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闻天:修订间差异

求闻百科,共笔求闻
添加的内容 删除的内容
(机器人:移除4个参考文献)
(隐去不存在的模板)
第95行: 第95行:
{{see also|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博古|毛泽东|王稼祥|罗明路线|长征|遵义会议|西安事变}}
{{see also|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博古|毛泽东|王稼祥|罗明路线|长征|遵义会议|西安事变}}


1931年2月,张闻天回到[[上海]],不久担任[[中共中央宣传部]]部长{{r|程中原|page=88}}<!-- removed_ref site226 by BXHS-bot -->。同年9月,成立临时中央,临时中央政治局由[[博古]]、张闻天、[[卢福坦]]、[[李竹生]]、[[康生]]、[[陈云]]、[[黄平 (中共中央候补委员)|黄平]]、[[刘少奇]]、[[王云程]]等九人组成;博古、张闻天、卢福坦为常委{{r|博古|page=85}}。1932年1月,[[一二八事变]]发生后,张闻天受阶级斗争思维模式干扰,指斥[[十九路军]]将领是反动的、反革命的“抗日军阀”<ref>张闻天《上海事变与中国的统治阶级》,《斗争》第3期,1932年2月9日</ref>,提出党的策略是“拥护士兵自动抗日的斗争,而反对他们的长官,利用一切机会揭破这些长官的欺骗”;号召革命的士兵与民众联合起来,把军阀的武装变为民众的武装,甚至认为“要作战胜利必须杀掉他们反动的长官”{{r|程中原|page=98}}<ref>张闻天《士兵的反日战争与我们的策略》,《斗争》第2期,1932年1月31日</ref>。
1931年2月,张闻天回到[[上海]],不久担任[[中共中央宣传部]]部长{{r|程中原|page=88}}。同年9月,成立临时中央,临时中央政治局由[[博古]]、张闻天、[[卢福坦]]、[[李竹生]]、[[康生]]、[[陈云]]、[[黄平 (中共中央候补委员)|黄平]]、[[刘少奇]]、[[王云程]]等九人组成;博古、张闻天、卢福坦为常委{{r|博古|page=85}}。1932年1月,[[一二八事变]]发生后,张闻天受阶级斗争思维模式干扰,指斥[[十九路军]]将领是反动的、反革命的“抗日军阀”<ref>张闻天《上海事变与中国的统治阶级》,《斗争》第3期,1932年2月9日</ref>,提出党的策略是“拥护士兵自动抗日的斗争,而反对他们的长官,利用一切机会揭破这些长官的欺骗”;号召革命的士兵与民众联合起来,把军阀的武装变为民众的武装,甚至认为“要作战胜利必须杀掉他们反动的长官”{{r|程中原|page=98}}<ref>张闻天《士兵的反日战争与我们的策略》,《斗争》第2期,1932年1月31日</ref>。


1932年12月,上海地下党再次遭到破坏{{r|程中原|page=106}}。政治局常委卢福坦等被捕变节,致使张闻天、陈云等险些被捕。博古在请示[[共产国际]]后,决定整体迁移中央首脑机关进入江西中央苏区{{r|博古|page=99-100}}。1933年1月,张闻天随临时中央迁入[[中央苏区]],任[[苏区中央局]]宣传部长{{r|程中原|page=107}}、瑞金工农民主政府主席等。
1932年12月,上海地下党再次遭到破坏{{r|程中原|page=106}}。政治局常委卢福坦等被捕变节,致使张闻天、陈云等险些被捕。博古在请示[[共产国际]]后,决定整体迁移中央首脑机关进入江西中央苏区{{r|博古|page=99-100}}。1933年1月,张闻天随临时中央迁入[[中央苏区]],任[[苏区中央局]]宣传部长{{r|程中原|page=107}}、瑞金工农民主政府主席等。
第107行: 第107行:
1934年10月,张闻天参加[[长征]],与毛泽东、[[王稼祥]]等同编入军委第二纵队{{r|程中原|page=130}}。三人在行军途中多次交流,结成同盟,共同反对博古、李德{{r|程中原|page=131}}。1935年1月15日至17日,[[红一方面军]]长征途中占领了[[贵州]][[遵义市|遵义]],于是顺道于当地举行会议,地点在遵义城琵琶桥(后改名子尹路,又改称红旗路)东侧87号[[柏辉章]]公馆。会议上[[博古]]率先作报告,检讨[[第五次反围剿战役]]的军事指挥错误,但主要是客观条件的困难{{r|程中原|page=135}}。[[周恩来]]随后做副报告,称是军事领导战略战术错误,并主动承担责任{{r|程中原|page=137}}。紧接着,张闻天在会上作反对中央单纯防御军事路线的报告<ref>{{cite book|author=Lawrence R. Sullivan|title=Historical Dictionary of the Chinese Communist Party||date=16 December 2011|publisher=Scarecrow Press|isbn=978-0-8108-7225-7|page=318|access-date=2014-11-16}}</ref>。随后[[毛泽东]]作长篇发言,指出导致第五次反围剿战役失利和大转移严重损失的原因是军事上的单纯防御路线,表现为进攻时的冒险主义、防御时的保守主义和突围时的保守主义{{r|程中原|page=136}}。这个发言的提纲是毛泽东与王稼祥、张闻天在先前拟好的。随即,[[王稼祥]]、[[朱德]]、[[刘少奇]]纷纷表示赞同。会议召开三日,最终决定取消原来的三人团([[博古]]、[[李德]]、[[周恩来]])领导{{r|程中原|page=139}},由朱德和周恩来为军事指挥者,增补[[毛泽东]]为[[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毛泽东恢复了对红军的指挥权{{r|程中原|page=138}}。
1934年10月,张闻天参加[[长征]],与毛泽东、[[王稼祥]]等同编入军委第二纵队{{r|程中原|page=130}}。三人在行军途中多次交流,结成同盟,共同反对博古、李德{{r|程中原|page=131}}。1935年1月15日至17日,[[红一方面军]]长征途中占领了[[贵州]][[遵义市|遵义]],于是顺道于当地举行会议,地点在遵义城琵琶桥(后改名子尹路,又改称红旗路)东侧87号[[柏辉章]]公馆。会议上[[博古]]率先作报告,检讨[[第五次反围剿战役]]的军事指挥错误,但主要是客观条件的困难{{r|程中原|page=135}}。[[周恩来]]随后做副报告,称是军事领导战略战术错误,并主动承担责任{{r|程中原|page=137}}。紧接着,张闻天在会上作反对中央单纯防御军事路线的报告<ref>{{cite book|author=Lawrence R. Sullivan|title=Historical Dictionary of the Chinese Communist Party||date=16 December 2011|publisher=Scarecrow Press|isbn=978-0-8108-7225-7|page=318|access-date=2014-11-16}}</ref>。随后[[毛泽东]]作长篇发言,指出导致第五次反围剿战役失利和大转移严重损失的原因是军事上的单纯防御路线,表现为进攻时的冒险主义、防御时的保守主义和突围时的保守主义{{r|程中原|page=136}}。这个发言的提纲是毛泽东与王稼祥、张闻天在先前拟好的。随即,[[王稼祥]]、[[朱德]]、[[刘少奇]]纷纷表示赞同。会议召开三日,最终决定取消原来的三人团([[博古]]、[[李德]]、[[周恩来]])领导{{r|程中原|page=139}},由朱德和周恩来为军事指挥者,增补[[毛泽东]]为[[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毛泽东恢复了对红军的指挥权{{r|程中原|page=138}}。


2月5日,红军进抵贵州[[毕节]]林口镇[[鸡鸣三省|鸡鸣三省村]],在这里召开政治局会议{{r|程中原|page=135}}。毛泽东此时对周恩来称“应该让洛甫做一个时期”<ref>{{cite book|author=王树增|title=《长征》||year=2006|publisher=人民文学出版社|isbn=978-7-02-005798-6|page=261}}</ref>,于是张闻天取代博古担任中共中央总书记<ref>Snow, Edgar. Red Star Over China, Pelican edition 1972, page 553.</ref><ref>{{cite book |author = [美]徐中约 |others = 计秋枫、朱庆葆 译,茅家琦、钱乘旦 校 |title = 中国近代史(下)| year = 2005| publisher = 香港中文大学|page =564 |isbn=9622019889}}</ref><!-- removed_ref site226 by BXHS-bot --><ref>{{cite web|url=http://news.ifeng.com/history/2/200712/1217_336_333899_9.shtml|title=张闻天的“总书记问题”:一桩未了公案|publisher=凤凰网|date=2007-12-17|accessdate=2015-05-10}}</ref>{{r|郭廷以|page=433}},在常委分工中“负总的责任”{{NoteTag|1938年4月12日武汉《[[新华日报]]》刊载《张闻天启事》:“中共中央设有由少数同志组织之书记处,但并无所谓总书记。”}}<ref>{{cite journal|author=梁俊英|title=张闻天:历史功绩载千秋|journal=党史文汇|year=2014|month=|issue=4|pages=|url=http://dangshi.people.com.cn/n/2014/0603/c85037-25097848.html|access-date=2014-11-16}}</ref><ref>{{cite book|author=Michael Dillon|title=Deng Xiaoping A Political Biography||date=30 October 2014|publisher=I.B.Tauris|isbn=978-1-78076-895-3|page=62|access-date=2014-11-16}}</ref>。5月12日,张闻天主持[[会理会议]]{{r|程中原|page=151}}。1935年6月红一、四方面军会师后,张闻天支持毛泽东的北上路线,反对[[张国焘]]的南下路线,随军到达陕北{{r|程中原|page=169}}。为此,张国焘在另立中央时,宣布“开除”毛周洛博的党籍{{r|程中原|page=202}}。1935年12月,张闻天主持[[瓦窑堡会议]]<ref>{{cite book |authors = 周天度、郑则民、齐福霖、李义彬 等 |editors = 李新 总主编,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中华民国史研究室编 |title=中华民国史|volume=第八卷|location=北京|publisher=中华书局|year=2011 |page = 424}}</ref>。
2月5日,红军进抵贵州[[毕节]]林口镇[[鸡鸣三省|鸡鸣三省村]],在这里召开政治局会议{{r|程中原|page=135}}。毛泽东此时对周恩来称“应该让洛甫做一个时期”<ref>{{cite book|author=王树增|title=《长征》||year=2006|publisher=人民文学出版社|isbn=978-7-02-005798-6|page=261}}</ref>,于是张闻天取代博古担任中共中央总书记<ref>Snow, Edgar. Red Star Over China, Pelican edition 1972, page 553.</ref><ref>{{cite book |author = [美]徐中约 |others = 计秋枫、朱庆葆 译,茅家琦、钱乘旦 校 |title = 中国近代史(下)| year = 2005| publisher = 香港中文大学|page =564 |isbn=9622019889}}</ref><ref>{{cite web|url=http://news.ifeng.com/history/2/200712/1217_336_333899_9.shtml|title=张闻天的“总书记问题”:一桩未了公案|publisher=凤凰网|date=2007-12-17|accessdate=2015-05-10}}</ref>{{r|郭廷以|page=433}},在常委分工中“负总的责任”{{NoteTag|1938年4月12日武汉《[[新华日报]]》刊载《张闻天启事》:“中共中央设有由少数同志组织之书记处,但并无所谓总书记。”}}<ref>{{cite journal|author=梁俊英|title=张闻天:历史功绩载千秋|journal=党史文汇|year=2014|month=|issue=4|pages=|url=http://dangshi.people.com.cn/n/2014/0603/c85037-25097848.html|access-date=2014-11-16}}</ref><ref>{{cite book|author=Michael Dillon|title=Deng Xiaoping A Political Biography||date=30 October 2014|publisher=I.B.Tauris|isbn=978-1-78076-895-3|page=62|access-date=2014-11-16}}</ref>。5月12日,张闻天主持[[会理会议]]{{r|程中原|page=151}}。1935年6月红一、四方面军会师后,张闻天支持毛泽东的北上路线,反对[[张国焘]]的南下路线,随军到达陕北{{r|程中原|page=169}}。为此,张国焘在另立中央时,宣布“开除”毛周洛博的党籍{{r|程中原|page=202}}。1935年12月,张闻天主持[[瓦窑堡会议]]<ref>{{cite book |authors = 周天度、郑则民、齐福霖、李义彬 等 |editors = 李新 总主编,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中华民国史研究室编 |title=中华民国史|volume=第八卷|location=北京|publisher=中华书局|year=2011 |page = 424}}</ref>。


1936年,红军进行东征、西征,在此期间,张闻天与毛泽东、周恩来等合作,将推进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置于中共的工作重心{{r|程中原|page=186}}<ref name="传略">张闻天选集传记组. 张闻天传略. 1990年2月14日</ref>。12月[[西安事变]]发生后,张闻天在[[志丹县|保安]][[窯洞]]主持召开应对事变的会议,在会上毛泽东提出要“审蒋”、“除蒋”<!-- removed_ref site226 by BXHS-bot --><ref>{{cite journal|author=卢荻|title=西安事变:杀蒋与放蒋的艰难抉择|journal=同舟共进|year=2011|month=|issue=1|pages=|url=http://history.people.com.cn/GB/205396/14987043.html|access-date=2015-01-01}}</ref>,而张闻天主张“不采取与南京对立方针,不组织与南京对立方式”、“尽量争取南京政府正统,联合非蒋系队伍”<ref name="zps" /><ref name="time">{{cite web|url= http://cul.sohu.com/20120105/n331233203_1.shtml|title= 毛泽东成为领袖后张闻天的悲惨命运|accessdate= 2012|publisher= 搜狐网|work= }}</ref>。最后在[[斯大林]]的压力下,[[西安事变]]和平解決<ref>{{cite journal|author=杨奎松|title=张学良与西安事变之解决|journal=中国社会科学|year=1996|month=|issue=5|pages=186-199|url=http://www.people.com.cn/GB/198221/198974/199958/12496628.html|access-date=2015-01-01}}</ref><ref>{{cite journal|author=李义彬|title=中共和平解决西安事变方针的制定|journal=中共党史研究|year=2007|month=|issue=1|pages=|url=http://jds.cass.cn/UploadFiles/ztsjk/2010/11/201011251535549426.pdf||||access-date=2015-01-01}}</ref><ref>{{cite journal|title=洛甫、毛泽东致周恩来、博古电(1937年1月5日)|journal=文献和研究|year=1986|issue=6|pages=37}}</ref>。1937年1月,张闻天秘密前往西安,与周恩来、博古等商议办法<ref>{{cite web |url = http://sn.people.com.cn/n/2014/0716/c354836-21683833.html |title = 张闻天在西安事变中:“一定要争取和平调解” |accessdate = 2014-07-16 |date = |publisher = 人民网 }}</ref>。
1936年,红军进行东征、西征,在此期间,张闻天与毛泽东、周恩来等合作,将推进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置于中共的工作重心{{r|程中原|page=186}}<ref name="传略">张闻天选集传记组. 张闻天传略. 1990年2月14日</ref>。12月[[西安事变]]发生后,张闻天在[[志丹县|保安]][[窯洞]]主持召开应对事变的会议,在会上毛泽东提出要“审蒋”、“除蒋”<ref>{{cite journal|author=卢荻|title=西安事变:杀蒋与放蒋的艰难抉择|journal=同舟共进|year=2011|month=|issue=1|pages=|url=http://history.people.com.cn/GB/205396/14987043.html|access-date=2015-01-01}}</ref>,而张闻天主张“不采取与南京对立方针,不组织与南京对立方式”、“尽量争取南京政府正统,联合非蒋系队伍”<ref name="zps" /><ref name="time">{{cite web|url= http://cul.sohu.com/20120105/n331233203_1.shtml|title= 毛泽东成为领袖后张闻天的悲惨命运|accessdate= 2012|publisher= 搜狐网|work= }}</ref>。最后在[[斯大林]]的压力下,[[西安事变]]和平解決<ref>{{cite journal|author=杨奎松|title=张学良与西安事变之解决|journal=中国社会科学|year=1996|month=|issue=5|pages=186-199|url=http://www.people.com.cn/GB/198221/198974/199958/12496628.html|access-date=2015-01-01}}</ref><ref>{{cite journal|author=李义彬|title=中共和平解决西安事变方针的制定|journal=中共党史研究|year=2007|month=|issue=1|pages=|url=http://jds.cass.cn/UploadFiles/ztsjk/2010/11/201011251535549426.pdf||||access-date=2015-01-01}}</ref><ref>{{cite journal|title=洛甫、毛泽东致周恩来、博古电(1937年1月5日)|journal=文献和研究|year=1986|issue=6|pages=37}}</ref>。1937年1月,张闻天秘密前往西安,与周恩来、博古等商议办法<ref>{{cite web |url = http://sn.people.com.cn/n/2014/0716/c354836-21683833.html |title = 张闻天在西安事变中:“一定要争取和平调解” |accessdate = 2014-07-16 |date = |publisher = 人民网 }}</ref>。


=== 抗日战争时期 ===
=== 抗日战争时期 ===
第140行: 第140行:
1950年1月20日,张闻天任中华人民共和国出席[[联合国安理会]]首席代表{{r|程中原|page=361}},因中华人民共和国未取得席位而未赴任{{r|何方|page=105}}。1951年4月,张闻天任[[中国驻苏联大使]]{{r|何方|page=106}}<ref>{{cite web |url = http://www.mfa.gov.cn/chn/pds/ziliao/wjrw/2167/2171/t9237.htm |title = 驻前苏联及俄罗斯联邦历任大使 |publisher = 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部}}</ref>。张闻天注意研究国际问题,积极向中央提出形势分析和政策建议,如1951年提出[[朝鲜战争]]第一次停战谈判问题报告,受到中央重视<ref>{{Cite web |url = http://www.fmprc.gov.cn/chn//pds/ziliao/wjrw/lrfbzjbzzl/t9115.htm |title = 张闻天 |publisher=[[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部]]}}</ref>。1954年,与[[周恩来]]等出席[[日内瓦会议 (1954年)|日内瓦会议]]{{r|程中原|page=378}}{{r|何方|page=117}}。9月,出席[[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当选[[第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r|程中原|page=499}}。1955年1月回国,任[[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部]]第一副部长,协助周恩来领导外交工作。1956年9月[[中共八大]]上当选为[[中共中央政治局]]候补委员{{r|程中原|page=500}}。
1950年1月20日,张闻天任中华人民共和国出席[[联合国安理会]]首席代表{{r|程中原|page=361}},因中华人民共和国未取得席位而未赴任{{r|何方|page=105}}。1951年4月,张闻天任[[中国驻苏联大使]]{{r|何方|page=106}}<ref>{{cite web |url = http://www.mfa.gov.cn/chn/pds/ziliao/wjrw/2167/2171/t9237.htm |title = 驻前苏联及俄罗斯联邦历任大使 |publisher = 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部}}</ref>。张闻天注意研究国际问题,积极向中央提出形势分析和政策建议,如1951年提出[[朝鲜战争]]第一次停战谈判问题报告,受到中央重视<ref>{{Cite web |url = http://www.fmprc.gov.cn/chn//pds/ziliao/wjrw/lrfbzjbzzl/t9115.htm |title = 张闻天 |publisher=[[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部]]}}</ref>。1954年,与[[周恩来]]等出席[[日内瓦会议 (1954年)|日内瓦会议]]{{r|程中原|page=378}}{{r|何方|page=117}}。9月,出席[[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当选[[第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r|程中原|page=499}}。1955年1月回国,任[[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部]]第一副部长,协助周恩来领导外交工作。1956年9月[[中共八大]]上当选为[[中共中央政治局]]候补委员{{r|程中原|page=500}}。


1959年,张闻天参加[[庐山会议 (1959年)|庐山会议]]{{r|程中原|page=401}}。7月14日,[[中共中央军委]]副主席、[[国务院副总理]]兼[[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部部长|国防部部长]][[彭德怀]]给[[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主席]][[毛泽东]]写信,信中彭德怀指出了“大跃进”的问题{{r|彭德怀|page=358-361}}。7月19日,[[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参谋长]][[黄克诚]]和[[中共湖南省委]]第一书记[[周小舟]]发言支持彭德怀{{r|彭德怀|page=363-364}}<ref>{{cite web |publisher = 人民网 |title = 黄克诚为真理十次直言 |url = http://www.people.com.cn/GB/shizheng/252/5252/5253/20010521/469756.html |author = 徐焰 |date = 2001年5月21日 |accessdate = 2010-06-20 }}</ref>。7月21日,张闻天作了三个小时发言,用了更精确的理论术语批评[[大跃进]]、[[人民公社|人民公社化]]的左倾错误,主张发扬党内民主,支持[[彭德怀]]{{r|程中原|page=413-419}},张闻天强调应多从思想观点、方法、作风上探讨产生缺点错误的原因,反对不讲条件、不合乎实际的“主观主义、片面性”,“一定要按经济规律办事,不能光凭主观愿望,光凭政治上的要求”,在党内民主作风上,“要造成一种生龙活虎、心情舒畅的局面,才会有战斗力”,为此领导上要“造成一种风气、环境,使得下面敢于提意见”<ref>{{cite book|title=中国当代史 ||last1= [[郭大钧]] |publisher=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year=2011 |page=111}}</ref>。随后,原本主张“纠左”的毛泽东转而批判“[[彭、黄、张、周反党集团]]”{{r|李锐|page=424}}<ref>{{cite book |author=[英]理查德·伊文思 |others = 田山 译 |title=邓小平传|year=2013|publisher=国际文化出版公司|pages=183|isbn=978-7-5125-0483-7}}</ref>,张闻天被毛泽东归类为“右倾机会主义”分子、“[[彭、黄、张、周反党集团]]”的重要成员<!-- removed_ref site132 by WaitSpring-bot (template) -->。会议后,“[[反右倾运动]]”再次展开<ref>[[薄一波]],《若干重大决策与事件的回顾》,1997年,人民出版社,ISBN 978-7-01-002687-9。[http://cpc.people.com.cn/GB/64162/82819/122120/122135/7210831.html 第三十章“庐山会议的‘反右倾’”]</ref>,张闻天在[[全国外事工作会议]]上被进一步批判,被免去外交部副部长职务<ref>{{cite book|title=中国共产党历史:第二卷(1949-1978)|volume=下|year=2011|location=北京|publisher=中共党史出版社|pages=551|author=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 |isbn=9787509809501}}</ref>。
1959年,张闻天参加[[庐山会议 (1959年)|庐山会议]]{{r|程中原|page=401}}。7月14日,[[中共中央军委]]副主席、[[国务院副总理]]兼[[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部部长|国防部部长]][[彭德怀]]给[[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主席]][[毛泽东]]写信,信中彭德怀指出了“大跃进”的问题{{r|彭德怀|page=358-361}}。7月19日,[[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参谋长]][[黄克诚]]和[[中共湖南省委]]第一书记[[周小舟]]发言支持彭德怀{{r|彭德怀|page=363-364}}<ref>{{cite web |publisher = 人民网 |title = 黄克诚为真理十次直言 |url = http://www.people.com.cn/GB/shizheng/252/5252/5253/20010521/469756.html |author = 徐焰 |date = 2001年5月21日 |accessdate = 2010-06-20 }}</ref>。7月21日,张闻天作了三个小时发言,用了更精确的理论术语批评[[大跃进]]、[[人民公社|人民公社化]]的左倾错误,主张发扬党内民主,支持[[彭德怀]]{{r|程中原|page=413-419}},张闻天强调应多从思想观点、方法、作风上探讨产生缺点错误的原因,反对不讲条件、不合乎实际的“主观主义、片面性”,“一定要按经济规律办事,不能光凭主观愿望,光凭政治上的要求”,在党内民主作风上,“要造成一种生龙活虎、心情舒畅的局面,才会有战斗力”,为此领导上要“造成一种风气、环境,使得下面敢于提意见”<ref>{{cite book|title=中国当代史 ||last1= [[郭大钧]] |publisher=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year=2011 |page=111}}</ref>。随后,原本主张“纠左”的毛泽东转而批判“[[彭、黄、张、周反党集团]]”{{r|李锐|page=424}}<ref>{{cite book |author=[英]理查德·伊文思 |others = 田山 译 |title=邓小平传|year=2013|publisher=国际文化出版公司|pages=183|isbn=978-7-5125-0483-7}}</ref>,张闻天被毛泽东归类为“右倾机会主义”分子、“[[彭、黄、张、周反党集团]]”的重要成员。会议后,“[[反右倾运动]]”再次展开<ref>[[薄一波]],《若干重大决策与事件的回顾》,1997年,人民出版社,ISBN 978-7-01-002687-9。[http://cpc.people.com.cn/GB/64162/82819/122120/122135/7210831.html 第三十章“庐山会议的‘反右倾’”]</ref>,张闻天在[[全国外事工作会议]]上被进一步批判,被免去外交部副部长职务<ref>{{cite book|title=中国共产党历史:第二卷(1949-1978)|volume=下|year=2011|location=北京|publisher=中共党史出版社|pages=551|author=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 |isbn=9787509809501}}</ref>。


1960年11月12日,到[[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部经济研究所担任特约研究员,从事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理论的研究{{r|程中原|page=430}}。1962年1月,出席[[七千人大会]],担任大会主席团成员{{r|程中原|page=440}}。此后,前往江苏、浙江、上海、湖南等地进行社会调查{{r|程中原|page=443-449}}。调查结束后,写出调查报告“集市贸易意见书”{{r|程中原|page=450}}。[[中共八届十中全会]]上,毛泽东又批判[[彭德怀]]、张闻天、[[习仲勋]]等{{r|程中原|page=453}}。会后,张闻天被剥夺了参加中央一切会议、阅读中央一切文件的权利{{r|程中原|page=454}}。此后,又提出“生产关系两重性”理论{{r|程中原|page=457}}。1966年10月1日,张闻天参加国庆庆典活动,登上天安门城楼与毛泽东交谈<ref>{{cite book |title = 共和国震撼瞬间 |date=2012 |publisher = [[人民文学出版社]]|author = [[孟昭瑞]] |pages = 256 |isbn = 978-7-0200-9124-9}}</ref>。
1960年11月12日,到[[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部经济研究所担任特约研究员,从事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理论的研究{{r|程中原|page=430}}。1962年1月,出席[[七千人大会]],担任大会主席团成员{{r|程中原|page=440}}。此后,前往江苏、浙江、上海、湖南等地进行社会调查{{r|程中原|page=443-449}}。调查结束后,写出调查报告“集市贸易意见书”{{r|程中原|page=450}}。[[中共八届十中全会]]上,毛泽东又批判[[彭德怀]]、张闻天、[[习仲勋]]等{{r|程中原|page=453}}。会后,张闻天被剥夺了参加中央一切会议、阅读中央一切文件的权利{{r|程中原|page=454}}。此后,又提出“生产关系两重性”理论{{r|程中原|page=457}}。1966年10月1日,张闻天参加国庆庆典活动,登上天安门城楼与毛泽东交谈<ref>{{cite book |title = 共和国震撼瞬间 |date=2012 |publisher = [[人民文学出版社]]|author = [[孟昭瑞]] |pages = 256 |isbn = 978-7-0200-9124-9}}</ref>。
第151行: 第151行:
在中国共产党主流史学中,认为他作为中共中央的领导人,为中共立下了汗马功劳,因此对他的评价基本持正。[[毛泽东]]在延安时曾经对中央苏区时期的张闻天有过这样的评论:“张闻天在中央苏区是颇有影响的人物。这不只是因为他的地位和身份,还有他本身的因素。”1979年8月25日,中共中央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召开追悼张闻天大会,[[邓小平]]致悼词,称张闻天“是我党的优秀党员,是我党在一个相当长时期的重要领导人”。次日[[人民日报]]发布的消息称张闻天是“中国共产党的优秀党员、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ref>1979年8月26日《人民日报》</ref>。[[江泽民]]1990年8月在给张闻天夫人刘英的信中说:“他对共产主义矢志不移的坚定信念,他的政治家的宽阔胸怀和学问家的谨严风范,他为人民利益而坚持真理、修正错误的崇高品德,他深入实际、实事求是、谦虚谨慎、艰苦朴素的优良作风,永远值得我们大家学习<ref>{{cite news|title=张闻天在中共党史上的十大贡献|url=http://news.xinhuanet.com/politics/2011-02/14/c_121073066_5.htm|newspaper=新华网|date=2011-02-14}}</ref>。”
在中国共产党主流史学中,认为他作为中共中央的领导人,为中共立下了汗马功劳,因此对他的评价基本持正。[[毛泽东]]在延安时曾经对中央苏区时期的张闻天有过这样的评论:“张闻天在中央苏区是颇有影响的人物。这不只是因为他的地位和身份,还有他本身的因素。”1979年8月25日,中共中央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召开追悼张闻天大会,[[邓小平]]致悼词,称张闻天“是我党的优秀党员,是我党在一个相当长时期的重要领导人”。次日[[人民日报]]发布的消息称张闻天是“中国共产党的优秀党员、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ref>1979年8月26日《人民日报》</ref>。[[江泽民]]1990年8月在给张闻天夫人刘英的信中说:“他对共产主义矢志不移的坚定信念,他的政治家的宽阔胸怀和学问家的谨严风范,他为人民利益而坚持真理、修正错误的崇高品德,他深入实际、实事求是、谦虚谨慎、艰苦朴素的优良作风,永远值得我们大家学习<ref>{{cite news|title=张闻天在中共党史上的十大贡献|url=http://news.xinhuanet.com/politics/2011-02/14/c_121073066_5.htm|newspaper=新华网|date=2011-02-14}}</ref>。”


曾任张闻天秘书的[[何方]]则将张闻天与陈独秀、胡耀邦相提并论,称赞三人能够“坚持五四运动传统、弘扬科学民主精神”、“能够成为中国人民的先觉和前驱”,并分析三人在党内的惨淡结局均为“中国封建传统的强大”所造成<!-- removed_ref site226 by BXHS-bot -->
曾任张闻天秘书的[[何方]]则将张闻天与陈独秀、胡耀邦相提并论,称赞三人能够“坚持五四运动传统、弘扬科学民主精神”、“能够成为中国人民的先觉和前驱”,并分析三人在党内的惨淡结局均为“中国封建传统的强大”所造成。


对于张闻天的负面评价,除庐山会议后受政治因素的影响外,主要是在[[延安整风]]时期。毛泽东在批判[[王明]]在十年内战时期的左倾错误时,认为张有责任,且张对承认错误有抵触情绪。毛认为张闻天一事不懂,偏要人家依,不依则打;说张不顾全大局,无自我批评精神。张闻天对[[刘少奇]]在1937年批评中央的路线错误相当不满,这也让毛泽东很不高兴。毛认为,在中央仍然存在一些历史遗留问题需要清理,因此有延安整风运动的发动<ref>{{cite book|author=曹英|title=中共选择了毛泽东|year=2013|publisher=华文出版社|isbn=978-7-5075-3944-8|page=470-472}}</ref>。
对于张闻天的负面评价,除庐山会议后受政治因素的影响外,主要是在[[延安整风]]时期。毛泽东在批判[[王明]]在十年内战时期的左倾错误时,认为张有责任,且张对承认错误有抵触情绪。毛认为张闻天一事不懂,偏要人家依,不依则打;说张不顾全大局,无自我批评精神。张闻天对[[刘少奇]]在1937年批评中央的路线错误相当不满,这也让毛泽东很不高兴。毛认为,在中央仍然存在一些历史遗留问题需要清理,因此有延安整风运动的发动<ref>{{cite book|author=曹英|title=中共选择了毛泽东|year=2013|publisher=华文出版社|isbn=978-7-5075-3944-8|page=470-472}}</ref>。
第207行: 第207行:
{{中共中央宣传部部长}}
{{中共中央宣传部部长}}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早期传播}}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早期传播}}
{{张闻天家系}}
<!--{{张闻天家系}}-->


{{DEFAULTSORT:Zhang张}}
{{DEFAULTSORT:Zhang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