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溪亭

出自求聞百科
於 2023年9月18日 (一) 11:13 由 BXHS-bot留言 | 貢獻 所做的修訂 (机器人:清理不当的来源、移除无用的模板参数)
(差異) ←上個修訂 | 最新修訂 (差異) | 下個修訂→ (差異)
過溪亭
杭州市文物保護單位
所在龍井東側風篁嶺麓
分類古建築
時代明至民國
編號3-30
登錄2000年7月

過溪亭,又名二老亭,是清朝乾隆帝所題「龍井八景」之首,跨越龍泓澗,北面為乾隆嘆「永不枯竭」的龍池。[1]

歷史

過溪亭始建於北宋元豐二年(1079年)。當時,天台宗高僧辯才自天竺山歸隱龍井。龍井上下溪流因溪水中石類臥虎,故稱虎溪。辯才為了清修,要求送客不過虎溪。但是有一天蘇軾來訪,二人相談甚歡,辯才送客時一直走到了虎溪橋上,身邊人連忙說辯才破戒了,辯才卻笑杜甫不是有「與子成二老,來往亦風流」,於是後來虎溪橋改名過溪橋,在橋上修建了過溪亭。過去過溪亭是四角攢尖頂重檐方亭,今天的過溪亭為1916年改建而成,形制改為四角歇山頂單飛檐方亭,上書「龍井」二字,規模有所變小,充當着龍井山門的地位。2006年,杭州市政府宣布西湖綜合保護工程,將恢復「龍井八景」列入工作。[2]

文墨

今日的過溪亭跨溪而立,亭上匾額分別為 「龍井」「過溪亭」「二老亭」,楹聯作「三笑曾留遺蹟,片時暫息行蹤」,三笑不禁對應辯才過虎溪之笑,還回應東晉高僧惠遠廬山東林寺的「虎溪三笑」典故[3]。「虎溪三笑」的典故本身代表了三教合一後文人墨客「跨越信仰,知己難求」,將過溪橋下溪水稱之為虎溪並不一定屬實,蘇軾在這裡有自比陶淵明遇見惠遠的意味。[4]

相關條目

參考資料

  1. 龙井八景整治好了_新闻中心_新浪网. 新浪新聞. [2020-07-03]. 
  2. 陳奕. 过溪亭一片云风篁岭龙泓涧 龙井八景今年全部要恢复. 都市快報 (杭州日報報業集體). 2006-04-11 (簡體中文). 
  3. 听赏西湖丨楹联(五)三笑曾留遗迹,片时暂息行踪. zj.zjol.com.cn. [2020-07-03]. 
  4. 过溪亭上说虎溪. www.sohu.com. [2020-07-03] (英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