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蘭-湯普遜稜鏡

本页使用了标题或全文手工转换,现处于台湾繁体模式
求聞百科,共筆求聞
於 2022年8月11日 (四) 00:29 由 小仓由菜留言 | 貢獻 所做的修訂 (我来啦, replaced: 參考文獻 → 参考文献, 開 → 开 (2), 學 → 学, 參 → 参, 會 → 会 (3), 與 → 与 (4), 間 → 间 (2), 雙 → 双 (3), 將 → 将, 應 → 应, 廣 → 广, 對 → 对 (2), 樣 → 样, 傳 → 传 (2), 體 → 体 (2), 類 → 类, 圖 → 图 (3), 線 → 线 (2), 稱 → 称 (2), 為 → 为 (8), 於 → 于 (4), 種 → 种, 頓 → 顿, 離 → 离, 蘭 → 兰 (11), 並 → 并, 統 → 统, 繪 → 绘 (3), 較 → 较 (2), 製 → 制 (3), 現 → 现, 約 → 约 (2), 個 → 个, 兩 → 两 (4), 紅 → 红, 續 → 续, 損 → 损, 氣 → 气, 連 → 连, 軸 → 轴 (3), 塊 → 块 (3), 樹 → 树, 轉 → 转, 時 → 时, 遜 → 逊 (5), 湯 → 汤 (5), 寬 → 宽, 劑 → 剂 (6), 換 → 换, 尋 → 寻 (2), 這 → 这 (2), 徑 → 径, 「 → “ (3)…)
(差異) ←上個修訂 | 最新修訂 (差異) | 下個修訂→ (差異)
格蘭-湯普遜稜鏡使得尋常光被偏轉,非常光被透射。稜鏡的兩個部份是用膠合劑黏合製成。光軸垂直於繪圖平面。向右下方指去的紅色射線離開稜鏡時會被折射,本繪圖並未繪製出這狀況。

格蘭-湯普遜稜鏡(Glan–Thompson prism)是一種偏光稜鏡,類似尼柯耳稜鏡(Nicol prism)與格蘭-傅科稜鏡(Glan- Foucault prism),是由兩塊直角方解石晶體膠合製成。

如右圖所示,光束入射于格蘭-湯普遜稜鏡的平面與對應平行的平面稱為「通光面」,方解石晶體的光軸垂直於反射平面(稱為「光軸面」),兩塊直角稜鏡之間是「膠合劑界面」。在第一塊方解石,雙折射會將入射光束分開為兩束,各自感受不同的折射率沿著同樣路徑傳播。在膠合劑界面,尋常光(o光)會被全反射,只剩下非常光(e光)被透射,因此,格蘭-湯普遜稜鏡可以用為偏光分束器。傳統的膠合劑原料是加拿大樹膠(Canada balsam),但現今已廣泛被合成聚合物取代。[1]

與格蘭-傅科稜鏡(膠合劑被替換為空氣)相比較,格蘭-湯普遜稜鏡的接收角(acceptance angle,入射光束與通光面的法線之間的夾角)較寬,但是幅照度的上限比格蘭-傅科稜鏡低很多,對於連續波,約為1W/cm2,格蘭-傅科稜鏡約為100W/cm2,這是因為膠合劑的抗光損傷能力限制。[2]:343-344

參閱

參考文獻

  1. Bennett, Jean M . Polarizers. Bass, Michael, Ed. (編). Handbook of Optics Volume II 2nd ed. McGraw-Hill. 1995: 3.10–3.11. ISBN 0-07-047974-7. 
  2. Hecht, Eugene, Optics 4th, United States of America: Addison Wesley, 2002, ISBN 0-8053-8566-5 (英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