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克昭盟:修订间差异

求闻百科,共笔求闻
添加的内容 删除的内容
(我来啦, replaced: 國 → 国 (2), 軍 → 军, 華 → 华 (2), 縣 → 县, 舊 → 旧, 爾 → 尔 (4), 稱 → 称 (6), 為 → 为 (4), 於 → 于, 錦 → 锦, 薩 → 萨, 運 → 运, 達 → 达, 烏 → 乌, 敗 → 败, 後 → 后 (4), 順 → 顺)
(我来啦, replaced: 遠 → 远, 設 → 设 (2), 時 → 时 (2), 審 → 审, 「 → “, 」 → ”)
 
第5行: 第5行:
=== 清朝 ===
=== 清朝 ===


伊克昭盟源于蒙古[[鄂尔多斯部]]部众,此部原附于[[察哈尔部|察哈尔]],[[林丹汗]]败后降清。[[顺治]]時設为六旗,左、右翼各分前、中、后。六旗[[会盟 (清朝)|会盟]]于[[伊克昭]]([[王爱召]]),故称伊克昭盟。[[乾隆]]又增一旗,称鄂尔多斯左翼前末旗,合共七旗。七旗各有自己的名称,左翼前旗称準噶尔旗,左翼中旗称郡王旗,左翼后旗称达拉特旗,左翼前末旗又名札萨克旗。右翼前旗为乌旗,右翼中旗为鄂托克旗,右翼后旗为杭锦旗。
伊克昭盟源于蒙古[[鄂尔多斯部]]部众,此部原附于[[察哈尔部|察哈尔]],[[林丹汗]]败后降清。[[顺治]]时设为六旗,左、右翼各分前、中、后。六旗[[会盟 (清朝)|会盟]]于[[伊克昭]]([[王爱召]]),故称伊克昭盟。[[乾隆]]又增一旗,称鄂尔多斯左翼前末旗,合共七旗。七旗各有自己的名称,左翼前旗称準噶尔旗,左翼中旗称郡王旗,左翼后旗称达拉特旗,左翼前末旗又名札萨克旗。右翼前旗为乌旗,右翼中旗为鄂托克旗,右翼后旗为杭锦旗。


=== 民国时期 ===
=== 民国时期 ===
第14行: 第14行:
=== 中华人民共和国时期 ===
=== 中华人民共和国时期 ===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初期仍属[[綏省 (中华人民共和国)|绥远省]]。全盟共有七旗二县一处(桃力民组训处)。人口约30多万,其中蒙古族约10万人。在中共所称[[大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已在伊盟地区运作。共军中央红军到达陕北后,设置了内蒙古工委,负责内蒙古地区的工作。在绥远“九一九”和平起义前,中共已在在伊东、伊南建立了革命根据地」,有近千人武装。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初期仍属[[綏省 (中华人民共和国)|绥远省]]。全盟共有七旗二县一处(桃力民组训处)。人口约30多万,其中蒙古族约10万人。在中共所称[[大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已在伊盟地区运作。共军中央红军到达陕北后,设置了内蒙古工委,负责内蒙古地区的工作。在绥远“九一九”和平起义前,中共已在在伊东、伊南建立了革命根据地”,有近千人武装。


1954年改属[[内蒙古自治区]]。1958年郡王、扎萨克二旗合置[[伊金霍洛旗]];1961年分别设置[[海勃湾市]]和[[乌达市]],1975年二市合并为[[乌海市]];1980年鄂托克旗析置[[鄂托克前旗]];1988年东胜撤县设[[东胜市|市]]。2001年撤销伊克昭盟,改设[[鄂尔多斯市]](地级),东胜市改东胜区;原伊克昭盟所属各旗划归鄂尔多斯市。
1954年改属[[内蒙古自治区]]。1958年郡王、扎萨克二旗合置[[伊金霍洛旗]];1961年分别设置[[海勃湾市]]和[[乌达市]],1975年二市合并为[[乌海市]];1980年鄂托克旗析置[[鄂托克前旗]];1988年东胜撤县设[[东胜市|市]]。2001年撤销伊克昭盟,改设[[鄂尔多斯市]](地级),东胜市改东胜区;原伊克昭盟所属各旗划归鄂尔多斯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