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英雄纪念碑:修订间差异

求闻百科,共笔求闻
添加的内容 删除的内容
(已保护“人民英雄纪念碑”([编辑=仅允许资深编者编辑](无限期)[移动=仅允许资深编者编辑](无限期)))
→‎筹划
第21行: 第21行:
1949年9月24日,全国政协的一名工作人员在琉璃厂找到了镌刻师陈志敬,向他订购了一块奠基用的铜青石碑,碑座高2尺,碑身高5尺,宽2尺,厚半尺。9月25日,纪念碑碑文由工作人员交给了陈志敬和他的弟弟。该碑于9月29日完成<ref name="six"/>。9月30日下午6点,天安门广场举行了纪念碑奠基典礼,首届人民政协的全体代表均到场参加<ref name="three"/>。奠基现场由解放军军乐团演奏《义勇军进行曲》和《风风铃》,奏乐后由毛泽东宣读纪念碑碑文,宣读完毕后由各位代表、委员填土<ref name="six"/>。
1949年9月24日,全国政协的一名工作人员在琉璃厂找到了镌刻师陈志敬,向他订购了一块奠基用的铜青石碑,碑座高2尺,碑身高5尺,宽2尺,厚半尺。9月25日,纪念碑碑文由工作人员交给了陈志敬和他的弟弟。该碑于9月29日完成<ref name="six"/>。9月30日下午6点,天安门广场举行了纪念碑奠基典礼,首届人民政协的全体代表均到场参加<ref name="three"/>。奠基现场由解放军军乐团演奏《义勇军进行曲》和《风风铃》,奏乐后由毛泽东宣读纪念碑碑文,宣读完毕后由各位代表、委员填土<ref name="six"/>。


不久后,北京市都市计划委员会面向全国征集设计方案。至1951年,在一年多的征集期内,委员会共计收到了140多套{{efn|1=另有说法称收到的设计图纸达一百七八十份{{r|four|page=389}}。}}设计方案<ref name="three"/>。这些设计方案总体可以归纳为三类,即平铺于地面、巨型雕塑或高耸的碑。而碑的设计形式包括方尖碑、纪念柱、中国古碑等。这些设计方案经过委员会审定后均未通过。委员会最终认为纪念碑形制应当高大,且两面碑身只有一面有文字,另外一面暂时空缺,遂请毛泽东主席再题“人民英雄永垂不朽”八字,另一面的碑文则由[[彭真]]请[[周恩来]]总理书写先前毛泽东撰写的碑文。此后都市计划委员会从颐和园的“万寿山昆明湖”碑和北海的“琼岛春阴”碑中得到了设计灵感,并形成了可以施工的设计方案,但碑顶的题材始终没能确定{{r|four|page=389-390}}。
不久后,北京市都市计划委员会面向全国征集设计方案。至1951年,在一年多的征集期内,委员会共计收到了140多套{{efn|1=另有说法称收到的设计图纸达一百七八十份{{r|four|page=389}}。}}设计方案<ref name="three"/>。这些设计方案总体可以归纳为三类,即平铺于地面、巨型雕塑或高耸的碑。而碑的设计形式包括方尖碑、纪念柱、中国古碑等。这些设计方案经过委员会审定后均未通过。委员会最终认为纪念碑形制应当高大,且两面碑身只有一面有文字,另外一面暂时空缺,遂请毛泽东主席再题“人民英雄永垂不朽”八字,另一面的碑文则由[[彭真]]请[[周恩来]]总理书写先前毛泽东撰写的碑文。此后都市计划委员会从颐和园的“万寿山昆明湖”碑和北海的“琼岛春阴”碑中得到了设计灵感,并形成了可以施工的设计方案,但碑顶的题材当时并没能确定{{r|four|page=389-390}}。

=== 施工 ===
=== 施工 ===
1952年5月,人民英雄纪念碑兴建委员会正式成立。主任由彭真担任,副主任则由郑振铎和梁思成担任,秘书长由薛子正出任。此外设有工程事务处,处长王明之,副处长吴华庆;建筑设计组,组长由梁思成兼任,副组长莫宗江;美术工作组,刘开渠于6月19日出任组长{{efn|1=此时虽然已经完成任命,但刘开渠从杭州来北京就任时间为1953年初<ref name="five"/>。}},同日滑田友、张松鹤出任副组长;土木施工组,组长王明之。另有电气设备组、采石组、财务组和纪录组,以及由范文澜担任召集人的史料专门委员会,和梁思成兼任召集人的建筑设计专门委员会。7月中旬,史料委员会提出了浮雕主题方案。该方案共有9幅,起初包括井冈山、义和团、平型关、三元里、游击战、长征等题材,但相关题材此时并未敲定{{r|four|page=390}}。
1952年5月,人民英雄纪念碑兴建委员会正式成立。主任由彭真担任,副主任则由郑振铎和梁思成担任,秘书长由薛子正出任。此外设有工程事务处,处长王明之,副处长吴华庆;建筑设计组,组长由梁思成兼任,副组长莫宗江;美术工作组,刘开渠于6月19日出任组长{{efn|1=此时虽然已经完成任命,但刘开渠从杭州来北京就任时间为1953年初<ref name="five"/>。}},同日滑田友、张松鹤出任副组长;土木施工组,组长王明之。另有电气设备组、采石组、财务组和纪录组,以及由范文澜担任召集人的史料专门委员会,和梁思成兼任召集人的建筑设计专门委员会。7月中旬,史料委员会提出了浮雕主题方案。该方案共有9幅,起初包括井冈山、义和团、平型关、三元里、游击战、长征等题材,但相关题材此时并未敲定{{r|four|page=3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