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次大陸:修订间差异

求闻百科,共笔求闻
添加的内容 删除的内容
→‎名稱用法:​我来啦
(机器人:清理不当的来源、移除无用的模板参数)
 

(未显示3个用户的5个中间版本)

第1行: 第1行:
{{Otheruses
{{Otheruses
|subject = [[地球物理学|地球物理學]]和[[地缘政治学|地緣政治學]]上的洲地
|subject = [[地球物理学]]和[[地缘政治学]]上的洲地
|other = [[政治地理学]]的用法
|other = [[政治地理学]]的用法
|南亚
|南亚
}}
}}


[[File:Indian subcontinent.JPG|缩略图|右|250px|印度次大的[[地理]][[地]](參見[[:File:south asia.jpg|南的政治地]])]]
[[File:Indian subcontinent.JPG|缩略图|右|250px|印度次大的[[地理]][[地]](参见[[:File:south asia.jpg|南的政治地]])]]
[[File:India 78.40398E 20.74980N.jpg|缩略图|300px|印度次大的[[星地]]]]
[[File:India 78.40398E 20.74980N.jpg|缩略图|300px|印度次大的[[星地]]]]


'''印度次大陆'''(又'''南亚次大陆'''或'''印巴孟次大陆''')是[[喜拉雅山]]以南的一大片[[半岛]]形的[[陆地]],[[亚洲|洲大]]的南延部分。大体位于[[北纬]]8-37度,[[东经]]61-97度。由于受喜马拉雅山阻隔,形成一个相对独立的[[地理]]单元,但[[面积]]又小于通常意义上的[[大陆]],所以称为[[次大陆]]。总面积约为430万[[平方公里]],[[人口]]约为17.5亿。
'''印度次大陆'''(又'''南亚次大陆'''或'''印巴孟次大陆''')是[[喜拉雅山]]以南的一大片[[半岛]]形的[[陆地]],[[亚洲|洲大]]的南延部分。大体位于[[北纬]]8-37度,[[东经]]61-97度。由于受喜马拉雅山阻隔,形成一个相对独立的[[地理]]单元,但[[面积]]又小于通常意义上的[[大陆]],所以称为[[次大陆]]。总面积约为430万[[平方公里]],[[人口]]约为17.5亿。


印度次大的[[家]]大[[印澳板]],也有一些位[[南]]。中,[[印度]]、[[印度河]]以的[[巴基斯坦]]、[[孟加拉]]、[[尼泊尔]]和[[不丹]]位[[大]]上;[[島國]][[斯里卡]]位[[大架]];島國[[馬爾地夫]]位[[海洋地]]。
印度次大的[[家]]大[[印澳板]],也有一些位[[南]]。中,[[印度]]、[[印度河]]以的[[巴基斯坦]]、[[孟加拉]]、[[尼泊尔]]和[[不丹]]位[[大]]上;[[岛国]][[斯里卡]]位[[大架]];岛国[[马尔地夫]]位[[海洋地]]。


== 名用法 ==
== 名用法 ==
印度次大陸」多用[[地球物理学]]方面,但非[[地理]]術語似的[[南]]」([[]]」)則是[[地政治]]常用的呼。然,有包括[[印澳板]]以外(但接近)的地,如[[西藏]]和[[甸]]。
印度次大陆”多用[[地球物理学]]方面,但非[[地理]]术语似的[[南]]”([[]]”)则是[[地政治]]常用的呼。然,有包括[[印澳板]]以外(但接近)的地,如[[西藏]]和[[甸]]。


[[次大]]表示[[大]]的剩餘部分有一定的[[地理]]或[[政治]]立性<ref>''Oxford English Dictionary'' 2nd edition. 1989. Oxford University Press.</ref>,或「廣濶而有大或立性的大陸亞區」。<ref>''Webster's Third New International Dictionary, Unabridged''. 2002. Merriam-Webster. [http://unabridged.merriam-webster.com retrieved 11 March 2007.]</ref>
[[次大]]表示[[大]]的剩餘部分有一定的[[地理]]或[[政治]]立性<ref>''Oxford English Dictionary'' 2nd edition. 1989. Oxford University Press.</ref>,或“广濶而有大或立性的大陆亚区”。<ref>''Webster's Third New International Dictionary, Unabridged''. 2002. Merriam-Webster. [http://unabridged.merriam-webster.com retrieved 11 March 2007.]</ref>
印度次大陆即为南亚次大陆,是由[[亚欧大陆板块]]与[[印度洋板块]]相互作用形成。
印度次大陆即为南亚次大陆,是由[[亚欧大陆板块]]与[[印度洋板块]]相互作用形成。


== 地質歷史 ==
== 地质历史 ==
{{參見|板块构造论}}
{{参见|板块构造论}}


在[[始新世]]期,印度次大是[[印度洋]]上的[[大]]性[[島嶼]],原[[岡瓦]]的一部分。
在[[始新世]]期,印度次大是[[印度洋]]上的[[大]]性[[岛屿]],原[[岡瓦]]的一部分。


== 地理 ==
== 地理 ==
{{參見|印度地理|巴基斯坦地理|孟加拉地理}}
{{参见|印度地理|巴基斯坦地理|孟加拉地理}}


印度次大是[[喜拉雅山]]和[[喀喇崑]]以南、[[印度河]]和[[伊朗高原]]以的[[半]]形[[地]],南延至[[阿拉伯海]](向西南)[[孟加拉]](向南)之的[[印度洋]]。覆蓋約4,480,000[[平方公里]](1,729,738[[平方英里]])的土地,即[[洲]][[大]]的百分之十。同,佔洲[[人口]]的四成人口。
印度次大是[[喜拉雅山]]和[[喀喇崑]]以南、[[印度河]]和[[伊朗高原]]以的[[半]]形[[地]],南延至[[阿拉伯海]](向西南)[[孟加拉]](向南)之的[[印度洋]]。覆盖约4,480,000[[平方公里]](1,729,738[[平方英里]])的土地,即[[洲]][[大]]的百分之十。同,佔洲[[人口]]的四成人口。


印度次大在[[板]]上立形成,[[印澳板]]([[印度-澳洲板]]向北的部分)[[歐亞]]其部分分。在[[歐亞]]撞合前,它曾是一小[[大]],當時[[喜拉雅山]]和[[青藏高原]]沒建立。現時,印澳板塊繼續向北[[大漂移|漂移]],使喜拉雅山每[[世]]攀升厘米。在印度次大的西部界,印澳板塊與歐亞形成了[[破性板塊邊界]](destructive plate boundary)。另外,裏地理特繁多,如[[冰河]]、[[熱帶雨林]]、[[谷地]]、[[沙漠]]和[[草原]]等,都是大的大特有。
印度次大在[[板]]上立形成,[[印澳板]]([[印度-澳洲板]]向北的部分)[[欧亚]]其部分分。在[[欧亚]]撞合前,它曾是一小[[大]],当时[[喜拉雅山]]和[[青藏高原]]沒建立。现时,印澳板块继续向北[[大漂移|漂移]],使喜拉雅山每[[世]]攀升厘米。在印度次大的西部界,印澳板块与欧亚形成了[[破性板块边界]](destructive plate boundary)。另外,裏地理特繁多,如[[冰河]]、[[热带雨林]]、[[谷地]]、[[沙漠]]和[[草原]]等,都是大的大特有。


== 候 ==
== 候 ==
{{參見|印度候}}
{{参见|印度候}}


印度次大陸屬於[[季]][[候]],完全[[地中海候]]相反。[[季]]不明,大致有季。南的南面吹熱帶,北面吹溫帶。天[[夏天]]潮濕悶,[[冬天]]乾燥涼爽。植[[麻]]、[[茶]]、[[稻]]和各[[蔬菜]]。
印度次大陆属于[[季]][[候]],完全[[地中海候]]相反。[[季]]不明,大致有季。南的南面吹热带,北面吹温带。天[[夏天]]潮濕悶,[[冬天]]乾燥涼爽。植[[麻]]、[[茶]]、[[稻]]和各[[蔬菜]]。


== 政治 ==
== 政治 ==
[[印度]]是印度次大陸舉重的[[政治]]力量,<ref>{{Cite web |url=http://www.europarl.europa.eu/facts/6_4_11_en.htm |title=European Parliament Fact Sheets: The Countries of South Asia and the Indian Subcontinent |accessdate=2008-10-05 |archive-date=2008-03-21 |archive-url=https://web.archive.org/web/20080321233431/http://www.europarl.europa.eu/facts/6_4_11_en.htm |dead-url=no }}</ref>這與土面無關係。它是的最大佔四分之三的土地<ref>{{Cite web |url=http://www.mrdowling.com/612india.html |title=mrdowling.com: Subcontinent |access-date=2008-10-05 |archive-date=2021-02-11 |archive-url=https://web.archive.org/web/20210211060332/https://www.mrdowling.com/612india.html |dead-url=no }}</ref>印度最龐大的[[人口]],大是其人口和的三倍。<ref>{{Cite web |url=http://www.infoplease.com/ipa/A0004379.html |title=Infoplease: Area and Population of Countries (mid-2006 estimates |accessdate=2008-10-05 |archive-date=2009-01-17 |archive-url=https://web.archive.org/web/20090117021656/http://www.infoplease.com/ipa/A0004379.html |dead-url=no }}</ref>行[[議會制|議會民主制]]和[[邦制]]。[[巴基斯坦]]是印度次大的第二大,人口印度。印、巴兩國是[[有核武器的家列表|有核武器的家]]。
[[印度]]是印度次大陆举重的[[政治]]力量,<ref>{{Cite web |url=http://www.europarl.europa.eu/facts/6_4_11_en.htm |title=European Parliament Fact Sheets: The Countries of South Asia and the Indian Subcontinent |accessdate=2008-10-05 }}</ref>这与土面无关系。它是的最大佔四分之三的土地<ref>{{Cite web |url=http://www.mrdowling.com/612india.html |title=mrdowling.com: Subcontinent |access-date=2008-10-05 }}</ref>印度最龐大的[[人口]],大是其人口和的三倍。<ref>{{Cite web |url=http://www.infoplease.com/ipa/A0004379.html |title=Infoplease: Area and Population of Countries (mid-2006 estimates |accessdate=2008-10-05 }}</ref>行[[议会制|议会民主制]]和[[邦制]]。[[巴基斯坦]]是印度次大的第二大,人口印度。印、巴两国是[[有核武器的家列表|有核武器的家]]。


== 參見 ==
== 参见 ==
* [[南]]
* [[南]]
* [[南亞歷史]]
* [[南亚历史]]
* [[印度]]
* [[印度]]
* {{tsl|en|Names for India|印度別稱}}
* {{tsl|en|Names for India|印度别称}}


== 考文 ==
== 考文 ==
{{reflist}}
{{reflist}}
{{世界分}}

{{世界分}}
{{洲|state=uncollapsed}}
{{洲|state=uncollapsed}}


[[Category:大]]
[[Category:大]]
[[Category:洲半]]
[[Category:洲半]]
[[Category:南亚地理]]
[[Category:南亚地理]]
[[Category:亚洲地质]]
[[Category:亚洲地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