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甲西社抗清事件:修订间差异

求闻百科,共笔求闻
添加的内容 删除的内容
(综合治理:修正涉台用语2-2)
Gjm留言 | 贡献
第33行: 第33行:
事件扩大后,其他各社如[[蓬山社]](今大甲)、[[猫罗社]](今彰化县[[芬园乡]])、[[岸里社]](今台中市[[神岡区]])、水里(今台中龙井区)、[[阿束社]](今彰化市茄冬脚、彰化县和美镇)等原住民番社也起而响应。至此[[大安溪]]到[[大肚溪]]之间,原属于[[大肚王国]]领域内的山谷平原都陷入动盪之中。这是清领时期平埔族群武力反抗事件中规模最大的一次,当时彰化县(大约为今台中市、彰化县之平原地区)境内平埔族各社几乎全部参加了此行动。
事件扩大后,其他各社如[[蓬山社]](今大甲)、[[猫罗社]](今彰化县[[芬园乡]])、[[岸里社]](今台中市[[神岡区]])、水里(今台中龙井区)、[[阿束社]](今彰化市茄冬脚、彰化县和美镇)等原住民番社也起而响应。至此[[大安溪]]到[[大肚溪]]之间,原属于[[大肚王国]]领域内的山谷平原都陷入动盪之中。这是清领时期平埔族群武力反抗事件中规模最大的一次,当时彰化县(大约为今台中市、彰化县之平原地区)境内平埔族各社几乎全部参加了此行动。


== 派兵镇压 ==
== 派兵平叛 ==
当时署理[[闽浙总督|福建总督]][[郝玉麟]]派[[台湾总兵]][[王郡]]亲往督征,并先后从[[中国大陆]]征调官兵六千多名,以及[[银钱]]、[[白米|米糧]]、[[军火]]、[[冷兵器|器械]],船载一百多艘来台征讨。九月初,清军采“以番制番”之策,使各敵对之部落互相攻击,并得[[岸里社]]部分原住民的协助,袭破阿束社。十月中旬清军兵分七路,攻破水里社、牛罵头社及沙轆社。十一月初清兵攻进小坪山反抗军据点,获[[牛]]千餘头、[[马]]八匹、[[车]]数百辆,焚毀[[糧食]]四百堆。最后[[吞霄社]]、[[大甲西社]]、[[猫盂社]]、[[双嶚社]]、[[苑里社]]、[[房里社]]等抵抗失败,各[[部落]]先后率众投降,事件才告结束。事件历经七个月,清军“计擒获男、妇一千餘名,阵斬首级四十一名,伤死二十一名,军前梟首一十八名”<ref>[[周玺]]《彰化县志》卷六·田赋志·番丁</ref>,林武力等十三名首领依[[清律]]判決斬決梟示,沙轆土官被判成立唆谋罪名而杖斃<ref>[[国立故宫博物院]]《宫中档雍正朝奏摺》二十辑</ref>。
当时署理[[闽浙总督|福建总督]][[郝玉麟]]派[[台湾总兵]][[王郡]]亲往督征,并先后从[[中国大陆]]征调官兵六千多名,以及[[银钱]]、[[白米|米糧]]、[[军火]]、[[冷兵器|器械]],船载一百多艘来台征讨。九月初,清军采“以番制番”之策,使各敵对之部落互相攻击,并得[[岸里社]]部分原住民的协助,袭破阿束社。十月中旬清军兵分七路,攻破水里社、牛罵头社及沙轆社。十一月初清兵攻进小坪山反抗军据点,获[[牛]]千餘头、[[马]]八匹、[[车]]数百辆,焚毀[[糧食]]四百堆。最后[[吞霄社]]、[[大甲西社]]、[[猫盂社]]、[[双嶚社]]、[[苑里社]]、[[房里社]]等抵抗失败,各[[部落]]先后率众投降,事件才告结束。事件历经七个月,清军“计擒获男、妇一千餘名,阵斬首级四十一名,伤死二十一名,军前梟首一十八名”<ref>[[周玺]]《彰化县志》卷六·田赋志·番丁</ref>,林武力等十三名首领依[[清律]]判決斬決梟示,沙轆土官被判成立唆谋罪名而杖斃<ref>[[国立故宫博物院]]《宫中档雍正朝奏摺》二十辑</re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