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白海豚:修订间差异

求闻百科,共笔求闻
添加的内容 删除的内容
(机器人:更改已重定向的分类 台灣動物臺灣動物
(// Edit via Wikiplus)
 
第8行: 第8行:
| status2_system = CITES
| status2_system = CITES
| status2_ref = <ref name="cites">{{Cite web|title=CITES Appendices|url=https://cites.org/sites/default/files/eng/app/2020/E-Appendices-2020-08-28.pdf|website=CITES|accessdate=2020-10-31}}</ref>
| status2_ref = <ref name="cites">{{Cite web|title=CITES Appendices|url=https://cites.org/sites/default/files/eng/app/2020/E-Appendices-2020-08-28.pdf|website=CITES|accessdate=2020-10-31}}</ref>
| status3= '''一级'''<br>([[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
| status_system3 =
| image = Pink Dolphin.JPG
| image = Pink Dolphin.JPG
| image_alt = 250px
| image_alt = 250px
第15行: 第17行:
| range_map_caption = {{Legend2|#0000FF}}中華白海豚的分布范围
| range_map_caption = {{Legend2|#0000FF}}中華白海豚的分布范围
}}
}}
'''印度太平洋駝背海豚'''([[學名]]:''{{lang|la|Sousa chinensis}}'';[[英文]]:Indo-Pacific humpback dolphin),[[中文]]通稱為'''白海豚'''<ref>[http://www.afcd.gov.hk/sc_chi/publications/publications_con/files/conpgm.pdf 香港中華白海豚護理計劃] ,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漁農自然護理署</ref>,又稱'''太平洋駝海豚'''、'''中華駝海豚'''、'''粉紅海豚'''等,[[臺灣]]俗稱為'''媽祖魚''',是一种背鳍基部隆起的[[海豚科]]動物(有地域差异),廣泛分布於西[[太平洋]]和东[[印度洋]]的[[熱帶]]及[[溫帶]]沿岸海域,偶尔出现在[[淡水]]中,如[[長江]]、[[閩江]]、[[九龍江]]和[[珠江]]等。肤色因地域、种群而异,多呈灰白相间的杂色,且带有深色斑点。[[模式标本]]产自[[中国]]水域,中国的种群初生时全身呈深灰色,隨着年龄增长淡化为独特的粉白色,頗具觀賞價值,有學者認為這是一種遇熱反應(如同人類在燥熱時會臉紅)。
'''中华白海豚'''([[學名]]:''{{lang|la|Sousa chinensis}}'';[[英文]]:Indo-Pacific humpback dolphin),[[中文]]通稱為'''白海豚'''<ref>[http://www.afcd.gov.hk/sc_chi/publications/publications_con/files/conpgm.pdf 香港中華白海豚護理計劃] ,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漁農自然護理署</ref>,又稱'''印度太平洋駝背海豚'''、'''太平洋駝海豚'''、'''中華駝海豚'''、'''粉紅海豚'''等,[[臺灣]]俗稱為'''媽祖魚''',是一种背鳍基部隆起的[[海豚科]]動物(有地域差异),廣泛分布於西[[太平洋]]和东[[印度洋]]的[[熱帶]]及[[溫帶]]沿岸海域,偶尔出现在[[淡水]]中,如[[長江]]、[[閩江]]、[[九龍江]]和[[珠江]]等。肤色因地域、种群而异,多呈灰白相间的杂色,且带有深色斑点。[[模式标本]]产自[[中国]]水域,中国的种群初生时全身呈深灰色,隨着年龄增长淡化为独特的粉白色,頗具觀賞價值,有學者認為這是一種遇熱反應(如同人類在燥熱時會臉紅)。


有關白海豚最早的紀錄在[[唐朝]],西方學界則由[[探險家]]{{link-en|彼得·曼迪|Peter Mundy}}在1637年的[[珠江口]]發現該物種並首次紀錄。[[清朝]]初期[[廣東]]珠江口一帶稱中華白海豚為“[[盧亭]]”,也有漁民稱其為“白忌”和“海豬”。
有關白海豚最早的紀錄在[[唐朝]],西方學界則由[[探險家]]{{link-en|彼得·曼迪|Peter Mundy}}在1637年的[[珠江口]]發現該物種並首次紀錄。[[清朝]]初期[[廣東]]珠江口一帶稱中華白海豚為“[[盧亭]]”,也有漁民稱其為“白忌”和“海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