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程序

本页使用了标题或全文手工转换,现处于中国大陆简体模式
求闻百科,共笔求闻

小仓由菜留言 | 贡献于2022年8月11日 (四) 00:18提交的版本 (我来啦, replaced: 開 → 开, 參 → 参, 會 → 会 (2), 與 → 与 (4), 間 → 间, 處 → 处 (4), 師 → 师, 語 → 语, 構 → 构 (6), 關 → 关 (2), 將 → 将 (2), 見 → 见, 來 → 来 (2), 對 → 对, 樣 → 样, 體 → 体 (5), 簡 → 简, 稱 → 称 (3), 為 → 为 (3), 騰 → 腾, 電 → 电 (4), 複 → 复 (3), 雜 → 杂 (3), 點 → 点, 維 → 维, 離 → 离, 實 → 实 (3), 際 → 际, 並 → 并, 較 → 较, 進 → 进, 現 → 现 (2), 機 → 机 (7), 設 → 设 (5), 計 → 计 (5), 結 → 结, 單 → 单, 寫 → 写, 時 → 时 (3), 讀 → 读, 態 → 态, 陣 → 阵, 執 → 执 (2), 組 → 组, 儲 → 储 (2), 隨 → 随, 輯 → 辑, 須 → 须, 這 → 这, 誤 → 误, 記 → 记 (3), 閃 → 闪)

微指令(英语:microcode),又称微码,是在CISC结构下,执行一些功能复杂的指令时,所分解一系列相对简单的指令。相关的概念最早在1947年开始出现。

微指令的作用是将机器指令与相关的电路实作分离,这样一来机器指令可以更自由的进行设计与修改,而不用考虑到实际的电路架构。与其他方式比较起来,使用微指令架构可以在降低电路复杂度的同时,建构出复杂的多步骤机器指令。撰写微指令一般称为微程序设计(microprogramming),而特定架构下的处理器实作中,微指令有时会称为微程序(microprogram)。

现代的微指令通常由CPU工程师在设计阶段编写,并且储存在唯读记忆体(ROM, read-only-memory)或可编程逻辑阵列(PLA, programmable logic array)中。然而有些机器会将微指令储存在静态随机存取记忆体(SRAM)或是快闪记忆体(flash memory)中。它通常对普通程序员甚至是组合语言程序设计师来说是不可见的,也是无法修改的。与机器指令不同的是,机器指令必须在一系列不同的处理器之间维持兼容性,而微指令只设计成在特定的电路架构下执行,成为特定处理器设计的一部分。

微程序设计技术

微程序设计技术,指的是用软件技术来实现硬件设计的一种技术。

参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