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中央華東局

求聞百科,共筆求聞
於 2022年8月18日 (四) 16:53 由 小仓由菜對話 | 貢獻 所做的修訂 (noteTA跳过)
(差異) ←上個修訂 | 最新修訂 (差異) | 下個修訂→ (差異)
中共中央華東局


機構概況
上級機構 中國共產黨中央委員會
機構類型 地方局
授權法源 中國共產黨章程
聯絡方式
總部

中共中央華東局是負責華東地區中國共產黨中央委員會領導機構。[1]

1945年8月25日陳毅在延安參加整風運動和中共七大後起程返華中。1945年9月19日中共中央山東分局中共中央華中局合併為中共中央華東局。1945年9月26日陳毅行至冀魯豫邊區濮陽縣時,突然接到毛澤東的電報:因到山東接替羅榮桓工作的林彪轉去東北,令陳毅不要再返華中,應取捷徑赴山東,接替羅榮桓在山東的工作。於是,陳毅偕宋時輪傅秋濤東進山東。1945年9月下旬,饒漱石率華中局機關、新四軍軍部及第二師第四、第五旅,第四師第九旅,第七師等部共4萬餘人,由江蘇省淮陰向山東進發。10月初,新四軍先頭部隊第二師第四旅、第四師第九旅到達臨沂。10月4日陳毅抵達山東軍區機關所在地臨沂。羅榮桓連續幾天向陳毅詳細介紹了山東的形勢、周圍的敵情、自己的看法和今後意見;介紹了留在山東的各部隊軍事政治素質和戰鬥力;介紹了幹部配備情況,某些將領的脾氣秉性;共同討論了山東分局與華中局合組為華東局、新四軍軍部和山東軍區領導機關合併後的幹部配備、黨政軍工作的重點,討論了阻擊徐州國民黨軍北上的作戰方案。1945年10月20日,中共中央任命陳毅兼山東軍區司令員、山東分局副書記,黎玉代理山東分局書記。1945年10月28日,饒漱石抵達臨沂,華中局與山東分局留下的一部分機關合併為中共華東中央局。華東局機關駐在臨沂城西門裏路南原德國醫院的舊房子裏(現臨沂市電影發行公司)。1945年11月13日,中共中央決定饒漱石任華東局書記(饒到山東不久即去北平參加軍調部工作,後又赴東北,直到1947年初才返回山東),陳毅、黎玉任副書記,饒漱石、陳毅、黎玉、張雲逸、舒同組成華東局常委會,統一領導山東、華中兩大戰略區的黨政軍工作。1945年11月26日,中共中央批准增補郭子化、李林為華東局委員。華東局成立後,原隸屬於山東分局的魯中、魯南、濱海、渤海、膠東5個區黨委,直接由華東局領導。在淮安設立華東局領導下的中共中央華中分局,領導隴海路以南的蘇北、蘇中、淮北、淮南抗日根據地以及國統區的地下黨組織。 1945年10月24日在淮陰市華中分局、華中軍區正式成立。蘇北、蘇中、淮北、淮南重新劃分為8個地委、專署、軍分區。為統一行政機構,1945年10月29日在淮陰成立蘇皖邊區政府, 主席李一氓、副主席劉瑞龍、季方、韋愨、方毅,淮陰市為邊區政府駐地和直轄市。華中分局書記鄧子恢,副書記譚震林,常委還有張鼎丞,粟裕、劉曉、曾山。委員陳丕顯,管文蔚,張愛萍,劉瑞龍,蕭望東,方毅,李一氓等15人。組織部長曾山,宣傳部長李一氓,副部長馮定,民運部長劉瑞龍,情報部長楊帆,城工部長張登。華中軍區司令員粟裕,政委鄧子恢,副司令員張鼎丞。1945年10月29日,中共中央同意粟裕提議,以張鼎丞為新四軍華中軍區司令員、粟裕為副司令員。

1945年10月15日,以新四軍軍部和山東軍區機關部分人員,組成津浦前線指揮部,由陳毅兼司令員,黎玉兼政委。在魯南津浦沿線地區的新四軍第一縱隊、新四軍第二縱隊,第四季第七師和山東軍區第八師共7萬餘人,劃歸津浦前線野戰軍建制。1946年1月7日,津浦前線野戰軍改稱山東野戰軍

  • 新四軍第一縱隊轄3旅9團,共2.2萬餘人。葉飛任司令員,賴傳珠任政委,譚啟龍任副政委兼政治部主任,賀敏學任參謀長。司令部由蘇浙軍區、蘇中軍區抽調人員組成;政治部由浙東區黨委、浙東遊擊縱隊政治部部分人員組成。
    • 第一旅由原蘇浙軍區第四縱隊改稱,即原新四軍第一師第一旅
    • 第二旅為蘇南部隊,其第四團由新四軍第六師十八旅五十二團改稱,
    • 第三旅為浙東部隊,由蘇浙軍區第二縱隊改稱。
  • 新四軍第二縱隊,於12月下旬在山東嶧縣合編而成。轄3旅9團,共2.64萬人。原第二師師長羅炳輝任司令員,趙啟民任政委,原第四師副師長韋國清任副司令員,詹化雨任參謀長,鄧逸凡任政治部主任。羅炳輝升任新四軍第二副軍長兼山東軍區第二副司令員後,韋國清接任司令員。
    • 第四旅
    • 第五旅
    • 第九旅
  • 新四軍第七師
  • 山東八路軍第八師師長兼政委王麓水

在華中方面,於1945年11月10日組成華中野戰軍,隸屬華中軍區,由粟裕兼司令員,譚震林兼政委,轄4個縱隊共4萬餘人。

  • 第7縱隊:1945年11月,以新四軍蘇中軍區部隊為基礎,在江蘇省東台縣成立,下轄5個步兵團和1個特務營,總兵力約有1萬人。縱隊司令員兼政治委員吉洛(姬鵬飛)、副司令員 張藩、參謀長 杜屏、政治部主任盧勝。轄第55、57、59、61、63團、縱隊特務營。1946年6月2日,第10縱隊兼蘇北軍區,機關設司令部、政治部、供給部、衛生部,轄第5、6軍分區。
  • 第8縱隊
  • 第9縱隊
  • 第10縱隊:由新四軍華中軍區第5、6軍分區地方武裝發展起來。1946年3月,第5軍分區所轄獨立第1、2、3、4團與華中解放第4軍合併組建。1946年5月8日,縱隊正式成立,下轄6個團,共9700餘人。縱隊機關暫由第5軍分區機關兼。司令員:謝祥軍(華中軍區第5軍分區司令員)、政治委員:劉培善(華中野戰軍第7縱隊司令員兼政治委員)、副司令員:常玉清(華中軍區第5軍分區副司令員)、參謀長:吳肅(新四軍蘇浙公學教育長)、政治部主任:孫克驥(華中軍區政治部宣傳教育部部長)、副參謀長:李元、供給部部長:劉凱夫、衛生部部長:郭光華。轄第82、84、86、87、88、89團。
  • 第11縱(即新四軍第5旅)

1945年12月3日新四軍軍部兼山東軍區領導機關,軍長兼山東軍區司令員陳毅,政委饒漱石,副軍長兼山東軍區副司令員張雲逸,副政委黎玉,參謀長陳士榘,政治部主任舒同,副參謀長袁仲賢,政治部副主任唐亮,後勤部部長宋裕和、副部長彭顯倫。1946年4月4日,又任命羅炳輝為新四軍第二副軍長兼山東軍區第二副司令員。新四軍軍部兼山東軍區司令部駐在臨沂城西門裏路北原德國天主教堂後院,1946年12月移到臨沂城東北的前河灣村(今河東區)。

1946年12月,華東局指定黃岩、李世農、陳慶先為委員組成中共淮南工委

1947年9月12日,為了加強和統一對華中地區的領導,中共華東中央局決定撤消蘇北、蘇中兩個區黨委和軍區,組建中共華中工作委員會(即華中工委),作為華東局的派出機構。同時組建的還有華中行政辦事處華中指揮部,以領導蘇中、蘇北的堅持鬥爭和淮南、淮北的恢復工作。第12縱隊免兼蘇北軍區。11月10日,中共中央華中分局和蘇皖邊區政府正式撤銷,華東局華中工委、華中行政辦事處和華中指揮部在射陽縣合德鎮正式成立。華中指揮部作為華中最高軍事機關,由管文蔚任指揮,陳丕顯兼政委,陳慶先任副指揮,姬鵬飛任副政委兼政治部主任。下轄華東野戰軍第11、第12縱隊和第1、2、5、6、9軍分區、淮北支隊、淮南支隊及海防縱隊。

1948年2月24日,華東野戰軍第12縱隊司令陳慶先率第34旅旅部及101、102團進入淮寶地區,華中工委決定恢復成立中共淮南區黨委、淮南軍區。區黨委書記曹荻秋,副書記李世農;淮南軍區司令陳慶先,政治部主任楊光池。

1948年3月14日,根據中共中央軍委的命令,華東野戰軍第2縱隊由山東諸城南下華中,抵達阜寧羊寨地區,與華東野戰軍第11、12縱隊會合,組成華東野戰軍第4兵團,即蘇北兵團,擔負蘇北戰場的作戰任務。韋國清為兵團司令員,陳丕顯為政委、姬鵬飛為副政委。同時撤銷華中指揮部番號,該指揮部機關改為蘇北兵團兵團部,並成立新的蘇北軍區管文蔚為司令員,陳丕顯為政委,下轄第1、2、5、6、9軍分區,統一領導長江以北地區地方武裝。

1948年4月21日,中共中央華東局、華東軍區決定,淮南、淮北軍區合併成立兩淮軍區。5月29日,華東軍區決定,兩淮軍區改稱江淮軍區

1949年4月,華中工委、華中行政辦事處和華中指揮部結束。

中共中央華東局1949年遷上海。1954年12月撤銷。

1960年11月,恢復設立中共中央華東局。1966年,中共中央華東局結束。

1945年12月至1954年12月

  • 書記
    • 饒漱石(1945.12-1949.3)
    • 陳毅(1946.1代理,當時饒漱石參加軍事調處執行部工作)
    • 鄧子恢(1947.8代理)
    • 鄧小平(第一,1949.3-1949.8.15)
    • 饒漱石(第二,1949.3-1949.8.15)
    • 饒漱石(第一,1949.8.15-1952.8)
    • 陳毅(第二,1949.3-)
    • 譚震林(第三,1949.3-1952.8)
    • 張鼎丞(第四,1949.3-1952.8)
  • 副書記
    • 陳毅(1945.12-1948.2)
    • 黎玉(1945.12-1948.12)
    • 陳毅(第一副書記,1948.2-1949.3)
    • 康生(第二副書記1948.2-1949)兼山東分局書記。山東分局由傅秋濤向明主持。
  • 常委
    • 1945年12月為饒漱石、陳毅、張雲逸、黎玉、舒同
    • 1947年2月增加譚震林、鄧子恢、粟裕
    • 1949年6月15日為鄧小平、饒漱石、陳毅、張鼎丞、曾山、劉伯承、粟裕
  • 委員
    • 1949年2月11日,中央指定劉伯承、鄧小平、張際春、陳賡為華東局委員
    • 1949年6月15日委員17人:劉伯承、鄧小平、張際春、陳賡、宋任窮)
  • 秘書長
  • 副秘書長
  • 辦公廳
  • 組織部長:曾山/譚震林(兼)
  • 宣傳部長:舒同/馮定
    • 新華社華東總分社
    • 解放日報社
  • 國民黨統治區工作部(簡稱國區部):1947年2月成立,部長曾希聖、副部長李步新黃耀南。1948年9月中旬,華東局在旅大新金縣宣佈國區部撤銷。曾希聖李步新率國區部及武裝人員南下,後曾希聖被任命為豫西軍區司令員、二野副參謀長。李步新華野第四縱隊副政委,華野先遣縱隊副政委。
  • 城工部/統戰部:原山東分局城工部改為華東局城工部,主要領導濟南、青島、徐州和連雲港等城市的工作。部眾楊一辰、副部長王見欣王堯山;秘書長周而復
  • 政策研究室
  • 社會部(-1950.2)
  • 農村工作部
  • 財經委員會
    • 財政部部長朱毅
    • 山東礦業公司經理朱毅(華東局財委副主任、副書記兼)
    • 華東局財委駐大連工作委員會:統一領導華東各個地區在大連設立的機構,工委書記朱毅,工委委員李竹平、曹魯、周嘉琳、朱宏升等。1947年7月1日,朱毅任建新公司經理。1948年秋,中央軍委電令,建新公司改屬軍委領導,委託東北軍區軍工部代。
  • 紀律檢查委員會(1949.10-1954.8)
  • 文藝工作委員會
  • 台灣工作委員會(1950.3)
  • 職工運動委員會
  • 青年運動委員會
  • 婦女運動委員會
  • 外事委員會
  • 華東黨校
  • 華東局直屬機關委員會
  • 華東軍政委員會直屬機構委員會

1960年11月至1966年

1960年7月北戴河工作會議擬定恢復各中央局。1960年9月中央政治局會議決定成立各中央局。 1961年1月18日,中共八屆九中全會批准了1960年9月中央政治局關於成立六個中央局的決定。

  • 書記:
    • 柯慶施(第一書記,上海市委第一書記、南京軍區第一政委)
    • 曾希聖(第二書記,安徽省委第一書記,至1962.2)
    • 李葆華(第三書記,安徽省委第一書記,1962.2-1967.1)
  • 書記處書記:
  • 書記處候補書記
    • 魏文伯(1960.11-1965.10)
    • 韓哲一
  • 辦公廳
  • 組織部
  • 宣傳部
  • 計劃委員會
  • 經濟委員會
  • 農村工作辦公室
  • 財貿工作辦公室

參考文獻

  1. 葉永烈. 他影响了中国:陈云全传. 四川人民出版社、華夏出版社. 2013. ISBN 978-7-220-0877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