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周滅北齊之戰

求聞百科,共筆求聞
於 2023年3月28日 (二) 12:04 由 安理Bot對話 | 貢獻 所做的修訂 →‎注释:​清理
(差異) ←上個修訂 | 最新修訂 (差異) | 下個修訂→ (差異)

北周滅北齊之戰,575年-577年,南北朝時期北周統一北方的戰爭。

北周建德四年(575年,北齊武平六年)七月,北周武帝宇文邕自長安出兵攻北齊。出征前,眾臣主張走汾水攻晉陽(今太原西南),周武帝不納,自率大軍直指河陰郡(今河南洛陽東北)。八月周軍攻克河陰大城、武濟,進圍洛口(今鞏義東北)。北齊軍堅守河陽中潭城。北周軍克河陽南城,圍攻中潭城,二旬不克。北齊右丞相高阿那肱領兵自晉陽南下救河陽,適值周武帝患病,周軍撤軍西返。

建德五年九月,周武帝進軍晉州,駐於平陽(今山西臨汾)南的汾曲,遣內史王誼監督諸軍攻平陽。北齊守軍閉城固守,周武帝親臨城下督戰。周將段文振率數十人乘夜登城,齊軍大潰,遂克平陽。十一月,北齊後主高緯率援軍至平陽。周武帝以梁士彥鎮守平陽,遂引軍西返長安以避其鋒。齊軍圍平陽、晝夜攻擊,周軍堅守。周武帝下詔調集諸軍增援平陽。十二月初四,周武帝再至平陽,時諸軍聚達8萬人,遂於城外列陣20餘里。周軍總攻,大敗北齊軍。齊後主敗退晉陽,周武帝乘勝追擊。齊後主欲奔突厥,軍陣潰爛,後率數十人南逃鄴城(今河南安陽與河北邯鄲之間)。退至鄴城後,齊後主禪位於八歲皇太子高恆即齊幼主。

建德六年正月,周武帝率軍追擊至鄴城,齊後主領百騎東遁,幼主傳令禪讓給叔祖父任城王高湝,但禪位詔書並沒有送達高湝處。周武帝入鄴城,遣將追擊齊後主至青州南鄧村(今山東臨朐西南),俘其父子[1]。二月,周軍攻下信都(今河北冀縣),俘高湝、廣寧王高孝珩等。北齊亡。北齊文宣帝子范陽王高紹義逃到突厥,被其扶植。

後來建立隋朝楊堅曾參加了這場戰爭,但不是主攻將領。

註釋

  1. 在北周連連得勝的情況下,後主高緯渡黃河,逃至青州,令高阿那肱前去守濟州關,以便觀察北周動靜,並早晚回報。高緯的計劃是,只要北周大軍有了動靜,就立馬南撤至陳國。然而高阿那肱卻接連回報:「北周沒有動靜,可暫且在青州招兵買馬,不必急着南撤。」來安撫高緯。周軍到濟州關後,高阿那肱立即投降。至於高阿那肱為何沒有回報北周大軍已經逼近,普遍的說法是,高阿那肱想要自保,向北周表現誠意,於是不通報高緯,致使他無暇南逃,被活捉生擒。

參考文獻

  • 《北齊書》
  • 《北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