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車

求聞百科,共筆求聞
於 2023年4月4日 (二) 09:49 由 安理Bot對話 | 貢獻 所做的修訂
(差異) ←上個修訂 | 最新修訂 (差異) | 下個修訂→ (差異)
印度旁遮普邦的牛車

牛車,(Bullock cart)是指黃牛拉動的車輛。常見於亞洲地區。[1][2]

概要

取代馬車之用。傳統農業社會,不以為主要飼養動物。而耐勞耐重,又是耕田之主要動物,故用以交通運輸之便。

拉牛車

牛車有時候因泥濘或車輪故障,故需要以人力拉動。現在社會已少見。

古中國

在中國,夏朝禹時期就已經使用牛車。後漢書《輿服志》中記載,當時上至天子,下至士庶,均以其為代步工具,陪葬品裝飾也屢見不鮮。[3]

台灣

傳統的台灣,牛隻是家裏不可少的成員,甚至女兒出嫁當作嫁妝。在腳踏車出現之前,牛車是主要交通工具,又分為貨運和農耕用途。隨着現代發展,牛車僅限觀光或展示用途。[4]

牛車相連

或作牛車沙沙,(Ox-wagon),指的是多隻牛隻拉動的車輛。

參考資料

  1. 墨人主編 長春:吉林出版集團有限責任公司 2011 第4頁. 《最实用的交通百科 彩色插图版》. 
  2. 黃勇主編 北京:中國環境科學出版社 2006 220頁. 《交通运输·漫步地球村》. 
  3. 古代最安穩的代步工具:牛車
  4. 102歲製作牛車人瑞老師傅劉丁酉 重陽節前辭世技藝失傳

〈返來長安過一天:漢字與文物的故事〉許進雄 台灣商務 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