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中山

求闻百科,共笔求闻

柳麟谔留言 | 贡献于2023年11月13日 (一) 15:21提交的版本

孙文(1866年11月12日—1925年3月12日),字载之,号日新,又号逸仙,又名帝象,化名中山樵,故有“孙中山”的称呼。广东香山县人,中国近代的资产阶级革命领袖。

经历

孙文出生于农民家庭。1878年至1883年,他前往夏威夷接受了资产阶级教育。1883年返回中国。1886年起,就读于广州博济医院附属南华医学堂,毕业后在澳门经营一家医院。

1894年11月,组建资产阶级革命团体“兴中会”,次年2月在香港举行的兴中会总会上提出了推翻晚清封建统治的口号。受1905年俄国革命的影响,在日本东京联合“华兴会”、“光复会”等4个资产阶级革命团体组成“中国同盟会”,孙文担任总理。孙文在同盟会机关报《民报》提出了“三民主义”纲领。

1911年,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封建统治,建立“中华民国”,孙文担任临时大总统。1912年同盟会改编为“国民党”。当时,国民党内妥协派势力主张与反动军阀袁世凯妥协,孙文受到阶级局限性影响,在资产阶级革命中动摇,表现出了懦弱的一面。于是孙文辞职,袁世凯接任临时大总统职务。

1914年,孙文在日本组织了“中华革命党”。 在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的影响下,他摆脱了改良主义的立场,于1923年发表了国民党改造宣言,提出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1924年1月,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根据三大政策,对三民主义进行了新的解释,提出了反帝反封建的纲领。此后,中国国民党驱逐党内右派分子,于1924年建立陆军军官学校黄埔军校并准备北伐。

1925年3月12日,孙文在北京病逝。

参考文献

  • 손문(1866-1925)——사회과학원 력사연구소, 《력사사전》, 사회과학출판사, 19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