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園大樓

出自求聞百科
於 2023年12月19日 (二) 22:35 由 Raymon090留言 | 貢獻 所做的修訂
(差異) ←上個修訂 | 最新修訂 (差異) | 下個修訂→ (差異)
天津市歷史風貌建築
民園大樓
所在
時代1936年—1937年
等級重點保護
公布2005年8月31日

民園大樓始建於1936年—1937年,坐落於當時的天津英租界(今和平區重慶道66號-68號),該建築目前為重點保護等級歷史風貌建築[1],現為居住、商業用房。建築的其中一部分作為天津市五大道歷史博物館和五大道遊客服務中心。

歷史

民園大樓始建於1936年,由奧地利建築師魯爾夫·蓋苓設計而成,當時的住戶多為北洋軍閥、皇族遺老和資本家。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之後,居住與於此的多為天津教育界、醫學界和文化界人士和政府官員。「文化大革命」之後後,這些人陸續搬離民園大樓。目前,該建築為普通民居。[2]

建築特點

民園大樓由奧地利建築師魯爾夫·蓋苓(1884年—1952年)設計而成,在五大道中屬於規模比較大的建築,因靠近民園體育場而被命名為民園大樓。該建築為混合結構四層平屋頂式公寓建築,建築原三層,後來又加蓋一層。整座大樓由「甲樓」「乙樓」「丙樓」和「丁樓」四個單元式住房組合而成。建築外立面的色彩以白色混水牆為主,部分窗間的牆面點綴有清水琉缸磚。建築的整體平面按照在當時來說比較新式的生活方式布局來設計,每層以樓梯間為中心設有四組不同面積的單元房,每間單元房又以起居室為整個單元房的中心來布置臥室、廚房、餐室、兒童房、傭人房和衛生間。當時的這種房間布局形式和現在的建築居住房間基本保持一致,但和傳統的中國以及西方的住宅設計形式有較大的差異。民園大樓形象大方,比例協調,為一座具有典型的現代建築特徵的公寓式建築。[3]

五大道歷史博物館

五大道歷史博物館是天津市和平區的一家私人博物館。該博物館於2009年5月1日正式開放,位於民園大樓地下200平方米左右的地方。五大道歷史博物館設有9個展區,展示了出自天津租界歷史上的近千件藏品。博物館內設有書房、臥室、客廳和花園,館藏的展品有鉛筆刀、牙籤、英國瓦、郵箱、奶箱、玻璃燈、樓梯柱、法國白銅床、長椅和書櫃等等。此外,博物館內還放映膠片電影《天津檔案》和其他老電影。[4]

寓居名人

  • 王光英,曾任第八、九屆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第六、七屆全國政協副主席。原中國光大集團有限公司、光大實業公司董事長;全國工商聯名譽主席,擔任過天津市副市長,民建中央副主席等。
  • 何宗謙,時任天津市工商聯主委。
  • 蔣伯鸞,著名中醫教授。
  • 顧學勤,天津婦產科著名專家。
  • 袁心武,袁世凱的第六子。
  • 施美麗,民國時箱屍案的主角之一。[5]

內部連結

參考文獻

  1. 天津市人民政府,二零零五年八月三十一日公布
  2. 天津小洋樓民園大樓:「箱屍案」主角曾住此樓
  3. 民園大樓[永久失效連結]
  4. 在五大道感受懷舊體驗前衛[永久失效連結]
  5. 民园大楼. [2010-1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