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山(广州):修订间差异

求闻百科,共笔求闻
添加的内容 删除的内容
→‎参考文献:​20
无编辑摘要
 
第6行: 第6行:
东山得名于[[东山寺 (广州)|东山寺]],一座落成于明朝成化十六年(1480年)的佛教寺庙,由太监韦眷修建,初名'''永泰禅寺''',俗称“大鉴寺”。顺治年间顺治七年(1650年)重修时,前殿改建为真武庙,俗称东山庙;后殿改建为东山寺。到了民国初年便有记载“城东三里曰东山”。<ref>{{cite book|author=番禺县|title=番禺县续志·舆地志·山脉}}</ref>民国二十年(1931年),广州市推行保甲制,始设东山区公所,这是市属行政区以“东山”命名之始。 <ref>{{cite book|title=广州地方志}}</ref>
东山得名于[[东山寺 (广州)|东山寺]],一座落成于明朝成化十六年(1480年)的佛教寺庙,由太监韦眷修建,初名'''永泰禅寺''',俗称“大鉴寺”。顺治年间顺治七年(1650年)重修时,前殿改建为真武庙,俗称东山庙;后殿改建为东山寺。到了民国初年便有记载“城东三里曰东山”。<ref>{{cite book|author=番禺县|title=番禺县续志·舆地志·山脉}}</ref>民国二十年(1931年),广州市推行保甲制,始设东山区公所,这是市属行政区以“东山”命名之始。 <ref>{{cite book|title=广州地方志}}</ref>


东山地方在民国初年以前,系广州城外寺院和[[广东农林试验场|郊野]],人烟稀少。随着广州城的发展,[[广九铁路]]通车设[[大沙头站]],[[美南浸信会]]、[[基督复临安息日会]]、等教会机构陆续在东山建设大批教堂、学校、医院、慈善机构等各类建筑,而逐渐演变为商业和居民区。在中共攻占广州之前的1940年代末期,东山已经成为精致时尚[[新河浦|高档住宅区]]。
东山地方在民国初年以前,系广州城外寺院和[[广东农林试验场|郊野]],人烟稀少。随着广州城的发展,[[广九铁路]]通车设[[大沙头站]],[[美南浸信会]]、[[基督复临安息日会]]、等教会机构陆续在东山建设大批教堂、学校、医院、慈善机构等各类建筑,而逐渐演变为商业和居民区。在1940年代末期,东山已经成为精致时尚[[新河浦|高档住宅区]]。


[[美南浸信会]]是到东山发展最早、势力最大的教派。1903年起,美南浸信会在[[寺贝通津]]购地,至1908年建成[[培道中学]]的“红楼”与“耶德逊堂”两所校舍,是东山最早的新式建筑物。同年建成[[培正中学]]的白课堂。1909年在寺贝通津9号建成[[东山浸信会堂]]。此外,美南浸信会在东山口兴建的机构还有:美华书局(1895年)、烟墩幼儿园(1902年)、培贤神道女校和恤孤院(1903年)、慕光瞽目学校、培灵幼儿园(1913年)、两广浸信会神道学校(1915年)、培坤女子中学、赖神浸信会堂(1918年)、两广浸信会医院(1919年)、两广浸信会安老院(1922年)以及两广浸信会联合事务所,东山口成为一个名校密集的区域。<ref>{{cite journal|author=叶农|title=美南浸信会与广州东山口}}</ref>
[[美南浸信会]]是到东山发展最早、势力最大的教派。1903年起,美南浸信会在[[寺贝通津]]购地,至1908年建成[[培道中学]]的“红楼”与“耶德逊堂”两所校舍,是东山最早的新式建筑物。同年建成[[培正中学]]的白课堂。1909年在寺贝通津9号建成[[东山浸信会堂]]。此外,美南浸信会在东山口兴建的机构还有:美华书局(1895年)、烟墩幼儿园(1902年)、培贤神道女校和恤孤院(1903年)、慕光瞽目学校、培灵幼儿园(1913年)、两广浸信会神道学校(1915年)、培坤女子中学、赖神浸信会堂(1918年)、两广浸信会医院(1919年)、两广浸信会安老院(1922年)以及两广浸信会联合事务所,东山口成为一个名校密集的区域。<ref>{{cite journal|author=叶农|title=美南浸信会与广州东山口}}</re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