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嘏:修订间差异

求闻百科,共笔求闻
添加的内容 删除的内容
(撤销繁简转换)
标签回退
→‎生平:​清理
 

(未显示同一用户的1个中间版本)

第2行: 第2行:


== 生平 ==
== 生平 ==
傅嘏弱冠時已知名于世,被[[司空]][[陈群 (三国)|陳群]]辟為[[掾]]。[[何晏]]、[[鄧颺]]和[[夏侯玄]]都有名聲,想和他結交,但傅嘏都拒絕,好友[[荀粲]]覺得很奇怪,認為大家都是當時的俊傑賢者,應當交好以利家;傅嘏則稱三人德行敗壞,日後必定會失敗,不應親近以免日後受到牽連。<ref>《傅子》:太初志大其量,能合虛聲而無實才。何平叔言遠而情近,好辯而無誠,所謂利口覆邦國之人也。鄧玄茂有為而無終,外要名利,內無關鑰,貴同惡異,多言而妒前;多言多釁,妒前無親。以吾觀此三人者,皆敗德也。遠之猶恐禍及,況暱之乎?</ref>
傅嘏弱冠時已知名于世,被[[司空]][[陈群 (三国)|陳群]]辟為[[掾]]。[[何晏]]、[[鄧颺]]和[[夏侯玄]]都有名聲,想和他結交,但傅嘏都拒絕,好友[[荀粲]]覺得很奇怪,认为大家都是當時的俊傑賢者,應當交好以利家;傅嘏則稱三人德行敗壞,日後必定會失敗,不應親近以免日後受到牽連。<ref>《傅子》:太初志大其量,能合虛聲而無實才。何平叔言遠而情近,好辯而無誠,所謂利口覆邦國之人也。鄧玄茂有為而無終,外要名利,內無關鑰,貴同惡異,多言而妒前;多言多釁,妒前無親。以吾觀此三人者,皆敗德也。遠之猶恐禍及,況暱之乎?</ref>


[[正始 (曹芳)|正始]]年間,曾任[[尚書郎]]和[[黃門侍郎]]。當時輔政大臣[[曹爽]]專政,任用何晏為[[吏部尚書]],傅嘏於是找曹爽的弟弟[[曹羲]],指何晏迷惑曹爽兄弟,令他們疏遠賢人,朝政敗壞,勸他們遠離何晏。何晏知道後大為不滿,於是與傅嘏不和,更因小事而罷免傅嘏,讓他出任[[滎陽]][[太守]]。[[太傅]][[司馬懿]]此時請傅嘏為[[從事中郎]]。正始十年(249年),司馬懿發動[[高平陵事件|高平陵政變]],罷免並誅殺曹爽,傅嘏轉任[[河南尹]],後遷尚書。
[[正始 (曹芳)|正始]]年間,曾任[[尚書郎]]和[[黃門侍郎]]。當時輔政大臣[[曹爽]]專政,任用何晏為[[吏部尚書]],傅嘏於是找曹爽的弟弟[[曹羲]],指何晏迷惑曹爽兄弟,令他們疏遠賢人,朝政敗壞,勸他們遠離何晏。何晏知道後大為不滿,於是與傅嘏不和,更因小事而罷免傅嘏,讓他出任[[滎陽]][[太守]]。[[太傅]][[司馬懿]]此時請傅嘏為[[從事中郎]]。正始十年(249年),司馬懿發動[[高平陵事件|高平陵政變]],罷免並誅殺曹爽,傅嘏轉任[[河南尹]],後遷尚書。
第8行: 第8行:
[[嘉平 (曹芳)|嘉平]]四年(252年),[[孙吴|東吳]]大帝[[孫權]]逝世,征南大將軍[[王昶 (三国)|王昶]]、征東將軍[[胡遵]]和鎮南將軍[[毌丘儉]]都上表伐吳,但三人計劃都不一,於是下詔詢問傅嘏意見。傅嘏則反對發動戰爭,反而建議七項措施<ref>1.奪其肥壞,使還耕塉土。2.兵出民表,寇鈔不犯。3.招懷近路,降附日至。4.羅落遠設,閒搆不來。5.賊退其守,羅落必淺,佃作易之。6.坐食積縠,土不運輸。7.釁隙時聞,討襲速決。</ref>去消耗對方力量,等待時機一舉發兵滅國。但最終都沒有採納,同年冬天王昶等領兵征伐東吳,被東吳太傅[[諸葛恪]]在[[東關]]擊敗。[[合肥之战|诸葛恪北伐合肥]]时中判断[[诸葛恪]]不敢大军直接渡河渡海遥攻,青徐二州全力支援合肥之守。<ref>《三国志·毌丘俭传》</ref>後來獲賜爵'''關內侯'''。
[[嘉平 (曹芳)|嘉平]]四年(252年),[[孙吴|東吳]]大帝[[孫權]]逝世,征南大將軍[[王昶 (三国)|王昶]]、征東將軍[[胡遵]]和鎮南將軍[[毌丘儉]]都上表伐吳,但三人計劃都不一,於是下詔詢問傅嘏意見。傅嘏則反對發動戰爭,反而建議七項措施<ref>1.奪其肥壞,使還耕塉土。2.兵出民表,寇鈔不犯。3.招懷近路,降附日至。4.羅落遠設,閒搆不來。5.賊退其守,羅落必淺,佃作易之。6.坐食積縠,土不運輸。7.釁隙時聞,討襲速決。</ref>去消耗對方力量,等待時機一舉發兵滅國。但最終都沒有採納,同年冬天王昶等領兵征伐東吳,被東吳太傅[[諸葛恪]]在[[東關]]擊敗。[[合肥之战|诸葛恪北伐合肥]]时中判断[[诸葛恪]]不敢大军直接渡河渡海遥攻,青徐二州全力支援合肥之守。<ref>《三国志·毌丘俭传》</ref>後來獲賜爵'''關內侯'''。


[[正元 (曹髦)|正元]]元年(254年),[[司馬師]]廢齊王[[曹芳]]後立[[曹髦]]為帝,傅嘏獲封'''武鄉亭侯'''。次年春季,[[毌丘儉]]和[[文欽]]在壽春[[壽春三叛|討伐司馬師]],當時司馬師剛割了[[眼瘤]],朝臣都認為司馬師可派將領討伐,毋須親身領軍,但傅嘏、[[王肃 (三国)|王肅]]和[[鍾會]]都勸司馬師親率軍隊攻擊,傅嘏又說:「淮、楚兵勁,而儉等負力遠鬥,其鋒未當也。若諸將戰有利,大勢一失,則公事敗了。(江淮的兵眾戰鬥力高,而今毌丘儉等人帶領他們遠道進討,實在難以抵擋。若果諸將有所失利,大勢一失,你就很可能會被推翻了。)」司馬師於是決意親征,傅嘏等亦隨軍。及後平定叛亂,傅嘏都有獻謀。但戰時司馬師病情惡化,一眼突出,曾有意將朝政大權交給傅嘏,但傅嘏不敢接受。戰後司馬師就旋即逝世,鍾會於是與傅嘏合謀,秘不發喪,傅嘏領軍回師,並以司馬師之名命令司馬昭到[[許昌]],然後一起回[[洛陽]],並讓他進為[[大将军 (东亚)|大將軍]][[錄尚書事]],接替司馬師獨攬朝政。傅嘏因功進封'''陽鄉侯''',[[食邑]]增至一千二百戶。同年傅嘏逝世,享年四十七歲。追贈[[太常]],諡'''元侯'''。
[[正元 (曹髦)|正元]]元年(254年),[[司馬師]]廢齊王[[曹芳]]後立[[曹髦]]為帝,傅嘏獲封'''武鄉亭侯'''。次年春季,[[毌丘儉]]和[[文欽]]在壽春[[壽春三叛|討伐司馬師]],當時司馬師剛割了[[眼瘤]],朝臣都认为司馬師可派將領討伐,毋須親身領軍,但傅嘏、[[王肃 (三国)|王肅]]和[[鍾會]]都勸司馬師親率軍隊攻擊,傅嘏又說:「淮、楚兵勁,而儉等負力遠鬥,其鋒未當也。若諸將戰有利,大勢一失,則公事敗了。(江淮的兵眾戰鬥力高,而今毌丘儉等人帶領他們遠道進討,實在難以抵擋。若果諸將有所失利,大勢一失,你就很可能會被推翻了。)」司馬師於是決意親征,傅嘏等亦隨軍。及後平定叛亂,傅嘏都有獻謀。但戰時司馬師病情惡化,一眼突出,曾有意將朝政大權交給傅嘏,但傅嘏不敢接受。戰後司馬師就旋即逝世,鍾會於是與傅嘏合謀,秘不發喪,傅嘏領軍回師,並以司馬師之名命令司馬昭到[[許昌]],然後一起回[[洛陽]],並讓他進為[[大将军 (东亚)|大將軍]][[錄尚書事]],接替司馬師獨攬朝政。傅嘏因功進封'''陽鄉侯''',[[食邑]]增至一千二百戶。同年傅嘏逝世,享年四十七歲。追贈[[太常]],諡'''元侯'''。


== 家庭 ==
== 家庭 ==
第37行: 第37行:


{{reflist}}
{{reflist}}

{{三国志}}
{{三国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