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匈使馆旧址:修订间差异

求闻百科,共笔求闻
添加的内容 删除的内容
(修改自此处;原许可:CC BY-SA 3.0[网站升级迁移])
 
(机器人:清理不当的来源、移除无用的模板参数)
 

(未显示3个用户的5个中间版本)

第17行: 第17行:
[[清朝]][[同治]]十年(1871年),[[奥匈帝国]]任命了第一任驻华公使[[喜理治]]。清朝[[光绪]]二十三年(1897年),公使馆代办阿图尔·冯·纳色恩购买了北邻[[东长安街]]、西临[[台基厂大街]]约12800平方米的地产,经过两年多施工建成奥匈帝国驻华公使馆,由一栋二层主楼和配楼组成,周绕外廊,是殖民地式风格建筑。1900年遭[[义和团]]烧毁。《[[辛丑条约]]》签订后,奥匈帝国驻华公使馆趁机扩大范围,向南拓展到台基厂头条(原名Rue Hart,即赫德路),面积扩大了数倍。其东部是使馆,西部是兵营。新建的使馆主楼保留至今。<ref name=dhly>{{Cite web |url = http://www.bjdclib.com/subdb/laneculture/historybuilding/200906/t20090610_1851.html |title =奥地利使馆旧址 |author = |date = 2009-06-10 |publisher = 东华流韵 |language = |accessdate = |quote = }}</ref>
[[清朝]][[同治]]十年(1871年),[[奥匈帝国]]任命了第一任驻华公使[[喜理治]]。清朝[[光绪]]二十三年(1897年),公使馆代办阿图尔·冯·纳色恩购买了北邻[[东长安街]]、西临[[台基厂大街]]约12800平方米的地产,经过两年多施工建成奥匈帝国驻华公使馆,由一栋二层主楼和配楼组成,周绕外廊,是殖民地式风格建筑。1900年遭[[义和团]]烧毁。《[[辛丑条约]]》签订后,奥匈帝国驻华公使馆趁机扩大范围,向南拓展到台基厂头条(原名Rue Hart,即赫德路),面积扩大了数倍。其东部是使馆,西部是兵营。新建的使馆主楼保留至今。<ref name=dhly>{{Cite web |url = http://www.bjdclib.com/subdb/laneculture/historybuilding/200906/t20090610_1851.html |title =奥地利使馆旧址 |author = |date = 2009-06-10 |publisher = 东华流韵 |language = |accessdate = |quote = }}</ref>


1917年[[第一次世界大战]]中,中国参加[[协约国]],对德、,驱逐了属于[[同盟国 (第一次世界大战)|同盟国]]的奥匈帝国的公使。留下的馆舍托名在[[荷兰]]大使馆成员的名下,保留了原奥匈帝国公使馆办公室官员及警卫队员。奥匈帝国分裂为[[奥地利]]和[[匈牙利]]后,该公使馆划归匈牙利所有,实际上该时期一直是[[白俄]]将军[[狄米特里·列奥尼德维奇·霍尔瓦特|霍尔瓦特]]的公寓。1938年,该建筑物被[[德国]]使馆接收,并加以修缮。1940年,德国将大使馆从[[南京]]([[中华民国]][[南京国民政府]]时期首都)迁此。1945年,[[美国]]人没收了这处房产,在此设立盟国资产管理处。<ref name=dhly/>
1917年[[第一次世界大战]]中,中国参加[[协约国]],对德、,驱逐了属于[[同盟国 (第一次世界大战)|同盟国]]的奥匈帝国的公使。留下的馆舍托名在[[荷兰]]大使馆成员的名下,保留了原奥匈帝国公使馆办公室官员及警卫队员。奥匈帝国分裂为[[奥地利]]和[[匈牙利]]后,该公使馆划归匈牙利所有,实际上该时期一直是[[白俄]]将军[[狄米特里·列奥尼德维奇·霍尔瓦特|霍尔瓦特]]的公寓。1938年,该建筑物被[[德国]]使馆接收,并加以修缮。1940年,德国将大使馆从[[南京]]([[中华民国]][[南京国民政府]]时期首都)迁此。1945年,美国人没收了这处房产,在此设立盟国资产管理处。<ref name=dhly/>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此处被收为中国政府所有。<ref name=dhly/>1970年,中苏边界谈判在台基厂头条3号外交部宾馆举行,苏方代表团团长先由[[苏联外交部]]第一副外长[[瓦西里·瓦西里耶维奇·库兹涅佐夫|库兹涅佐夫]]担任,后因库兹涅佐夫生病,1970年8月起团长改由伊利切夫副外长担任。正式会谈之外,平时双方通过联络员保持各级别联系。<ref>{{Cite web |url = http://military.china.com/zh_cn/history4/62/20100910/16137595_2.html |title = 中苏边界谈判:周总理向柯西金解释“争议地区” |author = |date = 2010-09-10 |publisher = 中华网 |language = |accessdate = |quote = }}{{Dead link|date=2019年4月 |bot=InternetArchiveBot |fix-attempted=yes }}</ref>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此处被收为中国政府所有。<ref name=dhly/>1970年,中苏边界谈判在台基厂头条3号外交部宾馆举行,苏方代表团团长先由[[苏联外交部]]第一副外长[[瓦西里·瓦西里耶维奇·库兹涅佐夫|库兹涅佐夫]]担任,后因库兹涅佐夫生病,1970年8月起团长改由伊利切夫副外长担任。正式会谈之外,平时双方通过联络员保持各级别联系。<ref>{{Cite web |url = http://military.china.com/zh_cn/history4/62/20100910/16137595_2.html |title = 中苏边界谈判:周总理向柯西金解释“争议地区” |author = |date = 2010-09-10 |publisher = 中华网 |language = |accessdate = |quote = }}{{Dead link|date=2019年4月 |bot=InternetArchiveBot |fix-attempted=yes }}</ref>
[[File:Peking Austro-Hungarian marines c. 1910-1912.jpg|缩略图|250px|约1910年至1912年间,在北京保卫奥匈帝国使馆的奥匈帝国军队]]
[[File:Peking Austro-Hungarian marines c. 1910-1912.jpg|缩略图|250px|约1910年至1912年间,在北京保卫奥匈帝国使馆的奥匈帝国军队]]
1983年,[[周南]]和[[柯利达]]就中英关于香港问题第二阶段谈判的议程达成了一致,决定先谈1997年之后的安排,再谈1997年之前的安排,最后谈“关于回归事宜”。议程问题解决后,双方商定于1983年7月12日开始正式举行中英关于香港问题第二阶段会谈的第一轮谈判。谈判在北京台基厂头条3号举行。会谈时间和地点本来保密,但来北京采访中英会谈的许多[[英占香港|香港]]记者清早便守候在英国驻华大使馆门口,一见使馆车队开出大门,香港记者们便搭乘出租车追踪,甚至不惜出高价要出租车司机闯红灯。会谈地点台基厂头条3号由此被记者发现。会谈中方由[[姚广]]任团长,英方由柯利达大使任团长。大致每月举行一轮会谈,每轮会谈为期两天。<ref>{{Cite web |url = http://zqb.cyol.com/content/2007-05/30/content_1776661.htm |title = 新华社香港分社原社长周南口述:香港回归谈判揭秘 |author = |date = 2007-05-30 |publisher = 中国青年报 |language = |accessdate = |quote = |archive-date = 2019-06-09 |archive-url = https://web.archive.org/web/20190609080233/http://zqb.cyol.com/content/2007-05/30/content_1776661.htm |dead-url = no }}</ref>
1983年,[[周南]]和[[柯利达]]就中英关于香港问题第二阶段谈判的议程达成了一致,决定先谈1997年之后的安排,再谈1997年之前的安排,最后谈“关于回归事宜”。议程问题解决后,双方商定于1983年7月12日开始正式举行中英关于香港问题第二阶段会谈的第一轮谈判。谈判在北京台基厂头条3号举行。会谈时间和地点本来保密,但来北京采访中英会谈的许多[[英占香港|香港]]记者清早便守候在英国驻华大使馆门口,一见使馆车队开出大门,香港记者们便搭乘出租车追踪,甚至不惜出高价要出租车司机闯红灯。会谈地点台基厂头条3号由此被记者发现。会谈中方由[[姚广]]任团长,英方由柯利达大使任团长。大致每月举行一轮会谈,每轮会谈为期两天。<ref>{{Cite web |url = http://zqb.cyol.com/content/2007-05/30/content_1776661.htm |title = 新华社香港分社原社长周南口述:香港回归谈判揭秘 |author = |date = 2007-05-30 |publisher = 中国青年报 |language = |accessdate = |quote = }}</ref>


台基厂头条3号后来成为中国国际问题研究院所(今为[[中国国际问题研究院]])(含挂靠在其下的中国太平洋经济合作全国委员会、亚太安全合作理事会中国委员会、中国军控与裁军协会、中国国际问题研究和学术交流基金会)的所在地。
台基厂头条3号后来成为中国国际问题研究院所(今为[[中国国际问题研究院]])(含挂靠在其下的中国太平洋经济合作全国委员会、亚太安全合作理事会中国委员会、中国军控与裁军协会、中国国际问题研究和学术交流基金会)的所在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