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極:修订间差异

求闻百科,共笔求闻
添加的内容 删除的内容
(机器人:删除7个模板:Facebook、​Twitter、​Tumblr、​Instagram、​Pinterest、​Youtube、​YouTube)
(机器人:清理不当的来源、移除无用的模板参数)
 

(未显示3个用户的4个中间版本)

第1行: 第1行:
{{noteTA
{{noteTA
|T=zh-hant:太;
|T=zh-hant:太;
|1=zh-hans:太极; zh-hant:太;
|1=zh-hans:太极; zh-hant:太;
|2=zh-hans:字符; zh-hant:字元;
|2=zh-hans:字符; zh-hant:字元;
}}
}}
{{otheruses|subject=中思想史上的概念|other=太的其他釋義|太 (消歧)}}
{{otheruses|subject=中思想史上的概念|other=太的其他释义|太 (消歧)}}
{{Infobox Chinese
{{Infobox Chinese
|picsize=300px
|picsize=300px
|pic=Yin and Yang symbol.svg
|pic=Yin and Yang symbol.svg
|piccap=[[太极图]]
|piccap=[[太极图]]
|t=太极
|t=[[Wikt:太|太]][[Wikt:極|極]]
|s=[[Wikt:|太]][[Wikt:极|]]
|s=太极
|ci={{IPA-yue|tʰāːi kɪ̀k|}}
|ci={{IPA-yue|tʰāːi kɪ̀k|}}
|j=tai3 gik6
|j=tai3 gik6
第17行: 第17行:
|w= T'ai Chi
|w= T'ai Chi
|l=
|l=
|kanji=太
|kanji=太
|kana=たいきょく
|kana=たいきょく
|romaji=Taikyoku
|romaji=Taikyoku
|hangul=태극
|hangul=태극
|hanja=太
|hanja=太
|rr=Taegeuk
|rr=Taegeuk
|mr=T'aegŭk
|mr=T'aegŭk
|vie=thái cực
|vie=thái cực
|hn=太
|hn=太
}}
}}
{{道教}}
{{道教}}


'''太'''是[[中思想史]]上的重要概念,主要承自《[[周易]]》:「[[易]]有大恒,是生[[檥]]。檥生四,四生[[八卦]]。」([[王堆]]出土本),西」為「極」,而四[[四象]]。」與「相通,而與「相通。大恒之本義為「坤上乾下」與「震上巽下」兩卦,卦合稱「泰恒
'''太'''是[[中思想史]]上的重要概念,主要承自《[[周易]]》:“[[易]]有大恒,是生[[檥]]。檥生四,四生[[八卦]]。”([[王堆]]出土本),西”为“极”,而四[[四象]]。”与“相通,而与“相通。大恒之本义为“坤上乾下”与“震上巽下”两卦,卦合称“泰恒


== 出 ==
== 出 ==
江中游的[[屈家文化]]彩陶紡之中有了原始的式,其中沒有陰陽魚
江中游的[[屈家文化]]彩陶紡之中有了原始的式,其中沒有阴阳鱼
[[殷商]]或之後繼承自百越的[[石家河文化]],在史上根本找不到任何夏代存在的證據
[[殷商]]或之后继承自百越的[[石家河文化]],在史上根本找不到任何夏代存在的证据


== 傳說 ==
== 传说 ==
八卦有,成書於[[周]]末年的《[[易]]·繫辭傳》([[西]][[王堆]]出土版本)記載古者[[伏羲氏]]之王天下也,仰則觀天,俯則觀地,觀鳥獸之文地之宜,近取身,物,是始作[[八卦]]」,[[天文]][[象]]及[[地]]近方向相後來被[[宋朝]]的[[理家]]以[[哲|哲理]]方式一步闡
八卦有,成书于[[周]]末年的《[[易]]·系辞传》([[西]][[王堆]]出土版本)记载古者[[伏羲氏]]之王天下也,仰则观天,俯则观地,观鸟兽之文地之宜,近取身,物,是始作[[八卦]]”,[[天文]][[象]]及[[地]]近方向相后来被[[宋朝]]的[[理家]]以[[哲|哲理]]方式一步闡


=== 《[[子]]》 ===
=== 《[[子]]》 ===
{{cquote|夫道,有情有信,无无形;可而不可受,可得而不可;自本自根,未有天地,自古以固存;神鬼神帝,生天生地;在'''太'''之先而不高,在六之下而不深,先天地生而不久,長於上古而不老。[[狶氏]]得之,以挈天地;[[伏羲氏]]得之,以[[]]母;[[斗]]得之,古不忒;日月得之,古不息;[[堪坏]]得之,以[[崑]];[[夷]]得之,以大川;[[肩吾]]得之,以大山;[[黃帝]]得之,以登天;[[顓頊]]得之,以玄官;[[禺]]得之,立乎[[北]];[[西王母]]得之,坐乎少,莫知其始,莫知其;[[彭祖]]得之,上及[[有虞]],下及[[五伯]];[[傅]]得之,以相[[武丁]],奄有天下,乘東維箕尾,而比列星。——〈大宗第六〉}}
{{cquote|夫道,有情有信,无无形;可而不可受,可得而不可;自本自根,未有天地,自古以固存;神鬼神帝,生天生地;在'''太'''之先而不高,在六之下而不深,先天地生而不久,长于上古而不老。[[狶氏]]得之,以挈天地;[[伏羲氏]]得之,以[[]]母;[[斗]]得之,古不忒;日月得之,古不息;[[堪坏]]得之,以[[崑]];[[夷]]得之,以大川;[[肩吾]]得之,以大山;[[黃帝]]得之,以登天;[[顓頊]]得之,以玄官;[[禺]]得之,立乎[[北]];[[西王母]]得之,坐乎少广,莫知其始,莫知其;[[彭祖]]得之,上及[[有虞]],下及[[五伯]];[[傅]]得之,以相[[武丁]],奄有天下,乘东维箕尾,而比列星。——〈大宗第六〉}}


== 哲學觀念 ==
== 哲学观念 ==
一般是指[[宇宙]]最原始的秩序狀,出現於[[阴阳]]未分的[[混沌]]期([[無極]])之,而形成万物([[宇宙]])的本源——混天太
一般是指[[宇宙]]最原始的秩序狀,出现于[[阴阳]]未分的[[混沌]]期([[无极]])之,而形成万物([[宇宙]])的本源——混天太


=== 道家、道教的太 ===
=== 道家、道教的太 ===
的概念,比早使用的,有[[子]]和《[[易]]》,一般在宇宙、方法上,用的太概念,主要承自《易》: 易有太,是生[[兩儀]]。兩儀生[[四象]],四象生[[八卦]]。意思[[易]]成卦的程,先是有太,尚未始分[[蓍草]](易占卜用蓍草做工具),分蓍占,便形成陰陽二[[爻]],兩儀。二爻相加,有四可能的形象,稱為四象。由它各加一爻,便成八卦。這裡講的是八卦出的程。
的概念,比早使用的,有[[子]]和《[[易]]》,一般在宇宙、方法上,用的太概念,主要承自《易》: 易有太,是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意思[[易]]成卦的程,先是有太,尚未始分[[蓍草]](易占卜用蓍草做工具),分蓍占,便形成阴阳二[[爻]],两仪。二爻相加,有四可能的形象,称为四象。由它各加一爻,便成八卦。这里讲的是八卦出的程。


在中的典籍中,[[易]]素是作天地秘的哲理成卦程的分析,根本說來,也是天地闢的概述。太兩儀,便是由太的分化形成天地的程,兩儀,即是天地。
在中的典籍中,[[易]]素是作天地秘的哲理成卦程的分析,根本说来,也是天地闢的概述。太两仪,便是由太的分化形成天地的程,两仪,即是天地。


的概念[[易]]一起出。[[道教]]的易有自己的系,太的概念是道教易的宇宙、[[宗教]]修和[[法]]理的重要基本概念 。
的概念[[易]]一起出。[[道教]]的易有自己的系,太的概念是道教易的宇宙、[[宗教]]修和[[法]]理的重要基本概念 。


[[繫辭]]傳說:「[[易]]有太恒」,是生「兩」,兩儀馬」,四象生[[八卦]]。中的大恒」與「泰恒字相通。代表先秦兩個卦序排列方式,後來,《易》成筮卜的依
[[系辞]]传说:“[[易]]有太恒”,是生“两”,两仪马”,四象生[[八卦]]。中的大恒”与“泰恒字相通。代表先秦两个卦序排列方式,后来,《易》成筮卜的依


至宋朝之,[[道教]]思想家區別[[先天]]的氣與[[天]]的用古字」來代表先天的,代表[[無極]],-{}-成是天的這兩個字的意又被分。但是除了道教文獻之外,通常都以-{}-概括。
至宋朝之,[[道教]]思想家区别[[先天]]的气与[[天]]的用古字”来代表先天的,代表[[无极]],-{}-成是天的这两个字的意又被分。但是除了道教文獻之外,通常都以-{}-概括。


==== [[陰陽]]就是道 ====
==== [[阴阳]]就是道 ====
繫辭傳說:「[[天之道]],曰陰與陽」,並引用孔子的話:「形而上者之道,形而下者之[[器]]」,所以[[儒家]]:「道者,陰陽變化之理也。道,即宇宙行,自然化的法。也就是:
系辞传说:“[[天之道]],曰阴与阳”,并引用孔子的话:“形而上者之道,形而下者之[[器]]”,所以[[儒家]]:“道者,阴阳变化之理也。道,即宇宙行,自然化的法。也就是:
{| class="wikitable" style="margin: 1em auto 1em auto;"
{| class="wikitable" style="margin: 1em auto 1em auto;"
|-
|-
| [[道]]=太=[[]]+[[]],譬如:[[]]+[[有]]
| [[道]]=太=[[]]+[[]],譬如:[[]]+[[有]]
|}
|}


==== 參見 ====
==== 参见 ====
* [[現實]](英:Reality)=[[虛無]]+[[存在]]
* [[现实]](英:Reality)=[[虚无]]+[[存在]]
* [[]](英:realism),也譯為實論
* [[]](英:realism),也译为实论


<!--=== 和[[無極]]的關係 ===
<!--=== 和[[无极]]的关系 ===
無極而太 , 有些 無極 = [[炁]],目的是解析太 的物化或狀化的源.物理學對終極源是不知道的 ( 沒有密的實驗證明 ).太 的詮可能是 : [[數學結構]] [[等]] 某些 [[物理意]].因物理上沒有密的實驗證終極源是甚,所以 太 (數學結構 某些 物理意) 的源是沒有人知道的.若要用 無極 = 炁 是太源, [[邏輯經驗論]]者是不接受的 ; 因無極 = 炁 是非經驗 , 但太的意是可[[經驗]]的. 有些看法亦將陰陽[[物]]化,或是[[狀化]].-->
无极而太 , 有些 无极 = [[炁]],目的是解析太 的物化或狀化的源.物理学对终极源是不知道的 ( 沒有密的实验证明 ).太 的詮可能是 : [[数学结构]] [[等]] 某些 [[物理意]].因物理上沒有密的实验证终极源是甚,所以 太 (数学结构 某些 物理意) 的源是沒有人知道的.若要用 无极 = 炁 是太源, [[邏辑经验论]]者是不接受的 ; 因无极 = 炁 是非经验 , 但太的意是可[[经验]]的. 有些看法亦将阴阳[[物]]化,或是[[狀化]].-->


=== [[子兵法]] ===
=== [[子兵法]] ===
有太的思想:形兵之,至於無
有太的思想:形兵之,至于无


== 太極圖 ==
== 太极图 ==
[[File:Wuji-circle.svg|缩略图|100px|無極圖]]
[[File:Wuji-circle.svg|thumb|100px|无极图]]
[[File:Yin yang.svg|缩略图|100px|太极陰陽图(又稱「太极兩儀「兩儀」)]]
[[File:Yin yang.svg|thumb|100px|太极阴阳图(又称“太极两仪“两仪”)]]
[[File:Taijitu 06075171.jpg|缩略图|上易上·太極圖]]
[[File:Taijitu 06075171.jpg|thumb|上易上·太极图]]
[[File:Daoist-symbols Qingyanggong Chengdu.jpg|缩略图||'''太'''之彫刻]]
[[File:Daoist-symbols Qingyanggong Chengdu.jpg|thumb|right|'''太'''之彫刻]]
{{Main|太极图}}
{{Main|太极图}}


極陰陽圖」(稱「極兩儀圖」)常被錯認為「極圖」極」是由[[無極]]而,是陰陽兩分前之混沌狀,沒有陰陽分明的「陰陽魚」,只有外面之圈,部有一群小;然陰陽分明的「兩儀」(一般所之『太極圖』);再陰陽中有陰陽[[皇]]<ref>,《思考中》,台:2004,ISBN 986-7863-61-5</ref><ref>{{Cite web |url=http://www.kztjq.com/big5/kzdx21.htm |title=一、太源起 |access-date=2009-12-26 |archive-date=2014-05-19 |archive-url=https://web.archive.org/web/20140519023738/http://www.kztjq.com/big5/kzdx21.htm |dead-url=no }}</ref>。
极阴阳图”(称“极两仪图”)常被錯认为“极图”极”是由[[无极]]而,是阴阳两分前之混沌狀,沒有阴阳分明的“阴阳鱼”,只有外面之圈,部有一群小;然阴阳分明的“两仪”(一般所之『太极图』);再阴阳中有阴阳[[皇]]<ref>,《思考中》,台:2004,ISBN 986-7863-61-5</ref><ref>{{Cite web |url=http://www.kztjq.com/big5/kzdx21.htm |title=一、太源起 |access-date=2009-12-26 }}</ref>。


=== 無極圖 ===
=== 无极图 ===
極圖據說是[[宋朝]]处士[[摶]]所出,原叫《無極圖》。摶是五代至宋初的一位隐士,相傳對內和易都有很深造詣。書記載摶曾《[[先天]]》給其生[[种放]],种放以之分別傳[[穆修]]等人;种放又有《河》、《洛》給李溉等人。後來穆修則傳〈太極圖給[[周敦頤]]<ref>《宋史·卷435·列第194·儒林五·范沖朱震胡安子:寅 宏 》记载,“震經學深醇,有《上易解》云:「陳摶以《先天种放,放穆修,穆修李之才,之才邵雍。放以《河》、《洛李溉,溉傳許堅許堅傳范諤昌,諤昌傳劉牧。穆修以《太極圖周惇頤,惇頤程顥、程頤。」”</ref>。周敦頤了《[[太極圖說]]》加以解<ref>[[北宋]][[朱震]]《[[上易上·太極圖]]》記載,“右太極圖,周敦茂叔二程先生。茂叔先生曰: 無極而太,太極動而生動極而靜,靜而生,靜極復動,一一靜,戶為其根.....斯其至矣!”</ref>。据说在我看到的太極圖, 就是周敦頤所的<ref>{{Cite web |url=https://books.google.com.hk/books?id=jYKZAgAAQBAJ&pg=PT370&lpg=PT370&dq=%E6%8D%AE%E8%AF%B4%E7%8E%B0%E5%9C%A8%E6%88%91%E4%BB%AC%E7%9C%8B%E5%88%B0%E7%9A%84%E5%A4%AA%E6%9E%81%E5%9B%BE%EF%BC%8C+%E5%B0%B1%E6%98%AF%E5%91%A8%E6%95%A6%E9%A2%90%E6%89%80%E4%BC%A0%E7%9A%84&source=bl&ots=Et34Ul6b39&sig=NcE4Ky15nwt80bvTo67WQaUP2OI&hl=zh-CN&sa=X&redir_esc=y#v=onepage&q&f=false |title=一本书读通中国未解之谜 - 何倩 - Google 图书 |accessdate=2018-04-25 |archive-date=2018-04-26 |archive-url=https://web.archive.org/web/20180426012126/https://books.google.com.hk/books?id=jYKZAgAAQBAJ&pg=PT370&lpg=PT370&dq=%E6%8D%AE%E8%AF%B4%E7%8E%B0%E5%9C%A8%E6%88%91%E4%BB%AC%E7%9C%8B%E5%88%B0%E7%9A%84%E5%A4%AA%E6%9E%81%E5%9B%BE%EF%BC%8C+%E5%B0%B1%E6%98%AF%E5%91%A8%E6%95%A6%E9%A2%90%E6%89%80%E4%BC%A0%E7%9A%84&source=bl&ots=Et34Ul6b39&sig=NcE4Ky15nwt80bvTo67WQaUP2OI&hl=zh-CN&sa=X&redir_esc=y#v=onepage&q&f=false |dead-url=no }}</ref>。
极图据说是[[宋朝]]处士[[摶]]所出,原叫《无极图》。摶是五代至宋初的一位隐士,相传对内和易都有很深造詣。书记载摶曾《[[先天]]》給其生[[种放]],种放以之分别传[[穆修]]等人;种放又有《河》、《洛》給李溉等人。后来穆修则传〈太极图給[[周敦頤]]<ref>《宋史·卷435·列第194·儒林五·范沖朱震胡安子:寅 宏 》记载,“震经学深醇,有《上易解》云:“陈摶以《先天种放,放穆修,穆修李之才,之才邵雍。放以《河》、《洛李溉,溉传许坚许坚传范諤昌,諤昌传刘牧。穆修以《太极图周惇頤,惇頤程顥、程頤。””</ref>。周敦頤了《[[太极图说]]》加以解<ref>[[北宋]][[朱震]]《[[上易上·太极图]]》记载,“右太极图,周敦茂叔二程先生。茂叔先生曰: 无极而太,太极动而生动极而靜,靜而生,靜极复动,一一靜,户为其根.....斯其至矣!”</ref>。据说在我看到的太极图, 就是周敦頤所的<ref>{{Cite web ||title=一本书读通中国未解之谜 - 何倩 - Google 图书 |accessdate=2018-04-25 }}</ref>。


《太極圖》,和原無極圖》的形一,但法不同。
《太极图》,和原无极图》的形一,但法不同。


涵括[[丹]]修煉之理的“無極圖”。它的序是下而上。
涵括[[丹]]修煉之理的“无极图”。它的序是下而上。
最下一圈稱為玄牝之,是丹修煉的起,指人身的下丹田命門兩腎空隙之是人身祖所在之地,一切丹根基,都從這裡開始。術語,又稱為
最下一圈称为玄牝之,是丹修煉的起,指人身的下丹田命门两肾空隙之是人身祖所在之地,一切丹根基,都从这里开始。术语,又称为


第二圈化神,指提起第一圈的祖行化煉,將後天之精化先天之,再先天之先天之神。功夫 ,叫做煉己,主要在煉去天的陰質,透出先天之神。
第二圈化神,指提起第一圈的祖行化煉,将后天之精化先天之,再先天之先天之神。功夫 ,叫做煉己,主要在煉去天的阴质,透出先天之神。


第三,是五行之混合之象,指肝(木)、心(火)、脾(土)、肺(金)、(水)五臟之攢簇一,稱為朝元,五氣調和,故又稱為和合。更上一由坎 二卦形而成,叫做取坎填。到一境界,已經獲體內的精,煉丹之成熟,叫做得。坎卦中爻為陽為實卦中爻為陰爻,為虛。它代表丹中的心火,水火相交,在卦象言,就是坎卦中的爻抽出填入,成乾卦,意味人純陽。最上一層圓圈,煉神還虛復歸無極,指在得的基上,一步回返到無極 ,那便是空大道了。整丹的程便告完成,脫出煉成的胎,成[[仙人]],所以叫做脫胎求仙。
第三,是五行之混合之象,指肝(木)、心(火)、脾(土)、肺(金)、(水)五臟之攢簇一,称为朝元,五气调和,故又称为和合。更上一由坎 二卦形而成,叫做取坎填。到一境界,已经获体内的精,煉丹之成熟,叫做得。坎卦中爻为阳为实卦中爻为阴爻,为虚。它代表丹中的心火,水火相交,在卦象言,就是坎卦中的爻抽出填入,成乾卦,意味人纯阳。最上一层圆圈,煉神还虚复归无极,指在得的基上,一步回返到无极 ,那便是空大道了。整丹的程便告完成,脫出煉成的胎,成[[仙人]],所以叫做脫胎求仙。


極圖,是上往下的。道教認為大道化物的序看,是陰陽開始的,煉是逆著路返回到大道,道同,自然生不死成神仙。所以化逆化方向相反,但所沿著的路徑則是同一
极图,是上往下的。道教认为大道化物的序看,是阴阳开始的,煉是逆著路返回到大道,道同,自然生不死成神仙。所以化逆化方向相反,但所沿著的路径则是同一


周敦頤下《太極圖說》,解秘。前半段基本上符合[[道教]]的思想。半段比多地了[[儒家]]的仁道德思想。 他的解,第一句是無極而太極」,意思是從無極生出太,但南宋著名的理家朱熹整理注解《太極圖說去了字,改成「無極而太極」,認為無極只是形容太明它之上沒有更高的本原。這並不符合摶所《太極圖》的原意,而且抹去了它出自道教的事。同,朱熹對圖也有個別
周敦頤下《太极图说》,解秘。前半段基本上符合[[道教]]的思想。半段比多地了[[儒家]]的仁道德思想。 他的解,第一句是无极而太极”,意思是从无极生出太,但南宋著名的理家朱熹整理注解《太极图说去了字,改成“无极而太极”,认为无极只是形容太明它之上沒有更高的本原。这并不符合摶所《太极图》的原意,而且抹去了它出自道教的事。同,朱熹对图也有个别


[[道教]]界人士,宋以同周敦頤的觀點。比如南宋的[[蕭叟]]就入自己的重要著作《元始量上品妙經內義》,以四十三代天[[宇初]]也都採納圖與說
[[道教]]界人士,宋以同周敦頤的观点。比如南宋的[[蕭叟]]就入自己的重要著作《元始量上品妙经内义》,以四十三代天[[宇初]]也都采纳图与说


極圖有另一更加捷的法:就是用一以曲分隔的圈表示。
极图有另一更加捷的法:就是用一以曲线分隔的圈表示。


中,一線將它分為兩半,形成一半白一半黑,白者像,黑者像,白中又有一,黑中又有一,表示中有中有。分半,酷似兩條魚,所以俗稱陰陽魚周敦頤太極圖有密切關係,可以是前者的更加明的表述。它明了世界由[[陰陽]]二、二元立相互聯結其[[心]]作任何一線將之分成半,任何一半中都包含陰陽兩個因素,不存在孤立的沒有在矛盾的成份。有又在其外面以先天六十四卦,表示太是一切運動發動者。
中,一线将它分为两半,形成一半白一半黑,白者像,黑者像,白中又有一,黑中又有一,表示中有中有。分半,酷似两条鱼,所以俗称阴阳鱼周敦頤太极图有密切关系,可以是前者的更加明的表述。它明了世界由[[阴阳]]二、二元立相互联结其[[心]]作任何一线将之分成半,任何一半中都包含阴阳两个因素,不存在孤立的沒有在矛盾的成份。有又在其外面以先天六十四卦,表示太是一切运动发动者。


=== 太字元 ===
=== 太字元 ===
極記號如下:
极记号如下:


(<big>{{unicode|☯}}</big>)的[[Unicode]]碼是[http://www.fileformat.info/info/unicode/char/262f/index.htm U+262F]([[十六位]]),在頁[[HTML]]中可以成<code>&amp;#x262f;</code>或<code>&amp;9775;</code>,名称是YIN YANG。
(<big>{{unicode|☯}}</big>)的[[Unicode]]碼是[http://www.fileformat.info/info/unicode/char/262f/index.htm U+262F]([[十六位]]),在頁[[HTML]]中可以成<code>&amp;#x262f;</code>或<code>&amp;9775;</code>,名称是YIN YANG。


{| BORDER WIDTH="50" border="1" cellpadding="10" cellspacing="0"
{| BORDER WIDTH="50" border="1" cellpadding="10" cellspacing="0"
第113行: 第113行:
|}
|}


[[藏文]]的Unicode编码中也收录了太极符号({{藏|࿊}}),其编码是[http://www.fileformat.info/info/unicode/char/0fca/index.htm U+0FCA]([[十六位]]),在頁[[HTML]]中可以成<code>&amp;#x0fca;</code>或<code>&amp;4042;</code>,名称是TIBETAN SYMBOL NOR BU NYIS -KHYIL。
[[藏文]]的Unicode编码中也收录了太极符号({{藏|࿊}}),其编码是[http://www.fileformat.info/info/unicode/char/0fca/index.htm U+0FCA]([[十六位]]),在頁[[HTML]]中可以成<code>&amp;#x0fca;</code>或<code>&amp;4042;</code>,名称是TIBETAN SYMBOL NOR BU NYIS -KHYIL。


{| BORDER WIDTH="50" border="1" cellpadding="10" cellspacing="0"
{| BORDER WIDTH="50" border="1" cellpadding="10" cellspacing="0"
第124行: 第124行:


== 外部链接 ==
== 外部链接 ==
* 宏誼:〈[http://readopac3.ncl.edu.tw/nclJournal/search/detail.jsp?sysId=0004662758&dtdId=000040&search_type=detail&la=ch&checked=&unchecked=0010006603964,0020006557987,0030005999050,0040005929398,0050005818926,0060004799861,0070004775598,0080004753921,0090004727739,0100004662752,0110004662758,0120004488335,0130005265851,0140005239227,0150005209368,0160005219970,0170005200060,0180005156253, 太原理與養生]〉。
* 宏誼:〈[http://readopac3.ncl.edu.tw/nclJournal/search/detail.jsp?sysId=0004662758&dtdId=000040&search_type=detail&la=ch&checked=&unchecked=0010006603964,0020006557987,0030005999050,0040005929398,0050005818926,0060004799861,0070004775598,0080004753921,0090004727739,0100004662752,0110004662758,0120004488335,0130005265851,0140005239227,0150005209368,0160005219970,0170005200060,0180005156253, 太原理与养生]〉。
* [[百家讲坛]]官方频道
* [[百家讲坛]]官方频道


== 参见 ==
== 参见 ==
* [[二元]]
* [[二元]]
* [[陰陽]]
* [[阴阳]]
* [[易]]
* [[易]]
* [[八卦]]
* [[八卦]]
* [[六十四卦]]
* [[六十四卦]]
* [[太極劍]]
* [[太极剑]]
* [[太十三]]
* [[太十三]]
* [[太極圖說]]
* [[太极图说]]
* [[太拳]]
* [[太拳]]
* [[太旗]]
* [[太旗]]
* [[索永布]]
* [[索永布]]


第144行: 第144行:
[[Category:中国哲学]]
[[Category:中国哲学]]
[[Category:思想史]]
[[Category:思想史]]
[[Category:中思想]]
[[Category:中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