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端文皇后:修订间差异

求闻百科,共笔求闻
添加的内容 删除的内容
(机器人:清理不当的来源;移除无用的模板参数;替换{{reflist}}等模板参数;替换裸露的<references />)
无编辑摘要
 
第46行: 第46行:
|婚姻名份=福晋→大福晋→中宫国君福晋(中宫皇后)→母后皇太后
|婚姻名份=福晋→大福晋→中宫国君福晋(中宫皇后)→母后皇太后
|夫之父=太祖高皇帝[[努尔哈赤]]
|夫之父=太祖高皇帝[[努尔哈赤]]
|夫之母=[[孝慈高皇后 (清朝)|孝慈高皇后]]叶赫那拉氏
|夫之母=[[孝慈高皇后清朝|孝慈高皇后]]叶赫那拉氏
|夫之嫡母=
|夫之嫡母=
|夫之元配=[[清太宗元妃|元妃]]钮祜禄氏
|夫之元配=[[清太宗元妃|元妃]]钮祜禄氏
第52行: 第52行:
|夫之继室=[[清太宗继妃|继妃]]乌拉那拉氏
|夫之继室=[[清太宗继妃|继妃]]乌拉那拉氏
|夫之平妻=
|夫之平妻=
|夫之侧室=[[孝文皇后]]博尔济吉特氏<br > [[敏惠恭和元妃]]博尔济吉特氏
|夫之侧室=[[孝文皇后]]博尔济吉特氏<br > [[敏惠恭和元妃]]博尔济吉特氏
|兄弟=
|兄弟=
|姊妹=
|姊妹=
第61行: 第61行:
|同胞兄弟=
|同胞兄弟=
|同胞姊妹=
|同胞姊妹=
|异母兄弟=[[寨桑 (人物)|寨桑]]
|异母兄弟=[[寨桑人物|寨桑]]
|异母姊妹=
|异母姊妹=
|异父兄弟=[[奇塔特]]
|异父兄弟=[[奇塔特]]
|异父姊妹=[[达哲]]<br > [[敬孝皇后]]博尔济吉特氏
|异父姊妹=[[达哲]]<br > [[敬孝皇后]]博尔济吉特氏
|继兄弟=
|继兄弟=
|继姊妹=
|继姊妹=
第77行: 第77行:
'''孝端文皇后'''({{lang-mnc|ᡥᡳᠶᠣᠣᡧᡠᠩᡤᠠ<br /> ᡩᠣᡵᠣᠩᡤᠣ<br /> ᡤᡝᠩᡤᡳᠶᡝᠨ<br /> ᡧᡠ<br /> ᡥᡡᠸᠠᠩᡥᡝᠣ|v=hiyoošungga doronggo genggiyen šu hūwangheo|a=hiyouxungga doronggo genggiyen xu hvwangheu}};{{bd|1600年|5月31日|1649年|5月28日|catIdx=B}}),姓[[孛儿只斤氏|博尔济吉特氏]],名哲哲({{lang-mnc|ᠵᡝᡵᠵᡝᡵ|v=jerjer|a=jerjer}})。清太宗[[皇太极]]的国君福晉。[[科尔沁部|蒙古科尔沁]][[多罗贝勒|贝勒]][[莽古思]]和[[科尔沁大妃|科尔沁大妃衮布]]之女。她是[[孝庄文皇后]]和[[敏惠恭和元妃|海兰珠]]的姑姑,并且为[[成吉思汗]]二弟[[拙赤合撒儿]]的十八世孙女。
'''孝端文皇后'''({{lang-mnc|ᡥᡳᠶᠣᠣᡧᡠᠩᡤᠠ<br /> ᡩᠣᡵᠣᠩᡤᠣ<br /> ᡤᡝᠩᡤᡳᠶᡝᠨ<br /> ᡧᡠ<br /> ᡥᡡᠸᠠᠩᡥᡝᠣ|v=hiyoošungga doronggo genggiyen šu hūwangheo|a=hiyouxungga doronggo genggiyen xu hvwangheu}};{{bd|1600年|5月31日|1649年|5月28日|catIdx=B}}),姓[[孛儿只斤氏|博尔济吉特氏]],名哲哲({{lang-mnc|ᠵᡝᡵᠵᡝᡵ|v=jerjer|a=jerjer}})。清太宗[[皇太极]]的国君福晉。[[科尔沁部|蒙古科尔沁]][[多罗贝勒|贝勒]][[莽古思]]和[[科尔沁大妃|科尔沁大妃衮布]]之女。她是[[孝庄文皇后]]和[[敏惠恭和元妃|海兰珠]]的姑姑,并且为[[成吉思汗]]二弟[[拙赤合撒儿]]的十八世孙女。


== 生平 ==
==生平==


[[万历]]二十八年四月十九日<ref name="a1">《[[爱新觉罗宗谱]]·[[星源集庆]]》(页二六)孝端正敬仁懿哲顺慈僖庄敏辅天协圣文皇后 科尔沁博尔济吉特氏 莽古思贝勒之女 庚子年四月十九日生 甲寅年四月来归[……]世祖即位尊为皇太后 顺治元年九月迎至燕京[……]顺治六年己丑四月十九日崩寿五十一岁 顺治七年[……]西永福宫庄妃 顺治元年九月迎至燕京 尊为皇太后[……]</ref>(1600年5月31日),出生于[[科尔沁部]]。其父[[莽古斯]]是科尔沁部首领之一,亦是最早与[[建州女真]]首领[[努尔哈赤]]结盟的蒙古部落首领。万历四十二年(1614年)四月,[[虚岁]]十五的哲哲远嫁給努尔哈赤之子皇太极。当时,后金尚未正式建国,而贵族奉行[[一夫多妻制|一夫多妻多妾制]],诸妻皆可称[[福晋]]。迎娶之际,皇太极率领部下从[[赫图阿拉城]](今辽宁省新宾县满族自治县永陵镇)出发,北行三百余里到达[[辉发部]](今吉林省辉南县境)扈尔奇山城,在此杀牛宰羊举行隆重的迎亲仪式和结婚仪式。
[[万历]]二十八年四月十九日<ref name="a1">《[[爱新觉罗宗谱]]·[[星源集庆]]》(页二六)孝端正敬仁懿哲顺慈僖庄敏辅天协圣文皇后 科尔沁博尔济吉特氏 莽古思贝勒之女 庚子年四月十九日生 甲寅年四月来归[……]世祖即位尊为皇太后 顺治元年九月迎至燕京[……]顺治六年己丑四月十九日崩寿五十一岁 顺治七年[……]西永福宫庄妃 顺治元年九月迎至燕京 尊为皇太后[……]</ref>(1600年5月31日),出生于[[科尔沁部]]。其父[[莽古斯]]是科尔沁部首领之一,亦是最早与[[建州女真]]首领[[努尔哈赤]]结盟的蒙古部落首领。万历四十二年(1614年)四月,[[虚岁]]十五的哲哲远嫁給努尔哈赤之子皇太极。当时,后金尚未正式建国,而贵族奉行[[一夫多妻制|一夫多妻多妾制]],诸妻皆可称[[福晋]]。迎娶之际,皇太极率领部下从[[赫图阿拉城]](今辽宁省新宾县满族自治县永陵镇)出发,北行三百余里到达[[辉发部]](今吉林省辉南县境)扈尔奇山城,在此杀牛宰羊举行隆重的迎亲仪式和结婚仪式。


[[天命 (后金)|天命]]元年(1616年),后金建国,丈夫皇太极亦受封贝勒。天命十年(1625年),哲哲生下皇太极次女[[固伦温庄长公主|马喀塔]];同年,哲哲的一位侄女[[孝庄文皇后|布木布泰]] (即孝庄文皇后) 亦嫁给皇太极为福晉。
[[天命后金|天命]]元年(1616年),后金建国,丈夫皇太极亦受封贝勒。天命十年(1625年),哲哲生下皇太极次女[[固伦温庄长公主|马喀塔]];同年,哲哲的一位侄女[[孝庄文皇后|布木布泰]] (即孝庄文皇后) 亦嫁给皇太极为福晉。


天命十一年(1626年),丈夫皇太极继承汗位。此前,努尔哈赤的后宫中,除诸福晋外,[[清太祖大妃|阿巴亥]]称大福晋。但皇太极登基初期,无后宫详细资料。仅知在[[天聪]]六年(1632年)二月之前,皇太极册立了中宫福晋和西宫福晋<ref>《[[满文老档]]》:天聪六年二月......汗已册立中宫福晋、西宫福晋,惟东宫未立福晋。时值选贤,遂遣人往聘此福晋。</ref>,中宫福晋极有可能是哲哲。天聪七年(1633年)四月,其母[[科尔沁大妃]](大嬷嬷)、嫂子[[科尔沁次妃]](小嬷嬷)、侄子[[乌克善]]、[[满珠习礼 (科尔沁)|满朱习礼]]夫妇来朝。丈夫皇太极对其母家极为礼遇,“彼此相迎,以丈母礼,先见大嬷嬷、次见小嬷嬷。”此时,她被称为'''汗妻大福晋'''<ref>{{cite journal|title=清初内国史院满文档案译编·上|author=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 编|publisher=光明日报出版社|others=新华书店北京发行所 发行;北京彩虹印刷厂 印刷|year=1989|location=北京永安路106号|edition=第一版|page=12-13|quote=(四月)二十八日。闻外蒙古嫩科尔沁大嬷嬷、小嬷嬷及舅乌克善、格格额驸满朱习礼之妻、额驸满朱习礼、台吉绰依尔济等来朝,汗偕诸福晋率诸贝勒,由驻地渡养息牧河,迎于五里外。二嬷嬷及格格、舅乌克善、额驸满朱习礼、台吉绰依尔济率众下马序立于会见所,汗率诸贝勒,距一箭地外下马,彼此相迎,以丈母礼,先见大嬷嬷、次见小嬷嬷。待汗见毕,诸贝勒亦相继见。于是,汗与诸贝勒退立,诸福晋见二嬷嬷,其礼同汗……大嬷嬷献汗雕鞍辔马二匹、空马六匹……献大福晋倭缎捏折朝褂、朝衣二套;献小福晋蟒缎捏折女朝褂、妆缎捏折女朝衣各一袋;小嬷嬷献汗雕鞍马二匹、空马三匹……献大福晋彭缎捏折朝褂、朝衣二套;献小福晋蟒缎捏折女朝、妆捏折女朝衣各一袭;献新福晋蟒妆缎捏折朝褂、朝衣各一件;舅乌克善献雕鞍马一匹、空马四匹……献新福晋蟒缎捏折女朝褂、朝衣一件;额驸满朱习礼献雕鞍马一匹、空马三匹……献大福晋貂皮五十张;献小福晋貂皮五十张;献新福晋貂皮五十张;台吉绰依尔济献马二匹……(五月初六日)大贝勒及诸贝勒奏曰:额尔克楚虎尔[原档残缺],女虽丑,然系'''汗妻大福晋'''内亲,且又富贵,故坚意娶之……}}</ref>。大福晋是否是正式的册封,无法考证。
天命十一年(1626年),丈夫皇太极继承汗位。此前,努尔哈赤的后宫中,除诸福晋外,[[清太祖大妃|阿巴亥]]称大福晋。但皇太极登基初期,无后宫详细资料。仅知在[[天聪]]六年(1632年)二月之前,皇太极册立了中宫福晋和西宫福晋<ref>《[[满文老档]]》:天聪六年二月......汗已册立中宫福晋、西宫福晋,惟东宫未立福晋。时值选贤,遂遣人往聘此福晋。</ref>,中宫福晋极有可能是哲哲。天聪七年(1633年)四月,其母[[科尔沁大妃]](大嬷嬷)、嫂子[[科尔沁次妃]](小嬷嬷)、侄子[[乌克善]]、[[满珠习礼科尔沁|满朱习礼]]夫妇来朝。丈夫皇太极对其母家极为礼遇,“彼此相迎,以丈母礼,先见大嬷嬷、次见小嬷嬷。”此时,她被称为'''汗妻大福晋'''<ref>{{cite journal|title=清初内国史院满文档案译编·上|author=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 编|publisher=光明日报出版社|others=新华书店北京发行所 发行;北京彩虹印刷厂 印刷|year=1989|location=北京永安路106号|edition=第一版|page=12-13|quote=(四月)二十八日。闻外蒙古嫩科尔沁大嬷嬷、小嬷嬷及舅乌克善、格格额驸满朱习礼之妻、额驸满朱习礼、台吉绰依尔济等来朝,汗偕诸福晋率诸贝勒,由驻地渡养息牧河,迎于五里外。二嬷嬷及格格、舅乌克善、额驸满朱习礼、台吉绰依尔济率众下马序立于会见所,汗率诸贝勒,距一箭地外下马,彼此相迎,以丈母礼,先见大嬷嬷、次见小嬷嬷。待汗见毕,诸贝勒亦相继见。于是,汗与诸贝勒退立,诸福晋见二嬷嬷,其礼同汗……大嬷嬷献汗雕鞍辔马二匹、空马六匹……献大福晋倭缎捏折朝褂、朝衣二套;献小福晋蟒缎捏折女朝褂、妆缎捏折女朝衣各一袋;小嬷嬷献汗雕鞍马二匹、空马三匹……献大福晋彭缎捏折朝褂、朝衣二套;献小福晋蟒缎捏折女朝、妆捏折女朝衣各一袭;献新福晋蟒妆缎捏折朝褂、朝衣各一件;舅乌克善献雕鞍马一匹、空马四匹……献新福晋蟒缎捏折女朝褂、朝衣一件;额驸满朱习礼献雕鞍马一匹、空马三匹……献大福晋貂皮五十张;献小福晋貂皮五十张;献新福晋貂皮五十张;台吉绰依尔济献马二匹……(五月初六日)大贝勒及诸贝勒奏曰:额尔克楚虎尔[原档残缺],女虽丑,然系'''汗妻大福晋'''内亲,且又富贵,故坚意娶之……}}</ref>。大福晋是否是正式的册封,无法考证。


天聪八年(1634年),哲哲的另一个侄女[[敏惠恭和元妃|海兰珠]]再嫁皇太极,姑侄三人同嫁一夫。[[崇德]]元年(1636年)四月,皇太极在[[沈阳故宫|盛京皇宫]]崇政殿内举行豋基仪式并改国号为清;七月初十日为五位后妃举行册封大典,立'''清宁宫正宫大福金'''哲哲为'''清宁宫中宫国君福金''' ,统管[[清朝后宫|后宫]]一切事务。在册封大典上[[皇太极]]授予哲哲象征[[皇后]]地位的册文,金印还有仪仗等等。以显示她的地位和威严。
天聪八年(1634年),哲哲的另一个侄女[[敏惠恭和元妃|海兰珠]]再嫁皇太极,姑侄三人同嫁一夫。[[崇德]]元年(1636年)四月,皇太极在[[沈阳故宫|盛京皇宫]]崇政殿内举行豋基仪式并改国号为清;七月初十日为五位后妃举行册封大典,立'''清宁宫正宫大福金'''哲哲为'''清宁宫中宫国君福金''' ,统管[[清朝后宫|后宫]]一切事务。在册封大典上[[皇太极]]授予哲哲象征[[皇后]]地位的册文,金印还有仪仗等等。以显示她的地位和威严。


崇德元年八月十六日,哲哲所出的察哈尔公主马喀塔入清宁宫见她,固伦额驸额哲依和[[喇嘛|衮定古希喇嘛]]不曾起立,皇太极称额驸年幼无知,免去其罪,衮定古希喇嘛则被貶作[[喇嘛|果莽綽尔济喇嘛]]的使令;八月二十二日,察哈尔公主及固伦额驸额哲依要离开,皇太极便带同国君福晋、西大福晋、西侧福晋率领和硕福晋等命妇及文武各官,在巳刻出地载门,至十里外举行大宴。和硕郑亲王夫妇在礼畢后,迎送察哈尔公主夫妇离开。十一月初二日,哲哲所出的察哈尔公主马喀塔又再回京,皇太极命睿亲王、豫亲王率领大臣去迎接公主;十一月初三日,清宁宫国君福晋、[[懿靖大妃|麟趾宫贵妃]]、永福宫庄妃率领诸王、贝勒之福晋及诸大臣之妻,在十里外举行大宴迎接公主他们入城;十一月初四日,察哈尔公主进献琥珀素珠、嵌绿松子石青金石轡鞧对等物。崇德五年,皇太极偕国君福晉、诸妃去察哈尔公主所在地行猎;同年十月,額哲依夫妇回京探亲。
崇德元年八月十六日,哲哲所出的察哈尔公主马喀塔入清宁宫见她,固伦额驸额哲依和[[喇嘛|衮定古希喇嘛]]不曾起立,皇太极称额驸年幼无知,免去其罪,衮定古希喇嘛则被貶作[[喇嘛|果莽綽尔济喇嘛]]的使令;八月二十二日,察哈尔公主及固伦额驸额哲依要离开,皇太极便带同国君福晋、西大福晋、西侧福晋率领和硕福晋等命妇及文武各官,在巳刻出地载门,至十里外举行大宴。和硕郑亲王夫妇在礼畢后,迎送察哈尔公主夫妇离开。十一月初二日,哲哲所出的察哈尔公主马喀塔又再回京,皇太极命睿亲王、豫亲王率领大臣去迎接公主;十一月初三日,清宁宫国君福晋、[[懿靖大妃|麟趾宫贵妃]]、永福宫庄妃率领诸王、贝勒之福晋及诸大臣之妻,在十里外举行大宴迎接公主他们入城;十一月初四日,察哈尔公主进献琥珀素珠、嵌绿松子石青金石轡鞧对等物。崇德五年,皇太极偕国君福晉、诸妃去察哈尔公主所在地行猎;同年十月,額哲依夫妇回京探亲。


崇德二年七月,哲哲逝世多年的父亲[[莽古斯]]以“皇后之父”的身份被皇太极[[追封]]为扎萨克布颜图亲王(和硕福亲王),立碑于墓。母亲科尔沁大妃衮布以“皇后之母”受封为扎萨克布颜图福晋(和硕福妃)。命[[大学士]][[范文程]]等册封。
崇德二年七月,哲哲逝世多年的父亲[[莽古斯]]以“皇后之父”的身份被皇太极[[追封]]为扎萨克布颜图亲王(和硕福亲王),立碑于墓。母亲科尔沁大妃衮布以“皇后之母”受封为扎萨克布颜图福晋(和硕福妃)。命[[大学士]][[范文程]]等册封。


顺治元年八月,丈夫皇太极去世后以国礼焚化梓宫及安葬山陵时,在康熙版《世祖章皇帝实录》中,这两天的活动似均以哲哲领衔,为完善制度位份称其当时已为“中宫太后”;而乾隆版《世祖章皇帝实录》则改以摄政和硕郑亲王领衔,删減大部分“皇太后”哲哲的内容。九月,她与顺治帝生母[[孝文皇后|布木布泰]]被迎至北京<ref name=a1/>。
顺治元年八月,丈夫皇太极去世后以国礼焚化梓宫及安葬山陵时,在康熙版《世祖章皇帝实录》中,这两天的活动似均以哲哲领衔,为完善制度位份称其当时已为“中宫太后”;而乾隆版《世祖章皇帝实录》则改以摄政和硕郑亲王领衔,删減大部分“皇太后”哲哲的内容。九月,她与顺治帝生母[[孝文皇后|布木布泰]]被迎至北京<ref name="a1" />。


顺治帝继位后,确实沒有按后世文献<ref name=a1/>纪录的尊封嫡母哲哲为[[皇太后]]。顺治朝满文版的《内国史院档》等史料记载蒙古进贡物品給哲哲抑或蒙古亲贵入宫时,都称哲哲为国君福晉或固伦額真福晉,而[[和硕特汗国]]的顾始合罕[[哈屯]]在顺治初年曾写了一封信給哲哲,信中就写有“献给国君哈屯”的字眼。满文祭文内顺治帝对哲哲的称呼则为“'''母亲国君福金'''”。虽无遵封记录,但哲哲实际拥有[[皇太后]]地位权力,而顺治帝的生母也未被尊封且仅为先皇妃嫔身份。
顺治帝继位后,确实沒有按后世文献<ref name="a1" />纪录的尊封嫡母哲哲为[[皇太后]]。顺治朝满文版的《内国史院档》等史料记载蒙古进贡物品給哲哲抑或蒙古亲贵入宫时,都称哲哲为国君福晉或固伦額真福晉,而[[和硕特汗国]]的顾始合罕[[哈屯]]在顺治初年曾写了一封信給哲哲,信中就写有“献给国君哈屯”的字眼。满文祭文内顺治帝对哲哲的称呼则为“'''母亲国君福金'''”。虽无遵封记录,但哲哲实际拥有[[皇太后]]地位权力,而顺治帝的生母也未被尊封且仅为先皇妃嫔身份。


顺治二年九月十四日,其母科尔沁大妃(和硕福妃)、嫂子科尔沁次妃(和硕贤妃)、侄子满朱习礼的妻子[[和硕公主 (岳托女)|多罗格格]]和[[桑噶尔齋]][[国舅]]夫妇进京朝见顺治帝,母亲、嫂子及桑噶尔齋舅母等女眷由固伦額真福晉哲哲在所住宫室接待。九月二十日,皇宫内再次为母亲、嫂子等举行筵宴,依旧是由固伦額真福晉哲哲招待。
顺治二年九月十四日,其母科尔沁大妃(和硕福妃)、嫂子科尔沁次妃(和硕贤妃)、侄子满朱习礼的妻子[[和硕公主岳托女|多罗格格]]和[[桑噶尔齋]][[国舅]]夫妇进京朝见顺治帝,母亲、嫂子及桑噶尔齋舅母等女眷由固伦額真福晉哲哲在所住宫室接待。九月二十日,皇宫内再次为母亲、嫂子等举行筵宴,依旧是由固伦額真福晉哲哲招待。


[[顺治]]六年四月十七日(1649年5月28日),哲哲在[[故宫|北京紫禁城]]内病逝,享年五十一岁([[虚岁]])。初祭、大祭等丧葬礼仪与清太宗之例相同。顺治七年二月丁亥,上尊谥曰:'''孝端正敬仁懿庄敏辅天协圣文皇后'''; 二月戊子,奉移梓宫于[[清昭陵|昭陵]]。[[雍正]]、[[乾隆]]两朝累加谥,曰'''孝端正敬仁懿哲顺慈僖庄敏辅天协圣文皇后'''<ref name=a1/>。
[[顺治]]六年四月十七日(1649年5月28日),哲哲在[[故宫|北京紫禁城]]内病逝,享年五十一岁([[虚岁]])。初祭、大祭等丧葬礼仪与清太宗之例相同。顺治七年二月丁亥,上尊谥曰:'''孝端正敬仁懿庄敏辅天协圣文皇后'''; 二月戊子,奉移梓宫于[[清昭陵|昭陵]]。[[雍正]]、[[乾隆]]两朝累加谥,曰'''孝端正敬仁懿哲顺慈僖庄敏辅天协圣文皇后'''<ref name="a1" />。


== 女儿 ==
==女儿==
孝端文皇后生有三个女儿。
孝端文皇后生有三个女儿。
{| class="wikitable" style="text-align:center"
{| class="wikitable" style="text-align:center"
|-
|-
! 姓名 !! 封号、諡号 !! 备注
!姓名!!封号、諡号!! 备注
|-
|-
| '''第一女马喀塔||封[[固伦温庄长公主]]||为皇太极次女,先嫁[[察哈尔部|蒙古察哈尔部]][[林丹汗]]之子[[额哲]],再嫁額哲弟[[阿布奈]]。'''
|'''第一女马喀塔'''||封[[固伦温庄长公主]]||为皇太极次女,先嫁[[察哈尔部|蒙古察哈尔部]][[林丹汗]]之子[[额哲]],再嫁額哲弟[[阿布奈]]。
|-
|-
| '''第二女名不详||封[[固伦靖端长公主]]||为皇太极第三女,嫁蒙古科尔沁部[[奇塔特]]。奇塔特是哲哲同母异父的弟弟,亦是第三女的表侄兼舅舅。'''
|'''第二女名不详'''||封[[固伦靖端长公主]]||为皇太极第三女,嫁蒙古科尔沁部[[奇塔特]]。奇塔特是哲哲同母异父的弟弟,亦是第三女的表侄兼舅舅。
|-
|-
| '''第三女名不详||封[[固伦永安长公主]]||为皇太极第八女,嫁蒙古科尔沁部巴雅斯护朗。'''
|'''第三女名不详'''||封[[固伦永安长公主]]||为皇太极第八女,嫁蒙古科尔沁部巴雅斯护朗。
|}
|}


== 注释 ==
==注释==
{{Reflist}}
{{Reflist}}


== 参考资料 ==
==参考资料==
* 《[[清史稿]] 列传一》
*《[[清史稿]] 列传一》
* 楠木贤道:〈[http://qsyj.iqh.net.cn/CN/volumn/volumn_1299.shtml 孝端文皇后之母科尔沁大妃的收继婚及其意义初探]〉。
*楠木贤道:〈[http://qsyj.iqh.net.cn/CN/volumn/volumn_1299.shtml 孝端文皇后之母科尔沁大妃的收继婚及其意义初探]〉。
{{start box}}
{{start box}}
{{S-hou|[[清朝|大清]]皇室|3=1600年|5=1649年}}
{{S-hou|[[清朝|大清]]皇室|3=1600年|5=1649年}}
{{S-before|[[孝烈武皇后]]乌拉那拉氏|追封}}
{{S-before|[[清太祖大妃|孝烈武皇后]]乌拉那拉氏|追封}}
{{S-title|[[清朝皇后及妃嬪列表|大清皇后]]|1636年-1643年}}
{{S-title|[[清朝皇后及妃嬪列表|大清皇后]]|1636年-1643年}}
{{S-after|[[孝文皇后]]博尔济吉特氏|追封}}
{{S-after|[[孝文皇后]]博尔济吉特氏|追封}}
|-
|-
{{S-before|无}}
{{S-before|无}}
{{S-title|[[清朝|大清]][[皇太后]]|1643年—1649年}}
{{S-title|[[清朝|大清]][[皇太后]]|1643年—1649年}}
{{S-after|[[孝文皇后|昭圣皇太后]]博尔济吉特氏|1643年-1661年}}
{{S-after|[[孝文皇后|昭圣皇太后]]博尔济吉特氏|1643年-1661年}}
|-
|-
{{S-before|继福晋[[清太宗继妃|乌拉那拉氏]]|?年-1623年}}
{{S-before|继福晋[[清太宗继妃|乌拉那拉氏]]|?年-1623年}}
{{S-title|[[清朝皇后及妃嫔列表|大清福晋]]|1614年—1636年}}
{{S-title|[[清朝皇后及妃嫔列表|大清福晋]]|1614年—1636年}}
{{S-after|侧福晋[[孝文皇后|布木布泰]]博尔济吉特氏|1625年-1636年}}
{{S-after|侧福晋[[孝文皇后|布木布泰]]博尔济吉特氏|1625年-1636年}}
{{end box}}
{{end box}}