押韵

求闻百科,共笔求闻
小仓由菜留言 | 贡献2022年8月19日 (五) 15:12的版本 (noteTA 跳过, replaced: 創 → 创 (2), 壓 → 压, 採 → 采, 寫 → 写 (3), 視 → 视, 時 → 时 (6), 則 → 则, 歸 → 归, 載 → 载, 話 → 话 (3), 韻 → 韵 (27), 須 → 须 (2), 這 → 这, 「 → “ (2), 」 → ” (2), 詩 → 诗 (5))
(差异) ←上一版本 | 最后版本 (差异) | 下一版本→ (差异)

押韵,又作压韵,是指在韵文的创作中,在某些句子的最后一个音节都使用相同或相近的韵母,使朗诵或咏唱时,产生铿锵和谐感。这些使用了同一韵母音节的地方,称为韵脚

押韵作用

人在记忆诗词时,是以整块进行记忆,比零碎记忆更容易记住。而押韵能够精细地将每句诗句分块记忆,这就是押韵的诗歌容易记牢的原因。

此外,大脑里面有掌控节拍的器官,正因此押韵的诗歌能够产生抑扬顿挫感。

中文文学作品的押韵系统

由于不同语言或方言,有不同的发音体系,因此押韵的实际情况亦有所不同。例如:

  • 在填写近体诗宋词的时候,就要按基于《广韵》系统的韵书所载之韵部,如“平水韵”。当中韵母介音可以不同,但韵腹韵尾应当一样。在律诗的第2、4、6、8句(偶数句)句末,及绝句的第2、4句(偶数句)句末一字须押韵。第1句句末则可以押韵,也可以不押。
  • 在填写当今粤语歌词时,就要按当今的粤语发音,有些相近的韵腹韵尾可以视为通押。
  • 在填写当今普通话歌词时,要按当今普通话的发音。人们为了方便,把普通话的韵母归纳成“辙”,在北方地区广为流传的是十三辙
  • 饶舌创作中,有时会采取双韵方式,即句末两字之同时押韵,宋岳庭首先大量使用。

西方文学作品的押韵

西方的文学作品,也会使用押韵。莎士比亚的诗中也多押韵。而像十四行诗般的格律诗,更有必须押韵的要求。

参考

外部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