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略曆:修订间差异

求闻百科,共笔求闻
添加的内容 删除的内容
(我来啦, replaced: 外部連結 → 外部链接, 與 → 与, 長 → 长, 處 → 处, 國 → 国 (3), 無 → 无, 調 → 调 (2), 馬 → 马 (6), 蘇 → 苏, 東 → 东, 來 → 来 (3), 義 → 义, 詞 → 词 (2), 學 → 学 (3), 羅 → 罗 (6), 為 → 为 (5), 於 → 于 (15), 亞 → 亚, 數 → 数, 醫 → 医, 積 → 积 (2), 實 → 实, 選 → 选 (2), 烏 → 乌, 蘭 → 兰 (2), 後 → 后 (9), 論 → 论)
(我来啦, replaced: 開 → 开 (2), 間 → 间 (4), 歷 → 历, 過 → 过, 終 → 终, 確 → 确, 現 → 现, 個 → 个 (5), 兩 → 两 (2), 凱 → 凯 (3), 島 → 岛 (2), 奧 → 奥, 異 → 异, 當 → 当, 設 → 设 (3), 計 → 计 (3), 併 → 并, 臘 → 腊, 證 → 证, 轉 → 转, 時 → 时 (2), 讀 → 读 (2), 執 → 执, 從 → 从, 補 → 补, 隨 → 随, 換 → 换, 义大利 → 意大利, 說 → 说, 誤 → 误 (4), 「 → “ (18), 」 → ” (18), 歲 → 岁, 獨 → 独, 訂 → 订, 謂 → 谓)
第11行: 第11行:
| {{#time: Y-m-d |{{JULIANDAY.TIMESTAMP|{{CURRENTJULIANDAY}}-13}}}}
| {{#time: Y-m-d |{{JULIANDAY.TIMESTAMP|{{CURRENTJULIANDAY}}-13}}}}
|}
|}
'''儒略曆''',是[[格里曆]]的前身,由[[罗马共和国]][[裁官]][[儒略·撒]]采纳[[托勒密王朝|埃及托勒密王朝]][[亚山大港]]的[[希腊]][[数学家]]兼[[天文学家]]{{link-en|索西琴尼|Sosigenes of Alexandria}}计算的[[历法]],在公元前45年1月1日起执行,取代旧[[罗马历]]历法的历法。一年设12个月,大小月交替,四年一闰,平年365日,[[閏年]]于二月底增加一閏日,年平均长度为365.25日。因为1月1日是[[罗马政官]]上任的日期,故其被为一年的始日。由于累积误差時間越来越大,之后被[[教宗額我略十三世]]于1582年頒行,由大利医生兼哲学家[[阿洛伊修斯·里利乌斯]]改革儒略曆所制定的曆法,变为[[格里历]],即沿用至今的[[公历]]。但[[大英帝国]]、[[北美十三州]]等直到1752年才儒略曆改用格里历。如今包括[[俄罗斯正教会]]在内的东欧各[[东方基督教]]社群在计算宗教节日时均仍依据传统的儒略曆,除此之外今只有[[苏格兰]][[昔德兰群]]之[[富拉]]、[[阿索斯山|阿索斯神权共和国]]和[[北非]]的[[柏柏尔人]]使用。
'''儒略曆''',是[[格里曆]]的前身,由[[罗马共和国]][[裁官]][[儒略·撒]]采纳[[托勒密王朝|埃及托勒密王朝]][[亚山大港]]的[[希腊]][[数学家]]兼[[天文学家]]{{link-en|索西琴尼|Sosigenes of Alexandria}}计算的[[历法]],在公元前45年1月1日起执行,取代旧[[罗马历]]历法的历法。一年设12个月,大小月交替,四年一闰,平年365日,[[閏年]]于二月底增加一閏日,年平均长度为365.25日。因为1月1日是[[罗马政官]]上任的日期,故其被为一年的始日。由于累积误差时间越来越大,之后被[[教宗額我略十三世]]于1582年頒行,由大利医生兼哲学家[[阿洛伊修斯·里利乌斯]]改革儒略曆所制定的曆法,变为[[格里历]],即沿用至今的[[公历]]。但[[大英帝国]]、[[北美十三州]]等直到1752年才儒略曆改用格里历。如今包括[[俄罗斯正教会]]在内的东欧各[[东方基督教]]社群在计算宗教节日时均仍依据传统的儒略曆,除此之外今只有[[苏格兰]][[昔德兰群]]之[[富拉]]、[[阿索斯山|阿索斯神权共和国]]和[[北非]]的[[柏柏尔人]]使用。


== 月名由来 ==
== 月名由来 ==
* 一月(「Januarius」):名字来自[[古罗马神话]]的神[[雅努斯]]。
* 一月(“Januarius”):名字来自[[古罗马神话]]的神[[雅努斯]]。
* 二月(「Februarius」):名字来自古罗马的节日Februa。
* 二月(“Februarius”):名字来自古罗马的节日Februa。
* 三月(「Martius」):名字来自古罗马神话的战神[[玛尔斯]]。
* 三月(“Martius”):名字来自古罗马神话的战神[[玛尔斯]]。
* 四月(「Aprilis」):名字来自古罗马的词aperire,意思为“开始”,意味着春天开始。
* 四月(“Aprilis”):名字来自古罗马的词aperire,意思为“开始”,意味着春天开始。
* 五月(「Maius」):名字来自古罗马神话的土地女神[[迈亚 (罗马神话)|迈亚]],或来自拉丁语词maiores(意为较年长者」)
* 五月(“Maius”):名字来自古罗马神话的土地女神[[迈亚 (罗马神话)|迈亚]],或来自拉丁语词maiores(意为较年长者”)
* 六月(「Junius」):名字来自古罗马神话的女神[[朱诺 (罗马神话)|朱诺]],或来自拉丁语词「iuniores」(意为较年轻者」)
* 六月(“Junius”):名字来自古罗马神话的女神[[朱诺 (罗马神话)|朱诺]],或来自拉丁语词“iuniores”(意为较年轻者”)
* 七月原名「Quintilis」,后改「Julius」。古罗马曆只有10个月,这是第五月,原名是“第五”的意思,因为[[撒]]是这月出生的,经[[元老院]]一致通过,将此月改为撒的名字“儒略”。
* 七月原名“Quintilis”,后改“Julius”。古罗马曆只有10个月,这是第五月,原名是“第五”的意思,因为[[撒]]是这月出生的,经[[元老院]]一致通过,将此月改为撒的名字“儒略”。
* 八月原名「Sextilis」,后改「Augustus」。原名是“第六”的意思,因为后来[[罗马皇帝]][[屋大维]]是死于此月,元老院将此月改为他的称号“[[奥古斯都]]”。
* 八月原名“Sextilis”,后改“Augustus”。原名是“第六”的意思,因为后来[[罗马皇帝]][[屋大维]]是死于此月,元老院将此月改为他的称号“[[奥古斯都]]”。
* 九月(「September」):拉丁语“第七”的意思。
* 九月(“September”):拉丁语“第七”的意思。
* 十月(「October」):拉丁语“第八”的意思。
* 十月(“October”):拉丁语“第八”的意思。
* 十一月(「Novembris」):拉丁语“第九”的意思。
* 十一月(“Novembris”):拉丁语“第九”的意思。
* 十二月(「December」):拉丁语“第十”的意思。
* 十二月(“December”):拉丁语“第十”的意思。


公元前738年古罗马沿用古希曆法,1星期=8日,1月=33或35日(<math>6\times33+4\times35</math>),1年=10月=338日,加Intercalaris(27日)=365日。
公元前738年古罗马沿用古希曆法,1星期=8日,1月=33或35日(<math>6\times33+4\times35</math>),1年=10月=338日,加Intercalaris(27日)=365日。
公元前713年古罗马曆法,Intercalaris及Mercedinus合,每年1Intercalaris(22日),再年1Mercedinus(23日),每年=365.25日。<br>
公元前713年古罗马曆法,Intercalaris及Mercedinus合,每年1Intercalaris(22日),再年1Mercedinus(23日),每年=365.25日。<br>
此处所的失閏,是调整公元前713年至公元前46年的曆差至365.2455=3日。<br>
此处所的失閏,是调整公元前713年至公元前46年的曆差至365.2455=3日。<br>
及至格里曆在1582年頒行,明明差22日,儒略曆365.25,是多12日,但只是删除10日。<br>
及至格里曆在1582年頒行,明明差22日,儒略曆365.25,是多12日,但只是删除10日。<br>
其原因是要再公元前713年至公元前46年到365.2425=2日。<br>
其原因是要再公元前713年至公元前46年到365.2425=2日。<br>
但始未能以1月1日成为冬至日,原因是公元前46年頒行儒略曆是在Mercedinus后的第一日。
但始未能以1月1日成为冬至日,原因是公元前46年頒行儒略曆是在Mercedinus后的第一日。


== 罗马失閏 ==
== 罗马失閏 ==
當時僧侶錯理解隔三年置一閏年」,以致每三年置了一閏年。[[古斯都]]为了糾正了以上閏年多的錯,故取消12年之三次的閏年,擬累积差的天数。此后按儒略曆原来的設計,每四年有一次閏年。
当时僧侶錯理解隔三年置一閏年”,以致每三年置了一閏年。[[古斯都]]为了糾正了以上閏年多的錯,故取消12年之三次的閏年,擬累积差的天数。此后按儒略曆原来的设计,每四年有一次閏年。


然而,此究竟何年是平年或者閏年,不同学者之仍然有異說,尚无定论:
然而,此究竟何年是平年或者閏年,不同学者之仍然有异说,尚无定论:


{| class=wikitable align=center
{| class=wikitable align=center
! 学者 || 日期 || 每三年的閏年(公元前) || 閏年重新始 || 第一儒略日 || 第一调準日
! 学者 || 日期 || 每三年的閏年(公元前) || 閏年重新始 || 第一儒略日 || 第一调準日
|-
|-
|colspan="6"|'''可能正的'''候选解
|colspan="6"|'''可能正的'''候选解
|- align=left
|- align=left
| [[Joseph Scaliger|Scaliger]]<ref>J. J. Scaliger, ''De emendatione temporum'' (Paris, 1583), 159, 238.</ref>|| 1583年 || 42, 39, 36, 33, 30, 27, 24, 21, 18, 15, 12, 9 || <center>公元8年</center> || <center>公元前45年1月2日</center> || <center>公元4年2月25日</center>
| [[Joseph Scaliger|Scaliger]]<ref>J. J. Scaliger, ''De emendatione temporum'' (Paris, 1583), 159, 238.</ref>|| 1583年 || 42, 39, 36, 33, 30, 27, 24, 21, 18, 15, 12, 9 || <center>公元8年</center> || <center>公元前45年1月2日</center> || <center>公元4年2月25日</center>
第48行: 第48行:
| Bennett<ref>C. J. Bennett, "The Early Augustan Calendars in Rome and Egypt", Zeitschrift fűr Papyrologie und Epigraphik 142 (2003) 221-240 and "The Early Augustan Calendars in Rome and Egypt: Addenda et Corrigenda", Zeitschrift fűr Papyrologie und Epigraphik 147 (2004) 165-168; see also Chris Bennett, [http://www.tyndalehouse.com/Egypt/ptolemies/chron/roman/024bc.htm A.U.C. 730 = 24 B.C. (Egyptian papyrus)] .</ref>|| 2003年 || 44, 41, 38, 35, 32, 29, 26, 23, 20, 17, 14, 11, 8 || <center>公元4年</center> || <center>公元前46年12月31日</center> || <center>公元前1年2月25日</center>
| Bennett<ref>C. J. Bennett, "The Early Augustan Calendars in Rome and Egypt", Zeitschrift fűr Papyrologie und Epigraphik 142 (2003) 221-240 and "The Early Augustan Calendars in Rome and Egypt: Addenda et Corrigenda", Zeitschrift fűr Papyrologie und Epigraphik 147 (2004) 165-168; see also Chris Bennett, [http://www.tyndalehouse.com/Egypt/ptolemies/chron/roman/024bc.htm A.U.C. 730 = 24 B.C. (Egyptian papyrus)] .</ref>|| 2003年 || 44, 41, 38, 35, 32, 29, 26, 23, 20, 17, 14, 11, 8 || <center>公元4年</center> || <center>公元前46年12月31日</center> || <center>公元前1年2月25日</center>
|-
|-
|colspan="6"|实'''錯的'''候选解
|colspan="6"|实'''錯的'''候选解
|- align=left
|- align=left
| [[Heinrich Bünting|Bünting]]<ref name=Harriot/>|| 1590年 || 45, 42, 39, 36, 33, 30, 27, 24, 21, 18, 15, 12 || <center>公元4年</center> || <center>公元前45年1月1日</center> || <center>公元前1年2月25日</center>
| [[Heinrich Bünting|Bünting]]<ref name=Harriot/>|| 1590年 || 45, 42, 39, 36, 33, 30, 27, 24, 21, 18, 15, 12 || <center>公元4年</center> || <center>公元前45年1月1日</center> || <center>公元前1年2月25日</center>
第97行: 第97行:


== 外部链接 ==
== 外部链接 ==
* [http://www.webexhibits.org/calendars/year-countries.html 各国历法轉換为儒略曆日期]
* [http://www.webexhibits.org/calendars/year-countries.html 各国历法转换为儒略曆日期]
{{-}}
{{-}}
{{曆法}}
{{曆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