南行署]]。这两个省级行署区皆隶属于[[华东军政委员会]]。1952年,两个行政署区重新合。省界有小幅的调整:原属[[徽州地区]]的[[婺源县]]划归江西,[[盱眙县]]和[[泗洪县]]划归江苏,作为交换,江苏徐州的[[萧县]]和[[砀山县]]划给了安徽。但这又使得原本就伸入江苏境内的 [[天长市]]的地理位置更加突兀,类似于[[飞地]]。
1949年4月[[渡江战役]]后,安徽一度以长江为界分为[[皖北行署]]和[[皖南行署]]。这两个省级行署区皆隶属于[[华东军政委员会]]。1952年,两个行政署区重新合。省界有小幅的调整:原属[[徽州地区]]的[[婺源县]]划归江西,[[盱眙县]]和[[泗洪县]]划归江苏,作为交换,江苏徐州的[[萧县]]和[[砀山县]]划给了安徽。但这又使得原本就伸入江苏境内的 [[天长市]]的地理位置更加突兀,类似于[[飞地]]。


在1959-1961年的[[三年大饥荒时期]],安徽省的非正常死亡人口达到633万人,占灾前人口3446万人的18.37%,其比例居中国各省的第一位<ref name="cao">曹树基,《大[[饑荒]]:1959-1961年的中国人口》,香港时代国际出版有限公司,2005年版</ref>。
在1959-1961年的[[三年大饥荒时期]],安徽省的非正常死亡人口达到633万人,占灾前人口3446万人的18.37%,其比例居中国各省的第一位<ref name="cao">曹树基,《大[[饑荒]]:1959-1961年的中国人口》,香港时代国际出版有限公司,2005年版</ref>。
第171行: 第171行:


=== 省会沿革 ===
=== 省会沿革 ===
{{See also|太平天行政劃|承宣布政使司}}
{{See also|太平天行政劃|承宣布政使司}}
(主要资料来源:<ref>{{cite web |url=http://www.ahage.net/fengyun/anhuishengjianshengyilaishenghuichengshi.html |title=安徽省建省以来省会城市的变迁历程 |publisher=Ahage.net |date=2008-06-13 |accessdate=2017-08-14 |archive-url=https://web.archive.org/web/20150706051847/http://www.ahage.net/fengyun/anhuishengjianshengyilaishenghuichengshi.html |archive-date=2015-07-06 |dead-url=yes }}</ref>)
(主要资料来源:<ref>{{cite web |url=http://www.ahage.net/fengyun/anhuishengjianshengyilaishenghuichengshi.html |title=安徽省建省以来省会城市的变迁历程 |publisher=Ahage.net |date=2008-06-13 |accessdate=2017-08-14 |archive-url=https://web.archive.org/web/20150706051847/http://www.ahage.net/fengyun/anhuishengjianshengyilaishenghuichengshi.html |archive-date=2015-07-06 |dead-url=yes }}</ref>)


* 1667-1760 江(大清[[安徽布政使司]]驻地),安庆(大清[[安徽巡抚]]衙门、按察使司、都指挥使司驻地)
* 1667-1760 江(大清[[安徽布政使司]]驻地),安庆(大清[[安徽巡抚]]衙门、按察使司、都指挥使司驻地)
* 1760-1853 安庆(大清安徽布政使司驻地)
* 1760-1853 安庆(大清安徽布政使司驻地)
* 1853-1861 安庆([[太平天国]]安徽省驻地)
* 1853-1861 安庆([[太平天国]]安徽省驻地)
第557行: 第557行:
[[高速铁路]]方面有[[京沪高速铁路]]、[[宁安城际铁路]]、[[合蚌客运专线]]、[[杭黄客运专线]]等。<ref name="安徽旅游交通"/>
[[高速铁路]]方面有[[京沪高速铁路]]、[[宁安城际铁路]]、[[合蚌客运专线]]、[[杭黄客运专线]]等。<ref name="安徽旅游交通"/>


安徽省有[[阜阳站]]、[[蚌埠站]]、[[蚌埠南站]]、[[合肥站]]、[[合肥南站]]、[[芜湖站]]等多个[[一等站 (中国大陆)|一等]]客运站和[[阜阳北站]]、[[蚌埠东站]] 、[[芜湖东站]]、[[淮南西站]]四个货运一等站。二等客运站有[[淮南站]]、[[宿州站]]、[[滁州站]]、[[淮北站]]、[[鞍山站 (安徽)|鞍山站]]、[[铜陵站]]、[[亳州站]]、[[黄山站 (安徽)|黄山站]]、[[砀山站]]、[[水家湖站]]、[[合肥西站]]、[[绩溪站]]、[[淮南东站]]等。<ref>{{cite web|title=安徽|url=http://www.hx598.com/a/zuqiujishibifen/20101231/77.html|accessdate=2011-02-11|date=2010-12-31|deadurl=yes|archiveurl=https://web.archive.org/web/20110712232958/http://www.hx598.com/a/zuqiujishibifen/20101231/77.html|archivedate=2011-07-12}}</ref>
安徽省有[[阜阳站]]、[[蚌埠站]]、[[蚌埠南站]]、[[合肥站]]、[[合肥南站]]、[[芜湖站]]等多个[[一等站 (中国大陆)|一等]]客运站和[[阜阳北站]]、[[蚌埠东站]] 、[[芜湖东站]]、[[淮南西站]]四个货运一等站。二等客运站有[[淮南站]]、[[宿州站]]、[[滁州站]]、[[淮北站]]、[[鞍山站 (安徽)|鞍山站]]、[[铜陵站]]、[[亳州站]]、[[黄山站 (安徽)|黄山站]]、[[砀山站]]、[[水家湖站]]、[[合肥西站]]、[[绩溪站]]、[[淮南东站]]等。<ref>{{cite web|title=安徽|url=http://www.hx598.com/a/zuqiujishibifen/20101231/77.html|accessdate=2011-02-11|date=2010-12-31|deadurl=yes|archiveurl=https://web.archive.org/web/20110712232958/http://www.hx598.com/a/zuqiujishibifen/20101231/77.html|archivedate=2011-07-12}}</ref>


==== 城市轨道交通 ====
==== 城市轨道交通 ====
第594行: 第594行:


=== 航空 ===
=== 航空 ===
[[合肥新桥国际机场]]、[[黄山屯溪國際机场]]、[[芜湖宣州机场]]、[[安庆天柱山机场]]、[[阜阳西关机场]]、[[池州九华山机场]]等为安徽省的主要民用机场。<ref name="安徽旅游交通"/><ref>{{Cite web|title=首飞!欢呼!芜宣机场今日正式通航!_芜湖新闻网{{!}}安徽芜湖一类新闻网站|url=http://www.wuhunews.cn/zuixin/p/2785548.html|access-date=2021-08-26|work=www.wuhunews.cn|archive-date=2021-09-04|archive-url=https://web.archive.org/web/20210904101456/http://www.wuhunews.cn/zuixin/p/2785548.html|dead-url=no}}</ref>
[[合肥新桥国际机场]]、[[黄山屯溪国际机场]]、[[芜湖宣州机场]]、[[安庆天柱山机场]]、[[阜阳西关机场]]、[[池州九华山机场]]等为安徽省的主要民用机场。<ref name="安徽旅游交通"/><ref>{{Cite web|title=首飞!欢呼!芜宣机场今日正式通航!_芜湖新闻网{{!}}安徽芜湖一类新闻网站|url=http://www.wuhunews.cn/zuixin/p/2785548.html|access-date=2021-08-26|work=www.wuhunews.cn|archive-date=2021-09-04|archive-url=https://web.archive.org/web/20210904101456/http://www.wuhunews.cn/zuixin/p/2785548.html|dead-url=no}}</ref>


同时建设与规划中还有[[蚌埠滕湖机场]]、[[宿州机场]]、[[亳州机场]]。
同时建设与规划中还有[[蚌埠滕湖机场]]、[[宿州机场]]、[[亳州机场]]。
第617行: 第617行:
| image5 = Tongling Museum.jpg
| image5 = Tongling Museum.jpg
| caption5 = [[铜陵市]]博物馆
| caption5 = [[铜陵市]]博物馆
| image6 = 浮.JPG
| image6 = 浮.JPG
| caption6 = 包河浮(徽派林)
| caption6 = 包河浮(徽派林)
}}
}}
[[File:安徽省地质博物馆.jpg|缩略图|260px|[[安徽省地质博物馆]]]]
[[File:安徽省地质博物馆.jpg|缩略图|260px|[[安徽省地质博物馆]]]]
第637行: 第637行:
{{main|安徽方言}}
{{main|安徽方言}}
安徽省主要的方言分别是[[江淮官话]]、[[吴语]]、[[徽语]]、[[中原官话]]和[[胶辽官话]]{{cn}}。安徽地跨[[淮河]]、[[长江]]、[[新安江]]三大流域,文化南北差异巨大。省内的汉语方言分部与使用状况与[[江苏方言|江苏]]、[[浙江方言|浙江]]、[[江西]]等周边省份内部多元的方言状况类似,因此,并不存在某种单一体系的[[安徽方言]]或所谓“安徽话”。尤其是位于[[长江]]以南的[[皖南]]地区,由于自身复杂的地理因素以及历史上多层次的移民冲击,是中国东南地区方言状况最为多元、最为复杂的地区之一。<ref>中国东南方言最为复杂的四大地区:[[浙南]]、[[皖南]]、[[湘南]]、[[粤北]]。参考曹志耘《南部吴语语音研究》,第292页,“专家评审意见”(郑张尚芳)。</ref><br>
安徽省主要的方言分别是[[江淮官话]]、[[吴语]]、[[徽语]]、[[中原官话]]和[[胶辽官话]]{{cn}}。安徽地跨[[淮河]]、[[长江]]、[[新安江]]三大流域,文化南北差异巨大。省内的汉语方言分部与使用状况与[[江苏方言|江苏]]、[[浙江方言|浙江]]、[[江西]]等周边省份内部多元的方言状况类似,因此,并不存在某种单一体系的[[安徽方言]]或所谓“安徽话”。尤其是位于[[长江]]以南的[[皖南]]地区,由于自身复杂的地理因素以及历史上多层次的移民冲击,是中国东南地区方言状况最为多元、最为复杂的地区之一。<ref>中国东南方言最为复杂的四大地区:[[浙南]]、[[皖南]]、[[湘南]]、[[粤北]]。参考曹志耘《南部吴语语音研究》,第292页,“专家评审意见”(郑张尚芳)。</ref><br>
除了[[皖南]]山区遍布的[[客家話|客籍方言岛]]之外,在安徽省内自北向南主要并存着[[中原官话]]、[[江淮官话]]、[[赣语]]、[[吴语]]、[[徽语]]等五大汉语[[方言]]体系,<ref name=方言>{{cite journal | language =中文 | author = 趙日新 | title = 安徽省的漢語方言 | journal = 方言 | volume = 2008 (4) | | | year =2008 | }}</ref>亦因方言与文化习俗之别而对应着[[北方民系|中原]]、[[江淮人|江淮]]、[[赣府民系|赣府]]、[[吴越民系|吴越]]四大[[汉族民系]]族群。
除了[[皖南]]山区遍布的[[客家話|客籍方言岛]]之外,在安徽省内自北向南主要并存着[[中原官话]]、[[江淮官话]]、[[赣语]]、[[吴语]]、[[徽语]]等五大汉语[[方言]]体系,<ref name=方言>{{cite journal | language =中文 | author = 趙日新 | title = 安徽省的汉语方言 | journal = 方言 | volume = 2008 (4) | | | year =2008 | }}</ref>亦因方言与文化习俗之别而对应着[[北方民系|中原]]、[[江淮人|江淮]]、[[赣府民系|赣府]]、[[吴越民系|吴越]]四大[[汉族民系]]族群。


=== 城市 ===
=== 城市 ===
第664行: 第664行:
|caption =安徽宗教<ref name="Wang2015">China General Social Survey 2009, Chinese Spiritual Life Survey (CSLS) 2007. Report by: [https://baylor-ir.tdl.org/baylor-ir/bitstream/handle/2104/9326/WANG-THESIS-2015.pdf?sequence=1 Xiuhua Wang (2015, p. 15)]</ref>{{NoteTag|The data was collected by the Chinese General Social Survey (CGSS) of 2009 and by the Chinese Spiritual Life Survey (CSLS) of 2007, reported and assembled by Xiuhua Wang (2015)<ref name="Wang2015"/>in order to confront the proportion of people identifying with two similar social structures: ① Christian churches, and ② the traditional Chinese religion of the lineage (i. e. people believing and worshipping ancestral deities often organised into [[Chinese lineage associations|lineage "churches"]] and [[ancestral shrine]]s). Data for other religions with a significant presence in China (deity cults, Buddhism, Taoism, folk religious sects, Islam, et. al.) was not reported by Wang. The number of Muslims is taken from a survey reported in the year 2010.<ref name="2010-Islam"/>}}
|caption =安徽宗教<ref name="Wang2015">China General Social Survey 2009, Chinese Spiritual Life Survey (CSLS) 2007. Report by: [https://baylor-ir.tdl.org/baylor-ir/bitstream/handle/2104/9326/WANG-THESIS-2015.pdf?sequence=1 Xiuhua Wang (2015, p. 15)]</ref>{{NoteTag|The data was collected by the Chinese General Social Survey (CGSS) of 2009 and by the Chinese Spiritual Life Survey (CSLS) of 2007, reported and assembled by Xiuhua Wang (2015)<ref name="Wang2015"/>in order to confront the proportion of people identifying with two similar social structures: ① Christian churches, and ② the traditional Chinese religion of the lineage (i. e. people believing and worshipping ancestral deities often organised into [[Chinese lineage associations|lineage "churches"]] and [[ancestral shrine]]s). Data for other religions with a significant presence in China (deity cults, Buddhism, Taoism, folk religious sects, Islam, et. al.) was not reported by Wang. The number of Muslims is taken from a survey reported in the year 2010.<ref name="2010-Islam"/>}}


|label1 = 宗教或其他宗教{{NoteTag|可能包括:
|label1 = 宗教或其他宗教{{NoteTag|可能包括:
* [[佛教]]
* [[佛教]]
* [[道教]]
* [[道教]]
* [[中信仰]]
* [[中信仰]]
* [[中秘密宗教]]
* [[中秘密宗教]]
* 小部分[[伊斯教]]([[穆斯林]])
* 小部分[[伊斯教]]([[穆斯林]])
}}
}}
|value1 = 89.48
|value1 = 89.48
|color1 = Honeydew
|color1 = Honeydew


|label2 = [[中國傳統宗法性宗教]]
|label2 = [[中国传统宗法性宗教]]
|value2 = 4.64
|value2 = 4.64
|color2 = #FFCCFF
|color2 = #FFCCFF
第682行: 第682行:
|color3 = #FF99FF
|color3 = #FF99FF


|label4 = [[伊斯教]]
|label4 = [[伊斯教]]
|value4 = 0.58
|value4 = 0.58
|color4 = Green
|color4 = Green
第688行: 第688行:
}}
}}


2007年和2009年行的調查,安徽有4.64%的人口有[[祖先崇拜]],5.3%的人口是[[基督徒]]。<ref name="Wang2015"/>根2010年的一項調查,[[穆斯林]]占安徽人口的0.58%。<ref name="2010-Islam">Min Junqing. ''The Present Situation and Characteristics of Contemporary Islam in China''. JISMOR, 8. [https://doors.doshisha.ac.jp/duar/repository/ir/18185/r002000080004.pdf 2010 Islam by province, page 29] . Data from: Yang Zongde, ''Study on Current Muslim Population in China'', Jinan Muslim, 2, 2010.</ref>報告沒有提供其他宗教的統計數字;89.48%的人口宗教或信奉[[中宗教]],[[佛教]],[[儒教]]和[[道教]]。
2007年和2009年行的查,安徽有4.64%的人口有[[祖先崇拜]],5.3%的人口是[[基督徒]]。<ref name="Wang2015"/>根2010年的一项调查,[[穆斯林]]占安徽人口的0.58%。<ref name="2010-Islam">Min Junqing. ''The Present Situation and Characteristics of Contemporary Islam in China''. JISMOR, 8. [https://doors.doshisha.ac.jp/duar/repository/ir/18185/r002000080004.pdf 2010 Islam by province, page 29] . Data from: Yang Zongde, ''Study on Current Muslim Population in China'', Jinan Muslim, 2, 2010.</ref>報告沒有提供其他宗教的统计数字;89.48%的人口宗教或信奉[[中宗教]],[[佛教]],[[儒教]]和[[道教]]。
==== 道教 ====
==== 道教 ====
位于[[休宁县]]的[[齐云山 (黄山山脉)|齐云山]]是中国道教四大名山之一。
位于[[休宁县]]的[[齐云山 (黄山山脉)|齐云山]]是中国道教四大名山之一。
第698行: 第698行:


;基督新教
;基督新教
1950年代,安徽省[[新教]]有20多个教派,信徒共5万人。其中[[中华内地会]]17000多人,集中在[[阜阳市|阜阳]]一带;[[长老会]]信徒15000人,中心在[[怀远县|怀远]]、[[宿州市|宿]](宿州)和[[寿县]];其他人数在1000人以上的教派还有[[圣公会]]、[[基督会]]、[[美南浸信会]]和[[基督复临安息日会]]。[[芜湖市|芜湖]]曾是多个教派的公共宣教区。“[[文化大革命|文革]]”以后的1987年,安徽省的基督新教信徒猛增到45万人。现在安徽的新教基督徒人数大约有200万。北部的淮河流域分布最为集中。并且在省会合肥开办了2年制的安徽神学院。安徽神学院创办于1986年,位址设于合肥市濉溪路8号,初设2年制专科(实际是中专)神学班,招收2届学生之后停办。之后有一年制义工培训班开设若干年。
1950年代,安徽省[[新教]]有20多个教派,信徒共5万人。其中[[中华内地会]]17000多人,集中在[[阜阳市|阜阳]]一带;[[长老会]]信徒15000人,中心在[[怀远县|怀远]]、[[宿州市|宿]](宿州)和[[寿县]];其他人数在1000人以上的教派还有[[圣公会]]、[[基督会]]、[[美南浸信会]]和[[基督复临安息日会]]。[[芜湖市|芜湖]]曾是多个教派的公共宣教区。“[[文化大革命|文革]]”以后的1987年,安徽省的基督新教信徒猛增到45万人。现在安徽的新教基督徒人数大约有200万。北部的淮河流域分布最为集中。并且在省会合肥开办了2年制的安徽神学院。安徽神学院创办于1986年,位址设于合肥市濉溪路8号,初设2年制专科(实际是中专)神学班,招收2届学生之后停办。之后有一年制义工培训班开设若干年。


;天主教
;天主教
第712行: 第712行:


| image1 = Thousand Armed Avalokitesvara - Guanyin Nunnery - 3.jpeg
| image1 = Thousand Armed Avalokitesvara - Guanyin Nunnery - 3.jpeg
| caption1 = 觀音庵[[千手觀音菩]]
| caption1 = 觀音庵[[千手觀音菩]]


| image2 = Langyasi.jpg
| image2 = Langyasi.jpg
| caption2 = [[滁州]][[瑯琊山]][[瑯琊寺]]梁殿
| caption2 = [[滁州]][[瑯琊山]][[瑯琊寺]]梁殿


| image3 = Buddhist temple courtyard in Qingyang, Chizhou, Anhui, China.jpg
| image3 = Buddhist temple courtyard in Qingyang, Chizhou, Anhui, China.jpg
| caption3 = [[青陽縣]][[池州]]的佛寺
| caption3 = [[青阳县]][[池州]]的佛寺


|image4 = Jiuhuashan lower Daxiong Baodian.jpg
|image4 = Jiuhuashan lower Daxiong Baodian.jpg
第724行: 第724行:


|image5 = Hefei Chenghuang Temple.jpg
|image5 = Hefei Chenghuang Temple.jpg
|caption5 = [[州府城隍廟]]
|caption5 = [[州府城隍廟]]
}}
}}


== 旅游 ==
== 旅游 ==
[[File:HongCun AnHui.JPG|220px|缩略图|黟县[[宏村]]]]
[[File:HongCun AnHui.JPG|220px|缩略图|黟县[[宏村]]]]
[[File:Changsha Flower Drum Song 6.jpg|220px|缩略图|安徽[[花鼓]]]]
[[File:Changsha Flower Drum Song 6.jpg|220px|缩略图|安徽[[花鼓]]]]
全省共有2处[[世界遗产]]、10处[[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5座[[国家历史文化名城]]、9座省级历史文化名城、4座[[中国历史文化名村]]、56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451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全省共有2处[[世界遗产]]、10处[[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5座[[国家历史文化名城]]、9座省级历史文化名城、4座[[中国历史文化名村]]、56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451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 [[世界遗产]]:[[黄山市|黄山]]、皖南古村落:[[西递]]和[[宏村]]
* [[世界遗产]]:[[黄山市|黄山]]、皖南古村落:[[西递]]和[[宏村]]
第807行: 第807行:
{{ div col end }}
{{ div col end }}


== 註釋 ==
== 注释 ==
{{NoteFoot}}
{{NoteFoot}}


第839行: 第839行:
|北 = [[山东省]]
|北 = [[山东省]]
|中央 = 安徽省
|中央 = 安徽省
| = [[江苏省]]
| = [[江苏省]]
|西南 = [[湖北省]]
|西南 = [[湖北省]]
|南 = [[江西省]]
|南 = [[江西省]]
|南 = [[浙江省]]
|南 = [[浙江省]]
}}
}}
{{中华人民共和国省级行政区}}
{{中华人民共和国省级行政区}}
第852行: 第852行:
[[Category:中国省份]]
[[Category:中国省份]]
[[Category:安徽| ]]
[[Category:安徽| ]]
[[Category:中地名並稱]]
[[Category:中地名并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