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修订间差异

求闻百科,共笔求闻
添加的内容 删除的内容
(机器人:移除不当模板)
→‎行政区划:​ // Edit via Wikiplus
 

(未显示另一用户的1个中间版本)

第111行: 第111行:


=== 隋唐之前 ===
=== 隋唐之前 ===
[[File:Taijidong6.jpg|220px|缩略图|广德太极洞]]
[[File:Taijidong6.jpg|220px|thumb|广德太极洞]]
[[File:Chinese temple gate-bright.jpg|220px|缩略图|九华山的肉身寺]]
[[File:Chinese temple gate-bright.jpg|220px|thumb|九华山的肉身寺]]


[[商朝]](前16世纪 - 前11世纪)的开国君主[[汤]]曾经短期定都在安徽北部的[[亳州市|亳州]],当时安徽大部分居民并非[[华夏族]],而是后来逐步同化入[[汉族]]的[[东夷]]、[[山越]]人等。
[[商朝]](前16世纪 - 前11世纪)的开国君主[[汤]]曾经短期定都在安徽北部的[[亳州市|亳州]],当时安徽大部分居民并非[[华夏族]],而是后来逐步同化入[[汉族]]的[[东夷]]、[[山越]]人等。
第149行: 第149行:
| title =
| title =
| image1 = ROC Div Anhui.svg
| image1 = ROC Div Anhui.svg
| caption1 = 中华民国时期的安徽省
| caption1 = 民国时期的安徽省
| image2 = 亚新地学社1936年《袖珍中华全图》--08安徽省.jpg
| image2 = 亚新地学社1936年《袖珍中华全图》--08安徽省.jpg
| caption2 = 亚新地学社1936年《袖珍中华全图》的安徽省地图
| caption2 = 亚新地学社1936年《袖珍中华全图》的安徽省地图
第197行: 第197行:


=== 地形 ===
=== 地形 ===
[[File:Huangshan Yingkesong.jpg|缩略图|150px|[[黄山]]]]
[[File:Huangshan Yingkesong.jpg|thumb|150px|[[黄山]]]]
[[File:Tiantai, Jiuhuashan.jpg|缩略图|150px|[[九华山]]天台峰]]
[[File:Tiantai, Jiuhuashan.jpg|thumb|150px|[[九华山]]天台峰]]
安徽省与[[江苏省]]、[[浙江省]]、[[江西省]]、[[湖北省]]、[[河南省]]和[[山东省]]相接,地貌以平原、丘陵和低山为主。平原与丘陵、低山相间排列。地形地貌呈现多样性,长江和淮河自西向东横贯全境,全省大致可分为五个自然区域:淮北平原、江淮丘陵、皖西大别山区、沿江平原和皖南山区。平原面积占全省总面积的31.3%(包括5.8%的圩区),丘陵占29.5%,山区占31.2%,湖沼洼地占8.0%。境内有[[大别山]]、[[黄山]]、[[九华山]]和[[天柱山]]等山脉,最高峰黄山莲花峰海拔1860米<ref name="自然">{{Cite web |url= http://www.ah.gov.cn/UserData/SortHtml/1/20182625626.html |title= 安徽地理资源 |publisher= 中国安徽 |language= zh-cn |access-date= 2019-03-04 }}</ref>。
安徽省与[[江苏省]]、[[浙江省]]、[[江西省]]、[[湖北省]]、[[河南省]]和[[山东省]]相接,地貌以平原、丘陵和低山为主。平原与丘陵、低山相间排列。地形地貌呈现多样性,长江和淮河自西向东横贯全境,全省大致可分为五个自然区域:淮北平原、江淮丘陵、皖西大别山区、沿江平原和皖南山区。平原面积占全省总面积的31.3%(包括5.8%的圩区),丘陵占29.5%,山区占31.2%,湖沼洼地占8.0%。境内有[[大别山]]、[[黄山]]、[[九华山]]和[[天柱山]]等山脉,最高峰黄山莲花峰海拔1860米<ref name="自然">{{Cite web |url= http://www.ah.gov.cn/UserData/SortHtml/1/20182625626.html |title= 安徽地理资源 |publisher= 中国安徽 |language= zh-cn |access-date= 2019-03-04 }}</ref>。


第214行: 第214行:


=== 水文 ===
=== 水文 ===
[[File:巢湖中庙和姥山岛.jpg|缩略图|巢湖中庙和姥山岛]]
[[File:巢湖中庙和姥山岛.jpg|thumb|巢湖中庙和姥山岛]]
安徽全省水资源总量约680亿立方米。20世纪50年代以来,因为治淮所需,兴建了多项综合利用水利工程,并开辟了新汴河、茨淮新河等,在防洪、灌溉、航运等方面发挥了显著作用。
安徽全省水资源总量约680亿立方米。20世纪50年代以来,因为治淮所需,兴建了多项综合利用水利工程,并开辟了新汴河、茨淮新河等,在防洪、灌溉、航运等方面发挥了显著作用。


第239行: 第239行:
{| class="wikitable" style="margin:1em auto 1em auto; width:90%; text-align:center"
{| class="wikitable" style="margin:1em auto 1em auto; width:90%; text-align:center"
|-
|-
! colspan="9" | '''安徽省行政区划'''
! colspan="9" | '''安徽省行政区划'''
|-
|-
| colspan="9" | {{安徽省行政区划图}}
|- span class="nowrap"
|- span class="nowrap"
!! rowspan="2" | 区划代码<ref>{{cite web |url=http://files2.mca.gov.cn/cws/201502/20150225163817214.html |title=中华人民共和国县以上行政区划代码 |publisher=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政部 |access-date=2020-03-04 }}</ref>
!! rowspan="2" | 区划代码<ref>{{cite web |url=http://files2.mca.gov.cn/cws/201502/20150225163817214.html |title=中华人民共和国县以上行政区划代码 |publisher=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政部 |access-date=2020-03-04 }}</ref>
第314行: 第313行:
== 经济 ==
== 经济 ==
{{main|安徽经济}}
{{main|安徽经济}}
[[File:天鹅湖周边天际线.jpg|缩略图|260px|合肥天鹅湖周边天际线]]
[[File:天鹅湖周边天际线.jpg|thumb|260px|合肥天鹅湖周边天际线]]
2017年,安徽省全年[[生产总值]]27518.70亿元,人均44206元,折合6918美元。按[[可比价格]]计算,生产总值比上年增长8.5%。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增加值2611.7亿元,增长4%;[[第二产业]]增加值13486.6亿元,增长8.6%;[[第三产业]]增加值11420.4亿元,增长9.7%。三次产业结构由上年的10.5:48.4:41.1调整为9.5:49:41.5,其中[[工业增加值]]占GDP比重为41.8%。<ref name="经济">{{Cite web |url= http://www.ahtjj.gov.cn/tjjweb/web/info_view.jsp?strId=4e9da0e005494fa38ca7936c09b6176e&strColId=14000601479283576&strWebSiteId=13781720451562390&_index=0 |title= 安徽省2017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publisher= 安徽省统计局 国家统计局安徽调查总队 |date= 2018-03-08 |language= zh-cn |accessdate= 2018-04-05 }}</ref>。
2017年,安徽省全年[[生产总值]]27518.70亿元,人均44206元,折合6918美元。按[[可比价格]]计算,生产总值比上年增长8.5%。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增加值2611.7亿元,增长4%;[[第二产业]]增加值13486.6亿元,增长8.6%;[[第三产业]]增加值11420.4亿元,增长9.7%。三次产业结构由上年的10.5:48.4:41.1调整为9.5:49:41.5,其中[[工业增加值]]占GDP比重为41.8%。<ref name="经济">{{Cite web |url= http://www.ahtjj.gov.cn/tjjweb/web/info_view.jsp?strId=4e9da0e005494fa38ca7936c09b6176e&strColId=14000601479283576&strWebSiteId=13781720451562390&_index=0 |title= 安徽省2017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publisher= 安徽省统计局 国家统计局安徽调查总队 |date= 2018-03-08 |language= zh-cn |accessdate= 2018-04-05 }}</ref>。


第548行: 第547行:


==== 国有铁路 ====
==== 国有铁路 ====
[[File:Bengbu Huaihe Railway Bridge.JPG|缩略图|京沪铁路蚌埠淮河铁路大桥]]
[[File:Bengbu Huaihe Railway Bridge.JPG|thumb|京沪铁路蚌埠淮河铁路大桥]]
[[File:201901 CR400BF on Hangzhou-Huangshan Railway.jpg|缩略图|列车通过[[杭黄客运专线]][[三阳站]]]]
[[File:201901 CR400BF on Hangzhou-Huangshan Railway.jpg|thumb|列车通过[[杭黄客运专线]][[三阳站]]]]
目前安徽省内主要的铁路线有[[京沪线]]、[[陇海线]]、[[京九线]]、[[青阜线]]、[[阜淮线]]、[[淮南线]]、[[宣杭线]]、[[皖赣线]]、[[宁西线]]、[[沪蓉线]]等。<ref name="安徽旅游交通">{{cite web|title=安徽旅游交通|url=http://d.lotour.com/anhui/lvyoujiaotong/|accessdate=2011-02-11}}</ref>
目前安徽省内主要的铁路线有[[京沪线]]、[[陇海线]]、[[京九线]]、[[青阜线]]、[[阜淮线]]、[[淮南线]]、[[宣杭线]]、[[皖赣线]]、[[宁西线]]、[[沪蓉线]]等。<ref name="安徽旅游交通">{{cite web|title=安徽旅游交通|url=http://d.lotour.com/anhui/lvyoujiaotong/|accessdate=2011-02-11}}</ref>


第567行: 第566行:
=== 公路 ===
=== 公路 ===
{{see|安徽高速公路}}
{{see|安徽高速公路}}
[[File:蚌埠市龙子湖区远眺.jpg|缩略图|500px|原206国道蚌埠段]]
[[File:蚌埠市龙子湖区远眺.jpg|thumb|500px|原206国道蚌埠段]]
安徽省的公路密度位于中国的前列。地市级汽车客运站共14个,县级汽车客运站65个,货运站20个。<ref name="安徽旅游交通"/>
安徽省的公路密度位于中国的前列。地市级汽车客运站共14个,县级汽车客运站65个,货运站20个。<ref name="安徽旅游交通"/>


第617行: 第616行:
| caption6 = 包河浮庄(徽派园林)
| caption6 = 包河浮庄(徽派园林)
}}
}}
[[File:安徽省地质博物馆.jpg|缩略图|260px|[[安徽省地质博物馆]]]]
[[File:安徽省地质博物馆.jpg|thumb|260px|[[安徽省地质博物馆]]]]
安徽自古以来是文化发达之地,并经历文化重心从汉唐以前的[[皖北]]地区到唐宋以后的皖中南地区的转移。
安徽自古以来是文化发达之地,并经历文化重心从汉唐以前的[[皖北]]地区到唐宋以后的皖中南地区的转移。
=== 地域文化 ===
=== 地域文化 ===
第725行: 第724行:


== 旅游 ==
== 旅游 ==
[[File:HongCun AnHui.JPG|220px|缩略图|黟县[[宏村]]]]
[[File:HongCun AnHui.JPG|220px|thumb|黟县[[宏村]]]]
[[File:Changsha Flower Drum Song 6.jpg|220px|缩略图|安徽[[花鼓戏]]]]
[[File:Changsha Flower Drum Song 6.jpg|220px|thumb|安徽[[花鼓戏]]]]
全省共有2处[[世界遗产]]、10处[[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5座[[国家历史文化名城]]、9座省级历史文化名城、4座[[中国历史文化名村]]、56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451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全省共有2处[[世界遗产]]、10处[[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5座[[国家历史文化名城]]、9座省级历史文化名城、4座[[中国历史文化名村]]、56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451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 [[世界遗产]]:[[黄山市|黄山]]、皖南古村落:[[西递]]和[[宏村]]
* [[世界遗产]]:[[黄山市|黄山]]、皖南古村落:[[西递]]和[[宏村]]
第736行: 第735行:
== 教育 ==
== 教育 ==
{{see also|安徽省高等学校列表}}
{{see also|安徽省高等学校列表}}
[[File:USTC.jpg|300px|缩略图|[[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File:USTC.jpg|300px|thumb|[[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2010年末全省共有研究生培养单位18个,在学研究生38991人。普通高校100所,在校生93.9万人,高等教育毛入学率24.3%,比上年上升2个百分点。各类中等职业教育(不含技工学校)在校生87.3万人。普通高中743所,在校生127.6万人,高中阶段毛入学率80%,比上年上升5.8个百分点。普通初中2995所,在校生279万人,初中阶段适龄人口入学率99.22%。小学13997所,在校生460.4万人,小学学龄儿童入学率99.93%。各级各类成人学校毕业生39.8万人。全面实施免费义务教育,受益学生739.5万人。
2010年末全省共有研究生培养单位18个,在学研究生38991人。普通高校100所,在校生93.9万人,高等教育毛入学率24.3%,比上年上升2个百分点。各类中等职业教育(不含技工学校)在校生87.3万人。普通高中743所,在校生127.6万人,高中阶段毛入学率80%,比上年上升5.8个百分点。普通初中2995所,在校生279万人,初中阶段适龄人口入学率99.22%。小学13997所,在校生460.4万人,小学学龄儿童入学率99.93%。各级各类成人学校毕业生39.8万人。全面实施免费义务教育,受益学生739.5万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