衡山之謀

求聞百科,共筆求聞
於 2023年9月18日 (一) 00:31 由 BXHS-bot對話 | 貢獻 所做的修訂 (机器人:清理不当的来源、移除无用的模板参数;整理源码)
(差異) ←上個修訂 | 最新修訂 (差異) | 下個修訂→ (差異)

衡山之謀原出於管子一書,是管仲齊桓公商討應對衡山國的謀略討論。但春秋時期並不存在衡山國,所以該則故事是後人假託管仲齊桓公所為。現今有人認為這是古代的一次利用經濟擊潰敵國的戰例。

出處

關于衡山之謀的討論,出自管子輕重戊第八十四篇。

經過

桓公問管仲說;「我要找一個控制衡山國的辦法,應怎樣進行?」管仲回答說;「主公可派人出高價收購衡山國的兵器進行轉賣。這樣,燕國和代國一定跟着您去買,秦國和趙國聽說後,一定同您爭着買。衡山兵器必然漲價一倍。若造成天下爭購的局面,衡山兵器必然漲價十倍以上。」桓公說:「好。」便派人到衡山大量收購兵器,不與他們討價還價。齊國在衡山收購兵器十個月以後,燕、代兩國聽說,果然也派人去買。燕、代兩國開展這項工作三個月以後,秦國聽說,果然也派人去買。衡山國君告訴宰相說:「天下各國都爭購我國兵器,可把價錢再提高十倍以上賣出。」衡山國的百姓於是都放棄農業來發展製造兵器的工藝。齊國又派隰朋到趙國購運糧食,趙國糧價每石十五錢,隰朋則以每石五十錢收購。天下各國知道後,都運糧到齊國來賣。齊國用十七個月的時間收購兵器,用五個月的時間收購糧食,然後就封閉了關卡,斷絕與衡山國的往來。燕、代、秦、趙四國也從衡山召回了使者。衡山國的兵器已經賣光,魯國侵佔了他的南部,齊國侵佔了他的北部。衡山國自認沒有兵器招架兩國,便奉國而降齊了。

結果

魯國攻佔衡山國的南部,齊國攻佔衡山國的北部,衡山國看自己已經沒有足夠械器抗衡兩國,只好舉手投降。[1]

現代研究

2000年代,此內容被研究者認為是古代「貨幣戰爭」的一種形式,即通過提高物價水平,拖垮敵國的經濟。[2][3]

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