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国军节度使

求闻百科,共笔求闻
小仓由菜留言 | 贡献2022年8月18日 (四) 10:43的版本 (noteTA 跳过, replaced: 參考文獻 → 参考文献, 國 → 国 (11), 軍 → 军 (11), 馮 → 冯, 權 → 权, 興 → 兴, 關 → 关, 領 → 领, 對 → 对, 極 → 极, 為 → 为 (8), 於 → 于, 屬 → 属, 節 → 节 (10), 舉 → 举, 轄 → 辖, 運 → 运, 後 → 后 (2), 奪 → 夺, 統 → 统 (2), 資 → 资, 階 → 阶, 設 → 设, 職 → 职, 駐 → 驻, 虛 → 虚, 銜 → 衔, 轉 → 转, 僅 → 仅 (2), 廢 → 废 (2), 紀 → 纪, 繫 → 系, 「 → “ (2), 」 → ” (2), 鑑 → 鉴, 遙 → 遥)
(差异) ←上一版本 | 最后版本 (差异) | 下一版本→ (差异)

定国军节度使,为北宋关中地方的节度使之一。

前身为五代匡国军节度使北宋为避宋太祖讳,改名为定国军节度[1],仍驻同州,郡名冯翊郡。但宋制以文官任知州军事,又于各路设置安抚使转运使提刑使提举使,剥夺节度使对属州统治权。

宋太宗太平兴国二年(977年),罢废节度使统辖支郡,定国军节度仅为同州之“州格”,定国军节度使成为武职、宗室之官阶。所系同州州名也仅为遥领之虚衔。

金朝改名安国军节度使,后废除。

参考文献

  1. 胡三省注《资治通鉴》卷二百九十三·后周纪四:“定国军,即同州匡国军也。太祖登极,避御名,始改为定国军。”
  • 宋史》卷八十七·志第四十·地理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