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热工机械研究所:修订间差异

求闻百科,共笔求闻
添加的内容 删除的内容
(机器人:清理不当的来源、移除无用的模板参数)
无编辑摘要
 
第15行: 第15行:
|footnotes =
|footnotes =
}}
}}
'''武汉热工机械研究所'''、简称'''热工所''',对内称'''一机部原子能设备制造研究所'''{{r|jhrg|page=63}},是1965年至1970年期间,由[[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机械工业部]]、[[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二机械工业部 (1958–1982)|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二机械工业部]]合作成立的一所科研制造工厂,位于当时中华人民共和国[[湖北省]][[武汉市]]武汉锅炉厂厂内。[[江泽民]]时任所长兼党委书记。
'''武汉热工机械研究所'''、简称'''热工所''',对内称'''一机部原子能设备制造研究所'''{{r|jhrg|page=63}},是1965年至1970年期间,由[[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机械工业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部|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二机械工业部]]合作成立的一所科研制造工厂,位于当时中华人民共和国[[湖北省]][[武汉市]]武汉锅炉厂厂内。[[江泽民]]时任所长兼党委书记。


== 背景 ==
== 背景 ==
1962年3月,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机械工业部(一机部)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二机械工业部(二机部)共同成立了由领导和专家组成的“生产堆设备领导小组”,负责安排协调生产[[核反应堆]]设备制造任务。同年8月,由一机部和二机部技术人员共同组成第二联合设计处,开展设备设计工作<ref>{{Cite book|title=当代中国的核工业 Contemporary China: nuclear industry|last=《当代中国的核工业》编辑委员会编|first=|publisher=北京:[[当代中国出版社]];香港祖国出版社|year=2009.09|isbn=7-80170-845-8|location=|pages=165}}</ref>。
1962年3月,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机械工业部(一机部)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二机械工业部(二机部)共同成立了由领导和专家组成的“生产堆设备领导小组”,负责安排协调生产[[核反应堆]]设备制造任务。同年8月,由一机部和二机部技术人员共同组成第二联合设计处,开展设备设计工作<ref>{{Cite book|title=当代中国的核工业 Contemporary China: nuclear industry|last=《当代中国的核工业》编辑委员会编|first=|publisher=北京:[[当代中国出版社]];香港祖国出版社|year=2009.09|isbn=7-80170-845-8|location=|pages=165}}</ref>。


反应堆是以天然[[铀]]作燃料,[[石墨]]作[[中子减速剂|慢化剂]],水作冷却剂,发生[[链式反应]]而取得[[原子弹]]材料{{le|钚-239|Plutonium-239}}的装置。整个装置重近万吨,热功率为600[[兆瓦]],主要结构一共包括十二个组成部分:反应堆本体系统、一回路系统、装卸料系统、核燃料转换系统、水净化系统、事故处理和检修系统、自动控制系统、保护系统、测量系统、下部水管道管束系统和射线防护系统等构成。这些系统包含的设备、仪器、仪表一共654项,由105个工厂和研究所承制<ref>{{Cite book|title=中国核电装备制造 从“728工程”到沿海重型装备制造基地|last=[[朱兴梓]]主编|first=|publisher=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year=2013.05|isbn=978-7-5123-4212-5|location=|pages=7}}</ref>。
反应堆是以天然[[铀]]作燃料,[[石墨]]作[[中子减速剂|慢化剂]],水作冷却剂,发生[[链式反应]]而取得[[原子弹]]材料[[钚|钚-239]]的装置。整个装置重近万吨,热功率为600[[瓦特|兆瓦]],主要结构一共包括十二个组成部分:反应堆本体系统、一回路系统、装卸料系统、核燃料转换系统、水净化系统、事故处理和检修系统、自动控制系统、保护系统、测量系统、下部水管道管束系统和射线防护系统等构成。这些系统包含的设备、仪器、仪表一共654项,由105个工厂和研究所承制<ref>{{Cite book|title=中国核电装备制造 从“728工程”到沿海重型装备制造基地|last=[[朱兴梓]]主编|first=|publisher=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year=2013.05|isbn=978-7-5123-4212-5|location=|pages=7}}</ref>。


由于设备要求非常高,[[一机部第二设计院]](现为中国联合工程公司)在1962年开始,对[[武汉锅炉厂]]、[[上海锅炉厂]]、[[上海汽轮机厂]]等进行技术改造,增建了新的清洁装配、清洗、电镀车间,并增补了部分精密加工设备。至1965年初,完成了中国第一座生产反应堆设备的制造任务,代号为“801工程”<ref name=sa />。紧接着又翻版了两套同样装置,分别代号为“821工程”、“816工程”<ref name=sa>{{Cite book|title=中国机械史 行业卷 下|last=[[中国机械工程学会]]编著|first=|publisher=北京:[[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year=2015.01|isbn=7-5046-6811-7|location=|pages=1416-1418}}</ref>。
由于设备要求非常高,[[一机部第二设计院]](现为中国联合工程公司)在1962年开始,对[[武汉锅炉厂]]、[[上海锅炉厂]]、[[上海汽轮机厂]]等进行技术改造,增建了新的清洁装配、清洗、电镀车间,并增补了部分精密加工设备。至1965年初,完成了中国第一座生产反应堆设备的制造任务,代号为“801工程”<ref name=sa />。紧接着又翻版了两套同样装置,分别代号为“821工程”、“816工程”<ref name=sa>{{Cite book|title=中国机械史 行业卷 下|last=[[中国机械工程学会]]编著|first=|publisher=北京:[[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year=2015.01|isbn=7-5046-6811-7|location=|pages=1416-1418}}</ref>。
第27行: 第27行:
1965年,根据战备需要,一机部决定热工所迁往武汉。按照当时规划,热工机械研究所最终要在[[三线建设]]地区的四川建所。所以迁往武汉锅炉厂落户,只是一个过渡阶段。热工所刚搬迁到武汉时,并没有办公楼、实验室,只借武汉锅炉厂的一座旧厂房,分隔成不同办公室和实验室,并暂借武锅技校一幢三层楼房作为职工宿舍{{r|jhrg|page=45}}。后来,才建造一幢四层楼房,一、二层办公用,三、四层住宿用。一机部热工机械研究所设在北京时的领导人并未有随迁到武汉。因此为了加强领导,一机部对武汉热工所的领导班子作了重新配备{{r|jhrg|page=1-3}}。
1965年,根据战备需要,一机部决定热工所迁往武汉。按照当时规划,热工机械研究所最终要在[[三线建设]]地区的四川建所。所以迁往武汉锅炉厂落户,只是一个过渡阶段。热工所刚搬迁到武汉时,并没有办公楼、实验室,只借武汉锅炉厂的一座旧厂房,分隔成不同办公室和实验室,并暂借武锅技校一幢三层楼房作为职工宿舍{{r|jhrg|page=45}}。后来,才建造一幢四层楼房,一、二层办公用,三、四层住宿用。一机部热工机械研究所设在北京时的领导人并未有随迁到武汉。因此为了加强领导,一机部对武汉热工所的领导班子作了重新配备{{r|jhrg|page=1-3}}。


1966年5月,江泽民调任武汉热工机械研究所所长,兼任代理党委书记<ref>{{Cite book|title=江泽民在上海 1985-1989|last=明锐,逸峰著|first=|publisher=[[上海人民出版社]]|year=|isbn=|location=上海|pages=160-161}}</ref>。当时研究所共有二两多人,计划发展规模为一千六百人。当初[[何成]]担任研究所党委书记,由于何成一直未能赴任,由江兼任代理党委书记{{r|jhrg|page=63}}。1966年9月,[[中共武汉市委]]正式下文批准江泽民兼任研究所党委书记{{r|jhrg|page=63-64}}。其他所领导有副所长黄光华、陆善明,总工程师李彼得。因当年开始的“[[文化大革命]]”,武汉全城受到冲击,热工所也受到影响,员工成立造反派“战斗队”与保守派“红五月”两个群体,并在所内进行大辩论。1967年7月20日,武汉地区两大派群众组织“[[工总]]”与“[[武汉地区无产阶级革命派百万雄师联络站|百万雄师]]”派性斗争达到高潮,谢富治、[[王力 (政治人物)|王力]]作为[[中央文化革命小组]]代表抵达武汉,公开支持“工总”,引起了“百万雄师”的不满与游行示威。此事导致中央文革小组宣布游行为“[[七·二〇事件|武汉七·二〇反革命事件]]”,受此影响武汉全城混乱,江泽民也被剥夺在热工所的领导权。1967年10月7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总理]][[周恩来]]陪同[[阿尔巴尼亚社会主义人民共和国|阿尔巴尼亚]]部长会议主席[[穆罕默德·谢胡]]访问武汉锅炉厂时,江泽民与其他受审查干部被关在办公室禁闭{{r|jhrg|page=5-6}}<ref>{{Cite book|title=滴水集 第2集|last=赵永文主编|first=|publisher=山东省新闻出版局|year=1991.06|isbn=|location=|pages=149}}</ref>。之后,[[红卫兵]]开始攻击,江泽民也被迫接受批斗和检讨{{r|changelife|page=78}}。在停职两年后,他被送往[[五七干校]]劳动{{r|changelife|page=81}}。
1966年5月,江泽民调任武汉热工机械研究所所长,兼任代理党委书记<ref>{{Cite book|title=江泽民在上海 1985-1989|last=明锐,逸峰著|first=|publisher=[[上海人民出版社]]|year=|isbn=|location=上海|pages=160-161}}</ref>。当时研究所共有二两多人,计划发展规模为一千六百人。当初[[何成]]担任研究所党委书记,由于何成一直未能赴任,由江兼任代理党委书记{{r|jhrg|page=63}}。1966年9月,[[中国共产党武汉市委员会|中共武汉市委]]正式下文批准江泽民兼任研究所党委书记{{r|jhrg|page=63-64}}。其他所领导有副所长黄光华、陆善明,总工程师李彼得。因当年开始的“[[文化大革命]]”,武汉全城受到冲击,热工所也受到影响,员工成立造反派“战斗队”与保守派“红五月”两个群体,并在所内进行大辩论。1967年7月20日,武汉地区两大派群众组织“[[工总]]”与“[[武汉地区无产阶级革命派百万雄师联络站|百万雄师]]”派性斗争达到高潮,谢富治、[[王力(1922年)|王力]]作为[[中央文化革命小组]]代表抵达武汉,公开支持“工总”,引起了“百万雄师”的不满与游行示威。此事导致中央文革小组宣布游行为“[[七·二〇事件|武汉七·二〇反革命事件]]”,受此影响武汉全城混乱,江泽民也被剥夺在热工所的领导权。1967年10月7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总理]][[周恩来]]陪同[[阿尔巴尼亚社会主义人民共和国|阿尔巴尼亚]]部长会议主席[[穆罕默德·谢胡]]访问武汉锅炉厂时,江泽民与其他受审查干部被关在办公室禁闭{{r|jhrg|page=5-6}}<ref>{{Cite book|title=滴水集 第2集|last=赵永文主编|first=|publisher=山东省新闻出版局|year=1991.06|isbn=|location=|pages=149}}</ref>。之后,[[红卫兵]]开始攻击,江泽民也被迫接受批斗和检讨{{r|changelife|page=78}}。在停职两年后,他被送往[[五七干校]]劳动{{r|changelife|page=81}}。


1970年5月,由于文化大革命进一步推进,江泽民提议一机部、二机部最终撤销热工所,并做工作、配合两个部门调配撤所人员的安排。武汉热工所一部分人安排到[[天津电气传动设计研究所|天津电器传动设计研究所]],部分调到湖北应城化工厂、[[湖北内燃机厂]];一部分在武汉的调配给二机部二院,剩余人员由武汉锅炉厂全部接收{{r|jhrg|page=80}}。同年,中共中央向[[罗马尼亚]]提出一批经济援助项目,一机部干部司司长[[李焕章]]提议,由江泽民担任专家组组长,执行援外任务{{r|changelife|page=82-83}}。
1970年5月,由于文化大革命进一步推进,江泽民提议一机部、二机部最终撤销热工所,并做工作、配合两个部门调配撤所人员的安排。武汉热工所一部分人安排到[[天津电气传动设计研究所|天津电器传动设计研究所]],部分调到湖北应城化工厂、[[湖北内燃机厂]];一部分在武汉的调配给二机部二院,剩余人员由武汉锅炉厂全部接收{{r|jhrg|page=80}}。同年,中共中央向[[罗马尼亚]]提出一批经济援助项目,一机部干部司司长[[李焕章]]提议,由江泽民担任专家组组长,执行援外任务{{r|changelife|page=82-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