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夏回族自治州:修订间差异

求闻百科,共笔求闻
添加的内容 删除的内容
(机器人:移除不当模板)
无编辑摘要
 

(未显示1个用户的4个中间版本)

第86行: 第86行:


== 历史 ==
== 历史 ==
[[秦朝]]置{{Ruby-py|枹罕|-{zh-cn:fúhǎn;ㄈㄨˊㄏㄢˇ;zh-hk:fu1hon2}-}}县,属[[陇西郡]],治所在今临夏县[[韩集镇 (临夏县)|韩集镇]]双城。[[西汉]][[始元 (西汉)|始元]]六年(前81年),改属[[金城郡]]。[[东汉]][[建武 (东汉)|建武]]十二年(36年),撤金城郡,枹罕县改属陇西郡。[[西晋]][[太康 (西晋)|太康]]二年(281年),废枹罕县,立枹罕护军。[[永嘉 (西晋)|永嘉]]年间,枹罕县属[[晋兴郡 (西晋)|晋兴郡]]。[[五胡十六国|十六国]][[前凉]][[太元 (东晋)|太元]]二十一年(344年),析[[凉州]]新置[[河州 (前凉)|河州]],州、郡均治枹罕。后境地分別为[[前秦]]、[[西秦]]、[[后秦]]、[[西夏]]、[[北魏]]、[[西魏]]、[[北周]]统治。
[[秦朝]]置{{Ruby-py|枹罕|-{zh-cn:fúhǎn;zh-tw:ㄈㄨˊㄏㄢˇ;zh-hk:fu1hon2}-}}县,属[[陇西郡]],治所在今临夏县[[韩集镇 (临夏县)|韩集镇]]双城。[[西汉]][[始元 (西汉)|始元]]六年(前81年),改属[[金城郡]]。[[东汉]][[建武 (东汉)|建武]]十二年(36年),撤金城郡,枹罕县改属陇西郡。[[西晋]][[太康 (西晋)|太康]]二年(281年),废枹罕县,立枹罕护军。[[永嘉西晋|永嘉]]年间,枹罕县属[[晋兴郡西晋|晋兴郡]]。[[五胡十六国|十六国]][[前凉]][[太元东晋|太元]]二十一年(344年),析[[凉州]]新置[[河州前凉|河州]],州、郡均治枹罕。后境地分別为[[前秦]]、[[西秦]]、[[后秦]]、[[西夏]]、[[北魏]]、[[西魏]]、[[北周]]统治。


[[File:5637-Linxia-City-Dongguan-back-street.jpg|thumb|left|傳統民居]]
[[File:5637-Linxia-City-Dongguan-back-street.jpg|thumb|傳統民居]]
[[隋]][[开皇]]三年(583年)废枹罕县入河州。[[大业]]三年(607年),河州改枹罕郡。[[唐朝]][[武德]]元年(618年),复置枹罕县,为河州治所。[[天宝 (唐朝)|天宝]]元年(742年),改河州为[[安乡郡 (唐朝)|安乡郡]]。[[宝应 (唐朝)|宝应]]元年(762年),安乡郡为[[吐蕃]]所占。
[[隋朝|隋]][[开皇]]三年(583年)废枹罕县入河州。[[大业]]三年(607年),河州改枹罕郡。[[唐朝]][[武德]]元年(618年),复置枹罕县,为河州治所。[[天宝唐朝|天宝]]元年(742年),改河州为[[安乡郡 (唐朝)|安乡郡]]。[[宝应 (唐朝)|宝应]]元年(762年),安乡郡为[[吐蕃]]所占。


[[File:5665-Linxia-City-Hongyuan-Park-east-gate.jpg|thumb|left|紅園的大門]]
[[File:5665-Linxia-City-Hongyuan-Park-east-gate.jpg|thumb|紅園的大門]]
[[北宋]][[熙宁]]六年(1073年),大将[[王韶 (宋朝)|王韶]]收复河州,复置枹罕县,属[[熙河路 (熙宁)|熙河路]]。熙宁九年(1076年)省枹罕县入安乡县。[[金朝]][[天会 (金朝)|天会]]九年(1131年),河州为金所据。[[皇统]]二年(1142年),移州治至枹罕城。[[贞元 (金朝)|贞元]]二年(1154年)复置枹罕县,为河州治。[[大定 (金朝)|大定]]二十七年(1187年),枹罕县改属临洮路。[[成吉思汗]]二十一年(1227年),蒙古军攻占河州。[[元朝]][[至元 (忽必烈)|至元]]六年(1269年)省枹罕县入安乡县。[[明朝]][[洪武]]四年(1371年),置[[河州卫]]。
[[北宋]][[熙宁]]六年(1073年),大将[[王韶 (宋朝)|王韶]]收复河州,复置枹罕县,属[[熙河路 (熙宁)|熙河路]]。熙宁九年(1076年)省枹罕县入安乡县。[[金朝]][[天会 (金朝)|天会]]九年(1131年),河州为金所据。[[皇统]]二年(1142年),移州治至枹罕城。[[贞元金朝|贞元]]二年(1154年)复置枹罕县,为河州治。[[大定金朝|大定]]二十七年(1187年),枹罕县改属临洮路。[[成吉思汗]]二十一年(1227年),蒙古军攻占河州。[[元朝]][[至元忽必烈|至元]]六年(1269年)省枹罕县入安乡县。[[明朝]][[洪武]]四年(1371年),置[[河州卫]]。


[[清朝]][[乾隆]]年间,[[苏四十三]]反清,是为[[苏四十三起义|第一次河煌事变]]。[[同治]]元年(1862年),中国西北地区发生[[同治陕甘回乱]]。回民、撒拉族等[[穆斯林]]与汉民之间相互仇杀,战乱持续十余年,终被清政府镇压。其中,河州莫尼沟[[阿訇]][[马占鳌]]起兵反清,即[[第二次河湟事变]]。1872年,马占鳌率众归降朝廷,奠定了河州[[马家军]]崛起的基础,终成为[[中華民國時期|民国时期]]实际控制甘肃、[[宁夏]]、[[青海]]等地的地方[[军阀]]。[[光绪]]二十一年(1895年),[[第三次河湟事变]]。
[[清朝]][[乾隆]]年间,[[苏四十三]]反清,是为[[苏四十三起义|第一次河煌事变]]。[[同治]]元年(1862年),中国西北地区发生[[同治陕甘回乱]]。回民、撒拉族等[[穆斯林]]与汉民之间相互仇杀,战乱持续十余年,终被清政府镇压。其中,河州莫尼沟[[阿訇]][[马占鳌]]起兵反清,即[[第二次河湟事变]]。1872年,马占鳌率众归降朝廷,奠定了河州[[马家军]]崛起的基础,终成为[[中華民國時期|民国时期]]实际控制甘肃、[[宁夏]]、[[青海省|青海]]等地的地方[[军阀]]。[[光绪]]二十一年(1895年),[[第三次河湟事变]]。


民国二年(1913年),改设导河县,属[[兰山道]]。1927年,废道改区,属兰山区。1928年,[[马仲英]]反叛,引发[[第四次河湟事变]]。民国18年(1929年),改称临夏县。民国33年(1944年),属甘肃省临夏行政督察专员公署,仍辖临夏、临洮、宁定、和政、永靖、夏河等6县。1936年5月,改临夏行政督察专员公署为甘肃省第五区行政督察专员公署,将临洮县划归第一行政督察区。1939年4月,将夏河县划归第一行政督察区。1940年,改[[康乐设治局]]为康乐县。
民国二年(1913年),改设导河县,属[[兰山道]]。1927年,废道改区,属兰山区。1928年,[[马仲英]]反叛,引发[[第四次河湟事变]]。民国18年(1929年),改称临夏县。民国33年(1944年),属甘肃省临夏行政督察专员公署,仍辖临夏、临洮、宁定、和政、永靖、夏河等6县。1936年5月,改临夏行政督察专员公署为甘肃省第五区行政督察专员公署,将临洮县划归第一行政督察区。1939年4月,将夏河县划归第一行政督察区。1940年,改[[康乐设治局]]为康乐县。


1949年8月,[[陕甘宁边区|陕甘宁边区人民政府]]发布第120号命令,设立[[临夏专区|临夏行政督察专员公署]],辖临夏、临洮、洮沙(治今临洮县[[太石镇]])、宁定(治今广河县[[城关镇 (广河县)|城关镇]])、和政、康乐、永靖、夏河等8县。1949年8月下旬,[[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野战军]]第一兵团解放临夏地区。1949年9月初,在临夏县成立洮西行政督察专员公署,辖上述8县。1949年9月下旬,改洮西专区为临夏专区;将临洮县划归新设的临洮专区。
1949年8月,[[陕甘宁边区|陕甘宁边区人民政府]]发布第120号命令,设立临夏行政督察专员公署,辖临夏、临洮、洮沙(治今临洮县[[太石镇]])、宁定(治今广河县[[城关镇广河县|城关镇]])、和政、康乐、永靖、夏河等8县。1949年8月下旬,[[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野战军]]第一兵团解放临夏地区。1949年9月初,在临夏县成立洮西行政督察专员公署,辖上述8县。1949年9月下旬,改洮西专区为临夏专区;将临洮县划归新设的临洮专区。


1950年5月,洮沙县划归临洮专区,夏河县改由省直辖;将岷县分区的临潭县划归临夏分区。以临夏县东乡以及永靖、和政、宁定等县部分地区设立东乡自治区(县级)。1950年6月,析临夏县城区置临夏市(县级),临夏县由城区迁驻韩家集。1950年9月,改临夏行政督察专员公署为临夏分区专员公署。
1950年5月,洮沙县划归临洮专区,夏河县改由省直辖;将岷县分区的临潭县划归临夏分区。以临夏县东乡以及永靖、和政、宁定等县部分地区设立东乡自治区(县级)。1950年6月,析临夏县城区置临夏市(县级),临夏县由城区迁驻韩家集。1950年9月,改临夏行政督察专员公署为临夏分区专员公署。
第148行: 第148行:
* 自治县:[[东乡族自治县]]、[[积石山保安族东乡族撒拉族自治县]]
* 自治县:[[东乡族自治县]]、[[积石山保安族东乡族撒拉族自治县]]


{| class="wikitable" style="margin:1em auto 1em auto; width:90%; font-size:smaller; text-align:center"
{| class="wikitable" style="font-size:smaller;"
! colspan=11 | '''临夏回族自治州行政区划'''
! colspan=11 | '''临夏回族自治州行政区划'''
|-
| colspan=11 style="font-size:larger" | {{临夏回族自治州行政区划图}}
|-
|-
!! rowspan=2 |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区划代码|区划代码]]<ref>{{Cite web|title=中华人民共和国县以上行政区划代码|url=http://www.mca.gov.cn/article/sj/xzqh/2019/2019/201912251506.html|accessdate=2020-07-01|date=2019-11|publisher=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政部}}</ref>
!! rowspan=2 |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区划代码|区划代码]]<ref>{{Cite web|title=中华人民共和国县以上行政区划代码|url=http://www.mca.gov.cn/article/sj/xzqh/2019/2019/201912251506.html|accessdate=2020-07-01|date=2019-11|publisher=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政部}}</ref>
第206行: 第204行:


{{-}}
{{-}}
{| class="wikitable" style="margin: 1em auto 1em auto; font-size:smaller; text-align:right"
{| class="wikitable" style="text-align:right"
|+ '''临夏回族自治州民族构成(2010年11月)'''<ref>{{cite book|author=甘肃省人口普查办公室、甘肃省统计局|title=《甘肃省2010年人口普查资料》|year=2012年7月|publisher=中国统计出版社|isbn=978-7-5037-6561-2}}</ref>
|+ '''临夏回族自治州民族构成(2010年11月)'''<ref>{{cite book|author=甘肃省人口普查办公室、甘肃省统计局|title=《甘肃省2010年人口普查资料》|year=2012年7月|publisher=中国统计出版社|isbn=978-7-5037-6561-2}}</ref>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