鹽運使

求聞百科,共筆求聞
於 2022年8月27日 (六) 03:49 由 小仓由菜留言 | 貢獻 所做的修訂 (noteTA|ja|jpn|-{|}-跳过, replaced: 東 → 东 (3), 陝 → 陕, 員 → 员 (4), 遼寧 → 辽宁, 連結 → 链接, 參考文獻 → 参考文献, 全國 → 全国 (2), 國 → 国, 與 → 与 (3), 務 → 务, 陸 → 陆, 權 → 权, 檢 → 检 (2), 監 → 监, 肅 → 肃, 雲 → 云, 廣 → 广 (2), 孫 → 孙, 專 → 专 (2), 稱 → 称, 為 → 为 (5), 於 → 于 (6), 屬 → 属 (4), 術 → 术, 該 → 该 (3), 舉 → 举 (3), 轄 → 辖, 場 → 场, 庫 → 库, 運 → 运 (15), 歷 → 历 (2), 統 → 统 (3), 產 → 产, 兩 → 两 (2), 設 → 设 (10), 計 → 计, 課 → 课 (4), 職 → 职 (7), 還 → 还, 輸 → 输, 驗 → 验, 轉 → 转 (2), 時 → 时 (2), 別 → 别, 則 → 则, 經 → 经 (2), 隸 → 隶, 從 → 从 (8), 價 → 价, 廢 → 废, 飾 → 饰, 「 →…)
(差異) ←上個修訂 | 最新修訂 (差異) | 下個修訂→ (差異)

鹽運使全稱為都轉鹽運使司鹽運使,元朝始置,專設於兩淮、兩浙、福建等產鹽各省。

明清朝沿用,明朝在兩淮、兩浙、長蘆、河東、山東、福建等處設都轉鹽運使司清朝時,品等從三品。該官職名為統轄地方鹽務的官員,設於都轉鹽運使司。該官職屬於專任的技術官僚,下設分司、提舉司鹽課司民國初年仍設鹽運使,屬鹽務署。1937年,鹽運使公署改組為鹽務管理局,該官職廢除。

鹽運使秩從三品,可由各省知府升任,聽命於管理鹽政之督撫。全國鹽運使主要設於產鹽的省份,共有鹽運使7人,即直隸、山東、兩淮、兩浙、廣東、四川(宣統二年由鹽茶道改設)、奉天(宣統二年增設)各1人。清初所設河東鹽運使,於乾隆五十七年(1792)裁;福建鹽運使,於雍正四年(1726)改為鹽法道。鹽運使掌督察場民生計,商人行息,適時平其鹽價,管理水陸輸運。鹽運使官署稱為「都轉鹽運使司」,其下設有經歷(從七品)、知事(從八品)、巡檢(從九品)、庫大使(正八品)等職官。

鹽法道秩正四品,其職權與鹽運使相同。全國共設鹽法道13人,分別為山西、福建、雲南、江南、江西、湖北、湖南、陝西、廣西、四川、河南各1人,甘肅2人。鹽法道屬員有經歷、巡檢等官,其品秩、職掌與鹽運使司屬官相同;其不設屬員的省份,則以運同(從四品)、運副(從五品)、運判(從六品)及課大使等兼理其事,此外在一些省份還設有鹽課提舉司提舉、監掣同知及鹽課司大使、鹽引批驗所大使等官員[1]

參考文獻

  1. 李理著.清朝官制與服飾.遼寧民族出版社,2009.01.第129頁
  • 孫文良,中國官制史,1993年,台北,文津出版社。

外部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