黔南路

求聞百科,共筆求聞

求闻编者對話 | 貢獻於2022年6月19日 (日) 08:00所做的修訂 (修改自此处;原许可:CC BY-SA 3.0[网站升级迁移])

(差異) ←上個修訂 | 最新修訂 (差異) | 下個修訂→ (差異)
北宋 分路圖

黔南路北宋時設置的

宋徽宗大觀元年(1107年),把廣南西路分置廣南西、黔南二路,黔南路治融州(今廣西壯族自治區融水),融州、柳州(今廣西柳州)、宜州(今廣西宜山)、平州(今廣西三江)、允州(今貴州省從江)、從州(今貴州榕江)屬黔南路,之後並置庭州(今廣西河池)、孚州(今廣西環江)、觀州(今廣西南丹)也屬黔南路;大觀三年(1109年),廣南西、黔南二路合併為廣西黔南路

參考文獻

  • 宋史·志第四十三·地理六》:「廣南西路。大觀元年,割融、柳、宜及平、允、從、庭、孚、觀九州為黔南路,融州為帥府,宜州為望郡。三年,以黔南路併入廣西,以廣西黔南路為名。四年,依舊稱廣南西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