舍头谏太子二十八宿经

求闻百科,共笔求闻
安理Bot留言 | 贡献2023年4月1日 (六) 03:38的版本 →‎参考文献:​清理
(差异) ←上一版本 | 最后版本 (差异) | 下一版本→ (差异)

舍头谏太子二十八宿经》(梵文Śārdūlakarnāvadāna),略作《舍头谏经》、又作《虎耳经》,印度佛教经典,原作者及年代皆不详。印度二十八纳沙特拉(二十八宿)即是通过该经的翻译而传入中国。

历史

该经最早由安息国太子安世高东汉元嘉元年(151年)译为汉文,不过该译本已佚。三国时期,孙吴印度僧人竺律炎月氏国清信士支谦再度将其翻译,名为《摩登伽经》,共二卷。西晋时,高僧竺法护又于永嘉年间翻译了该经,即作《舍头谏太子二十八宿经》,共一卷。[1]

《摩登伽经》、《舍头谏太子二十八宿经》两译本皆收录于大正藏密教部

参考文献

  1. 黄心川主编 (编). 《南亚大辞典》. 四川人民出版社. 19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