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石燈

出自求聞百科
於 2023年8月13日 (日) 19:20 由 BXHS-bot留言 | 貢獻 所做的修訂 (机器人:移除1个参考文献)
(差異) ←上個修訂 | 最新修訂 (差異) | 下個修訂→ (差異)
一盞電石燈

電石燈(英語:Carbide lamps / acetylene gas lamps),又稱為「電土燈」、「水火燈」、「瓦斯燈」、「水月電燈」、「磺火燈」。以前會在電力不足或是用電不方便的環境下,或是電燈照明尚未普及的年代,使用的照明設備之一。電火燈的亮度比煤油燈效果好,且較不易被吹熄,經常運用於戶外場合,像是夜間喜慶、夜市、夜間祭典會場、夜行巡邏、坑道使用等。[1]

應用原理

利用電石與水混合後,產生乙炔氣體(C2H2),點燃後作為光源。電石,又稱電土,主要成分是碳化鈣(Calcium carbide),化學式CaC2,又名乙炔鈣。以下為電石與水反應產生乙炔的反應式:[2]

CaC2 + 2H2O → Ca(OH)2 + C2H2

燈具結構

攜帶用的電石燈通常以鉛片或銅皮鑄造而成,分為上下二層,上層裝水,下層放置以棉布包裹的電石;上層底部有開關控制水量,讓水滴到下層的電石,產生可燃的乙炔。乙炔氣從燈口細孔噴出,於出氣口引燃便可發光。出氣口設有開關可調整電石氣的流量,即可控制火燄之大小。[1]

礦工的救命燈

電石燈常運用在沒有沼氣的金銅礦坑內,是礦工隨身照明工具,也是進礦坑的標準配備。台灣新北市金瓜石九份礦山地區稱之為「磺火燈」。由於電石燈需要氧氣助燃,當坑道內氧氣不足時,火焰會開始冒出含碳黑煙,或是熄滅,應儘快離開坑道,所以又稱作礦工的「救命燈」。[2]

原住民的打獵工具

過去台灣高山族夜間狩獵也使用電石燈作為照明,原住民認為電土所產生的氣體像是瓦斯氣,故稱為gas。[3]夜間樹林裡常有出沒的飛鼠,飛鼠有很好的夜視能力,能夠在微弱光線下行動,當黑暗樹林中電土燈光線照到飛鼠,飛鼠眼睛會反射光點,它的視覺受強光照射導致短暫模糊,會停滯不動,原住民獵人即可鎖定射擊獵取。

參見

碳化鈣

外部連結

燈-照亮老台灣特展 電土燈使用

進礦山找科學-不插電的電土燈

參考資料

  1. 1.0 1.1 陳文樹. 电石气能源运用. 能源報導 (經濟部能源局). 2006. 
  2. 2.0 2.1 电石. 科學Online 高瞻自然科學教學資源平台. 2010-09-27 (繁體中文(中國台灣)). 
  3. 傅麗玉. 原住民生活世界的科学-电土燈篇. 原住民教育季刊. 2004, (33): 77-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